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旱地改水田 产量翻一番 湖北4年“旱改水”6.5万亩

2020年12月18日,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罗岗村二组,一块块由坡地改造成的水田,排成一个个“田”字,工人们正在修建排灌沟渠和蓄水堰。


1月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实施“旱改水”项目140多个,让6.5万亩旱地变水田,直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耕地保护。


有序推进“旱改水”

罗岗村“旱改水”项目,是襄阳市今年新实施的项目之一。项目负责人方九州介绍,项目坡地面积900多亩,高度差1.5米,要将缓坡地改成水田,首先要剥离耕作表土,然后平整压实地块,再将表土还原,并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确保耕地质量。“这些工序,一个也不能少。”方九州说,若表土没有剥离还原,耕地少了熟土不肥;地块平整没有压实,蓄水时容易漏水,影响水稻产量。


旱地改水田离不开排灌设施。记者现场看到,在地块四周,60厘米深、1.1米宽的排灌沟渠已经修好,每隔3米还有一个滤水孔,以便田里水较多时能及时排除,每隔30米还有一个分水口,用于较大规模的排灌。


水田保收,水源是关键。为了保证灌溉,罗岗村对一个废弃的堰塘全面清淤,面积30亩,蓄水6万立方米,同时堰塘通往4公里外樊庄水库的渠道也已修整完成,可及时向堰塘供水,确保水田灌溉用水。“以前堰塘快淤积干了,现在水深近两米。”罗岗村村支书余卫华说。


此外,项目还配套修建了3公里长的田间道路,方便机械化耕种,提升耕种效率。


亩均产量效益翻一番

“坡地改成水田后,产量和收益都将大幅提升,村民种地积极性也将提高。”余卫华满怀憧憬地说。


余卫华的预估是有事实依据的。2017年起,襄阳市先后在老河口市、襄州区实施旱改水项目,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增收近1.8万元。”襄州区黄龙镇陈桥村,村民方世国家14亩坡地被改成了水田,以前坡地夏季种玉米亩产700多斤,收入700多元,今年种水稻亩产1300多斤,收入1800元。


老河口市缓坡旱地多。2017年,孟楼镇大营村部分坡地被改造成水田,村民周克乡看到了改造后的发展前景,流转旱改水耕地,每年水稻、小麦轮作,以前麦子亩产600斤,现在亩产800斤,夏季从种玉米变种水稻,亩产从600斤增长到1200斤,2020年水稻亩均毛收入达1500元。在老河口市竹林桥镇陈家营村,来自监利的老板熊东垓承包改造后的水田680亩,2020年水稻亩产达1400多斤,全年获利50多万元。


收益高了,村民种田劲头足了。“种一瓢收一斗,以前坡地随便种种,水田收益高,一定要种好。”方世国说。


全省新增3.65万亩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耕地质量,经前期摸排,在考虑水源和村民意愿等因素的基础上,2017年起,我省开始在襄阳等地试点“旱改水”。截至2020年12月21日,全省累计报备改造项目145个,共改造水田6.49万亩。145个项目中,2020年新报备的81个,改造水田3.65万亩,主要分布在襄阳、黄冈等地,其中襄阳老河口、襄州,随州广水,孝感大悟等地的项目,均位于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随着调水工程建成通水,工程沿线将是我省实施旱改水项目的重点地区之一”。


“旱地改成水田,种地产量和收益都显著提升,有利于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襄阳市土地整治中心主任唐春生介绍,2020年襄阳新立项“旱改水”项目7个,面积7800多亩,其中老河口市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是重点,面积达4800多亩。


记者:祝华

编辑:孙望龙

来源:湖北日报


推荐阅读

· 湖北疾控发布紧急提示

· 新增1500公里!未来5年,湖北高铁里程再翻番

· 2021年1月5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