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高考金太阳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

()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按照西方文艺理论的思想,文学和绘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文学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西方强调分界不同,中国传统理论中似乎更强调文学与绘画的同一关系,即“文画互通”,绘画与文学相结合。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文画互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古代有许多画家本身又是文学家、诗人,他们的作品常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诗画合一、文画合一,这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文艺现象。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者,就把绘画的色彩、光线、远近、构图都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池塘生春草,因柳变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都是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丰子恺曾经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他在《中国画的特色——画中有诗》《绘画与文学》《绘画概说》《艺术修养基础》等论文和著作中研究过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的关系,指出“中国画大都多量地含着文学的分子”即使是画石、画竹,因为是赞美石的灵秀、竹的清节,也不能说与文学全无关系”。他研究了从两汉直至明清的中国绘画,认为自从王维以后,“画中有诗”成为中国画的一般特色,尤其是到了宋代,画院的试法就是直接把文学与绘画拉到一起,即“用一句古诗为试题,使画家巧运其才思,描出题目的诗意”。丰子恺立志沟通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给绘画注入丰富的文学因素,他自己也是“文画互通”这一理论的实践者。虽然丰子恺最初是以绘画走上艺术之路,但他在1962年回顾自己40年文艺生涯时说:“综合来看,我对文学,兴趣特别浓厚。因此我的作画,也不免受了文学的影响。”至于丰子恺的文学创作受绘画的影响就更加直接,他的漫画思维对其散文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有题材方面的,受绘画关注现实的影响,他的散文作品呈现了生活化的特点,大都取材现实生活的平凡小事及其亲身经历,儿童相、成人相、自然相等无不直接取材于现实。有构思方法上的,丰子恺的漫画注重意义特别、富有意蕴,使得其散文追求立意的鲜明和意味的深长,即“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在形式上,漫画都是简笔,线条自如简洁,散文创作都是小篇幅,语言朴素简练自然。在表现手法上,漫画的写意性、白描、比喻法、夸张法、点晴法、象征法、对比法等,特别是线条的自如简洁和白描在散文中的运用,使得丰氏散文朴实、自然、流畅、简练。

(摘编自虐静爱(丰子恺作品中的文与画》

材料二:

丰子恺的古诗新画说白了就是一种翻译,是把古典诗词中的佳句画成与此内容相近的漫画、唯一的区别:画上题的是古诗词句,而画的都是现代人物,所以称“古诗新画”。把古诗译成画,需要画家了解诗词旨意,还要用简洁的笔墨恰如其分地勾画出诗词的意境,看似容易,其实需要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热练的绘画技巧,丰子恺十分重视文学对绘画的影响,认为“漫画是沟通绘画与文学的画种”。这一点,完全体现在他的漫画中。

《人散后,一钧新月天如水》画题化用自宋词人谢逸所作《千秋岁·咏夏景》的最后一句,全词是“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凤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钓淡月天如水。”画家用写实法描写了人去楼空的场景:麻檐下,一道卷起的竹帘,帘外是一弯翻月,桌上一把壶,几个杯。画面景致简单,着墨不多,却意境深远。人世间聚散终有时,良朋散尽,而言犹未尽,茶香尚在。孤寂的夜色里空对一弯新月,让人倍感天凉如水。寥寥几笔就把我们带进古典的诗情画意之中,引起无限的遐思。难怪有人说这幅画比诗词本身还富有诗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画题选自宋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全词:“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叙,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画家很喜欢此词最后一句,用画笔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夏景。精致的格窗、碧绿的芭蕉、鲜红的樱桃,还有飞舞的蜻蜓和缕缕香烟,经画家巧妙的安排,景致迷人,赏心悦目……

丰子恺创作的古诗新画数量很多,1925年初版的《子恺漫画》第一卷就收了60幅, 1948年民国日报社初版《丰子恺画存》上下两集也收录近60幅,还曾专辑出版过《画中有诗》《古诗新画》等。朱自清很喜欢这类画,他在《子恺漫画》(192512月上海《文学周报》社初版)序言中写道:"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摘编自吴浩然《丰子恺的漫画艺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西方文艺理论认为文学和绘画两者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严格的界限,而在中国传统理论中强调两者的同一关系

B.绘画与文学相结合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谢灵运是把绘画的一些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第一人

C.丰子恺不仅研究文学与绘画的关系,而且也在绘画与文学创作过程中积极实践“文画互通"这一理论

D.丰子恺散文取材的生活化,构思上追求立意的鲜明和意味的深长,语言的朴素简练等都与他的漫画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画互通”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文艺现象,受传统影响,丰子恺一开始就踏上了“文画互通”的创作之路。

B丰子增认为,自从王维以后,“画中有诗"成为中国画的一般特色,到了宋代,绘画考试以一句古诗为试题。

C.《人散后,一钧新月天如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都是丰子恺践行“漫画是沟通绘画与文学的画种”主张之作。

D.朱自清很喜欢丰子恺创作的古诗新画,认为丰子恺古诗新画创作有诗意,抓住了诗歌的精髓。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文画互通"理论的一项是(3分)

A.王维(江山雪案图卷》所描绘的景物使人联想到他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也有无中".

B.鲁迅小说中对样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借鉴了黑白木刻艺术中简洁、概括等手法。

C.萧红有良好的绘画素养,在其小说创造中以斑斓的色彩绘制了一幅辐多彩鲜艳的风景画

D.在创作新闻人物通讯时,可借助小说人物塑造的“写意法”,既简洁又实用,能使人物生动形象。

4,两则材料对丰子恺的绘画和文学创作均有所涉及,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5.     下图是丰子恺根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创作的漫画,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谈谈丰子恺漫画是如何用简洁的笔墨勾画出了诗词的意境的。(6)



()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4小题,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初心的模样 王庆高

18岁那年,我接父亲的班来到煤矿当井下工。下井那天,父亲给我讲了这个故事。

那是44年前的728日,矿领导干部轮流带班下井,那天轮到了我父亲,我父亲带领两千多名矿工下井作业。凌展342分,只听得大地隆隆作响,矿井剧烈晃动,霎时一片黑暗。地震了,地震了!不知道是谁喊了起来,接着便是一片慌乱骚动。我父亲立即站到高处大声喊道,同志们别乱动!一切听我指挥!

矿井里经过一阵剧烈晃动之后,渐渐缓和下来。父亲大声喊道,各工作队清点人数!各个工作队清点了人数,两千名职工一个不少。

这时,父亲对大家喊,各队的队长站出来,共产党员站出来!

不一会儿,各队的队长和共产党员顶着矿灯围在了父亲周围。父亲把队长和党员分成了几个小组:有分头找“生命通道”的,有安抚群众做思想工作的,有维护秩序的,分工之后,大家分头行动,矿井里顿时安静下来。

过了个把小时,负责找“生命通道”的小组报告说,两个井口全部被堵死。

一些矿工听到后,议论纷纷,恐慌不已,黑晴中又是一阵儿骚动。

父亲听到后,大声安抚大家说,大家不要慌乱!我亲自带人去找出井口,请你们耐心等待!

他领着几个队长冒着生命危险,找到出井口,出井口地震时遭到破坏,被堵得严严实实。他们又去找通风口,通风口也被乱石和泥土堵住,他趴在泥土乱石上静静地体验,隐隐约约感到有凉气流动。他怕自己体验得不准,就叫身边一个有经验的老掘进队长体验。老掘进队长趴着感觉了一会儿,也感觉有凉气在流动,于是父亲对大家说,通风口好像堵得不很严实,动手挖开就有救了。党员干部们先上!

几个队长和党员们爬到了前面,他们用铁继挖,用手搬,挖掘通风口的乱石和泥土,一个个满脸泥水和汗水,浑身是泥,忽然,他们觉得大地又轻微晃动起来,一阵余震,泥流乱石滚动,把父亲和几名党员砸伤了,人们又一阵惊慌骚动。父亲的腿被砸骨折了,党员矿工们要抬他下去,可他坚决不肯,他们挖呀挖呀,挖得手表转了两围,还是没有看到一丝光亮。这时候,矿工们带的干粮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矿工们沉不住气,又惊慌骚动起来,胆小的竟哭了起来。父亲感到责任的重大,两千名矿工鲜活的生命啊,难道我就不能带领他们冲出地狱?叫我怎么向党变代!

父亲责令身边的人把他抬到通风口作业处,他忍着疼痛趴在那仔细听风品气,明显感觉凉气流动加大了。他叫老掘进队长也听了听,老掘进队长感觉也是。父亲脸上露出笑容,蛮有信心地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气馁,我们胜利在望了,刚才我们明显感到有凉气流动,这说明离出口不远了,大家继续挖,一定能挖出“生命通道"!

干部、党员和矿工骨干轮流上阵,忍着饥饿,忍着干渴,一块石头一把稀泥,挖着挖着,忽然有一丝光亮透了进来。有光了,有光了!离洞口不远了!一名正在作业的党员喊了起来。紧接着、击鼓传花似的喊了起来。霎时间巷道里的矿工们禁不住都站立起来,热烈地鼓起掌来,不知谁喊道,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一时间口号声震天动地。

通风口终于打开了,直径0.7米,高60米,有简易钢筋梯子。只可以一个人一个人往外攀走。“生命通道”挖通后,父亲由同事们搀扶着站起来大声说,听我的命令,现在女同志先走!

女同志一个挨一个攀爬着出去了。

接着父亲又命令,二十岁以下的矿工先走!

年轻的矿工们一个挨一个攀爬出去了。

父亲再次命令,现在五十岁以上的矿工走,接下来三十岁以下、四十岁以上的矿工,依次出去!

还有几名党员和队长围在父亲身边。

父亲命令,党员们走,队长和我最后走!

党员们依次攀爬出去。最后,几个人才把父亲拉出了洞口。

外面,风雨交加,出去的两千名工人们一个也没有离开,每出来一个人,大家都热烈鼓掌一次。当父亲最后一个出来的时候,掌声雷动。

也真是怪,那天回家的路上,天霁云开,雨过天晴,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阳光…

我在井下有意识地盯着干部和党员们的举动,他们都像父亲一样照顾着新下井的矿工。下班升井后,我一直回味着父亲讲的故事,父亲和党员们的形象一直禁绕在我的眼前。

晚上,我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选自《小小说选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开头写"我接父亲的班”成为一名矿工,接着叙述了父亲给“我"讲的发生在矿井里的既惊心动魄而又感人的故事。

B“感到有凉气流动”“感觉凉气流动加大了”等细节描写,为后文父亲等人带领两千名矿工脱困成功埋下了伏笔。

C.被救的矿工们回家时,"天霁云开,雨过天睛,每个人的脸上挂满了阳光”,这体现了他们对自己命不该绝的庆幸与安慰。

D.父亲在地震时带领矿工们自救的故事,展现出共产党人践行初心的面貌和精神.是“我"思想升华的动力之源。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以“初心的模样”为题,短小精悍,贯穿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小说的主题,同时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B.小说用了一些时间概念的词语,如"44年前的728"凌晨312分”等,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构思精妙,富有特色,在“我”的故事中套进了“父亲”的故事,两个故事的人物与情感融为一体。

D.小说结尾两段补叙了“我”心理受影响的过程,照应了开头“下井那天”,从而使小说前后呼应,结构紧凑。

8.“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9.小说多次写到“矿工们慌乱骚动”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武帝元光五年。番阳令唐蒙上书曰:“南越王黄屋、左蠢,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之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上许之。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逐见夜郎候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上以为犍为郡是时,邛、笮之君长,闹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上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邛、笮、冉、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檄,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天子大说。巴、蜀四郡凿山通西南夷道,千余里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署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费以矩万计,而无功。上患之。元朔三年冬,御史大夫公孙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秋,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元狩元年,汉以求通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吾大?”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乃复事西南夷。三年秋,上将讨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元封二年,上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是时,汉灭两越,平西南夷,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术末,汉通西南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干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候多同/蒙厚喝/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上/以为犍为那/

B.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干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上以为犍为郡/

C.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候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上/以为犍为郡/

D.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候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上以为犍为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元光,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郡,古代行政区域名。春秋以前,郡大于县;战国以后,县大于郡。

C.中国,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D.赋税,田赋和各种租税的总称。在文中作动词,征收赋税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唐蒙上书汉武帝,控制南越要先打通夜郎道,平定南夷,因为通过长沙和豫章到南越的水路大多断绝,难于行走。

B.在听到南夷和汉朝通好并得到很多赏赐的消息后,邛州、笮州的大多数首领也愿意像南夷一样,做汉朝统治下的臣民。

C.汉武帝在御史大夫公孙弘的进谏下,决定停止对西南夷的经营,原因是不能以拖累中原为代价奉养没有用途的地方。

D.因为道路不通畅,滇王当羌对汉王朝的情况知之甚少。当汉军兵临滇国城下时,滇王投降称臣,滇国被设置为益州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上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4)

(2)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署湿死者甚众。(4)

14,请简要归纳汉王朝平定西南夷的方法。(3)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道逢文通北使归[]     王安石

朱颜使者锦貂袭,笑语春风入贝州。

欲报京都近消息,传声车马少淹留。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

回首此时空慕羡,惊尘一段向南流。

[]嘉祐五年元月,王安石担任送辽伴使北上。此时上年冬使辽的文通回国已达贝州,王安石认为途中可相遇,但朝廷依惯例禁止两路使者相会,王安石只得作诗寄给文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第一句运用想象,对朋友红润美好的容颜和亮丽的衣着进行了描写。

B.诗中“笑语春风”“回首此时”前后呼应,交代出诗人羡慕的来由。

C.“传声车马少淹留”一句暗含朝廷依惯例禁止两路使者相会的背景。

D.颈联一“乐”一“愁”,两者形成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朝廷政策的不满。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1)(荷子·劝学》中,“                   ”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                   ”两句抒写了他对天下“寒士”的情怀,显示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古代,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刘慈欣的“三体世界”的确振奋人心,《流浪地球》的成功又提升了公众的期待,这些表明中国科幻文坛近年来的创作力         。无论是读者还是观众,都在         下一个“惊奇故事”。不过,如果从2006年《科幻世界》的连载开始算起,“三体”IP的酝酿迄今已有十余载.现在尚未真正“破茧成蝶”。《2020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科幻图书市场头部效应更加凸显,         的头部畅销书(《三体》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凡尔纳科幻系列)撑起了绝大部分的科幻图书零售市场。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19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之多,《三体》也长期霸占畅销榜跻身前列2019年初《流浪地球》的热映带来了可观的科幻图书销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热度正在消减。

市场的反应,至少能勾勒出科幻创作现状的一个侧面。如果从文坛的内部进行观察,中国科幻创作并未出现         的现象,但为实现读者更大的期望,中国科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毕竟,阅读诸如凡尔纳系列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作品,对于科幻迷来说这就是在进行科幻“考古”。19世纪蒸汽朋克的怀旧,已经很难引起21世纪新奇的悸动,而这种悸动对于维持科幻文学的生命力而言至关重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A.不容小观 翘首以盼 屈指可数 青黄不接

B.不容小觑 指日可待 历历可数 青黄不接

C.不可估量 翘首以盼 历历可数 无以为继

D.不可估量 指日可待 屈指可数 无以为继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A.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19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之多,《三体》也长期霸占畅销榜前列。

B.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19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之多,《三体)也长期跻身畅销榜前列。

C.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19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三体》也长期霸占畅销榜前列。

D.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19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三体》也长期霸占畅销榜跻身前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语言文字运用1 (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太空长时间飞行的宇航员,大脑中的脑养液分布发生了改变。在他们的头颅当中,大脑下部区域比上部区域有着更多的脑补液。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由于方向

感应系统失灵。我们知道,    ①   。耳石位于内耳深处,耳石周围有着复杂的感觉器官,可以依靠重力、惯性来帮助人们判断方向,保持平衡。然而,在太空的失重条件下,耳石也“飘”了起来,这么一来,大脑就会找不到方向,自然也无法判断环境产生了哪些改变。于是,   ②  ,进而导致大脑位置的变化以及大脑脑脊液代谢的混乱。在太空待久了,在大脑深处产生脑脊液结构——脑室会产生扩张。

而另一个产生变化的结构便是脑白质。脑白质帮助人类处理视觉与空间、平衡感、垂直感知,以及运动控制信息。科学家认为,脑脊液增加带来的压力导致脑中的水分被“压”进了脑白质,从而造成了脑白质的膨大,进而影响了宇航员的平衡感等。脑脊液和脑白质的扩张挤占空间,   ③   。缩小的就是宇航员的脑垂体,这是一种分泌各种重要激素的结构。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C.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D.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

四、写作(60)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同水相处,七岁时就能蹚水,十岁就能游水,十五岁就会潜水了。那些会潜水的难道是随随便便就学会的吗?这必定要有对水性的了解。每天跟水相处,那么十五岁就可以精通水性了。生来从不了解水性的,那么即使长到壮年看到船也是害怕的。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会潜水的人求教,问他潜水的方法,按他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淹死的。(摘译自《苏轼文集》)

上述叙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把绘画的一些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第一人”说法错误,文章只说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创者,因此只能得出谢灵运是最早把绘画的一些技巧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的人,而不能说“是把绘画的一些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第一人”。

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丰子恺一开始就踏上了‘文画互通’的创作之路”说法错误,原文有“丰子恺最初是以绘画走上艺术之路”的信息。

3.D【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D项说的是人物通讯与小说创作的关系,没有体现“文”画”的关系,更谈不上“文画互通”。

4.①材料一侧重于阐述丰子恺的绘画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②材料二重点阐述了丰子恺十分重视文学对绘画的影响。(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以“丰子恺曾经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开头,然后陈述了丰子恺在理论方面对绘画与文学关系的认识,接着论述了丰子恺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绘画与文学相互影响的特点。因此材料一重点在于阐述丰子恺的“文画互通”理论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材料二以第一段为总领段,并列举了多个实例论述了丰子恺“古诗新画”中文学对其绘画艺术的影响。

5.①丰子恺漫画主要有垂柳、明月、女子、远山、小河等物象,画面简洁;②明月皎皎,垂柳依依,远山如黛,小河悠悠,宁静的画面勾勒了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紧扣了词的前四句的意境;③女子孤独的背影,能让人想象到女子脸上的失望、惆怅、悲伤和期盼,让人感受到“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伤感,紧扣了词的后四句的意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先分析丰子恺漫画的画面构成,然后将画面与诗词的意境结合分析。

6.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这体现了他们对自己命不该绝的庆幸与安慰”分析错误,虽有劫后重生的喜悦,但根据前面“每出来一个人,大家都热烈鼓掌一次。当父亲最后一个出来的时候,掌声雷动”的信息可知,体现的应是对共产党人的信任,对共产党人初心精神的褒奖。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小说结尾两段补叙了‘我’心理受影响的过程”分析不当,这里的叙述并不是补叙。

8.①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通过“我”聆听父亲所讲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父亲等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起到了叙述和见证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有助于揭示小说主题。“我”在父亲等共产党员初心精神的影响下,申请加入共产党组织,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得到传承,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作用的能力。小说人物作用答题思路: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9.①通过当时人们真实心理状态的描述,突出了环境的危险和形势的危急,营造出紧张的氛围。②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是发生地震不久,于是父亲站出来组织大家逃生;第二次是矿工们发现井口和出井口被堵死,于是父亲带着他们才去找通风口,发现通风口有凉气流动,才开始挖“生命通道”;第三次是父亲和几名党员被砸伤以及矿工们“沉不住气”,于是父亲轻伤不下火线,给大伙打气,最终自救成功。③与父亲的形象形成对照,衬托了父亲的形象。每一次矿工们“慌乱骚动”后,父亲都能临危不乱、挺身而出从而稳住局面,最终保证了两千名矿工脱困任务的圆满完成,很好地塑造了以父亲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丶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丶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上以为犍为郡。

11.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春秋以前,郡大于县;战国以后,县大于郡”错,应为“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这从原文“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可知。

12.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决定停止对西南夷的经营”错误,原文为“秋,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即只停止了对西夷的经营。

13.(1)皇帝于是任命司马相如担任中郎将,持节出使,依靠巴、蜀两地官府的财物来拉拢西夷。(关键点“拜”“因”每点1,大意2)

(2)历经几年,道路不通,因疲劳饥饿遭受暑热湿气而死的士卒很多。(关键点“罢”“离”每点1分,大意2)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①小题的关键点有“拜”,意为“任命”,“因”,意为“依靠”。第(2)小题的关键点有“罢”,通“疲”,意为“疲劳”,“离”,通“罹”,意为“遭遇,遭受”。

14.①用财物笼络;②用威德感召;③用武力讨伐。(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依据原文“蒙厚赐,喻以威德”“上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上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可知,汉平定西南夷的方法是用财物笼络,用威德感召。用武力讨伐。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光五年。番阳令唐蒙给皇帝上书说:“南越王乘坐黄盖车、插着大旗,拥有的土地东西纵横一万多里,名义上是外藩之臣,实际上是一州的君主。现在如果出兵从长沙、豫章征讨南越,水路大多断绝,很难行走。我听说夜郎拥有的精锐部队,有十多万,从群柯江坐船前往,出其不意,这是控制南越的一个奇招。凭借着汉朝的强大,巴、蜀的富饶,打通去夜郎的道路,(在那里)设置官吏,很容易”皇帝答应了。于是任命唐蒙为中郎将,率领一千多士卒,运输粮食和辎重的人一万多,从巴、蜀两郡的笮关进入,于是见到了夜郎侯多同。唐蒙送给()很多财物,让他们知道汉朝的威望德行,约定由朝廷在当地任命官吏,让他(多同)的儿子做县令。回到汉朝,上报了皇帝,皇帝把这个地方设为犍为郡。这时,邛州、笮州的首领,听说南夷和汉朝通好,得到了很多赏赐,大多愿意做汉朝统治下的臣民,请求朝廷像南夷一样在那里任命官吏。皇帝于是任命司马相如担任中郎将,持节出使,依靠巴、蜀两地官府的财物来拉拢西夷。邛、笮、冉、眺、斯榆等地的首领都请求做汉朝的臣子,废

除了边塞的关隘。关塞开放,由此汉朝的辖境向西直到沫水、若水,向南以群柯江为边界,打通了零关道,在孙水上修桥来连通邛都。在这个地方设置一名都尉,附近的十多个县,隶属于蜀郡。皇帝非常高兴。巴、蜀四郡开凿大山打开了通往西南夷的道路,运转军饷和军用物资辗转千余里。历经几年,道路不通,因疲劳饥饿遭受暑热湿气而死的士卒很多,西南夷叉多次发生叛乱,()发兵讨伐,耗费的财物以巨万计,却没有成效。汉武帝很担忧。元朔三年冬,御史大夫公孙弘多次进谏,认为以中原的疲敝为代价奉养没有用途的地方,希望停止做这件事。秋季,停止对西夷的经营,只设置南夷、夜郎两县。元狩元年,汉朝使者为了探寻身毒国的道路,开始与滇国交往。滇王当羌对汉朝的使者说:“汉朝与我们滇国比,谁更大?”因为道路不通畅,所以各自做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幅员辽阔。使者回到汉朝后,就极力述说滇国是个大国,值得让它归附。皇帝关注并留意这件事,于是重新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元狩三年秋,汉武帝将要讨伐昆明,因为昆明有方圆三百里的滇池,于是开凿了昆明池,来演习水战。元封二年,汉武帝派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征调巴、蜀两地的士卒攻击剿灭劳深、靡莫两国,兵临滇国。滇王率全国投降,请求汉朝在此设置官吏,入朝称臣。于是在滇国设立了益州郡,赐给滇王王印,重新管理滇地的百姓。这时,汉灭掉了两越,平定了西南夷,最初设置了十七个郡,而且按当地原民俗习惯进行治理,不征收赋税。

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传达出诗人对朝廷政策的不满”理解有误,应是强化自己还需北上的愁绪。

16.①对朋友成功出使后回国的羡慕。诗人想象朋友成功出使后回国的喜悦状态,而自己却还要北上,只能表示羡慕。②对自己出使北上的伤感。行人都说回家快乐,而诗人却还要担任送辽伴使北上,离故乡而去,因而流露出无限的乡愁。③对难以相逢的遗憾。诗人开始还觉得可以“欲报京都近消息”,但因为朝廷的规定,传递信息的使者不会停留,故而表达出难以相逢的遗憾。(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对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

17.(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示例一: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示例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不容小觑:不能小看,不能轻视。不可估量:难以估计。根据语境,应用“不容小觑”。翘首以盼;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某物的出现。指日可待:愿望或期盼不久即将实现。根据语境,应用“翘首以盼”。屈指可数:弯曲手指可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历历可数:可以一数清楚。根据语境,应用“屈指可数”。青黄不接:比喻有所匮乏,一时难以为继。无以为继:没有办法继续。多指生活困难。根据语境,应用“青黄不接”。

19.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B两项“高达124万册之多”赘余,D项“长期霸占畅销榜跻身前列”结构混乱。

20.将阅读《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科幻文学作品比喻成科学考古,(2)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新奇对于维持科幻文学的生命力的重要性。(3)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能够结合具体语境指出修辞的具体构成,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21.A【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的能力。A项和文中破折号都是解释说明,B项表示话题转移,C项表示停顿,D项表示话题转移。

22.①人类主要依靠耳石感应方向

②脑脊液分布就产生了错乱(脑脊液分布就发生了改变)

③需要有其他结构进行缩小(每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准确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可能是由于方向感应系统失灵”及下文对耳石的介绍进行推断;第②处抓住“进而”一词,语意形成承接关系;第③处根据“缩小的就是宇航员的脑垂体”进行推断。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材料解读

材料所给的是一则颇具哲理意蕴、富有思辨色彩的故事。南方多善潜水之人,在于经常与水相处,熟悉水性;而北方人虽勇、敢问、敢试,却都淹死了。这一反差,表明技能的掌握,乃是基于长期实践和对规律的透彻认识与娴熟把握。概而言之,实践出真知。

然而,怎样的实践才能出真知?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摆脱盲从、照搬的桎梏?如何走出非理性的“莽干”误区?怎样的勤学好问,才能促进学业的精通圆熟?勇与智,应该如何结合,才能赢得成功?上述问题都是基于这则故事而引发的,是考生审题立意的着眼点。

()参考立意

(1)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学习新技能、新本领,不仅须勇,还须智;

(3)欲求精通,非下苦功夫,非遵循规律不可;

(4)勤学好问是成功的前提,但切忌盲从、照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审辨分析、理性取舍;等等。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