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剧“武场”中乐器的应用

2017-09-16 早安京剧

        “武场”乐器包括有:单皮鼓(班鼓)、堂鼓、盆鼓,檀板、广东板,大锣、小锣,钹、小镲钹,大铙、碰钟、汤锣;齐钹、云锣(由“文场”兼奏)。鼓板、大锣、小锣、钹是主奏乐器,其中鼓板又是领奏乐器。锣鼓绝大部分都是固定音高的单音乐器,没有音高变化,但是由地制作形制上的不同(诸如乐器的大小、厚薄以及选用的材料优劣等),在测听比较之下,其音质、音高就有明显的差异。京剧锣鼓乐器的编配是非常讲究的,常常是按照主要演员的要求和戏剧情节的需要,选用不同音质、音高的乐器加以编配,以求得同唱腔、表演及弦管乐伴奏上风格统一,达到和谐悦耳、美妙动听的音响效果。

(一)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

(二)檀板,亦名拍板。打击乐器。由三块宽约6公分、长约20余公分的红木或黄杨木板制成。分二组,前组二块木板,用弦缚紧,后组一块木板,二者以绳联接。主要用于歌唱时打节奏,也配合单皮鼓来领奏锣鼓点子和指挥其它乐,合称鼓板。由打单皮鼓者兼管。

(三)堂鼓,亦名同鼓。打击乐器。以木为框,形似腰鼓,两面蒙以牛皮。奏时置于木架上,用木槌敲击。形制大小不一。京剧用于战争、升帐、升堂、刑场、起更等场面,及唢呐吹打等。除了表现战争,都由鼓佬兼管。

(四)大锣,打击乐器。铜制,圆形扁平,直径约30公分,有锣门(即锣心,直径约10公分的圆平面)、锣边(与锣心相连的外围斜面)两部分。奏时左手持锣,使锣面垂直,右手持击槌,以槌头(用布裹成)击打锣门或锣边而发音。锣音高亢。京剧所用形体较小,称京锣。多用于武将或袍带人物的上下场,或战争及配合突变的情感等。打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掩音、揣锣、打边等。

(五)小锣,打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稍突起,直径约20余公分。奏时左手食指、拇指掐锣边,右手持锣板(长约17公分的竹片),以锣板下端侧面斜棱击打锣门或锣边而发音,发音清朗。多用于文人、女性或诙谐人物(如丑角)的上下场和配合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打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掩锣、揣锣、打边等。

(六)钹,又名铙钹。打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其径约全径的l/2,正中有孔,穿系绸条或布条。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初出印度,后传至中国。有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制。在大锣和小锣中间加强节奏,并起联系作用。有时也代替大锣配合某些动作。

(七)小钹,又名镲锅或镲锅子。形制最小,多用于配合剧中武人“走边”的动作,故又名走边钹。


(八)齐钹,打击乐器。厚薄约有钹的1/4。又名水镲、普钹、宫钹、水钹、荷叶。京剧常用于跳加官,故又名加官钹。在配合唢呐曲牌时,作为节奏(节拍)的标准。


(九)碰钟,打击乐器。又名撞钟、星、星子。铜制,形如酒盅,以两钟碰击发音。用于青衣唱的反二黄里(如不以大堂鼓伴奏,即不用),唱腔中随板作节奏,过门里随鼓打花点子。也用于和其它管弦乐合奏的曲脾里面。


(十)云锣,打击乐器。又名十面锣、九音锣。由10个固定音高的小铜锣,按照音阶的高低编成一组,放在特制的木架上,专用于合奏的曲牌。


(十一)汤锣,打击乐器。又名堂堂、小汤汤。形如小碟。有时用于管弦乐合奏的曲牌里,敲击时打闪跳式的节奏。


       戏曲艺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以浓厚的有广意民情、朴实大方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演唱旋律,拉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接受距离,为戏曲艺术在今后的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从事音乐工作的同行在使用锣鼓点上的认识不统一,同时根据剧种的不同难免出现锣鼓使用上的差异。我认为只有在本来的基础上,去丰富它,完善它,达到合理运用,既有充实,又有发展,既不保守,又不自馁,理性认识戏曲打击乐的作用与用途,为戏曲艺术事业的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美声唱法与京剧唱法区别

演出预告:9月16日双港戏曲大舞台将演出《凤还巢》

京剧演唱哼鸣练习法的三个阶段

京胡考级曲谱:《文姬归汉》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

张馨月教唱《凤还巢》(3)

78岁陈爱莲惊艳再“起跳”|耄耋之年仍存青春活力

行弦转过门曲谱的补充

京剧电影,为何美不胜收

京剧电影《乾坤福寿镜》(王艳)

“文场”中乐器的应用

丁晓君教唱《谢瑶环》:谢瑶环深宫九年整(1)

京胡考级曲谱:《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