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一(下)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0-2021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一(下)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其中所传达和培育的人文精神、智慧、气度、神韵,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灵魂,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红楼梦》及其伴生的红楼文化,更是成为被广泛讨论和使用的文化元素,从国家外交到百姓生活,从学术研究到普及型阅读,几乎随处都能看到《红楼梦》的身影。
人们常说《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可以联类无穷;或者如当代作家王蒙所说:“《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的确,《红楼梦》不仅是绵延几千年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同时又开启了现代小说的先河。但“红学”一诞生,就具有超越文学经验的学科性质。“红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门类,文学经验是基础,多学科研究不能偏离此宗。一门学科成为显学,往往是跨越了雅俗,超越了时代,成为新的知识与文化的生长点。“红学”有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民族学、美学、艺术学、园林学等研究板块,有作者研究的板块、文本研究的板块、读者反映(审美接受)研究的板块,因此它的开放性是学科自身的要求和必然,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红楼梦》既然有“百科全书”之誉,有“千门万户”之喻,那么排斥其他学科的研究,排斥其他方法的使用,不承认其他学科研究的成果,显然是不明智的。
在新时代的条件下,《红楼梦》及红学也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经典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民众。《红楼梦》作为一种文学资源的意义,在今天,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红楼梦》作为文化创意之源,已经深刻地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红楼梦》为内容的文化创意活动和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例子有河北正定县的荣国府及宁荣街、北京恭王府、北京大观园等。这些地方而今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文化旅游胜地,也成为推动《红楼梦》当代传播的文化基地。在丰富当今的文化建设上,《红楼梦》率先垂范,比如建造大观园、修建曹雪芹主题公园或纪念馆、弘扬红楼美食、创造红楼绘画等。
《红楼梦》作为文化创意资源,需要找到正确的结合点。但有许多与《红楼梦》相关的项目仍存在着缺乏学术支撑的问题,找不到正确的切入口和契合点,在错误的前提下和认识基础上展开地域文化建设,存在着沙上建塔、难以长久发展、难以突破地域限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文化小镇建设正在大规模有声有色地展开,文学经典《红楼梦》也成为创意之源。这里要严防以《红楼梦》为文化内容的所谓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缺乏真正的美学意蕴,出现庸俗化和泛滥化的倾向,互相重复。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创造,唯有创造力才能激活传统资源,洋溢在《红楼梦》文学精神中的也正是创新和创造精神。创意为先的红楼文化的终极目标,与《红楼梦》的宗旨是一致的,最终会归结到对文化创造力的认识、研究、继承上,归结到对新的文化经典的呼唤和创造上,归结到对民族文化复兴能力的呼唤上。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成为文化创意的重要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经典《红楼梦》对于培育民族的人文精神、智慧、气度、神韵具有重大意义。
B.“红学”具有开放性,要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是《红楼梦》自身的要求和必然。
C.河北、北京等地将《红楼梦》中的一些元素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D.红楼文化的创意活动要有创新和创造精神,否则,《红楼梦》中的资源难以被激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指出了《红楼梦》及其伴生的红楼文化被广泛运用,为后面的论述张本。
B.文章主要从“红学”研究、红楼文化资源创意运用状况及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C.文章论证“红学”的研究要立足于文学经验这个观点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中提到了《红楼梦》作为文化创意资源时的一些不良问题,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经典,而红楼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源,它们既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用于百姓生活和国家外交。
B.“红学”以文学经验为基础,又超越了文学经验,一般情况下,“红学”超越了时代,是新知识与新文化的生长点。
C.我国的文化小镇建设虽然正在有声有色地展开,但缺乏真正的美学意蕴,出现了庸俗化和泛滥化的倾向,互相重复。
D.各地只有将中华文化百科全书《红楼梦》作为文化创意之源,解决其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做好地域文化建设。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总体不错。尽管今年局部旱涝灾害较重,但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有效,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秋粮长势普遍好于上年。
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对维护粮食安全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曾几何时,面对国内粮价高于国外粮价的情况,有人提出“自己产粮不如从国外买粮”;面对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收购和仓储面临“甜蜜的烦恼”,有人提出“种粮储粮越多,财政负担越大”。在这些议论面前,中央始终重视粮食生产,没有改变支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政策取向。
从长远来看,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一是,耕地保护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势必将占用部分农田,要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占补平衡政策,发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二是,粮食单产提高面临瓶颈。这就要求不断攻关占领科研高地,不断推广新技术,把成果送进田间,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三是,种粮效益比较低影响农民积极性。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让农民种粮有必要的利益激励,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
(摘编自乔金亮《把粮食安全这根弦再绷紧些》,《经济日报》2020年8月31日)
材料二:
“节约粮食,浪费可耻”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一些人往往难以做到。有的觉得点菜必须满满一桌才“够排场”,有的认为“光盘”会被瞧不起,还有的感觉打包食物“跌份儿”……在“面子文化”的驱使下,“吃什么”成了身份的象征,“点多少”有了攀比的意味,助长了浪费现象。
事事顾“面子”,难免丢“里子”。点一桌菜、铺张浪费并不是餐桌礼仪的一部分。相反,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才是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四川成都一些餐馆开展了“光盘”即送优惠券的活动,陕西西安将存在浪费严重的单位列入“黑名单”并通过媒体曝光。多措并举,树立起让浪费者丢面子、让节约者有面子的新理念,必将推动形成反对浪费、节约粮食的好氛围。
(摘编自孟祥夫《破除面子文化》,《人民日报》2020年8月21日)
材料三:
法治是解决食物浪费、树立节约新风的重要方式。必须加强防治食物浪费立法,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和杜绝粮食收储过程中和食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浪费现象,以法治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和各相关环节中的粮食、食物、食品浪费行为,改变餐饮消费陋习,倡导以节约节俭为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的文明消费方式、生活方式。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要求的必然要求和实际行动,也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餐饮浪费、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8月27日18版)
(1)下列对“粮食安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我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总体不错,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秋粮长势普遍好于上年,即使如此,粮食安全这根弦也需要再绷紧一些。
B.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之一,在国内外一些不当议论面前,中央始终重视粮食生产,从来没有改变支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政策取向。
C.从长远看,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可以实施两战略:一是保护耕地,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二是推广新技术,实施“藏粮于技”战略。
D.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不论形势如何变化,对维护粮食安全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其战略眼光可见一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未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势必将要占用部分农田,所以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对此,除了加强对耕地保护外,还要发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B.目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国家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让农民种粮有必要的利益激励,并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
C.“破除面子文化”需要多措并举,除了公民自身加强修养外,媒体也可以对浪费严重的现象予以曝光。使得全社会形成反对浪费、节约粮食的氛围。
D.法治是解决食物浪费、树立节约新风的重要方式,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尚的重要途径。
(3)如果学校开展“节约粮食,浪费可耻”的倡议活动,你打算如何响应学校的倡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给猫留门(节选)
黄咏梅
“豆包回家了,”老沈告诉雅雅,“胖得像一只大熊猫,每层楼的灯都被它踩亮了。”
“亮!豆包喊一句,灯就亮了……”老沈学着雅雅的口气。
咯咯咯咯……雅雅在电话那头笑得欢。
老沈兴致勃勃地重复亮了好几句。
犹记得有一段时间,沈小安一家周末过来吃饭,每爬上一层楼,雅雅就用尽吃奶的力气喊——亮!感应灯被她喊亮之后,雅雅也是那么笑的,咯咯咯咯,这个游戏是这座旧楼唯一的亮点,如果没有那些时亮时灭的感应灯,估计雅雅会蛮缠着让沈小安背上楼的。不过这些吸引力也不长久,上学之后雅雅就不太愿来爷爷家了。
那天雅雅玩饿了,老沈就牵着她去买豆包。店员掀开蒸笼,用袋子装了两只豆包送给雅雅,就是在雅雅怯怯地犹豫要不要接过来的时刻,这只小猫不知从什么地方蹿了出来,跃上收银柜,朝那两只豆包喵喵喵个不停,雅雅先是吓了一跳,接下来,就跟小猫成了朋友,因为这只小猫,除了额头和脸颊处有一些灰色的斑纹,其他地方跟蒸笼里的豆包一样白,雅雅就喊它叫“豆包”。
等老沈一只手牵着雅雅回家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豆包躺在里边,安静得像一件被主人买回来的什么东西。
有了豆包,老沈就能经常见到雅雅。不一定是周末,有的时候,放学后沈小安也会带她来,老沈像迎接贵宾一样,削好水果,买好菜。通常他们三个会在一起吃个晚饭,豆包就窝在雅雅的腿上,雅雅吃一口,问一句:弟弟,要不要吃鸡腿?豆包似懂非懂,眯了眯漂亮的绿眼睛。
看不到豆包,雅雅就给老沈打电话,像个亲切的小姐姐——弟弟在干吗呢?弟弟为什么那么爱睡觉?她甚至对老沈承诺,明天放学要去看弟弟的。就像豆包是寄养在别人家的弟弟一样。
雅雅看豆包的频率越来越密集,有时还赖着要在爷爷家睡,但这绝不可能,每次看着父女俩在门口小垫子上换鞋子,低头系鞋带的动作几乎一模一样,老沈心里都会有些伤感。沈小安跟老沈的话从来不多,顶多来一句,“跟爷爷说再见。”老沈已经想不起来,儿子这么多年来,有没有认认真真跟自己说过一句“再见”。
雅雅迷恋那只猫,沈小安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小孩子总是有一段时间喜欢小动物。他小时候从街上抱回过一只大黄猫,每天上学都恨不得把它装在书包里带到学校。他并不讨厌豆包,但也谈不上多么喜欢,已经过了那个年龄,而在那个年龄,以及那个年龄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老沈充满了怒愤,认为老沈不会当爸爸,从前那只大黄在某个深夜,被老沈从他的被窝里掀出来,还未完全醒过来,来不及叫唤一声,就被丢出了家门。这个梦魇一样的情节,以及那种窝在被子里装睡的无助感,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沈小安总是会想起,并且,像一根导火索,成年之后他一直跟老沈怄气,时常想到这个细节,他并不会那么快原谅父亲。
他不知道怎么跟老沈独处。内心深处,他觉得老沈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朋友,他们只是一对与生俱来的因果关系。好在有了雅雅,老沈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她身上,后来又有了豆包,他们之间便多了一些话题。
“要是不想养就别养了,小孩子是一头热,很快就过去了。”吐出一口烟之后,沈小安对老沈讲。
老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不是不喜欢猫嘛。”事实上,豆包被留下来的那天开始,沈小安就一直想问老沈,不过他不知道怎么跟他提。看得出来,老沈是为了讨好雅雅。
“还行,这小家伙陪陪我,有个伴儿,也不错。”
“不怕狂犬病?”
“对,疫苗是要给它打的。”老沈忽然尴尬起来,停了一下,又问,“你还记得你那只大黄猫?”
“记得啊,那只胖胖的大黄猫。”他拉长了躯体,话音里也在伸着懒腰。
“我听你妈说,让你把大黄猫丢出去那天,你抱着它坐在楼梯口足足哭了一个中午,下午都没去补习。”
“不会吧?”沈小安夸张地笑了几声,“要是雅雅知道,肯定会笑死的。”
沈小安站起来,把豆包装进旅行包里,带到宠物店去给它打疫苗。
走下拐角楼梯的第一级,坐下来,回头看。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能看到自己家的门口,他以为,那个中午,门里边的人根本没有探头出来看到他,他哭得那么伤心,仿佛要被丢掉的不是猫而是他自己。
(原载于《中国作家》文学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表面上是写沈家三代人与猫之间的故事,实际讲述的是家庭关系、祖孙亲情。
B.小说用倒叙写对往事的回忆,“犹记得”“小时候”等词,使过去和现在自由切换。
C.小说语言平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用尽吃奶的力气”“话音里也在伸着懒腰”。
D.小说结尾写丢掉大黄猫后少年沈小安悲痛欲绝,照应了前文为何他如此怨恨老沈。
(2)小说中老沈对猫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回答。
(3)小说标题“给猫留门”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吕虔字子恪,任城人也。太祖在兖州,闻虔有胆策。以为从事,将家兵守湖陆。襄贲校尉杜松部民炅母等作乱,与昌豨通。太祖以虔代松,虔到,招诱炅母渠率及同恶数十人,赐酒食。简壮士伏其侧,虔察炅母等皆醉,使伏兵尽格杀之。抚其余众,群贼乃平。太祖以虔领泰山太守。郡接山海,世乱,闻民人多藏窜。袁绍所置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辈,保山为寇,百姓苦之。虔将家兵到郡,开恩信,祖等党属皆降服,诸山中亡匿者尽出安土业。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济南黄巾徐和等,所在劫长吏,攻城邑。虔引兵与夏侯渊会去之,前后数十战,斩首获生数千人。太祖使督青州诸郡兵以讨东莱群贼李条等,有功。太祖令曰:“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卿在郡以来,禽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昔寇恂立名于汝、颍,耿弇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举茂才,加骑都尉,典郡如故。虔在泰山十数年,甚有威惠。文帝即王位,加裨将军,封益寿亭侯,迁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请琅邪王祥将为别驾,民事一以委之,世多其能任贤。讨利城叛贼,斩获有功。明帝即位徙封万年亭侯增邑二百并前六百户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帝即位/徙封万年/亭侯增邑二百/并前六百户/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B.明帝即位/徙封万年亭侯/增邑二百/并前六百户/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C.明帝即位/徙封万年/亭侯增邑二百/并前六百户/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D.明帝即位/徙封万年亭侯/增邑二百/并前六百户/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行笄礼时取字,以供朋友称呼。
B.侯,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C.迁,是古代官职调动常用的词语,一般指提升。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左迁”是降职。
D.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虔讲究策略,智勇双全。因吕虔有勇有谋,代理兖州牧的曹操任命他为从事,让他镇守湖陆城;炅母等人作乱,他用计谋轻易平定。
B.吕虔威恩并施,讲求信用。因他施恩惠,讲信用,郭祖的下属主动投降,躲在山里的百姓返乡定居;他在泰山郡十几年,有许多威德恩惠。
C.吕虔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他率兵与夏侯渊一同攻打徐和等人,斩首俘虏数千人;他总督青州各郡的部队讨伐李条等贼寇,立有战功。
D.吕虔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他升任徐州刺史后请王祥担任徐州别驾,将民政之事全部委托给王祥,当时人们都赞扬他能够任用贤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
②昔寇恂立名于汝、颍,耿弇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语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琴师怀抱绿绮名琴,来自四川名山峨眉山,凸显了琴师气派十足,来历不凡。
B.颔联中“为我”二字体现了琴师与听琴之人的友情,“挥手”是描摹琴师弹琴的动作。
C.尾联乐终声歇,诗人举目四望,不觉青山已暮,秋云重重,以景结情,余味无穷。
D.本诗语言华丽典雅,“霜钟”“碧山”等意象色彩丰富,“洗”“入”等动词凝练准确。
(2)诗人是如何描写蜀僧弹琴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如《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_______________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画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官窑①(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_______________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_______________。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朝廷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_______________民间市场。②《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③。民间有④“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清末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减少了品种,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引人入胜 一气呵成 拍案叫绝 覆盖
B.扣人心弦 一气呵成 拍案而起 涵盖
C.引人入胜 一蹴而就 拍案而起 覆盖
D.扣人心弦 一蹴而就 拍案叫绝 涵盖
(2)文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括号 B.②书名号 C.③句号 D.④引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减少,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B.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减少,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C.“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减少了品种,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D.“洋瓷”的大批调入,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减少了品种,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①_______________;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②_______________,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可见,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③_______________。哲学家爱默生也说:“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日产垃圾1.2公斤,并且每年以10%的增长率递增,垃圾处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今年开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不少城市也纷纷加入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队伍中来。北京、上海、广东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了修法或立法,通过约束机制,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业内人士指出,这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并对环境污染者形成监督压力。
六、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统帅周瑜,不到30岁便指挥赤壁之战。“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年时便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有些人却在人生的后半期大有作为。中国著名工程设计大师何镜堂的建筑人生,从45岁才起步。姜太公80岁才出将入相,辅佐周武王伐纣,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B
C
B
2.
【答案】
B
D
(3)①在餐桌上,做到“光盘”,剩下的食物实行打包;②破除面子文化,合理消费;③在校内外,做好“反对浪费,节约粮食”的意义宣传。
3.
【答案】
B
(2)①讨厌并阻止儿子养猫,并在深夜里把沈小安心爱的大黄猫从被窝里揪出,后来又让沈小安把大黄猫丢出家门;②为孙女能常来看他并讨好孙女而养猫,并把猫当成自己的伴儿,对儿子提出的“不想养就别养”的意见不置可否。
(3)①新颖别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概括故事情节。为阻止儿子养猫而没有“给猫留门”,为了能和儿子、孙女一家团聚而坚持“给猫留门”。③突出主题。父母在关爱孩子时要多关注他的内心世界,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成长中某一阶段的心灵寄托。④具有象征意义。“给猫留门”实际上也是告诫每一个人要给爱和亲情留一个位置,让家庭关系更融洽。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B
D
B
(4)①吕虔挑选强壮者补充到军队中,泰山郡从那以后便有了精兵,在各州郡中名列第一。
②过去寇恂在汝水、颍水之间扬名,耿弇在青州、兖州之间献策,古今都是一样的。
【参考译文】
吕虔字子恪,是任城人。曹操在兖州的时候,听说吕虔有勇有谋,任命他为从事,吕虔带领自己的家丁防守湖陆城。襄贲校尉杜松部下平民炅母等人作乱,与昌豨勾结。曹操命吕虔代替杜松的职务。吕虔到任以后,招诱炅母和他的首领以及党羽几十个人,赐给他们酒饭,挑选壮士埋伏在旁边。吕虔看到炅母等人都喝醉了,命令埋伏的士兵出动把他们全部杀死。(吕虔)安抚炅母的部下,骚乱于是平定。曹操让吕虔担任泰山郡太守。该郡依山连海,世道不太平,听说郡民都逃跑或藏匿起来。袁绍所设置的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几十人,占山为寇,百姓深受其害。吕虔率领家兵到达泰山郡,施恩惠、讲信用,郭祖的党羽都被降服,藏到山里的百姓也都出来定居生产。吕虔挑选强壮者补充到军队中,泰山郡从那以后便有了精兵,在各州郡中名列第一。济南的黄巾军首领徐和等人,所到之处劫持县令官吏,攻打城邑。吕虔率兵与夏侯渊共同出击,前后打了几十仗,斩首俘虏了几千人。曹操派吕虔总督青州各郡的部队来讨伐东莱地区李条等各路贼寇,立了功。曹操发布通令说:“有志向,必定要成就事业,这是英烈之士所献身追求的目标。你就任泰山郡以来,捕捉奸人讨伐贼寇,百姓获得安宁,亲自冒着箭和石头,每次出征必能取胜。过去寇恂在汝水、颍水之间扬名,耿弇在青州、兖州之间献策,古今都是一样的。”(吕虔)被推举为茂才,加骑都尉职衔,仍然管辖泰山郡。吕虔在泰山郡十几年,留有许多威德恩惠。曹丕登王位,加任(吕虔)裨将军职衔,封他为益寿亭侯,升任徐州刺史,再加威虏将军衔。吕虔请琅琊人王祥担任别驾,民政的事情全部委托给王祥,世人都赞扬他能够任用贤人。(吕虔)征讨利城的叛贼,斩首俘虏有功。魏明帝即位,改封他为万年亭侯,增加食邑二百户,连同以前的共六百户。吕虔死后,他儿子吕翻袭爵。吕翻死后,儿子吕桂承袭爵位。
三、古诗词鉴赏
【答案】
D
(2)①运用动作描写,“挥手”表现蜀僧动作潇洒,气魄非凡;
②运用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声气势磅礴;
③运用侧面烘托写诗人的心灵如被流水洗涤般澄澈宁静,侧面烘托琴声悠扬动听;
④用典,化用高山流水和霜降钟鸣的典故,借音乐引发的共鸣表现蜀僧琴艺高超。
四、默写题
【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五、综合读写
【答案】
A
C
A
【解答】
(1)引人入胜:吸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感染力强,牵动人心。语境指磁州窑具有独特的魅力,使用对象是“物”,不能用“扣人心弦”,应用“引人入胜”。
一气呵成:形容文章流畅紧凑,首尾连贯。也指做事安排紧凑,不间断。一蹴而就: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一下子就完成。语境中的使用对象是磁州窑匠师们创造的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应用“一气呵成”。
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根据语境,指的是磁州窑的匠师们创造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令许多艺术大师称赞,故应用“拍案叫绝”。
覆盖:遮盖。涵盖:包括,包容。语境指日用瓷在市场上的占比很高,应用“覆盖”。
故选A。
(2)C项,标点使用错误。《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这是完整引用,句号应在引号的里面。
(3)B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删除“致使”。
C项,语序不当,“减少了品种”应为“品种减少”。
D项,语序不当,“减少了品种”应为“品种减少”。中途易辙,“‘洋瓷’的大批调入,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改为“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
故选A。
【答案】
①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②哀叹花下有刺,③并不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
【考点】
语境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①处,上文有“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的引领,紧接着又有“而乐观者”怎样的表述,可见所填的内容应与“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是相对的,且表述的对象是“半杯水”,故横线处可填写“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之类的句子。
第②处,上文有“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的表述,下文又有“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的表述,可见所填的内容应与“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是相对的,且表述的对象是“玫瑰”,故横线处可填写“哀叹花下有刺”之类的句子。
第③处,“可见”一词,表示总结性的词语,且是根据上文“面对同样的半杯水”“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和乐观者的不同态度进行总结,再结合下文哲学家爱默生的话“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分析,横线处可填写“并不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之类的句子。
【答案】
中国垃圾处理问题严重,今年多个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分类立法有利于环境保护。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段文字分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写了我国目前垃圾处理的现状;“从今年开始……不少城市也纷纷加入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队伍中来”为第二层,写了我国很多城市全面开启了垃圾分类工作,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北京、上海、广东………并对环境污染者形成监督压力”为第三层,写部分城市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根据分析,把每一层的意思概括出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六、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参考立意】
少年无须得志,大器不怕晚成;有志者,事竟成等。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