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部编版语文7-9年级上下册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1.精品教学课件+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2.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3.专题微课视频
部编版语文--4.阶段精品试题
部编版语文--5.备课素材
下载请拉到文末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别具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她在人们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1.反复朗读诗歌。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老旧衰颓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破旧的老水车”“干瘪的稻穗”诚然寓示了贫困,被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膊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脉相承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4.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腐意识,只有挣脱了“神话的蛛网”才能诞生“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在时空上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叉的象征义,象征着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历程的开始和对未来的期盼。上述意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开始。作者正是用这些意象,表现着自己的欣喜与激动。5.作者在第四节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作者在第四节将“祖国”比喻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意志,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以及自由。6.请你简要分析作者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变化。明确:作者在第一节中回望祖国所经受的苦难与现实的贫困,心中是痛苦的,悲伤的;第二节承接第一节的情感,虽然痛苦,却看见了祖辈们痛苦的希望;第三节则因为看见了簇新的理想,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作者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喜悦和激动;第四节激动和喜悦进一步得到升华,表明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发展献出一切的愿望。7.探究:这首诗读来情感强烈,除了体现在意象使用上,还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作为抒情主体,作者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即用“我是……”的句式,让物化的自我形象,融注于祖国的形象之中,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浓烈。(2)诗的每一节,都用“祖国啊”作为结尾,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而这种运用又使每一节的抒情呈现了不同的效果。第一节的“祖国啊”是深沉的感叹,表达出作者难以言状的悲哀;第二节的“祖国啊”是痛苦的呼唤,包含着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的“祖国啊”是欣喜的呼唤,流露着诗人抑制不住的喜悦;第四节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庄严的誓词,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营造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1.如何理解“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飞天’袖间的花朵”这个意象?明确:“‘飞天’袖间的花朵”这个意象奇伟而瑰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看起来只是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因而叫人痛苦;但是它又说明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追求理想的光荣传统。这种意象的大幅度跳跃开拓了诗意的空间,引起了我们对现实和历史的思索,迫使我们去追寻实现希望的途径与答案。2.如何理解“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明确: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当时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目标导学四:深情朗读,体味诗歌在反复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和语调。内容 | 感情 | 语调 | |
第一小节 | 贫困、落后的祖国 | 深沉、悲痛 | 舒缓、低沉 |
第二小节 | 痛苦、追求的祖国 | 痛苦、希望 | 简短急促 |
第三小节 | 新生、希望的祖国 | 欣喜、激动 | 抑扬顿挫 |
第四小节 | 养育、献身的祖国 | 深情、强烈 | 高昂 |
贫困 落后——深沉 悲痛
痛苦 追求——悲怆 祈愿
新生 希望——欣喜 亢奋
富饶 自由——热爱 献身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 | 注重诗歌朗读,并以理解诗歌意象为重点,力图引导学生把握本诗中蕴含的情感。 |
不足之处 | 1.由于本诗的时代背景限制,学生对字里行间寄予的深沉情感难以深入理解。 2.本文语言凝练,形式优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课上由于时间有限,对本诗的艺术特征只是稍有渗透,没有多做探讨。 |
第二步:回复关键词:初中语文,即可领取。
(回复关键词位置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