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武汉两大重点工程同日开建

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武汉市再迈坚实一步。12月7日,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两大工程同步开工建设。


武汉高新大道与三环线互通及武广高铁线,形成光谷东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武汉连接鄂东的重要通道。


12月7日,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正式启动建设。据了解,武汉城市圈大通道项目全长约360公里,分为东、南、西、北4个路线段及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簰洲湾长江大桥两座长江大桥。其中,双柳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第12座长江大桥,其主桥采用钢桁架悬索桥结构,是长江上最宽的钢桁梁悬索桥。


武汉市政府负责人介绍,当前,该市正在编制交通“十四五”规划,以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定位,着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加快构建国际层面综合交通网、区域层面协同运输网、市域层面立体交通网,为我省“中部崛起”作出武汉贡献,而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将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是《武汉市两江四岸规划》中“一芯两轴显山水、一廊十片融古今”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滨水城市、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该工程将形成“两江水、二十景、百里廊、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最终目标是使“百里长江更安全、百里长江更生态、百里长江更畅达、百里长江更人文、百里长江更活力”。


武汉市政府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保障长江两岸防洪安全性,提升滨水岸线生态性,对于武汉实现沿江发展、跨江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阅读


360公里大通道串起5市11县区

武汉城市圈打造“1小时通勤圈”


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效果图。(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提供)


武汉四环线“画圆”在即,武汉再迎一条重要环线工程。12月7日,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启动项目——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开工建设。


武汉城市圈大通道,位于武汉绕城高速与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之间,全长约360公里,北起黄陂,顺时针依次经过黄冈红安、新洲,设置双柳长江大桥跨长江,经鄂州华容,利用黄鄂高速、鄂咸高速,经鄂州梁子湖、江夏、咸宁嘉鱼,设簰洲湾长江大桥跨长江,经汉南、蔡甸、孝感汉川、云梦、孝南,进入黄陂形成整个环线。


新港高速是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武汉市新洲区S111汉新线,经长江设置双柳长江大桥,止于黄鄂高速,路线全长约34.68公里。新港高速的实施,对于完善武汉城市圈路网布局,加快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第12座长江大桥。主桥拟采用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1.5米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接线拟采用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4米的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双柳长江大桥主桥采用钢桁架悬索桥结构,是长江上最宽的钢桁梁悬索桥。


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启动建设,对于完善武汉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武汉正逐步形成“环线+放射”为主骨架的高快速路网。环线方面:一环线为核心区交通集散环;二环线为中心城区快速交通输配环;三环线为主城区与六大新城组群之间快速转换环;四环线为六大新城组群间交通物流高速公路环线;武汉绕城高速为城市过境交通高速公路环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为城市圈交通一体化高速公路环线。


“然而,路网仍存在部分方向射线不足、环线转换不畅等问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扩大覆盖范围、提升路网能力、发挥规模效益。”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响应国家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关于“超大城市积极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的相关要求,根据《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目标要求,武汉适时启动了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建设。


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副总经理童亚雄介绍,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建成后,将形成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圈”的核心交通架构,充分发挥“做强腹地、带活周边”的战略作用,将有效支撑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武汉都市发展区建设,支撑和引导武汉城市空间扩展、产业转移和人口迁移,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武汉城市圈国高网结构,增强环线通道供给能力,强化路网衔接与转换,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由武汉统筹新建的高速公路里程约330公里,总投资近1000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武汉市域范围高速公路里程将突破1200公里,路网密度有望进入15个副省级城市前3位。


武汉江滩公园建设迎来5.0版本


12月7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正式动工,目前已形成的18个项目正陆续启动。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承担了其中14个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已有1个项目建成,2个项目在建,11个项目将于今年底至明年陆续开工。“这些项目都围绕‘连断点、补空点、提亮点’的建设思路进行谋划。”


“连断点”方面,为使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连接成环,将连接现有的主城区永安堂至汉水公园段、赫山段、龙王庙至武汉关段等9处现状断点。通过拆除废置码头,改造成滨江文化长廊;高架景观廊道,连通前后岸线;在现存桥梁的基础上,增加慢行道,最终实现100多公里的长江生态廊道全贯通。


“提亮点”方面,将在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各自打造一个“亮点”项目。在汉口地区,实施江汉碧道(龙王庙至武汉关)连通及景观工程,规划形成龙王庙节点、武汉关节点与观江文化慢道三大结构空间。改造后,龙王庙节点将成为观赏“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美景的最佳观景平台。在汉阳地区,实施杨泗港都市T台(杨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段)连通及景观工程,形成“一轴、三段、五节点”的景观空间结构。其中,“一轴”即贯穿上下游,面向长江的滨水生态轴;“三段”即形成水岸活力体验段(生活)、港口文化展示段(文化)、生态文化体验段(生态)三大功能板块;“五节点”即打造集装箱创意工坊、T轴港口码头、生态码头、铁路花园、桥头绿地公园五大景观节点。在武昌地区,实施武昌湾(武昌船厂段)堤防改造及景观工程。该项目将突出船舶文化,与武船地块改造一起打造武昌湾概念,通过对区段堤防及滩地进行整治,护岸加固及码头改造,实现武昌区滨江慢行系统的全贯通。


“补空点”方面,目前,汉江汉阳江滩(琴断口闸至长丰桥段及琴南段)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施工并通过验收,精心打造出了全长3.1公里的汉江汉阳江滩三期,形成“一带两轴三环六核心”的空间结构。


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院长孟建军介绍,两江四岸是武汉城市发展的“源点”,以前的开发利用一直以生产岸线为主,港口、码头、仓储、砂场林立。1998年后,武汉市反思治水理念,在岸线开发利用中逐步探索“生态保护”“以民为本”等思路,并于2002年建成汉口江滩公园一期,还江于民,还岸于民,成为武汉江滩建设的1.0版本。此后十余年间,武汉市的江滩建设逐渐升级:汉口江滩二期为市民提供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的去处,是2.0版;汉阳大禹神话园融入地理人文要素,是3.0版。到2016年,青山江滩建成,坚持“江、园、城”三位一体,将生态环境、海绵理念、休闲娱乐、防汛功能有机融合,成为打造生态化岸线的“样板”。而如今新开工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将成为武汉江滩开发的5.0版。


“具体表现为更自然——注重自然、郊野的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造景,尽量保持岸线原有的生态特色;更文化——把江滩当作城市文化的符号,对工业遗产、文化传承进行活化利用;更亲民——用连通的碧道把历史文化、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对景观节点升级改造,使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江滩上自由行走、骑行,实现大小循环,增加观江亲水体验。”


记者:李源、成熔兴

编辑:梁唯雅

来源:湖北日报


推荐阅读

· 2020年首届“荆楚楷模·最美应急人”公示

· @所有人,湖北4人荣登10月“中国好人榜”

· 这部分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有大变化!明年开始执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