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图看懂“数字中国”内涵

数字中国整体布局规划发布,与政绩考核挂钩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等多维度建设提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于数字中国这一概念的具体阐述,可以追溯到 2021 年。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一个此前的五年规划当中没有出现过的概念——数字中国,同时,彼时文件详细阐述了数字中国内涵,包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及数字生态等内涵。


《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 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 取得重要进展;到 2035 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具体建设内容从新型基数设施建设、到关键技术推进,再到政务、工业、教育等多行业信息化建设,利好计算机多个细分板块发展。


一张图看懂“数字中国”内涵


今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规划》强调了建设数字中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规划》还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有望推动建设工作快速发展。



组建国家数据局,

数据要素地位进一步凸显



  • 组建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地位进一步凸显。

3月10日,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


职能定位: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 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国家数据局承担的部分职责包括: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 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



  • 我们认为,组建国家数据局具备监管及经济双重意义,将会更加有利于统筹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安全”问题,推动数据交易。


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改委管理,为副部级单位;发改委负责综合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方针、政策。


我们认为,与科技部、工信部等相比,数据局由发改委管理,更体现“数字经济”承担“发展与改革”的重任。


  • 我们认为,数据局的组建是今年两会较超预期的政策之一,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我们预计,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将成为今年最重要的投资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设立大数据管理局是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从宏观层面看,设立大数据局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网络强国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政府履职能力的重要举措。在中观层面,大数据局整合原分散于地方发改、经信等多个部门的相关职能,为构建统一高效的地方政府数据治理体系探索了有益经验。
以下是各经济地区和省级设置大数据管理机构的相关统计信息:

中国四大经济区地方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置数量情况


表1 第八次机构改革前后地方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情况


第八次机构改革前地方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职能特征


表6 第八次机构改革后地方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职能特征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引擎


  • 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引擎。十年前,我国科技的主导是加快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目的是促进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科技主导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全面倡导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 数字经济或成为一项重要的内生增长动力一方面,数字经济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了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促进高质量发展。


  • 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和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为8.35、37.18万亿元。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


  • 政策持续推动,数字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2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指导,数字经济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按下加速键,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强推动力;各地将大力布局数字基建和争夺数字产业,新一轮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机遇即将来临。




数据要素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


  •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要素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加快构建数据资源体系,能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的创新动能,对促进数字政府建设、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 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5年预计达到1749亿元。根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为815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749亿元左右,2020-2025年CAGR为26.26%。



数据要素:数据要素的定价流通是迸发数字经济活力的重要一环


  • 对数据要素定价有望促进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引领数字化产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虚拟使能、无限收敛和智能即时性等技术特点,使得数据要素在算法驱动下成为一种通用生产要素,一方面形成数据要素的过程需要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据要素可以直接参与生产、交换和分配过程,不断迭代,催生新的生产方式甚至创造新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数据要素可以赋能其他要素,优化供给进一步促进增长。



数据要素:政策持续推动,基础制度顶层设计启动


  • 发挥数据要素的引领作用已成为我国施政的重要着力点。


2022年12月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系统性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历史性绘制了数据要素发展的长远蓝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数据要素立法&基础制度推动进展



  • 国家层面,我国对于数据的立法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重要数据保护层面。


数据保护基础性法律框架:《民法典》(首次将数据确认为民事权益)《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


相关法规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等;


2021-2022年数据立法密集出台,立法重点由数据跨境流通拓展到个人信息保护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



  • 行业层面:多部委出台行业基础性数据规范和指导性文件。针对工业、电信、汽车、征信业、金融等行业数据发布规范和指导性文件,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数据跨境、数据垄断、数据技术等层面着手,为保护公民信息、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 省份层面:发挥地方试点优势,贵州等20多个省份出台数据相关条例。相关条例主要面向公共数据或者政务数据领域,围绕数据采集共享、开发应用、安全管理三大方面,力图促进数据有序流通与利用。




数据要素流通制度:国外经验



  • 全球各地均已对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模式展开了不同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诸如美国数据经纪商、欧盟数据空间、日本信息银行、中国数据交易所等不同的数据要素交易模式。



  • 从欧美日经验看,如何确立数据所有权归属、平衡数据开放与个人隐私决定了数据要素市场的活跃程度。


欧盟:对个人数据与非个人数据的界权不成功;自然人对于个人数据有绝对的控制权,使得企业的数据使用权受到极大限制。加之对数字型企业严格的惩罚措施,造成欧盟的数字经济远远落后于中美。


美国:实用主义原则,没有针对数据要素进行综合立法,并且回避了数据所有权问题。《同意法案》被提上联邦议程,就是否需要经过个人同意企业才能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进行讨论,仍在争议之中。


日本:开放政府数据,匿名化处理后的个人数据可以被企业使用,从而促进数据的开发和使用。




我国数据要素确权趋势:

三权分置&数据登记




  • 基本确立了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


《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


  • 我国在数据登记制度方向的探索走在国际前列。


虽然欧盟、美国均对于数据确权相关制度规范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及探索,但并未明确提出数据登记这一核心概念。


发改委明确提出建立适配数据要素流通价值链、覆盖场内场外、适配多级市场的数据登记体系。




环节拆分



环节拆分: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



  • 数据资产化是数据进入市场流通的前提,也是各类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前提。


  • 我们认为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数据资产主要需要经过数据资源化、数据产品化两个阶段。


数据资源化:原始数据来源于企业或机构信息系统的输出,需要经过一系列采集、加工处理才能成为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要素性数据资源;我们认为数据资源化更偏向于为供给侧赋能。


数据产品化:分析目标客户的数据需求及应用场景,深度挖掘数据的应用价值;我们认为数据产品化更偏向于为需求侧赋能。



环节拆分:数据要素产业链一张图




采集环节




采集环节:建议关注“国资云”建设方向


数据采集:大数据上云是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互通的前提;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国资云”平台建设方向,原因有三:


  • 其一:我们认为,政务数据等“国有”数据将是未来数据要素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1)》,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高达 6.6ZB,同比增长 29.4%;其中,个人持有的各类设备产生的数据占21%,各类行业机构产生数据的数据占79%;数据产量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政府、互联网、媒体、公众服务及专业服务、交通,上述五个行业数据产量占全国行业机构数据总产量的65%左右。


根据易华录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产量预计将达到48ZB,其中70%以上的高价值数据将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



采集环节:“国资云”建设有望优先受益


  • 其二:政策推动下,政府、央国企有望发挥引领作用,加速数据开放,实现率先上云。


根据十四五规划,要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采集环节:政务大数据加速上云


  • 202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政务数据加速上云。


明确提出2023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


提出三类平台和三大支撑建设体系,三类平台为“1+32+N”三大平台框架,其中,“1”是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32”是各省级政务数据平台,“N”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政务数据平台。


  • 政府数据加速开放。根据《2022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已有208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其中省级平台21个,城市平台187个。



采集环节:“国资云”平台具备从“开发商”到“运营商”转型的潜力


  • 其三:我们认为,“国资云”建设方有望承担起国有数据资源“一级开发商”的角色,后续凭借在数据供给侧的禀赋,有望发展成助力政府/央国企进行数据资产开发+数据资产运营的一体化平台。


  • 国资云是指由各地国资委牵头投资、设立、运营,通过建设高安全防护水平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底座,并搭建以汇聚国有企业数据为核心的数据治理体系及云平台,包括IaaS、PaaS和SaaS。


搭建国资云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有效管控国企数据,防止出现数据安全问题。


政策推动下,各地国资委加速布局地方“国资云”平台,天津、浙江、四川、重庆等地基本已经开始落地。根据计世资讯数据,2021年中国国资云市场规模已达约36.5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146.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53%。




流通环节



流通环节:数据交易所不断扩容,进入2.0阶段


  • 各地以设立数据交易机构为主要抓手,鼓励场内数据交易,我国数据交易所数量不断扩容,进入数据交易2.0阶段。


1.0阶段: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的数据交易机构涌现。


早期建设的数据交易机构大都没有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多数机构已停止运营或转变经营方向,发展情况未达预期。


2.0阶段:以2021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大数据交易所成立为标志。近两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多项重要政策出台,各地新建一批数据交易机构,试图消除供需双方的信息差,推动形成合理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和可复制的交易制度和规则,数据交易的建设进入2.0阶段。


根据中国信通院,截至2022年11月,各地先后成立48家类似证券交易所形式的数据交易机构,仍有8家正在筹备建设中。


  • 未来除了国家级、省一级的数交所布局完成后,不排除还会出现地市级的数据交易平台,共同开发数据交易大市场。



流通环节:数据产品、数据资产持续丰富


  • 数据产品、数据资产持续丰富,前景可期。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4月正式挂牌,是运营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根据数据交易网披露,截至目前,交易所已集聚交易主体390家,上架产品495个,交易108笔,共计交易额达16398万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表示,力争到2025年,年度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上海数据交易所:2021年11月揭牌交易,根据数据交易网披露,2022年,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金额有望突破1亿元。上海交易所汤奇峰表示,2023年,场内交易有望突破10亿元。


深圳数据交易所:2022年11月15日挂牌运营。深圳数据交易所预计,未来2-3年,其数据交易规模超过100亿元,对经济增加值贡献超过50亿元,设立合规工作站100家以上,培育、引入数据服务企业50家以上。



流通环节:盈利模式由收取佣金到增值服务


  • 形成佣金收取、会员制、增值式交易服务等多种盈利模式。


交易手续费:按交易金额收取佣金的方式;根据《2022年数据交易平台发展白皮书》,当前市场整体佣金率为1%-5%不等。


收取会员费:按照一次性收费或收取年费的方式,有利于催生企业间长期的数据合作。


增值式交易服务:交易平台跳出中间人身份,部分承担数据清洗、数据标识、数据挖掘、数据融合处理等数据服务商的职能和角色;根据《 2022年数据交易平台发展白皮书》,当前大部分数据交易平台都提供相应的数据增值服务模式,且此类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不低。




技术支持&配套服



技术支持&配套服务:围绕供给-流通-需求开展赋能


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全国率先提出“数商”概念,培育数商生态,以数据交易为中心激活数据要素上下游产业链。


  • 上海数据交易所《全国数商产业发展报告》将处于不同职能位置的数商企业分为15类:


传统IT服务市场-供/需两侧:数据咨询服务商、数据治理服务商、数据资源集成商、数据加工服务商、数据分析技术服务商;


传统IT服务市场-全链条: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商、数据安全服务商、数据人才培训服务商;


数据交易相关服务商:数据产品供应商(数据要素型企业)、数据合规评估服务商、数据质量评估商、数据资产评估服务商、数据经纪服务商、数据交付服务商、数据交易仲裁服务商。



技术支持&配套服务:数商生态扩容


  • 根据《全国数商产业发展报告》,我国数据交易相关服务商(数商)生态持续扩容。


根据数库科技的统计,截止2022年11月,数商行业企业数量达到192万家,其中数据咨询服务商企业数量最多,为66.6万家,占比达35%;


数据资源集成商41万家,占比约21.4%;数据分析技术服务商27.5万家,占比约14.3%;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商13.8万家,占比为7.17%;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商12.2万家,占比为6.33%。


中标数量与中标金额角度:2019年至-2022年9月期间,数据资源集成商的中标数量与中标总金额高居榜首,占比分别达到37%和34%;


其次为数据咨询服务商,中标数量与中标总金额占比分别达到17%和20%;第三是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商,中标数量与中标总金额占比均达到14%和10%。




数据要素主要受益角色



  • 我们认为,数据要素产业将驶入快车道,数据要素相关参与方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我们认为:


数据开发商、数据运营商壁垒较高,有望在数据要素产业链中分取较大价值量;数据运营有望依托数据价值开展海量变现业务;


技术支持商与配套服务商可参与环节众多,但格局可能会相对分散。


“国资云”运营厂商具备卡位优势,有望从“数据开发商”向“数据运营商”转型。



(本文来源华安证券、谈数据)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怎样画一张人见人爱的数据治理框架图?by 傅一平

    傅一平:一文讲透DAMA数据治理基本概念(上)

    数据治理领域最容易混淆的16组术语概念辨析

    为什么《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这么晦涩难懂?by 傅一平

    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治理

    数据分类分级的概念、方法、标准及行业实践

    查看全部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