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46题)6-10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①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②③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注)①蛮溪;泛指岭南的溪流。②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然后耕田种植。③三更津吏报潮鸡:《舆地志》说:“移风县有鸡……每潮至则鸣,故称之‘潮鸡’。”三更潮汛到来的时候,鸡就会叫,津吏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争分”写出了岭水分流的态势,“暗”字表现了桄榔椰叶的茂密。

B.颔联写诗人怕毒雾、蛇草,避沙虫、燕泥,写出了途中提心吊胆的情状。

C.颈联以五月收获稻米、三更时津吏就报潮汛到来表现了岭南人们的勤劳。

D.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显得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末句“红槿花中越鸟啼”。

【答案】

1C2.①本句写红槿花开,越鸟在花丛中啼鸣,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岭南风景图。②本句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意就更显得浓重。③本句以景结情,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显得意犹未尽,耐人深思。④本句视听结合,使画面充满立体感,生动形象。(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对即可。)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手法的能力。

C.颈联两句的意思是“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三更潮汛到来的时候,鸡就会叫,津吏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这两句并非在表现岭南人们的勤劳,而是在表现岭南与北方不同,并为尾联抒发诗人被谪贬瘴疠之地的深切思乡之情作铺垫。

C故选。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的最后一句“红槿花中越鸟啼”是一句写景句,描写了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这是一幅典型艳丽的岭南风景图。

作者此处写岭南美景并非是为眼前景色所陶醉,而是写岭南的风物与自己北方的故乡的不同,此处表面上是写岭南美景,其实是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意就更显得浓重。

同时,诗句中以视觉的“红花”和听觉的“鸟鸣”进行描写,视听结合,使所描写的画面立体形象,更有感染力。

最后,诗歌以描写景物结尾叫以景结情,此句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越鸟

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显得意犹未尽,耐人深思。这一联是这首抒情诗的结穴之处,所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挚。

7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①黄庭坚曾被卷人新旧党的斗争后被贬谪到四川,51岁时,奉召回到湖北,在荆州沙市候命。这年冬天,作者在沙市写了四首有关水仙花的诗,以这首诗最为有名。王充道,作者的友人,当时在荆州做官。②真成:真个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漫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

B.颔联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

C.颈联上句仍从水仙说,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下句则拿山矾、梅花来比较,说水仙在梅花之下而居山矾之上。

D.尾联上句“坐对真成被花恼”是说作者因看到水仙花很美而触发美好事物转瞬即逝而“被花恼”,总结全诗,感叹韶华易逝、美景难再的感伤和烦恼之情。

2.结合写作背景,从表达感情和顿悟真理的角度,赏析尾联末句“出门一笑大江横”的妙处。

【答案】

1D2.①作者欣赏了水仙花之后走出大门,只见浩浩江水横在眼前,不禁心旷神怡,发出会心的一笑。②这句诗颇具顿悟真理的畅快意味,也有着海阔天空的豪情逸兴,表明自己看淡无常、一切顺心而为的精神状态。③在经历了一段极其复杂的心路历程后,作者不惧命运的坎坷与不幸,“出门一笑大江横”,何其潇洒自适!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D.坐对真成被花恼”是说作者面对着这美丽的花,可真被它撩乱了情怀。黄庭坚是恼独坐对花,欣赏太久,感到寂寞难受。“全诗感叹韶华易逝、美景难再的感伤和烦恼之情”

分析有误,从诗歌标题中“欣然会心”和整首诗的描写、抒情可看出并非感叹韶华易逝、美景难再。

D故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诗歌前三联是在描写水仙花,写出水仙花出尘脱俗的仙姿、洁白素雅的花色、淡雅的清香、俊逸高雅的神韵,作者面对着这美丽的花,可真被它撩乱了情怀。而最后一句写作者欣赏完水仙花出门后对之欣赏而一笑的却是“横”在面前的“大江”,这“笑”应是心旷神怡的会心一笑。

这里所描写的“大江”的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花的形象相比,“大”得惊人,“壮阔”得惊人,这种海阔天空其实也是作者心境的一种反映,作者仕途不顺,所以作者在看到横在眼前的大江之后,有了那种看淡无常、一切顺心而为的精神状态,这句诗颇具顿悟真理的畅快意味。

本诗写到作者被水仙花的清新洁白的芳韵所折服、倾倒因为久坐欣赏而感到寂寞难耐,结合作者的经历可以看出作者赏花的寂寞其实也是作者仕途不得志的惆怅,所以作者走出山门,当看到“横”在眼前的大江时,一个“笑”字其实也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坎坷和不公的释然,所以这句诗是作者,不惧命运的坎坷与不幸的潇洒自适。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②来鹄菊花村晚雁来天,共把离觞向水边。

官满便寻垂钓侣,家贫已用卖琴钱。

③④浪生湓浦千层雪,云起炉峰一炷烟。

倘见吾乡旧知己,为言憔悴过年年。

注释:①宛陵,古县名,治所在今天的安徽宣城;明府,对县令的尊称:江州,今江西九江;②来鹄,家贫,工诗,隐居山泽,举进士,屡试不第。③湓浦,今龙开河,流经九江,北入长江。④炉峰,庐山香炉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与友人都有着高洁的品行,所以在友人任满还乡后结伴到秋水边把酒赏菊。

B.颈联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江浪汹涌雪白、庐山烟雾笼罩的景象,如幽深的画境。

C.尾联由实写转入虚写,以请友人向老乡故旧带话的口吻表露诗人安贫乐道的心迹。

D.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生活的困顿愁苦、友人生计难以维系,给人以浑厚沉雄之感。

2.请概括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

1D2.隐居田园的恬淡闲适之情;对为官清廉的李明府的钦羡之意;依依惜别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屡试不第的遗憾;【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能力。

D.诗人生活的困顿愁苦,友人生计难以维系”与诗意无据。诗人虽生活不够如意,但也不至于“困顿愁苦”。“浪生湓浦千层雪,云起炉峰一炷烟”一句,可见诗人喜爱隐居生

活。“家贫已用卖琴钱”是诗人叮嘱友人,若家贫就卖掉琴,并非“友人生计难以维系”,这是对友人为官清廉的赞美。

D故选。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菊花村晚雁来天,共把离觞向水边”写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色。“菊花”“晚雁”“离殇”,让人联想陶渊明的隐逸之趣。因此可以归纳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友人的留恋。

颔联“官满便寻垂钓侣,家贫已用卖琴钱”,从友人的角度出发,劝慰友人,罢任之后可以找人钓钓鱼,没钱了就去卖掉琴啊。可见对友人的关心,反面写出友人做官清廉,诗人表示钦佩。

颈联“浪生湓浦千层雪,云起炉峰一炷烟”借眼前景与想象之景,用“千层雪”“一炷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尾联“倘见吾乡旧知己,为言憔悴过年年”,寄言友人,若你见到咱们以前的知己,就告诉他我还是无官无职,有点憔悴。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

综上分析,可以归纳以下几方面的思想情感:对朋友将要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为官清廉的钦羡之意;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喜爱恬淡闲适之情,还有屡试不第的遗憾之情。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使君贬连州刘长卿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秋风散千骑,寒雨泊孤舟。

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汉廷当自召,湘水但空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分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B.在秋雨的寒意中,友人前往被贬之地任职,一路孤单,这种处境令人同情而感伤。

C.唐代诗人喜爱用“汉”来指“唐”,本诗中的“汉廷”,其实就是“唐廷”之意。

D.尾句以景结情,这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的“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表现手法相同。

2.第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A2.用典。诗人借贾谊表达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借萧何表达对友人终将被发现和重用的信心。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借景抒情”错误,应为“直抒胸臆”。由“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可知诗人送别李使君由长沙到连州去,自己内心的不舍和愁苦,直抒胸臆。

A故选。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寻找诗句运用的手法,主要先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再去分析表现手法。

五,六句“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即首先提到了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诗人用贾谊的典故,看到友人虽才华横溢,却不被重用的感伤和对友人的鼓励和赞赏。接着提到萧何,他是汉沛县今属江苏人,与高祖于微时,从起兵,高祖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楚、汉相拒,何留守关中,补兵馈饷,军得不匮;高祖数亡山东而萧何常以尽心待之。高祖即帝位,论功第一,便封为萧侯。所以诗人借萧何来鼓励和劝勉友人,终有一天也会被发现。所以此句用贾谊和萧何的典故,借贾谊表达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借萧何表达对友人终将被发现和重用的信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溪无相院②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①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一名苕水、苕溪。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越钱氏建。②张先:北宋诗人。本诗是作者晚年赴陕任通判时所作。③修芦:修长的芦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近及远,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湖水与秋空相接融为一体的景色,临溪人家仿佛平卧水面,呈现了一种安宁悠闲的景象。

B.颔联上句从细处人手,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侧写水清,第四句以船浆划动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视听结合,写景精妙。

C.颈联的“入郭僧”照应题目的“无相院”。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的静寂清净。

D.尾联显出这首诗的奇巧之处:先突出西溪妙境及其原因,后又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余味悠然,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

2.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本诗也多处写“影”,请找出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答案】

1A2.①“浮萍破处见山影”明写浮萍散开后,水面上倒映出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②“过桥人似鉴中行”,以“鉴中行”暗写桥下清澈的水中倒映出的人影、桥影。③“莫放修芦碍月生”,写秋雨之后,芦苇勃生,使人领略不到想象中的夜晚的深潭月影,暗写月影、芦影,余味悠然。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由近及远”错。首联写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经过一场秋雨,水位上涨,远近一片浑茫澄澈,与秋空相接;水边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可见,首联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写景。

A故选。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应回到诗中找出暗写“影”的句子,然后需结合诗句的内容解析分析。

1()“浮萍破处见山影”,意思是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此句直接点出“影”字,是明写微风吹来,满池的浮萍裂开了,露出了一段水面,水面上倒映出青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

2()“过桥人似鉴中行”,意思是回家的农夫,经过了小桥,好像在明镜中徐行。此句以“鉴中行”形容中人过桥,桥下清澈的水中倒映着人影、桥影,但并没有直接点出“影”

字,是暗写。

3()“莫放修芦碍月生”,意思是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态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此句写秋雨之后,芦苇勃生,没有写影,却令读者能够感受到芦影、月影的存在,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是暗写。

所以,全诗机几乎全是写景,即使是尾联,也把情浸入景中,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