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ID nhjxsyjh Intro 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研究 编注 2017年9月28-29日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活动,除二百几十位老同学、老朋友以及政府嘉宾参与外,特别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百个参会名额。为增加社会公众嘉宾此行的收获,主办方特别在9月28日下午设答问会,邀请宗性法师、宏忍法师、古国治先生,就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两方面,与参会者互动交流。今选录大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全文近两万字,分七期连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928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答问会选录(二)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某女士提的。她问,“日常生活中可修行,修行在家好还是出家好?”我插一句,因为我最近正在参与校对老师繁体版的书稿《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维摩诘居士是在家修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维摩居士“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仪”,我们共勉。接着问题:“日常生活工作中都可修行,而静坐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请问如何提高静坐的效果?从内在来讲是一念不生吗?外在是有修行高的人加持吗?是不是要有上师、活佛、师父加持,怎样避免走火入魔?那么第二个问题,《六祖坛经》市面上有几个版本,哪一个版本更贴近真实?无所住而生其心与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呢?这几个问题先请宏忍法师回答一下,好不好? 宏忍法师:真是大问题。修行本来就在日常生活中,静坐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四威仪——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的一部分。那么如何能够在静坐中提高效果?可想而知就在行、住、卧当中,也不离照顾这个心念。 今天下午也奉赠了各位一本南师讲的《心经修证圆通法门》。《心经》我在十几岁就开始有接触了。当时有一位法师叫斌宗法师,台湾人。他为了参研这个佛法,到大陆鼓山涌泉寺,后来教理学天台宗,回到台湾以后弘法。他注释了《心经》。那时候看这部经,真的觉得是佛法的一个入门,基本上把佛教的名相,把什么是心解释的很清楚。所以从那时候,我最受益的就是开头这一句——观自在菩萨。因为随时我们都不能自在,包括我现在坐在这里,面对着大众的这种威德,我也很难自在。但是,观自在菩萨给我这个加持,让我坐在这里,勉强可以自在,勉强可以面对这些问题。所以,我觉得要随时念念正观。 《楞伽经》里面也教我们,唯心直进,自觉圣智。就这一念,心能够信得过就这么地观照它,自助才能得到他助。心念要能够念念在这一个正念上。我们再分析一下这个“正”字,“正”上面是“一”,下面是“止”,止于一。佛经里面也讲到,系心一缘,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一个最基础的修养、修行方法。假如说我们能够念念在这正观上,魔从哪里生呢?魔也是从这一念生,这一念偏了才有魔,这一念系心一缘,唯心直进,在这一念上,魔无从得入,这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至于第二个问题《六祖坛经》的注解,我个人推荐丁福保先生的笺注,就是唐朝法海法师录的那本。丁福保是民国初年一位佛学大家,他编了《佛学大辞典》,我认为他这个注解还是比较好的。那么问到这个无所住而生其心,与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缘起,即是性空,性空才能缘起。 佛种从缘起,成佛作祖,乃至下地狱,轮回六道,一切一切都是缘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看我们随哪一个缘起。随六度万行,在座很多行菩萨行,做一般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事情。像南师,感召了这么多人来纪念他。这是大菩萨行,这是成佛之行,这是一种缘起。 那么大家有时候难免面对着现世科技的进步,世间万象万物变化这么快,有时候自己也非常的迷茫,这时候会退却,也是一种缘起。 像苦、集、灭、道,佛说的四圣谛法,有时候会厌离,不想入世,那么就变成一个出离的缘起。 有时候想想,还照顾到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自己尝到了法的甜头,想想还分享给她们,这也是一种缘起。 总而言之,重要看自己当下这一念心随什么缘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是缘起,就没有固定不变,本无所住,所以叫性空。好,报告完毕。 主持人:谢谢!好,那么稍后我们再给两个自由提问的机会。刚才谈《六祖坛经》,我想起书上一句引用《六祖坛经》的话说“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说实话我还没找到这句话是哪一个版本上的,可见的确有很多版本。至于说哪个版本最接近真实,我印象中多年以前我问过南师一句话,我说某个东西是假的,老师当时回过头说:哦,你有这一种见解啊?你学佛有这种见解?我问你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好,这点我贡献给大家。那我们接下去,某先生提问,一,在纷杂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多种的角色,如何能找到真实的自我?第二个问题,如何平衡儿女眼中的孝顺和父母眼中的孝顺的差异点?好,请古老师回答。 古老师:这里讲到扮演多种角色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西方传过来的概念,做真实的自我。另外一个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真实的自我,也等于说是找到真正的、真生命那个真我。所以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那么你的问题是扮演多重角色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回到中国文化中去解决。比如讲到多重角色的扮演,儒家的五伦就是多重角色的扮演。第一个是君臣关系,就是上级跟下级的关系;第二个是父(母)子(女)的关系;第三个夫妻的关系;第四个关系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第五个是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个五伦的关系概括了我们人生中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你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是必然的。那么你说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中国传统文化《中庸》讲用“三达德”即“智、仁、勇”来贯穿这五种关系。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怎么样做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要你能够做到诚意,诚意就是真实的自我。“诚意”里面的含义非常多,包括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等等。真正解释起来需要很长时间,在这里建议各位去看南怀瑾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跟《话说中庸》,好不好?你看这两本书,你就知道在这里面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 当然另外一个真正的、真实的自我,佛家叫明心见性,道家叫修心炼性,儒家孟子叫尽心知性。也可以说心性的问题就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这个答案也可以在南怀瑾老师的著作去找。谢谢,简单回答到这里。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平衡儿女眼中的孝顺和父母眼中孝顺的差异。 古老师:如何平衡儿女眼中的孝顺跟父母眼中的孝顺,这两者必然存在着差异。在父母的立场来讲,所谓的孝顺不要忘了第二个字——顺,用佛家的语言是《普贤行愿品》里面说的随顺众生。所以你怎么样做到随顺你的父母,就是很大的孝顺。但是一般的子女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当然儿女眼中的孝顺又会因为每个不同的人做法不同。这方面可以去看看《论语》,这里面有讲到怎么样是孝顺。孝顺不是只要提供吃的住的,而是怎么样在言行上去实现。所以《论语》里面讲孝顺最难是“色难”,你的表情态度,你的内心是怎么样,这是最重要的事情,简单回答如上。 (待续) 相关阅读 9月28日 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答问会选录(一) 裴钢院士:《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完整版) 裴钢院士:《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下) 裴钢院士:《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中) 裴钢院士:《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上) 洪兰教授:《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四) 洪兰教授:《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三) 洪兰教授:《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二) 洪兰教授:《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一)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完整版)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七)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六)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五)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四)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三)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二)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一) 【七律四首】丁酉中秋缅怀南怀瑾先生示寂五周年暨诞辰百年 纪念诗三首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认知》 洪兰教授演讲:《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宗性法师演讲(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下)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中)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上) 肖仲伟代表苏州市吴江区致辞 肖军代表七都镇致辞 南国熙代表南师家人致辞 陈知庶: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易智峻: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郑宇民: 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孔丹: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张连珍: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李光富: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胡德平:在南怀瑾老师辞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朱清时: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认知生命——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简报 纪念袁焕仙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四川纪念袁焕仙先生、南怀瑾先生活动简报 喻学才:士之楷模——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上) 喻学才:士之楷模——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下) 陈佐洱:天香桂子落纷纷 —— 忆南怀瑾老师的爱国情怀(上) 陈佐洱:天香桂子落纷纷 —— 忆南怀瑾老师的爱国情怀(下) 汪道涵、南怀瑾与九二共识 熊光楷:世上苍生架上书——与南怀瑾先生一席谈 郑康:追忆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研究 微信:nhjxsyjh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ws@nanss.org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本信息 (温馨提示:请按住屏幕上下划动) 戊戌(2018)年二月初六(西历3月22日),是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此,本会特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朋友征集纪念文章。 一、文章内容,可在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读先生的书,或听先生的课,或感受先生身教言传,所受到的启迪,所作的反省,于身心修养、做人做事、生活工作、学习学术、自立立他、贡献社会,有何改善与进步。 2、对先生生平、事迹、身教、言传、学术的认知与理解,可从某件事、某个角度、某个方面谈,亦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谈。 3、与先生交往的故事与感想。 4、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利于自他、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5、先生辞世以来,吾人在修养、行为、生活、工作、贡献社会等方面,有何反省、改善与进步。 6、其他。 二、体裁、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 三、截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7年底。 四、投稿邮箱: ws@nanss.org nanssw@163.com 五、不论用真名或笔名署名,均请附作者真实简介与联络办法。 六、所有来稿,本会将作为史料保存,并酌情在本会网站、微信平台发表。 七、投稿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有关纪念或学术活动。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联合发布 丁酉(2017)年4月17日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