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名师猜题卷2语文试题
希望每天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字“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就可以。
2019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辑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高考二套题AB卷模拟题出版,数量有限,卖完即止!
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名师猜题卷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共5题;共15分)
1. ( 3分 )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000千伏特高压感应形成的电弧顷刻间能使几米之外的任何生命 , “秋千法”带电检修,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 。检修工王进凭借 淬炼而成的珍重技艺,以一身犯险而保大业安全,以一人之力而系万民康乐。
A. 玉石俱烬 不可思议 经年累月
B. 烟消云散 不可思议 年深日久
C. 烟消云散 不堪设想 经年累月
D. 玉石俱烬 不堪设想 年深日久
【答案】 C
【解析】【分析】玉石俱焚: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不可理解。
不堪设想:指事情会发展到令人难以预料的地步。多指较坏的情况。
经年累月:指经过很久的时间;长时间。
年深日久:形容时间久远。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目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同时我们可以用排除法,迅速选出正确选项。
2. ( 3分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的乱象值得重视,想要共享单车用得好,前提是“停”得好,完善配套服务是治本之策,当好“服务员”,政府大有文章可做。
B. 有一句话,叫扼住命运的咽喉,虽然有唯意志论之嫌,但也道出了一个事实:命运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人应当当好自己命运操盘手。
C. 必须看到,大批网红正像澳洲网红妹子欧内尔那样,以求别人的赞美和名人的感觉为荣,把无聊当事业,实在是虚度年华,浪费青春。
D. 被称为女流的北大研究生现在有如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而且随着时间的漂移和浪费,她所学的城市规划知识也将会变成过往的尘埃。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大批网红正像澳洲网红妹子欧内尔那样”中“正像”表举例,不是比喻。
A项以“做文章”比喻大有讲究。
B项以“咽喉”比喻关键,以“操盘手”比喻掌控命运的人。
D项以“处女地”比喻未知的未来,以“尘埃”比喻废物。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辨识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3. ( 3分 ) 下列对联中,全是写泰山的一组是( )
①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②一条界破青山色,万古带疑白练飞
③卧龙两表酬三顾,岱岳千寻接九霄
④谈经云海花飞雨;说法天都石点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A
【解析】【分析】①联中“山登绝顶”,语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②联中“万古带疑白练飞”,语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③联中“卧龙”指诸葛亮,祖籍山东沂南,靠近泰山,“岱岳”即指泰山;
④联“天都”指黄山天都峰,“云海”亦为黄山四绝之一:根据以上知识可以推知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重点领会,准确把握即可。
4. ( 3分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互联网时代,在网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难免经常被打脸,这怪谁? ,得到一点信息便慷慨激昂,大发议论,如此态度岂能不“上当受骗”?
①急于站在道德高地谴责他人的人难免会上当受骗
②当然怪不实消息的提供者
③但是,归根到底还是怪上当受骗者自己
④他们掐头去尾,断章取义,故意隐瞒真相
⑤不调查研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⑥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A. ②③④①⑥⑤ B. ⑥⑤①②④③
C. ②④①③⑥⑤ D. ⑥⑤④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分析】作答本题,可从整体上把握。“这怪谁”后面从两方面进行阐释:首先说怪“不实消息的提供者”, ②句领起,④和①两句围绕这一句阐述理由;然后以“但是”相转折,说怪“上当受骗者自己”, ③句领起,⑥和⑤两句阐述理由。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5. ( 3分 ) 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B.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答案】 A
【解析】【分析】观察漫画可知,漫画中主要有河水、野草、柳树和鸟儿,将漫画内容与诗句相对比:
A项“幽草”“涧边”“黄鹂”“深树”与画面吻合;
B项“山前”“桃花”“鳜鱼”与画面不吻合;
C项“两个黄鹂”与画面鸟的数量不合,也没有“上青天”的意境;
D项“山色”与画面不合,“人歌人哭”无从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18分)(共1题;共18分)
6. ( 18.0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理,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又言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嶮,乃自试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然始入塔启请申其意。愿乞众圣冥加,使往还无梗。
贞观三年秋八月,将欲首途,又求祥瑞。乃夜梦见大海中有苏迷卢山,四宝所成极为严丽。意欲登山,而洪涛汹涌,又无船筏,不以为惧,乃决意而入。忽见石莲华涌乎波外,应足而生,却而观之,随足而灭。须臾至山下,又峻峭不可上。试踊身自腾,有抟飙飒至,扶而上升至山巅,四望廓然无复拥碍。喜而寤焉,遂即行矣。时年二十六也。
时有秦州僧孝达在京学涅槃经,功毕还乡,遂与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兰州伴,又随去至兰州。一宿,遇凉州人送官马归,又随去至彼。停月余日,道俗请开涅槃摄论及般若经,法师皆为开发。
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时开讲日,盛有其人皆施珍宝,稽颡赞叹,归还各向其君长称叹法师之美,云欲西来求法于婆罗门国,以是西域诸城无不预发欢心,严洒而待。散会之日,珍施丰厚,金银之钱、口马无数。法师受一半燃灯,余外并施诸寺。
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有人报亮云,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亮惧,追法师问来由。法师报云,欲西求法。亮闻之逼还京。
(节选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备餐其说 备:齐备,广泛
B.愿乞众圣冥加 冥:暗中
C.使往还无梗 梗:阻碍
D.禁约百姓不许出蕃 蕃:藩篱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唐太宗李世明的年号,新皇登基都会起新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西域:是汉代以后人们对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以及中亚细亚等地区的总称。
C.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
D.稽颡:如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②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
(4)根据节选内容,概括三藏法师的品格。不超过25个字。
【答案】(1)D
(2)A
(3)①于是他与同伴向朝廷上书,朝廷下诏不许,其他人都退却了,只有法师并不肯就此罢休。②李大亮时任凉州都督,已奉到禁令,因此防范特严。
(4)刻苦专研,精益求精;弘扬佛法,导利群生;意志坚定,不屈不挠。
【解析】【分析】(1)蕃,外族,边境少数民族。
(2)A项“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不对,有皇帝中途换年号,年号就不止一个。
(3)本题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词句有:侣;咸;唯;时;严敕;禁。
(4)作答本题,要通观全文,抓住主要段落。如根据第一段中“餐其说,详考其理,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等语,可概括出答案的第1点;根据这一段的“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大丈夫会当继之”等语,可概括出答案的第2点;根据第二段及其后的内容,可概括出答案的第3点。
故答案为:(1)D;(2)A;
(3)①于是他与同伴向朝廷上书,朝廷下诏不许,其他人都退却了,只有法师并不肯就此罢休。②李大亮时任凉州都督,已奉到禁令,因此防范特严。
(4)刻苦专研,精益求精;弘扬佛法,导利群生;意志坚定,不屈不挠。
【点评】(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治”在这里是名词“治所”的意思,应根据语境推测实词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信息进行分析,重点归纳出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如今的《瑜伽师地论》。法师还说,过去法显、智严也是一时英杰,都能西去求法以救渡众生,怎能使他们的高迹无人追踪,他们的清风就此断绝?大丈夫应当继续他们的业绩。于是他与志同道合者联名向朝廷上表请求西行,朝廷下诏不许。其他人都不干了,只有法师不为所屈。
他准备单身远行了,又得知西去道路艰险,于是磨炼自己的意志,用人间种种苦况来调理身心,降伏住自己的坏习气,(直至感到自己)都能承受而不会退缩。然后才进入佛塔表明心愿,恳请众圣于暗中保佑,使他往来不要遇到阻碍。
贞观三年八月,法师准备出发,再次祈求祥瑞。夜里梦见大海之中有苏迷卢山,为四种宝物结成,极为壮丽。自己想要登山,但波涛汹涌,又没有渡船,自己并不畏惧,决意投身入海,忽然看见有石莲花从波浪中涌现,脚踏下去就涌现一朵,而回头看到,脚抬起后石莲花又消失。很快来到山下,又峻峭无法登攀,尝试向上跳跃,有一阵向上卷的暴风把自己托上到山顶,四望辽阔,毫无障碍。法师高兴得醒了过来,立即动身西行。当时法师年二十六岁。
这时有位秦州僧人孝达在京城学习《涅槃经》,完成学业后准备回乡,法师就与他结伴同行。到秦州停留了一晚,遇到兰州人作伴,又同行到兰州。又停宿一晚,碰上凉州送官马返回的,就跟随着到达凉州。停留了一个多月,僧俗请法师讲授《涅槃》、《摄论》及《般若经》,法师都为他们开讲阐发。
凉州是河西的重要都市,控制西蕃、葱右各国,商人往来,络绎不绝。在开讲那天,商人们来了很多,都施舍珍宝,礼拜赞叹,回国后还向他们的君主称颂法师的好处,并说他要西去婆罗门国求法,因此西域诸城无不作好准备,欢迎法师光临。法师讲毕散会之日,施与丰厚,珍宝、金钱、银钱、马匹不计其数,法师接受了一半,用于燃灯供佛,余外都施舍各个佛寺。
这时大唐基业初创,疆界尚未拓展到远方,朝廷严禁百姓出境入藩。李大亮时任凉州都督,已奉到禁令,因此防范特严。有人向李大亮报告说:“有个僧人从长安前来,要去西国,不知想干什么。”大亮十分紧张,把法师找来追间来由,法师回答说:“要去西方求法。”大亮听说后,逼令法师返回长安。
三、古诗词鉴赏(11分)(共1题;共11分)
7. ( 11.0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
孟浩然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关,潼关。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②蓬阁:指秘书省。③扬云:扬雄。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这首诗前三联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诗人的孤寂之情。暮烟袅袅,旅舍昏暗,开篇一联寓情于景,灰暗的景色引出悲凉寂寞的情思;二三联写寒夜独坐无朋,眼前烛光荧荧,窗外雨滴枯荷,情景交融,凄凉、孤寂、无聊,更加难堪,有力地渲染了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
(2)同意。“寂寞滞扬云”,意即在寂寞中滞留的扬子云,“寂寞滞”首先说的是扬雄。最后一联意思是说王昌龄久居闲官散职校书郎,就像在寂寞中滞留的扬子云,所以“寂寞滞”又是说王昌龄。自己被迫离开京城,独自在旅亭过夜,不由得想起寂寞失意也和自己差不多的王昌龄,这样“寂寞滞”同时又是说自己。
【解析】【分析】(1)这首诗写初出汝关,夜宿客舍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仕途失意的愁怀。傍晚槐树间升起了炊烟,旅舍一片昏暗,开篇一联以写景起兴,引出悲凉寂寞情思。二三联写寒夜在旅舍孤单单只身独坐,眼前萤火消失,烛光荧荧,窗外荷叶枯萎,雨点滴滴,一片凄凉、孤寂、无聊,让人难堪,而这种处境又是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的直接结果。于是他很自然地想到在长安的朋友,特别是久居闲官散职的校书郎王昌龄,才高命蹇,寂寞失意也和自己差不多。同病相怜,所以感慨系之。
(2)本诗融情入景,境与意会,“烛至”、“荷枯”一联尤其清淡自然。“寂寞滞”又是说王昌龄。自己被迫离开京城,独自在旅亭过夜,不由得想起寂寞失意也和自己差不多的王昌龄,展现出的是内心的孤寂苦闷情怀,具体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这首诗前三联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诗人的孤寂之情。暮烟袅袅,旅舍昏暗,开篇一联寓情于景,灰暗的景色引出悲凉寂寞的情思;二三联写寒夜独坐无朋,眼前烛光荧荧,窗外雨滴枯荷,情景交融,凄凉、孤寂、无聊,更加难堪,有力地渲染了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
(2)同意。“寂寞滞扬云”,意即在寂寞中滞留的扬子云,“寂寞滞”首先说的是扬雄。最后一联意思是说王昌龄久居闲官散职校书郎,就像在寂寞中滞留的扬子云,所以“寂寞滞”又是说王昌龄。自己被迫离开京城,独自在旅亭过夜,不由得想起寂寞失意也和自己差不多的王昌龄,这样“寂寞滞”同时又是说自己。
【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进行分析,站在最高处探究具体内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共1题;共8分)
8. ( 8分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4)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论语》)
(8)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答案】(1)醉不成欢惨将别
(2)枯松倒挂倚绝壁
(3)舞榭歌台
(4)青鸟殷勤为探看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其不善者而改之
(8)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故答案为:(1)醉不成欢惨将别;(2)枯松倒挂倚绝壁;(3)舞榭歌台;(4)青鸟殷勤为探看;(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其不善者而改之;(8)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的基本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共1题;共20分)
9. ( 20分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妇人和她的猫
(英国) 多丽丝·莱辛
她叫黒騠,生于20世纪初。自从丈夫二战后一个严冬死于肺炎,她就一直独居。
她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每年给她寄圣诞卡片。除此之外,对他们来说,她是不存在的。他们都是体面人,有家,有车,有好工作;而她,不体面。她做买卖旧衣服的生意,自得其乐,推着那架塞满了衣物的旧婴儿车,在路上四处走动。
就在黑騠70岁生日那个星期,他们收到了通知,小社群得结束了。
房屋署官员来做了最后的安排。那年轻人,坐在房间里一张椅子上,椅子油腻腻的,他屁股贴着椅子的边边坐着。空气中有股可怕的恶臭,他不敢用力呼吸。看到这个落魄的老人,他不免觉得她能住进安老院,该算是运气的了,虽然他深知所谓的安老院,都把老人当成顽皮不听话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直到他们有幸谢世。
他告诉黑騠到时他们会派一部小货车来替她搬家。他告诉她除了衣服之外,其他东西不必多带。说到这儿,他看到了一堆像是五彩破布的东西站了起来,伸出皮肉不整的黑色爪子拍触老太太的裙子。
“你不能带那只猫。”官员脱口而出。
这是她收养的一只流浪猫,她给她取名騠比。騠比看起来就像一团破烂呢绒布,沾满灰尘和雨水。它一只眼睛的肌肉在打架中给扯裂,现在永远都是半张半闭;另有一只耳朵给咬掉了,只剩下痕迹。
“你要能了结它的悲惨,对它来说,应是一种恩赐。”官员说。
小货车来接她,黑騠不在。黑騠知道,房子搬空之后,通常要等上数月,甚至数年才会真正开始重建。她打算继续呆下去,等建筑的人来了才走。
她平生第一次过得像她的吉卜赛祖先,一连几个晚上,她和猫缩成一团整晚蹲坐在一家空置的大门口。正如她所料,那间房子平安无事,于是她又搬回去住。她把后窗的一块玻璃打破,让騠比进出,免得要开前门或是开窗,惹起注意。她搬到顶楼靠后院的一个房间去,每天一大早出门,推着娃娃车和破烂,在路上度日。夜晚,她在地板上点了支蜡烛照明。
騠比给她带回来了好几只鸽子。
“騠比!騠比!啊,你这聪明的乖猫,啊,你好聪明。你知道怎么应付,怎么对付。”
一只黑鸟从破窗子飞进来,想飞出去结果却撞死了。黑騠拔了毛,拆了点地板当柴,在煎锅上煎了吃。她一向吃得不多,有大堆的衣服裹身,只吃点面包干够了。她虽然仍旧不够暖和,但也不怎么理会。屋外一片烂泥混雪。她躲回窝中,心想,寒流将过,马上就可出去营生。騠比有时也钻入她的窝中,她紧紧抱住它取暖。“唉,你这聪明的猫,你这聪明的老家伙,懂得照顾自己,可不是?”
雪暂时融了,严寒才刚开始。她正想出去走动走动,却看到了屋外来了一部建筑小货车,他们没进屋来。第二天,黑騠带着她的猫和娃娃车,堆满了衣服,两条毯子,走了。
两英里路之外已经成为废墟的富人区,有三间大屋,天花板支离破碎,屋顶全都掀光了。傍晚时分,她从摇摇欲坠的楼梯拉上了她的娃娃车,小心翼翼地踏着三楼易碎的地板巡视一番。她点了蜡烛检视了一番,发现墙壁还算完整,有个角落还蛮干燥,不受窗子飘进来的风雨吹打。她就在那儿安置她的窝。
她先在瓦砾中找到了一块塑胶布铺在地板上,防止湿气,然后垫上那两张毯子,再堆上一大堆衣服。她希望可以再有张塑胶布铺在最上面,但找不到,结果只好用报纸替代。造好了窝,她钻进当中,身边放了一条面包。她时而打盹,时而咬一小口面包,期盼、等待,望着雪片轻轻飘飞。騠比坐在她身旁,看着那张探出衣堆外的铁青色老迈脸孔,伸出爪子轻轻触抚。它咪咪叫了两声,坐立不安,跳出屋外,冲入结霜的清晨大地,带回来一只鸽子。鸽子仍然震翅挣扎,騠比把它放在老太太旁边。好不容易才弄暖的窝,她不舍得出去,同时也实在没有力气爬下去,从地板剥些木条生火。她伸出一只冰冷的手,轻拍騠比。
“騠比,你这老东西。你是抓回来给我的,可不是?对吧,是不是?来,进来这儿……”但它不想进去。它又咪咪叫,把鸽子再往她前面推。鸽子这时已断了气,软绵绵的。
“你吃吧,吃吧。我不饿,谢了,騠比。”
她整晚搂着猫,拥在发寒的胸前。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听到了楼底下废物堆中搬运尸体的声音,看到了照在潮湿的墙上和倒塌的柱子上的电光。有那么一下子,手电筒几乎射到黑騠身上,但没人上来。谁会想到竟然有人会走投无路得敢爬上那么危险的楼梯,不怕那分崩断裂的地板下陷,何况是严冬。
(1)黒騠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了的人物,她有哪些性格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2)猫在这篇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安排搬运尸体的情节?
(4)联系小说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这篇小说带给人们的启示。
【答案】(1)①独立自尊。宁可流浪,也不去安老院过没有尊严和自由的生活;②心地善良。她收养野猫,与其相依为命,不离不弃;③热爱生活,乐观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各种境况,冷漠和饥寒都压不垮她强烈的求生欲望。
(2)①以猫写人,以猫被人抛弃的遭遇以及求生能力,烘托黒騠的命运和顽强;②没有人关怀,只能与猫相依为命,突出黒騠的孤独和社会人情的冷漠;③黒騠有了说话的对象,便于展现黒騠的心理世界,凸显黒騠的性格特征。
(3)①暗示黒騠的结局,将和这些流浪者一样,在废墟中死去;②说明像黒騠一样的流浪者大有人在,黒騠的生存状态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深化了主旨;③生前无人过问,死后才来收尸,加强了批判和讽刺力量。
(4)①政府工作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保证每个人的生存权,杜绝流浪和乞讨现象;②倡导敬老之风,从道德、制度和法律层面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③对于个人而言,面对人生困境要像黒騠一样乐观坚强,永不放弃。
【解析】【分析】(1)作答人物性格一类的题目,要抓住情节和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概括,本题可抓住如下内容进行思考,一是宁可流浪而不去安老院“生活”,从中可概括出独立自尊、追求自由;二是与猫相依为命,可概括出心地善良,热爱生命;三是流浪过程中的行为,可概括出乐观、坚强,热爱生活。
(2)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可从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考虑。本题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可从“以猫写人”的角度考虑,通过写猫的遭遇来写老人黒騠;从主题表达方面考虑,可通过分析“以猫写人”和猫与老人的关系来思考社会人情等。
(3)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结尾的“尸体”应该是像黒騠这样的流浪者的尸体,而从前文黒騠的遭遇和生存状态来看,黒騠很可能也是这样的命运,所以搬运尸体的情节可以暗示黒騠的结局;“又听到”说明搬运流浪者尸体这种现象很常见,像黒騠这样的流浪者大有人在,深化了小说主旨,也加强了批判和讽刺力量等。
(4)作答本题,要善于将文本所反映的情况与国内情形结合起来考虑,从政府、社会、子女、老人自身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如从老人的流浪,思考政府工作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从子女对黒騠的不管不问,思考如何从道德、制度和法律层面保证老有所养;从黒騠的乐观坚强,思考如何面对人生困境等。
故答案为:(1)①独立自尊。宁可流浪,也不去安老院过没有尊严和自由的生活;②心地善良。她收养野猫,与其相依为命,不离不弃;③热爱生活,乐观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各种境况,冷漠和饥寒都压不垮她强烈的求生欲望。
(2)①以猫写人,以猫被人抛弃的遭遇以及求生能力,烘托黒騠的命运和顽强;②没有人关怀,只能与猫相依为命,突出黒騠的孤独和社会人情的冷漠;③黒騠有了说话的对象,便于展现黒騠的心理世界,凸显黒騠的性格特征。
(3)①暗示黒騠的结局,将和这些流浪者一样,在废墟中死去;②说明像黒騠一样的流浪者大有人在,黒騠的生存状态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深化了主旨;③生前无人过问,死后才来收尸,加强了批判和讽刺力量。
(4)①政府工作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保证每个人的生存权,杜绝流浪和乞讨现象;②倡导敬老之风,从道德、制度和法律层面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③对于个人而言,面对人生困境要像黒騠一样乐观坚强,永不放弃。
【点评】(1)本题考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本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本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文本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本题考查对结尾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本题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结尾语段作用如下: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或题目,使结构严谨完整;深化主旨或升华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共1题;共15分)
10. ( 15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题。
中国的叙述智慧
李洁非
早熟而悠久的中国语言叙事艺术传统,在近代以来黯淡失色了。明显而确实的原因,实在由于西方小说在中国的传播并且很快地反客为主。但是,即使西式小说在近百年中战胜了中国传统小说,那也不可以归结为优胜劣汰的进化关系。
近代中国小说之近洋远古,动机不在纯艺术方面。本世纪初,传统的中国小说模式被宣布为腐旧浅薄乃至已经死亡之时,人们所说的实际上是,这种摸式缺乏新时代所要求的某种现实效用,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于小说的需求。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界革命”论,“五四”新文学运动,无不作如是观。那么,近代中国所迫切要求于小说的,究竟是什么呢?一言以蔽,是主义的价值。这,确是中国传统小说所难以提供的。
中国小说的渊流,往远里说,一是作为先秦诸子论辩时所借助的一种修辞技巧而产生的故事文体,一是作为魏晋唐名士搜奇玩怪的书斋里览物和消遣方式;往近里说,是作为宋明市井文化兴起后,市人阶层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娱乐对象。因此,中国小说在一千余年之中,基本上不包含严肃目的与色彩。西方小说起于文艺复兴,中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思潮以至于后工业文明,可以说,它的发展,每一步都伴随着社会演变的足迹,得益于此也服务于此;所以,它一开始即是为主义的文学。
近代社会的现实际遇,使中国新锐的作家们觉得,不再可以只为着智力和娱兴去作小说,它必须表达点什么,他们寄希望于作品里所表达的东西能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有助于现实间胜的解决。近代、现代以至当代的小说毅然告别了中国自身的传统,和西方认同。回瞩这百来年的历史,我们看到,近代小说充满了社会进取心和历史感,它坚决要对政治的、文化的、美学的……问题发言,而不是置身其外。这是对中国小说传统的一次本质性突破,部分效果也证明是好的:一方面,确实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构成了干预和推动,另一方面,潮涨潮落之间小说观念和宗旨也以一种比较明显的秩序化关系向前演变。
但绕主义之轴而转的小说运作模式,它的缺陷同样是很突出的,与所有“时尚性”的事物类似,一旦兴起所向披靡,一旦时过境迁又如过眼烟云。这种匆匆的脚步,难以走入深幽佳境。正因如此,百年来的中国小说,弄潮儿不可谓不多,领风骚者不可谓不多,然而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作品,即可被视为经典作品的,却寥若星辰。
就中国小说传统而言,小说的衍化是不动声色的。每一个古典小说家,都默默地从前人作品中接受趣味、技巧和主题上的熏陶,古典小说恰恰是在这种沉闷单调的文本模拟之中稳定而卓有建树地从粗糙到成熟,又从成熟到情致。我们甚至说不出在各方面皆达到完美的《红楼梦》是如何从中国产生的,但有一点很清楚,即千余年中,古典小说始终保持了美学上的、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共通性。它不像西方小说老用更新了的东西来破坏自己的传统。
超越,固然是一种智慧,而持恒又何尝不是别种的智慧?或许可以预计,当典型的中国近代社会的“问题系列”消失的那一天,中国作家会突然醒悟,以主义为轴心的超越模式不是他们天性里本来所有的东西,反之,在持恒中发展才是自己祖传的智慧。于是,小说将回到这种传统里去,作家将重新以一个中国人的心情从事创作。
(选自1993年第5期《文学评论》)
(1)简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2)从全文看,什么是为主义的文学?
(3)怎样全面地看待中国的传统小说?
【答案】(1)首先就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小说黯淡失色表明态度,指出这不能归结为优胜劣汰的进化关系;接着探讨近代中国小说近洋远古的原因;然后分析近洋远古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最后分析中国小说传统的美学价值,展望中国小说的前景。
(2)为社会演变服务;解决现实问题,有助于现实间胜的解决;干预和推动社会现实。
(3)①传统小说只为着智力和娱兴去作小说,不能发挥干预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②中国传统小说一直在默默地衍化,从粗糙到成熟,又从成熟到情致;③中国传统小说始终保持了美学上的、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共通性,没有频繁地更换传统。
【解析】【分析】(1)作答本题,首先对全文逐段进行归纳,理清前后端逻辑关系,进而进行段落合并,划分层次,再归纳各层次的意思。第1段是总表态,第2、3两段探讨近代中国小说黯淡失色(或:近洋远古)的原因;第4段分析近洋远古(或:为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第5段分析和近洋远古(或:为主义文学)的消极影响,这两段可并为一层;第6段分析中国小说传统的美学价值,第7段展望中国小说的未来,这两段可以并为一层。
(2)作答本题,可抓住第3段“它的发展,每一步都伴随着社会演变的足迹,得益于此也服务于此”,第4段“他们寄希望于作品里所表达的东西能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有助于现实间胜的解决”“确实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构成了干预和推动”等语进行归纳即可。
(3)作答本题,要根据3、4、6三段的内容进行归纳。可根据第3段“中国小说在一千余年之中,基本上不包含严肃目的与色彩”,第4段“不再可以只为着智力和娱兴去作小说”等语,归纳出答案的第1点。根据第3段的“小说的衍化是不动声色的”“卓有建树地从粗糙到成熟,又从成熟到情致”归纳出答案的第2点;根据“古典小说始终保持了美学上的、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共通性”“它不像西方小说老用更新了的东西来破坏自己的传统”,归纳出答案的第3点。
故答案为:(1)首先就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小说黯淡失色表明态度,指出这不能归结为优胜劣汰的进化关系;接着探讨近代中国小说近洋远古的原因;然后分析近洋远古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最后分析中国小说传统的美学价值,展望中国小说的前景。
(2)为社会演变服务;解决现实问题,有助于现实间胜的解决;干预和推动社会现实。
(3)①传统小说只为着智力和娱兴去作小说,不能发挥干预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②中国传统小说一直在默默地衍化,从粗糙到成熟,又从成熟到情致;③中国传统小说始终保持了美学上的、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共通性,没有频繁地更换传统。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论述思路层次的思考,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顺序去思考问题。论述思路的解答一般思路是首先提出了什么论点或论题,然后怎样论证,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或解决。
(2)此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准确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分清哪些内容是观点,哪些内容是材料,观点和材料是怎样的关系。
七、作文(70分)(共1题;共70分)
11. ( 70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个中学生看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世界排名第一的丁宁和一位名气不大的选手正打得难分难解。甲说:“这位选手真倒霉,碰上国手,赢的希望很渺茫。”乙说:“这位选手真幸运,遇上了世界第一。”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根据自己感悟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答案】略
【解析】【分析】要完成本次作文,关键是对中学生两句话的解读,看你能从他们的话里读出怎样的思想,理解越全面,解读越深刻,作文立意才越从容。甲持倒霉论,其实质是安于轻松,缺乏挑战的勇气。他眼睛只盯着输赢,看不到与高手竞赛的其他积极作用,如向高手学习、锻炼自己敢于拼搏的精神等;同时也犯有技术决定论的错误,不知道输赢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如果从改革赛制,关注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的角度考虑,甲的倒霉论也有合理的成分,它是对金牌至上的举国体制的一种批判,本届全运会设置的群众体育竞赛项目,可以看作是对甲的观点的回应。乙的观点无疑是有价值的,它是包含着对挑战精神的肯定,体现了现代体育精神。角度一:珍惜眼前机遇,勇于挑战强者。初出道便遇上国手,这是一个向国手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球是圆的,决定胜负的不仅是技术和经验,还有心态和勇气,勇于拼搏,敢于向强者挑战,自己才能逐渐强大起来。体育竞赛是这样,学习、创业无不如此。角度二:弘扬体育精神,反对金牌至上。两个小学生,观点不一,但他们多把目光盯在输赢,在这一点上又是如此一致,这正是国人金牌至上体育观和竞赛观的反映。片面追求运动成绩和金牌数量,为了取得金牌而不择手段,甚至背弃底线,既背离体育竞赛,又污染社会环境。角度三:加强自我修炼,提升竞争能力。初出茅庐可以向国手挑战,“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挑战不是一句豪迈的口号,挑战者自身得有一定的基本功,否则就会成为笑话。勇于挑战,又要善于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自我修炼,提高自我素质,提升竞争力。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共1题;共10分)
12. ( 10.0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昔议论者,皆谓古文之衰自东汉始,非也。西汉惟武帝以前之文,生气奋动,倜傥排宕,不可方物,而法度自具。昭宣以后则渐觉繁重滞涩惟刘子政杰出不群然亦绳趋尺步盛汉之风逸无存矣。是编自武帝以后至蜀汉,所录仅三分之一,然尚有以事宜讲问,过而存之者。
(方苞《古文约选序例》)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昭宣以后则渐觉繁重滞涩惟刘子政杰出不群然亦绳趋尺步盛汉之风逸无存矣。
(2)方苞与刘大魁、________同为古文“________派”代表。
(3)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不同意“在昔议论者”的观点。
【答案】(1)昭宣以后/则渐觉繁重滞涩/惟刘子政杰出不群/然亦绳趋尺步/盛汉之风逸无存矣
(2)姚鼐;桐城
(3)作者认为古西汉盛世的文风只在汉武帝之前,在昭帝宜帝以后就完全没有了。
【解析】【分析】(1)“昭宣以后”强调的是具体的时间,要断句。“则渐觉繁重滞涩”中的“滞涩”说的是拖沓而不流畅,这里与前面形成整体,应该与后者断开。“然 ”常用于句首,应该断句,结合此,本句的断句为:昭宣以后/则渐觉繁重滞涩/惟刘子政杰出不群/然亦绳趋尺步/盛汉之风逸无存矣。
(2)这里主要涉及的是“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3)“在昔议论者,皆谓古文之衰自东汉始,非也 ”可以归纳为古西汉盛世的文风只在汉武帝之前;“昭宣以后,则渐觉繁重滞涩,惟刘子政杰出不群”可归纳为在昭帝宜帝以后就完全没有了,具体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昭宣以后/则渐觉繁重滞涩/惟刘子政杰出不群/然亦绳趋尺步/盛汉之风逸无存矣
(2)姚鼐;桐城
(3)作者认为古西汉盛世的文风只在汉武帝之前,在昭帝宜帝以后就完全没有了。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考点的理解能力。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过去议论的人都说,古文的衰微是从东汉开始的,这是不对的。西汉只有武帝以前的文章,富有生气,奋发飞动,洒脱不群,激荡奔放,不能具体识别其形成的种种原因,却又自有其法度。昭帝宜帝之后,文章就渐渐地写得拖沓而不流畅,只有刘向杰出,不同凡响,但也只是亦步亦趋地按照固定的规范写作,西汉盛世的文风,到这时已经完全没有了。这部读本中对汉武帝至三国时的文章录取的仅占三分之一,然而其中还有些文章因为所写之事适合讲授答问,所以虽然超出选录范围,却保留下来了。
九、名著阅读题(15分)(共1题;共15分)
13. ( 15.0分 ) 名著阅读题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端午节》里,方玄绰口头上责备太太提出的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其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刻画的惟妙惟肖。
B.《边城》中天保、傩送哥俩都忠诚地爱着翠翠,对待爱情又都具有自我牺牲的谦让美德,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C.《子夜》写“吴老太爷进城”,既表明上海已是现代化都市,又以吴老太爷忍受不了现代都市文明的刺激而患脑溢血猝死,暗示资本主义必将衰朽和溃灭。
D.《哈姆雷特》写到四组误杀,这四组误杀分别是:英国国王误杀丹麦派来的信使;哈姆雷特误杀波洛纽斯和后来的雷欧提斯;克劳狄斯误杀王后。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直到因此女仆摔了跤,他才极不情愿地请人来修了楼梯踏级。
(2)简答题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抹书间韩遂”是怎么回事?请概括故事情节。
②宝玉忙笑道:“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宝玉的这句话是对谁的?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位“好姐姐”对宝玉提出了哪几件事?
【答案】(1)C,E
(2)①曹操想要除掉武艺超群的马超,于是就给韩遂写了封信,将信中的一些“紧要处” 用笔涂掉。信中的那些涂抹引起了马超的怀疑,他认为韩遂与曹操之间有秘密交易。后来曹操又使用其他小手段加深了马超的疑心,终于马韩反目成仇,并大打出手,曹操坐收渔利。
②是对袭人说的。袭人见宝玉生性恣情,不指走读书仕进的路,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话,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
【解析】【分析】(1)C项,“资产阶级”应为“封建阶级”;E项,“请人来修了楼梯踏级”不当,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女仆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
(2)①这一回主要是:马腾被曹操杀害后,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攻打长安、潼关,曹操与战不利,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几乎丧命。马超与曹操手下猛将许褚交锋,不分胜负。曹操用贾诩之谋,设计离间马超、韩遂,终于使得二人反目成仇,最终韩遂被马超砍断手臂,但马超也受到曹操大军的攻击,逃往羌中。韩遂率众投降曹操,被封为西凉侯。把握这些要点即可。
②“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这一句话是针对于袭人而言的,具体分析的时候,要结合相关内容分析,重点领会即可。
故答案为:(1)CE;
(2)①曹操想要除掉武艺超群的马超,于是就给韩遂写了封信,将信中的一些“紧要处” 用笔涂掉。信中的那些涂抹引起了马超的怀疑,他认为韩遂与曹操之间有秘密交易。后来曹操又使用其他小手段加深了马超的疑心,终于马韩反目成仇,并大打出手,曹操坐收渔利。
②是对袭人说的。袭人见宝玉生性恣情,不指走读书仕进的路,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话,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
【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根据自己识记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十、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共1题;共15分)
14. ( 15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意义的幽默是林语堂从日本引进的。有人把“幽默”译成“有情滑稽”,虽不成熟,却有一定道理。幽默中的笑不是对别人的嘲笑,它凝聚看对可悲性格的爱怜之情,因此,人们不把一些廉价的笑料,看作幽默。幽默在中国存在并流行了七十年,人们对它逐渐形成了共识。幽默是人的一种气质,一种人生态度,具有幽默感的人善于以温厚的诙谐和同情的愉悦接人待物,克服人我之间的隔阂。幽默还是一种艺术手段,是一种特殊的喜剧形式,是一种轻快、诙谐而且意味深长的笔调,是一种风趣而机智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它的本质是用“神形倒错”的方法来表现美压倒丑的优势。其表现效果则是一种轻松而有深意的笑。幽默与诙谐、机智、讽刺,其表现效果都是令人发笑。诙谐或者说滑稽一般没有什么深刻的内容和对现实的针砭意义,有的只是逗人一笑。一些喜剧、闹剧的夸张动作,滑稽戏、相声、幽默小品中的嘘头,如无社会含义皆属诙谐。机智主要指人们在应对时反应敏捷,能言善辩、随机应变、富于机趣,这种品质是构成幽默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它本身并非幽默,机智只有伴之以思想与宽容,又能把握好分寸,才能构成幽默。讽刺也有人称之为“硬性幽默”。它与幽默十分相似,都具有较严肃的社会内容,有的幽默也含有批评之意。但一般说来讽刺在批评丑恶现象时比较尖锐,所指也较为具体,而幽默则较为温和,较为虚泛、含蓄。
(节选自王学泰《漫谈幽默》,有删改)
(1)把“幽默”译成“有情滑稽”,为什么说虽不成熟却有一定道理?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说明是“神形倒错”的方法。
(3)阅读下面的笑话,分析这则笑话为什么是幽默而不是讽刺。
笑话:
儿子:爸,你说我是傻小子,我到底是不是傻小子?
爸爸:傻小子,你怎么会是傻小子呢?
【答案】(1)“有情滑稽”的翻译,突出了幽默的重要特征,即对可悲性格的爱怜之情,所以说“有一定道理”。但未能体现幽默与滑稽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深刻的内容和对现实的针砭意义,所以说还不成熟。
(2)“形”是指轻松的形式,“神”是指深刻的内容,“神形倒错”就是指用轻松的形式表达深刻的内容,形成美压倒丑的优势。
(3)幽默对社会现象的批评较为温和、含蓄,讽刺对社会现象的批评较为尖刻;这则笑话旨在批评概念不清、说话自相矛盾的现象,态度温和、含蓄,充满善意,让人听完会心一笑,所以说是幽默,而不是讽刺。
【解析】【分析】(1)作答本题,要理清思路。文段中“虽不成熟,却有一定道理”一语是全段领起句,紧接其后的一句话,即“幽默中的笑……”,是对“一定道理”的具体阐述;而“人们对它逐渐形成了共识”之后的内容则是今人对幽默的认识,显然也是当时人“不成熟”的表现。明确思路,抓住关键语句,摘要作答即可。
(2)作答本题,要紧贴“神形倒错”一词,向前向后进行搜索,寻找理解的关键语句。在“神形倒错”所在句,有“美压倒丑的优势”之语,其后有“轻松而有深意的笑”之语,抓住这两处词语,综合分析可知,“形”是指轻松的形式,“神”是指深刻的内容。
(3)作答本题,首先要指明幽默与讽刺的区别,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分析时,既要指明笑话所要批评的是什么社会现象,又要指出其温和含蓄而不尖刻的特点。
故答案为:(1)“有情滑稽”的翻译,突出了幽默的重要特征,即对可悲性格的爱怜之情,所以说“有一定道理”。但未能体现幽默与滑稽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深刻的内容和对现实的针砭意义,所以说还不成熟。
(2)“形”是指轻松的形式,“神”是指深刻的内容,“神形倒错”就是指用轻松的形式表达深刻的内容,形成美压倒丑的优势。
(3)幽默对社会现象的批评较为温和、含蓄,讽刺对社会现象的批评较为尖刻;这则笑话旨在批评概念不清、说话自相矛盾的现象,态度温和、含蓄,充满善意,让人听完会心一笑,所以说是幽默,而不是讽刺。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试卷分析部分
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97分 | ||
分值分布 | 客观题(占比) | 15(7.6%) |
主观题(占比) | 182(92.4%) | |
题量分布 | 客观题(占比) | 5(35.7%) |
主观题(占比) | 9(64.3%) |
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 题目量(占比) | 分值(占比) |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5(35.7%) | 15(7.6%) |
文言文阅读(18分) | 1(7.1%) | 18(9.1%) |
古诗词鉴赏(11分) | 1(7.1%) | 11(5.6%) |
名句名篇默写(8分) | 1(7.1%) | 8(4.1%) |
现代文阅读(一)(20分) | 1(7.1%) | 20(10.2%) |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 1(7.1%) | 15(7.6%) |
作文(70分) | 1(7.1%) | 70(35.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 1(7.1%) | 10(5.1%) |
名著阅读题(15分) | 1(7.1%) | 15(7.6%) |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 1(7.1%) | 15(7.6%) |
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 难易度 | 占比 |
1 | 容易 | 7.1% |
2 | 普通 | 64.3% |
3 | 困难 | 28.6% |
4. 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 知识点(认知水平) | 分值(占比) | 对应题号 |
1 | 成语的使用 | 3(0.6%) | 1 |
2 |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 3(0.6%) | 2 |
3 | 文化常识 | 21(4.0%) | 3,6 |
4 | 语句连贯(排序) | 3(0.6%) | 4 |
5 | 图文转换 | 3(0.6%) | 5 |
6 | 翻译 | 18(3.5%) | 6 |
7 |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18(3.5%) | 6 |
8 | 概括分析 | 28(5.4%) | 6,12 |
9 | 筛选信息 | 28(5.4%) | 6,12 |
10 | 表达技巧类题目 | 11(2.1%) | 7 |
11 |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 11(2.1%) | 7 |
12 |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 11(2.1%) | 7 |
13 | 名句 | 8(1.5%) | 8 |
14 | 名篇 | 8(1.5%) | 8 |
15 | 小说 | 35(6.7%) | 9,13 |
16 |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20(3.9%) | 9 |
17 | 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 | 20(3.9%) | 9 |
18 |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 20(3.9%) | 9 |
19 | 赏析作品的内涵 | 35(6.7%) | 9,13 |
20 | 欣赏作品的形象 | 20(3.9%) | 9 |
21 |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35(6.7%) | 9,13 |
22 | 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30(5.8%) | 10,14 |
23 | 社会科学类 | 30(5.8%) | 10,14 |
24 | 材料作文 | 70(13.5%) | 11 |
25 | 文学常识 | 10(1.9%) | 12 |
26 | 断句 | 10(1.9%) | 12 |
27 |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 10(1.9%) | 12 |
学生版:
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名师猜题卷2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共5题;共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000千伏特高压感应形成的电弧顷刻间能使几米之外的任何生命 , “秋千法”带电检修,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 。检修工王进凭借 淬炼而成的珍重技艺,以一身犯险而保大业安全,以一人之力而系万民康乐。
A. 玉石俱烬 不可思议 经年累月
B. 烟消云散 不可思议 年深日久
C. 烟消云散 不堪设想 经年累月
D. 玉石俱烬 不堪设想 年深日久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的乱象值得重视,想要共享单车用得好,前提是“停”得好,完善配套服务是治本之策,当好“服务员”,政府大有文章可做。
B. 有一句话,叫扼住命运的咽喉,虽然有唯意志论之嫌,但也道出了一个事实:命运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人应当当好自己命运操盘手。
C. 必须看到,大批网红正像澳洲网红妹子欧内尔那样,以求别人的赞美和名人的感觉为荣,把无聊当事业,实在是虚度年华,浪费青春。
D. 被称为女流的北大研究生现在有如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而且随着时间的漂移和浪费,她所学的城市规划知识也将会变成过往的尘埃。
3.下列对联中,全是写泰山的一组是( )
①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②一条界破青山色,万古带疑白练飞
③卧龙两表酬三顾,岱岳千寻接九霄
④谈经云海花飞雨;说法天都石点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互联网时代,在网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难免经常被打脸,这怪谁? ,得到一点信息便慷慨激昂,大发议论,如此态度岂能不“上当受骗”?
①急于站在道德高地谴责他人的人难免会上当受骗
②当然怪不实消息的提供者
③但是,归根到底还是怪上当受骗者自己
④他们掐头去尾,断章取义,故意隐瞒真相
⑤不调查研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⑥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A. ②③④①⑥⑤ B. ⑥⑤①②④③
C. ②④①③⑥⑤ D. ⑥⑤④①②③
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B.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二、文言文阅读(18分)(共1题;共18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理,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又言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嶮,乃自试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然始入塔启请申其意。愿乞众圣冥加,使往还无梗。
贞观三年秋八月,将欲首途,又求祥瑞。乃夜梦见大海中有苏迷卢山,四宝所成极为严丽。意欲登山,而洪涛汹涌,又无船筏,不以为惧,乃决意而入。忽见石莲华涌乎波外,应足而生,却而观之,随足而灭。须臾至山下,又峻峭不可上。试踊身自腾,有抟飙飒至,扶而上升至山巅,四望廓然无复拥碍。喜而寤焉,遂即行矣。时年二十六也。
时有秦州僧孝达在京学涅槃经,功毕还乡,遂与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兰州伴,又随去至兰州。一宿,遇凉州人送官马归,又随去至彼。停月余日,道俗请开涅槃摄论及般若经,法师皆为开发。
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时开讲日,盛有其人皆施珍宝,稽颡赞叹,归还各向其君长称叹法师之美,云欲西来求法于婆罗门国,以是西域诸城无不预发欢心,严洒而待。散会之日,珍施丰厚,金银之钱、口马无数。法师受一半燃灯,余外并施诸寺。
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有人报亮云,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亮惧,追法师问来由。法师报云,欲西求法。亮闻之逼还京。
(节选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备餐其说 备:齐备,广泛
B.愿乞众圣冥加 冥:暗中
C.使往还无梗 梗:阻碍
D.禁约百姓不许出蕃 蕃:藩篱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唐太宗李世明的年号,新皇登基都会起新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西域:是汉代以后人们对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以及中亚细亚等地区的总称。
C.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
D.稽颡:如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②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
(4)根据节选内容,概括三藏法师的品格。不超过25个字。
三、古诗词鉴赏(11分)(共1题;共11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
孟浩然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关,潼关。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②蓬阁:指秘书省。③扬云:扬雄。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共1题;共8分)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4)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论语》)
(8)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共1题;共2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妇人和她的猫
(英国) 多丽丝·莱辛
她叫黒騠,生于20世纪初。自从丈夫二战后一个严冬死于肺炎,她就一直独居。
她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每年给她寄圣诞卡片。除此之外,对他们来说,她是不存在的。他们都是体面人,有家,有车,有好工作;而她,不体面。她做买卖旧衣服的生意,自得其乐,推着那架塞满了衣物的旧婴儿车,在路上四处走动。
就在黑騠70岁生日那个星期,他们收到了通知,小社群得结束了。
房屋署官员来做了最后的安排。那年轻人,坐在房间里一张椅子上,椅子油腻腻的,他屁股贴着椅子的边边坐着。空气中有股可怕的恶臭,他不敢用力呼吸。看到这个落魄的老人,他不免觉得她能住进安老院,该算是运气的了,虽然他深知所谓的安老院,都把老人当成顽皮不听话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直到他们有幸谢世。
他告诉黑騠到时他们会派一部小货车来替她搬家。他告诉她除了衣服之外,其他东西不必多带。说到这儿,他看到了一堆像是五彩破布的东西站了起来,伸出皮肉不整的黑色爪子拍触老太太的裙子。
“你不能带那只猫。”官员脱口而出。
这是她收养的一只流浪猫,她给她取名騠比。騠比看起来就像一团破烂呢绒布,沾满灰尘和雨水。它一只眼睛的肌肉在打架中给扯裂,现在永远都是半张半闭;另有一只耳朵给咬掉了,只剩下痕迹。
“你要能了结它的悲惨,对它来说,应是一种恩赐。”官员说。
小货车来接她,黑騠不在。黑騠知道,房子搬空之后,通常要等上数月,甚至数年才会真正开始重建。她打算继续呆下去,等建筑的人来了才走。
她平生第一次过得像她的吉卜赛祖先,一连几个晚上,她和猫缩成一团整晚蹲坐在一家空置的大门口。正如她所料,那间房子平安无事,于是她又搬回去住。她把后窗的一块玻璃打破,让騠比进出,免得要开前门或是开窗,惹起注意。她搬到顶楼靠后院的一个房间去,每天一大早出门,推着娃娃车和破烂,在路上度日。夜晚,她在地板上点了支蜡烛照明。
騠比给她带回来了好几只鸽子。
“騠比!騠比!啊,你这聪明的乖猫,啊,你好聪明。你知道怎么应付,怎么对付。”
一只黑鸟从破窗子飞进来,想飞出去结果却撞死了。黑騠拔了毛,拆了点地板当柴,在煎锅上煎了吃。她一向吃得不多,有大堆的衣服裹身,只吃点面包干够了。她虽然仍旧不够暖和,但也不怎么理会。屋外一片烂泥混雪。她躲回窝中,心想,寒流将过,马上就可出去营生。騠比有时也钻入她的窝中,她紧紧抱住它取暖。“唉,你这聪明的猫,你这聪明的老家伙,懂得照顾自己,可不是?”
雪暂时融了,严寒才刚开始。她正想出去走动走动,却看到了屋外来了一部建筑小货车,他们没进屋来。第二天,黑騠带着她的猫和娃娃车,堆满了衣服,两条毯子,走了。
两英里路之外已经成为废墟的富人区,有三间大屋,天花板支离破碎,屋顶全都掀光了。傍晚时分,她从摇摇欲坠的楼梯拉上了她的娃娃车,小心翼翼地踏着三楼易碎的地板巡视一番。她点了蜡烛检视了一番,发现墙壁还算完整,有个角落还蛮干燥,不受窗子飘进来的风雨吹打。她就在那儿安置她的窝。
她先在瓦砾中找到了一块塑胶布铺在地板上,防止湿气,然后垫上那两张毯子,再堆上一大堆衣服。她希望可以再有张塑胶布铺在最上面,但找不到,结果只好用报纸替代。造好了窝,她钻进当中,身边放了一条面包。她时而打盹,时而咬一小口面包,期盼、等待,望着雪片轻轻飘飞。騠比坐在她身旁,看着那张探出衣堆外的铁青色老迈脸孔,伸出爪子轻轻触抚。它咪咪叫了两声,坐立不安,跳出屋外,冲入结霜的清晨大地,带回来一只鸽子。鸽子仍然震翅挣扎,騠比把它放在老太太旁边。好不容易才弄暖的窝,她不舍得出去,同时也实在没有力气爬下去,从地板剥些木条生火。她伸出一只冰冷的手,轻拍騠比。
“騠比,你这老东西。你是抓回来给我的,可不是?对吧,是不是?来,进来这儿……”但它不想进去。它又咪咪叫,把鸽子再往她前面推。鸽子这时已断了气,软绵绵的。
“你吃吧,吃吧。我不饿,谢了,騠比。”
她整晚搂着猫,拥在发寒的胸前。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听到了楼底下废物堆中搬运尸体的声音,看到了照在潮湿的墙上和倒塌的柱子上的电光。有那么一下子,手电筒几乎射到黑騠身上,但没人上来。谁会想到竟然有人会走投无路得敢爬上那么危险的楼梯,不怕那分崩断裂的地板下陷,何况是严冬。
(1)黒騠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了的人物,她有哪些性格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2)猫在这篇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安排搬运尸体的情节?
(4)联系小说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这篇小说带给人们的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共1题;共15分)
10.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题。
中国的叙述智慧
李洁非
早熟而悠久的中国语言叙事艺术传统,在近代以来黯淡失色了。明显而确实的原因,实在由于西方小说在中国的传播并且很快地反客为主。但是,即使西式小说在近百年中战胜了中国传统小说,那也不可以归结为优胜劣汰的进化关系。
近代中国小说之近洋远古,动机不在纯艺术方面。本世纪初,传统的中国小说模式被宣布为腐旧浅薄乃至已经死亡之时,人们所说的实际上是,这种摸式缺乏新时代所要求的某种现实效用,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于小说的需求。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界革命”论,“五四”新文学运动,无不作如是观。那么,近代中国所迫切要求于小说的,究竟是什么呢?一言以蔽,是主义的价值。这,确是中国传统小说所难以提供的。
中国小说的渊流,往远里说,一是作为先秦诸子论辩时所借助的一种修辞技巧而产生的故事文体,一是作为魏晋唐名士搜奇玩怪的书斋里览物和消遣方式;往近里说,是作为宋明市井文化兴起后,市人阶层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娱乐对象。因此,中国小说在一千余年之中,基本上不包含严肃目的与色彩。西方小说起于文艺复兴,中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思潮以至于后工业文明,可以说,它的发展,每一步都伴随着社会演变的足迹,得益于此也服务于此;所以,它一开始即是为主义的文学。
近代社会的现实际遇,使中国新锐的作家们觉得,不再可以只为着智力和娱兴去作小说,它必须表达点什么,他们寄希望于作品里所表达的东西能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有助于现实间胜的解决。近代、现代以至当代的小说毅然告别了中国自身的传统,和西方认同。回瞩这百来年的历史,我们看到,近代小说充满了社会进取心和历史感,它坚决要对政治的、文化的、美学的……问题发言,而不是置身其外。这是对中国小说传统的一次本质性突破,部分效果也证明是好的:一方面,确实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构成了干预和推动,另一方面,潮涨潮落之间小说观念和宗旨也以一种比较明显的秩序化关系向前演变。
但绕主义之轴而转的小说运作模式,它的缺陷同样是很突出的,与所有“时尚性”的事物类似,一旦兴起所向披靡,一旦时过境迁又如过眼烟云。这种匆匆的脚步,难以走入深幽佳境。正因如此,百年来的中国小说,弄潮儿不可谓不多,领风骚者不可谓不多,然而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作品,即可被视为经典作品的,却寥若星辰。
就中国小说传统而言,小说的衍化是不动声色的。每一个古典小说家,都默默地从前人作品中接受趣味、技巧和主题上的熏陶,古典小说恰恰是在这种沉闷单调的文本模拟之中稳定而卓有建树地从粗糙到成熟,又从成熟到情致。我们甚至说不出在各方面皆达到完美的《红楼梦》是如何从中国产生的,但有一点很清楚,即千余年中,古典小说始终保持了美学上的、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共通性。它不像西方小说老用更新了的东西来破坏自己的传统。
超越,固然是一种智慧,而持恒又何尝不是别种的智慧?或许可以预计,当典型的中国近代社会的“问题系列”消失的那一天,中国作家会突然醒悟,以主义为轴心的超越模式不是他们天性里本来所有的东西,反之,在持恒中发展才是自己祖传的智慧。于是,小说将回到这种传统里去,作家将重新以一个中国人的心情从事创作。
(选自1993年第5期《文学评论》)
(1)简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2)从全文看,什么是为主义的文学?
(3)怎样全面地看待中国的传统小说?
七、作文(70分)(共1题;共70分)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个中学生看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世界排名第一的丁宁和一位名气不大的选手正打得难分难解。甲说:“这位选手真倒霉,碰上国手,赢的希望很渺茫。”乙说:“这位选手真幸运,遇上了世界第一。”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根据自己感悟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共1题;共10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昔议论者,皆谓古文之衰自东汉始,非也。西汉惟武帝以前之文,生气奋动,倜傥排宕,不可方物,而法度自具。昭宣以后则渐觉繁重滞涩惟刘子政杰出不群然亦绳趋尺步盛汉之风逸无存矣。是编自武帝以后至蜀汉,所录仅三分之一,然尚有以事宜讲问,过而存之者。
(方苞《古文约选序例》)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昭宣以后则渐觉繁重滞涩惟刘子政杰出不群然亦绳趋尺步盛汉之风逸无存矣。
(2)方苞与刘大魁、________同为古文“________派”代表。
(3)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不同意“在昔议论者”的观点。
九、名著阅读题(15分)(共1题;共15分)
13.名著阅读题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端午节》里,方玄绰口头上责备太太提出的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其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刻画的惟妙惟肖。
B.《边城》中天保、傩送哥俩都忠诚地爱着翠翠,对待爱情又都具有自我牺牲的谦让美德,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C.《子夜》写“吴老太爷进城”,既表明上海已是现代化都市,又以吴老太爷忍受不了现代都市文明的刺激而患脑溢血猝死,暗示资本主义必将衰朽和溃灭。
D.《哈姆雷特》写到四组误杀,这四组误杀分别是:英国国王误杀丹麦派来的信使;哈姆雷特误杀波洛纽斯和后来的雷欧提斯;克劳狄斯误杀王后。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直到因此女仆摔了跤,他才极不情愿地请人来修了楼梯踏级。
(2)简答题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抹书间韩遂”是怎么回事?请概括故事情节。
②宝玉忙笑道:“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宝玉的这句话是对谁的?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位“好姐姐”对宝玉提出了哪几件事?
十、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共1题;共15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意义的幽默是林语堂从日本引进的。有人把“幽默”译成“有情滑稽”,虽不成熟,却有一定道理。幽默中的笑不是对别人的嘲笑,它凝聚看对可悲性格的爱怜之情,因此,人们不把一些廉价的笑料,看作幽默。幽默在中国存在并流行了七十年,人们对它逐渐形成了共识。幽默是人的一种气质,一种人生态度,具有幽默感的人善于以温厚的诙谐和同情的愉悦接人待物,克服人我之间的隔阂。幽默还是一种艺术手段,是一种特殊的喜剧形式,是一种轻快、诙谐而且意味深长的笔调,是一种风趣而机智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它的本质是用“神形倒错”的方法来表现美压倒丑的优势。其表现效果则是一种轻松而有深意的笑。幽默与诙谐、机智、讽刺,其表现效果都是令人发笑。诙谐或者说滑稽一般没有什么深刻的内容和对现实的针砭意义,有的只是逗人一笑。一些喜剧、闹剧的夸张动作,滑稽戏、相声、幽默小品中的嘘头,如无社会含义皆属诙谐。机智主要指人们在应对时反应敏捷,能言善辩、随机应变、富于机趣,这种品质是构成幽默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它本身并非幽默,机智只有伴之以思想与宽容,又能把握好分寸,才能构成幽默。讽刺也有人称之为“硬性幽默”。它与幽默十分相似,都具有较严肃的社会内容,有的幽默也含有批评之意。但一般说来讽刺在批评丑恶现象时比较尖锐,所指也较为具体,而幽默则较为温和,较为虚泛、含蓄。
(节选自王学泰《漫谈幽默》,有删改)
(1)把“幽默”译成“有情滑稽”,为什么说虽不成熟却有一定道理?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说明是“神形倒错”的方法。
(3)阅读下面的笑话,分析这则笑话为什么是幽默而不是讽刺。
笑话:
儿子:爸,你说我是傻小子,我到底是不是傻小子?
爸爸:傻小子,你怎么会是傻小子呢?
答案解析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七、作文(70分)
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九、名著阅读题(15分)
十、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