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小文:向南怀瑾先生请益安身立命之说

2018-03-21 叶小文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编者按:本文作者叶小文先生,国家宗教局原局长、党组书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2018年3月17-18日,“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恒南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南怀瑾学术研究会、恒南书院、江村市隐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浙商总会、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协办,恒南书院承办。


本文系作者在纪念大会上的致辞。经作者审定,授权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叶小文:向南怀瑾先生请益安身立命之说


  今天龙抬头,百岁南老又抬头。在这座高堂里,高人满座。我因要赶11点飞机回京,冒昧先说几句,抛砖引玉。


  南怀瑾先生儒释道皆通,“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诚如《中国文化泛言》一书编者所言,先生之作,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无一不能“摄要钓玄、举其纲领、掘其法要”。


  我曾以“儒释道相通之要义何在”为题,向他请教。他反问,你怎么看呢?


  我对先生说,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大家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如果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即“生命的安立”,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话题,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儒释道的通义。这一话题可演绎为关于生命的三条约定:热爱生命,追求幸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也是今天现代化的动力;尊重生命,道德约束——这是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敬畏生命,终极关切——这是追求幸福的未来约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着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但也难免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不断洗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和未来约定。于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反而在促进生活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沉渣泛起。人,如果在在皆是为钱,就会搞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为物役只知道钱,心高气盛欲壑难填。


  先生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说好,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说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得不成器的。如果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就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与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我和先生讨论过的“生命的安立”、“回归本位,均衡发展”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一个民族现代化过程中“精神的安顿”问题。


  在一个信仰、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现代化浪潮中,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生命安立、回归本位,均衡发展,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哲人其萎,其言尤存。谨以南怀瑾先生的安身立命之说,纪念先生诞辰百年。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研究

微信:nhjxsyjh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ws@nanss.org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本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