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纳瓦尔宝典》:关于财富、幸福及自我救赎!

傅一平 与数据同行
2024-09-26

在过去十年里,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纳瓦尔通过推特、博客和播客等方式分享了他的人生智慧,在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热潮,受到大量网友的热爱和追捧,《纳瓦尔宝典》收集整理了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纳瓦尔的智慧箴言录。
自己读的时候也很入迷,边读边摘抄,读完后竟然形成了一本共鸣语录集,特此分享给你。
第一部分 财富

  • 靠出租自己的时间是永远无法致富的,在睡觉时也能带来收入的才叫财富,包括媒体,博客、推特、视频、书,文章,代码,软件等等,劳动力,资本虽然也是被动收入,但要获得别人许可
  • 专长指的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如果社会可以培训你,那么社会也可以培训他人来取代你
  • 把自己产品化,自己就是有独特性/责任感,产品化是发挥杠杆效应/专长
  • 生活中的所有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都来自复利
  • 对一件事情的欲望越少,顾虑就越少,执念就越少,反而越会顺其自然,遵循内心,你会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始终不渝的做下去,工作质量也会因此提高
  • 具体的表扬,泛泛的批评,表扬要找到一个看得到的榜样,批评仅针对某一种方法和某一类行为,不要批评某个人,这有助于维护身边人的自尊/身份感,获得支持
  • 对利用杠杆的劳动者,判断力重要程度远超时间长短和工作努力程度
  • 对自己设置一个极高的时薪,认为自己的时间比市场的定价更值钱
  • 退休就是不再为想像中的明天而牺牲今天,当你能活在当下,内心充盈的度过每一小时,就达到了退休状态
  • 摆脱金钱贪念最好的方式是赚钱后不要升级生活方式
  • 运气有四种:第一种意外之财,第二种是主动创造,第三种是善于发现,比如炒股,第四种是打造独特个性,品牌和心态,让运气找你
  • 短线游戏是零和游戏,是分蛋糕,长线游戏是正和游戏,致力于把蛋糕越做越大
  • 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是最难的事,也是让人收获最大的事
  • 金钱可以买到自由,可以解决许多外部的问题,所以,赚钱是合情合理的目标,以前为了获得内心的宁静,选择出家,抛弃一切联系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现在有了金钱,量入为出,赋予自己追求内心平静和幸福的时间和精力
  • 如果你打造推荐的内容是自我的衍生,就没人能与你竞争,在你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规模化你提供的特别内容
  • 最好的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中的创造性表达
  • 知识劳动者的时间安排与运动员如出一辙
  • 工作时要拼尽全力,毫无保留,但共事的人和工作内容,比努力程度更重要
  • 人生真正的履历,其实是一生所承受痛苦的集合,若临终前回顾一生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想起的一定是所做的牺牲和迎接过的挑战
  • 要达到退休状态,一种方法是你的被动收入多到超过花销;第二种是把花销削减到几乎为零;第三种是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你享受做这些事情,和钱无关
  • 避开竞争陷阱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找到自己能独步天下的事情。做到最好,只因热爱
  • 如果一个人才华横溢,却没有利用声誉的复利效应,相比之下,注重声誉的人的价值就会高出其成千上万倍
  • 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努力的目标都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升职加薪。拥有独立性,为自己独特的产出成果负责(而不是像打工一样为投入的时间负责),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 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比如做一门课程,然后对外售卖,写一本书,录个播客·······
第二部分 增强判断力


  • 真正的聪明人是思路清晰的思考者,把基础知识和基础层面了解的非常透彻
  • 要看清真相,就必须摆脱自我,对自己反应的限制越少,对自己想要结果的执念越少,就越容易看清现实
  • 留出空闲的思考很重要,每周至少花一天的时间思考(最好两天,因为可能被其他占据)
  • 自我在成长过程中被塑造,由生前20年决定,持续成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习惯的条件反射,做个习惯性少的人,刻意培养习惯,而不是在成长过程中无意形成
  • 要做到诚实,就要在发表观点时抛开自己的身份
  • 每天留出空闲的时间来思考,如果每一天都被各种会议占满,都是忙忙碌碌的,你就无法进行思考
  • 我从不考虑“我喜欢或不喜欢”这样的问题,只关注事实,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事实就是这样”,或者“事实不是这样”
  • 有效决策需要原则和心智模型,最好的心智模型来自进化论、博弈论和查理芒格,所谓的心智模型,其实就是有助于调取你所学知识的简单方法
  • 反推法:找不到正确方法,但可以避免错的方法
  • 如果在一个艰难的决定上意见不统一,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痛苦的道路,因为肯定有一条路是长期更痛苦的道路,生命中的大部分收获都来自承受短期痛苦而获得的长期回报
  • 建立新的心智模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阅读
  • 做决策的时候要把时间因素算进去。一个办法是,为自己设置很高的个人时薪,如果一件事外包给其他人做,比自己做按时薪估算更便宜,选择外包
  •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满口术语和艰涩词汇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一个头脑清醒的思考者意味着懂得事物的基本原理,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事物。如果一个人讲话全是高深的概念和专业的词汇,那么八成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对事物的解释应该让小孩子都听得懂。如果你不能从最基本最底层的角度理解一个概念,那么你很可能只是在死记硬背。Naval 说自己从不浅尝辄止,了解新事物时总会问很多问题,从第一性原理思考,直到自己真正深入了解一个领域
  • 与“聪明”相比,“思路清晰”是一种更好的赞誉,真正聪明的人是思路清晰的思考者
  • 智慧的定义: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用于解决外部问题的智慧其实就是判断力
  • 对一件事情的欲望越小,顾虑就越少,执念就越少,反而越会顺其自然,遵循内心。你会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始终不渝地做下去,工作质量也会因此提高。
第三部分 学习幸福

  • 幸福就是一种不需要主动作为的状态,当把缺憾感从生活中剔除时,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 幸福不是积极的心态,也不是消极心态,因为万物都有二元性和极性,每一个积极的想法后面都有一个消极想法的种子蕴含其中
  • 幸福是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特别是对外界事物的欲望,欲望越少,越能接受事物的放下状态,头脑越平静,我越是活在当下,越能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满足,而如果我试图抓住当下快乐的感受,快乐就不会持久
  • 对我来说,幸福的含义主要是没有痛苦,没有欲望,不沉溺于对未来后过去的思考,真正拥抱当下,拥抱现状,拥抱现实的一切
  • 如果想获得内心的平和,你就必须超越对万事万物的善恶评判
  • 现实是中性的,现实不做评判,如何思考、判断和对待你感知的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选择权在你手上
  • 剔除了幸福和不幸福的状态,剩下的就是中性状态,但中性状态并不意味着平淡,中性状态是孩子才有的状态,孩子通常快乐,那是因为沉浸在周围的环境里,沉浸在当下,而不是期待环境来契合自己的喜好和欲望,中性状态是完美的状态
  • 妒忌别人只是妒忌别人的某些方面,而我不可能只拥有我妒忌的那些东西,我不想只要那个人的身材、财务或个性,如果要交换人生,我就必须接受对方全部的人生,你可以接受吗?如果不愿意,妒忌就没有意义,因此要开心做自己
  • 获取平和和幸福其实是一种技能,基因决定感受的上下限,环境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个体可以突破环境的塑造,主动进行自我重塑
  • 从本质上讲,生活的过程就是用精心培养的好习惯替换那些在不经意间养成的坏习惯,努力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你的幸福指数最终取决于你的习惯和你花最多时间与之相处的人
  • 人们习惯于把人生过成一个多人游戏,总是去跟别人比较谁过的更好。然而事实是,人生是一场单机游戏,你独自来到这个世界,最后会独自离去。你的所有记忆、所有经历都是你自己一个人的。过了三代人以后,大概率没有人再记得你
  • 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不需要主动作为的状态。幸福就是消除缺憾感之后的感受。幸福是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特别是对外界事物的欲望
  • 在任何时候(比如走路的时候),大脑都只是很小一部分是关注当下的。大脑的主要精力用于规划未来或悔恨过去
  • 布莱士•帕斯卡说过:“人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他不能独自安静地在一个房间里坐着。”如果你能坐上 30 分钟,同时保持幸福的心境,你就是成功的。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不过极少有人能做到
  • 巴菲特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想成为世人眼里最差但自己心里最好的情人,还是想成为世人眼里最好但自己心里最差的情人?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说明存在内在和外在两套评价标准。这个问题完全抓住了重点,即所有真正的评价标准都是内在的
  • 真正的幸福只是内心平和的副产品,主要还是源于接受现实,而不是改变外部环境
  •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努力改造外部世界,改造他人,改造自己的身体,却没有考虑过改造自己的大脑,只是简单的接受了年轻时被塑造的自己。我们无条件的听从自己脑海中的声音,以为这个声音就是一切真理的来源。殊不知大脑也是可塑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记忆和身份只是来自过去的负担,让我们无法自由自在,心无旁骛的活在当下
  • 对现在的作者来说,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已经完全退出游戏的人,甚至根本不玩游戏的人,是那些已经超越了游戏的人。这些人的内心无比强大,有极强的自控力和清醒的自我意识,他们不需要从任何人那里获得任何东西。
第四部分 自我救赎

  • 要做出原创性贡献,必须非理性的痴迷
  • 健康第一,其次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接着是家人健康和幸福
  • 习惯就是一切主导着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思维方式,长大后,我们已经积累了成千上万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这些习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不间断的运行,而大脑皮质只会留出一点点思考力来应对新问题,我们终究会成为自己的习惯
  • 习惯养成大法:想到就就去做,不要用打算尝试。说打算就是拖延,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
  • 我觉得设定目标的做法不科学,史考特·亚当斯有句名言:“要建立系统,而不是设定目标”,运用你的判断力确定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你茁壮成长,然后在周围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由此增加成功的概率
  • 以前我对自由的定义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而现在,我追求的是内在的自由,无忧无虑即自由,例如,从愤怒中解脱的自由,从悲伤中解脱的自由,无须做出反应的自由,无须被迫做事的自由
  • 愤怒本身就是一种惩罚,一个愤怒的人试图把你的头像摁到水下,但同时他也在溺水
  • 那些生活水平远远低于自己收入水平的人享受着自由,这种自由是那些忙于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无法企及的
  • 大脑总会陷入不受控制的思考,我想改掉这个习惯,当然,这并不容易
  • 不断评判着自己看到的一切,回想着昨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会幻想明天会发生什么,唯一没做的事情就是关注当下最基本的现实,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长期规划或者解决问题时是好事,对我们完成生存和繁衍的任务也有益处,但是,我觉得它非常不利于个人幸福,对我来说,大脑应该是仆人和工具,而不是主人,我不应该全天候地受到心猿的控制和驱使
第五部分 哲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与数据同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