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备考古诗词阅读专项边塞征戍模拟题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的地点和到此的缘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
B.诗歌中的第三句“野凫眠岸有闲意”与杜甫《漫兴》中“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
C.诗歌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湍急的特点。
D.结尾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使文章结构严谨。
2.请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国风·秦风·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B.诗歌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这正是秦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C.诗歌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写出战场上士兵们不怕牺牲的战斗场面。
D.诗歌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和强烈动作性的语言,情感充沛激动人心。
4.重章叠句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这首诗分析其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情诗①
曹植
微阴翳阳景, 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②,处者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本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②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写鱼儿游于渌水,翔鸟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以乐景衬托哀情。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请问诗歌表达出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凉 州 词
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凉州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
B.一、二句中,“紫檀金屑文”是指一种有金色纹路的珍贵檀木,“文”通“纹”,纹路。诗人认为用这种檀木做成的琵琶,声音一定悦耳动听,响遏行云。
C.三、四句中,“明君”指王昭君。即使马上把琵琶送给王昭君谱曲弹奏,琵琶声再响亮高亢,也无法传到万里之外的胡地,写出胡地的遥远。
D.五、六向写在艰苦的边关能听到乐曲,本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但戍边将士听到的胡地音乐粗俗难听,使他们内心反感悲伤,所以才会说不要再吹奏羌笛和胡笳了。
8.有人认为孟浩然的这首诗写尽了边塞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颔联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故乡的月亮,分外地明亮。
C.颈联: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10.“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和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1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北征
裴让之①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②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
王昌龄
骝马③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②烽燧:烽火,白天放烟报警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③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北征》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写外敌入侵,送友人北征杀敌卫国,全诗洋溢着立功疆场的豪情。
B.《送北征》由眼前事想象壮士驰骋疆场,空间上远近交错,时空跳跃,充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C.《出塞》中勇武不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D.《送北征》送壮士出征,预想战争结果,表现壮士慷慨赴敌的豪情;《出塞》回顾刚刚结束的战斗,塑造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
13.鉴赏“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中“惊”的用字之妙。
14.《出塞》 是如何塑造英雄形象的?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和戎:指南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媾和修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先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与下文描述的场景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
B.诗歌忌重字,但“将军不战空临边”与“沙头空照征人骨”二句复用“空”字,看似败笔却正好将“将军”“征人”的生活命运构成了鲜明对比。
C.“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写出了从军将士的无所事事,他们只有以阵阵刁斗声送走一轮又一轮的明月,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打发时光。
D.最后两句写诗人眼看着沦陷区的百姓惨遭金人蹂躏,看见他们伤心落泪,盼望宋军能够北伐收复失地。
16.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借诗中三类人的不同境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7.下列对诗人及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闺怨》前两句的“闺中少妇”的心理是“不知愁”,并用“凝妆上翠楼”这件事来表现此时她欢乐自娱的心态。
B.《闺怨》中“闺中少妇”的夫婿去“觅封侯”,与盛唐国力强盛,不少人对立功边塞“觅封侯”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有关。
C.《从军行》首句点明了地点一荒寂的原野,第二句点明了时间——秋天,这种时间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D.《从军行》三、四句点明了征人正在关山上望月吹羌笛,希望将自己的“万里愁”融入笛声之中,并由“海风”吹走。
18.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1.C
2.颔联“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写的是野鸭子非常悠闲地在岸边打着盹儿,几株枯萎的老树竟然焕发生机,在枝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了。“闲”“丑”都是将物拟人化了,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了物以人的感情。这是一幅既闲适悠远又生机盎然的图景。“闲适”的当然不是野鸭,而是人,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黑暗、尘世喧嚣,向往轻松闲适生活,流连大自然美景的感情。
3.C
4.①音节上,回环往复,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激情澎湃。②内容上,复重叠中又富有变化层层递进,从情绪到行动,起突出强调作用,写出军民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③情感上,反复吟咏中,突出情感表达,表达了激昂慷慨、同仇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5.C
6.①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凄怆,从“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直抒胸臆可见。
②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黍离”和“式微”两个典故委婉道出了社会动荡和徭役制度的悲剧,寄予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感。
③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一展抱负热切之情,“游鱼”和“翔鸟”二句以自然界中鱼鸟的各得其所来暗示作者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答“作者借征夫行役思归,归来却又愁苦感慨的形象描写自己在政治生活中抑郁不得志、进退皆难的复杂情感”也可以。)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意思是鱼儿安然地潜游于渌水之中,鸟儿自由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
“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意思是那渺远的客行之士,苦于徭役而未卜归期。离家之时严霜方结,而现在冬去秋来,还不得归家。诗人因景感怀,发出浩叹。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意思是游子忧叹于《黍离》的诗篇,隐者歌唱着《式微》的哀吟。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诗中“游子”“处者”两句,运用典故,映照出时代的动荡,男女之怨旷。游子,指役夫,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的意思。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间蕴,诗人悲天悯人式的同情心,不言而喻,同时,寄寓了诗人有志不得展的凄怆伤悲之感。
7.D
8.(1)诗的前四句写琵琶曲即使能响遏行云,也无法传到远在万里之外的胡地,凸显戍边将士离乡之远,归乡无望,内心思乡之情难以忍受。
(2)五、六句写戍边将士身处异乡听到异地羌笛和胡笳的吹奏之声,没有熟悉的乡音,也没有熟悉的曲调,思乡之情瞬间迸发,故越听异地的音乐,思乡之情就越强烈。
(3)七、八句写将士们看到的是他乡的明月,望月思乡,心里只想着快点杀光敌人,结束战争,早日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4)诗歌未直言思乡,却句句与思乡有关,听到的是异地之乐,看到的是他乡明月,内心无比悲伤,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9.B
10.移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在“月”中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1.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12.B
13.“惊”拟人,外敌从大漠而来,向朝廷报警的烽火使关山吃惊、震动(心惊),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气氛\渲染了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紧张氛围。
14.①意象运用:“骝马”“白玉鞍”“沙场”“铁鼓”“金刀”、未干的“血”等意象的使用,串联成战斗生活的画面,塑造英姿飒爽的英雄形象。②意境刻画:战场上空得寒冷月光,仍在旷野上回荡的城上催战的鼓声,构成慷慨悲壮的战场环境,烘托了英雄形象。③选材特点:不直接写战争过程,而是写战前战士骑骏马出征,斩杀敌人后血染战刀,烘托英雄形象。④侧面描写:“骝马新跨白玉鞍”,展示英雄的雄姿;采用“战罢沙场月色寒”的环境描写,烘托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写战争结束,鼓声犹在耳,宝刀血未干表现沙场健儿的精神抖擞与豪迈,塑造出一位英气勃勃、勇敢战斗的英雄形象。
15.D
16.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戌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垢,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遗责,对抗敌爱国将士、遗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7.D
18.(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直接抒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道出了少妇的离愁。
(2)“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间接抒情。远处传来的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诗人运用曲笔,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自己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