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齐聚云展映,欧迪亚闭幕片回顾 | 戛纳夏夜63号厅

和观放映员Serena 和观映像Hugoeast 2021-09-19

点击 👆和观映像 关注我们

追逐经典,发掘小众,聚焦女性,寻求多元

国内首家云影院,每周陪你「云观影」



本篇为「戛纳夏夜 解暑人生」线上展映闭幕片《锈与骨》的映后交流文字回顾,本次线上展映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优酷、淘票票、和观云影院共同发起。


文章很长,但很值,Hugo建议先收藏本文,再细细阅读 ~ 


《锈与骨》的主人公存在的方式就是靠他的身体。当身体的肌肤被现实碾碎的时候,他就剩下一身坚硬的骨头,这坚硬的骨头一旦受伤愈合之后就像铁生锈一样,但是依然坚硬。「锈与骨」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他存在的本钱。

——电影学者李洋


时隔多年再看,我看到的仍是那些非常出色的具体工作,比如剧本的、导演的、表演的,包括声音、摄影、剪辑等等,这些已经把我淹没了,所以我很难去揣测电影节为什么喜欢选他。在我看来这一切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制片人耐安


我很喜欢他的配乐,音乐的感觉特别好。水果姐的《Firework》在好几处出现,包括男主角打拳时用的一些音乐都让人觉得没有年龄的隔阂,不能说是特别年轻化,但没有导演的年龄感,我觉得这是很厉害的。

——影评人电子骑士


我特别明确的感觉是,男主角阿里和那头鲸鱼是一组对应关系,都是被玛丽昂饰演的驯兽师所驯养的。

——电影学者王垚

本次线上影展优酷直播间主持人




  63号厅 


可DIY的票根👇

《锈与骨》

第65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第70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剧情 | 120分钟 | 法语

导演 | 雅克·欧迪亚

编剧 | 克雷格・戴维森 / 托马斯·彼得葛恩 / 雅克·欧迪亚

主演 | 马提亚斯·修奈尔 / 玛丽昂·歌迪亚 / 伯利·兰内尔 / Armand Verdure / 席琳·赛莱

制片国家/地区 | 法国 / 比利时


剧情简介:貌不惊人的阿里(Matthias Schoenaerts 饰)曾经是一名风光无限的搏击选手,自从受伤之后他便失去了生活保障。穷困潦倒之际,他带着儿子山姆(Armand Verdure 饰)投靠姐姐,并在当地找到一份保镖的工作。某晚,阿里结识因别人发生争执的美丽女子斯蒂芬妮(Marion Cotillard饰)。斯蒂芬妮是一名虎鲸训练师,然而这个衣食无忧、日常为光环所环绕的女孩却在一次例行表演中被虎鲸夺去双腿。经历了不同人生的男女,彼此的命运意外交叠在了一起……@豆瓣



 映后嘉宾 



王垚 

电影学者

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亚太电影促进会(NETPAC)成员,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FIPRESCI)成员。

*王垚老师作为本次影展优酷直播间主持人


电子骑士

影评人

知名影评人、圈哥观影团联合主理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环球银幕》杂志执行主编、时光网高级编辑、小马奔腾影业副总经理等职。现在主要从事科幻影视的开发工作。


李洋

电影学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制片人,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欧盟大学委员会伊拉斯谟计划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电影理论与西方当代艺术理论,著有《迷影文化史》等,主编“新迷影丛书”,译有《巴迪欧论电影》《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著作《戛纳电影节的历史与文化策略》即将出版。

耐安

制片人

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1993年开始以独立制片人身份制作电影。1999年,耐安成立了北京梦工作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监制了不少著名的作品,包括娄烨执导的《苏州河》《紫蝴蝶》《春风沉醉的夜晚》《推拿》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


映后于优酷直播间进行



云观影 云交流




1. 雅克·欧迪亚


王垚:首先花一点时间向大家介绍雅克·欧迪亚导演。他出生于1952年,1974年做编剧入行,做了20年编剧,直到1994年他才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男人最痛》这部影片入围了戛纳的影评人周,拿到了第2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处女作奖 ,最佳新演员奖(马修·卡索维茨,后来也成为很著名的导演)最佳剪辑奖以及最佳编剧的提名。


1996年,执导由马修·卡索维茨、阿诺克·格林布戈、桑德琳娜·基贝兰合作主演的剧情片《自制英雄》,凭借该片获得第4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第2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提名,还有另外6个提名,在欧洲电影奖拿到了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编剧的提名。


再往后的几部影片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比如2005年《我心遗忘的节奏》,这部影片在柏林拿了最佳音乐奖,在凯撒奖拿到了8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等。


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一部可能是他的《预言者》(2009),获得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他也凭借此片获得第3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导演奖 、最佳原创剧本奖 。同时男主演塔哈·拉希姆在欧洲电影欧洲电影奖拿到了最佳男演员,一会可以请耐安老师聊一聊跟他的合作。


2012年,《锈与骨》入围了戛纳主竞赛,男主演拿到了凯撒奖最佳新演员,该片获得了第56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导演凭借该片获得第38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


2015年,雅克·欧迪亚编导犯罪剧情片《流浪的迪潘》 获得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同时在凯撒奖拿到了9个提名。他的最新作品是2018年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到了最佳导演的《希斯特斯兄弟》,同时在凯撒奖拿到了摄影、艺术指导、导演和声音4项奖,和其他的5个提名。


整体来看,欧迪亚的获奖运是非常好的,我们一会也可以聊一聊欧迪亚的导演风格。


滑动查看部分电影海报


李洋:我在法国读书的时候(2002-2009),就特别喜欢这位导演,那时候他还没有获得这么多金光闪闪的国际大奖。他在法国本土,因为《我心遗忘的节奏》,已经很有知名度,但他在国际上确实还没有像今天这么耀眼的成绩。我觉得他是非常专注讲故事的法国导演,可能因为他是编剧出身,或者因为他的爸爸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编剧。他拍片的周期很长,大概每4-5年才拍一部电影,而且他会把故事酝酿得特别成熟。既让普通观众可以轻易地融入故事,但又非套路化的叙述。



2. 锈与骨初印象


主持人:请各位嘉宾分享你们对《锈与骨》的印象?


耐安:我是8年前在戛纳看的《锈与骨》,当时出差带片子参加戛纳电影节,本来没有时间看其他导演的影片,这是我唯一看的一部主竞赛作品。欧迪亚的《预言者》(2009)与娄烨的《花》(2011),我们一前一后都选用了同一位男演员塔哈·拉希姆,也是一种缘分,所以当他的新片入围主竞赛后,我是带着支持的心态去看的。尽管当时有各种关于《锈与骨》的评论,但我本人非常喜欢这部影片。


李洋:电影中有很多卖点,比如女主人公是一位残疾人,遭遇了事故;男主人公是打黑拳的。从表面上看,这些设定都是非常商业化的元素,但欧迪亚讲故事的方式却完全不一样。刚开始,两个人都不认识,他们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导演并不着急把情节或主人公的命运变成最核心的内容,而是先让大家感受两个人的生活状态,然后一点一点展开他们命运中的变化,没有过多沉溺在煽情的层面,主人公本身也没有让人感觉需要被同情。我觉得这一点处理得比较好,他表达出底层人遇到重大变故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唤起生活或生存尊严的力量感。


此外,导演处理人物和故事的方法我也很欣赏,它结尾的方式也不是普通电影的结尾,没有集中在戏剧性最强的事情,而是专注于两个人物,尽管影片结束了,两人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锈与骨》剧照


我在法国生活的时候,接触过很多当地人,他们就像是导演镜头下的人物。欧迪亚既没有夸大他们,也没有矮化他们,就是非常日常的法国普通人的生活,包括他们说话的方式,带孩子的方式,处理工作问题的态度,既写实又准确,让我很有代入感。


并且,当他讲底层人面对具体的困难时,并非是简单的社会批判,而是两个生命在相互的安慰,在逆境中不断重新建立生活的希望。

 

电子骑士:的确,欧迪亚不是一位特别典型的欧洲导演,相对来讲,他在叙事和题材的选择上都不太一样。他后来与好莱坞演员合作,拍了《希斯特斯兄弟》(2018) ,尽管这部影片的叙事方式以及整体感觉是西部片的框架,但在有些地方仍保留了欧迪亚自己的特色。

 

欧迪亚导演显得特别均衡,很难发现他在某一个方面特别用力或特别突出,他没有短板。他的每部影片的摄影都特别好,但他又不是一招鲜的导演,比如全片都是手持加碎镜头。他用手持镜头,但他也有正儿八经的普通镜头。

 

我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对欧迪亚不是特别熟,当时我完全没想到,拍《锈与骨》时,导演已经50多岁。因为我的第一观感是,这不像年长的导演拍的作品。整部影片很重要的就是在讲身体、讲生命力,是非常有活力的影片。有些年长的导演特意想年轻化一点,我能理解他们,但观众观看时会觉得隔了一层,但这部影片就处理得特别舒服。

 

《预言者》,《希斯特斯兄弟》基本上都是特别男性化的电影,有非常强烈的男性色彩,但《锈与骨》里玛丽昂·歌迪亚的女性角色塑造得非常细腻,挺出乎我的意料。导演能把这个角色的残疾,她与男性的关系,都用特别细腻、微妙的方式展现,这让我印象很深。


△《锈与骨》剧照


观众:嘉宾们可否分享对片名《锈与骨》的理解?


李洋:《锈与骨》的主人公存在的方式就是靠他的身体。当身体的肌肤被现实碾碎的时候,他就剩下一身坚硬的骨头,这坚硬的骨头一旦受伤愈合之后就像铁生锈一样,但是依然坚硬。「锈与骨」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他存在的本钱。


电子骑士: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锈与骨」:女主角换上了一个金属的腿,她的身体一部分残缺了,就像生了锈一样。「骨」更多代表男主角,是他的拳头,是他的身体最重要的部分,他靠这个生活。


女主角身体生锈了,她的内心其实也生锈了,缺乏希望。男主角是用骨头对抗整个世界,最后找到自己的归宿。刚开始他只拥有自己,后来他与儿子、与姐姐的家庭和解,并与女主角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 锈与骨的声画与演绎


主持人:耐安老师曾与从《预言者》成名的塔哈·拉希姆有过合作,这部影片欧迪亚对他的影响是不是非常深?

 

耐安:我觉得是肯定的。很多有潜能的优秀演员,通常都是在极具才华的导演手上,才有机会展露光芒。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演员愿意跟欧迪亚合作,或者说在欧迪亚的影片中都有上佳的表现,也同时证明了导演的能力。


我们当时选到塔哈,《预言者》还没出片,只能说是导演们英雄所见略同。因为我们刚找他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法国年轻演员。非常幸运的是,当我们确定合作并且开始工作之后,他就接二连三得了各种新演员奖和男演员奖,诸如凯撒奖、欧洲电影大奖等,作品还代表法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就能有这么辉煌的成绩,我相信欧迪亚给了他特别大的激发。


主持人:玛丽昂·歌迪亚中国观众可能是非常熟悉的,参演过《盗梦空间》、《玫瑰人生》等,请嘉宾们聊一聊她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


电子骑士:玛丽昂·歌迪亚在这部影片里很显眼,我觉得她可能是中国观众很喜欢的一位演员。她的长相很讨喜,能演各种角色,她有法国女演员内心丰富、细腻的特质,并且很有爆发力,她的表演特别耐看,没什么浮于表面的表演。

 

比如他们在夜店里,她看到男主角跟另一个女孩走了,玛丽昂·歌迪亚在夜店和第二天她和男主角再次见面时的表情,几乎没有所谓表演的痕迹,但她能让观众很容易地体会她的内心。所以看她演戏就觉得特别舒服。

 

我也挺喜欢男主角,他的角色的层次更丰富,玛丽昂·歌迪亚的角色相对来讲层次比较简单,尽管她已经以非常好的表演完成它,但这部影片给男主角表达的机会更多。因为他要面对他的孩子,面对他姐姐一家。从表面上看,他是一根筋的个性,碰到问题就简单粗暴地解决,但他内心的东西是在表面的表演之下。这部影片看起来是双主角,但我认为男主角的戏的变化更重要一点。玛丽昂·歌迪亚的角色相对比较被动,先是遭遇意外,后来慢慢站起来。但真正推动故事的是男主角,他的情感变化是一点一点呈现的。


△《锈与骨》剧照


王垚:我特别明确的感觉是,男主角阿里和那头鲸鱼是一组对应关系,都是被玛丽昂饰演的驯兽师所驯养的。


主持人:欧迪亚的一大特点是将内心活动投射出来,用各种方式外化,比如声音,他就做得特别细致,也经常得声音设计的奖项。

 

李洋:音乐的部分我也非常赞同,并且他给了演员很大的表演空间,演员多数是在运动中表演,跟拍镜头节奏非常快。什么时候出现内心的外化,是突然间剧烈的一段情节和运动停下来的时候。男演员说的都是普通法国人说的最日常的话,他甚至没有什么甜言蜜语,但一旦他静下来,音乐一上来,观众会发现原来这就是他的内心。

 

这其实特别考验演技。演员只用行为表演的时候可能不太适应,但音乐给了很大的价值,包括声音设计在视点变化的时候,设计得非常细,确实是欧洲专业团队的水平。


电子骑士:我也很喜欢他的配乐,音乐的感觉特别好。水果姐的《Firework》在好几处出现,包括男主角打拳时用的一些音乐都让人觉得没有年龄的隔阂,不能说是特别年轻化,但没有导演的年龄感,我觉得这是很厉害的。


4. 结尾是写实或想象?


观众:请各位嘉宾聊一聊对结尾的理解?

 

王垚:我认为结尾是开放式的,我用慢放看了一下地点在波兰:华沙的喜来登。争霸赛的好多标语都是波兰文。机位和角度是从小孩的视角拍的,整个长镜头都带点仰视,仿佛是把视点交给孩子,但这个孩子之前是没有视点的。因此我觉得这可能是孩子的想象,或导演想给观众一个看起来比较光明的结尾。

 

电子骑士:导演的作品总体来讲相对比较阳光,虽然影片前面很暴力,让人很揪心,但他没有一部影片是黑色到底的,尤其是结尾。大家经常说《预言者》结尾是不是有点太光明了,一个人搞定了好几波势力,过上了幸福生活,还有一帮小弟跟着他。我觉得导演的特点就是,他在现实化的手法里,加入一些带有点想象性,甚至有点浪漫色彩的意象。

 

△《锈与骨》剧照


比如《预言者》里他成功预言的梦境和与他交流的已经被他干掉的人,《锈与骨》里玛丽昂·歌迪亚和鲸鱼互动,也可以认为它是有想象性的。《希斯特斯兄弟》里兄弟俩在野外,有一只蜘蛛进哥哥体内,他就生病了,梦见他的父亲好像在肢解他的母亲,可能就是原来他父母的事。但那段剪影,父亲形象就像动画,有一块胳膊特别长,特别想象化。我比较同意王垚老师的看法,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但我也认为它是带有想象的、让人觉得更舒服的结尾,并不一定是写实的。

 

李洋:我不太同意。我个人觉得你说《预言者》有想象的成分没有问题,因为它把超自然的东西带进了黑帮监狱片类型中。过去我们拍黑帮片的时候,往往讲的是现实,讲沉重的底层靠暴力解决问题的原则。但《预言者》加入了超自然的因素、信仰的问题。超自然并没有从这个世界消失,即便科技很发达,很多人依然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超越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带到黑帮片里,这部影片的气质就不同了。

 

但如果在《锈与骨》中有想象或幻想,我觉得会破坏它的气氛。鲸鱼这场戏完全可以是女主角回到游乐场,再有的互动,因为她刚跟阿里产生亲密互动,重新激活了她对于生活、对于自身的信念。

 

此外,我也不认为结尾是想象,阿里用拳头打冰面救落水的儿子,在此之前他都是用拳头打拳手,他靠它获得生存,赢得尊严,而且他很高兴,但救儿子这一拳有了更多的意义。


导演厉害之处在于,当观众已经绝望的时候,你望着水面下的视角,有种窒息的感觉,心想着这场戏马上就结束了,一定是悲剧。但最终,冰面被打碎了。我想男主角能维持尊严,靠身体生活下去,在关键时刻让他救了儿子。一个理解是,他是为了救儿子把他的双手打碎了,或者为了救儿子激活了他的潜能,让他打的拳更狠了。如果激活的话,他完全可以赢得冠军,那么结尾也是合理的。

 

一般来讲,大家会认为他是为了救儿子打废了自己的双手,但为什么不能是为了救他的儿子将他的拳头变得更硬呢?如果他把拳头变得更硬的话,他最后就有可能拿一个冠军。只不过导演不想展现一个像美国底层运动员获得成功的故事,他只是虚晃一下,生活还要不断地继续。哪怕赢得了冠军,他们依然要解决生活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可能比赢得比赛更重要。


△《锈与骨》剧照


耐安:据我所知,欧迪亚在文学和哲学方面都有一定研习。按理说,电影从观众角度,不应该分析这么多,而是应该感受,但当我们带有一定解读性讨论这部影片时,我觉得作品跟创作者的经历或阅历多少是有关系的。


现实性在他的这部影片里很明确,而且我觉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一定的寓言性。或许正因如此,他没有使用那种黑暗到底、残酷到头的叙事方式,更能符合绝大多数普通观众的观影心理。他既让观众看到残酷或黑暗,同时又能及时地予以他们安慰,这对于普通受众挺重要的。


王垚:早年欧迪亚做编剧,包括他父亲做编剧的时候,改编了很多法国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从生成机制上解决问题。


5. 关注边缘人 = 民生电影 ?


主持人:欧迪亚特别关注边缘人。如《我心遗忘的旋律》里是一个想弹钢琴的黑帮分子。这算欧迪亚的作者性吗?


李洋:我觉得是。因为早期他拍《男人最痛》讲双线平行的两个故事,一个老年杀手带一个青年杀手杀了一个警察卧底,一部分讲杀了警察之后两个人的故事,还有一部分是被杀的警察老搭档寻找凶手的故事。这全是男性的故事,杀手这个职业也非常边缘。

 

第二个故事《自制英雄》,讲的是一个人在二战期间特别喜欢抗战英雄,收集很多信息之后给自己编造了参加抵抗运动的的经历,二战结束之后,即便有的人知道他的履历可能是虚构的,但社会需要英雄,就把他利用了,这其实也是历史夹缝中的一个人。

 

包括《唇语惊魂》讲的是听力有残疾的一位女性的故事。因此我觉得欧迪亚基本上所有的故事都在讲述边缘人群,多数集中在男性成功,这是他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特色。

 

《男人最痛》

《自制英雄》


《唇语惊魂》



电子骑士:导演的男性色彩还是很强的,他主要写男性的主人公,奋力求生,改变自己,但他们没什么大目标,是一步一步地抗争,且不给他预设。我一开始看《预言者》,会跟《教父》比较,但《教父》是更宏大的叙事,《预言者》特别个人化,多次强调为了自己而活下去。很多时候主人公没有特别意识化、主观、宏大的目标,但小人物的内心努力求生的劲头特别强,所以有一种很内在的力量感。

 

导演也有对暴力的展示,不是像昆汀暴力美学很外在的那种展示,而是一种内在。《预言者》开始放刀片时,让人稍微有点生理不适,但后来观众会明白,他是在用身体维持自己活下去,他把自己的身体出卖了,在各方面维持平衡。

 

影片对于身体疼痛不适的描写是导演特别细腻的地方,包括男女主人公在夜店有不愉快之后,再见面时男主人公的手上还是带着伤的。导演不时展现主人公对于身体的疼痛,以及征服疼痛的意志,从疼痛中求「我还活着」的感觉,表现得很突出、很强烈,这也是我比较喜欢导演的原因。

 

△《锈与骨》剧照


耐安:我觉得他是法国导演里作者性和所谓的观赏性、市场性结合的比较好的一位导演。


从故事到叙事,包括所有细节的捕捉、运镜,显示的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和制作团队的基本功。尽管如此,但我会觉得,如果这个基本功都得拿出来说一说,可能也是因为如今烂片稍微多了点。但以欧洲的制作水准,我认为这些是最基本的。

 

欧迪亚确实有自己独有的风格。时隔8年再看,无论创作还是制作上,重温让我有一些新的感受。所有演员的表现都在一个水准线上,包括小孩子,比如其中有一场戏,当阿里的孩子摸女主人公的假腿时,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情绪和意境以及推动剧情的作用,都特别到位。这也是我格外欣赏导演的地方。


主持人:李洋老师曾在论文中写道,法语国家很多导演在民生电影类型上操作,我觉得这一部应该也算是民生电影,谈到了阶级问题,您怎么看?

 

李洋:受美国电影的影响,编剧一般想的是心性、冲动性比较强的故事,比如说犯罪故事。

 

而很多欧洲的艺术导演,更多用一种去叙事化的手法表现人的状态。我觉得民生电影恰恰是法国电影中比较特殊的,它有故事,但讲的不是非常商业化的、模式化的、情节剧烈冲突的故事。但观众能看得进去,因为它关系到大家的生活,关系到彼此都会遇到的问题,如医疗、教育、住房等。凡是这样的问题出现时,观众通过电影共同思考他们生活的境遇。这个点在法国比较突出,可以理解为民生电影。

 

例如达内兄弟的电影讲的都是民生问题:移民、住房、失业等等,既不是犯罪,也不是纯粹的艺术表现。

 

《锈与骨》中也有涉及民生问题的方面,讲的是边缘人或残疾人的生活,重点不在社会如何给予帮助,社工、保险如何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影片中只提到保险公司给予赔偿。虽然说有民生的话题性,但这部影片讲的还是底层人的生命力量、生命尊严。

 

他们是底层人,是民生问题的受害者,但他们不是被动承受这些灾难和困难,他们不是等待着生活,像在地上被不断击打、踩在地上摩擦的主人公,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反击。通过性、爱、打拳,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他要重新直面阳光,在生命这个层面上,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他依然可以站起来,依然可以活得像一个人一样。因为他们起码有权利、有能力寻找属于底层人生命光彩的一部分内容。


△《锈与骨》剧照

 

男主人公演的比较好,因为他没有什么抵抗命运的东西,他只靠身体,靠打拳。遇到家庭问题,他靠身体寻找工作;遇到孩子的问题,他粗暴地管理孩子;他想多赚钱或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就去打拳。他跟女主人公的关系的来往,也是因为他可以帮她游泳,可以通过身体过多的能量抚慰残缺的身体所不能达到的内容。

 

两个人作为生命体,他们之间主动抵抗命运的层面,这一点更加触动我。


主持人:他还特别喜欢在片子里用动物意象,《流浪的迪潘》里的大象和本片里的鲸鱼。我还想问一问各位,为什么电影节喜欢欧迪亚这样的导演?


电子骑士:我觉得欧迪亚确实是位非常出色的导演,我也非常喜欢,但比较吹毛求疵一点,我会觉得他的作品离大师还差那么一口气,与当代我们认为更大气、更有特色的导演有所差距,但是他非常均衡、全面,有表达,有主题性,有社会与政治话题。

 

《预言者》里涉及到了宗教,用黑帮的角度表现穆斯林夹缝中生存的状况,但他又不像有些导演全力讲宗教问题。他主要还是讲人,讲故事,并且角色鲜明。普通观众对他也很有好感,能看得进去他的作品。同时,他的艺术水准又非常高,摄影、配乐、剪辑,都非常有意思。比如,他有很碎、很快的镜头,但也有欧洲导演式的长镜头,而且他融合得特别好。

 

耐安:我不清楚电影节为什么“需要”欧迪亚,个人以为,从他所有作品的表现来看,这也是顺理成章的。我的角度可能稍微不太一样,因为我既不是电影节选片人,也不是做电影评论的。我们都是拍片子的,所以我觉得他是不是大师不重要,我看到的是他每一部作品的闪光之处,以及他用心良苦之处。

 

时隔多年再看,我看到的仍是那些非常出色的具体工作,比如剧本的、导演的、表演的,包括声音、摄影、剪辑等等,这些已经把我淹没了,所以我很难去揣测电影节为什么喜欢选他。在我看来这一切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李洋:我对法国电影算有点研究,欧迪亚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而且是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导演。他拍片频率不是很高,拍第一部作品时已经42岁了。戛纳每年要选3-4部法国电影进竞赛单元,欧迪亚的每一部电影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能代表法国电影的水准,而且他的选题跟其他导演也没有重合的地方,每一次都在讲不同的人和事,让人感觉出乎意料,并且人物非常鲜活,丝毫不觉得他是纯粹想象或编造的。观众在离开电影院之后,也会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人物,这一点,我觉得就很难,但欧迪亚做到了。

 

△《锈与骨》剧照


归根结底,欧迪亚特别擅长拍人,而且他拍的人都不是单向的,比如说《我心遗忘的节奏》里,一个给房地产公司干活的小混混,小时候是学钢琴的,他想重新拾起儿时的钢琴梦,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就此打开他人性的侧面。

 

欧迪亚特别尊重人性的不同侧面,他在故事中将人不断地丰富起来,这一点就很打动观众和影评人。


6. 观众 Q&A


Q1:请问各位嘉宾对「戛纳夏夜,解暑人生」线上影展有哪些体验,线上影展有哪些意义?


李洋: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希望把电影院的仪式感带到家里,但很抱歉说实话,我自己的感受效果很有限。

 

耐安:我觉得这一周活动的意义,可能没有办法替代在影院观影,但至少能让大家感受或相信电影依然存在。即便是在这样一个艰难的非常时期,我们依然可以看电影,并且进行讨论,这个意义远大于在哪看电影。

 

电子骑士:这一阵有很多活动线上观影活动,我觉得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像耐安老师说的,首先提醒我们不要忘掉电影,不要失去对电影的热情,一起重温好的作品。的确,云观影不能代替观众在影院观看影片的体验,我一直认为在影院观看电影是整个行业的底线。也许电影院会有变化,但它不可能变成一个纯粹线上的东西,我们现在是在一个比较非常的时期。


Q2:各位嘉宾有没有注意到各大电影节在疫情期间的创新举措,可否展开分享。

 

李洋:我觉得电影节期间的创新都有价值,但意义不大,毕竟疫情对于电影行业的冲击非常大。

 

电子骑士:电影节很多的举措,我觉得它的影响会在以后显现。现在我们是在求生,想办法应付面前的一些困难。但长远来看,对于导演创作的影响,对于投资人的心态的影响,对于选片的态度的影响,这些目前都是看不出来的。可能两三年之后,才能看出来疫情给电影行业带来的影响究竟如何。包括我们从电影中得到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肯定都跟疫情之前很不一样。持续关注电影,其实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


△《锈与骨》剧照


Q3:李洋老师的新书以及耐安老师制片的电影,什么时候能与观众见面?


李洋:我个人一直在跟我的太太,肖熹老师,在写关于戛纳电影节的历史的书,已经写了七八年,我们争取尽快出版,谢谢大家关心。

 

耐安:关于新片,我们期待疫情赶紧过去(笑)。




影迷说




共3948人进入影厅,244人选座,平均86.3分


@汤面不加面    

100分。这是本次活动里最喜欢的一部片子。真挚自然地聚焦在小人物身上,男女主人公凝成一个生命体,共同抗争,愈挫愈勇。 


@Yanrong_zhan    

98分。我们总是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冬日的暖阳下,和自己心爱的人品一杯红酒,喝一杯咖啡,或听一首香颂。但是生活却不全是这样的完美。有时它是赤裸裸的的互相撕扯,是自我的痛楚折磨,是血淋淋的挣扎较量。这部电影就是告诉我们当生活发生了巨变时男女两个人怎样从低谷中爬起来救赎自己,同时也救赎对方的故事。它没有高大上的故事设置,对我来说,最可贵的是它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生活在城堡中的贵族公主的真实生活,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边缘人,底层社会的真实写照!当看到男主ALI鲜血直流的拳击对殴,我能体会到那句“打得满地找牙”的感觉。看到女主Stephena最后穿着黑色皮衣自信地拄着拐杖,弹着钢镚组织比赛,我能看到一个普通人从创伤中恢复,在自信中散发着强烈的气场!在电影中,这种真实在Ali,Stephena, Ali的儿子,他的姐姐一家。也许在生活中, 这种真实就在你,我,他,她身上。    


@水晶球    

95分。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人总是在其间摇摆,行差踏错和阴差阳错,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雁

95分。力量与柔情,生存与理想 ,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命运,贫困和残疾让两人走近,大海增强了自信,拳头打破了困境,爱与性的结合,父与子的碰撞,这就是“锈与骨”。    


@张小鹿   

92分。爱与成长仿佛是人类一直乐于探索的主题。导演设置的主体框架传统又新颖。从女主角展现那么优美的一双腿开始,他就已经决定了把这个美好打破了给大家看。所以观众能够感觉到失去双腿的绝望,但是他并没有把绝望延伸的很长,更着重的是后面两个人互相帮助,惺惺相惜一起成长的过程。男主跟很多现实中的中年男人一样,有他的鸡毛蒜皮,有他的理想与抱负。但是结局足够温暖。


导演的描画风格真的非常细腻,从许多拍摄角度与细节中,观众不自觉的代入了电影角色。仿佛自己就是水族馆里畅游的那一头鲸。大海里波光粼粼游着泳的女主。拳击馆里用力挥拳套的男人。本人来说很喜欢这种细腻。


@han

91分。两具干涸的身体碰撞相遇,潜在的力量便在开天辟地之间一触即发。千疮百孔的现实之下,随时随地在展示的疼痛是活着的唯一写照——那么真实,那么自然。    


△《锈与骨》剧照


@乐乐

90分。片名《锈与骨》三个单词两个字就概括了人生境遇和选择。人生的锈可能随时会出现,我们不是机器人,在困境下面具粉碎,露出森森白骨。骨是里子,是真实,两个受伤的人向对方露出最脆弱的一面,在互相扶持中站起来。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称刚正坚贞的人为“铁骨英雄”,夸赞这样的人是“铁骨铮铮”,与这部法国电影中的意义不谋而合。锈与骨,共人生。   


@人间清欢    

85分。刚开始电影所展示出的内容就很揪心,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在进行流浪一般的旅程,从这里开始我就能预料到这个故事会充斥着悲伤和忧郁,但是当Stéphanie发现自己被截肢时所表现出的绝望和痛苦还是震撼到了我。当我看到她终于从黑暗中走出来,重新面对大海和生活时,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和骄傲。


只是我还是不太能感同身受她对Ali的感情。在我看来,他虽然有一颗善良的心,但总感觉这份善良不太纯粹,而且他情绪暴躁,时常会伤害到身边的人。相比之下,他对格斗的热爱要更加纯粹,可能这份热爱感染到了Stéphanie吧。


片名是《锈与骨》,象征着主人公们虽然历经痛苦,受过生活的冷嘲热讽,咽过反抗的血泪悲伤,但最后愈发坚强,恍然新生。这部影片里既有爱情,也有成长,它包涵的东西就是生活,看着看着,就仿佛是在经历一段人生。   


@斑斑    

75分。影片有一种反差的感觉,巨大痛苦的沉默带来的情绪更加激烈,无声胜有声。游泳与鲸鱼的画面也越美越令人心疼,而在不断的痛苦中又感到人与人之间温暖。    



主办方




线上影展深度合作伙伴


赫柏林手表



特别鸣谢



深焦DeepFocus、MONO、中国好故事、中国网


【电影媒体】

电影杂志 MOVIE、后窗、幕味儿、电影点线面、导筒directube、电影山海经、摄影笔、凹凸镜DOC、cinewoo、PlusOneFilms、映画台湾、林赞说、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光影之眼放映室、光影之眼、石家庄独立电影青年   


【高校影协】

北京大学影视创作协会、浙江大学电影协会、同济NG影协、偏北影评社、南大黑匣子放映室、浪潮电影社、地下影盟、同慧影视工作室、钓鱼城大学生影评大赛、AME影视计划


【活动媒体】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角马公社


【友情支持】

折叠宇宙、卢米埃影城、一言一吾、风雅颂书局、粉红色的弗洛伊德、超级好的、圈有没艺文


【电影节支持】

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欧盟电影展、CineCina华语电影节、北京青年影展BYFF、法国电影资讯    



语音整理:阿co

   内容编辑:Serena



- FIN -

国内首家云影院·云观影,长按二维码,获取未来排片表🌟


「戛纳夏夜 解暑人生」

 线上展映票根展 



滑动解锁「戛纳夏夜」

云影院场次回顾文章



滑动解锁「戛纳夏夜」

直播间场次回顾文章



「戛纳夏夜 解暑人生」

 媒体报道 


戛纳节、贾樟柯、电影院的夏日二三事

做线上影展有多难,你绝对无法想象!

云上的电影节,你还好么?




相约下一场云影院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