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省三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此诗堪称唐诗极品,其颈联尤为脍炙人口。原因安在?奥秘之一,是这首诗的颈联隐含着两幅高度抽象又极为形象的几何图形,极巧地动用了几何美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分别绘成如下几何图形:

平行四边形表示无限平面(大漠),一根直线(孤烟)从这个无限平面上沿垂直方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由二维平面和一维直线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又与时间组成四维宇宙。

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上,一条长河滚滚奔流。一轮落日与长河从相离到相切到相交到相融;如果把镜头推远,长河成了一线,落日与之相离相切,最终成为落在线上的一点。

初唐王湾,到跨越盛唐、中唐的王维、杜甫,到中唐刘禹锡晚唐雍陶等人的不少佳作,均隐含着几何图形,并可据以绘成几何图形,这就是唐诗的“几何现象”。

唐诗的美是千姿万态的,其“几何现象”便是其中特异的一态。

它赋予读者简约美。据“大漠孤烟直”所绘之几何图形线条和结构都很简单,但它的内涵却无比丰富恢宏。“大漠”因有“孤烟”与其垂直而显得更广阔更空旷,仿佛真正达到了数学意义的无穷“大”;而“孤烟”则因有这无穷“大”与它垂直而显得更“直”,更显其上升是无限的,更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升腾力,也更切合那个“大漠”的“漠情”。这无比壮观的强劲升腾是只有那个“大漠才有的景象,同时也是只有这个诗人才有的为国建功立业激情的真切写照。在这里已不纯是“大漠”与“孤烟”的垂直,更是诗人爱国思想和急剧升腾的奔赴边塞慰问将士的激情“垂直”而成的广阔胸怀。

它赋予读者图画美。古人论诗历来推崇“诗中有画”。唐诗的“几何现象”已不仅是诗评家和读者一般认同的中国山水画之类,而更是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这就使这些诗中的“画”更富底蕴更富气韵。唐诗“几何现象”赋予读者的图画美与一般“诗中有画”的“画”的美在质上是有所不同的。

它赋予读者时空美。唐诗隐含的几何图形都是或极其壮阔或玲珑剔透的三维空间,然后与其所发生的时间复合成含宏万汇的时空连续区,把有限的诗歌语言嵌镶于无穷的时空,给诗人个写意的巨大“坐标系”,给骚人一个抒情的强大依托,使读者有了一个“沉思”的巨大空间。当诗人用简明的几何图形将自己的诗情驰骋在永远美丽的时空连续区之时,其诗歌对读者的心灵就有了极强的穿透力和张力。

唐诗“几何现象”为何如是之美呢?几何图形尤其是立体几何图形是用具体的点线面来表示抽象的概念。一个有限的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无限的平面,这个平面是抽象的,无厚度无边际当几何图形渗入唐诗领域就充分发挥其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特异功能,使唐诗显现出高度具体与高度抽象高度统一的美质,使诗歌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翼形象思维与它不可或缺的另一翼抽象思维高度地统一,显现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

(摘编自彭晖《唐诗几何美浅谈》)

材料二: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文化中,有不少使用几何意象的佳作。

在古代诗词中“点”常常是孤人独物如孤帆、片花、泪滴、行客等远观似点的物象。线往往是似线的一些东西如行程、河流、远路、雁阵等等,面则是平的东西如荒原,水面,沙漠,长天等等而无形的风、雾、云、光影、声音等则是介于面与体之间,似面非面,似体非体的用来连接以上固态几何体的气态几何体。

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由两个意象孤帆和长江组合起来,孤帆是点,长江是线,点已是渐行渐远的远点,线已由李白身前的纵线转成天际的横线,点不断慢慢的在向横线移动,不见了,人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图形的解析中一目了然。李白口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浓。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却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该诗隽永的意境而成千古绝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则是“线线点,线线点”的构图,更为复杂但由于有相同的节奏使得意境更加动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明月为圆,汉关成线,征人作点。圆下引线,线外设点,点于线尽之处消亡悲凉不胜。

在几何意象中云、风、雾、影就像一无形的无处不在的“面”轻拂人心,它使意境更加朦胧。如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风是朦胧的面月是思念的圆,叶、寒鸦是衰老的点,进而时空轮回转换,产生的美感不言而喻。

(摘编自马晓华周乃军《例析诗词中的几何构图之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至塞上》的颈联隐含着诸多富有意蕴的几何意象,前一句的几何意象是平面和直线,后一句的几何意象是点、线、圆。

B.“大漠孤烟直”中的几何意象蕴含着强劲的升腾之力,既展现了“大漠”独有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激情。

C.唐诗的“几何现象”不是人们所推崇的“诗中有画”,而是更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它赋予读者更富底蕴、气韵的图画美。

D.孤帆、泪滴,河流、雁阵,荒原、长天这些看去似点、似线、似面的物象常常被古代诗人运用创造出隐含几何意象的佳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诗人能把有限的诗歌语言融入到无穷的时空里,让自己的诗情纵横驰骋,诗歌就能产生极强的情感张力。

B.如果想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高度统一,显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就一定要把几何图形渗入到诗歌创作中。

C.“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情景交融、意境隽永,根本原因就在于诗句中隐含着巧妙的几何意象。

D.使用几何意象的诗词佳作屡见不鲜,可见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有众多的相通之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不具有鲜明几何意象的一项是(3分)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东升西落照苍穹,影短影长角不同。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具有由几何意象构成的“几何现象”之美,请结合材料对此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山的谷子黄又黄

梁少华

藏好最后一袋谷子,绪杰从地窖口爬上来。

前院里,绪亮正赶着骡子,在大石碾上,嘎吱嘎吱地把碎铁、耙齿、耕犁碾成粉末儿。

北村靠近北山,黄土粘稠,盛产谷子。谷子经石碾碾压去皮,熬成小米粥,油滑酥稠,尤其上浮起的油亮米油。馋人呦!

此刻,收割后的谷地,像产后的母亲,安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人来打扰。

盛开的野菊花,如豪放的花云,似梦幻般的锦缎,把山坡灰色的脊背遮盖了起来。在淡淡的花香里,绪杰嗅出了苦涩。

去年这时节,天还未亮,蒙城日伪军来抢粮。日伪军挨户搜了个坛碎缸破,新收的谷子被抢了精光。巷子里鸡鸭毛随风飘飞,猪羊圈里全空了。

菊花被堵小巷,无路可退,誓死相拼。小鬼子狞笑着撕扯她的衣衫,狂叫着刺穿她的胸膛,鲜血染红了插在发束的野菊花……

疾病缠身的梁老汉被拦在路口,小鬼子解了他系腰的大包,撕裂成绳,掳走了他牵的耕牛秋收以来,乡亲们的心一直悬着。游走小组组长绪杰,在值游动岗。

暮云低垂,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扛着的土枪。朦朦胧胧的,远处一队人马长蛇阵顺着山路向这走来。他心一紧,猫腰躲进了高粱地。

种植在低洼和高坡之间的高梁,一片片,高低错落,绵延起伏。红透的高粱穗,似熊熊的火把。在这静谧的夜,摆动着身子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越来越近,牲口上驮着的空袋子已隐约可见。

“等着吧!”绪杰瞪着血红的眼,瞄准队尾,“砰——”有人应声趴下!

“八路!”队伍一阵骚乱。啪啪啪,夜空响起凌乱的枪声。

鬼子不敢靠 着大片的高粱地,放了一通枪。好大一阵子,四周除了偶尔传来的虫鸣点动静也没有。

长蛇阵停滞了,几个伪军死活不前,一番推嚷。骑大马的小日本嗷嗷叫。

声声脚步刺耳,大队人马拐上了沿水簸箕进北村的路。

一屋子守夜的人,听到村外传来枪声,迅速熄灯灭火。保长飞跑上老槐树下的庙台,双手撮成喇叭状,用全力拖起长调喊:“乡亲们,‘兄弟们’来了,快烧锅茶给他们喝吧!”

绪亮等十几个青壮年,分头藏在柴垛边、墙头上。手上的荆条篮子里,装着满满的土炸弹大队人马很快逼近村庄,柴门被踢开,震得门框直晃。可他们连一粒米还没捞到,炸弹就从身前身后炸响了。霎时,巨大的烟尘同爆炸的火光,搅得什么也看不清,倒了的墙把几个鬼子砸得脑浆崩裂。

不远处的小屋,门后拉弦绑好的炸弹,把拿枪托子砸门的鬼子“轰”地送上了天。

乡亲们用碾碎的铁粉,化汁成型做成外壳,装上土方炒制炸药制成的炸弹,终于让鬼子们尝到了苦头。

血头血脸的一群人,抛下尸体,狼嚎着仓皇逃命。

很快,村外又一声惨叫,骑马的小日本一头栽下,“王八盒子”撂进了路边的高梁地。

马儿嘶鸣着狂奔,被抬上马的小日本背朝天,耷拉的脑袋在马肚上来回地蹭。

“今夜,便宜这群王八犊子了!”大家还在为绪杰捏着一把汗,一抬头,他正翻越围墙,举着把“王八盒子”,站在了大家面前。

十几个青壮年欢呼着,围拢上来,传看着、摩挲着这把缴来的手枪。

“弟兄们,让它给咱多生几把吧?”

“对!”伴随着一阵高过一阵的欢呼声,乡亲们把绪杰抛举得老高。

“北山的谷子黄又黄,鬼子下乡来抢粮、来抢粮……”突然,人群中有人动情地唱起了拉腔声音高亢苍凉,还夹些花腔,绵长的歌声一直飘出村外。

(选自《江河文学》2021年10月刊,有删改)

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篇小说均以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普通百姓在国难当头之际保家卫国的故事,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

B.“乡亲们,兄弟们’来了,快烧锅茶给他们喝吧!”是保长的暗语,这是在提醒乡亲们,鬼子已经进村,可以使用自制的炸弹了。

C.“马儿嘶鸣着狂奔,被抬上马的小日本背朝天,耷拉的脑袋在马肚上来回地蹭。”用词生动典雅,描绘出敌人仓皇逃窜的狼狈状态。

D.《荷花淀》选段中“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是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因为水生预感到村中女人会遇到日本兵。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山的谷子黄又黄》中插叙了去年日伪军来扫荡村子的内容,既凸显了日军的残暴无情也补充了今年全村全员戒备的原因。

B.《北山的谷子黄又黄》开篇两段点到绪杰藏谷子和绪亮碾铁粉的情节,既给读者设置了悬念, 又为下文情节的推进做了铺垫。

C.《北山的谷子黄又黄》结尾极富艺术魅力,既照应了题目,又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韵味无穷。

D.两篇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法各有特色,前者综合运用动作、神态、环境烘托等各种手法,后者主要借助对话描写来表达人物情感。

8.环境描写可拓展小小说的美学空间,能使描绘的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请据此分析《北山的谷子黄又黄》中描写“野菊”和“高粱”的作用。(4分)

9.作为特殊时期的典型人物存在,有看符号一般的不可替代性。请据此分析绪杰和水生嫂形象的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十六年,窦固之伐北匈奴也,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官属曰:“胡人不能常久,无他故也。”超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营会天大风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嗓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心”,遂纳子为质。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固复使超使于阗,欲益其兵;超愿但将本所从三十六人。是时于阗王广德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至于阗,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即杀匈奴使者而降。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城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B,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C.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D.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汉刺史的佐吏。与《伶官传序》中“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不同。

B.胡人,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与下文“北虏”均为蔑称。

C.卿曹,意为君等、你们,与“吾属”“若属”相似,均为表示复数的人称用语。

D.入侍,本意为入朝奉侍,文中与“纳子为质”一样都是指到汉朝做人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超等人初到鄯善时,鄯善王对他们礼敬有加,但不久就突然疏远怠慢他们;班超推断定事出有因,属下们却认为是胡人行事无常的本性使然。

B.班超用计从侍胡嘴里探知匈奴使者到达部善的确切消息,为了应对危机,便召集出使西域的所有人员商议对策,最终决定乘夜用火攻匈奴使者。

C.在班超等人的努力下,鄯善王最终决定归属汉朝,窦固向皇帝报告了班超的功绩,并请求另派使者出使西域,但皇帝认为班超就是合适的人选。

D.面对于阗王在西域南道称雄称霸、匈奴使者驻守监护于阗国的局势,班超不畏艰险,只带少数人员出使于阗,最终于阗王杀了匈奴使者,归降汉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4分)

(2)固复使超使于阗,欲益其兵;超愿但将本所从三十六人。(4分)

14.鄯善王广原本“狐疑未知所从”,为什么最终却表态“愿属汉,无二心”,并纳子为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小题。

得献吉①江西书

明·何景明

近得浔阳江上书,遥思李白更愁予。

天边魑魅窥人过,日暮鼋鼍②傍客居。

鼓柁湘江应未得,买田阳羡③定何如?

他年淮水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

【注】①献吉:李梦阳之字。正德五年,被派到江西当提学副使,因不事谄媚得罪上司,便寄书何景明吐胸中块垒。此诗为何景明的回诗。②鼋鼍(yuán tuó):大鳖与鳄鱼,喻指凶恶的权贵。③买田阳羡:苏轼《菩萨蛮》词:“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指辞官归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说来书已收,又以太白譬梦阳,表达诗人对朋友的赞美和关切。

B.诗中化用杜甫《天末怀李白》“魑魅喜人过”之句,暗寓朋友的处境险恶。

C.全诗表达极富层次,在情感脉络的发展中,融汇着真挚又深厚的友谊。

D.这首诗以诗代柬,通篇以长者口吻娓娓道来,勉励规劝,充满人情味。

16.诗歌颈联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均用典故,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中,作者善于借“月”衬托人物情感,以 衬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又用 一句衬托作者被贬江州的孤寂与感伤。

(2)古人常常借描写梦境来抒发感情,如《念如娇·赤壁怀古》借“ ” 表达人生失意的感慨;《锦瑟》借“ ”表达理想求而不得的苦闷。

(3)古诗文常借天上二十八星宿来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客家山歌,源于古代中原,是中华民族音乐百花园的一朵奇葩,汉族传统歌曲的活化石。也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结晶,历经千年传承, 。客家山歌主要分布于广东的深圳、河源、梅州、惠州、韶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西的贺州、台湾等省市,还有遍布于湘滇陕黔浙琼等省的散点客家居住地,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群众基础。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 ,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顫音、滑音、倚音等装饰她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内容广泛,歌词善用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

。四句多押平声韵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大多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 的特有形式,被誉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章,包含中华民族优秀民歌精髓,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盛不衰 耐人寻味 婉转动人 抒怀言志

B.经久不衰 耐人寻味 委婉动听 表情达意

C.长盛不衰 隽永含蓄 婉转动人 表情达意

D.经久不衰 隽永含蓄 委婉动听 抒怀言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蕴含中华民族优秀民歌精髓,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被誉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B.蕴含中华民族优秀民歌精髓,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被誉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C.被誉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包含中华民族优秀民歌精髓。

D.被誉为有《经诗》遗风的天籁之音,从而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包含中华民族优秀民歌精髓。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地球上,天天受重力影响,骨骼和肌肉都能受到刺激,而航天员长期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 ① ,肌肉会不断萎缩,骨钙就会丢失,因此必须坚持锻炼身体,保证肌肉骨骼的健康。

航天活动早期,( )。由于对体能问题认识不深入, ② ,回到地球后就变得非常虚弱。后来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加强了航天员在轨期间的锻炼。即便如此,航天员从长期的失重环境回到了地球,还是有一个重力再适应的过程。所以,返回地球以后,③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这一现象并没有深刻认识,航天员回到地球后就马上出舱门了。

B.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航天员回到地球后就马上出舱门了。

C.由于航天员对这一现象认识不足,所以他们一回到地球就马上出舱门了。

D.对这一问题航天员并没有深刻认识,所以他们一回到地球就马上出舱门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9年,外国领导人嘲笑中国搞不了核潜艇,对此,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黄旭华等科研人员的潜心研制下,1970年,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在一代又一代有骨气的中国人接续奋斗下,屈辱的历史一去不返。如今的中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昂扬的姿态,底气十足地应对各方的挑战。正如中央领导人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所说:“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有骨气,所以我们百折不挠、攻坚克难;有底气,所以我们自信从容、平视世界。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 C (依据原文“不仅是诗评家和读者一般认同的中国山水画之类,而更是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二者应是递进关系,选项“不是人们所推崇的“诗中有画”,而是更具简约之美的几何图形”,是并列关系)

2.(3分) D (A.诗歌情感张力的产生,需要多个条件,“把有限的诗歌语言融入到无穷的时空里”只是其中之一,不能用“只要……就”,B.“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高度统一,显出美的辩证法的光芒”的方法不止“把几何图形渗入到诗歌创作”这一种;C.“诗句中隐含着巧妙的几何意象是原因之一,不能确定是“根本原因”。)

3.(3分) B (A选项明月和潮水构成圆与面的垂直面:C选项太阳与其长短不同的影子可形成不同的几何面;D选项洞庭景物与水中倒影可形成角度,月亮倒影与青螺形成圆与棱锥的垂直面。)

4.(4分)全文运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首先指出什么是唐诗的“几何现象”;其次阐述唐诗的“几何现象”美在何处(美的类型):最后分析唐诗的“几何现象”如此之美原因。(结论1分,分析每点1分;如从局部分析结构酌情给分)

5.(6分)①“平沙”是“面”,“落日”是“圆”,人与客均为“点”。(2分,举出1类给1分)②诗句由点、面、圆组成立体的几何图形,构成一幅意境悠远的画面。(2分)③整幅画面线条和结构简单,但内涵丰富,体现了诗歌几何现象中的简约美。(2分。如果能结合诗句,分析其图画美和时空美亦可给分;只是笼统贴三种美的标签,给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 B (A选项,“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有错,材料二并没有直接的战争场面;C选项“用词生动典雅”中“典雅”概括不当,应该是“生动诙谐”;D选项“水生预感到村中女人会遇到日本兵”概括有错,这句话是水生对妻子的嘱咐,希望她万一遇到敌人,要视死如归,免受屈辱。)

7.(3分) B (开篇两段写绪杰藏谷子的情节和绪亮碾铁粉的情节,是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

8.(4分)①描写满山盛开的野菊花豪放与柔美相交织的画面,既衬托出丰收的喜悦,又照应了下文绪杰回忆菊花被杀害之事时的痛心。②描写红透的高粱穗高低起伏,似熊熊的火把,静谧而神秘。既为绪杰提供了藏身之地,又点燃了绪杰复仇日军的熊熊怒火。③两处环境描写,从苦涩的花香到火把式的高粱,由柔美过渡到刚强,延展了作品的自然图景,拓展了读者的审美空间。(每点2分,写到2点给满分)

9.(6分)①绪杰机智、勇敢,带领群众夺取战争胜利,是抗战背景下游击队员的典型代表。(2分)②水生嫂温柔体贴、深明大义,是抗日战争中支援前线的妇女群像代表。③在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时期,他们是全民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分)(每点2分,要善于贴合试题情境分析,把握“特殊时期”典型人物“不可替代”这几个元素的提示。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A

11.(3分)B(“胡人”无蔑视之意,不是蔑称)

12.(3分)B(根据“悉会其吏土三十六人”,召集的是他带领的属下,不包括一起出使西域的“从事郭恂”)

13.(8分)

(1)(4分)(班超)于是招来鄯善派来的侍胡,用假话试探他说:“匈奴的使者来几了,如今住在哪里?”(采分点:补充主语、“今安在乎”各1分;语意通顺2分)

(2)(4分)窦固又派班超出使于阗,想给他增派随同的士兵,但是班超只愿带原本随他的三十六人。(采分点:两个“使”,分别为派、出使;“益”,增派,增加。语意通顺2分)

14.(3分)①班超把被他杀死的匈奴使者的人头拿给鄯善王看,鄯善王心中恐惧。②匈奴使者被杀的事令鄯善全国震恐。②班超将汉朝的威德告眚诉鄯善王,坚定了鄯善王归汉的决心。(每点1分,意思对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D(全诗并非以长者口吻,而是以朋友之间谈心的口吻交流,内容和情感上也无勉励规劝之意。)

16.(6分)①本诗颈联引用“买田阳羡”的典故,正用其意,既然无法乘风破浪,把舵领航,是否考虑辞官归隐,表达出在朋友失意时的理解与安慰。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引用“求田问舍”的典故,反用其意,若是像(许汜)那样只顾置地买房,恐怕见到才气刘郎,会感到羞耻,表达拒绝归隐,建功立业的渴望。(每点3分,手法、内容、情感各占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6分)

(1)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2)人生如梦 庄生晓梦迷蝴蝶

(3)示例: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西北望,射天狼。(有其它符合情境的诗句亦可)

(一空1分,有错、漏、添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C(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经久不衰:历经长时间也没发生变化或变质,一般指道理、友谊、信心等等。结合语境和对象,应该用“长盛不衰”。耐人寻味: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隽永含蓄:意义深刻,准确委婉,常用来形容文章写得好,意蕴深;句子主语是“意境”,用“隽永含蓄”符合语境。婉转动人:多指声音委婉动听,打动别人;委婉动听:形容声调温和曲折悠扬,漫长而和谐,引起听者共鸣,产生愉悦感;结合语境应该用“婉转动人”。表情达意:侧重于表达情意;抒怀言志:侧重抒发情怀志向;结合客家山歌的特点,“表情达意”符合语境。)

19.(3分)B(D选项因果倒置,“包含精髓”搭配不当,先排除。A选项缺“遗风”的谓语动词“有”,进而改变了陈述对象。C选项缺“遗风”的谓语动词“有”,进而改变了陈述对象:“包含精髓”搭配不当:因果逻辑不顺畅,“蕴含中华民族优秀民歌精髓”,“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被誉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前两句是“因”,后一句是“果”,语序不宜打乱。)

20.(5分)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把客家山歌比作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和传统歌曲的活化石(2分)突出了客家山歌的独特审美价值和传承意义。(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3分)A(根据全段的表达,语段是在分析人们对宇航员返回地球的认知问题因此应该以人的行为为陈述对象,故排除B,根据后文理解,“后来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说明认识问题并不单是宇航员的认知,应该是大家的共同认知,故排除C、D)

22.(6分)①肌肉和骨骼不再受到重力刺激;②航天员没有进行充分锻炼;③航天员并没有马上从座舱里出来。(根据上下文语境,第一空所在位置,“而”字前后构成转折关系,前文说在地球上,因受重力影响,骨骼和肌肉能受到刺激,后文在语意与之相反,故第空应表述为“肌肉和骨骼不再受到重力刺激”;第二空所填句是解释宇航员回到地球后变得虚弱的原因,后文强调说“后来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加强了航天员在轨期间的锻炼说明宇航员变虚弱的原因是没有进行充分的锻炼,故第二句应表述为“航天员没有进行充分锻炼”,因为后文是“加强锻炼”,所以补写句的锻炼必须加“充分”来修饰。第三空是个总结句,所填句与前文构成了因果关系,因为航天员返回地球有重力再适应过程,所填句填的结果是“航天员并没有马上从座舱里出来。”形成与文章开头的照应关系。)

四、写作(60分)

23.(60分)

(一)审题与立意分析

1.关于题意

试题材料由三部分构成,需先逐个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和联系。第一段材料:面对外国领导人的嘲讽和蔑视,毛泽东的铿锵誓言和黄旭华的实际行动,表现出中国人锋铮铁骨:第二段材料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在一代又一代有骨气的中国人接续奋斗下,屈辱的历史一去不返”是一个过渡句,是对关键概念“骨气”的提示。第二层面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形象概括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以昂扬的姿态,底气十足地应对各方的挑战”是对关键概念“底气”的提示。第三层面引用了中央领导人在今年两会上的经典语言,当代年轻人走出世界之前,已经可以平视世界了,表达了民族的自豪感其中“平视”这一关键词与“底气”这一概念是统一关系,有“底气”是能“平视”的前提条件。

第三段材料既是对上面两段材料的概括,也是对作文立意的提示 所以我们百折不挠、攻坚克难”是对上述材料前半部分的概括,“有底气,所以我们自信从容、平视世界”是对材料后半部分的概括。从立意的角度看,这两句话给出了“骨气”与“底气”两关键概念,并揭示了关键概念与材料中其他概念的联系,是对写作的引导。

骨气是一种志气和精神的表现,而底气则是一种根基和自信的展示。个人有骨气,心中就有方向,肩上就有担当,活得就有尊严;民族有骨气,才能站得直、立得正,才会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国家自豪感、社会凝聚力。这种骨气来自于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质,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底气。民族的骨气造就了我们强大的底气,强大的底气又进一步强化我们骨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骨气与底气如同枚硬币的两个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写作提供的材料,情境设置由点到面,逻辑揭示由现象到本质,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材料立意共同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引导当代青年思考:什么是中国人的骨气 骨气的当代概念和意义是什么?什么叫做“底 拥有“底气”的条件是什 骨气”和“底有怎样的逻辑关联?当今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现实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做?材料引发的思考和联想是多角度的,但必须统领于“骨气”和“底气”这两个关键概念之下,并赋予关键概念新的时代意义。

2.关于任务

本文的写作要求,“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问题的核心是“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要求是写出自己感受,以及带给你的思考,立足“你”,就是要求考生不要脱己”的感受,要写真情实感,拒绝假、大、空,要言之有物,“怎样的”要求说明思考的内容和具体的想法,可以提意见,也可以就此内容写自己的观点,文体上面没有限制可以选择议论文和记叙文,但就材料类型而言,议论文更加合适。在写作时确定好最佳立意,

组织好材料即可。

评分参考:

1.一类作文:能提炼出“底 骨气”两个核心概念,围绕材料中的情境分析,合理阐释骨气与底气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拓展自然,分数48分以上2.二类作文:能提炼出“底气”“骨气”两个核心概念,围绕材料中的情境分析,结构七较严谨,语言比较通顺,适度拓展,分数在42—47分

3.三类作文:能提炼出“底气”“骨气”中的概念之一,能够围绕材料中的情境分析结构较完整,议论较有深度,语言较通顺,分数在36-41分

4.脱离核心概念,只从材料中剥离某个次要概念创作,比如写“奋斗”“执着”“从容平视”等,属于偏题作文,分数不高于36分。

(二)评分细则

1.基本分的作文

文章在基本切合题意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文章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建议在4分左右赋分。

2.一类作文

48分以上,字数850字以上,契合题意,准确地进行概念的界定,并辩证地分析概念间的关系,在“为什么”方面有充分的论述且结构严谨圆融,说理充分,理性表达,富于创新到800字,一般打不到一类文,除非文质皆美。对于文面一流、立意精准的,在同档作文中

可适当提高分数

3.二类作文

42—47分,符合题意,较清晰地分析问题,基本完成任务指令,较好地阐释概念及关系结构比较严谨,关联处理基本得当,有论证说理,语言比较通顺,适度拓展。

4.三类作文

36—41分,基本符合题意,能够围绕材料中的情境分析,结构较完整,议论较有深度,

语言较通顺。

5.偏题的作文,35分以下。行文仅从材料中某个侧面展开议论,不顾及主题任务,或抓住一个词当话题,脱离材料内容,注意判断行文中有没有符合题意的部分以及所占的比重。

6.离题作文,30分以下。

7.确认为抄袭,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5分。

8完篇而字数不足,在正常打分外每少50个字扣1分;未完篇的文章,不足600字不超过25分,不足500字不超过20分,不足400字不超过15分。

9.其它补充说明

①缺标题扣2分,仅有标题得2分。②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上限5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上限3分;字迹潦草可适当扣分,上限3分。③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参考译文:

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窦固讨伐北匈奴时,派代理司马的班超与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鄯善王广对班超用贵宾礼仪接待,十分周到。但不久就突然改变了态度,疏远怠慢班超等人。班超对他的部下说:“你们可曾察觉出广待我们的礼仪冷淡了吗?”部下说:“胡人行事无常性,应当没有别的原因。”班超说:“这一定是因为有北匈奴的使者来到,而鄯善王犹豫不知归附谁的缘故。”他于是招来鄯善派来的侍胡,用假话试探他说:“匈奴的使者来几天了,如今住在哪里?”侍胡惊慌地说:“已来到三天了,离此地三十里。”班超就把侍胡禁闭起来,把自己带来的三十六个官员全叫来,与他们一起饮酒。饮到最酣畅时,就借酒激怒大家说:“你们与我都在离汉朝极远的地方,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才来到几日鄯善王广对我们就失去了礼敬。如果让鄯善王把我们逮捕送交匈奴,那我们的尸骨就会被豺狼吞食,我们应该怎么办?”官员都说:“现在我们身处危亡境地,愿跟司马您同生共死班超说:“现在的计策,只有乘夜用火攻匈奴使者,对方不知我们有多少人,一定非常恐怖这样可以消灭他们。众人说:“应当跟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发怒说:“胜败决定于今天,从事是一个平庸的文官,听到我们的计谋一定会因恐惧而泄密。人死了不留英名,不是英雄大家说:“好吧。”天刚黑,班超就率领官兵奔向北匈奴使者住的营帐。正赶上刮大风,于是班超就顺风点火,前后鼓声齐鸣,喊声震天,匈奴使者惊慌失措。班超亲手格杀三人,手下的官兵杀死匈奴使者及随从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烧死。班超于是叫来鄯善王广拿出匈奴使者的人头给他看,鄯善全国震恐。班超将汉朝的威望德政告诉鄯善王,让他从今以后,不要再跟北匈奴交往。广叩头说:“愿归属汉朝,不再有二心”于是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做人质。班超回来,向窦固禀告,窦固大喜,向皇帝报告班超的功绩,并请求再选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说:“像班超这样有才能的官员,为什么不再派遣,却另去选拔他人?现在任命班超为军司马,命他继续完成前功。窦固又派班超出使于阗,想给他增派随同的士兵,但是班超只愿带原本跟随他的三十六人。这时候,于阗王广徳,在西域南道称雄称霸而且匈奴仍派使者驻守监护于阗国。广德早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杀死匈奴使者的事情,十分恐慌,就立即杀死匈奴使者,归降汉朝。班超重重地赏赐了于阗王广德以及他的下属官员并留在于阗进行安抚。于是各国都派王子到汉朝做人质,西域与汉朝断绝了六十五年的关系至此恢复。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