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智慧农业蓬勃发展 一部手机“灌溉”千亩稻田
何为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等,通俗地说,就是给传统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智能滴灌、远程监控、在线指导……智慧农业正改变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成为荆楚沃野上的一道新风景。
连日来,记者深入荆楚田间地头、种植养殖基地,对方兴未艾的智慧农业进行多方探访。
图为:“智慧大棚”里,3万多盆红掌花开正红。
一部手机“灌溉”千亩稻田
手机成为中国农民“新农具”。借助手机,农业这个最古老产业正悄然发生变化。
8月30日,记者慕名来到安陆市洑水镇车站村的一块“智慧农田”探访。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2018年省级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与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市)”“水稻主产区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示范基地”“省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区”……稻田四周,林立的宣传牌,告诉到访者这片千亩稻田的不凡。而稻田四周统一安装的带太阳能电池板的排水灌溉系统,更让人将这眼前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与现代农业联系起来。
杨俊荣,安陆市涢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田间农机作业负责人,他现场掏出手机,打开灌溉app,统一编了号的稻田出现在手机屏上,“想给哪一块田灌溉就点哪一块”,“哪一块田需要排水,也只要轻轻一点就能实现”。
记者现场看到,开始灌溉或结束灌溉,在手机上点击即“下指令”后,经过一分多钟的缓冲,水汩汩而来或停止灌溉。对此,杨俊荣解释,这是因为阀门装在固定的地方,距水管口有一定距离所致。
“什么时候需要灌溉,什么时候需要排水,不一定非要到现场来,稻田里还装有水位测量设备,根据设备测量的实时数据,坐在屋里就可以决定,是灌溉还是排水,以及什么时候停止灌溉和排水等。”杨俊荣是当地农机站的员工,他说,“如果没有这套智能灌溉系统,至少要请两个工人常年来巡管并手动灌溉和排水。”
8月31日,麻城现代农企兆至蔬菜两个巨型大棚组成的育苗工厂内,3万多盆红掌花卉花开正红,另有大批量的蔬菜幼苗,长势正好。总经理肖明兆告诉记者,育苗工厂内的温度、湿度还有光照等,都是智能监控,相关调控在手机上都能远程完成,称得上是“智慧大棚”。
通过手机,农民预知天气,咨询农技,购买农资,销售农产品,遥控大田灌溉,遥控大棚温度和湿度……这些“耕耘劳作”,变得格外轻松。
150万只蛋鸡智能化喂养
智慧农业,在荆楚大地快速发展。
武汉市智慧农业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5年以来,武汉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政策,以打造全国智慧农业示范城市为目标,将“互联网+农业”工作作为该市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程来抓。该市现已打造东西湖、江夏两个“互联网+农业”综合示范区,形成设施农业、水产、畜牧、大田环境监测4类物联网典型示范,蔬菜基地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突破万亩,畜牧水产基地物联网应用达90%以上。
9月6日,雨转晴,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的木兰养殖场,一排排蓝顶鸡舍,融入青山绿水间。
在进门处雾化消毒两分钟后,记者进到这个主要从事蛋鸡养殖和有机肥生产的养殖场,没有不适感,空气中也没有鸡粪味。
“18栋鸡舍,共养了约150万只鸡,每天产蛋约130万枚。”现自称“退居二线”的张怀宏,1994年就和妻子一起养鸡,是新中国第一批养鸡专业户,从200只养起,到2万只,最多到10万只。养殖场后来交给儿子,几年前从国外引进智能养殖设备和鸡蛋分级包装,蛋鸡数量现已升至150万只,“一个工人喂5000只鸡就不得了了,如果不是智能设备,养这多蛋鸡那得要多少人啊,光每天下的蛋,数都没法数。”
张怀宏介绍,现在养殖场总共就300来号工人,包括种植人员、饲喂人员、有机肥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且以技术管理人员居多。
“我们的蛋鸡,幸福指数很高的。冷不着热不着,渴不着饿不着。”张怀宏表示,高科技与养殖完美结合,环控、喂料、饮水、光照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智能化。
“对鸡蛋的重量,可以精确到0.001克。这也是人工无法完成的操作。”
记者在鸡蛋分级包装车间看到,对鸡蛋清洗、消毒、分级、喷码等操作也是流水线作业,且实现每枚鸡蛋可追溯。
“鸡粪也是自动收集。”视频监控显示,鸡粪每天设备定时自动收集后,传输到有机肥厂,经过发酵无害化处理,制作成有机肥,一部分被养殖场自己用于种油茶和葡萄,还有一部分则进入市场,“不光鸡粪,还有秸秆,有机肥厂一年的产能是6万吨,每年有机肥的销售额有三四千万元”。
发展智慧农业,还需综合施策
“通过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集体‘三资’监督、精准扶贫等10余个涉农管理系统,现在武汉初步搭建了市级智慧农业云平台,‘互联网+农业’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副主任叶道剑介绍。
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发展智慧农业,是大势所趋。但是,智慧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难点。
“提质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张怀宏总结智能设备对养殖场带到的诸多好处时,特地解释了什么是农民增收,他说,很多活儿因有设备“代劳”,劳动强度降低了,但生产效益提高了,获得的报酬也就高了。
“不过,智能设备前期投入大,这些设备的投入上亿元!”张怀宏介绍,系统对配套设施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否则,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
安陆杨俊荣也表示,智能灌溉系统虽然节省了人工成本,也能起到节水的目的,“但是前期的投入很高”,一般农户不会用,“适合规模种植”。
就目前来看,典型的智慧农业建设方案,多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等,实现对农业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监测、精准化管理,从而达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慧化。多名受访者表示,推广智慧农业,存在难点,首当其冲的,就是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成本太高投入太大。比如,一个蔬菜大棚,部署一套完整的传感采集、图像采集监测系统,成本往往过万元,再加上自动化喷淋灌溉系统,成本就更高了。
“政府不可能包办,农业经营主体意愿不强,智慧农业就难推广。”叶道剑认为,发展智慧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扎实推进,而智慧农业本身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光指农业生产过程的智慧化。当务之急,是要做好智慧农业的顶层设计,接下来的工作就容易得多。
“其他难点还包括智慧农业人才缺乏,农民培训效果不佳,信息数据整合、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等。”有专家指出,目前智慧农业总体还停留在应用阶段,原始性创新动能不足,这也是最大的努力方向。
互联网带来了农业新的革命。智慧农业虽然前路漫漫,但已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催化剂!
(来源:湖北日报)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