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飞行员违章,除了处罚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张一夫 e起飞民航交流平台 2019-01-24



前 言


飞行员违章操作一直是个安全管理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违章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毋庸置疑。面对违章,一些管理者的思路是重罚——持续加大处罚力度,个别公司或者部门甚至存在“以罚代管”的极端情况。


本文要探讨的是,处罚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飞行员的违章问题。其中的焦点是飞行员的行为,即飞行员愿不愿意遵守标准操作程序和各项规章。




行为管理的模式


行为管理通常有两类管理模式,一是规章模式,二是培训模式。规章模式是指建立并执行规则,以事后处罚来警戒人们按照规则行事。培训模式是指对人们进行训练,以使其胜任、习惯甚至喜欢某项工作,以确保他们会按照规则行事。


这两类模式各有适用的对象。规章模式适用于在监控健全的条件下限制人们做出某种决策或简单的行为,如偷盗、超速等。培训模式适用于促使人们去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行为,或在缺乏监控的条件下限制他们已经非常习惯的行为。


判断采用哪种模式首先应考虑监控条件,再就涉及到一个与行为有关的核心概念——行为成本。



行为成本的相关概念


按要求去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行为,或不按照非常习惯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人们是要付出成本的,比如额外的负担、不便利的感觉等。


在付出这些成本之前,人们会将其与违反要求可能要付出的代价相比较,如果成本高于代价,就倾向于不按照要求执行;如果成本低于代价,就倾向于按照要求执行。


用公式表达这个概念就是:

行为趋向=预计的代价—新行为的成本



从行为成本的角度分析家庭教育方法


以家长教育小孩为例。父母将一个沉迷于电脑游戏的小孩单独留在房间做习题,他旁边是一台电脑。父母告诉小孩会随时抽查,如果发现玩电脑游戏就打手心。孩子会不会去玩那台电脑?



分析过程如下

预计的代价:父母偶尔抽查,频率不高。结果是被打手心,忍一忍就过去了,很疼但能承受。频率与代价相乘,我们假设乘积为50。


新行为的成本:对于一个沉迷的小孩来说,不玩近在迟尺的电脑游戏简直难受得要命,每分每秒都在折磨着他的内心,我们假设成本数值为100。


孩子的行为趋向数值为:50-100=-50,结果是孩子不会按照父母的要求执行。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令无数家长苦恼不已的问题,为什么自家小孩宁愿受罚挨打也屡禁不止地偷偷玩电脑游戏。


顺带聊一下育儿经。



正确的方法是,家长陪同小孩一起做习题,每天逐渐减少小孩玩电脑游戏的时间。直到小孩成功戒除对电脑游戏的沉迷,不玩也不那么难受了,才能让小孩独自留在有电脑的房间学习。


而这正是培训模式。



行为成本与管理思路


在确保飞行员执行标准程序这个问题上,内在的逻辑关系与上例是一样的。



以飞行员执行检查单为例。航空公司对飞行员应该如何规范执行检查单一般都有明确的要求,发布在《飞行运行手册》中,内容通常不会很复杂。但如果飞行员没有经过反复练习从而在行为上习惯了这些要求的话,要他遵守这些不太复杂的要求,他还是会觉得麻烦、不舒服、不方便。


因此,如果我们只是跟飞行员说,你要按照要求来执行检查单,否则因为检查单没执行好出了差错就处罚你。飞行员就会将按照要求的方式执行检查单带来的不方便感与因为检查单没执行好出现差错而受到的处罚的几率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选择行为方式。


比较的结果往往是这样的:检查单是每次飞行都要频繁使用的,不方便感会成倍数增加;而不按照规范来执行检查单导致出现差错的几率比较低,尽管出现一次差错付出的代价会很高,但两者的乘积仍然比较低。


因此对于飞行员来说,不方便感远大于可能的代价,他就会倾向于不按照要求的方式来执行检查单,仍然按照他已经习惯的、某种简化了的方式来执行检查单。


这说明试图依靠以事后处罚为主要特征的规章模式来改善飞行员的固有行为,效果很难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惯性违章”现象的存在可能不是因为我们的规章制定得不够严格,更不是因为我们对违章飞行员的处罚不够重,而是我们的管理思路出现了问题。


我们过于依赖规章模式,忽视了培训模式。我们将原本一项应该以培训模式为主、规章模式为辅来实施管理的工作,变成了几乎完全以规章模式为主来管理。各种规定不断出台、惩罚措施层层加码,但收效甚微,飞行员的行为基本没什么改变。


如果按照培训模式为主、规章模式为辅的思路来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我们会将飞行员不遵守标准程序的行为理解为一种能力或素质的缺失,首先跳入我们大脑的就将是思考训练体系是否存在问题导致标准程序训练无效,而不是思考规章体系是否健全、罚责是否严厉。



还以规范执行检查单为例,如果我们花一些时间对飞行员进行专项检查单使用规范训练,使其熟练掌握并习惯这些规范,降低他们的不方便感。花一些时间对飞行员进行风险培训,用生动的案例强化飞行员“违章一定增加风险”的逻辑认知。再配以定期的评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技术升级、薪酬待遇挂钩,提高预期的代价。飞行员的行为比较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其按规范执行检查单的趋向性就会大幅上升。


管理思路的转换和有针对性培训体系的建立才是改变飞行员行为的根本仅仅加大处罚力度只会使边际效益趋近于零,大家都越来越痛苦。

 

                          (作者单位:红土航空飞管部)

         

e点评

       

作者张一夫是一名资深教员,也是一名安全/训练管理者。


安全管理的话题,比如作风,永远是争议话题。本文的观点,也许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是基于搞好安全工作这个共同目的,引起大家对安全工作的关注和探讨总是一件好事情。


看完这篇文章,可能还会有人问,培训模式这么麻烦,如果我换个思路,完善监控措施——比如升级飞机上的音频甚至视频监控,然后就使用规章模式管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这样似乎问题简单化了啊。


解释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特别是对于管理者。


假设一种情况,

基于领导干部的每一句话对企业生产的效率/盈利/安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基于飞行员的每一个程序动作对飞行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

我们对领导干部的每一句话都严格监控并要求每句话都严谨无误(对飞行员每个程序动作都进行监控并要求准确无误),

如果出现偏差就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


可以想象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的领导干部的压力,以及犯错几率,不会减小,反而会增大。


更严重的是,在长期的后果免责第一的思维导向下,这样的领导干部(飞行员)在企业出现危机(飞机出现特情)、必须短时间内做出关于企业命运(关乎飞机安危)的正确决策的时候,他们的能力是否还能胜任?

 

  对于安全来说,监管和培训犹如左膀右臂,不可偏废。



—— END ——

e起飞民航交流平台获取最理性、专业的技术分析

Captain你好飞行|科普|段子|故事|飙戏

机长我有个问题
各种机型各种体型的机长,欢迎来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