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西方研究科举制与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的关系,主要注目于“进士”“举人”中的商人背景。这是为史料所限,不得不如此,因为进士题名录、乡试录之类的文件传世者尚多,可据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分析。这些现代的量化研究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人所共见。这里我只想提出一个意见:从科举制看“商”上升至“士”的社会流动,最重要的关口便是“生员”。“童生”通过了“童试”,成为“生员”,才能参加府、州、县学的“岁考”和“科考”;“科考”列名第一、第二等则正式取得“乡试”的资格。因此“童生”与“生员”中有多少人来自商人家庭,显然应该是研究社会流动所必须首先追寻的问题。可惜由于大量“生员”(“童生”更不必说)的家世背景在资料上完全是一片空白,这一领域中的量化研究根本不可能开始。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旁敲侧击,试作一点推测。
明末小说《型世言》第二十三回说:
一个秀才与贡生何等烦难?不料银子作祸,一窍不通,才丢去锄头扁挑,有了一百三十两,便衣冠拜客,就是生员;身子还在那厢经商,有了六百,门前便高钉贡元扁额,扯上两面大旗。
这里说的是“生员”和“贡生”(即“监生”或“太学生”)都可以用银子买到。买“生员”的包括农家(“锄头”)和商贩(“扁挑”),买“贡生”的则主要是“经商”的人。明、清两朝在财政困难时期依靠“捐纳”(即出卖“生员”和“监生”)的方式来筹款,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实。明、清国子监制度中本设有“捐资入监”一条,称为“例监”,而“贡监”中也有“纳贡”一项。据近人研究,如道光一朝(1821-1850)由“捐纳”而来的“监生”即超过三十万人,平均每年一万名。所以《型世言》虽是小说,却从侧面透露出科举制因商人势力上升而发生的变动。
除了捐纳为“监生”“生员”之外,商人子弟以“童生”考入府、州、县“廪膳”“增广”“附学”等“生员”的当然也不在少数,因为他们一般都很重视子弟的教育。至于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商人,政府还为他们特设“生员”名额,以保障其“乡试”的资格,如明万历(1573-1619)中盐商子弟的保障名额便附入扬州府学。湛若水(1466-1560)的扬州甘泉书院更是由大盐商捐钱所建,扬州和仪真的盐商子弟来从学者不少。这当然也是为科举考试作准备的。所以商人子弟走正规科举这条路的,在明、清时期已成一普遍风气。清代沈垚(1798-1840)断言:“非父兄先营事业(按:即经商)于前,子弟即无由读书以致身通显。”这一观察相当准确,有无数实例可证。明、清“进士”和“举人”名录中以来自“民”籍者占绝大多数,这是因为当时填报家世时根据户籍的分类,如军、民、匠、灶(即盐商)之类。事实上,户籍划分愈到后来便愈欠严格,因此所谓“民”之中必然包括了商人在内,不过从名录中看不出来而已。
社会流动的结果使十六世纪以后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动,不但士、商之间的界线已混而难分,而且整个帝国系统(imperial system)也不得不有所调整,以照顾到商人阶层的利益。商人子弟无论是通过“捐纳”以取得“监生”的身份或由正途出身以进入官僚系统,都自然不免对商业世界抱着一种同情而又理解的态度。我过去研究明清“士商互动”的历史,曾获得两点清晰的认识:第一、商人子弟入太学为“监生”并不必然是为了仕宦,而毋宁是借着“监生”的身份与官方往来,对家中的商业运作起一些保护作用。第二、由正途出身而踏进宦途的也有人宁愿在户部或税关任职,以便在行使职权时发生某些“宽商”的效应。至于在朝士大夫为商业发展(包括海外贸易)的正当性辩护之事则更是屡见不鲜。万历时御史叶永盛便曾为浙江盐税力争,得免岁征十五万两。但他之所以能如此则完全得力于歙县一位“生员”汪文演提供的数据。
(摘编自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材料二:
八股文确实可以看作是科举制度的一个核心部分,因为第一场就要考《四书》《五经》,还要作试帖诗,非常刻板。但科举考试还考别的内容,第二、三场有诰、有表、有判、有策问。什么叫诰?就是模仿皇帝的语气发布文书,这个诰非常难写,就像今天让你模仿中央领导的语气写一份报告。什么叫表?是指臣民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书。判则是考验考生的断案能力。最重要的是策问。策问考验应试者对实际事务的处理能力。考官提出的问题往往涵盖实际行政事务的方方面面,诸如吏治、仓储、水利、缉盗、钱币、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例如有一道策问题是:假设让你做一个保甲推行者的话,你应该怎么办?熟悉保甲史的人都知道,保甲实施的前提是必须按村和户的规模进行设计,但很多地方居民住得过于分散,有的住在山上,有的散住在谷底,面对这种种复杂的情况,怎么实行保甲?
(摘编自杨念群《科举的遗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对史料进行量化分析,西方研究者对科举考试中“进士”“举人”的商人背景的探究颇有成效。
B.在明朝,商人必须先成为童生才能获得科举考试的资格,继而才可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C.通过核查明清“进士”“举人”名录可知,当时的户籍划分越到后期越欠严格,以致不同户籍混杂。
D.科举考试第二、三场中的策问最重要,它能涵盖诰、表、判的考查内容,具有全面考查士子的功能。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研究资料不够充分,材料一中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来窥看当时的科考情况,而明清“捐纳”事实的援引则有力佐证了作者的观点。
B.材料一采取并列式的结构,从捐纳、重视子弟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了明清时期商人子弟参与科举考试的情形。
C.材料一直接条列出作者曾经的研究成果,以便阐明观点,即商人进入官僚系统后对商业世界抱持着同情而又理解的态度。
D.材料二细致地展示出科举考试所考查的诸多内容,并辅以事例进行说明,能够起到打破认为科举考试只考八股文的刻板印象的效果。
3.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帝国系统中一架敏感的调节机器”,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4分)
两个不能遗忘的印象
夏衍
编者出的题目已经忘了,大约是要写一些上海战争①中的印象。印象实在太多,现在就将两件自身遭遇的,使我永也不能忘记的印象写下来吧。
其一
二月十五,搭了载着某团体捐给十九路军兵士的军需品和食粮的运货汽车,从中山路到真如去。过了大杨桥,前面就没有连接的市廛,而只展开点缀着土堆和池沼的耕地。因为那时来往的汽车很多,所以那条平时坐在汽车里会使你上下跳跃的交通路已经修铺得相当的平稳;汽车开足每小时40里的速率,汽车夫已在溅着口沫地和坐在旁边的送货的办事员谈话。突然,离我们的车子前面不到100码的一辆红十字会汽车,好像前面碰到了一条土堤一般的停住,车上的五六个穿制服的职员,好像一盘豆子倒在地上一般的四散地向两面的耕地乱闯。无疑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于是我们的车子也很快地停了,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躲在土堆和沟渠里面。飞机只有一只,飞得很低,在我们两辆汽车前后飞了一圈,弃下了一捆白底蓝字的传单,很快的就曳着尾巴望东方飞去。大家透了口气,重新聚拢来。汽车夫说,传单正丢在他的前面,不到两三丈路,假使这是炸弹,那就性命没了。他又说飞机师一共两个,掷传单的好像还在带笑地挥手。传单,在地上散很多,出乎意料,这真是太出乎意料了。在署名中央党部写着“打倒抗命的十九路军”的传单之外,还夹着不少日本文的署名日本革命士兵委员会的宣言,很长,最少也有七八百字,最后的口号是:“掉转枪尖来刺死你真正的敌人”,“大胆地和中国的革命士兵握手”。有许多人看了发怔。
“怪了,东洋人里面也有这样的人?”
“而且是飞机师呢。”
可是汽车夫不服气地用袖子揩了揩脸上的泥土,说:“丢在这儿有什么用?我们又不是东洋兵。”
“就是要使你知道呢,东洋人里面也有这样的人!”另一个很快地讲。
其二
日子记不清了,是在爱文义路梅白克路口的一处伤兵医院。午后,淡淡的太阳斜射在靠街的玻璃窗上,一个什么医学校的女生伏在矮矮的板桌上面,正在替一个诸暨口音的八十八师的被打断踝骨的伤兵写信。
“唔,现在没有钱寄,一时也不能回来……还有呢?”女学生催促一般的问。
伤兵望着银鱼一样在纸上跃动的手,尽是呆了一般的傻笑。
“什么?挂了彩还笑?……你这人痴了?”女的被他看红了脸,鼓起了腮子说。
“天下真有这样白嫩的手!你看,我们手上都是蚕豆大小的趼。喂,老孔!”他喊着,“记得全家宅的那件事吗?”
被他叫做老孔的,脸上被纱布包得只露出两只眼睛的同是八十八师的士兵慢慢地将头动了一下,依旧没力地躺下去。
“在老孔挂彩之前三五天,我和他在全家宅拼命地想要夺一支东洋兵的步枪,可是那东洋人凶得很,打死了还不放手。老孔捏了枪,我将他的手掰开来。对啦,他的手也和我们的一样。”
停了几秒钟,谁都不语,女学生怔怔地望着他的手。“东洋兵大概也和我们一样的捏铁耙、捏斧头的吧。”另外一个伤兵讲。
(1932年)
注:①上海战争:指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即点明这是“上海战争中的印象”,对两件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也多处体现着“一·二八”上海抗战的历史背景。
B.传单让“许多人发怔”,主要是因为其中兼有署名中央党部的和日本革命士兵委员会的宣言,这样混杂不合常理。
C.第二个印象中,“午后,淡淡的太阳斜射在靠街的玻璃窗上”的景物描写,既交代时间,也为人物活动营造了淡淡的暖意。
D.作者借医学校女生之口,说出了伤兵家信的内容,透露出这场战争中普通一兵的真实处境,使读者从中窥见战争的创伤。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引子部分点明写的是“自身遭遇的,使我永也不能忘记的印象”,表明这是一篇纪实性小说,作者对故事发生地点的详细交代,也凸显了文本的真实性。
B.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大都省去了姓名,但在作者的简笔勾勒下都有血有肉:汽车夫和诸暨口音的伤兵,就像是喜欢聊天、大大咧咧的“邻家大哥”。
C.作者有意将女生“银鱼一样”的手,与“都是蚕豆大小的趼”的士兵的手形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劳动阶层民众的同情,也蕴含着对剥削阶层的讽刺。
D. 两个故事都收束在现场人物的对话中,“东洋人里面也有这样的人”“和我们一样的捏铁耙、捏斧头的”,言简而意深,令小说的主旨深刻而耐人寻味。
6.有人评价这篇小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这表现了作者驾驭微型小说的高超本领。”你赞同这一评价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7~11 题。(23分)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于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十一·潮州韩文公庙碑》)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B.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C.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D.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贞观,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八代,可指五帝三王之世,亦可指两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在本文中指后者。
C.咸池,古代传说中太阳沐浴的地方。屈原《楚辞》中有“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D.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名重黎,为帝喾的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重振衰败已久的文风,拯救耽溺佛法的世风,他的忠诚与勇气可谓卓异,作者认为他身上充盈着浩然之气。
B.韩愈虽一心为国为民,却无法解宪宗心中迷惑、遏制小人诽谤、让自己安身朝廷,作者慨叹其擅长顺应天道,不擅长处理人事。
C.韩文公庙原在刺史公堂的后面,百姓前往祭拜颇为不便,后来太守王涤率领潮州百姓花费一年时间在州城南面建成新庙。
D.有人认为韩公贬谪到万里之遥的潮州,一年不能回京一次,他死后定然不会深切怀念潮州,对此作者以水为喻加以反驳。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
(2)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11.苏轼在赠予潮州百姓的诗作中颂扬了韩文公的哪些才德?请简述。(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5分)
(1)《屈原列传》中写出屈原博闻强识,称引古代帝王来讥讽当世之事的语句是
“ , , ”。
(2)《过秦论》中有意识将强大的秦国与陈涉相对比,极言陈涉出身低微的语句是 , , 。
(3)《过秦论》秦孝公之时,商鞅辅佐,采取 , , , 的举措,毫不费力地取得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4) ,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
(5)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 。
(《李凭箜篌引》)
(6) ,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7)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
三、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18分)
13.下列各项中,词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寥落 牒血 菲薄(fēi) 长歌当哭(dàng)
B.涅磐 缁衣 被难(nàn) 挈妇将雏(qiè)
C.竦身 熨帖 偃卧(yàn) 殒身不恤(yǔn)
D.罅隙 噘嘴 忏悔(chàn) 高屋建瓴(líng)
1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 推此志也(推赞)
B.见犯乃死,重负国(更加) 自分已死久矣(料想)
C.序八州而朝同列(安置使有序)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D.岂非人事哉(人的作为)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来)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前者笔法隐晦,后者直露显豁。
B.《包身工》作为一篇报告文学,将新闻性和文学性有机统一,记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C.《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三篇小说都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抒写了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批判了伪善的社会道德,成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9分)
。如《青城坐雨图轴》充分吸收了“师法自然”的艺术理念,该画以(①)雨水淋湿墙头的瞬间为核心,通过集中运用泼墨、干皴加宿墨以及焦墨的技法,将云游青城山时遇到的自然景观真挚地展现出来。该画虽着墨不多,且干且润,但在色与墨的深刻(②)中,凸显了烟雨氤氲之感,真正做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在这幅画中,雨水打湿之处墨色十分浓重,而尚未湿漉的山路、屋檐则用留白之法,颇显其融情山水、寄情自然的(③),也呼应了画作题识——“青城山中坐雨,林峦杳霭,得图而归”。《支硎山秋色图》同样运用“自然之法”。明代画家陆治曾在隐居支硎山期间,因感悟支硎山的天然山石之美,留下著名的《支硎山图》。黄宾虹则以恢宏厚重的笔法创作出《支硎山秋色图》,与陆治进行了时空上的对话,特别是达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前述《青城坐雨图轴》相比, ,进一步诠释了其所倡导的“内美”理念。在《夜山图》中,黄宾虹将所见山水看作是统一整体,将自然作为人之心灵的比照。此画集中表达出黄宾虹对自然万物的提炼与整合,特别是其对夜山这一对象物的(④)。这之中既包含人生的经验,又传递着艺术的情境,给人以立足于自然之中的深邃感觉。
16.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①描摹 ②交织 ③理想 ④潜心观察
B.①描摹 ②交融 ③理念 ④静心观照
C.①描绘 ②交融 ③理念 ④潜心观察
D.①描绘 ②交织 ③理想 ④静心观照
17.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划波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黄宾虹此画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也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而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
B.黄宾虹此画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而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
C.黄宾虹此画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而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
D.黄宾虹此画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已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
18. 上文划横线处的句子为段落中心句,该句子是 (3分)
四、整本书阅读(8分)
19.下列《红楼梦》中的判词所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②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④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A.①王熙凤②贾迎春③贾元春④花袭人 B.①王熙凤②香菱③贾元春④妙玉
C.①贾元春②贾探春③王熙凤④贾惜春 D.①贾元春②史湘云③王熙凤④李纨
20.《红楼梦》第六十五回有这样一段话:
兴儿笑道:“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这段话介绍的主人公是谁,话中介绍了她怎样的身世与特点?(5分)
五.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多家媒体公布了2021年流行语:中国航天、疫苗接种、小康、“双减”、碳达峰碳中和、野性消费、破防、鸡娃、躺平、“清朗”行动。这些流行语跨越“庙堂”与“江湖”,上关家国大事,下系百姓日常,涉及面广泛。
请从中任选两三个流行语,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在“致敬2021”主题班会活动上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A】B选项,商人还可以通过捐纳等方式直接成为“生员”参与科考;C选项,从“进士”“举人”的名录并不能推知户籍划分越到后来越欠严格;D选项,由材料二可知“诰”“表”“判”“策问”属于同一等级的考试,不存在互相涵盖的现象。
2.【B】“并列式结构”分析有误,文本一首先阐明商人参与科举考试的情形,再分析这种参与产生的社会影响,彼此之间并非并列关系。
3.(6分)①敏感的调节机器,指的是科举制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要改变自己的录取对象的比例和考试内容。②明清时期,商人力量强大,科举制度中的纳捐制度、为大商人特设“生员”名额,使得更多的商人能够进入权利系统、并回馈商业。③科举考试中涵盖着实际事物处理能力的考察,这驱使学子们在经书研读之外更加关心现实事务。(每点两分)
(二)4.【B】看了传单“发怔”的主要原因,是居然有日文写成的反战传单,而非“混杂”。
5.【C】用女生的手反衬士兵的手,是为了引出后文日本兵的手,并没有“蕴含着对剥削阶层的讽刺”。
6.(8分)这篇小说聚焦的是战争中的两个小细节:“策反”的传单和士兵粗糙的手,从传单中让读者得知日本也有反对这场战争的正义人士,而日本士兵,与中国士兵一样,也有来自踏实勤勉的农民阶层,这是“从小处入手”;(4分)但词约义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传递出对战争参与者、战争性质的认识,并藉此令读者思考战争的正义性问题(或战争可能的结局),可谓“从大处着眼”。(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文阅读与积累(38分)
7.【C】(译文:起初,潮州人不懂得读书学习,韩文公就委派进士赵德当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真诚努力地学习文章和礼仪,这种风气影响到一般民众,直到现在,潮州是出了名的容易治理的地方。)
8.【B】(八代,亦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9.【D】(“一年不能回京一次”有误,应是“不到一年便回去了”。)
10.(1)(4分)(韩愈)在谈笑间一挥手,天下人就一起倾倒在他面前听从他,使道和文又回归正统。
(2)(4分)他用来培养读书人、治理百姓的举措,一律效仿韩文公的做法。
11.(6分)①扫除异端邪说,重振道统和文风,见其智勇和担当。②堪与李杜比肩,见其文才卓越。③勇于讽谏迎佛骨,见其忠公体国。④为民攘除蛟鳄,见其爱民之心及治理才能。
12.(1)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4)将士军前半死生 (5)女娲炼石补天处 老鱼跳波瘦蛟舞
(6)庄生晓梦迷蝴蝶 (7)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8分)
13.【D】A喋血、菲fěi;B涅槃;C偃 yǎn。
14.【D】本:考察,探究。
15.【A】前者直露显豁,后者笔法隐晦。
16.【B】①描摹,意为照着底样写或画;描绘即描画。此处两词皆可,“描摹”有更忠实于客观物象的意味,更佳。②交融,意为融合在一起;交织,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此处应为“融合”,更切合语境。③理念,即信念或思想、观念;理想,指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此处指画家作画时的观念,故用“理念”。④“潜心”与“静心”,在此皆可用;“观照”本是美学用语,是审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投射,在此更为适切,故而选“静心观照”。
17.【C】从“与前述《青城坐雨图轴》相比”可知,“此画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应紧承之;“诠释了其所倡导的‘内美’理念”应紧承“抵达内心之秋”。
18.(3分)黄宾虹的中国画作品中充满着“自然之法”。(赋分点:黄宾虹、中国画作品、自然之法)
四、整本书阅读(8分)
19.(3分)【D】
20.(5分)这段话中的主人公是贾探春(1分),她是贾政与为人浅薄鄙陋的赵姨娘所生,(1分)她美丽大方,颇具才情;见识广,能力强;性情刚烈不见欺,正如带刺的玫瑰。(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个普通人而能够成为百代的师表,他的片言只语可以为天下后世所效法。这样的人都是参助天地化育万物、关系国家盛衰兴亡的人。他们之所以降生在世上是有来历的,他们的去世也是有某种缘由的。贤能的卿士申伯、吕侯出生是高山降神,辅助殷朝的贤相傅说死后化为星辰,这些事从古传颂到今,不可能是捏造的。孟子说:“我善于涵养我的至大至刚之气。”这种气,它存在于寻常事物之中,而充塞于天地之间。突然遇到这种气,王公大臣就会失去他们的高贵。晋、楚大国就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善辩的口才。
从东汉以来,儒家之道沦丧、文风颓坏,各种异端邪说蜂拥而起,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盛世,起用了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这样的贤明卿相进行辅佐,却仍不能救弊起衰。只有韩文公从一个平民的身份奋起,谈笑间一挥手,天下人就一起倾倒在他面前听从他,使道和文又回归正统,到今天大概已有三百年了。韩文公倡导的文风使从东汉到隋代已经衰败了八代的文风重又振作起来,他提倡的儒家道统拯救了沉溺于佛老思想的天下人心,他的忠谏触犯皇帝使之大怒,他的智勇却胜过了三军的统帅,这难道不就是参助天地化育万物、关系国家盛衰兴亡、胸中充满至大至刚之气的人吗?我曾经论析过天与人的区别,认为人凭借智力没有做不出来的事,而天则容不得虚伪的东西;人的智慧可以欺骗王公大臣,却不能欺骗猪、鱼等纯任天性的小动物;人们凭借武力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得到普通男女的心。因此,韩文公专一真诚的心意能够驱散衡山上空的乌云,却不能解开唐宪宗心头的迷惑;能够驯服残忍的鳄鱼,却不能消除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取信于南海的百姓,世代被他们立庙祭祀,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有一日安宁。这是因为韩文公所擅长的是顺应天道,不擅长的是处理人事。
起初,潮州人不懂得读书学习,韩文公就委派进士赵德当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真诚努力地学习文章和礼仪,这种风气影响到一般民众,直到现在,潮州是出了名的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话确实正确:“君子学习了道德礼仪就会有仁爱之心,百姓学习了道德礼仪就容易驱使。”
潮州百姓祭祀韩文公,每顿饭必祭奠他,遇到旱涝、疾病、瘟疫,凡是有什么需求一定要到祠堂去祈祷文公的神灵保佑。而韩文公庙在刺史公堂的后面,百姓去祭祀出入很不方便。前任太守想请求朝廷改建一座新庙,没有成功。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做这里的地方官,他培养读书人、治理百姓,一律效仿韩文公的做法。百姓对他的治理心悦诚服之后,他就发布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文公庙的人听我的命令。”民众就兴高采烈地着手修建。选择了距潮州城南七里的地方为庙址,用了一年时间新庙就修成了。
有人说:“文公离开京城万里之遥,而被降职到潮州去,不到一年就被召回了,假如他死后有知的话,他对潮州没有留恋之情是很显然的。”我说:“不是这样。文公的神灵在天底下,就好像水在地下一样,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到达。而只有潮州人对他的信仰如此之深、思念又如此之切,祭祀的香火缭绕不绝,人们的感情凄怆真挚,好像又看到了韩文公一样。譬如凿井挖出了泉水,而说水只存在于这个地方,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
元丰元年,宋神宗下诏书追封韩文公为昌黎伯,因此新庙的匾额上就题写“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我把韩文公的事迹刻在石碑上,我因此作了一首诗给他们,让他们歌咏来悼念韩文公。这首诗是这样的:您当年骑神龙驾白云遨游帝乡,亲手挑出区分银河和日月星辰的彩章,美丽的织女为您织出云锦般漂亮的衣裳。您飘然而下来自天地身旁,降临人间为了扫除俗世的鄙陋文章。您西游咸池还巡行过扶桑这日出的地方,草木也承受了您的恩泽华光。您追随李白、杜甫与他们一起翱翔,使张籍、皇甫湜与您相形见绌惭愧地退避一旁,您高尚的道德光辉夺人眼目使人不能仰望。您曾写出痛斥佛教的奏章劝诫君王,却遭受贬斥来到南海这荒远的地方,经过舜的葬地九嶷,凭吊了尧的女儿女英和娥皇。火神祝融为您开路,海神率怪物深深躲藏,您所到之处为民除害,驱赶鳄鱼如驱羔羊。九天之上缺少贤才,上帝心中为之悲伤,又派巫阳来到人间,把您召回天上。今天献上我微薄的祭品,还有鲜红的荔枝和香焦黄黄。您这么快就离开了人间,使我们不由得涕泪成行,请您披发轻快地飞到大荒接受我们的祝飨。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