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涅瓦河上的城市的浪漫 | 云影院56号厅

周游 和观映像Hugoeast 2021-09-18

点击 👆和观映像 关注我们

追逐经典,发掘小众,聚焦女性,寻求多元

国内首家云影院,每周陪你「云观影」



上周六,「和观云影院 x 芝麻课堂」共同观看《圣彼得堡,我爱你》,7位女性导演谱写的7则小故事,让你置身于圣彼得堡,向即兴故事敞开胸怀,为奇迹的发生留下空间。我们就这样,坠入爱河,在屋顶跳舞,解读古老的铜像,通过银幕去旅行。


周游老师映后交流,影片可在优酷平台观看,此篇为映后回顾文章~




  56号厅 


可DIY的票根👇

《圣彼得堡,我爱你》


剧情 / 喜剧 | 110 分钟 | 俄语

导演 | 奥克萨娜·贝奇科娃 / Aksinya Gog / Natalya Kudryashova / 雷娜塔·利特维诺娃 / 娜塔莉亚·娜扎罗娃 / Anna Parmas / Dunya Smirnova
编剧 | 奥克萨娜·贝奇科娃 / Natalya Kudryashova / 雷娜塔·利特维诺娃 / 娜塔莉亚·娜扎罗娃 / Anna Parmas / Valentina Prigodina / Rafat Samigullin / Dunya Smirnova
主演 | Anastasiya Pronina / Nikita Smolyaninov / Arkadiy Koval / Ibragim Ismailov / Angelina Dobrorodina 

制片国家/地区 | 俄罗斯


观影渠道:优酷独播,免费观看

https://v.youku.com/v_show/id_

XMzE0MzUyNTE5Ng==.html

*本片的中国大陆地区版权由和观映像独家提供


 剧情梗概 


《圣彼得堡,我爱你》讲述了发生在一座真实且生机勃勃的城市里的七段故事,这些故事让你相信奇迹的存在。这个城市的屋顶可供你跳舞,这个城市的铜像栩栩如生,城市的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可以因拍摄以他为题的一部影片焕发新生。每个短片故事都是关于爱与孤独,希望与好运的讲述。这是一场七位女性导演为涅瓦河上的城市——圣彼得堡献上的镜头盛宴。


 映后嘉宾 


周游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在读。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学士和翻译硕士,六年的俄罗斯语言、文学、文化专业学习背景。博士转向政治学方向,视野拓展向乌克兰,目前在乌克兰做田野和访学,为观察俄罗斯文化获得了新视角。

 

本科在俄交换期间游历了这个领土广袤,文化独特的国家,邂逅了彼得堡的迷人风光和历史文化珍藏,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和游历点滴感想。

 云观影 云交流 



周游:看完整部电影,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就是一部圣彼得堡城市宣传片,俄罗斯人在拍摄的时候充满了自豪感,不仅炫耀了彼得堡的迷人风光,还留下了「俄国文学还不够你读吗?干嘛还要看日本文学」这样的豪言壮语。电影由七个短片组成,分别由七位女性导演拍摄,不仅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各种不同的爱,也是在向这座城市表达爱意。


我想按照历史顺序来为大家对电影中的一些文化信息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 彼得大帝和圣彼得堡的奠基


周游:1703年圣彼得堡由彼得大帝奠基,这个彼得当然不是彼得大帝,而是基督教的圣徒彼得。圣彼得堡是一个荷兰和日耳曼风格的名字,1914年更名彼得格勒,苏联时期为纪念列宁更名列宁格勒,苏联解体后公投恢复原名。1712-1918年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


历史学家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认为,彼得大帝的统治开启的俄国历史的新时代,可以称为圣彼得堡时代,意味着俄国社会的巨变,从传统的东正教国家到理性与启蒙,从封闭落后的农奴制到经济社会文化的飞速进步,同时还有专制君权的强化,战争以及扩张。


圣彼得堡的建造是在俄罗斯参与对瑞典的北方战争期间,这场战争的重要性有两方面:第一,为此前作为陆权国的俄罗斯赢得了出海口,俄国在芬兰湾站稳脚跟并在波罗的海建立海军,这也支持它在1721年取得了战争胜利;第二,在和欧洲的关系上,俄罗斯对西方一直有种爱恨交织的情绪,这次战争使它取代瑞典成为欧洲大陆北部的支配性大国,在彼得大帝时代俄罗斯终于能够和其他欧洲大国平起平坐。


城市的奠基从建造彼得保罗要塞开始,建筑这座堡垒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防范瑞典人从海上进攻,因此它也是彼得堡最古老的建筑。



 

正如电影中所说,这里保留了每天正午12点响炮的传统。彼得保罗教堂安葬了彼得一世到亚历山大三世,除彼得二世外其他所有沙皇,教堂尖顶上的天使形象是彼得堡城市的标志之一。彼得大帝本人的形象也刻在了芬兰湾,由叶卡捷琳娜大帝请法国雕塑家法尔科耐建造,歌颂彼得功绩,寓意帝国强盛,因普希金著名诗歌《青铜骑士》更加享有盛名,也是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的标志。


 

彼得一世对欧洲具有浓厚兴趣,掌权之初1697年他派遣使团访问欧洲,自己亲自随行,除了自己感兴趣的航海技术,还关注西方的礼仪风俗,并邀请欧洲各国人士来俄。彼得希望把俄国政治、社会、文化、风俗全都西化和现代化,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亲自修订俄语字母表,以新书面文体取代早期宗教文体,引进铅字印刷术和报纸,改教会的旧历为今天的公历记日,建立俄罗斯第一所大学,建公共博物馆以教化民众。


俄罗斯最早的博物馆

今天是俄罗斯科学院彼得一世人类学与民族学博物馆


按照教会要求蓄须的贵族被剪掉大胡子,脱掉长袍着西式服装,在沙龙上举止循规蹈矩,女性也走出来闺房,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后,18世纪的俄罗斯除了7年外都由女性执政。他发展纺织和其他轻工业,建造船只运河和公路,引进新农业作物,建立现代海陆军。虽然彼得不是最先产生向西看的意识,但他是第一位实践者。

 

彼得大帝在建市时邀请了众多欧洲的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并借鉴了他所喜爱的各欧洲国家的建筑风格。圣彼得堡由42座岛屿组成,拥有423座桥梁,运河与河流交错纵横,宫殿和建筑沿河道布局使之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然而它也被戏谑

「充斥着各式各样剽窃自意大利、法国和荷兰的假冒伪劣建筑」



艺术房间


赫尔岑曾说过

「(圣彼得堡)区别于所有其他欧洲城市的地方,就在于它跟它们每一个都非常相似」。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记》中则写道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抽象和最有意为之的城市」。古老的欧洲城市几百年积累起的不同风格的建筑,在彼得堡用50年按统一标准建成,因此有着充分的施展空间。彼得堡的自身特色在于整体的和谐感,开阔的场面、宏伟的规模和整齐划一的建筑,而水的存在又为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平添一丝轻盈和动感。



《圣彼得堡,我爱你》剧照


对彼得改革的评价远非全部是褒扬,这是一次由绝对主义君权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来兴办各种事业对于农奴的税赋压榨无以复加,贵族也因沉重的服役不堪重负。彼得堡的建设经历了无数农奴、犯人和战俘排干沼泽地的水,朝地下打入橡木桩子,过劳和疾病造成的死亡可能超过北方战争中的波尔塔瓦会战,历史学家和诗人尼古拉·卡拉姆津说过「彼得堡修建在眼泪和尸骨之上」。


刚才说过的普希金的《青铜骑士》,这里也有个反转,它不完全是一首颂诗,在英雄体的序言之后讲的是一个贫苦人的悲惨故事,寓意沙皇和平民,帝国与个人之间的张力。历史学家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称,「在俄罗斯文化史上,彼得堡成为矛盾的化身;一个现代进步与现代苦难之地,一个文明与文明不满之地,一个独裁权力与个人自由之地,一个优雅建筑与破旧贫民窟之地,一个明亮开阔与雾遮肮脏之地」。


2. 彼得大帝之后宫廷的欧式文化


周游:彼得大帝之后,彼得堡的建筑精品的营造还在继续进行,现代化和西化还在俄罗斯社会中继续发生,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更加紧密。德意志和法国文化轮番成为宫廷的流行,取决于女皇的个人品味和宠臣。叶卡捷琳娜大帝本是德意志公主,她的丈夫彼得三世也生于德国,而且由于和瑞典王室的亲属关系,本来是作为瑞典王位继承人培养的,当上沙皇以后处处树敌,最终被妻子篡位。她对启蒙运动兴趣浓厚,喜欢伏尔泰,在此影响下曾在俄国推行开明专制直到法国大革命爆发。


当时贵族的西化生活从语言上可见一斑,法语是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贵族甚至不懂俄语,地位越高的贵族越唾弃俄语,只有农民使用俄语俚语。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这样出身贵族的文豪从小受的是德式和法式的教育。尚未成型的书面俄语需要大量的法语词来补充。不仅俄罗斯文学,俄罗斯的民族歌剧、民族音乐、芭蕾舞、剧院也是受法国和意大利文化启发,或者从这些国家引进的。贵族热衷于法国启蒙运动的世俗文化,而不是传统的东正教信仰。


在第一个故事《约瑟夫之梦》里,这些演员们的生活令人联想到18、19世纪的贵族,住在年代久远的大宅子里,房间里有华丽的天花板装饰和水晶吊灯,女主人公也讲着法语,跟法国导演拍戏,妈妈像法国人一样有一个情人,保温壶里装的是香槟(换做一般俄罗斯人跟你开玩笑,TA应当会说保温壶里装的是伏特加),加之主人公们参演的电影情节发生在布罗茨基的苏联,层层历史的交叠有种时空交错的梦幻感。


《圣彼得堡,我爱你》剧照


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冬宫博物馆(或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今天共有五座宫殿组成,分别是冬宫、小埃尔米塔什、大埃尔米塔什、新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和埃尔米塔什歌剧院,另外还有一座新建的储备库。图中所见的冬宫是沙皇官邸,意大利设计师拉斯特雷利为彼得堡设计的一系列巴洛克建筑中最耀眼的一座,在伊丽莎白女皇(彼得大帝的女儿)时期开始建造,因为女皇本人喜欢奢华繁复的风格,她在位时期也是彼得堡俄式巴洛克建筑的鼎盛时期。


《圣彼得堡,我爱你》截图


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先是建造了小埃尔米塔什,作为皇家私人藏品的存放地,开始向新古典主义风格过渡,后来拓建了大埃尔米塔什。叶卡捷琳娜二世对绘画并不在行,她说「我仅仅是一个贪婪的女人,并不是一个鉴赏家」。彼得一世和叶卡都欣赏佛兰芒和荷兰艺术,由于和法国的密切关系博物馆汇集了优秀的法国作品,她在巴黎的拍卖行购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


19世纪,叶卡捷琳娜的儿子保罗和亚历山大一世也在继续搜罗艺术品,并且有意识在各画派中保持平衡,尽管荷兰画派仍然占上分,但西班牙绘画也有所增加。尼古拉一世因受摩纳哥艺术馆启发,请其建筑师设计修建了新埃尔米塔什。


十月革命之后由于征用没收王公贵族和富商的藏品,又增加了大量藏品,包括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名作,而且全部变成了国家资产。沙俄时期始终没有形成对民众开放的现代博物馆体制,主要还是皇室私人收藏馆,比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晚很多。


《圣彼得堡,我爱你》截图


接吻桥18世纪上半叶建桥,此桥得名是因为桥下的莫伊卡河左岸一栋房子户主姓Поцелуев,在俄语中是接吻的意思。有这样的都市传说:18世纪莫伊卡河已经到了城市边界,这座桥成为人们迎接亲友和分别之地,水手在这里启航,犯人则从这里踏上流放之旅。这个传说后来发展成在这个地方吻别爱人对方就一定会回来,以及婚礼的时候要一边接吻一边跨过桥,保证幸福长久。电影中两人去这座桥上跳河有暗生情愫的暗示。另外电影中还呈现了桥上的一场俄式婚礼,宾客高呼Горько!(苦啊)要求新人接吻。


短片中的女主人公玛尔戈有一个颇具古典意味的外国名字,像是历史中穿越出来的人物,文学中走出的人。她不能接受自己的生命有瑕疵,要在最美的时候完美地死去。她的形象和哥特青年形成鲜明对比,两人的语言表达风格非常不同,还因为对古典文学的态度起争执。这仿佛令我看到俄罗斯人的两面,可以是普通的当代人,也可以是超越现实,精神性的人。


《失落的国书》剧照


这种上流社会的欧式生活只是当时俄罗斯文化的一个侧面,除了少数西化的贵族,绝大多数普通民众仍然过着俄罗斯传统之下的贫困生活。这里我想引用乌克兰电影《失落的国书》作为例子,它呈现了皇城-外省,贵族-普通哥萨克,中心-边缘,西方化-传统文化的二元式景观。俄罗斯思想史上一直存在一个所谓的东西方之间的道路选择问题,我认为本质上还是本土派和西方派之争,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我们俄国人有两个祖国:俄罗斯和欧洲」。


强调俄罗斯民族叙事,反对盛行的欧洲文化者向往「一个未被文明腐蚀过的、纯净‘自然’的俄罗斯」,认为圣彼得堡充满欺骗和虚荣,如同一个自恋的败家子,在涅瓦河边顾影自怜。真正的俄罗斯只存在外省,那里没有人惺惺作态也不受外来风俗的影响,保存着纯粹‘俄罗斯人’的美德”。他们强调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反差,支持莫斯科和外省乡绅文化,强调其更加接近群众风俗信仰,以对抗彼得的西化改革。


从普希金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文学书写都存在一定的民粹因子:西方是堕落和道德败坏的,法国是虚假和浅薄的,欧化了的俄罗斯贵族的俗不可耐,而俄罗斯是独特的,甚至将成为西方的拯救者,俄罗斯的希望在贫苦人和俄国农民身上。


《失落的国书》剧照


3. 革命和苏联时期的彼得堡


周游:滴血救世主大教堂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外形酷似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由亚历山大三世在19、20世纪之交建造。滴血喻指他的父亲亚历山大二世1881年3月13日被民粹主义者刺杀。我们都知道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他的遇刺和这座教堂的建造是19世纪贵族改革与反改革和知识分子与平民推动革命的历史的缩影。


圣瓦西里大教堂


彼得堡是俄国三次革命的中心:第一次俄国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标志着这个西化的贵族政权的一步步瓦解,作为首都使命的结束也意味着俄罗斯历史的翻篇。


短片《约瑟夫的梦》中出现了九首布罗茨基的诗,两处大段的朗诵都是许多不同出处的诗节拼接在一起,营造梦境和意识流的感受。标题中的“梦”在俄语中是复数,也就是说不止一个梦,而是一连串梦境。关于梦、离别、回忆和爱情的诗行令人疑心这可能是遥远的回忆,或者只是梦境。正如其中一首题为《爱情》的诗:


今夜我两次从梦中醒来,

走向窗户,窗外的灯火

如同苍白的省略号,试图

补充我梦中破碎的词句,

但也归于空茫,没有带来安抚。

(吴迪 译)


《圣彼得堡,我爱你》剧照


 延续文学遗产的布罗茨基 


布罗茨基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并居住于此,一直到1972年离开苏联,生于城市普通文化阶层家庭,幼年经历过战争和列宁格勒围困后的贫穷。布罗茨基儿时居住的彼得堡市中心房间恰好是从梅列日科夫斯基和吉皮乌斯住过的大公寓里分割出来的。彼得堡进入了他诗歌的很多意象,新古典主义和现代派建筑用布罗茨基的话来讲使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多于后来的任何一本书」。


布罗茨基


「你们列宁格勒人,经常梦到些什么?」

「什么都有……音乐会,林立的琴弓。

大街。小巷。或只是些脸孔。(梦境好像碎片拼成。)

涅瓦河,桥梁。有时只是一页纸,我不戴眼镜也能将它阅读!」

(由于找不到译本周游自己翻译的~)


他一开始就是体制的反抗者,15岁时就退学了,离开了当时苏联的意识形态教育,靠自我教育掌握了英语和波兰语,后来可以根据词典阅读拉丁文、意大利文和法文,生前最后几年还学习中文,掌握了众多领域的丰富知识。


在他进行早期创作之时,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白银时代的彼得堡文学的抒情和哲学主题已被苏联体制逐出文学界30年,彼得堡的文学传统出现了断裂,而布罗茨基是那个努力在延续这笔文学遗产的人。由于斯大林时期对家庭藏书的清洗,许多俄国和西方文学作品都靠地下流传。由于参与非法出版物的出版布罗茨基被克格勃盯上。


电影中关于布罗茨基偷飞机一事是1960年他和当过空军飞行员的音乐家朋友沙赫马托夫突发奇想想偷渡出国,原计划买一张支线小飞机的票,起飞后打昏飞行员,然后由沙赫马托夫驾飞机前往阿富汗,结果沙赫马托夫不忍心伤害飞行员,计划失败。后来沙赫马托夫因非法持枪被捕,供出这段往事,布罗茨基又被克格勃记了一笔。


青年时代他做过兵工厂的学徒、医院解剖医生的助手、澡堂的司炉、水手和地质勘探队的工人。这也导致了他和苏维埃政权的直接冲突,1961年苏联立法规定与「不劳而获」作斗争,警察有权监督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必须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当局因为他这种漂泊文人的身份指控他不劳而获,不愿从事生产劳动。


《圣彼得堡,我爱你》剧照


 布罗茨基与巴斯马诺娃 


与玛丽娜·巴斯马诺娃的爱情是他人生和创作中的重要事件,献给巴斯马诺娃的诗在布罗茨基的抒情诗中占有中心地位,「这些诗和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是一座熔炉,冶炼了他诗歌的个性」,他称这些诗是自己一生的主要事业,贯穿了整个创作历程,将其比拟于自己的《神曲》。


赫鲁晓夫任总书记的1963年是政策反动的一年,这一年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彻底巩固了斯大林文艺政策的复辟,布罗茨基被报纸撰文批评为一个寄生虫,写一些形式主义的颓废小诗,对西方奴颜婢膝。为了保护布罗茨基不被当局迫害朋友安排他住进精神病院用精神病诊断作为幌子,结果1964年初出院时女友已经和前男友同居,为此他试图割脉自杀,此刻对他来说真正的悲剧是失去他视为妻子的女人,而社会政治事件只是加重了荒谬。


很快他因不劳而获被起诉,并再次被送到精神病院作鉴定并遭受酷刑,诗人提到这是他在苏联最恐怖的回忆。最终他被判不劳而获嘴的最重刑罚:流放和义务劳动五年,被派往彼得堡西北白海边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这次审判成为了俄罗斯近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布罗茨基在西方以没有言论自由的苏联官僚主义摧残下的富有理想的青年诗人形象声名鹊起,他的受审是自迫害帕斯捷尔纳克之后苏联的又一罪证。


布罗茨基曾表示自己未写过任何反对国家的诗歌,他认为苏联应当是「柏拉图的集权主义理想国,而不是霍布斯的实用主义利维坦」,但审判官和群众却指着他的鼻子反对他这样的知识分子。他希望被看作诗人,而不是制度的牺牲品。


在流放地他首先在思索诗歌艺术的原理,反而带来了创作上的升华,当他从流放地回来已成了另一个诗人,除了不能与巴斯马诺娃相见,他甚至自称这是生平最幸福的时期之一。1980年他回忆这段经历写下了电影中出现的这些诗行——


由于缺乏野兽,我闯入铁笼里充数,
把刑期和番号刻在铺位和椽木上,
生活在海边,在绿洲中玩纸牌,
跟那些穿燕尾服、鬼才知道是谁的人一起吃块菌。
从冰川的高处我观看半个世界,地球的
阔度。两次溺水,三次让利刀刮我的本性。
离开生我养我的国家。
那些忘记我的人足以建一个城市。
我曾在骑马的匈奴人叫嚷的干草原上跋涉,
去哪里都穿着现在又流行起来的衣服,
种植黑麦,给猪栏和马厩顶涂焦油,
除了干水什么没喝过。
我让狱卒的第三只眼探入我潮湿又难闻的
梦中。猛嚼流亡的面包:它走味又多瘤。
确实,我的肺充满除了嗥叫以外的声音;
调校至低语。现在我四十岁。
关于生活我该说些什么?它漫长又憎恶透明。
破碎的鸡蛋使我悲伤;然而蛋卷又使我作呕。
但是除非我的喉咙塞满棕色黏土,
否则它涌出的只会是感激。

(黄灿然 译)


《圣彼得堡,我爱你》剧照


 犹太人、俄罗斯诗人和美国公民 


由于包括阿赫玛托娃在内的作家在莫斯科的争取,布罗茨基提前获释,并获得了一个算是体制内的正式身份,他于1968年和巴斯马诺娃正式分开:


我们默默诀别,

曲声渺渺,

世间的离别,

都如出一辙,

死前分睡两床,

死后分入两棺。

(译文根据电影字幕)


侨居海外期间,布罗茨基还是不断地写下献给巴斯马诺娃的诗:


我把枕头拍松,含糊地呼唤着‘你’,

身在海角天涯。

(译文根据娄自良《布罗茨基诗歌全集》)


由于苏联的政策出现松动,开始获准公民离境,1972年布罗茨基不舍地离开列宁格勒前往维也纳,开始侨居生活,没想到这次是真正的流放,一去不返。他在西方顺利地沿着成功阶梯攀登,名牌大学高薪的教授职位,文学家可以获得的一切文学奖,包括1987年的诺奖,结婚并享受家庭生活,前后两种生活形成了戏剧性的对照。他用英语写作,但不认为自己是英语作家,他的身份认同是「犹太人、俄罗斯诗人和美国公民」。1996年他平静地在自己位于纽约的书房死去,死后葬在威尼斯。


《圣彼得堡,我爱你》剧照


 影迷说 



平均80.33分


@小安子    

85分。7个短片各有特色,观影有渐入佳境的感觉。个人偏好“人与马” ,关于历史、预言、哲思,值得细细品味,似乎能感受到圣彼得堡的气质。


@抖抖猫耳朵 

82分。7个短片各有特色,最喜欢第二个母女在生活里挣扎争吵,又因为爱和好和第四个自拍男孩拯救自杀女孩的短片。看完让人爱上这座城市的气质,孤独又浪漫,深沉又温情。    


@汤汤

80分。本片主要由七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中都充分展现了圣彼得堡这个美丽而充满神秘气息的城市。每个故事都刻画出圣彼得堡历史与当下的对比。体现了孤独与疏离,悲欢有时冷暖自知。    


@王嘉楠 

80分。七个不同的故事勾勒出在圣彼得平凡的生活,七个故事,七个不同的视角,细腻与荒诞,温暖与悲伤,清新与沉思,或许热爱,或许厌倦。


但这座城市让我们看到了涅瓦河静静流淌着,看到了博物馆,看到了巴洛克的华美,也看到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相结合。除此之外,更看到了爱,演员母女对诗歌的爱,吵不散的母爱,青年男女纯美的恋爱,绝望不安中点燃希望的爱,打破惯性被重新唤醒的爱,还有不将就回归本心的自爱。


@Jackie 

75分。最喜欢桥的那个故事,重复生活和工作让我们麻木,虽然很努力但不快乐充斥在疲惫不堪的脸上。可是最后导游突然被游客各种怼后疯狂大笑,其实是点醒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看待。    


△《圣彼得堡,我爱你》剧照




和观云影院 · 纪念品


*在本次问卷反馈中,幸运小伙伴是:@王嘉楠 @汤汤 


请上述两位朋友将姓名+寄送地址+手机发送至微信公众号后台,我们将送出和观映像《圣彼得堡,我爱你》独家DVD



- FIN -

国内首家云影院·云观影,长按二维码,获取未来排片表🌟



  往期放映回顾(均可在线观看)


戛纳夏夜《荒蛮故事》《刺客聂隐娘》《一天》《编剧工坊》《伊斯梅尔的幽魂》《山河故人》《锈与骨》

和观电影 旅行片单日影片单《九三之夏》《小大人》《心灵暖阳》《小小港湾》《菲丽希缇》《我的小卷毛》《翩翩人生波琳娜》《匈牙利狂想曲》《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昆西四季》《最后探戈》《盛大舞会》《穿越麦田》《尘封往事》《我们曾经很酷》《皇室风波》《一千种方式形容雨》《金克森姆》

文艺佳片《柔情史》《红磨坊》《纯真年代》《龙凤配》《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我聘请了一位职业杀手》《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日日是好日》(上)《日日是好日》(下)《春潮》520特别放映极地光影「北极短片展映 | 感官世界」(上)「北欧短片展映 | 坠落时间裂缝」(下)

科幻破圈第九区》《红辣椒》《霹雳贝贝》《普罗米修斯》《团地》《未来学大会》《彗星来的那一夜》《中国超人》《卫斯理传奇》《铁甲无敌玛利亚》《攻壳机动队2:无罪》《星际探索》《千钧一发》《散步的侵略者》《黑暗宇宙》

纪录之光 《种植人生》《成名之路》《音乐人生》《我在快打求旋风》《校长司徒雷登》《我们的赫德》《丁韪良的戊戌年》《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

媒体报道 云观影,一场艺术院线在线化的实践》《戛纳节、贾樟柯、电影院的夏日二三事》《做线上影展有多难,你绝对无法想象!》《云上的电影节,你还好么?》   



点击  阅读原文 

观看《圣彼得堡,我爱你》

相约下一场云影院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