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高考一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5-6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1.下列对戏曲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末”,角色名,多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

B.“旦”,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

D.“科”,戏剧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的用语;“卜儿”,扮演儿童。

2.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     ②插秧     ③车水     ④打稻                               

B.①织布     ②车水     ③插秧     ④打稻

C.①打稻     ②插秧     ③车水     ④织布                               

D.①打稻     ②车水     ③插秧     ④织布

3.“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民贵君轻”、“浩然之气”是某同学电脑上的三条搜索记录。与这三条记录有关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庄子     文天祥         B.孟子     文天祥          C.孟子     墨子             D.司马迁     魏征

4.下列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
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5.下列各项中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

B.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C.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D.《四书衬》: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易经》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6.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

7.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   )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8.与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

⑤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

A.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端午节     ④寒食节     ⑤重阳节

B.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春节     ④寒食节     ⑤端午节

C.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春节     ④重阳节     ⑤寒食节

D.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端午节     ④重阳节    ⑤寒食节

9.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

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中秋

B.①七夕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中秋

C.①中秋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七夕

D.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七夕

1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称为《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C.“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艺”。

D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人称“诚斋先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卜儿’,扮演儿童”错误。“卜儿”,扮演老年妇人。

2.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要从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入手。①“连枷”是一种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籽粒掉下来的农具。所以这两句诗和“打稻”有关。②“绿毯”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刚插好的秧苗的特点;“清浅縠纹”说的则是水。所以这两句诗和“插秧”有关。③“分畴”是说田间的分区,“走云阵”形容水流入稻田后的样子;“刺水”句的意思是,秧苗像绿针一样刺出水面。所以这两句诗和“车水”,即用水车排灌有关。④“机杼”是织布机,所以这两句诗和“织布”有关。故选C。

3.答案:B
解析:“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民贵君轻”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4.答案:C
解析:A.错误;应该是正月十五吃汤圆。B.错误;应该是端午节喝雄黄酒,是为了用以驱虫解五毒。C.正确。D.错误;应该是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故选:C。

5.答案:D

解析: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6.答案:C

解析:“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

7.答案:B

解析:B项出自晚唐诗人王驾的《社日》,从“春社”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春社。A项出自宋代毛滂的《元日玉楼春》,从“一年滴尽”可以看出描写的是除夕。C项描述的是过年贴秦琼、尉迟敬德门神像习俗。D项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描写的是过年祭灶习俗。

8.答案:C

解析:注意各节日的风俗。①出自《生查子·元夕》一词,元夕即元宵节;②“共婵娟”是肀秋节;③“新桃换旧符”是春节;④“登高”是重阳节;⑤“子推”是寒食节。

9.答案:A

10.答案:C

解析:“六艺”应为“六义”。

1.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动人的诗情。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诗歌内容判断所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3.下列对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内海的称为“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4.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面关于传统节日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B.上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C.清明节,亦称“禁烟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D.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5.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6.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俄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C.①古琴                     ②木偶戏                     ③昆曲                        ④评书

D.①昆曲                     ②木偶戏                     ③古琴                        ④评书

7.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8.如今,中国传统节日正处于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的尴尬境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仪式感日益淡化。学校为了让更多同学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准备开展系列介绍交流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内容与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①年年乞于人间巧:_______________

②艾符蒲酒话升平: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9.汉字书面用语必须规范化,下列语句用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这其中,明确要求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

B.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安全经济、科学务实”的原则提出了优先建设“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方案。

C.今天跟大家分享澳大利亚艺术家用硬纸板制作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手工精致,极富想象力,可谓首屈一纸。

D.今年一至九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

10.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A.①赛龙舟     ②赏月     ③祭土神     ④观花灯
B.①祭土神     ②观花灯     ③赛龙舟     ④赏月
C.①祭土神     ②赏月     ③赛龙舟     ④观花灯
D.①赛龙舟     ②观花灯     ③祭土神     ④赏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元宵节(出自唐代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端午节(出自唐代殷尧藩《端午日》)
(3)重阳节(出自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答案:B

解析:这两句诗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元夕”即元宵节之夜。

3.答案:B

解析:“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

4.答案:A

解析: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出游交往幽会为习俗。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5.答案:D

解析:“豆蔻”:十三四岁的女子;“束发”:十五岁的男子;“加冠”:二十岁的男子;“不惑”:四十岁;“知命”:五十岁。

6.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主要根据是:“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肯定是木偶戏。而由“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有关。故选B。

7.答案:D

解析:①出自曹植的《空竹赋》,诗句生动地写出了空竹的声音和运动的形态,据此可知,此处写的是“抖空竹”。②出自清代杨仲愈的《美人风筝》,根据“好风相送上瑶台”可知,此句描写的是“放风筝”。③出自宋代方回的《次韵张慵庵观予弈棋》,显然写的是“下围棋”。④出自唐代王泠然的《寒食篇》,原诗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写的是“荡秋千”的场景。

8.答案:(1)①乞巧(或:七夕)节;②端午节

(2)示例:尊重传统节日风俗,传播中华文化精髓。

走近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明。

解析:(1)①农历七月七日,少女们穿着新衣,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此日为“乞巧节”或“七夕节”

②语出唐人殷尧藩的《端午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艾符: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并黏贴符箓以祛邪。蒲酒:菖蒲酒,端午日有饮菖蒲酒的传统习俗。

(2)要突出宣传对象“传统节日”;突出“尊重风俗”“弘扬精神”“传播文化”“传承文明”“肩负责任”等活动目的或意义。

9.答案:B

解析:A项成分赘余。“这其中”,删掉“这”。C项“首屈一纸”乱用成语。D项“16、7万”不规范,应为“16~17万”或“十六七万”。

10.答案:D
解析:①“鼓声”“两龙”表明是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②诗句的意思是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繁光”表明是观花灯习俗。③“春社”表明时间,“箫鼓”“古风”都表明祭土神习俗。④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扇”是比喻,表明月亮越来越圆。这表明是赏月习俗。故选:D。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