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①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等央视节目,这类节目一经开播就得到观众的认可。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品位,在人们审美内容非常贫瘠的 20 世纪,极大地满足了受众观赏需求。但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形式单一,最终退出荧屏。
②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1997 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 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但也造成了娱乐节目克隆成风的现象。
③益智竞猜类节目时期:2000 年前后,以央视的《幸运 52》为代表的益智竞猜类节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这类节目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并对选手进行物质金钱的奖励。此类节目与前两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节目的主体由明星变为普通人。这体现出 精英文化逐渐向草根文化靠拢。但《幸运 52》节目因基本模式老化、题目和游戏环节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终被央视砍下。
④大众选秀类节目时期:以 2005 年《超级女声》的红极一时为开端,引发各大卫视相继制作各类“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的特点是观众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 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选秀节目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电视 20 年娱乐节目的高峰。此类节目目前颇受诟病,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但收视率依然突出。
(摘编自闫亚红《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材料二:
媒体获得新生的根本出路在于多样化的竞争。没有收视率,作品卖不出去,便不给或少给 稿酬,长期下去甚至请编导走人,将媒体关门。必须通过生存竞争来无情地淘汰各类混饭者, 这样才能逼着有关人员物色人才,考虑办出自己的特色,立足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必须正视媒体平庸化的根本缺陷,在通俗文化之外,应当致力于培育精英文化。不能只是让一批通俗明星占领媒体的大部分空间,而应开办形式活泼生动、思想敏锐的各类专家论坛、 辩论会,在现有各类专家中有意识地培养能说会道、能吸引观众的名主持人领衔专栏,推出真正具有文化底蕴和修养的节目明星。
编导应当有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诸如什么是通俗文化,什么是精英文化,什么时候什么对象适合用通俗方式表达,什么时候必须用雅文化的形式,都需心中有数。比如,在元旦、 国庆等庄重的节日之夜,几乎不播通俗歌曲演唱会,而是实况转播国家音乐厅的古典音乐会
或演讲会,以便与其气氛相称。如果以为对所有的对象都可以用通俗文化来表达,那就大错特 错了。
世界已经进入多元文化竞争的时代,媒体形象的单一化显然与此潮流格格不入。媒体如 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多样和不断更新的产品,而是靠王婆卖瓜、耍点噱头、明星充数、 搞点有奖促销,长此以往,其失宠之势将不可逆转。
(摘编自顾肃《电视的名字叫平庸》)
材料三:
作为电视娱乐的一种,综艺节目最近几年由于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和游戏娱乐功 能强调“娱乐至上”,引来一些批评。
在市场经济中,电视台和电视节目都把经济利益作为其生存的根本,本也无可厚非。毕竟 作为商业社会的产物,经济利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角色,电视不仅 是提供信息的来源,闲暇时观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随着收视率的激增, 其影响力也会呈几何指数增长。然而在娱乐至上和收视率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各家电视台纷纷降低收视门槛,同质化模仿,尽可能地满足最为多数的收视需求,于是只要能吸引眼球、提高名气、产生卖点,就意味着效益、金钱。因此在追求收视率这一前提的指导下,许多节目 制作者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以低俗化的内容吸引受众眼球,从而导致了综艺节目的低俗化。
根据传播学的教养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是根据媒介的传播内容来进行建构的。因此,媒体必须扮演好“社会教师”的角色,承担起其职责。大众媒体不仅要提供娱 乐,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监视环境、传承遗产和联系社会的功能。因此,大众媒介有责任也必须传播和维护主流价值观,以保障整个社会正常且良好的发展。
抵制和克服“低俗娱乐”之风,除了需要弘扬娱乐精神、强化职业规范之外,运用政策法 规规范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化问题,同样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切实履行行业监管的职责,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章,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力度,通过政府的严格把关确保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
媒体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杜绝以俗为雅、以洋为荣、以色为美、以无知 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出现。
(摘编自《浅评中国的综艺节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综艺表演类节目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虽形式单一,但集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满足了审美内容匮乏的观众的需求。
B.我国游戏娱乐类节目主打明星牌,并改变了国内综艺节目的整体风格,掀起了电视娱乐节 目高潮,却造成了盲目模仿抄袭之风。
C.我国益智竞猜类节目以问答形式开展,并且对选手进行物质金钱奖励,这体现了综艺节目 由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靠拢的转变。
D.我国大众选秀类节目采用全程跟踪式直播,评判过程完全公开,让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其中,达到了中国电视 20 年娱乐节目的高峰。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益智竞猜和大众选秀两类节目因为都有普通观众的参与,所以与前面两种综艺节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B.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四个时期,目前处于第四时期,前三个时期的节目已然退出了荧屏。
C.电视节目把经济利益作为生存的根本,导致了许多节目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以低俗化内容吸引观众。
D.电视娱乐要抵制、克服“低俗娱乐”,除了强化职业规范、运用政策法规规范外,也需要弘扬娱乐精神。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材料二观点的反面论据的一项是()(3 分)
A.某新闻节目,通过生动、新颖的形式,以快速、准确、深刻为特点向观众播报新闻,大大提高了收视率。
B.《百家讲坛》节目,聘请厦门大学知名教授易中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观众讲述汉代风 云人物。
C.2018 年戛纳电视节,中国原创节目亮相“中国智造”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中国模式正在和世界的先进节目接轨。
D.某知名高校 100 年校庆时,邀请了很多民间艺人和当红演艺明星,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活跃校庆活动的氛围。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论述观点、论述结构有何不同?(4 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城里乡下
刘平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
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 5 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咱努力。”
现在,他们有 23 万元了。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 6000元钱。翠玉在制
衣厂上班,每个月有 3000 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 30 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
每个月租金要 1000 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 4 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生活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每个月存 5000 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 8 元一盒的烟,3 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 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 90 平方米的房子,6 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 32 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商量出了一个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 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 可好吃哩!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
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照片发
到网上,标价 15 万元。焉瓜想,13 万也卖。
隔三岔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 6 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
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 13 万。“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 11 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 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 太“妈”。
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 13 万。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
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 的地方。
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老娘在厨房里正忙着做好吃的。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翠玉应声道:“当然是城里人啦!”
在城里安住下来后,焉瓜和翠玉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也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很喜 欢城里的日子。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第 16 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焉瓜在买房的时候能跟妻子商量,卖老房子的时候又跟老娘商量。可见,焉瓜做事能够顾 及妻子意见,考虑老娘感受,是个体贴又孝顺的人。
B.翠玉对焉瓜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这句话表明:她希望丈夫焉瓜能够少抽烟,以便早点攒够钱在城里买上房子,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C.焉瓜两口子坚持“在城里买了房子再要孩子”,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是因为他们向往城里的生活,同时也说明他们有责任心。
D.文中两次出现“好吃”。第一次是指老娘做的家乡菜好吃,充满思乡情怀;第二次是指焉瓜一家成为城里人时老娘做的好吃的食物,表现出他们一家的高兴。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第一段以平实的笔触交代了焉瓜两口子想要在城里买房子,这是小说的开端部 分,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B.小说中围绕买房子和卖房子使用了很多明确而具体的数字,这既使小说充满了真实感,又 表现了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十分不易的生存处境。
C.小说通过对“牵牛花、香椿树”等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乡村环境之美、生活之趣,也暗含 着作者对焉瓜这样一味追求城里生活的人的委婉批判。
D.以“城里乡下”为标题,体现了当今社会存在着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也体 现了城里人和乡下人的不同生活追求。
8.小说中多次提到的“香椿树”,在情节方面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围绕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同时买房和卖房的故事展开,但小说却选择从焉瓜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カ,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①草窃:草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的称呼,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金陵”也是南京。B.殁,古代对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的去世说法不同。“殁”是对士大夫去世的委婉说法。C.长短句,在北宋时,长短句是词的本名;在宋以后,人们常常把长短句作为词的别名。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时期,是在一个人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B.辛弃疾文韬武略,颇具文采。他与朱熹同游武夷山时写了《九曲棹歌》,他还擅长写词,词风激烈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C.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有交往,但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D.辛弃疾遭遇不平,百姓愤慨。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时,听到有人在堂上大声疾呼,好像是为辛弃疾抒发心中的不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②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14.辛弃疾为什么要成立湖南飞虎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小题。
萤 火
陈与义
翩翩飞蛾掩月烛, 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 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①,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 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释】①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汉代武威太 守刘子南佩戴萤火丸,敌箭不近身,安然脱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飞蛾心向光亮,扑火而亡,“烹”字见其惨烈,“罪莫赎”的结局令人同情。
B.颔联作者态度鲜明,赞扬萤火不会自欺欺人,它生活在幽深僻暗的草野之间,质性卑微, 却会在夜晚的草丛间发出煜煜之光。
C.颈联以萤火“却马”、“映书”的典故来揭示萤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兼有实用价 值和风雅意味,对其赞赏也更进一层。
D.整首诗综合运用对比、用典、托物言志等多种表现手法,笔致生动,抒发了作者对萤火的 敬佩、喜爱之情,寄托了一定的象征意味。
16.这首诗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荀子·劝学》中,荀子指出蟹“ ”,是因为心思浮躁,以此告诫世人学习务必专心。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
(4)《项脊轩志》中,归有光除了对项脊轩进行修缮外,“ ”,这些绿植为“旧时栏楯”增添了不少风致。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小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 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 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 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 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 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 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 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 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 的组成部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十分独特才华横溢异彩纷呈不可或缺
B.别具匠心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
C.别具匠心才思敏捷奇光异彩弥足珍贵
D.十分独特才思敏捷异彩纷呈弥足珍贵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13价肺炎疫苗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EV71 疫苗只能预防EV71 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① ;同理,还有 5 价轮状病毒疫苗、9 价HPV疫苗等。
疫苗可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免疫应答功能等原因,
② ,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无法检测出来。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即使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会轻很多。
此外,与儿童相比,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更大,有的成年人,即 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成年人需要接种的疫苗也不少,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乙肝疫苗等等。 ③ ,“花小钱,防大病”,何乐而不为?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分)
①
②
③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1)
(2)
(3)
五、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当今时代,我们总是鼓励年轻人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而有人却说“我的孩子,我只 要她(他)健康快乐就好”。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①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等央视节目,这类节目一经开播就得到观众的认可。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品位,在人们审美内容非常贫瘠的 20 世纪,极大地满足了受众观赏需求。但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形式单一,最终退出荧屏。
②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1997 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 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但也造成了娱乐节目克隆成风的现象。
③益智竞猜类节目时期:2000 年前后,以央视的《幸运 52》为代表的益智竞猜类节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这类节目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并对选手进行物质金钱的奖励。此类节目与前两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节目的主体由明星变为普通人。这体现出 精英文化逐渐向草根文化靠拢。但《幸运 52》节目因基本模式老化、题目和游戏环节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终被央视砍下。
④大众选秀类节目时期:以 2005 年《超级女声》的红极一时为开端,引发各大卫视相继制作各类“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的特点是观众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 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选秀节目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电视 20 年娱乐节目的高峰。此类节目目前颇受诟病,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但收视率依然突出。
(摘编自闫亚红《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材料二:
媒体获得新生的根本出路在于多样化的竞争。没有收视率,作品卖不出去,便不给或少给 稿酬,长期下去甚至请编导走人,将媒体关门。必须通过生存竞争来无情地淘汰各类混饭者, 这样才能逼着有关人员物色人才,考虑办出自己的特色,立足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必须正视媒体平庸化的根本缺陷,在通俗文化之外,应当致力于培育精英文化。不能只是让一批通俗明星占领媒体的大部分空间,而应开办形式活泼生动、思想敏锐的各类专家论坛、 辩论会,在现有各类专家中有意识地培养能说会道、能吸引观众的名主持人领衔专栏,推出真正具有文化底蕴和修养的节目明星。
编导应当有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诸如什么是通俗文化,什么是精英文化,什么时候什么对象适合用通俗方式表达,什么时候必须用雅文化的形式,都需心中有数。比如,在元旦、 国庆等庄重的节日之夜,几乎不播通俗歌曲演唱会,而是实况转播国家音乐厅的古典音乐会
或演讲会,以便与其气氛相称。如果以为对所有的对象都可以用通俗文化来表达,那就大错特 错了。
世界已经进入多元文化竞争的时代,媒体形象的单一化显然与此潮流格格不入。媒体如 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多样和不断更新的产品,而是靠王婆卖瓜、耍点噱头、明星充数、 搞点有奖促销,长此以往,其失宠之势将不可逆转。
(摘编自顾肃《电视的名字叫平庸》)
材料三:
作为电视娱乐的一种,综艺节目最近几年由于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和游戏娱乐功 能强调“娱乐至上”,引来一些批评。
在市场经济中,电视台和电视节目都把经济利益作为其生存的根本,本也无可厚非。毕竟 作为商业社会的产物,经济利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角色,电视不仅 是提供信息的来源,闲暇时观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随着收视率的激增, 其影响力也会呈几何指数增长。然而在娱乐至上和收视率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各家电视台纷纷降低收视门槛,同质化模仿,尽可能地满足最为多数的收视需求,于是只要能吸引眼球、提高名气、产生卖点,就意味着效益、金钱。因此在追求收视率这一前提的指导下,许多节目 制作者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以低俗化的内容吸引受众眼球,从而导致了综艺节目的低俗化。
根据传播学的教养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是根据媒介的传播内容来进行建构的。因此,媒体必须扮演好“社会教师”的角色,承担起其职责。大众媒体不仅要提供娱 乐,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监视环境、传承遗产和联系社会的功能。因此,大众媒介有责任也必 须传播和维护主流价值观,以保障整个社会正常且良好的发展。
抵制和克服“低俗娱乐”之风,除了需要弘扬娱乐精神、强化职业规范之外,运用政策法 规规范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化问题,同样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切实履行 行业监管的职责,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章,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力度,通过政府的严格把关确保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
媒体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杜绝以俗为雅、以洋为荣、以色为美、以无知 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出现。
(摘编自《浅评中国的综艺节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综艺表演类节目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虽形式单一,但集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满足了审美内容匮乏的观众的需求。
B.我国游戏娱乐类节目主打明星牌,并改变了国内综艺节目的整体风格,掀起了电视娱乐节 目高潮,却造成了盲目模仿抄袭之风。
C.我国益智竞猜类节目以问答形式开展,并且对选手进行物质金钱奖励,这体现了综艺节目 由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靠拢的转变。
D.我国大众选秀类节目采用全程跟踪式直播,评判过程完全公开,让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其中,达到了中国电视 20 年娱乐节目的高峰。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益智竞猜和大众选秀两类节目因为都有普通观众的参与,所以与前面两种综艺节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B.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四个时期,目前处于第四时期,前三个时期的节目已然退出了荧屏。
C.电视节目把经济利益作为生存的根本,导致了许多节目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以低俗化内容吸引观众。
D.电视娱乐要抵制、克服“低俗娱乐”,除了强化职业规范、运用政策法规规范外,也需要弘扬娱乐精神。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材料二观点的反面论据的一项是()(3 分)
A.某新闻节目,通过生动、新颖的形式,以快速、准确、深刻为特点向观众播报新闻,大大提高了收视率。
B.《百家讲坛》节目,聘请厦门大学知名教授易中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观众讲述汉代风 云人物。
C.2018 年戛纳电视节,中国原创节目亮相“中国智造”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中国模式正在和世界的先进节目接轨。
D.某知名高校 100 年校庆时,邀请了很多民间艺人和当红演艺明星,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活跃校庆活动的氛围。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论述观点、论述结构有何不同?(4 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述的能力。议论文的论证特点,观点的提炼注意关键句。分析论述结构应先分析文章的层次,然后再分析其结构特点。(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解答】(1)C.“以问答形式开展,并且对选手进行物质金钱奖励,这体现了综艺节目由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靠拢的转变”错,根据材料一原文“此类节目与前两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节目的主体由明星变为普通人。这体现出精英文化逐渐向草根文化靠拢”可知,应是“节目主体由明星变为普通人,体现了综艺节目由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转变”。(2)A.“益智竞猜和大众选秀两类节目……与前面两种综艺节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错。材料一原文“此类节目与前两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节目的主体由明星变为普通人”,指的是益智竞猜类节目,不包括大众选秀类节目。B.“前三个时期的节目已然退出了荧屏”错。游戏娱乐类节目如《快乐大本营》依然出现在荧屏上。原文也没有提益智竞猜类节目全部退出荧屏。C.“把经济利益作为生存的根本,导致了……”错,材料三原文“在市场经济中,电视台和电视节目都把经济利益作为其生存的根本,本也无可厚”。故选:D。(3)材料二观点是“电视节目要通过竞争淘汰各类混饭者,培育精英文化,编导要有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题干要求选出能做反面论据的一项。A.节目生动、新颖,有自己的特色,属于正面论据。B.属于精英文化,是正面论据。C.节目是原创,且与国际接轨,有自己的特色,属于正面论据。D.“校庆”属于比较正式的场合,“邀请了很多民间艺人和当红演艺明星“属于通俗化娱乐化的表达,不符合场合要求。材料二原文也有“编导应当有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诸如什么是通俗文化,什么是精英文化,什么时候什么对象适合用通俗方式表达,什么时候必须用雅文化的形式,都需心中有数”。这属于反面论据。故选:D。(4)先看材料二的内容和结构,材料二共有四段,都有总领句,分别是“媒体获得新生的根本出路在于多样化的竞争”“必须正视媒体平庸化的根本缺陷,在通俗文化之外,应当致力于培育精英文化”“编导应当有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诸如什么是通俗文化,什么是精英文化,什么时候什么对象适合用通俗方式表达,什么时候必须用雅文化的形式,都需心中有数”“世界已经进入多元文化竞争的时代,媒体形象的单一化显然与此潮流格格不入”,可见材料二主要是论述了中国电视节目如何避免“平庸”,获得新生;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再看材料三,先提出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问题,“综艺节目最近几年由于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和游戏娱乐功能强调‘娱乐至上’,引来一些批评”;再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电视节目过于看重经济利益,追求收视率,“在追求收视率这一前提的指导下,许多节目制作者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以低俗化的内容吸引受众眼球,从而导致了综艺节目的低俗化”;接着指出大众媒体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大众媒介有责任也必须传播和维护主流价值观,以保障整个社会正常且良好的发展”;然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抵制和克服‘低俗娱乐’之风,除了需要弘扬娱乐精神、强化职业规范之外,运用政策法规规范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化问题,同样重要”;最后指出“媒体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可见材料三论述了中国综艺节目要防范过度娱乐化;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5)相关信息在材料二和材料三,要想让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未来发展更好,需要很多方面做出努力,比如媒体本身的定位,媒体从业者的素养,节目的定位,各方的监管等。结合材料二“媒体获得新生的根本出路在于多样化的竞争……必须通过生存竞争来无情地淘汰各类混饭者,这样才能逼着有关人员物色人才,考虑办出自己的特色,立足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可概括出“正视生存竞争压力,立足创新,办出特色”。结合材料二“必须正视媒体平庸化的根本缺陷,在通俗文化之外,应当致力于培育精英文化”,可概括出“在通俗文化之外,要致于培育精英文化”。结合材料二“编导应当有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诸如什么是通俗文化,什么是精英文化,什么时候什么对象适合用通俗方式表达,什么时候必须用雅文化的形式,都需心中有数”,可概括出“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结合材料二“世界已经进入多元文化竞争的时代,媒体形象的单一化显然与此潮流格格不入”,可概括出“适应多元化竞争时代,体现新颖丰富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在追求收视率这一前提的指导下,许多节目制作者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以低俗化的内容吸引受众眼球,从而导致了综艺节目的低俗化”,可概括出“不以收视率为唯一标准,提高节目格调”。结合材料三“大众媒介有责任也必须传播和维护主流价值观,以保障整个社会正常且良好的发展”,可概括出“有责任传播、维护主流价值观”。结合材料三“抵制和克服‘低俗娱乐’之风,除了需要弘扬娱乐精神、强化职业规范之外,运用政策法规规范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化问题,同样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切实履行行业监管的职责,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章,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力度,通过政府的严格把关确保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可概括出“需要政府加强监管,确保良性健康发展”。结合材料三“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杜绝以俗为雅、以洋为荣、以色为美、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出现”,可概括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防止过度娱乐化”。答案:(1)C(2)D(3)D(4)①材料二论述了中国电视节目如何避免“平庸”,获得新生;材料三论述了中国综艺节目要防范过度娱乐化。②材料二并列式结构;材料三递进式结构。(5)①正视生存竞争压力,立足创新,办出特色。②在通俗文化之外,要致力于培育精英文化。③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④适应多元化竞争时代,体现新颖丰富的特点。⑤不以收视率为唯一标准,提高节目格调。⑥有责任传播、维护主流价值观。⑦需要政府加强监管,确保良性健康发展。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防止过度娱乐化。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城里乡下
刘平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
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 5 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咱努力。”
现在,他们有 23 万元了。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 6000元钱。翠玉在制
衣厂上班,每个月有 3000 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 30 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
每个月租金要 1000 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 4 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生活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每个月存 5000 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 8 元一盒的烟,3 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 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 90 平方米的房子,6 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 32 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商量出了一个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 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 可好吃哩!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
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照片发
到网上,标价 15 万元。焉瓜想,13 万也卖。
隔三岔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 6 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
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 13 万。“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 11 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 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 太“妈”。
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 13 万。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
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 的地方。
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老娘在厨房里正忙着做好吃的。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翠玉应声道:“当然是城里人啦!”
在城里安住下来后,焉瓜和翠玉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也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很喜 欢城里的日子。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第 16 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焉瓜在买房的时候能跟妻子商量,卖老房子的时候又跟老娘商量。可见,焉瓜做事能够顾 及妻子意见,考虑老娘感受,是个体贴又孝顺的人。
B.翠玉对焉瓜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这句话表明:她希望丈夫焉瓜能够少抽烟,以便早点攒够钱在城里买上房子,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C.焉瓜两口子坚持“在城里买了房子再要孩子”,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是因为他们向往城里的生活,同时也说明他们有责任心。
D.文中两次出现“好吃”。第一次是指老娘做的家乡菜好吃,充满思乡情怀;第二次是指焉瓜一家成为城里人时老娘做的好吃的食物,表现出他们一家的高兴。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第一段以平实的笔触交代了焉瓜两口子想要在城里买房子,这是小说的开端部 分,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B.小说中围绕买房子和卖房子使用了很多明确而具体的数字,这既使小说充满了真实感,又 表现了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十分不易的生存处境。
C.小说通过对“牵牛花、香椿树”等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乡村环境之美、生活之趣,也暗含 着作者对焉瓜这样一味追求城里生活的人的委婉批判。
D.以“城里乡下”为标题,体现了当今社会存在着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也体 现了城里人和乡下人的不同生活追求。
8.小说中多次提到的“香椿树”,在情节方面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围绕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同时买房和卖房的故事展开,但小说却选择从焉瓜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辨析。根据选项内容,结合原文相关信息进行辨析。(2)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结合选项中提及的信息,联系原文内容一一辨析即可。(3)本题考查对小说意象的理解与分析。抓住题干中“情节方面”的关键信息,结合“香椿树”的具体语段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对小说中叙述角度的理解。需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塑造、主旨思想等角度分析。
【解答】(1)A.“焉瓜做事能够顾及妻子意见,考虑老娘感受,是个体贴又孝顺的人”错误,由文中“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这一内容可知,老娘其实舍不得卖掉老房子,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焉瓜去跟老娘商量时,已有卖掉老房子的决心,并没有真正考虑到老娘的感受和需求。选项中的表述有违事实。故选:A。(2)C.“对焉瓜这样一味追求城里生活的人的委婉批判”有误,小说通过对“牵牛花、香椿树”等景物的描写,从客观上表现出了城乡存在差异的事实,但不存在对“追求城里生活的人的委婉批判”。故选:C。(3)首先要找到写“香椿树”的内容,然后结合所在的位置分析其在情节方面的作用。如文章中间提到“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乡村的小院因为香椿树而景色优美,环境清幽,这就为后文写“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并买下老房子埋下伏笔。如文章最后提到“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上文写焉瓜卖掉农村的房子,卖了城里的楼房,成了城里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结尾却说他常想起老家的香椿树,以焉瓜的想念结尾,而从让人联想香椿树的美,回味乡村生活的美好,引发读者联想想象。(4)小说从标题、人物到情节,实际上都是两相对照的,既有“城里人”买房卖房、也有“乡下人”买房卖房,但是作者为什么选择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视角来展开这个故事呢?思考这个问题,可以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没有从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呢?视角的选择暗含的是作者的思考,也就是小说的主题。因而这道题实际上与主题有关。从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关系来思考,选择以焉瓜为视角,代表的是作者的情感倾向,他对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群体有深切的同情,因而,他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勤劳、奋进的人物形象。从情节和主题的关联来思考,作者也着重在情节上展示,焉瓜从农村走向城市,获得“城里人”身份认同的艰难和不易。从两个阶层的比较以及主题来思考,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阶层,明显,小说中,焉瓜在小说中明显处于低一层级,从焉瓜的视角来写,实际上就是从低阶层的视角来写,展现的是下对上的一种仰望,更易于表现由阶层的壁垒而造成的认知、选择、资源分配上的种种差异。答案:(1)A(2)C(3)①推动情节发展。写“香椿树”这一老房子的独特景致,为后文买房人喜欢并买下老房子埋下了伏笔。②使小说结尾留有余味,充满想象的空间。焉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常常思念着“香椿树”,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4)①人物塑造方面,从焉瓜角度来讲述故事,便于刻画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勤劳、淳朴、向往城里生活的形象;易于反映焉瓜从“乡下人”到“城市人”身份转换过程的艰难和不易。②主旨揭示方面,从焉瓜角度来讲述故事,更自然地写出了“乡下人”对“城里人”取舍的不理解,突出城里人和乡下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追求。
【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カ,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①草窃:草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的称呼,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金陵”也是南京。B.殁,古代对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的去世说法不同。“殁”是对士大夫去世的委婉说法。C.长短句,在北宋时,长短句是词的本名;在宋以后,人们常常把长短句作为词的别名。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时期,是在一个人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B.辛弃疾文韬武略,颇具文采。他与朱熹同游武夷山时写了《九曲棹歌》,他还擅长写词,词风激烈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C.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有交往,但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D.辛弃疾遭遇不平,百姓愤慨。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时,听到有人在堂上大声疾呼,好像是为辛弃疾抒发心中的不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②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14.辛弃疾为什么要成立湖南飞虎军?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斡旋”为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故应在“斡旋”后断开,排除A、D;“责”的宾语是“监办者”,内容是“期一月飞虎营栅成”,才会有“违坐军制”,排除C。故选:B。句子翻译为: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2)B.“‘殁’是对士大夫去世的委婉说法”理解有误,古人称大夫死为“卒”,士死称“不禄”,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3)D.“百姓愤慨”分析错误,原文为“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意思是“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时,听到有人在堂上大声疾呼,好像是为辛弃疾抒发心中的不平”,不能够说明辛弃疾遭遇不平后“百姓愤慨”,这只是史馆校勘谢枋得听到的“好像”是为辛弃疾抒发心中的不平。(4)①雅:平素,一向;入相:入朝任宰相;大略:远大的谋略。句子翻译为: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②数:屡次;沮挠:阻挠;夺:改变。句子翻译为: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人,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5)依据原文“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可知,因为湖南连着两广,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出现。依据“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可知,造成草寇出现不仅是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依据“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可知,辛弃疾认为,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一致,差遣兵士攻城掠地,一点儿也没有停息的时候。请依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创建一支军队,用湖南飞虎做名字,只隶属于三牙、枢密院,专门听从帅臣节制调度,或许能让蛮夷獠民知道军威,望风惧怕降服。答案:(1)B(2)B(3)D(4)①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②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人,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5)①湖南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出现。②湖南的武备空虚。③原来的军事行政存在统率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建立一支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域人。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在建康犒劳军队。召见他,赞许并接纳了他。乾道六年,(牵弃疾)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州。滁州造战火毁坏严重,并邑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并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延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顽劣剽饵,也是或备空虚迨成的。于是(牵弃疾)就上奏折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一致,差遣兵士攻城掠地,一点儿也没有停忠的时候。请依照福述左翼军的例子,另创建一支军队,用湖南飞虎做名字,只隶属于三牙、枢密院,专门听从帅臣节制调度,或许能让蛮夷獠民知道军威,望风惧怕降服。”皇帝下诏委任他进行规划。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延,朝延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贲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牵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崔寐”为佗的两座斋室题字。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正,以至门生故旧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永垂不朽的,是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令人数畏,仍然像活着一样!”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替牵弃疾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莜一直不停。谢枋得点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牵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小题。
萤 火
陈与义
翩翩飞蛾掩月烛, 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 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①,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 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释】①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汉代武威太 守刘子南佩戴萤火丸,敌箭不近身,安然脱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飞蛾心向光亮,扑火而亡,“烹”字见其惨烈,“罪莫赎”的结局令人同情。
B.颔联作者态度鲜明,赞扬萤火不会自欺欺人,它生活在幽深僻暗的草野之间,质性卑微, 却会在夜晚的草丛间发出煜煜之光。
C.颈联以萤火“却马”、“映书”的典故来揭示萤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兼有实用价 值和风雅意味,对其赞赏也更进一层。
D.整首诗综合运用对比、用典、托物言志等多种表现手法,笔致生动,抒发了作者对萤火的 敬佩、喜爱之情,寄托了一定的象征意味。
16.这首诗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分析】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要在全面理解诗歌内容,结合注解的基础上把握诗人感情。
【解答】(1)A.对作者态度立场的把握有误,从“嘉尔萤火不自欺”就可以看出,飞蛾是作为陪衬事物入诗的,它不能发光,自取灭亡,其行为是痴妄的。(2)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的意思是萤火虫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而显出粗陋的本质,它只害怕被风雨遮蔽了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尾联写的是萤火虫,但目的不在萤火虫。然后结合全篇把握写萤火虫的目的,或者借助萤火虫表达的情感,此处托物言志,诗人借助萤火虫的心理描写,来表明诗人相信自己拥有才华,渴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学去报效国家,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或奸佞埋没人才的担忧以及选贤任能的期盼之情。答案:(1)A(2)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显出粗陋的本质;只害怕被风雨遮蔽,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对选贤任能的期盼、对才华的自信、对发挥才学报效国家的渴望。对朝廷或奸佞埋没人才的担忧(不甘)。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荀子·劝学》中,荀子指出蟹“ ”,是因为心思浮躁,以此告诫世人学习务必专心。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
(4)《项脊轩志》中,归有光除了对项脊轩进行修缮外,“ ”,这些绿植为“旧时栏楯”增添了不少风致。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重点字:鳝)(2)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重点字:袅)(3)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重点字:遗)(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重点字:庭)
【点评】《劝学》重点句:(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荀子•劝学》中,“用心一也”一句指出了蚯蚓能“食埃土”“饮黄泉”的原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一句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小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 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 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 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 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 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 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 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 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 的组成部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十分独特才华横溢异彩纷呈不可或缺
B.别具匠心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
C.别具匠心才思敏捷奇光异彩弥足珍贵
D.十分独特才思敏捷异彩纷呈弥足珍贵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2)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平时要注重识记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解答】(1)第一处,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十分独特:非常特别。这里强调的是篆刻是一个很特别的艺术门类,应用“十分独特”。第二处,才思敏捷: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才华横溢: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这里形容艺术家在文艺方面很有才华,应用“才华横溢”。第三处,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奇妙的光亮和色彩。这里形容流派风格繁多而新奇,应用“异彩纷呈”。第四处,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这里强调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非常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用“不可或缺”。故选A。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画横线的句子“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由于……使”,因为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首先排除选项 C;选项 A,句子简化后是“技艺,增加了意味”,主语有问题;选项 B 和 D 句式相同,此时需要考生只需甄别“承揽”和“传承”哪一个更合适一些,“承揽”指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传承”侧重于传授和继承,而句中更强调印章艺术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所以使用“传承”更合适一些,排除 D。
故选B。(3)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解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转移话题, 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
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 进一步解释说明。
选项 A 属于转移话题;
选项 B“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选项 C“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选项 D 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故选C。答案:(1)A(2)B(3)C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13价肺炎疫苗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EV71 疫苗只能预防EV71 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① ;同理,还有 5 价轮状病毒疫苗、9 价HPV疫苗等。
疫苗可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免疫应答功能等原因,
② ,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无法检测出来。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即使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会轻很多。
此外,与儿童相比,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更大,有的成年人,即 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成年人需要接种的疫苗也不少,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乙肝疫苗等等。 ③ ,“花小钱,防大病”,何乐而不为?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分)
①
②
③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1)
(2)
(3)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修改,准确表达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要求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解答】(1)根据上文“13价肺炎疫苗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和后文“同理”,可知,“EV71疫苗只能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那么根据肺炎疫苗的句式,第一处应该填写“无法预防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第二处根据下文“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可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产生接种失败的现象,故该处应太填写“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一类的句子;第三处,根据上文“有的成年人,即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和后文“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知,此处应该填写“成人也应该接种疫苗”一类的句子。(2)本题题干要求“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文段共计三个自然段,每个段落要用一个否定句进行中心意思的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故用否定句概括为“疫苗不能预防所有同类型的疾病”;第二自然段主要内容是“疫苗可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故用否定句概括为“疫苗不能保护所有人避免疾病”;第三自然段主要内容是“成年人也需要接种疫苗”,故用否定句概括为“成年人不能忽略疫苗的作用”一类的句子。答案:(1)①不能预防其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②可能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③成人可接种的疫苗也不少。(2)①疫苗不能预防所有同类疾病;②疫苗的保护率不能达到100%; ③疫苗接种不是儿童“专利”(或:成人疫苗接种不能忽视)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五、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当今时代,我们总是鼓励年轻人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而有人却说“我的孩子,我只 要她(他)健康快乐就好”。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这里提到两种观点,一是我们要求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要对于这个世界,做到积极地进取。另一种观点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就是降低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期望,做到知足。长远目标由于远大,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对年轻人进行鼓励,当然要用长远目标来鼓励。青年人本来就应该有远大的追求,如果我们用轻易就可以实现的目标要求青年人,那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可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这是从高层次要求的角度来对年轻人说的。具体到对自己的孩子,有人说,我只要她(他)健康快乐就好。之所以对自己的孩子提出这样低层次的要求,主要是不想难为孩子,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这,当然也是对孩子很现实的鼓励。无论是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还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并没有所谓的对错是非之分。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目标这个角度来说的,后者是从基础目标和低级要求这个现实角度来说的。拒绝平庸的进取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人生动力源泉。只有人不安于现状,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不断的挑战自我。但做父母的,都是希望孩子以健康为前提,再去追求不凡,不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若是倾其所有也不能成就不凡,那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不能否定的。所以是选择卓越进取,还是选择知足常乐,更多地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本身没有对错。当然,我们还是鼓励大家去成就不凡,追求卓越。参考立意:(1)人生当立“鸿鹄志”;(2)拒绝平庸,成就不凡;(3)知足常乐。
【解答】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寻常见,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唯拒绝平庸者,能中流击楫,以超然的意志精神写下壮丽诗篇。 拒绝平庸意味着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或有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或有班超弃笔从成,纵横疆场,保家卫国。拒绝平庸是一种自强的品质,却更是刚正不落世俗的精神。 拒绝平庸更意味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士之精神。端午时节忆屈原,他剑指长空,背向那浑浑噩噩的都城,长叹掩涕,眼泪划破历史的天空。他所抗拒的,是那个昏黑的时代,是众人皆醉的沉迷。他望见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偌大的楚国,庸庸碌碌,阿谀的朝臣,行尸走肉。乃至于秦军攻破郢都,社稷化为丘墟,苍生涂炭,国破家亡。而他的灵魂,承载的是自上古延续的贵族风骨与良知,乃至对真理和文明永恒的追求。他以绝决之毅然,自沉汨罗,身体与江河长流,精神却与中华之文明同不朽。 面对奸佞当道的朝堂,他的拒绝是以直言上谏的坚持以唤醒沉睡的国家;面对“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他毅然选择赴之江流,不以皓皓之白染世俗之尘埃!千夫之诺诺,何如一夫之谔谔!他拒绝了平庸的宿命,在那个时代浩荡的长鸣!他虽不能拯救那个破落的国度,却让一种拒绝平庸、不共世俗的精神流传。君不见,正气浩然,传千古而不朽,文天祥拒降,慷慨写下正气歌:“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于是一种拒绝平庸,在中华士大夫的血液里流传。 时至今日,温总理说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心忧天下、勇于担当者,拒绝的是为已牟利,蝇营狗苟的平庸生活状态,扛起的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大任;从容淡定、冷静思考者,拒绝的是汲汲皇皇,随波逐流的平庸活法,承担的是理性思想,指点江山的使命;刚直不阿、敢于直言,拒绝的是曲意逢迎,阿谀媚俗的平庸风气,代表的是刚直正大、浩气慷慨的气节。 拒绝平庸,做傲然挺立的一棵松,做千锤百炼的石灰,做搏击风雨的海燕,让我们的生命拥抱高雅的精神,不再平庸。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