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观云影院 | 「校长司徒雷登」一位孤独的异文化旅行者

和观放映员 和观映像Hugoeast 2021-09-18

和观云影院 x 微观映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艺术与管理研究中心

「校长司徒雷登」云观影回顾


和观放映员Belle整理交流文字,Serena编辑文稿,重现了3月18日的映后交流。历史作家庄秋水老师、科幻作者韩松老师做客影厅,分享发掘早期影像的惊喜,讨论了将人物重新放置在历史语境中进行细致考察的意义,探讨了司徒雷登的教学理念与孤独的文化困境,整个观影过程仿佛是一场时空旅行。


△《通往北京的道路》剧照



纪录片 | 50 分钟/集,共5集

2020 |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导演 | 刘怡

撰稿 | 庄秋水 / 韩松 / 徐霄鹰 / 何书彬

出镜主持人 | 庄秋水 / 许知远 / 沈颢 / 周轶君

制片国家/地区 | 中国香港


放映渠道:爱奇艺独播



系列纪录片



对历史的解释愈丰富,对未来的想象就愈多元。「通往北京的道路」是由微观映像(Insight Studios)出品的历史纪录片,共五集,每集50分钟。


本片拍摄历时一年,远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等多地取景,寻访文化遗迹,打捞珍稀文献,吸收全球史研究成果,力图再现一个已经远去的伟大时代。



本集梗概



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的美国传教士家庭,他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甚于是一个美国人。他是燕京大学首任校长,今日北大校园的缔造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也是美国驻华大使,是中美关系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本集将围绕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的命运起伏展开。


留在中国众多精神遗产当中,最值得后人了解并传承的的是司徒雷登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将燕大建立为一个促进中西文化相互谅解,以及学术自由的平台。


司徒雷登曾说:「理想需要花费金钱。」燕大作为近代中国教学质量最高、最优美的大学之一,背后是司徒雷登与亨利·卢斯等人多年来奔波于美国筹募基金的心血。


司徒作为创建者,如何使一所大学从无至有,从一所基督教传教团体的大学逐渐变成一所中国的大学,是这部片子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通往北京的道路》海报



映后嘉宾





庄秋水

历史作家


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看历史》《东方历史评论》等报刊担任记者、编辑、主笔,“腾讯·大家”签约作家。曾担任纪录片《张謇》策划、撰稿,出版图书有《风入罗衣:中国文学中的服饰与人情》《三百年来伤国乱:晚清至民国中国记忆》。


庄秋水是系列历史纪录片《通往北京的道路》总策划、总撰稿,也是《我们的赫德》《丁韪良的戊戌年》出镜主持人。





韩松

新闻记者/科幻作家


韩松,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主任,获得科幻银河奖、华语星云奖、京东文学奖,代表作地铁、医院、红色海洋、火星照耀美国、宇宙墓碑、再生砖等,被翻译成英法日意等文字。


韩松是系列历史纪录片《通往北京的道路》《校长司徒雷登》撰稿人。




云观影 · 云交流



1

幕后时空趣谈

多视角时空对话


庄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材来拍摄纪录片呢?


庄秋水:我曾经想过写司徒雷登的传记,但是因为我是中文系的,英文不好,后来就放弃了。但是在2008年,司徒雷登归葬杭州时,我在FT中文网为他们写了一篇文章。就叫「归来,司徒雷登」


真正决定做这个纪录片,是因为司徒雷登触动了我。他父亲曾经住在一个鸦片馆的楼上,自己染上了鸦片,最后回到美国才戒掉了。虽然他父亲在传教方面挺不成功的,但他们家族相当于传教士在杭州的一个落脚点,很多传教士到了中国的第一站便是住在他们家里,在一些传教士后代写的回忆录里,他们会记载住在司徒雷登家的生活。我曾经看到一位传教士后代鲍金美写的回忆录,记录了他们在杭州的美好生活,他们确实是深度嵌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我选了威妥玛、丁韪良、赫德、莫利循和司徒雷登,这五位,相当于换个视角重新讲述中国近代史。因为以前我们受到的教育几乎都在强调,自1840年以来,这是一段悲情的屈辱史。


但倘若我们换个视角,从近代以来,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推动,中国可能也没法实现现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其中有些人对中国影响特别大。他们当时如何与中国互动?如何看待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这份好奇推动着我来拍摄这部纪录片。(link:微观映像庄秋水专访)


韩老师觉得这部纪录片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


韩松:司徒雷登在里面扮演的角色,是非常有意思的。你在回顾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很强的文化上的张力:各个国家有各自的国情,它的文化没有办法复制,但可以进行融合。司徒雷登的一些做法是比较成功的,他自身带有西方的文化,又融合中国的文化,于是建成了燕京大学,创办了新闻系,是当时非常有意思的院系设置。


燕京大学创立于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之下,许倬云先生说「五四是一个“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的局面。被打了一百多年了,从1840打起,一闷棍一闷棍打下来,打糊涂掉了,急着改,药铺里面乱抓药。」针对这一点,请问庄老师有怎样的思考?


庄秋水:1840年以来,中国已经没法自外于世界,事情的走向,往往不是可控的。比方说五四启蒙的走向,就跟当时整个世界的左倾有关系。当时中国面临着外界的压力,所谓救亡压倒了启蒙,这种外在的压力,让原本可以按部就班的启蒙,变成了一种扭曲的、激进的启蒙。


燕京大学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


庄秋水:1952年院系调整,燕大也是在1952年被分割的,主要部分并入北大,也有些系并到其他学校,大家可以详细阅读这篇文章。link 


大学的传承是很重要的过程,大学并不是用钱和人力可以堆出来的,它需要时间,就像煲一锅老汤,需要时间慢慢煲。这种无形的传统,才是大学真正的软实力吧。


纪录式时空旅行


想问韩老师是什么机缘促成了本次合作?


韩松:首先得益于主创的邀请。导演制片人刘怡,是一位特别有智慧、有情感的人。她拍纪录片拍得特别好,得过很多奖,对世界的看法也非常独到。这个团队非常棒,包括庄秋水老师,他们水平都很高。我认为这是个有质感的片子,我很信任他们,也希望有所贡献。


另一个原因,司徒雷登创办的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有很大关系。我自己当记者的时候,经常往北大跑,参加过很多活动,后来在北大进修过几次,还参加了北京大学合气道协会的活动,因此有过五六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北大。北大是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尤其是校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北大医院呼吸科有个医生叫王广发,是参加武汉疫情工作的专家组。钟南山院士,也是北京医学院毕业的,后来才换名叫北大医学部的。于我而言,提到北大,我就会想到他的校园是当年的燕京大学,不要忘了这个渊源。


最后一点,因为这部纪录片的核心涉及对生命的理解。我对司徒雷登的一生感到敬佩,他在中国出生,从一个虔诚的教徒转身办学教育、参与外交,这是件非常震撼的事情。他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对生命的理解。生命,不仅仅是健康地活着,不仅是能吃、能喝、能睡,还需要有理智、心智、认知、思考。有些人就算活到百岁,生命于他并无意义,有些人尽管只能活到30岁,却被歌颂永生。司徒雷登非常了不起的意义,就在于他在燕大提出的,人最重要的是思想,体现在燕大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中。我想他是在讲整个生命的价值问题,这比仅仅把生命救活可能更加重要。


韩老师如何从科幻小说家跨界到纪录片撰稿人?


韩松:在我看来,纪录片也很科幻,比如这样一位孤独的异文化旅行者,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去碰撞陌生的文化并产生的种种反应。当时西方人到中国,如同到了外星,有些非常奇特的场景:司徒雷登坐着骡车,到北京的郊区去找校园(选址)。北京郊区到处都是坟地,根本找不到校园,后来在清华附近才找着了地方。这部纪录片的时间感特别强,就像在时间旅行一样,它是关于过去的一个故事,更像是一个讲述未来的故事。


△《通往北京的道路》海报



2

心有司徒印迹

新旧印象


庄老师拍纪录片之前对司徒校长有哪些印象呢?


庄秋水: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年冬天,我记得和同宿舍的同学一起跨年,在未名湖的斯诺墓面前点了一些蜡烛,唱国际歌,现在回想起来是特别中二的一段经历。那时候我们也常常去临湖轩那边玩儿,所以也知道司徒雷登。课本上的描述,让大家对这个人印象不是太好。


后来我有机会读到他的自传,是新华出版社八十年代出版的老版本。我才明白,原来这个人跟我们中国的渊源这么深,他并不是夹着尾巴逃跑的那个形象,他还办了一所大学。当我上北大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地方叫燕园。当时关于燕京大学也略有所闻,但是关于它的前世今生我是完全不了解的。当我读过他的自传之后,我恍然觉得,原来我曾经这么接近他的生活,他整天在园子里走来走去,他走过的地方我也走过。所以我对他有很大的兴趣。


司徒雷登是一位特别了不起的校长。在我看来,做校长两大的任务,是找钱和找人。这两点司徒雷登都做的特别好。燕京大学全是靠他募捐建成的,所以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乞丐,为了募捐钱,去陪老太太打牌,就为了让人家在遗嘱里写上「捐献一笔钱」。他找了国内外很多优秀的专业老师,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老师,我觉得他作为一位校长是非常称职的。


旧时司徒


司徒雷登的理想是什么呢?


庄秋水:司徒雷登的理想是把东方最好的部分和西方最好的部分结合在一起,我特别认同。他当年在燕京大学试图去实现它,从建造这所大学,然后设置课程,到对学生的培养,他在努力实现它,虽然最后是非常悲情的结局,但我相信他播撒的这些种子会慢慢发芽。而且我认为,中西文化的交融仍然是我们长远的目标。


司徒雷登校长建校时期的处境如何?


庄秋水:司徒雷登九岁的时候,他从杭州回美国,当时他被视为「从中国来的孩子」,他的父母为了让人们去了解中国文化,就让他穿上中国人的服装,结果被大家嘲笑。后来司徒雷登花了很长时间,才彻底从一个中国人变成了一个美国人。后来他大学毕业回来,又回到杭州传教。因此他相当于经历了几次这种身份转换,他一直也处于两种文明之间,并试图去融合,但是这本身就是非常难的事情。


最后司徒雷登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北大历史系的欧阳哲生教授曾说「司徒雷登是两种文明的夹心人。这两种文明在互相关系好的时候,他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两种文明陷入对立的时候,这个夹心人就往往陷于两边不讨好的境地。」我觉得这也是他的宿命,他的一生有很多时刻都是处于这种环境之下。


当时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创办是怎样的?


韩松:新闻在当时的中国是很新的概念,人们会讨论:新闻如何正式进入历史?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对社会起到监督的作用?当时燕京大学做了很多探索,培养了大批非常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但很可惜,司徒雷登的文化融合实验,最终没能完全进行下去。作为教育家和外交家,一位更像中国人的美国人,他的双重身份促成了这份冲突,这跟我们今天的很多冲突类似,观念的、利益的、制度的各种不同的理解。我觉得这是人类本身进化的缺陷。


司徒雷登是否与约翰.杜威有过交集?


庄秋水:杜威来到中国,我觉得可能是见过的,因为像司徒雷登和胡适也是有来往的,胡适也经常会被邀请去燕京大学做演讲,虽然胡适在日记里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并不高,总说他的见识不太高明。在外交上,俩人也都互相看不起对方,但不可否认他们在1920年代有过一些交往。


韩松:司徒雷登和杜威都担任过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董事。

△《通往北京的道路》海报


司徒雷登和宋耀如有交往吗?


韩松:在司徒雷登自传里,他没有提到跟宋耀如有接触。


影片中介绍了建校资金来源和校园建设设计理念,好像没讲怎么选老师和学生,这些都是司徒雷登自主完成的吗?


庄秋水:老师是司徒雷登来聘任的,学生还是要考试的,他们也有奖学金制度,当时司徒雷登从陕西军阀陈树藩手里买地的时候,他也有一个附加条件,要给陕西学生奖学金,鼓励那边的学生进入燕京大学学习。


请问庄老师,燕大还有哪些非常有意思的人?


庄秋水:亨利·墨菲,他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1914年在中国设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他的第一所建筑作品是金陵女子大学(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他有点儿新古典主义,把中式建筑特色和西式建筑特色结合起来,外观上有很多中式建筑的元素,但内部又有现代建筑的元素,用起来很舒服。他在北京东交民巷也有一些建筑,在南京还主持了整个南京的首都计划。


亨利·墨菲这个人当时对中国的建筑界还是蛮有影响的。现在大家对他的了解不多了,但我觉得他是值得铭记的人物。


今时火炬


何谓一流大学?


韩松:现在大家每天查看关于疫情的报道,其实司徒雷登从创办大学就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大学?什么是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作用?我想这些问题到今天的中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这回的疫情再次提出这个问题:一个国家,它的现代化到底有哪些内涵?


请问庄老师,原始史料在哪里看的?


庄秋水:大学的档案都是在耶鲁大学神学院的图书馆,如果大家去美国的话,提前申请就可以看。如果没有人看档案,它就只能是摆设,只有被人用起来,它才被赋予了价值。据说燕大的档案,在北大也有一份,但是去北大图书馆的手续比较麻烦。


站在现代历史的角度,司徒雷登的思想在100年后有什么现实意义?


庄秋水:司徒雷登的思想是非常实用且精英主义的。有人问他「全中国很多人都过得很辛苦的时候,为什么让燕京大学的学生们享受这么好的条件」。他说「就是得让学生们过得很好,然后去社会上觉得不太好,这样学生才有改造的动力」。这也是美国名校的理念:你接受最好的教育,你接受这个国家最大的资源支持,那将来是要这个国家做贡献,去改造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他这种教育理念,包括他对很多院系的设置,是很值得我们现在的大学学习的。


现代与传统,开放与保守,对立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好像找到自己的位置越来越难,您有什么看法么?


庄秋水:现代与传统,这是持续了100多年的问题,中国人一直在这上面打转,以我的看法,我觉得在30年代,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那么对立,是传统还是现代?是中国还是西方?其实已经融合的比较好了。我记得以前去采访西南联大的何兆武和许渊冲两位老先生的时候,他们都提到,在他们上中小学的三十年代,一边去参加童子军,一边去学习葛底斯堡演说,一边背诵天下为公,这些并行不悖。那时候已经进入一种中西融合、传统和现代融合的阶段,大家不再把这看成是完全对立的东西。


△《通往北京的道路》海报


对司徒雷登的这种中西融合的精神有什么看法?


韩松:如何将现代文明跟古代文明融合起来,这是大家会在司徒雷登的事迹中感受到的。直至今日,面对疫情时,不仅需要人类团结,更需要融合。


我认为我们要感激司徒雷登,包括其他西方的传教士。他们在中国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建立新型的医疗体系,建立护士的预备班。医生护士在我们抗击肺炎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了不起的,现在的医疗核心,是一套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文明体系。


中西文化差异,两种文化的根基冲突如何调和?如何共赢?


庄秋水:我个人觉得,所谓的中西文化差别,远远没有司徒雷登作出的贡献大。其中一些核心的价值观,大家都是一致的。如果大家读一些新儒家的书,比如说唐君毅、牟宗三的作品。他们已经在用现代价值重新阐述儒学的价值,两者是可以共存的、互相融合的。我们当代人可能过分地将两者的差异夸大了,本来我们已经在融合、在消弭它们之间尖锐的对立,保留两种文明共同的非常好的一面,现在似乎又过分强调对立了。


韩老师如何看待中美当下的对立呢,未来会怎么样,作为个人能做些什么?


韩松:我觉得最终合作是对中美双方最好的选择,个人能做的就是学好英语。



映后短评



100分。观影过程中,有几次泪目,为司徒雷登而惋惜,也充满感激和敬佩。过去的影像资料和现代拍摄切换之中,我觉得,删除过往的任何一个历史瞬间,也许都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进程。中方和西方最好的文化融合,我们应当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Miranda    


100分。“圣贤身旁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司徒雷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令我非常感动,希望即将进入燕园读研的我不忘初心。@乱流    

  

99分。看过之后,会比较感慨理想主义者的不易。其实光建立起来燕大,就已经是时代变革中的一小个奇迹➕契机了。在那个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的时期,求知求新的欲望推动了求知变革,司徒雷登做为文化输入者,致力于将两个国度不同文化的优点归集,还要尊重中国文化前提下,通融到美国的资金帮助,在那么动乱的时代,确实太不易了。没有他,也就不会有这部分新中国文化的基础,虽然过于理想化,但至少他们是做出了实际的贡献,最难得也是尊重了中国文化,用自己无限的包容和胸怀来拥抱异国的文明,这对于现代国际文化交流也是有着极大启发的。期待图书版上市~@文子🍓


90分。曾经以为语言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障碍,看了今天的纪录片,发现并不一定。司徒雷登是个“中国通”,但到最后也沦为两国政治博弈之间的“替罪羊”,不禁让人感叹,“政治”才是这颗星球上最大的虚构。不同的文化要做到相互对等的了解有多难,司徒雷登就有多值得中外的后人尊敬。@silver   

90分。同样的历史,同样的主角,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故事。以前看见的总是局部,换位补缺,才能更接近事实的全部。@望仔    


90分。以前对司徒雷登的印象仅限于课本,加上曾在北大读书,对这个燕园的缔造者有好奇心,抱着无数问题观看了影片,看完以后深受感动,他对燕京大学及当时的教育界是有着深远影响的,是有些缔造国际和平与友谊情怀的理想主义者,虽然最后由于政治立场原因不得不离开中国,但我们是应该肯定他给中国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的。@杨霞    

  

85分。看了这个纪录片,终于搞清楚了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区别了,也终于知道了一个跟课本上不一样的司徒雷登,中国苦难的近代史让老校长太难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却是一个优秀的校长和文化传播者,借用老校长《在华五十年》封面上的一句话就是:他卷入了中国的一个时代,中国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cs0244    

△《通往北京的道路》海报


80分。有内容有深度的好片,获新知,有温度。@亦团团²⁰²⁰    


80分。看到了不易接触到的史料,尤其是珍贵的历史影像片段,对司徒雷登有了新的认识,提醒我们回望历史。再说说建议吧。影片讲述略显紧凑,架构大、视野广,内容就有点不足。可以娓娓道来,增加点时长也无妨。@Time, River    


80分。在文化差异夹缝中的理想主义者是我看完后对司徒校长的感觉,吸取中西方的精华是想象的道路,尤其是对于有留学经历的人们,我们见过中西方的美好,也品尝过其中的无奈,而司徒校长像是一位前辈,探索着前进的方向。最后借用韩松老师的一句话:就像在时间中旅行一样,它是关于过去的故事,但更像对未来的预言。@Ruiky张瑞琪   


观众341人,选座192人,平均分89.92分。



和观云影院 · 纪念品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幸运小伙伴是@Ruiky张瑞琪!请将姓名+寄送地址+手机发送至后台,领取和观映像DVD盲盒+「通往北京的道路」赠书。


与惊喜失之交臂的伙伴,如果对纪录片感兴趣,可以在当当网上购买同名书籍「通往北京的道路」,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购买链接。



👇可DIY的和观票根请收好👇

FIN. 



点击票根,回顾「窥探人生」专场

滑动解锁更多回顾




主办方


北京和观映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营版权引进业务,引进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佳作,追逐经典,发掘小众,关注女性,寻求多元。2020庚子新年,首次提出「云影院」概念,并落地实施「和观云影院」,创造云端电影院的仪式感,联结疫情期间的影迷,陪伴众人共克时艰。


👇今晚8点新片首映| 昆西四季👇

每周三新片首映,优酷独播,嘉宾映后,敬请期待

*图中书籍《看》可在「和观云影院」微店中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通往北京的道路」

与朋友回到

旧时光 👇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