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党课丨重温开国大典 见证伟大历史时刻

人文能建 2022-11-06

微党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54门礼炮齐鸣28响

象征党领导人民28年的奋斗历程

历史新的篇章在这一天揭开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庄严宣告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30万军民在天安门前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伴随着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奋进的旋律,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声音传遍天涯海角,震撼神州大地。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开国大典

背后故事

开国大典为什么会选择在下午3点举行?

开国大典选择在1949年10月1日的下午3点举行,最早是由聂荣臻向中央军委提出的,为的就是要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


当时,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100多万的军队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人民解放军还不具备制空权。事实上,国民党空军确实有起飞轰炸机破坏开国大典的能力。


至于3点这个特定时间,则是综合考虑国民党军用机场分布地域和飞机作战半径缜密计算的结果。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时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轰炸机的起飞地点是浙江舟山群岛,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如果上午从这里起飞,B-24轰炸机可以在3个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后,还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飞,轰炸任务虽还可以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轰炸机,可就别想飞回去了。


10月1日下午3点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消息之前一直是保密的。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社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开国大阅兵


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员、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朱德总司令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就绪。


朱德总司令正在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时共17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机,3架C-46运输机,1架L-5型通讯联络机和2架PT-19初级教练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部队经过天安门城楼。


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装甲部队参加分列式,经过天安门。


参加分列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在行进中。


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山炮部队由骡马拖拽,参加分列式。


大  阅  兵

背后故事

开国大典,9架战机为何飞两次?

1949年9月1日,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在传达中央关于开国大典阅兵的指示时说:“中央决定在新中国成立之日,除地面部队以外,空军也要出动。”本来,阅兵指挥部报给中央的阅兵方案中没有安排空军参加。但是在8月中旬情况有了变化,人民军队的第一个飞行中队已经在北平组建了,通过半个多月的试飞、训练,已经完全具备了升空作战能力。


这样,就增加了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的精彩内容。一开始只安排9架“野马式”战斗机参加开国大典。9月上旬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南苑机场观看完飞行表演后,朱总司令用企盼的口吻说:“能不能再多几架飞机,什么飞机都行。”后来,又有两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三架刚修复的运输机、一架通讯机和两架教练机加入了受阅飞行队。军委航空局最后敲定,10月1日那一天,将有17架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这几乎是当时人民空军的全部家底。


开国大典那天,为了显示人民空军的力量,第一批9架战斗机飞过天安门之后,兜了一个大圈,跟在教练机后面,又飞过天安门一次,给人感觉是共有26架飞机。而在场的外国记者也没能看出个中奥秘,他们在随即发出的报道中声称“一共有26架飞机参加了编队飞行”,并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开国大典中的“第一”

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面国旗长460厘米,高338厘米,是由5幅红绸拼接缝制而成,5颗黄色五角星由黄缎制成。

罗浪:奏响国歌的第一

1949年,罗浪指挥联合军乐团第一次奏响国歌。作为指挥国歌演奏的第一人,罗浪既紧张又兴奋。当时罗浪指挥的联合军乐团有3个任务:当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时,演奏《东方红》;典礼开始时,演奏国歌;阅兵式过程中,演奏阅兵乐曲。

第一次实况转播

在天安门城楼的西侧城台上,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丁一岚、齐越正在充满激情地进行现场广播。

第一幅毛主席画像

天安门城楼大殿的东山墙下搭起了一座6米多高的杉木架子。北平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教师周令钊带领他的学生、助手陈若菊等,正站在高架子上绘制毛主席巨幅画像: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脸部稍侧,目光仰视,微带笑容,显露出高瞻远瞩的伟人气质。

第一面八一军旗亮相

开国大典——“分列式检阅开始!”一面火红的八一军旗在掌旗手和四名护旗兵的掌护下,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节奏,引导受阅方队由东向西阔步而来。这是八一军旗在国庆大典上第一次向人民亮相。

第一支礼炮部队

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上空升起,乐队高奏国歌时,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响了。“鸣放礼炮”一开始就列为庆祝大典的程序之一,阅兵指挥部决定由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组建一支礼炮队。礼炮选定的是缴获日军的山炮,共108门,分为两组,每组54门,从华北六个纵队的山炮营和军区直属炮兵部队选调而来。

第一份外交文件

开国大典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将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公告》并随附公函送达各国政府。周恩来的公函如下:“迳启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已于本日发表了公告。我现在将这个公告随函送达阁下,希为转交贵国政府。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是需要的。”


开国大典

礼花背后故事

信号弹——开国大典上的礼花

在开国大典的议程安排中,起初并没有放礼花这个项目,在北京的苏联顾问根据苏联的国庆经验,向大会筹委会建议开国大典最后一项议程应放礼花,这一建议被大会筹委会所接纳。

开国大典之夜,绽放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的“礼花”。


随着开国大典落下帷幕,万朵五彩缤纷的礼花从四面八方飞向天安门广场的高空,古都沉浸在狂欢里。这些异彩纷呈的“礼花”实际上是240名华北军区信号兵发射的苏制信号弹。


一年之后的1950年国庆,斯大林向中国提供了专业礼花弹,不久国内兵工单位也研制了第一代国产礼花弹。但无论如何,1949年10月1日,被各色信号弹照亮的北京天空是兴奋甚至欣喜若狂的。一个新的国家从此诞生,一个伟大而饱尝苦难的民族,终于走上了光明的发展之路。


主讲人:孙小元,中国能建职培中心



课   程

回   顾









微党课丨当家作主,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