桂花很普通,经常被人们乎视,只有不经意间闻到它的香味,才会去寻找它,看见它。桂花清雅高洁,香气浓郁,却往往生长在偏远的岩谷,所以古人多以桂树、桂丛描写隐士生活,其中包含有"清者自清"、"幽独不遇"等复杂含义。这既是桂花的生长习性的比附,也是《楚辞.招隐士》的衍生发展。古诗词中,诗人常常悯桂之幽独,悲士之不遇。以唐人于武陵的《山上桂》为例: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之时,诗人兴致勃勃走上山路,看到幽隐于山林之中的桂树,不觉心头一动,犹如见到了独醒之人。这种感觉,表现了诗人对桂树由衷的赏爱。将桂树比作独醒之人,在众人皆醉之时,表明其不随流俗。可是,"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桂花的处境之艰,使人联想到人的成功又是多么不易。桂花树本来不俗,却沦落山中无人赏识,开难落易,天长日久又被樵夫砍伐为柴薪。桂树可悲的命运,归根结底是处地僻远所致,诗中明显流露出哀怨之情,寄托了讽世之意。桂花香还真不是人间凡种,它从初唐到现在,从天上到地下,香了不止1300年。这灵魂里是「文人香」。只要有诗的地方就有桂香,有桂香的地方就有诗情。
2024年过年时全家去泉州开元寺,参观了弘一法师的纪念馆。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是在泉州度过的,1930年,51岁的弘一法师来到了泉州,自此泉州的承天寺,泉州草庵、开元寺、福林寺等皆成了他人生中最后14年弘扬佛法之所。弘一法师63岁圆寂于泉州,遗骨葬于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走进开元寺的纪念馆,里面亭院里满满的两大片桂花树,难道是弘一法师生前最喜欢的花吗?于是马上网上查了一下,原来弘一法师和桂花还真有关系。听说在杭州灵隐寺有一株他亲手在亭院里种下的桂花。这是灵隐寺的桂花,和别处的桂花,是不一样的。吃了这桂花做的吃食,想必一颗心会变得素净、淡然、自在、从容呢。弘一法师圆寂前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书法字体像儿童写的一样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