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莲娜:我的画是用来感受的 | 北影节云影院71厅

北影节云影院 和观映像Hugoeast 2021-09-18

点击 👆和观映像 关注我们

引进外语文艺佳片,创立「和观云影院」

国内首家云影院,陪你线上观影,邀嘉宾映后



本篇为北影节云影院第二场《海莲娜:画布人生》的映后文章,当晚,我们和艺术家潘琳、极地光影策展人王凯梅聊了聊芬兰艺术家海莲娜抽象又前卫的创作风格,坦率又执着的生活做派,并各自分享了对于女性艺术家争取平等机会的渴望。


《海莲娜:画布人生》

我的画不是用来解释的,我的画是用来感受的。我不愿意被叫做女性艺术家,我愿意被叫做艺术家。

映后嘉宾 艺术家潘琳

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发现任何技术性的问题。她用刮刀、用画笔的时候,真实地还原一个画家作画的过程,包括她反复揣摩一张画有没有完成,再退后躲到另外一个屋探出头来,那种很复杂的心情。

映后嘉宾 策展人王凯梅

我们的都市言情剧,女性要么被男性塑造成一个好妻子好女儿,要么因为一位男性的背弃而重新发现自己才能够成为女人。而海莲娜用包容心和同理心去重新接受埃纳尔,最后埃纳尔成了她最重要的一个批评家,她的好友,他们一生一直保持通信。这是一个100年前女性的胸怀,我希望这个电影能给我们今天在场的女性观众一个启迪。

北影节云影院观众

@nikki 选座的时候好像把三维的自己扔进了二维的世界,有趣!


@马丁 我非常期待这部片子,17年还去过一次芬兰,一直都想有机会再次回去。   


可DIY的票根👇



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情 | 121min | 芬兰 | 芬兰语 | 2020

导演 | 安提·乔金恩

编剧 | 安提·乔金恩 / 马尔科·雷诺 / Rakel Liehu

主演 | 劳拉·布林 / 克里斯塔·科索恩 / 约翰内斯·霍洛佩宁 / 伊诺·阿霍


观影渠道:爱奇艺独播,免费观看

上线截止时间:9月11日16:00

https://m.iqiyi.com/v_26mc92ptzyc.html




映后嘉宾



潘琳

艺术家

潘琳,1986年出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美国波士顿大学绘画系硕士。2018年约翰 · 莫尔绘画奖优秀奖获得者。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潘琳从海莲娜的绘画与艺术家的生活入手,以个人经验体贴人物的经历与感触。


王凯梅

极地光影策展人

王凯梅,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苏富比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硕士学位,长期居住北欧,从事北欧文化艺术电影交流工作,2015年与李姗姗共同创办北欧影像节极地光影,策划了“行走中国”“气象万千”“远方的地平线”等电影放映项目和纪念伯格曼诞辰百年摄影展。在艺术写作方面,王凯梅关注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艺术家与艺术史的关系,2020年出版英文专著《当代画家丁乙》,为国内诸多艺术杂志撰写艺术展览评论。


王凯梅介绍了艺术史上被忽略的女性艺术家,分享海莲娜的爱情观与自我认知的过程,探讨与当代都市女性的对照。



简介:芬兰女性画家海莲娜



王凯梅:大家好,我是凯梅,非常开心和大家一起看这部芬兰电影。我做艺术策展,五年前创立了一个北欧电影节叫做极地光影,最近一段时间跟和观云影院做了很多合作,尤其是疫情当中,大家没有办法进电影院,我们就移步网络、在云端看了很多电影。今天很高兴介绍给大家,一位在芬兰非常有名,但是在国际画坛上还鲜为人知的芬兰女艺术家海莲娜·夏白克。


2018年开始在国外兴起Metoo运动,强调女性在各个岗位当中受到平等对待,随着Metoo的兴起,不管是艺术史上还是电影史上,历史上被忽略的女性被带回到大众的关注目光当中。比如说2019年,很多世界级的美术馆都在做女性艺术家的展览。《海莲娜:画布人生》就是让一位来自芬兰的现代主义女性艺术家走到聚光灯下的影片。


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位艺术家。2019年英国皇家美院为她做了一个大型回顾展,让她的名字回到世界艺坛的主流艺术家群体。海莲娜活到八十多岁,绘画风格经历了学院派写实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直到她生命尽头的作品,虽然是在画人像,但是几乎在画抽象。在艺术史上她虽然和蒙克的生卒年份几乎相同,但是我们对她所知甚少。



Helene Schjerfbeck: Self-Portrait, 1912.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Ateneum Art Museum, coll. Kaunisto. 


电影中有个小细节知识,电影中的海莲娜讲的是芬兰语,但芬兰其实是有两个官方语言,一个是芬兰语,另一个是瑞典语。历史上,芬兰曾经有300年被瑞典殖民,所以在芬兰的所谓上流社会中瑞典语。海莲娜本人受过良好教育,母语是芬兰瑞典语。北欧电影很大一部分资金是由国家电影局给的,如果在芬兰拍一部讲瑞典语的芬兰电影,电影团队一定拿不到基金,而且国家电影局也想强调海莲娜作为芬兰人的形象,因此电影违背了史实,让影片中的海莲娜讲芬兰语。


我想问问潘老师,怎么看待电影当中海莲娜的扮演者?我看了一些资料,这位女演员劳拉·布林为了能够在影片当中展现一个真正的画家,学了半年画,一个画家一直在她身边做导师,所以整个电影当中看到的海莲娜的这些笔触,用刮刀画笔的动作,全是没有替身演员自己亲手来做的。劳拉·布林得过欧洲年轻演员未来之星的称号。她把海莲娜走路这种一跛一跛的形式出演得非常自然,而且一颦一笑之间的眼神太传神了。



细读:海莲娜作品小传


潘琳:先回答凯梅老师的问题,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发现任何技术性的问题。她用刮刀、用画笔的时候,比较真实地还原一个画家作画的过程,包括她反复揣摩一张画有没有完成,再退后躲到另外一个屋探出头来,那种看得很复杂的心情。我自己也是有一些共鸣的。


《海莲娜:画布人生》剧照


我在看电影的过程当中,认识了一下这位艺术家。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搜索了她的信息跟作品。第二遍的时候,我对照着电影里有作品的镜头,把画简单地排了一个顺序。我现在通过图片顺序给大家说一下。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海莲娜说画家创作的时候从不考虑如何诠释他们的作品,灵感源自于内心情感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我觉得这三张照片特别能说明海莲娜说这段话时的心境。

滑动解锁


接着,海莲娜在自己的画室里画自画像,作品背后一行是她用印刷的方式印了自己的名字到背景上,是很现代的手法。



Helene Schjerfbeck: Self-Portrait, Black Background, 1919.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Ateneum Art Museum, The Hallonblad Collection. 


她反复修改画的过程中,自己很惆怅,就给好朋友写信,调侃自己的画连50芬兰马克都没有人买。朋友看到海莲娜画的作品,问她怎么想起来用银箔的方式。海莲娜开玩笑说是从日本人那偷来的。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作品的图片,它应该是用像之前宗教画那种贴金箔的方式,在背景上贴了银箔,用这种复合的材料代表了另外一个颜色或者区域。



Helene Schjerfbeck 时间/作品名不详


这是海莲娜布置展览现场的时候,几张能找到对应作品的图片。这个场景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她拉天窗的帘儿,一会要左边一点,一会儿右边一点,看上去非常挑剔。我很能理解这种感受,之前做自己展览的准备也有过同样的心态。朋友之间也开玩笑,当你的作品来到画廊展览时,其实就像交卷儿,自己内心会非常纠结。


《海莲娜:画布人生》剧照


这几张都是在展览上,那时埃纳尔问了她一句,你是不是怕见到自己的作品?海莲娜回了一句,这些作品都非常拙劣。其实我不觉得这是故作谦虚,而是真实表现了矛盾的心态。


Maria 


Protrait of a Girl  


展览办得非常成功,海莲娜挣了一大笔钱,她的弟弟希望把钱都给家族里的人。这时海莲娜展现出性格非常倔强独立的一面。我想在当时环境下的女性有这种决定,并表达出来,是非常少的,她坚定地拒绝了。母亲非常生气,背着她偷偷找出来一张她的作品。


后来,埃纳尔走入了她的生活,两人一起去别墅画画,去海边写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转变。在这之前,海莲娜无论是自己工作,还是情感,都非常独立。只有她的画能跟她对话交流。即使是最亲的母亲在身边,也完全不能理解她。埃纳尔的出现,从情感当中打破了这种完全独立的方式。



Helene Schjerfbeck: The Sailor (Einar Reuter) (1918). 

Photo: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Hannu Aaltonen.


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人一起画画,画着画着转向了下一个画面,埃纳尔在海里游泳,出现在海莲娜的视角前方,仿佛埃纳尔走进了她的画中。走近的同时,海莲娜将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她个人的内心情感和专注力就转移到了他的身上。


接着出现了小女孩蹦来蹦去的画面,小女孩的蹦跳像是海莲娜内心声音的浮现。画完这张画的时候,她跟埃纳尔坐在那儿聊,想问清楚之前算是发生了什么,对方好像不知道是什么,之后两个人分开,埃纳尔就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在等待埃纳尔的过程当中,海莲娜跟他好朋友聊天,这张画《康复者》出现了。我之前看了一个文章说这幅作品全芬兰人投票,是排美术馆最受欢迎的第二幅。


埃纳尔回来,两人一起在市场买苹果,海莲娜看起来非常“挑剔”,我觉得是她内心中的完美。我找到的这一幅作品,跟电影的画面稍微有一点出入,作品的名字叫《黑苹果》。


《海莲娜:画布人生》剧照


画完这幅画以后,海莲娜决定资助埃纳尔去挪威,看她曾经经历过的风景。她之前画过一张画,也是埃纳尔收藏的一幅。我觉得此时艺术家内心已经有非常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是她选择了忍住,因为母亲委婉说过,小伙子还很年轻。她后来跟母亲非常严肃地说,你不要再干涉我的生活,我想她应该是有些后悔的,当初没有在他走的时候表达自己的心意。


然后,她画母亲的肖像。海莲娜画全身或者半身坐在椅子上的这种肖像构图,给我印象都是非常深的,因为她不会用之前艺术家的构图方式,而是顶天立地充满整个画面。她不给这个画面留有空间,整个人和椅子都是非常平面化的。



Helene Schjerfbeck, My Mother, 1909. 

Photograph: Private collection; 

photo: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影片最后,海莲娜又重新开始画画了。所有经历的情感伤害,像是给自己的惊喜,专注力投射到他人再遭遇破灭,回到自己,自己会变得更加坚强。



Helene Schjerfbeck: The Convalescent (1888).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Ateneum Art Museum.



上面这幅画是《康复者》,应该属于海伦娜一个偏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画作,这跟她在学院里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在这之后,产生了大量自画像。她画一些人物,身边的邻居朋友,这些人物都开始转向表现主义。


我还找到一些静物作品,个人非常喜欢,能从画面中也得到对我来说有用的东西。



Helene Schjerfbeck: Still Life in Green, c. 1930.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Ateneum Art Museum, coll. Antell. Photo: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Hannu Aaltonen



Helene Schjerfbeck, Still Life with Blackening Apples, 1944. 

Photograph: Didrichsen Art Museum


王凯梅:《康复者》是海莲娜很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在她50岁左右也就是电影表现的这个年代,她是把原来的题材画面进行了二次创作。这个时候,作品完全使用了表现主义的手法。这也是海莲娜艺术风格当中非常重要的过程,从学院派的写实主义渐渐进入到自然主义,再过度到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风格的《康复者》



等她八十几岁画的最后一张自画像,在19年的皇家美院展出的时候,卫报的艺评人说,这是一个能够把死亡视觉化的艺术家。



Helene Schjerfbeck: Self-Portrait with Red Spot (1944).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Ateneum Art Museum, Gösta and Bertha Stenman Collection. 

Photo: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Henri Tuomi.



环境:北欧的自然光影



@Le vin mousseux fraises:电影里的光影关系很独特,影调的独特和北欧独特的风光也有关系。


王凯梅:如果继续聊一聊技术,其实北欧与大自然接近,所以成为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方面的代表国家。很多艺术家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在巴黎学画再回到自己的故土,发展光线、色彩的关系。对于北欧人来说,光线是非常不同寻常的因素。例如后印象派的北欧代表斯卡恩(Skagen)画家群体,大多数人都是在丹麦最北边的海湾,这个地方正好是北海和大西洋交汇的地方,那里光线变化奇异,画家们凸显光和影之间的闪耀,云彩的变化,所以北欧艺术家普遍在自然中摄取灵感。


我们用印象派画家来做比较,莫奈的《日出》画的是工业化的天空,被蒸汽机、火车车轮,甚至城市的杂光混乱过的天空。而北欧艺术家完全是在大自然当中寻找灵感,除了斯卡恩画家群体,还有荷兰北部尼德兰画派,在艺术史上有时候也会被称为北方绘画。我觉得从绘画风格和要表达的内心来讲,海莲娜和蒙克之间的关系更近,以蒙克为代表的表现主义,注重表达人的内心世界。



情感:女性的博大胸怀



王凯梅:《海莲娜:画布人生》让我们看到,女性艺术家在艰难的艺术世界中踽踽独行,而海莲娜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代表。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有一段记者访问,海莲娜说,我的画不是用来解释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去解释我的画,我的画是用来感受的。我不愿意被叫做女性艺术家,我愿意被叫做艺术家。


我们来讲述一位有天赋的有创新意义的艺术家,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的时候,你会看到她是终生未嫁的女人。也就是说,女人在成为一名伟大艺术家的道路当中,要付出几百倍上千倍比男性更多的代价。如果参看男性艺术家,例如大情圣毕加索,在他62岁的时候和一位21岁的女人在一起,80岁的时候和28岁的弗朗西斯科在一起。而海莲娜与小19岁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周边的世界,还是自己,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去想一想背后原因。


尽管在女性追求平等解放的道路上,北欧一直走在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我们仍在影片中还看到,海莲娜母亲明显重男轻女,女性缺乏选举权。北欧最早获得选举权的国家,瑞典是1923年女性才得到选举权。在之前女性都不能和男性同时吃肉,肉是要男孩先吃的。女性争取平等的过程中,障碍不只是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家庭,还来自于自己如何去克服它。


《海莲娜:画布人生》剧照


海莲娜的人生对我们今天的都市女性来说,有什么影响?大家可能看了前一阵子特别火的《三十而已》,我觉得这部剧要是出现在北欧,是可以当做“女性如何被重新异化”的思维倒退的范例。女性要么被男性塑造成一个好妻子好女儿,要么因为一位男性的背弃而重新发现自己才能够成为女人。而海莲娜用包容心和同理心去重新接受埃纳尔,最后埃纳尔成了她最重要的一个批评家,她的好友,他们一生一直保持通信。这是一个100年前女性的胸怀,我希望这个电影能给我们今天在场的女性观众一个启迪。


@🐳 yiliya  这位画家为何会被艺术史长期忽视?是因为作画风格吗?


王凯梅:为什么海莲娜在世界艺术舞台上被忽略呢?首先,我认为大多数女性在和男性同样的创作当中,女性都是被忽略的,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否认的事实。第二点,我觉得海莲娜的绘画本身,不是讨巧的艺术家。她自己讲艺术家本身就是悲伤的。拿她的爱情观来说,埃纳尔没有办法理解海莲娜对他的爱情,因为觉得她大太多,而他俩的实际年龄相差是19岁。


上面这幅图来自一个非常著名的女性主义者艺术团体,叫游击队女孩(Guerrilla Girls),她们以表演介入来为女性艺术家发声。游击队女孩组建于1985年,当时是美国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鼎盛期。由于游击队(guerrilla)和大猩猩(gorilla)常被搞混,她们就错将错就错以猩猩为象征,戴上大猩猩的头套,在公众面前开展一系列艺术活动。


海报英文写着“女性要想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必须光着身子吗?”海报中横躺着的女性是安格尔画的著名的裸体大宫女,但是把头部换成了大猩猩。游击队女孩喜欢用数据指出不平等的事实,在态度鲜明的作品下面,标明了一串数据:大都会博物馆的现代艺术部分中,只有5%的艺术家是女性艺术家,但是作品当中有85%都是裸体的女人。这张黄色广告牌贴在了纽约的公共交通上,游击队女孩用这种非常强烈的方式,让城市的人都看到女性所受到的歧视。


@伊铭新仁:女性艺术家从自身性别身份出发,审视情感社会,隐藏于男性世界,游离在主流圈边缘。


王凯梅:这段话本身是不是有一些预设呢?女性艺术家从自身性别身份出发,审视情感和社会,未必如此。你看海莲娜审视情感,难道只是因为她是一个女性吗?她有那么宽大的胸怀,未必一个男性能够拥有那样的胸怀来对待情感。举到小野洋子的例子,小野洋子做了很多happening,和她同时代的这种激浪派(Fluxus)艺术家,大都会博物馆当中都收藏了作品,但是这其中我们只知道一位女性小野洋子。其实草间弥生当时也是一块做行为艺术的,日后成功反倒是自身因为精神问题画的点点。


尽管事实如此,我不认为女性游离在主流圈边缘的提议是对的。很多女性没有得到她们应得的尊敬。回到海莲娜的例子,如果芬兰最著名的女艺术家的第一个全球大展是在她死后半个世纪才发生,这件事难道不值得整个艺术界去思考一下吗?


《海莲娜:画布人生》剧照



同代:抽象画先驱者希尔马


王凯梅:我再介绍另一位鲜为人知的女艺术家,瑞典艺术家希尔马·阿夫克林特(1862-1944),她的生卒年跟海莲娜(1862-1946)几乎是同时的。2019年10月12日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出了抽象派艺术的先驱者希尔马·阿夫克林特(Hilma af Klint)的作品。这些绘画都创作自1910年代到1920年代中,这么大的体量,这么神秘的抽象意识,比被称为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要早将近20年。


如此重要的艺术家完全被艺术史忽略了,甚至这个展览的名字叫做“给未来的画(Paintings for the Future)”。希尔马曾说自己的画太超前,没有人能够了解,她把画留给侄子的时候,就说不要给外人看,留给50年后的世界。其实她等了将近80年才公之于众。


希尔马·阿夫克林特“给未来的画”

凯梅提供图片 


女性艺术家并不是游离在主流艺术之外,抽象艺术一直是西方艺术当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今天艺术史是由男人来写的,所以康定斯基被看作是抽象艺术的发起人。左边是瑞典女画家希尔马·阿夫克林特在1907年画的,右边是被称作抽象艺术的创始人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在1923年画的,你们觉得谁应该是抽象艺术的领军者?


左:希尔马·阿夫克林特作品

右:瓦西里·康定斯基作品



信心:选择艺术领域的女性



@Angelina:两位嘉宾作为女性,在选择艺术领域作为职业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会遇到比男性更多的阻力?


王凯梅:我选择做策展人和写作者,是因为我一直和文字、影像、视觉做工作,所以把视觉、影像和文字加在一起,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这个行业中的女性从业者也是非常多的,基本上不太受自己生命变化的影响。相对而言,女性艺术家要在艺术世界打拼,其实是单枪独马去工作的。


潘琳:我从初中开始上了一个艺术相关的学校,高中美院附中,再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最后去美国念波士顿大学绘画系硕士。2016年正式回国,那时决定以艺术家为职业,以画画的方式来生活。其实刚回国的时候,靠的就是勇气和坚信。我觉得自己成熟得比同龄人晚一些,也就是认定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来生活,选择做艺术家这条道路晚一些。我真正有非常强的意识,是到了美国的时候,2014年底到2015年初,那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个低谷,是画画像朋友一样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Helene Schjerfbeck: The Family Heirloom (1915–1916).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Ateneum Art Museum, Keirkner Collection. 


《海莲娜:画布人生》电影最后,海莲娜经历痛苦再走出来,以及之前跟自己长达十几年的郊外独处,都是非常坚忍的状态。我在2015年左右是非常能感受到那种力量的,这种力量是画画给予我的,所以坚定了我以后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努力去画画的愿望。


要说阻力的话,我自己不太能想到,展览的机会我觉得还是个人的机遇,或者说作品的状态。其实朋友之间聊天也会说到困难,但是自己在绘画的过程中,绘画本身给予的极大反馈,对于我来说那个东西就足够了。


王凯梅:我和很多艺术家在聊天当中也经常有这样的共鸣:道路虽然艰难,重要的是有信心。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坚信,一旦陷入虚无的话,就会觉得我在这里做什么,为什么要把这些颜料放在布上这么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所以不能陷入虚无,而是先相信它的意义。还有潘老师讲的这一点,当这种意义给你带来幸福的时候,它不是用金钱或者荣耀来回报的,它是对你自己内心的一种洗礼。我想一个艺术家如果有天赋在内心召唤的话,是不可阻挡的,只能成为一个艺术家。这一点对我们越来越世俗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非常美的境界,不要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用金钱来作衡量。


@萍子:怎么看现代女性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冲突,以及爱情对一个女艺术家的作用和两面性?


王凯梅:对于许多艺术家的创作来说,有一个英文词叫Muse(缪斯),这是罗马神话当中的艺术之神,给予所有艺术家灵感。有人说毕加索有粉色时期、蓝色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因为他的一场恋爱,我觉得这个对所有人都一样。对于海莲娜来讲,她和埃纳尔的这场爱情诞生了她这幅少有的以男性为主题的绘画,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情感的这种冲动以及最终得到的结果,一定会在艺术当中得到表达。


我觉得追求理想和追求爱情的冲突,也不只是现代女性的问题。当年李清照追求爱情,最后人生也过得非常凄落。我们也是一样的。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最终就是你选择什么的问题。有的选择简单一些,比如说吃面包还是吃米饭,但是有些选择就是一个人生的抉择。对于艺术家来讲,一天要做很多的选择,到底是要画蓝色的天还是画紫色的天,到底是把这块黄色的颜料放在前景还是后景,时时刻刻都在做一个人生的选择。我是这样认为的,冲突才让生活变得精彩。



Helene Schjerfbeck: Profile of Madonna, after El Greco (1943). 

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Ateneum Art Museum, Kaunisto Collection. 



延展:艺术家的传记片



@larry 同样描述女画家,这部影片和《燃烧女子的肖像》有何异同、孰优孰劣?


王凯梅:我没有看过《燃烧女子的肖像》,看到介绍说是故事片,《海莲娜:画布人生》是确有其人,算是传记片。其实这种艺术家的传记片有很多,从卡拉瓦乔到透纳到鲁本斯等等。如果未来开一个艺术家传记题材的线上观影,你可以看到从古典派的伦勃朗,维米尔,一直到现代的杰克逊·波洛克,包括最新的梵高的动画片等等,都是可以从电影的角度走进艺术家的人生的。


《卡拉瓦乔》海报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海报


《至爱梵高》海报


《透纳先生》海报



延伸阅读:


海莲娜作品网站:

https://ateneum.fi/nayttelyt/through-my-travels-i-found-myself/?lang=en

https://www.wikiart.org/en/helene-schjerfbeck


了解更多北欧国家的影片,参见往期极地光影x和观云影院映后交流,也可关注「极地光影」公众号:


「北极短片展映」

「北极短片展映 | 感官世界」(上)

「北欧短片展映 | 坠落时间裂缝」(下)

「药不能停:北欧黑色幽默电影赏」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我聘请了一位职业杀手》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影迷说



共490人进入影厅,126人入座,平均87.14分


问卷留言


@齐棒棒

95分。在天幕新彩云影院的巨幕厅观看了《海莲娜:画布人生》,现场的女性观众更多,片子的节奏是缓缓而压抑的,光线、背景音乐都在随着情节变化,家庭、社会的挤压,都没有彻底击垮她,海莲娜是个倔强的人,把自己的灵感付诸于画布,表达真实,而不是美化。片尾曲旋律非常的动人,一直听到结束。    


@走过碧落    

95分。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痛苦的旁观者,就像最高级的爱不是占有彼此,而是离开后留下哀愁。


@Le vin mousseux fraises    

90分。首先从试听角度出发,这部电影的美术与音乐的选择与配合直接将北欧独有的艺术感与自然之美展现在眼前。电影中无论是室内明灭的煤油灯光,是夕阳透过玻璃窗映在画布上,还是室外柔和的日光洒在蓊蓊郁郁的林中,光影之间都勾勒出北欧独有的自然风光之美。视觉上整体饱和度较低,影调偏暗,给人清新又偶尔冷冽的感觉;听觉上弦乐作为主旋律,将较为高雅的艺术氛围首先衬托出来,缓和悠扬,又略带忧伤。


其次是拍摄表现手法,导演的拍摄节奏较慢,长镜头较多,将重点放在刻画艺术家与其作品和相关环境本身上,而非电影剪辑,更能完整展示人物状态的变化。


最后是电影主题,一百多年前的海莲娜曾说:我不愿别人称我为女性艺术家,而是艺术家。还有在那个拉她走出孤独的年轻男人和别人订婚后,她展现出的大度与包容才是真正女性主义所强调的内涵。当代女性艺术家仍然尚未得到平权,影片中揭露的女性主义与现在国内充斥的独立女性、女权主义影视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只有看到过真正正确的东西,才能在未来给国内艺术作品创作带来更多的价值。


@nikki    

90分。电影中不仅有主角也有配角,海莲娜在作为独立女性代表的同时,海莲娜的母亲却好像一生都围绕着他人而活,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更应得什么。北欧的风轻轻柔柔的,阳光,画布,海边,一切都正好,应该在这里。    


@马丁    

90分。非常迷人的古典主义气质,女主对于将画家海莲娜这位传记人物还原,以及对女性主义内核的诠释都很到位。芬兰风光太美了,摄影及光线极佳,处处都是可截屏的空镜头~    


@大春

89分。劳作,不停的劳作或为劳作而殚精竭虑,影片的意图正在于表现一个伟大画家的生命实际已交付给了艺术。在表现这一点上导演可谓不惜血本,努力在光线、色调和色彩上还原真实情景,将观众带入充满艺术气质的画面中。海莲娜异常勤奋专注,在绘画细节上绝不苟且;她敏感易怒,失眠多梦多忧思,有时神经质,但又以寄托,灵感和激情来自天然,创造力惊人。完全甩那个时代一大截。她的固执己见是好事,它让海莲娜走了一条一意孤行的路,所以造诣也孤绝。


海莲娜虽然脾气不好,但秉性豪爽,为人光明磊落略带蛮力。爱情上一猛子扎下去差点浮不出来。艺术家在感情上大多简单粗暴,没事儿别招惹是非,免得害死天才,少了博物馆的珍藏。海莲娜虽然老大不小被爱弄得死去活来,满怀幽恨,但这一切落笔在画布上就是美、高雅和超越现实的梦境。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将那些不堪之境升华蜕变为可以期待可以咏叹的境界。


海莲娜是上天给大地的礼物,很多人都熟视无睹,忽略了她,特别是在闭塞的乡间。但她获得了宁静和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肯定,画作也便日臻完美。对艺术和艺术家我们只有敬意和感激,短暂的人世由他/她们不屈不挠的劳作而获得延长。    


△《海莲娜:画布人生》剧照


@MaxBlack    

88分。两个人的关系,与其说是遗憾,不如说是一种隐喻的命中注定,如果两人结了婚,说不定她可能就会投身家庭,创作变少。


电影中的画面,都非常美丽,尤其是当男主要来临的时候,每次的场景都是极为开阔,令人心旷神怡的大场景。两人在一起户外写生的画面,如此的静谧,仿佛时间停在了他俩之间。


最后的独白,最喜欢的一段,梦想与时间手牵手消失在地平线,我们忘记了一生要追寻的目标,最后只剩下白纸。白纸,可能才是她一生最永久的陪伴吧。


@侧身

88分。当摄影机的运动停止,镜头里剩下海莲娜的凝视,镜子画框中和镜头画幅里的海莲娜融为一体。一幅肖像画,也是考究构图的一帧。19世纪的画家和19世纪的“移动摄影”在同一时空对话,电影的图像本质和海莲娜的画布人生达成共振。只一个镜头,这部海莲娜传记影片的形神就立住了。    


@Susan

85分。和很多画家艺术电影不同,电影集中在海莲娜性格成熟期,可以看到电影中海莲娜从悲惨孤独,焕发生机,痛苦不能自拨,最后释怀包容的生活过程,更强调生活细节、作品对艺术家的影响,而不是聚焦时代特征和经历故事。这和很多男艺术家的传记电影不同。    


@梁丘嘉树🍊    

70分。影片是一场充盈艺术感染力的情绪展览,通过海莲娜不同时期的画作风格,体悟北欧诗意中克制的暴烈涌动。海莲娜强烈的自我,绘刻在严苛的画布上,也包裹进影片的视听当中。正如外部环境是艺术家不可避免的灵感底色,影片中光影与声音的交织提供了后续的情绪预兆。如埃纳尔与海莲娜的关系陷入困境前,总在阴沉的天气里离别。室外磅礴大雨,是海莲娜内心不安与疑虑的外化,预示着无力左右的“亲密”关系。


 “爱人”总是远去的悲怆与热爱绘画的能量,当然这里的爱也包括求而不得的亲情之爱,共同构成了伟大艺术家的画布人生。我不想去强调性别之困,海莲娜不需要特别作为女性艺术家而享有赞誉。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海莲娜跨度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至表现主义风格的画作中的女性立场与冷静尖锐的审丑之美和极富热情的生活观照。    



想象力搭建的云影院




Surprise

北影节云影院赠礼




在本次问卷反馈中,获得《芬兰人的噩梦》的幸运小伙伴是:

@侧身 @Le vin mousseux fraises @大春


在本次微博留言中,获得北影节阿狸的幸运小伙伴是:

@Angelina-琦


请上述四位朋友将姓名+寄送地址+手机发送至微信公众号后台,我们将各送出北影节阿狸与《芬兰人的噩梦》。


北影节阿狸


感谢理想国提供书籍礼物




特别鸣谢



【电影媒体】

深焦DeepFocus、MONO、后窗、幕味儿、电影点线面、导筒directube、摄影笔、凹凸镜DOC、光影之眼、林赞说、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PlusOneFilms、看电影看到死、毒眸、抛开书本、欧盟电影展、CineCina华语电影节、法国电影资讯、DOCO热纪录、极地光影


【高校影协】

上科大周末电影放映室、北京大学影视创作协会、浙江大学电影协会、同济NG影协、偏北影评社、南大黑匣子放映室、浪潮电影社、地下影盟、钓鱼城大学生影评大赛、AME影视计划


【友情支持】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角马公社、界面新闻、一言一吾、码字人书店、出云放映、北京库布里克书店



文字编辑:Vivian

内容排版:Serena



- FIN -

国内首家云影院·云观影,关注并星标🌟我们,获取未来排片表





点击  阅读原文 

观看《海莲娜:画布人生》

🌟 我「在看」芬兰艺术家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