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纪念袁焕仙先生、南怀瑾先生活动简报
四川纪念袁焕仙先生、南怀瑾先生活动简报
2017年9月23日上午,在四川省图书馆,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图书馆主办了"袁焕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纪念袁焕仙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活动,详见有关报道,除四川省各界人士,来自海内外的南怀瑾先生的亲友学生,也参加了活动。
下午,在成都文殊院举行了南怀瑾先生纪念会。大家敬献了鲜花,表达了缅怀追思与心得体会,分享启发,砥砺前行。
宗性大和尚现场赋诗一首,兹录如下:
南师:您还好吗?
——南师示寂五周年感言
五年前,
月圆之夜,
在太湖之滨,
为南师送行,
那一轮明月,
皎洁如玉;
五年后,
中秋前夕,
相聚在成都,
明月清风拂面,
桂香散发岀清幽,
犹如南师的身影再现。
上午,我们共同追忆了怀师之师,
这也是替南师完成心愿,
因为六年前,
南师催促修建焕公灵塔时,
“我的时间不多了”的叮咛,
还时常萦绕在耳畔;
下午,我们在文殊院甘露堂里,
面对南师,如诉如泣,
感怀万千。
五年过去了,
听了许多有关南师的故事,
有过去听过的,
有新增入耳的,
每听一次,
内心的感触如同海浪拍打心弦;
五年过去了,
陆续再读南师的著述
或与南师有关的书籍,
每读一次,
内心的坚冰总会融化一小块儿;
五年过去了,
南师留下了许多作业和公案
大家虽然都尽力了,
但每次回想,
真的是愧对南师。
五年了,
回望您漂泊的一生,
您秉承“天下为公”的情怀,
为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您的脚步从没有停歇;
五年了,
回望您奉献的一生,
您秉持“无我利他”的行谊,
为了国家苍生的福祉,
您以弱肩之力实践着知行的担当;
五年了,
回望您孤寂的一生,
您坚守点亮心灯的信念,
为了芸芸众生的心性慧命,
您总在乱峰深处啼鸣。
五年来,
一直怀念您,
南师:您还好吗?
五年来,
一直感佩您,
南师:您还好吗?
五年来,
一直期待您,
南师:您还好吗?
丁酉年秋分
西元2017年9月23日
宗 性
9月24日,二十余位同学徒步攀登峨眉山中峰之颠大坪寺(海拔1800米左右),缅怀 南师怀瑾先生。(路途颇险峻,不建议效法)
有诗如下:
(一)
2017年9月24曰登大坪日记
古道沧桑话當年
瓦砾片片经劫间
先贤安守过往事
后辈行脚古道边
昔日祖风行愿足
实修实证明镜圆
无常无住诸形象
似空非空有前缘
作者:心定法师
(通永老和尚法子)
(二)
大坪祭
岩岩无尽路①
登顶祭先贤②
忽逢醍醐雨③
悲泪洒青山
百年沧桑事④
千世文脉悬⑤
中流做砥柱⑥
苍生赖片言⑦
丁酉秋分后一日
(西元2017年9月24日)
马宏达 于峨眉成都旅途
注:
①前往峨眉山中峰之颠大坪寺之路,台阶重重无尽,艰险异常。
②南师怀瑾先生昔年为阅大藏经而闭关于大坪寺,并发愿将平等弘扬儒释道等文化。
③登山途中无雨,登顶大坪寺遗址后,忽小雨如醍醐灌顶,幸有珙桐古树荫蔽。下山伊始,雨渐停。
④⑤近现代百余年,中国乃至世界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切皆在变乱激荡中,文化之脉命悬一线。
⑥⑦借句虚云老和尚临终偈语,喻示有人在如此前所未有之变乱激荡之世,以教化行世,济渡苍生。
(三)
和宏达兄《大坪祭》兼怀南师
欲圆菩提路
行履效普贤
华藏雨花雨
梦留第一山
千秋无常事
万古明灯悬
津梁垂玉柱
迷途有微言
(作者:宗性大和尚)
(四)
山王庙凭吊
殿宇空芜王气在①
四顾苍茫忆前缘②
七十余载偿大愿③
行行行行即普贤④
(作者:马宏达)
注:
①山王庙位于大坪寺下方一段距离,曾供奉黑虎,乃峨眉山王菩萨,与南师颇有缘。今唯留遗址,草木荒芜,但王气犹存。
②山王庙周围有悬崖,草木森森,白雾苍茫。昔年南师怀瑾先生曾于此发大愿,平等弘扬儒释道等文化,接续文化断层,得殊胜感应。
③此后七十年,南师为此誓愿而奉献终生。
④行愿无尽即普贤精神。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研究
微信:nhjxsyjh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ws@nanss.org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本信息
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征文启事
(温馨提示:请按住屏幕上下划动)
戊戌(2018)年二月初六(西历3月22日),是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此,本会特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朋友征集纪念文章。
一、文章内容,可在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读先生的书,或听先生的课,或感受先生身教言传,所受到的启迪,所作的反省,于身心修养、做人做事、生活工作、学习学术、自立立他、贡献社会,有何改善与进步。
2、对先生生平、事迹、身教、言传、学术的认知与理解,可从某件事、某个角度、某个方面谈,亦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谈。
3、与先生交往的故事与感想。
4、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利于自他、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5、先生辞世以来,吾人在修养、行为、生活、工作、贡献社会等方面,有何反省、改善与进步。
6、其他。
二、体裁、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
三、截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7年底。
四、投稿邮箱:
ws@nanss.org
nanssw@163.com
五、不论用真名或笔名署名,均请附作者真实简介与联络办法。
六、所有来稿,本会将作为史料保存,并酌情在本会网站、微信平台发表。
七、投稿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有关纪念或学术活动。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联合发布
丁酉(201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