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观云影院 | 「音乐人生」天才诞生之后,路在何方?

和观放映员 和观映像Hugoeast 2021-09-18

和观云影院 x CNEX

「窥探人生」纪录片主题放映

第三场「音乐人生」精彩回顾

3月9日至3月15日,「和观云影院」x「CNEX」推出「窥探人生」纪录片主题放映。


和观放映员Serena编辑、林白水整理,第三场放映「音乐人生」的交流回顾如下:资深乐评人李永忻做客影厅,畅聊百场「音乐人生」映后高频问题,更新家正今下状态,趣味爆料了张导从演奏跨界影视背后的秘密。


再一次点开熟悉的旋律,献给每个正行动着的梦想家们,一起开启这场回顾吧。

△《音乐人生》剧照




 25 号厅 


音乐人生

KJ

3月14日(周六)7PM 放映

中国香港 / 2008 / 93 min / 导演:张经纬(香港)


放映渠道:爱奇艺视频 独家播放



电影简介



黄家正11岁就获邀和捷克的乐团演出;他现在17岁了,六年来他脑中盘旋着关于存在意义与梦想追寻的问题。本片表面上是一个音乐天才的故事,但其实是每一个人的故事。


影片荣获第46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及最佳纪录片奖项,第16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奖,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


△《音乐人生》剧照



映后嘉宾





李永忻


李永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北京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资深乐评人,于平面媒体发表古典音乐评论近卅年。持续撰写世界各大交响乐团与音乐家之访谈与介绍,曾受邀专访日本作曲家久石让(Joe Hisaishi)、奥斯卡得主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并曾于台北都会音乐台与台中古典音乐台,主持音乐节目《当卢米埃遇见莫札特》。现任秋燕传播公司制作暨编导。企划之电视连续剧与单元剧作品,曾多次提名并荣获台湾电视金钟奖。


任职CNEX基金会(北京、台北)期间,曾负责两届纪录片影展,与自制、代理影片之行销工作,包括金马奖最佳纪录片《音乐人生》与《街舞狂潮》之院线与市场发行。参与超过百场之《音乐人生》映后分享与座谈。




云观影 · 云交流



 独家印象 



李永忻:多年后重逢「音乐人生」,简单有几个感受:


1)好片,得奖实至名归。今年是贝多芬250年诞辰,全球(原本)都有各种庆祝活动。


2)音画交错、画外有音、音中有画,十余年后依然兴味盎然。


3)演奏家,与其说是作曲家的忠仆,毋宁说是自我人生的忠仆。


4)适逢贝多芬诞辰,生日快乐。今年是贝多芬250年诞辰,全球都有各种庆祝活动。


 剪辑翘楚


观众珊珊:请问李老师,您可以和我们具体说说影片在剪辑方面的内容吗?


李永忻:这部影片的很多地方,不论是平行剪辑、时序交错、以及与音乐的搭配,都堪称是近年来国片的翘楚。几个具体的部分:


1)音乐搭配的部分,已如MV般熟练,这可是古典音乐!


2)家正跟罗老师学音乐那段,一边用罗老师的教学,一边用家正指挥排练的过程,如果不是导演对于音乐节奏、画面内容的把握,很难做得如此漂亮。


3)出国演奏布拉格那段很出彩,排练+现场演出+罗老师教学。


 默片实验


李永忻:「音乐人生」隔了将近十年之后,我们再看这部片,却不觉得它过时。这是一部影片可以流传很久的关键因素。

 

这部影片选用的音乐都是黄家正跟乐团一起演奏的名家作曲家的作品,随着音乐的推进,有时候有画外之音,有时候有音外之画,有时候又两者结合的非常美妙,导演体现了自己深厚的影像创作功力,他并不是仅靠声音推动叙事,他在画面的处理上有自己的影像语言。

 

我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无聊的实验,我偶尔会想「如果把这部片子的声音关掉,纯粹看它的画面,会有什么感觉?」有些电影,如果你把声音关掉再看,会变得索然无味。但是「音乐人生」不同,如果你把它的音乐跟声音都抽离开,当成一部默片来观看,你会获得另一种很不一样的观感。

△《音乐人生》剧照


 金马送暖意


观众佚名:老师您好,您当时参与了这部影片的院线和市场发行,能谈谈当中的一些故事吗?

 

李永忻:这部影片在台湾分为两个阶段的发行期。第一阶段是为了报名金马奖,因此我们必须在紧迫的时间内,找出可放映的档期。最终我们联系到台中的一家戏院(即电影院),他们愿意分出一个影厅为这部影片放映,当时在那里放映了三周的时间。但由于当时宣传的经费跟力度有限,台湾观众对导演以及影片人物是很陌生的。

 

直到这部影片获得了三个金马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纪录片),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开始关注起来。我们觉得这是个重新放映的好时机,于是就在台北联系了一家大戏院放映,这一次的放映效果非常好,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来又转到了其他戏院,也是一个月的放映期。这也印证了得奖对票房是有帮助的,大家喜欢去参加影展投赛,不无道理。

△《音乐人生》海报



 幕后更新 


 父子关系缓和否?


李永忻:导演曾经把这部影片的样片给家正和他的父亲看,那个时候家正的父亲是非常愤怒的,因为他并不知道他的儿子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出那些话,他当时生气地询问导演「是不是你故意让我儿子讲出这些话来骂我的」。甚至一度想诉诸法律途径,不让这部片子继续拍下去。

 

但后来经过导演不断地跟家正爸爸沟通,并让他看完整部影片,他告诉导演「我知道了这些是我儿子的自由意志所说出来的话,我也明白了他的感受,如果是这样我当然也很高兴,我不会阻止这部片子的发行和放映,但是我不会去看的。」

 

后来当这部影片正式在香港发行并且反响很大时,导演有一次看到家正爸爸自己默默地来看影片,散场后默默地走掉。导演认为这是他们父子在影片上映期间某种程度上的和解。


 似缺席的母亲


李永忻:这部片子发行的时候,家正特别邀请了他妈妈来看,看完了以后,他妈妈很感动地说「我以前都不知道我离婚这件事情对家正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也不知道原来儿子这么体谅我。」所以影片发行后,家正跟他妈妈的关系反而变得很好,至于他跟父亲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张,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父子的关系也稍微地和缓下来,毕竟父子依然是父子。

 

 而今家正


观众Jess:请问制片组或是导演后来有回访吗?

 

李永忻:当年这部影片在台湾播放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有同样的疑问。事实上导演跟家正一直保持着联系,最近这几年联系的略微少了。在香港,家正也因为影片的关系,变成了某种“名人”,直到现在他也会不定期地开一些小型演奏会。

△《音乐人生》剧照



 创作机缘 


 半路转道


观众小鱼:您是否能介绍导演最初的创作初衷?

 

李永忻:张经纬导演决定当导演之前,其实是学音乐的。他曾经在香港的交响乐团担任演奏家,后来他去了美国深造音乐剧。在美国他碰到了他的同学,他才发现原来音乐这件事情跟天分是脱不了关系的。张经纬导演过去一直觉得自己音乐上的天分也够,总说勤能补拙。后来他跟我开玩笑说「既然我比不过我这个同学,我干脆就把她娶回家。」于是那个同学就是张经纬导演现在的夫人。

 

那时候他觉得如果不走音乐这条路,他的人生还有其他什么样的选择呢?后来他开始拍摄短片和其他的影片,一方面累积经验,一方面也在找寻他自己喜欢的题材。包括他回到香港以后,因为自己学过音乐的关系,仍会不断地关注香港的音乐比赛。

 

小小机灵鬼


观众小鱼:请问李老师,导演为何选择家正这个孩子,并且一拍就是六年,是因为家正从小就与众不同?

 

李永忻:某次比赛,导演发现了很小的黄家正,他觉得这个小家伙好像跟其他人不太一样。他同时也记录了大概三四位气质特别与众不同的小朋友,并长期关注着。关注了几年之后,导演发现其他的小朋友开始步入所谓音乐神童的经典轨道:拼了命比赛,达成更高的成就。但黄家正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他除了弹琴之外,还有跟同龄人不太一样的思考跟疑问,以及他个人的气质,所以导演就更加关注黄家正。大概关注了三年,导演觉得家正真是非常特别,就决定去问问他,结果家正天不怕地不怕地说「要拍就拍呗。」



 不予置评 


看似了然人生

 

观众jess:除了家人和山谬, 影片很少采访其他同学的看法,是否家正在学校没有任何深交的朋友呢?


李永忻:或者可以这么说,这些同学以及朋友对他而言程度太差无法对话,但他又不能没有这些朋友。

 

观众王柳新:家正和爸爸对话看似了然人生,但是爸爸说「以后会多和你聊天」,家正显露出小孩子的委屈,真让人动容。


李永忻:毕竟还是个孩子。

△《音乐人生》截图


 玩家心态


观众Jess:家正对于不考级、不迎合游戏规则, 是否随着年龄增长有不同的想法?


李永忻:与其说他还抱有这种想法,不如说,现在的他认为考级已经不再重要了,他开始走上专业演奏家的道路,对于考级这一游戏规则,他觉得不再是他所需要关注的问题。不过他还是有所蔑视的(笑)。

 

观众卓秀:家正对比赛(名次)的态度特别有趣。


李永忻:港台两地从小学音乐长大的孩子,在面临音乐比赛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想那么多,比如有人会把它当作成名的手段,有人则把它当作考试,应付应付就过去了。但家正不一样,他喜欢把比赛当成游戏,得不得奖是其次,输赢不太重要,更关键的是他在这场游戏里,要玩得过瘾。

 

我觉得黄家正的有趣不在于他讲出多少富有哲理的话,而是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敢于提问的勇气。这些问题,或许早熟,又或是幼稚,甚至不合时宜,但都源于他当下人生所面临的真真切切的矛盾与难题。

 

No Comment


观众阿童木:香港的黄家正和上海的张昊辰都是华裔90后钢琴家,想问李永忻老师,相对于张昊辰来说,黄家正是不是更国际化、更有个性?


李永忻:我想不能这么简单地做比较,因为他们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是在两种不太一样的教育系统下长大的,因此他们表达作品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观众silver:请问李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您觉得家正后面不够好是因为什么?


李永忻:从非专业的演奏家进入专业演奏家的门槛是非常高的,而且可能是我们外人不曾细想的一些原因,我举几个例子。

 

我们同样以音乐界的人来说,比如郎朗。很多人对于郎朗在古典音乐上的表现有些微词,认为他的表现过分张扬,甚至演出时的表情会让观众分神。但是郎朗的个人特质非常适合做一名专业的演奏家,当他专业到了一定程度,或者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到达某个高度,他的工作内容很可能是全世界到处演奏。那么对他们的考验就不仅仅是确保演奏时的专业度了,首先第一,体力要够;第二,要能应对时差;第三,每天这样东奔西跑,如何克服情绪上的困难和困扰。

 

观众LadyStephani:请问李老师对于家正作为一名演奏家有什么评价?


李永忻:不予置评这句是电影中,家正他同学对他的评价(笑)。

△《音乐人生》截图



映后短评



97分。很赞同家正对于生的理解:音乐就是生命物质财富给的满足有一部分占比,但创造和演绎音乐带来的满足感大很多。人类存在的原因仍无直接解答,但人都想生存,所以想多活一会儿,活得更有人性。@LadyStephani🎼    


90分。庆幸10年后可以看到这样有独立思考的记录片,在黄家正身上看到一个天才少年的一路成长,甚至很多时候映射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学生时代。黄家正一直没有泯然于众人,保持独立的发声思考与行动。@渺渺    


90分。第二次看《音乐人生》,依旧被这位十七岁的钢琴少年的魅力所折服,第一次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观看,更加关注是影片的剪辑之妙,今晚再次观看,这种体会更加深刻,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与人物的呼应实在叹为观止。


虽然这部影片距今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但丝毫不影响我们与它的共鸣,在这个纪录片中,我们感受黄家正对音乐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对“human being”的困惑,在他生命的不同阶段,他展现出的都是对世界的好奇和追问,这个少年让我们惊诧。

这个具有实验性质,拍摄时间长达七年之久的纪录片,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和变化,更给我们留下思考人生的空间。@章晓珊


88分。从内容上来说,作为一个6岁开始学钢琴,同样经历了从小开始的各种比赛、考级,也怀疑过人为什么活着的我。这部片子不仅勾起我一些相似的回忆,也给我机会反思了过去的自己,跳出自己的框架,从更广阔的第三视角来审视学琴人生以及社会经历的影响。从影片角度,欣赏到了如此好的时空转换、完美的配乐和整个流畅的逻辑对内容的表达,非常惊喜。是一部一定会收藏,并且会继续回看来继续思考和反思的好片子。@Christina Wu    


85分。影片的多线交错剪辑相当漂亮,在11岁和17岁的比照切换中,感受到这个早慧天才少年的成长。除了美轮美奂的音乐和画面,这位天才少年的哲思哲语也引人深思。于是我开始思考,观影过程中有哪些是“廉价”的感动,有哪些是坚硬的真实。@

airlinggan    

 

80分。《音乐人生》@爱奇艺,音乐神童成长记,2009年Hkiff参展作品。主角年纪轻轻超有自己的想法,对音乐的执着热情让人动容,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事而全心全意。一切让音乐说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影片的剪辑很跳跃但还算精彩,特别在前半部分各种倒叙插叙运用其中,最后那段小时候的访谈也相当惊人,让人感慨万千。@王彼得📽   


80分。家庭环境与父亲的影响让家正与他人所思所行不太一样,不过内心深处的那份孤独与脆弱是相通的,要不然也不会在他老爸说以后多陪陪他时哭的像个泪人。儿时各种语出惊人与灵魂拷问,对比后面的成长,令人不甚唏嘘。想要把心中的音乐演奏到极致与做到不受环境不受情绪的影响,就像硬币的两面,你只能选择呈现一面。@silver    


观众245人,选座90人,平均分86.33分。

 


和观云影院 · 纪念品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幸运小伙伴是@章晓珊!请将姓名+寄送地址+手机发送至后台,领取和观映像DVD盲盒+CNEX纪录片DVD+新年贺卡。


感谢你们对云观影活动的喜爱!



👇可DIY的和观票根请收好👇

主办方

👇点击票根,回顾往期放映👇

滑动解锁更多回顾


👇今日7点放映| 科幻矩阵👇

扫码进「2020科幻春梦」通知群

  • 第一时间接收活动信息,解答直播疑难

  • 直播结束后,可以继续进行映后交流

  • 群已满200人,添加Hugo进入通知群

  • 「周末放映 | 在春日做一场盛大的科幻梦」文末留言

    每场活动结束后,都有机会抽取和观映像限量日影DVD🎁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本片

与朋友分享

多倍人生 👇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