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说京剧反串中的规矩

2017-09-12 早安京剧

      反串就是演员不唱自己的行当,而扮演其他行当的角色。

      过去,行当之间不允许串演,如果随意串演就会受到同行的排斥和班社的处罚。这种串演是皆不能在正式演出中串行演出,但在其他场合的演出中,如义务戏、合作戏等非营业性演出中,串演(反串)则是允许的。而且有非营业性演出时,组织者往往有意安排反串戏,以期取得意外效果。

       不同行当之间的反串也有一些规矩。如老生和武生两个行当之间,老生不带髯口,演武戏,则算反串;武生带髯口,不算反串。如《阳平关》中的赵云、《九龙山》中的岳飞、《武昭关》中的伍员等,就是老生、武生两门串演的戏。

       演员之所以能够反串,是和过去科班中的教学方法有关。过去科班中的学员学戏时,并不严格划分行当,剧中所有角色,学员必须全部学会,然后再重点学本行当的角色。这种教法虽不是行行精,但却是行行会,其目的是为了学员将来出科后,可演可教,谋生有路。这种教学方法为反串打下了基础。

       京剧中的兽形和神怪,戏班里也明确规定由哪个行当扮演。兽形中的“大形”,包括龙、虎、驴、鹤等,由上手(武戏中扮演正面的群众角色的演员)扮演;兽形中的“小形”,包括狐、狗、鼠等,由下手(武戏中扮演反面的群众角色的演员)扮演。各类神怪,如剧中的男性神怪由生行演员扮演,剧中女性神怪由旦行演员扮演,剧中雷公由武生演员扮演,剧中财神由丑行或净行演员扮演,剧中加官由生行演员扮演,等等。

       京例行当的划分,在过去的祭祖活动中也有所体现。戏班过去祭祀神灵时,往往要摆上五种供品,以代表生、旦、净、末、丑五个主要行当。如供一碟花生米代表生行,一碟鸡蛋代表旦行,一碟盐末代表未行,一块豆腐代表丑行。这种以五种供品代表五个行当的祭祀方法应该比较久远,因为在这种祭祀中末行还是以独立的行当而存在,到本世纪初,末行便已并人生行,失去其作为行当的独立性。


9月8日,90岁的谭元寿与弟子同台演唱《定军山》

青衣花旦原来旦行的两个重要分支,她们的区别在哪呢?

听完了马连良张学津于魁智王珮瑜的《劝千岁》,再听郭德纲……

重温经典:袁世海、叶少兰《芦花荡》

梅兰芳:京剧的舞台美学(2)

京胡考级曲谱:《四郎探母》杨宗保在马上忙传将令

看完了以后,你就知道京剧为什么是国粹了

“瑜”音绕梁——王珮瑜专访

张火丁:薪火相传(2004年《东方之子》)

京胡考级曲谱:《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

京剧的表演功法和特技表演

梅兰芳:京剧的舞台美学(3)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