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60金融的“去金融化”能熬过互金公司的凛冬吗?

C叔 寻找独角兽 2018-12-18

根据“IPO早知道”了解,昨日,360金融更新招股说明书:今年前三季度收入为13.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7%,净利润为6100万元。


今年赴美首发上市的中概股,普遍存在流血上市、破发等现象,却依然阻挡不了大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情”,其中就有360金融的身影。

 


2015年5月份,360金服成立,一年之后,360金服成立360金融集团。彼时,360金融才正式亮相。360金融进场虽晚,但发展迅速。


据奥纬咨询(OliverWyman)统计,在有互联网技术巨头支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中,从2018年第二季度放款额来看,360金融业务规模位列中国前五,前四名依次是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金融、百度金融,而这四家均尚未披露冲击二级资本市场的具体计划。


信贷消费前景大,巨头金融科技公司争抢赛道


自带360这个“互联网巨头”的品牌,360金融自成立以来便是行业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巨头在金融板块上市进展缓慢,360金融完成拆分并赴美上市,在行业中算是“赶早集”。

 


目前,除了腾讯尚未将金融板块拆分独立运营以外,京东、阿里、百度和360均通过分拆,将旗下的金融业务独立运营。从时间上看,京东在2013年从供应链业务切入金融业务,同年成立京东金融并开始独立运营,直到2017年6月才完成股权交割重组;阿里在2014年6月开始整合旗下相关金融资产,成立蚂蚁金服并剥离出阿里的上市体系;百度则是在2017年7月才将一直以FSG事业线形态存在的百度金融进行独立运营,一年后分拆成为“度小满”。

 

从2014年完成分拆独立运营之后,蚂蚁金服共完成了三轮融资,随着C轮融资的完成,蚂蚁金服的估值上调至约1500亿美元。京东金融在今年7月宣布了新一轮总额达130亿元的融资后,投后估值超千亿;百度金融也在今年完成A轮融资19亿美元。

 

相比之下,360金融成立之初便是独立运营,随后发展中对业务进行独立化的品牌经营。据企查查显示,360金融在2017年4月和今年1月,分别完成了A+融资、B轮融资,投资方为奇虎360、红点创投与五岳资本。并在今年年内就完成业务与上市主体的划分,可见其资产明晰在筹备上市的优势。

 


不仅如此,360金融从2016年7月正式运营到申请上市,实际只走了两年多,几乎刷新了同属互联网金融领域萨摩耶金服3年筹备上市的新纪录。


FinTech突破场景流量束缚 


由于FinTech的加持,消费金融在近几年已经成为快速增长的数万亿市场。据奥纬咨询预测,未来5年,中国信贷规模将保持年均23%的速度扩张,贷款余额到2022年将增长至10.9万亿元,并且互联网信贷的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13%扩大至15%。


具体来看,消费金融竞争的关键无非两个环节:一是对前端场景的获取和把控能力;二是后端获取批量低成本资金或金融牌照的能力。


在场景环节,其核心是流量和获客。



有业内人士指出,BATJ在流量端拥有各自的电商、社交数据和账户体系。而作为重要的金融合作伙伴,360金融同样具有360集团的独特流量和渠道资源加持。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360金融22.7%的借款用户来自360的渠道资源,并赋予了360金融科技平台独特的基因。


据了解,360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和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累计连接超过10亿台移动设备,月度活跃用户量逾5亿人。这为360在金融领域复制其在PC网络时代的巅峰奠定了基础。



此外,360金融的定位是“科技”,而非金融业务本身。经历了这几年深度的演进,消费金融“资金方→金融科技平台→场景渠道方→借款人”的供应链条已经成熟,这意味着消费场景和信贷产品已经并非是必然绑定关系。例如,技术在数据层面的较量,不仅在于获取用户消费场景数据,而是更多在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360金融突破了场景与流量的束缚。招股书显示,截至三季度末,360金融已累计为640万人促成2250万笔借款,累计撮合获得授信的用户规模达960万人。


顺势“去金融化”浪潮


在资金获取环节,360金融已经成功取得消费金融所需的网络小贷和融资性担保两张金融牌照(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福州三六零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但并非盲目为了拿牌照而拿牌照。


过去几年,蚂蚁金服等互联网巨头布局金融业务的策略逐渐“投行化”,斥巨资自建或收购持牌金融公司,或扩充注册资本金,甚至大量“囤积”金融牌照,从而扩张放贷规模。



不过,前述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思路并不可持续,在随之而来的金融监管之后又纷纷向“去金融化”的科技平台“转型”。


而360金融从一开始就基于科技的身份定位,创新“去金融化”的业务模式。一端为金融合作伙伴挖掘和推荐优质借款用户,另一端帮助其为优质借款用户提供定价合理、方便快捷的信贷解决方案。同时,根据业务需要布局必要的金融牌照。


将自身定位于“科技平台”而非“金融机构”,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估值来看,资本市场对金融项目的PE估值相对较低,基于杠杆率一般为10倍左右。



“本质问题在于金融项目受制于信用风险和线性增长的限制,很容易看到天花板,很难形成爆发式增长。”业内人士指出,科技平台天然具备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可以无限降低边际成本,突破线性增长而进入指数级增长,因此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可达百倍之高。


此外,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平台的牌照价值也很受限。因此,金融科技平台正是未来的价值所在。巨头金融公司纷纷宣布“不做金融,做科技”,通过去金融化剥离信用风险,蚂蚁金服推出“TechFin”战略,京东金融提出B2B2C概念并改名京东数科。


按照已上市的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采用的新会计准则统计,360金融2016年、2017年、2018年前三季度的净收入分别达170万元、7.88亿元和29亿元。并且,其中的技术服务费(主要包括贷款撮合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占比最高,达到将近一半。


互金公司的凛冬,360金融能熬过去吗?


在360金融提交IPO招股书的前夕,另一家互金公司品钛刚刚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从品钛上市首日的股价走势来看,截至收盘,品钛股价上涨了5.13%,收报12.49美元,市值4.68亿美元。但在美股暴跌不断的当下,截至11月7日,品钛股价报11.63美元,低于了发行价。虽然品钛CEO魏伟说,“好公司应该能经得起冬天考验”。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互金公司的凛冬将极其难熬。

 

事实上,在品钛上市的前一月,与360金融业务有些相似的小赢科技也同样见证了海外的“凄凉”。2018年9月19日,小赢科技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以9.5美元/股的价格发行了1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募集总额约1.045亿美元。上市首日,小赢科技一度上涨至20美元,随后便出现快速下跌;上市4个交易日后,小赢科技就跌破了发行价。同样截至11月7日,小赢科技报收于8.17美元,较发行价下跌了1.33美元,破发了14%。

 

(11.8日股价)


对于此景,360金融方面未做任何答复。实际上,相对于去年的追捧,今年市场对互金企业美股上市的态度更加理性。据统计,从已在美股上市的10多家互金企业来看,已有过半的互金企业股价较上市首日开盘价跌超两成,而曾经的互金“明星”趣店股价更是大跌逾六成。

 

究其原因,行业内部人士解释称,这都是目前国内外的大环境所致。在融资功能方面,虽然美国股市经历了近十年的牛市,但通观去年下半年包括今年上半年上市的互金企业,由于受到国内政策导致的行业预期不确定,已上市平台离其预期估值价位有一定的差距。在市场估值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原有资本也很难全身而退。在品牌提升方面,在已经有多家多类企业密集上市的形势下,投资者难免出现审美疲劳,上市带来的品牌宣传价值会有所下降。更何况,完成上市的成本不低。据统计,已上市的互金企业平均上市成本达到几百万美元。

 

不过,即使面对当前的“刀山火海”,不少互金企业仍对出海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有投资者表示,翻看奇虎360在资本市场上轨迹,从美股上市后众星捧月到摘牌时的黯然落幕,再到如今A股市值缩水大半。不知道,此次360金融上市是不是周鸿祎“职业生涯里的又一场前途未卜的豪赌”。


编辑:南

来源:IPO早知道




《寻找独角兽》第三季

海选报名通道正式开启!

咨询电话:18702512493

邮箱:pinpai@cbngold.com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报名表啦~


UNICORN | 往期精选

1、纳什空间规模即将破百万平米,约等于3.7个Wework中国

2、A股动态:中国人民保险集团PICC上市,定价每股3.34元

3、习近平与特朗普通电话,人民币应声大涨600点!美股全线上扬,中概股强势爆发

4、信达生物成立至今累计亏损约15亿元,两日来股价上涨势头为何持续不减?

5、宝宝树估值在25.3亿美元至43亿美元,估值为何如此“大胆”?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IPO早知道”的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平台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在平台留言或联系金砖传媒版权部:021-2200975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