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去一年湖北特色农业增效如何?一起看看这几个地区的成绩单

  产业兴、乡村兴。日前召开的湖北省经济工作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岁末年初,正是盘点收成计划未来的时候。过去一年湖北各地特色农业增效如何?如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起看看这几个地区晒出的成绩单吧!

黄冈

特色

以“农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做法

  发展“农业+精深加工”。大力支持农村创业创新,新培育市场主体8176个,建成融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21个,其中8个园区入围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华中最大的蓝莓生产加工基地、鄂东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加工基地,打造了链条延伸、价值提升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样板。

  发展“农业+旅游”。全市已建成“大别山茶谷”、“大别山药谷”等农业综合体,拓展茶园、药园的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健康养生等功能,实现茶(药)业强、茶(药)农富、茶(药)乡美。全市启动实施农旅融合项目81个,总投资达40亿元,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家、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3家。

  发展“农业+互联网”。以农业大数据应用为切入点,打造互联网精准化科技服务品牌。全市建成农产品物联网示范基地21个,被农业部确定为湖北省首个“科技云服务应用试点市”。全市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打造“端对端”、“点对点”的电子商务,2017年,全市“触网”农业经济实体1.8万家,占总量62.3%,农产品网上销售额160亿元,占网络销售总额的22.8%。

潜江

特色

立足“小龙虾”推进产业协调发展

做法

  围绕一产建基地。潜江围绕虾-稻、大豆、蔬菜、半夏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和经营结构调整,建立“龙头+基地+合作社”生产模式,实行种养标准、操作规程、农资供应、服务管理、产品收购、产品品牌等“六统一”经营。建成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60万亩、优质大豆基地12万亩、绿色蔬菜基地32万亩、道地药材潜半夏基地2万亩。

        围绕二产创品牌。重点推进投资4.2亿元的华山生物科技园、投资10亿元的周黑鸭“聚一虾”产业园、投资2.6亿元的虾乡稻加工园建设,促进虾-稻产品由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餐桌食品向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升级发展,打造了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件中国驰名商标、21件湖北著名商标、14个湖北名牌产品,实现了由做产品向做品牌的转变。

  围绕三产强配套。成立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饮食文化学院,培养输出专业技术人才1200多名。实施“万师千店”工程,全市小龙虾餐饮店超过2000家,在国内各大城市开设直营和加盟店150多家,在武汉吉庆街投资建设了潜江龙虾一条街。

荆州

特色

发展生态渔业、品牌渔业、科技渔业

做法

         规范生产行为,发展生态渔业。积极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共创建省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23个,洪湖市、公安县获得“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称号。

        突出品牌引领,发展品牌渔业。坚持依托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打造公用品牌,实现公用品牌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有机结合的品牌发展战略。注册“荆州鱼糕”商标,“监利黄鳝”成功入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北湖鳙”、“闸口小龙虾”、“洈水大白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突出科技驱动,发展科技渔业。湖北省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荆州,签约了30多名国家级专家教授,与省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联合开展了黄鳝全人工繁殖、池塘富氧水槽高品质养殖、鳝鳅家用智能宰杀机制造等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稻鳅共育、虾鳜轮养、鳜鱼精养等养殖模式得到快速推广应用。

        突出龙头带动,发展加工渔业。坚持把发展水产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作为做大做强水产和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来突破。

宜昌

特色

高质效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做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在项目建设上倾斜,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各类农业项目138个,建设资金2.69亿元。

         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宜昌先后下发了一系列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的文件。扎实开展了重点龙头企业、优秀示范社、“十佳百强”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优胜社场等创建评选活动。

         加大指导服务力度,促进经营主体稳健发展。一是建市场,解决经营主体用地难。建成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个、县级产权交易市场7个,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为中心、乡镇服务中心为平台、村级信息员为基础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二是办培训,解决经营主体用人难。与三峡职院协作,通过开展农业领军人才、农民创业、合作社理事长和家庭农场主培训,每年培训560多人。三是抓服务,解决经营主体用钱难。各地积极开展“两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开展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

咸宁

特色

“四大工程”助推绿色农业发展

做法

  突出绿色可持续理念,重点打造“两精两减一增效”工程。编制了咸宁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立足每个村地力和农药化肥施用量,实行一村一方案、一村一标准,一业一技术体系和流程,以点带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农药用量同比减少1.5%,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1%。

        突出优质高效理念,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赤壁青砖茶、通山枇杷纳入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

        突出融合发展理念,重点打造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工程。目前,通山果匠小镇、嘉鱼官桥八组国家乡村公园、咸安白水畈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已初具规模。

        突出生态循环理念,重点打造斧头湖、西凉湖流域生态保护工程。以“两湖”流域涉及的3县17镇230村为核心,打造水生资源保护发展带。全市共拆除围栏围网网箱18.7万亩,关停取缔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72家,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97%。

天门

特色

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途径

做法

  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发展迅猛,全市订单农业面积30万亩,农户11.5万户。武汉红日子、庄品健集团、景天集团等公司分别在多宝、佛子山、黄潭等乡镇发展订单模式,建立利益共同体。

  创新高效种养模式。重点发展了稻田综合种养、富硒产业种养、设施大棚生产、中稻—再生稻等四种高效模式。

  创新产业融合模式。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旅项目与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时体验、农耕文化、订制农业,推进产业“接二连三”。如:天海龙投入资金2亿多元,加快田园综合体建设;南湖丰水湾投资3000万,建设休闲旅游区。

  创新产品营销模式。互联网+电商销售、互联网订单式种植等模式发展迅猛,形成合作社+电商+国内外市场的营销平台。如:湖北领尚华中富硒农产品交易网、富硒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10月16日在天门华西农商城启动。

记者:刘曲

编辑:刘卫

来源:湖北省农业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