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梅没出汛 湖北防汛抗旱进入关键期

图为:7月19日,长江水位上涨,团风县面积2.8万亩的江中岛罗霍洲被洪水贯穿,岛上部分绿色的防浪林露出水面。


7月18日,我省正式出梅,转入盛夏。出梅后我省防汛抗旱形势如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相关职能部门。


“坨子雨”频发山洪灾害发生频率加大

入梅以来,我省发生7次降雨过程,全省上下早安排早部署,取得了梅雨期全省防汛抗灾第一场战役的胜利,但汛情形势依然严峻。


受长江1号洪水影响,截至7月19日,长江干流螺山至黄梅江段仍超设防水位,其中武穴至黄梅江段超警戒,汉江、东荆河、府澴河、滠水、巴水、浠水、蕲水等入江支流和富水河阳新河段超设防水位。全省江河堤防超设防水位长度1026公里,其中超警戒水位长度95公里。


气象部门预测,7月18日起,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南方主雨区位于长江上游,我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梅雨期结束进入盛夏后,大部分地区多阵雨,“坨子雨”将频繁发生,对小型水库威胁大,山洪灾害发生频率增加,需防止滑坡等次生灾害。


“卡脖子”旱可能性大将现三波高温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盛夏时期,全省降雨总体偏少,且分布不均、气温偏高,出现阶段性干旱可能性大。


预计全省降雨量在140毫米至190毫米,较常年偏少一至二成。降雨空间不均,鄂西大部200毫米至290毫米,其他地区140毫米至200毫米。


平均气温总体比常年同期偏高1℃,鄂西地区为25℃至28℃,其他地区为28℃至30℃,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天气日数为10日至15日,比常年同期增多,盛夏有3个高温时段,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前中期、8月中旬后期至8月下旬初。


目前,我省北部已出现旱情,并呈蔓延之势。宜昌北部、襄阳南部、随州等地已出现轻度至重度干旱,全省有3.72万人、1.26万头大牲畜存在饮水困难,83万亩农作物受旱,其中重旱20.3万亩,25条河流断流,31座水库干涸。13个市州水库蓄水比去年同期减少,存在区域性缺水抗大旱、抗长旱的可能。


随着气温升高,蒸发加大,发生“卡脖子”旱可能性大,对秋粮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专家提醒,各地要提前部署,做好蓄水抗旱、人工增雨准备和农田管理、电力调度等工作。


链接:  湖北18日出梅入盛夏
    今夏平均气温偏高1℃

7月19日,省气象局宣布,我省已于18日出梅,转入盛夏。接下来5天,我省多阵性降雨和分散性降雨。7月23日以后,东部地区将以晴热高温为主。


气象专家介绍,今年6月17日入梅,与常年(6月17日)持平;7月18日出梅,较常年(7月10日)晚8天;梅雨期长度31天,较常年(23.8天)偏长;梅雨强度正常。据统计,今年梅雨期共出现7次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降雨日为13天,虽然降雨过程频繁,但降雨日与历史同期相比基本正常。


今年梅雨期的特点是:全省平均降雨量189毫米,降雨空间分布不均,累计雨量较大区域主要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和鄂东中南部。


由于中北部地区降雨偏少,鄂西北还出现了4天至8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造成部分地区有旱象出现。7月18日监测显示:随州、孝感北部、襄阳西部、十堰东部、宜昌北部、恩施北部等地已经出现轻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另外,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冷涡势力较强,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导致我国梅雨主雨带偏南,先后有9次稳定维持在贵州、湖南、江西等地,在两湖流域形成了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并对我省长江干流形成了明显“夹击”态势,7月13日“长江第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形成,汉口水位迅速上涨。


武汉中心气象台预计,18日至19日,第5号台风“丹娜丝”沿我国东部近海北上,受其外围环流影响,我省南部有阵性降雨。21日至22日,我省大部多分散性阵雨,局部有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23日以后,受副热带高压西伸控制,我省东部以晴热高温为主,西部仍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


今年盛夏期,预计我省降雨偏少一成至二成,气温偏高1℃左右,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日数接近常年略偏多,中东部要注意做好防御阶段性干旱和高温热害的准备。盛夏季节也是局地强降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多发期,需加强防范山区“坨子雨”引发的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


(来源:湖北日报)


热文推荐

· 王晓东与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座谈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转型升级

· 王晓东强调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万勇要求防汛抗旱两手抓确保安全度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