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选择题精练2语文试题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现代文阅读I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1687年,法国巴黎出版了首部拉丁文本的《中国哲学家孔子》,该书在之前耶稣会士译作的基础上编译而成。之后根据该书又出版了其他语种的改编本或节译本,其中最早的有《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关于孔子道德的信札》以及英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其实在这几部作品发表之前,贝尼耶于1687年就已经完成了《中国哲学家孔子》的法文全译本《论语导读》,其全名为《孔子或君王之道,包括中国古代皇帝和官员政治统治特有的道德原则》。但遗憾的是,同年贝尼耶因中风去世,该部译著的出版工作便被搁置下来。
对比这四部作品,仅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关于孔子道德的信札》和英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都强调了孔子在道德层面的影响,同时后两者还保留了拉丁文本中孔子作为哲学家的一面。而贝尼耶则完全改变了对孔子的定位,强调的是孔子思想的科学性和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某些学者认为贝尼耶曾希望服侍于国王左右,但近十年的国外生活已使他与当时法国的政治和社会脱节。仕途上的失败使他只能在精神层面幻想自己能辅佐国王。所以他翻译《论语导读》的目的是希望能用中国的智慧来培育欧洲年轻君王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正如他在序言中所坦陈的:“因为我真诚地热爱着我的国王和我的祖国,所以我认为这些伟人或许能成为我们年轻君主的向导和楷模。”
不同的翻译目的也导致不同的译本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贝尼耶将拉丁文本中《大学》和《中庸》的内容进行了重组,以使文章的表述更为流畅。在《论语》的译文中,贝尼耶保留了对话的方式,但将大部分的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叙述有时是从译者的角度,有时是从暗含的某个人物的角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复调的效果。他用中国先贤的格言来揭示法国社会的问题,唤起人们对仁德治国、礼法治国、礼乐治国等问题的思考。
其次,贝尼耶在法译本中删减了拉丁文本中的大量注疏。《中国哲学家孔子》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在翻译过程中,耶稣会士不仅保留了这些中国学者的注解,还补充了自己依据《书经》《诗经》等经籍而撰写的大量释义,以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这两类注解分别用正体和斜体呈现,以示区别。而贝尼耶只保留了那些在他看来对于理解不可或缺的条目,也无正体和斜体之分,其目的是使读者更加专注于儒家思想本身,专注于法国的王公贵族们可汲取的精神食粮。
贝尼耶的这部译著首次将儒学与稳定国家政治的理念联系在一起。2015年《论语导读》由费林出版社在巴黎首次刊行。2020年底,《论语导读》的手稿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三百年的流转,它终于抵达了最初想要探索和发现的国度。这部稀世之珍见证了中法文化源远流长的交流史,展现了不同文明的相互启迪与共同发展。
(摘编自吕颖《法译本<论语导读>的创新意义与时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尼耶对《中国哲学家孔子》的翻译早于欧洲其他几部译作,但当时未能立即出版。
B.或许因为仕途失意,贝尼耶改变了对孔子的定位,有意强调其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
C.贝尼耶在翻译《论语》时,通过改变叙述者的角度,让译文具有了一种复调的效果。
D.贝尼耶对《论语》注疏的处理不同于其他版本,希望读者更加专注于儒家治国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论语导读》序言中的文字,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贝尼耶的翻译目的。
B.文章从书名角度对四部作品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贝尼耶译本不可替代的时代性。
C.作者重点关注了贝尼耶译本与同期其他译本的差异,突出了这部作品的创新意义。
D.作者着眼不同文明交流的背景,既关注贝尼耶译作的特点,也强调了其文化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传入欧洲后,人们最初大多是从哲学和道德的层面来理解孔子及其学说的。
B.贝尼耶认为,孔子学说不仅能揭示法国社会的问题,也能为稳定国家政治提供帮助。
C.耶稣会士根据自己理解而撰写的释义可能并不准确,因此贝尼耶进行了大量的删减。
D.贝尼耶的译著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象征,作者高度评价其手稿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做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关于人民地位的基本论断是民为国本。《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论断表明,“臣民”或“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家们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民为国本”的道理,形成了若干基本理念,表明了人民在国家中的根本政治地位。
其一,立君为民。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中国先哲们认为君主是上天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设立的。这与西方近代的“民约论”有相似之处。其二,君权民授。君主的权力是哪里来的?中国古代有“君权天授”的说法。如董仲舒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顺命》)。但由于“天”与“民”、“民”与“神”相一致,君权天授、君权神授也就是君权民授。如果君权背弃民意,权不为民所用,就丧失了政治合法性。其三,限君为民。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调和核心是“民本”,不是“君本”。它的本质是“限君为民”,即通过规范君主对人民的政治行为来实现民安、君尊、国泰,社会和谐;它维护君主统治以君主能“以民为本”为条件;它的“为君之道”和“治民之道”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其四,民贵君轻。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康有为在论证自己的变法主张时认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孟子立民主之制、太平法也”(《孟子微》卷一)。
“民为国本”的理论是西方政治学说和法学理论传入前中华文化有关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基本理论。这种肯定人民的根本政治地位的理论,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界和统治者对人民的地位和作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果一国人民从整体上不具有根本政治地位,无论作为集体的人民还是作为人民中的个体人,都很难普遍享有应有的人权保障。人民有地位,作为集体的人民或组成人民的个人才可能普遍享有应有的人权。这实际上是民主与人权的关系问题。
“民为国本”的理论有民主的意涵。“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视儒家学说为科学与民主的大敌的学者,否定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他们多半是以西方近代民主理论与实践为标准,证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没有“民治”的内容,与“民主”根本不是一回事。如顺着这种逻辑走下去,很可能得出民主和人权在中国没有历史和文化根源的结论。实际上,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民本政治,虽无西方近代那样的程序或形式的民主制度,但在与君主统治的外形和某些实质内容相容的情况下,实现了民主的某些实质要求,也在缓慢地向程序或形式的民主制度发展。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民本政治是在中国古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与西方政治文明有所不同,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中国近现代的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和人权的运动,固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不应忽视中华文化内在的根源或动力。
(摘编自赵建文《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人权意涵及当代价值》)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先哲们认为“君主是为人民利益而设的”,可见“立君为民”已具备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雏形。
B.“限君为民”本质上认为人民的地位高于君主,由此规范君主的政治行为,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C.“民为国本”突出了人民的根本政治地位,这是人民能够普遍享有人权保障的必要前提。
D.对中国近现代民主和人权的解读,应向中华文化内部寻根,无需参考西方近代的民主理论和实践。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不同层面解读了“民为国本”的理论,展现出丰富的学术视野,也加强了论证的严谨性。
B.文章既肯定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民主”的价值,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显示了作者的辩证思考。
C.文章不赞同部分学者提出的传统民本思想中不具有民主意涵的观点,认为该论点逻辑起点失当。
D.本文论述传统民本思想时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作对比,旨在说明我国民主思想具有深厚底蕴。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民为“本”的“本”是一种价值观,涉及人民的作用、地位和权利,“民本”肯定了“民”的权利主体地位。
B.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为君之道”和“治民之道”的统一,客观上维护了君主统治,保障了人民权益。
C.虽然中国古代的独特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扼杀了民主制度,但民主的某些实质要求仍然得以实现。
D.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人权意涵,对构建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处理好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在漫长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人水和谐,在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的基础上,建起了许多大型生态水利工程。“水利”一词,较早见于《吕氏春秋》,主要指防止水害灾难和利用水力资源的事业。重视水利,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历史特征密切相关。历史上,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而我国农业又以灌溉农业为主,对于灌溉、防灾等水利工程的社会需求较大,因而建成许多水利工程。比如先秦时期的引漳十二渠、芍陂、都江堰,以及完成于元代的京杭大运河等,在很长的时间里支撑着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的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之所以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福建省的天宝陂始建于唐代,这座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位于河流弯道下游河势较高处,既可拦蓄淡水,又可抵御咸潮上溯。同时,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水沙分离,引清水自流灌溉,在航运、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高超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集中体现在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看待。
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他强调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时刻都在与自身之外的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借以满足自身需求。自然界的运行,也不可避免地会对人类生存发展发生作用。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是要在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中获得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
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编自赵渊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B.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建都能智慧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C.福建省天宝陂的修建体现了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D.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做到在保护中利用自然,在利用中保护自然。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逐层深入、有序推进。
B.文章提及都江堰、天宝陂等生态水利工程,意在阐明其中所蕴含的高超生态智慧。
C.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以及事实与道理,互为补充,相互支撑,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引用恩格斯的话,旨在说明人类伤害自然最终必会伤害自己,应该顺从自然。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着深刻的实践,诸多水利工程的修建表明我国先民已能够按照自然规律进行活动。
B.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水利”一词,不仅表明我国先民对人水和谐的思考较早,而且重视水利工程的效用。
C.我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能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原因在于限制人的行为,使得人的需求与自然规律达成平衡。
D.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时刻都在与自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遵循自然规律的运行就会避免灾难的发生。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1题。
专访刘建波:芯片上“绣花”,铸就中国航天品质
刘梦甜
近日,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7月“中国好人榜”中,万峰公司无线电装接工刘建波以“敬业奉献”这一关键词光荣上榜。从1991年进入航天企业到现在,她已经在无线电装接生产线上奋战了30个年头。如今49岁的刘建波,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享有“湖北省首席技师”“孝感市产业工匠”等诸多桂冠,被誉为“导弹芯片绣花女”。诸多荣誉加身背后,是她在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奉献。
一个电路板小至如同半个巴掌般大小,要在上面很细的芯片引脚上再接几条线出来,精准、牢固地把各种电子元器件焊至各自的“岗位”上十分不易。然而,就在比A4纸还小、厚度为2mm的双面接插式总线板上,刘建波能够手工焊接电子元器件,焊点间距仅有0.2mm,远远低于手工锡焊0.3mm的极限值,而这正是她的绝活之一。
航天无小事,导弹的核心芯片,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刘建波再三强调,“手不能抖,一定要非常小心才行,容不得丝毫的失误”,正是怀着这样精益求精的质量观,从刘建波手中出来的不仅是产品,也是精品。
多年的技术累积和沉淀,刘建波的绝活不止一项,针对某继电器板线束制作繁琐、分线布线杂乱、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及隐患的问题,刘建波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钉子定位法”,大大降低加工时间,确保了产品加工质量,获得航天科工“四个两”质量提升项目奖;某型号产品在SMT生产线加工时,因异形印制板与丝印机设备不匹配,无法对焊膏进行印刷,也不能正常输出印制板,只能靠关机后人工拿取,她通过反复实践,制作出一个外部为矩形、内部为异形的模托,通过将异形印制板嵌入该模托内,使模托带着印制板在滑轨内滑动的方法,成功解决难题。边学、边干、边摸索,刘建波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突破了多项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瓶颈,成为了万峰公司名副其实的无线电装接技能带头人。
“遇到重要节点,连续多少天加班到十一二点都是常有的事”。因其生产产品的特殊性与严苛性,刘建波的工作任务经常面临技术难度大、严格的时间控制等多重要求。在每一次与任务节点的赛跑中,刘建波一直加班加点奋斗在生产一线,每每都抢在节点前出色完成任务。
2019年的春节,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刘建波带着家人来到北海过年。此时突然某项目中有一项紧急任务急需一名技术过硬的老师傅带头攻关。刘建波毫不迟疑地接下了任务。不到一个小时,一家人便踏着晨光踏上了一千多公里的归家之路。到家后休息了几个小时的刘建波一大早就赶到公司,准备工作结束后便一头扎在了工作台上,头顶的灯直到深夜才熄灭,最终顺利地解决了攻关任务。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刘建波数十载的工作中时有发生。
被问到如何在这样琐碎繁杂高强度的岗位上一直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时,刘建波表示,“2019年国庆阅兵我参与制作的装备产品第五次接受了党和人民检阅,每次看到我的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我都会有作为航天人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正是这份航天人的追求让我不断坚持了下来。”
一位技术技能人才带出一群技术技能人才,在万峰公司,以刘建波为支点的技术技能人才呈伞状辐射。2013年,刘建波作为带头人成立了“刘建波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年该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刘建波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和示范操作等形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同事,使她的“手工焊接”、精密件贴焊等技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每次备课都难为死我了,既不能讲重复内容,又得要将绝活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刘建波表示,每次授课前都得提前一个多月备课,不过,她觉得,正因为每年3次的授课,如今不仅对每次攻克的难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
截至目前,这里汇集了万峰公司无线电装、钳装、调试等方面的人才41名,包括2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湖北省技术能手、6名航天技术能手、1名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团队累计完成30项工艺攻关、104项技术创新,获10多个公司级、航天三江级、航天科工级成果奖,拥有21项国家专利。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昭斌这样称赞道:“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个个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特别是专业互补性强。”
“中国航天事业还是得靠年轻人。”刘建波对下一代航天人寄语道,“航天事业是很神圣的,我们都要为能从事这份工作而骄傲。希望年轻的航天工作者们具有认认真真做事情的品质,忘我工作,不计个人得失,投身伟大的航天事业!”
(节选自光明网,2021年8月31日)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第一段介绍了刘建波先后获得的荣誉称号,但先写上榜“中国好人榜”而不是之前获得过的其他荣誉,这是由新闻应先写新近发生的事情的特点决定的。
B.“刘建波焊点间距仅有0.2mm,远远低于手工锡焊0.3mm的极限值”中两次提到的具体数字,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也直接表明刘建波手工焊接技艺的高超。
C.文章详细介绍某型号产品在SMT生产线加工遇到困难时,刘建波通过反复实践制作模托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表明航天工作任务的难度之高。
D.材料多次引用刘建波说的话,凸显了其敬业的工作态度、开阔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同时引用刘建波的话也使新闻更加真实可信。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奋战了30个年头”“49岁”等具体数字刻画出一个深耕工作一线的航天人形象,体现出刘建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思想境界。
B.刘建波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她经常加班,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懈怠工作,而是一直在岗位上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
C.刘建波因自己参与制作的装备多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而感到自豪,以及她给工作室同事授课前备课时遇到的困难等内容,都表现了她的高贵品质。
D.新闻列举了“刘建波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得的荣誉以及团队里汇集的各方面的人才,极力赞扬了刘建波“传、帮、带”的思想。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2021年7月17-21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极端降水强度高达201. 9毫米/小时,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在1小时内倾倒在郑州境内,造成城市严重内涝,引发巨灾。就河南暴雨相关问题,本刊专程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崔晓鹏研究员。
一般情况下,暴雨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这次河南的暴雨为什么下了这么久?
崔晓鹏: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已经北抬至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与此同时,河南的西侧还存在一个大陆高压。两个高压系统相对稳定地维持在河南省两侧,而此时河南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低涡(低压涡旋)系统控制中。海洋上,台风“烟花”和“查帕卡”逼近我国,为这次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是顺时针旋转,而其南侧的台风环流则是逆时针旋转。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把海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
当然,水汽在输送途中会有损失,但偏偏这次河南暴雨期间水汽输送路径途经的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所以大量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河南。河南的西北侧是太行山脉,西侧还有伏牛山等,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很明显,水汽在此堆积,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并向郑州附近移动,形成所谓的“列车效应”,也就是说,在相对持续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不断驶入郑州这个站台,造成了该区域的极端降水。
那是不是暴雨持续的时间越长,危害性就越大?
崔晓鹏:我们先来看看暴雨的定义是什么。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定义,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定义为暴雨,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为特大暴雨。河南郑州这次极端降雨,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超过了200毫米。我们在讨论暴雨可能带来的危害时,除了关注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降水总量,还要关注降雨过程是否平缓。如果每个小时的降水量都达到20毫米,一天算下来就要超过400毫米,属于特大暴雨了。但如果小时降水强度较弱,即使持续时间较长、降水总量大,危害性一般也不会太大。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针对降水极端性的相关研究。一些研究通过几十年的雨量监测发现,伴随全球变暖,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如果从每小时降水量,或者每10分钟的降水量来看,增幅更为显著。这说明降水过程变得更加集中,不仅在时间上更加集中,在地点上也更加集中,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事件可能会在未来更加频繁地发生。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
崔晓鹏:气象科研部门和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业务部门通过紧密追踪最新研究成果并转化应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气象业务部门也会不断地及时订正预报和预警信息,这就需要其他部门、包括老百姓自己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尤其是高级别预警信息)一定要心存敬畏。
有时候经验是通过历史教训得来的。比如在这次有关河南暴雨的新闻报道中,我了解到有一个人在隧道口附近逐一敲打车窗,让大家尽快弃车逃生,最终救了很多人。这个人经历过北京“7•21”大暴雨,所以知道暴雨的恐怖之处。但防灾减灾不可能只依靠少数警醒的个体,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至关重要。气象业务部门只能发布各类预报和预警信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这可能就需要建立某种机制,强制要求在必要时必须停学、停工、停业和停运,全社会联动,强制执行各类措施和规定。此外,针对公众开展气象相关知识,尤其是防灾减灾知识的深度科普也是极其必要和 迫切的,对大自然,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
(摘编自《科学世界》总第357期,记者蔡璐)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7月下旬河南省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相对稳定于河南省两侧,加上与逼近我国的台风相互配合,把水汽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
B.大量水汽在输送途中被河南西北侧及西侧山脉阻挡抬升,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持续进入郑州,造成该区域极端降雨。
C.郑州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接近24小时特大暴雨的降水量,降水过程在时间和地点上极其集中,产生的危害性很大。
D.气象科研部门要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但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崔晓鹏形象的讲解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对专业的知识。
B.崔晓鹏使用数据,向读者证明了即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总量大也不一定带来极大危害,如果降雨过程平缓,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C.作为没有气象专业背景知识的普通民众,最应该关注的是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暴雨预警级别越高,致灾可能性越大。
D.本文采用访谈形式进行科普教育,采访对象权威,所提问题聚焦,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便于读者准确快捷地了解相关知识。
(六)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4-15题。
材料一: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986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经济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这些成绩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一条干净漂亮的“V”形反转线,出现在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增长速度图上。
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绿色发展的底色相当亮丽,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达8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成效,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民生保障政策有力有效,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失业率全年平均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摘编自《逆势跃上新台阶,中国经济交出极不平凡的答卷》)
材料二:
中国GDP逆风突破百万亿元,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特质,而这种韧性来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之“制”。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中国的发展依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发展成果惠及的也是广大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中国之“治”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西方经验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人民实际需要出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充分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对内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对外开放,畅通国际大循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以中国之“制”凝铸更辉煌的中国之“治”。
(摘编自《GDP破百万亿元:中国之“制”凝铸中国之“治”》)
材料三:
纵观历史长河,更能感受到这份成就意义非凡。中国GDP排名跃动的数据令人振奋:1952年,679亿元;1986年,破1万亿元;2000年,破10万亿元……2020年,破100万亿元。一个个历史性突破,让人热血沸腾,见证中国经济、科技、综合国力节节高升。
GDP破百万亿元的高光时刻,是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结果。数字反映出的是中国面对一次次暴风雨洗礼,拥抱改革开放的坚定不移;是坚持人民至上,在特殊时期有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力以赴;也是每一个平凡你我的脚踏实地、默默坚守和奋力拼搏。
成就令人振奋,未来不能止步。要看到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依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百万亿元只是一个新起点,我们还有更大梦想,美好未来,更需你我奋力去拼、去闯。
(摘编自《高光时刻,更让人体会“拼”的意味》)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GDP在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B.中国经济逆势跃上新台阶,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还应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实现中国经济的节节高升。
C.中华民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的原因在于正确处理了西方经验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D.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之“制”是中国经济韧性特质的来源,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发展成果更是惠及广大人民。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特质。
B.GDP破百万亿元的高光时刻,是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结果。但是未来不能止步,因为我国人均GDP依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C.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我国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无形之手”和市场的“有形之手”的作用。
D.以中国之“制”凝铸更辉煌的中国之“治”,才能更好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能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路考
聂鑫森
祖武因公因私到武汉以外的地方去,喜欢坐高铁,又快又稳当。坐高铁又决不买一等座,二等座就蛮好,如果是他一个人可以去办的事,他决不让人陪同。
可这次不由他选择,他只是个客人,邀请方是长沙的潇湘舞剧院。对方说他的地位和名声,应该坐一等座;说他年届花甲,右腿又有旧伤,必须由办公室的小青年陪护。东道主在网上把来去的高铁一等座票都订好了,而且是双份。
祖武穿着薄棉袄,头戴绒线老人帽,手提一个小布袋,里面放着三条准备送给朋友的“黄鹤楼”香烟。
他和办公室的小杨站在站台上。
小杨说:“这个袋子也让我提着吧。”
祖武摇摇头,说:“这东西轻。你已经给我提着行李箱了,压手哩。”
这趟车是从郑州开往长沙的,武汉虽是大站,也只停车五分钟。
列车进站停稳后,车门开了。小杨和祖武随着队伍,急急地进入已亮起灯的车厢。
祖武的座号是B5,小杨的座号是C5,中间隔着过道。小杨把祖武的行李,放在自己座位这边的行李架上。祖武也举起那个装香烟的小袋子,往座位上边的行李架上放去。就在这时候,列车开动了,还没放稳的小袋子,从祖武的手上忽地脱开,掉下来,再从前排一个旅客的右肩边擦过,落到地上。
祖武赶忙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受惊了。”
一个蓄长发的二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抬起头来,眼一横,说:“你怎么搞的?这么重的东西砸下来,砸得我右手都麻了。”
祖武说:“只是三条香烟。对不起,对不起!”边说边拾起小袋子让小女孩看。
小女孩脸一别,站起来,快步离开了座位,朝一车厢前面走去。
小杨伸手接过小袋子,放到行李架上去。说:“一个老人说了这么多‘对不起’,她理也不理,还要怎么样?”
祖武摆摆手,示意小杨不要多说话,然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列车跑得风驰电掣。
过了好一阵,那个小女孩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列车长和本车厢的列车员,突然出现在祖武面前。
“老同志,我是列车长,刚才你放东西,是不是掉下来砸在前排旅客的右肩上?”
祖武说:“是的。我已经道歉了。”
“她说她的右手发麻,很疼,可能骨折了,因为右手对于她非常重要,担心影响她未来的事业,请你去协商一下,好吗?”
祖武说:“我去。”
小杨站起来,大声说:“我是老人的陪护人,他上年纪了,耳朵不好,我去谈。”
小杨跟着列车长走了。
列车员也是个小女孩,她向祖武细问了当时的情况,又打开小袋子看了看,再掂了掂整个袋子的重量。接着,又向周围几个目击者进行咨询。
“列车员同志,人在旅途,难免发生这样的小事。几条香烟会砸伤人,这不是‘碰瓷’吗?”
“年纪小,就这么刁钻古怪,让人生厌。”
列车到了赤壁站。
小杨满脸愤懑地回到车厢。
“祖老,谈了这么久,她不肯谅解。列车长说派车上医务人员给她验伤,她坚决不同意。她坚持要由当事人、受伤人及调解人——列车长,共同签订一个《调解书》,说明小行李袋砸伤了她的右臂,她于明日去医院检查、诊断、用药,所有费用由当事人负责。”
祖武说:“这小女孩太精明了。我作为一个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安呵,我同意。”
“当事人一栏由我去签字吧,并留下我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祖老的名字不能留在这份《调解书》上,让人憋屈。”
“好吧。”
车过岳阳站后,小杨把三方签了字的《调解书》复印件拿回来,交给了祖武。祖武戴上老花眼镜看了看,知道这个小女孩叫汪小秀,到达站也是长沙。他折叠好《调解书》,小心地放入内衣的口袋里。
长沙潇湘舞剧院招聘舞蹈演员的终评,进行了三天。作为终评总监的祖武,一直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他看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令他惊诧的是,那个同车厢的汪小秀,竟是此中的一个考生,简历上写着她是某个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汪小秀基本功不错,临场发挥也好,人还长得有模有样。前九名依分数多少排出,汪小秀与另一个分数相等,并列第十名。
在院领导、评委和总监参加的会上,为两个并列十名的考生谁上谁下,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由总监祖武来拍板。
祖武平静地讲述了列车上发生的这件事,然后掏出《调解书》让大家一一过目。其中有一条说:“受伤人如果在专业上因右手伤残,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祖武说:“我在列车上目睹她的表演,可谓之路考。她的素养就这个样子,小市民的精明与刁滑,都学到骨了,她能和同事们和睦相处吗?难!”
大家一致同意把汪小秀拉下来。
有人问:“万一她恼羞成怒,用《调解书》上的条款,来找祖老的麻烦呢?”
祖武冷冷一笑,说:“在座的都看了她表演的舞蹈,右手伤残了吗?一旦诉诸法律,各位都是证人。何况,她其意不在要找我赔偿什么钱,她坐一等座来应考,就说明她家境不错。她的刁滑,可想见她与周围的人不可能很宽容地相处。她之所以借这件事发飙,并一定要签署《调解书》,是自命不凡,为了争一个面子,万一落榜,她回去后可以体面地说出原由,并有纸写笔载的证据。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多的心眼,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人说:“祖老,你回去时,假如和汪小秀同坐一趟车一个车厢呢?”
祖武说:“作为长辈,如果她愿意,我一定会和她好好谈一谈,她要走的路还长哩。”
(有删改)
1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高铁在武汉只停五分钟的细节交代,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草厅倒后林冲探身摸火盆的细节描写异曲同工,都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在塑造主要人物祖武的形象时,不仅对其语言、行为、外貌等进行直接描写,而且通过小杨、汪小秀等次要人物对其进行侧面的对比反衬。
C.小说语言凝练传神。“列车跑得风驰电掣”“列车到了赤壁站”等交代时间推移,言简意赅;“眼一横”“脸一别”“满脸愤懑”等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D.小说情节构思精妙,以乘坐高铁开端,以香烟砸着人发展,看似以签署《调解书》结局,却又进一步写终评面试,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成 长
路遥
自从春天进入县高中以来,孙少平已经在这里度过很长一段日子了。
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学校时的那种拘谨,无论和熟人还是和生人交往,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了。加上他演过戏,又去黄原讲过故事,见了世面,这半年不光担任劳动干事,还被选成班上管宣传的团支部委员,因而显得比一般同学都要活跃一些。班上的同学都开始对他尊重起来,尤其是一些女同学,也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了——就好像他是刚出现的一个新人。
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老是等别人打完饭才去取那两个黑馍;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班里有几个家里光景好的同学,甚至成了喜欢他的朋友,有时候他们还背着他给他订一份乙菜呢。孙少平已经隐约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当然,一想起家庭的贫困和自己生活的寒酸,他心里仍然发慌。但这一切和刚开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通过和晓霞在一块演戏和讲故事,他被这个女孩子的个性和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识强烈地吸引了。她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样。他心里想,晓霞要是个男同学就好了,他可以随便和她海阔天空地交谈。他觉得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
可是田晓霞倒很大方,有时候主动来找他东拉西扯地说半天。由于他们在一块演过戏,讲过故事,论起来又是同村人,别的同学对他们的交往也没什么不良看法。
每当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他正和同学们打篮球或者玩别的什么,总能看见田晓霞披着件衫子,两只手揣在裤口袋里,像个男孩子似的踱到操场上的报栏前,脸凑上去专心地看报纸。
这时候,孙少平也往往找借口离开运动场,旋磨着来到报栏前,和她一块看报,拉话。晓霞告诉他,她父亲说过,一个中学生就要开始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
这些话给少平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每天下午,不管晓霞来不来,他也常主动来这报栏前看报纸了。而这个良好的习惯,以后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都一直坚持了下来。
“我发现你这个人气质不错!”
气质?什么是气质?少平第一次听见有这么个词。他问她:“什么叫气质?”
“气质嘛……”晓霞脸红了,显然她也说不清楚,“反正我也不会确切解释,但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你的气质就是不错!”她又强调说。
孙少平虽然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反正知道这是个好词。大概就是说性格或者个性比较好——当然不是老好人的好——可能恰恰和老好人相反的一种好?
“你还应该看《参考消息》!”晓霞又对他说。
“我听说有这种报纸,但又听说是内部的,看不上。”“我爸订一份,罢了我一星期给你拿一次。另外,我看你爱读书,但不要光看小说,还要看一点其他书,比如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些书咱们可能一时看不懂,但现在接触一下有好处。我爸常让我看这些书,给我推荐了一本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说这本书通俗。我已经看完了,罢了我借给你看……
就这样,孙少平被田晓霞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他贪婪地读她带来的一切读物。尤其是《参考消息》,每张他几乎都舍不得看完。他的灵魂开始在一个大世界中游荡——尽管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期间,他还读了晓霞带来的《各国概况》和杰克·伦敦的一个短篇集子以及长篇《马丁·伊登》。据晓霞说,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列宁很喜欢,伟大导师在临终的前几天,还让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他朗读这篇小说。少平把这篇小说看了好几遍,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所有这些都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阔一些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当然,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人物间的对话,田晓霞的话语明显多于孙少平的,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两人因出身不同而导致的性格差异。
B.小说在塑造孙少平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一些女同学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孙少平就属于侧面描写。
C.作者在表现孙少平的成长上使用了对比手法,读者可以从对比中感受到一个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生身上的蜕变。
D.虽然田晓霞的父亲在节选部分中没有出场,但读者从字里行间不难读出这是一位深谙教育真谛的、相当开明的父亲。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战地琴声
李皓
从丹东回来,我一直在想,一根细细的马尾,在废弃的罐头盒子上抽拉,到底能发出怎样的声音?我甚至在梦里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抱着这把胡琴,头上不断掠过敌军的飞机,飞机的轰鸣声淹没了胡琴奏出的乐曲。
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是在国庆节的第二天,人很多。穿过形形色色的游客,我径直走向那把“两洲三国”胡琴。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玻璃橱窗内,胡琴不动声色,发出幽幽的光芒。
与胡琴并排挂在墙上的还有两件乐器,一件是小提琴,另外一件有人说是“三弦儿”,有人说是“土琵琶”。这两件乐器都没有文字说明,“两洲三国”胡琴下面却有一个清晰的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出现如下文字:“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充分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战斗间隙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激烈的战斗过后,志愿军战士利用缴获的美军的罐头盒、朝鲜的木材和中国的马尾制作成这把胡琴。战士们给它起名叫‘两洲三国’胡琴。‘两洲’是亚洲和美洲,‘三国’是中国、朝鲜和美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刚从解放战争战场上转战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战士,不光战斗经验丰富,还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战士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战斗打响,勇往直前;战斗间隙,该唱就唱,该跳就跳,苦中作乐。我们的武器比人家的不知落后多少倍,但中国人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我想,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战而胜之,正是因为志愿军的精神让“联合国军”知难而退,这大概就是源于正义的力量。对方的乐器想必也比我们的更精致,但他们似乎没有弹奏的心情。而我们,一把把自制的乐器,发出了战场上最柔美的声音,像甘霖,似养分,滋润着志愿军战士的心灵。
我想起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段往事。1951年秋末冬初一个寒冷的夜晚,志愿军12军31师的文工队队员们到银店洞师部为志愿军战士演出,回来时已是半夜。在归营的路上,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仍然兴奋地唱着,跳着,欢笑着,似乎忘了这是前线,这是战场。从师部所在地银店洞到文工队驻地苏谷山沟,中间有一段封锁线,敌人每隔几分钟就要向这里打来排炮。就在大家经过一条浅河,踩着石头通过时,敌人的一排炮弹打来,一阵巨响,霎时天崩地裂,水石飞溅,烟雾弥漫,天昏地暗。文工队伤亡巨大,女队员戴儒品全身都被炸没了,只剩下了两根发辫……在队部后侧的一个小山冈上,战友们将戴儒品那两根又粗又黑的发辫埋葬。如花似玉的生命,顷刻间就被炮火吞噬,怎能不令在场的每一个人五脏俱焚?
二爷,也就是我爸爸的二叔,他有个绰号:二瘸子。记得我小的时候,屯子里的人都在背后这么叫我二爷,但当面不敢叫,他们都知道我二爷的“驴脾气”。在生产队里,二爷一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就骂,谁也不敢吱声,就连队长也只能悄悄嘟哝:“又耍志愿军的威风……”
二爷从解放战争战场打到朝鲜战场,后来腿部受伤提前回国复员回乡。爸爸告诉我,二爷有个绝活儿;口技。二爷每次喝醉了,必定要讲几段朝鲜战场上的故事,绘声绘色,枪声、炮声、飞机声,二爷都能惟妙惟肖地用口技表演出来,在场的人无不叫好。据说二爷病重时,依然把枪声、炮声、飞机声“演奏”了一番,随即溘然离世。
二爷没读过书,更不会什么乐器,但他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口技必然是战场赋予他的一技之长。我想,在冰冷的战壕里,他肯定不止一次给战友们表演自己的口技。从某种意义上讲,二爷的口技与“两洲三国”胡琴,与文工队表演的歌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给残酷的战斗生活带来了一丝欢乐的气息,抚慰了战士们受伤的心灵和疼痛的躯体。
爸爸、叔叔和我,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穿上海军、陆军、空军的军装,在军营里服满了兵役。爸爸、叔叔从军想来是受了二爷的影响,二爷又间接影响了我。我是1989年春天走进空军某雷达兵训练团的,当时的空军司令正是抗美援朝著名战斗英雄王海。
仔细端详“两洲三国”胡琴,那个罐头盒子在拉弦处缠了一圈胶布,表面似有松香。在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里,在短暂的战斗间隙,他们动情地演奏起祖国各地的民歌小调。优美而熟悉的乐曲给思乡的战士以精神上的慰藉,他们一定想到了祖国,从而坚定了保卫和平、守护家园的决心,增添了无穷的战斗力。这样看来,“两洲三国”胡琴已经不仅仅是乐器,它更是武器,应该与那些枪炮摆放在一起。
(有删改)
1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直叙对胡琴的记忆,对胡琴简易的构造进行描写,引发个人联想,同时能够把读者带到特殊的场地,切身去体会胡琴特殊的意义。
B.文章采用顺叙的叙述顺序,交代了参观的时间、地点、盛况,对不起眼的胡琴着重描写,虽对另外两件乐器也进行了描写,但都一笔带过。
C.文章题目中的“战地”指朝鲜战场,“琴声”为胡琴的声音,暗示了战争的胜利跟音乐带给战士的精神慰藉密切相关,精神力量不能少。
D.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拿敌我乐器和武器悬殊进行比较,最后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除了志愿军的宝贵品质,还在于战争的正义性。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1题。
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长揖不拜,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闻言阻之,曰:“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有删改)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B.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C.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D.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麾下是古时候对将帅的敬称,也可称将帅的部下。“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
B.长揖是古代交际礼仪风俗,即拱手高举过头顶,鞠躬。是一种多用于平辈之间的行礼。
C.从横即合纵连横,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合纵”,六国南北相连,联弱抗强曰“连横”。
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农本时代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多用来代指国家。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食其前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沛公后,聪明才智得以施展。
B.郦食其语出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对其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建议。
C.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封六国后裔,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
D.汉王起初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听了张良的建议后,又立刻改变了想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
初,刘备在荆州,周瑜、甘宁等数劝孙权取蜀。权遣使谓备曰:“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使曹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次取张鲁,一统南方,虽有十操,无所忧也。”备报曰:“益州民富地险,刘璋虽弱,足以自守。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孙、吴所难也。议者见曹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念;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而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且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威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于左右,备独悚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及备已得益州,权令中司马诸葛瑾从备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权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虚辞引岁也。”遂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遣吕蒙督兵二万以取三郡。蒙移书长沙、桂阳,皆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刘备闻之,自蜀亲至公安,遣关羽争三郡。孙权进住陆口,为诸军节度。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以拒羽;飞书召吕蒙。蒙得书,秘之。晨,当攻零陵,顾谓郝普故人南阳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今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至尊身自临之。彼方首尾倒县,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出降。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渐恨入地。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
B.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
C.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
D.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益州,中国古地名,九州之一。汉朝末年,益州的治所在蜀郡的成都,后为刘备所据。
B.吴会,东汉吴郡、会稽二郡合称。三国及晋初又泛称孙吴政权所辖地为吴会。
C.中司马,中尉司马的简称。秦汉时为中尉的属官,掌管巡查京师或领兵作战。
D.太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战国时为郡守尊称,汉景帝时改称太守,掌郡内军政诸事。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占据荆州,孙权在周瑜、甘宁等人多次劝说下,以刘璋软弱,谨防曹操得到蜀地为借口谋求夺取蜀地。
B.刘备拒绝归还荆州,孙权任命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地方长官却遭到关羽驱逐。孙权怒派吕蒙武力抢夺。
C.吕蒙相继攻下长沙、桂阳之后,零陵太守郝普坚守城池。孙、刘都亲自指挥调度,鲁肃与关羽在益阳对峙。
D.吕蒙利用郝普旧友邓玄之传递假消息,骗取郝普投降。后郝普看到孙权的军书,得知实情,惭愧悔恨万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7题。
汉献帝初平二年春,关东诸将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初,荀淑有孙曰彧,闻曹操有雄略,乃去绍从操,曰:“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被轸,东京榛芫,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操乃遣扬州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当施何计?”昭曰:“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操曰:“善!”遂迁都许。
诏书下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宜徙都鄄城。操拒之。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二人曰:“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嘉知其不寤,不复言,送去之。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十月,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
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荀彧佐魏武而兴之,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功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①、光②,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臣以为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第九卷》,有删改)
(注释)①高:指汉高祖刘邦。②光:指汉光武帝刘秀。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D.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平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銮驾,意思是天子的车驾,因有銮铃故称銮驾,借指天子。
B.北面,旧指臣子拜君王,卑幼见尊长,文中“北面”指向北方迎立刘虞;勤王,后世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救援。
C.文中“迫于董卓”和《劝学》中“善假于物也”都是被动句;文中“去将何之”和《赤壁赋》中“而今安在哉”都是宾语前置句。
D.文中“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中的“徒”字翻译成“只,仅仅”,曹操《短歌行》中“但为君故”的“但”也是同样的意思。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东诸将欲立幽州牧刘虞为主,曹操却在此时意识到道义的力量,这是他后来接受荀彧等人提出的“奉迎天子”主张的重要原因。
B.朝廷下诏责备袁绍,认为他未尽到臣子责任,为此袁绍深感压力,于是上书进行辩解,提出迁都主张以表达忏悔之情,被曹操拒绝。
C.曹操主张在击败袁绍之后进攻刘表,但荀彧却认为远征刘表会给袁绍残部喘息之机,因而主张在袁绍尚未摆脱困境时将其一扫而平。
D.董昭建议曹操进爵国公,荀彧却认为曹操应当心存汉室,这才与匡扶朝廷、安定天下的初心不相违背,荀彧因此引起了曹操的不满。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8-30题。
祥兴二年二月,厓山破,张弘范等置酒大会,谓文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馀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赴燕。道经吉州,痛恨不食,八日犹生,乃复食。十月,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守之。既而丞相孛罗等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孛罗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项,或扼其背,天祥不屈。孛罗欲杀之,而元主及大臣不可。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乃囚之。天祥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再拜,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天祥为人丰颐,两目炯然,博学善论事,作文未尝起草,尤长于诗,居狱四年,忠义之气,一著于诗歌,累数十百篇。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庐陵邓光荐曰:“天祥奉诏勤王,独行其志,屡踬而愈奋。故其军日败,势日蹙,而归附日众,从之者亡家沈族而不悔。虽人心向中国,思赵氏,亦由天祥之神气意度足以感悟之也。”
史臣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宋于德佑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文谢之死》)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B.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C.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D.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中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与丞相并非一个概念。
B.南人,指南方部分汉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
C.中国,上古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指南宋。
D.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锧”。也泛指被处死。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文天祥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想尽一切办法劝他投降归附。
C.文天祥学问广博,对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文思敏捷,在被元人囚禁的日子里,他把对国家的忠义之情,都倾注在诗作中。
D.庐陵邓光荐认为,受到了文天祥精神的感悟,在南宋王朝危急的时候,仍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追随文天祥进行抗元斗争。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1题。
读书(节选)①
柳宗元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②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道尽即闭口,萧散③捐④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⑤。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②缥帙:书套。③萧散:闲散舒适。④捐:除去、抛弃。⑤劬:劳苦。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身遭贬谪,幽居偏远之地,远离朝廷,不问世事,默默诵读圣贤之书。
B.诗歌五、六句写诗人读到书中令人欣喜之处,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我嘲笑,悲慨万端。
C.“缥帙各舒散”写裹书的外套都已松散,“欠伸展肢体”写伸腰舒展肢体:这都体现了诗人读书的勤奋。
D.全诗融叙述议论于一体,语言简洁传神,风格质朴平和,写出了读书的妙谛,给人以启迪。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2题。
满江红·于湖怀古①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④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
3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于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
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
C.下阕“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中兴。
D.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3题。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①
刘禹锡
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②,老蚌胚还应月生③。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注]①此诗作于大和五年(831)。时年59的白居易丧子,刘禹锡寄诗安慰,白居易作《府斋感怀酬梦得》答谢中有二句:“劳寄新诗远安慰,不闻枯树再生枝。”本诗为诗人再次酬答之作。②《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比喻极其珍贵难得之物。③汉·孔融《与韦端书》:“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多指老年得子。
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接描写了友人白居易晚年生活的优渥,有佳肴盛、歌舞充庭、美酒倾池。
B.颔联笔锋一转,道出友人“少欢情”的原因不在“年长”,而是官高无亲近之人。
C.颈联连用典故,写出对白居易的劝慰:现在的失去固然可叹,但将来仍存有希望。
D.这首诗章法严谨,构思精巧,标题“释”字引领全篇,语言朴实晓畅,风情俊爽。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答子履学士①见寄
欧阳修
颍毫相望乐未央,吾州仍得治仙乡。
梦回枕上黄梁熟,身在壶中白日长。
每恨老年才已尽,怕逢诗敌力难当。
知君欲别西湖去,乞我桥南菡茗香。
(注)①子履学士,即陆经,越州人,字子履,时知颍州,为欧阳修好友。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标题可知,子履学士在颍州曾寄给在亳州的欧阳修一首诗,因此,欧阳修写了这首诗作为回信。
B.首联从两个方面写自己在亳州的快乐;一是与好友相去不远,二是所辖之州曾是神仙居住过的地方。
C.颔联紧承上联“仙乡”,化用典故,写出了昼寝无事烦扰的悠闲心境,表达了对亳州的喜爱之情。
D.尾联说子履学士在告别西湖离职而去之前,向我寻求一些桥南的荷花,暗寓了子履学士为官的清廉。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5题。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
鲍防
人日春风绽早梅,谢家兄弟看花来。
吴姬对酒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
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①看日渐裴回。
流光易去欢难得,莫厌频频上此台。
①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3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破题,交代时间及事由,“谢家兄弟”是用典称许范氏兄弟文才不凡。
B.颔联扣住题目“宴”字,运用互文,以美女唱歌劝饮侧面表达主客的欢愉。
C.颈联写丝柳婉转,落日徘徊,借物抒情,表达诗人对宾客即将离去的不舍。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时光易逝,欢愉难再,劝勉宾客要常常来东峰亭聚会。
56.诗歌讲究起承转合。此诗首联写“谢家兄弟看花来”,而后面三联却只字不提“看花”,这样写符合“起承转合”的原则吗?请简要分析作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38题。
我们的先人因彼时交通工具简陋,难以到远处游历,曾发明“卧游”的方法。所谓“卧游”,即通过欣赏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的内涵。通过众多的文人雅士浏览画作,透过理想化的山水,“徜徉”在画作里,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如此就产生了一种仿佛 的审美体验。范仲淹被贬邓州期间,好友滕子京被贬岳州。滕执政岳州仅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岳阳楼并托范仲淹“作文以记之”。在没有亲历实地的情况下,范仲淹仅凭着一幅洞庭晚秋图就 写下了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 三百六十字,叙述、言情、说理,既勉励好友,又抒自己家国情怀, ,感人肺腑。据说这样的卧游还有治病的功效。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因心境忧郁以致患疾卧床不起,友人高符仲携王维的画作《辋川图》供他欣赏,秦观数日卧床,徜徉其中,数日疾良愈。
3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临其境 一气呵成 洋洋洒洒 文情并茂
B.身临其境 一蹴而就 洋洋洒洒 文情并茂
C.设身处地 一气呵成 洋洋大观 形神兼备
D.设身处地 一蹴而就 洋洋大观 形神兼备
37.下列选项中双引号的用法,与文段画横线处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常常将阅读和写作并举,但二者并不相同。阅读时,我们尤其注重“沉浸感”。
B.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这个地区的“希望工程”又继续进行,温暖之火又重新燃起。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家常式的话语中,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D.重庆银保监局力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为企业量身打造“护身符”,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3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众多的文人雅士浏览画作,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透过理想化的山水,“倘徉”在画作里,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B.通过众多的文人雅士浏览画作,“倘徉”在画作里,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透过理想化的山水,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
C.众多的文人雅士通过浏览画作,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透过理想化的山水,“倘徉”在画作里。
D.众多的文人雅士通过浏览画作,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倘徉”在画作里,运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理想化的山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9-41题。
故宫角楼有着________的建筑艺术。从构造角度来看,它是多种类型建筑或建筑构件的“组合”。角多、檐多、脊多,屋顶曲线优美,起翘的屋檐________,再饰以屋顶正中的銮金宝顶,增加了角楼沉稳的气质,( )。斗拱下的三交六椀菱花纹饰门窗,各直棂与斜棂相交后组成无数等边三角形。每组三角形内有六瓣菱花相交后又围成一个个圆形,形成几何的虚实相映造型。立柱巧妙布置于建筑的各个转角,与梁枋均为榫卯连接,形成东方古建筑特有的________之美。支撑立柱的台基稳固有力,完成城墙与角楼的衔接过渡。蓝天白云下,角楼金黄色的瓦顶________。角楼建筑整体与护城河中的倒影,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3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鬼斧神工 参差不齐 刚柔相济 五光十色
B.巧夺天工 错落有致 刚柔相济 流光溢彩
C.巧夺天工 参差不齐 宽猛相济 五光十色
D.鬼斧神工 错落有致 宽猛相济 流光溢彩
4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斗拱在角楼每层屋檐下整齐有序,弧度优美,极具艺术感
B.角楼每层屋檐下的斗拱极具艺术感,整齐有序,弧度优美
C.整齐有序、弧度优美的角楼每层屋檐下的斗拱,极具艺术感
D.角楼每层屋檐下的斗拱整齐有序,弧度优美,极具艺术感
4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每组三角形内的六瓣菱花相交后又围成一个个圆形,形成虚实相映的几何造型。
B.每组三角形内的六瓣菱花相交后又围成一个个圆形,形成几何的虚实相映造型。
C.每组三角形内有六瓣菱花相交后又围成一个个圆形,形成虚实相映的几何造型。
D.每组三角形内有六瓣菱花相交后又一个个围成圆形,形成虚实相映的几何造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2-44题。
( )由于经济的发达,河洛地区率先进入奴隶制社会,从而结束了社会的“部落”或“邦”形式,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夏。“禹都阳城”,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创造了华夏国家形态的原生形态。对社会的进步作出了____________的贡献。这之后,在河洛地区出现了更为成熟的文字、城市、礼制和青铜器。标志着河洛文明已经达到全新的阶段,考古证明,作为服务于国家统治的各种文化,如礼、乐、历法等典章制度,在夏代都已基本具备,殷承夏制,周因殷礼,至周朝时不仅更加完备,也更加自觉,突出表现在理论上的____________,形成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典册和对典籍的阐述,如《书》《礼》《易》《乐》《诗》《春秋》等,由于这些典籍的官方化、权威性、规范性,不仅受到统治者的尊崇与推行,更为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阶层所张扬。或为其传,成为其疏,自汉代起更是一直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人们____________治国平天下必修之“经”。河洛文化从其形成、发展到____________和强大,是一个不断向上的兴盛过程,以致其在时间上影响整个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空间上传承和影响了整个中国各地域的大一统,这种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而从没有式微的现象,也是其他地域文化所没有的重要特征。
4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企及 惊人创见 立身齐家 日益完美
B.不可磨灭 惊人建树 立身齐家 日臻成熟
C.不可磨灭 惊人创见 修身养性 日臻成熟
D.不可企及 惊人建树 修身养性 日益完美
4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经”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一个独特习性,士人的信奉与张扬,其地位被不断地得到巩固。
B.“经”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一个独特个性,地位得到不断巩固,是因为士人的信奉与张扬。
C.“经”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一个独特个性,士人的信奉与张扬,使其地位得到不断地巩固。
D.“经”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一个独特习性,被士人信奉与张扬,使其地位得到不断地巩固。
4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一个不断向上的兴盛过程,以至其在时间上影响整个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空间上传承和影响了大一统的整个中国各地域。
B.是不断向上的一个兴盛过程,以至其在时间上影响整个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空间上传承和影响了整个中国各地域的大一统。
C.是不断向上兴盛的一个过程,以至其在时间上贯穿整个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空间上传承和影响了大一统的整个中国各地域。
D.是一个不断向上的兴盛过程,以致其在时间上贯穿整个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空间上传承和影响了大一统的整个中国各地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47题。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很早的国家之一,法制文明的历史________。法律制度作为文物典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________。( )。汉唐诸代君臣和思想家熔礼义刑德于一炉,使中国封建法制呈现出国法、天理、人情融合的鲜明特色。隋唐时,中华法制文明逐渐定型与完备,中华法系日臻成熟。“以礼入法,得古今之平”的《唐律疏议》,以其完备的体例、严谨而丰富的内容成为封建法典的范本,在中华法制文明发展史上起着________的作用。在内涵和外延上,中华法系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是相通的。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理念,强调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又寻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相互和谐。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法制文明上的智慧,是________的设计,因而能够成为世界法律文化史上的典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研究和总结我国古代法制传统,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 美不胜收 继往开来 独具匠心
B.积厚流光 大放异彩 继往开来 别树一帜
C.积厚流光 美不胜收 承上启下 别树一帜
D.源远流长 大放异彩 承上启下 独具匠心
4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
B.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尤其是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
4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理念,强调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又寻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相互和谐。
B.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理念,强调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又寻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和谐。
C.它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理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寻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和谐。
D.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理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寻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相互和谐。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50题。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比2011年有所下降,很多青少年坦言,课业负担重,没时间是阅读量下降的主因。
让青少年好好读书,需要更多的支持,如好书、新书的推荐,公共读书活动的开展,家庭环境的营造。首先,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为原则,被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广大作品要多出快出。可是走进书店,我们发现教辅读物______________,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书籍倍受欢迎,而青少年喜爱的书籍却少之又少。______________,所以这也难怪孩子们不喜欢读书。其次,政府可通过多举办读书比赛,开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评选等,让读书氛围浓厚起来,从而使青少年______________,氤氲在浓浓的书香中。可是如果时代浮躁、急功近利、“读书无用论”______________,即使强调青少年读书,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让孩子将读书当作一种赏心悦目、美妙的情趣。可是如果家长唯分数马首是瞻,逼着孩子不停地跋涉在书山题海,奔波于辅导班,孩子如“苦行僧”,哪有时间去读他们喜欢的经典图书?
4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或俗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汗牛充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潜移默化 蔚然成风
B.浩如烟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潜移默化 大行其道
C.浩如烟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耳濡目染 蔚然成风
D.汗牛充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耳濡目染 大行其道
4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为原则,多出快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
B.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原则,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多出快出。
C.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原则,多出快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
D.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为原则,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多出快出。
5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另外,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
B.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另外,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
C.另外,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这是对家长的要求
D.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另外,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这是对家长的要求
1.D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希望读者更加专注于儒家治国思想”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其目的是使读者更加专注于儒家思想本身”,可见选项偷换概念,缩小概念内涵关涉的范围。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为了突出贝尼耶译本不可替代的时代性”错误。由原文“对比这四部作品,仅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可知,此处“将贝尼耶译本的书名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它们之间定位的差异。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耶稣会士根据自己理解而撰写的释义可能并不准确”错误,由“而贝尼耶只保留了那些在他看来对于理解不可或缺的条目,也无正体和斜体之分”可知,“耶稣会士根据自己理解而撰写的释义可能并不准确”于文无据,且这也不是“贝尼耶进行了大量的删减”的原因。
故选C。
4.C 5.D 6.C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 “‘立君为民’已具备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雏形”表述错误,原文只是说“君主是为人民利益而设的”,这一论点与西方近代的“民约论”有相似之处。
B.“‘限君为民’本质上认为人民的地位高于君主”表述错误,原文强调“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调和核心是‘民本’,不是‘君本’”,并不能得出“人民地位高于君主”的结论。
D.“无需参考西方近代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有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近现代的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和人权的运动,固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不应忽视中华文化的内在的根源或动力”。证明中国近现代的人权运动已然受到西方的影响。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旨在说明我国民主思想具有深厚底蕴”错误。两者的对比是为了说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民本政治是在中国古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与西方政治文明有所不同”。因而分析中国近现代民主、人权运动的发展,需要从中华文化中寻找内在的根源或动力。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虽然中国古代的独特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扼杀了民主制度”错误,“扼杀”一词的意思是“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发展”,原文的表述是“也在缓慢地向程序或形式的民主制度发展”,因此“扼杀”一词使用不当。
故选C。
7.B 8.D 9.A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建都能智慧地处理好”曲解文意。原文为“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之所以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指“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选项忽略了限制性,扩大了范围。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旨在说明人类伤害自然最终必会伤害自己,应该顺从自然”错误,原文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是要在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中获得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文章引用恩格斯的话是为了阐明“要在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中获得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水利’一词”错,原文是说“‘水利’一词,较早见于《吕氏春秋》”。选项曲解文意。
C.“限制人的行为”错。原文为“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选项无中生有。
D.“就会避免灾难的发生”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说“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遵循自然规律的运行并不一定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故选A。
10.C 11.A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主要是为了表明航天工作任务的难度之高”错误,作者写作意图理解有误,根据文章标题可知,这是篇关于航天人刘建波的人物专访。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体现出刘建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思想境界”理解错误。“30个年头”“49岁”以及第一段中列举的刘建波获得的众多荣誉,主要是为了表明刘建波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两个数字的列举更能凸显刘建波工作时间之久,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思想境界”并无关系。
故选A。
12.D 13.B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气象科研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有误,据原文“气象科研部门和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业务部门通过紧密追踪最新研究成果并转化应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可知“及时发布预瞥信息”是气象业务部门的职能,不是“气象科研部门”。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B.“使用数据,向读者证明”有误,文中使用的数据是为了解说暴雨的程度,无法证明“即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总量大也不一定带来极大危害,如果降雨过程平缓,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故选B。
14.A 15.C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错误。由原文“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可知,原文“预计将”表示一种可能性,而选项表述成了一种必然性。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C.“政府的‘无形之手”和市场的‘有形之手’的作用”错误。由原文“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充分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知,政府是“有形之手”,市场是“无形之手”。
故选C。
16.B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 “通过小杨、汪小秀等次要人物对其进行侧面的对比反衬”错,没有用“小杨”进行“对比反衬”,小杨只是祖老的陪同人员,并没有反衬主要人物祖武,起反衬作用的是汪晓秀。
故选B。
17.A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两人因出身不同而导致的性格差异”分析错误,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表现在孙少平的成长上田晓霞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故选A。
18.B
【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文章采用顺叙的叙述顺序”错,应该是倒叙的叙述顺序,第一段写从丹东回来,第二段写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
故选B。
19.C 20.C 21.A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数十人”是“诸侯将”的谓语,所以应在“人”后面断开,排除B、D;
“慢而易”的宾语为“人”,所以应在“人”后面断开,排除A。
整句话的翻译为:过高阳的诸侯军将领有数十个人,这些将领都是心胸狭隘、听不进宏伟意见的人。我听说沛公虽傲慢、轻视他人,但富有谋略,这正是我所愿意追随的人,只是没人为我引见。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合纵’,六国南北相连,联弱抗强曰‘连横’”错误。应为: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连横”,六国南北相连,联弱抗强曰“合纵”。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错误。从文本来看,郦食其前期并未表现出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
故选A。
参考译文:
高阳人郦食其,家境贫寒而困苦失意。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兵恰好是郦食其的同乡,郦食其见到他时,便对他说:“过高阳的诸侯军将领有数十个人,这些将领都是心胸狭隘、听不进宏伟意见的人。我听说沛公虽傲慢、轻视他人,但富有谋略,这正是我所愿意追随的人,只是没人为我引见。如果你见到沛公,就对他说:‘我的同乡有个郦生,人们都说他是狂生,而他自己不认为他是狂生。”骑兵便把郦食其所嘱托的话从容地转述给了刘邦。
刘邦来到高阳的旅舍,派人召郦食其来相见。郦食其到了之后,只是作了个揖,没有倾身下拜。此刻刘邦正一边伸开双脚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一边接见郦食其。郦食其进来后,问刘邦说:“您是想帮助秦朝去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去进攻秦朝呢?”刘邦道:“天下人共同受到秦朝的暴政苦难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相继起兵进攻秦朝,怎么能说是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您如果真的要聚集民众、联合正义的军队士兵去讨伐暴虐无道的秦朝,就不应该以这样傲慢无礼的态度接见长者。”于是刘邦停止洗脚,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请郦食其坐在上座,然后向他道歉。郦食其便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史事经验。刘邦非常高兴,问道:“现在该采取什么样的计策?”郦食其说:“您起事时聚集起的民众,收拢的一些散乱士兵,总共还不到万人,想凭借此去直接攻打强秦,这就如同用手去掏老虎的嘴。陈留是天下的要冲之地,四通八达,现在城内贮存着许多粮食。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请让我去陈留,让他归属您的门下。假如他不听我的劝告,您就率军攻打,我在城里做内应。”于是(刘邦)派遣郦食其前往陈留,刘邦率军紧随其后,于是攻下了陈留。(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楚军多次袭击汉军运粮的通道侵夺军粮,使得汉军粮食匮乏。汉王刘邦于是与郦食其谋划要削弱楚军的力量。郦食其说:“从前商汤攻打夏桀,在杞国这个地方封赏夏桀的后代;周武王讨伐商纣,在宋地封赏商纣的后裔。如今秦朝丧失道德,背弃仁义,侵略讨伐各诸侯,毁灭他们的国家。陛下如果真能恢复六国后人的王位,这样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没有不仰慕陛下的风范的,会心甘情愿地做您的臣民。如果您的恩德道义已经施行,陛下即可以向南而称霸天下,楚玊也一定会整理衣襟,恭敬地朝拜您。”汉王说:“好极了。赶快去刻制玺印,先生就可以带着它到六国去(封赏他们的后人)。”郦食其还没有出行,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得知他们的对话后阻止了这件事,说:“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果真采用那人的计策,陛下统一天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停止吃饭,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命令赶快销毁印信。
22.B 23.D 24.C
【解析】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吕蒙迎接,拉着他的手一起下船,谈话完,吕蒙把孙权的信拿出来给郝普看,得意地拍手大笑。郝普看了信,才知道刘备已到公安,关羽在益阳,愧疚与悔恨让他觉得应钻到地下去。
“迎”的宾语,是郝普,省略了,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
“示之”中“之”是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D。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太守……掌郡内军政诸事”错误,太守”一职,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不掌管军事,历代沿袭不变。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
C.“吕蒙相继攻下长沙、桂阳之后”错误,根据原文“蒙移书长沙、桂阳,皆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可知,并非攻下长沙桂阳,而是送信前去,这两城都望风归服。
故选C。
参考译文:
当初,刘备在荆州,周瑜、甘宁等人多次劝说孙权夺取蜀地。孙权派使者对刘备说:“刘璋软弱,不能守住自己的领土,假如曹操得到蜀地,荆州就危险了。如今我计划先攻下刘璋,再打败张鲁,统一了南方,就是有十个曹操,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刘备回复说:“益州人民富裕,地势险要,刘璋虽然软弱,但是他足以自保。现在风餐露宿率军入蜀、汉,在万里的险道上转运粮草,要让军队战无不胜,没有失利,就是孙武和吴起也难做到。议论的人见曹操在赤壁兵败,就说他的力量处于弱势,不再有南下江南的长远打算。然而,如今曹操占有三分之二的天下,他将会到沧海去饮马,到东吴会稽阅兵,怎么会守着三分之二的天下坐等年老呢!而去攻打抗曹同盟刘璋,这等于是把机会让给曹操,让敌人钻空子,这并非长久之计。况且我和刘璋都是皇族,希望凭借祖上神灵匡扶汉室。如今刘璋得罪了您,这让我独自感到惶恐,不敢听从您的计划,希望您能宽恕。”等到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派中司马诸葛瑾向刘备索求荆州各郡时,刘备不答应,说:“我正准备夺取凉州,等我平定凉州后,才能把荆州全部奉还。”孙权说:“这是有借无还,不过是找借口拖延时间罢了。”他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太守,关羽则全部加以驱逐。孙权大怒,派吕蒙率领二万兵马夺取三郡。吕蒙向长沙、桂阳二郡发送文书,二郡都望风归顺,只有零陵太守郝普据城坚守不降。刘备得到消息,从蜀地抵达公安,派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坐镇陆口,调度诸军。派鲁肃率领一万人驻扎在益阳来抵御关羽;送去急信召吕蒙,吕蒙接信后,暗中把信藏了起来。早晨,应当进攻零陵了,他回头对郝普的旧友南阳邓玄之说:“郝普听说世间有忠义之事,他也想那样做,但他不了解时局。如今左将军在汉中,被夏侯渊围困,关羽在南郡,而我们的君王亲自来到此处。现在荆州就好像首尾倒悬,连救命都来不及,哪能有余力再救零陵?如今我已考虑周全,准备充分,将向零陵发起总攻,不久必定能攻破此城。等到零陵城破之后,郝普已经死了,他的忠诚又有什么益处?还让他百岁老母造受诛杀,难道他不痛心吗?我估计他不能得到外间消息,认为还有援兵可以倚仗,所以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你可以去见见他,为他分析战情祸福。”邓玄之去见郝普,把吕蒙的意思全都告诉了他。郝普被吓住了,连忙出城投降。吕蒙迎接,拉着他的手一起下船,谈话完,吕蒙把孙权的信拿出来给郝普看,得意地拍手大笑。郝普看了信,才知道刘备已到公安,关羽在益阳,愧疚与悔恨让他觉得应钻到地下去。
25.B 26.C 27.B
【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方法。事务繁杂,却缺少重点;喜欢谋略,但又优柔寡断。要与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难,建立霸王之业,太困难了。我将另投明主,你们为何不离去呢?
“用人之机”是偏正短语作“知”的宾语,“用人”属于动宾结构,之间不可断开,“机”后断开,排除AD;
“主”作“求”的宾语,“主”后断开;“子”是代词,对别人的称呼,句中作主语,之前断开。据以上信息排除C。
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词句含义、句式的能力。
C.“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不是被动句,“于”引出对象。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提出迁都主张以表达忏悔之情”错,原文信息是“诏书下袁绍,责以“……”。绍上书深自陈诉,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宜徙都鄄城”,可见袁绍提出迁都主张并非表达忏悔之情,只是怕事情对自己不利而为自己辩解。
故选B。
参考译文:
汉献帝初平二年春季,关东诸将因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控制,而幽州牧刘虞是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曹操说:“我们这些人起兵之后远近的人没有谁不响应的原因,正是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年弱,被奸臣控制,没有像昌邑王刘贺那样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己向西边去尊奉皇帝。”
当初,荀淑的孙子荀彧,听说曹操有雄才大略,于是离开袁绍跟随曹操,说:“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倡导兴起义军,只因殽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汉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王室的哀伤,真的应该借此时机,奉迎天子来顺从民心,是最顺应时势的行动。”于是曹操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带兵向西到洛阳迎接献帝,董承等把守险要之地阻拦曹洪,曹洪不能前进。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他:“现在应当采取什么策略?”董昭说:“将军讨伐暴乱,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如今留下来辅佐天子,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许地这个办法最好。”曹操说:“很好!”于是迁都许县。
献帝下诏给袁绍,用“土地广阔,兵马众多,却只顾建立私党,没听说有勤王救驾的军队出动,只是擅自互相讨伐”来责备他。袁绍上书,竭力为自己辩解,担心有对于自己不利的措施,因此想把天子迁到离自己较近的地方,他派使者去游说曹操应当迁都到鄄城。曹操拒绝了这个建议。当初,郭嘉前往去见袁绍,袁绍很是礼遇尊敬他。过了十几天,郭嘉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方法。事务繁杂,却缺少重点;喜欢谋略,但又优柔寡断。要与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难,建立霸王之业,太困难了。我将另投明主,你们为何不离去呢?”二人说:“袁氏对天下有恩德,很多人来归顺他,况且,如今他的势力最强,离开他将去哪里呢?”郭嘉知道他们不醒悟,没再说什么,就离开了。曹操召见郭嘉,高高兴地说:“使我成就大业的,一定就是此人!”
曹操认为袁绍才被击败,打算利用这个间隙去进攻刘表。荀彧说:“袁绍刚吃了一场败仗,士卒离心,应该乘他尚未摆脱困境之机,立刻平定他;如果袁绍收拾残部,乘虚从后面突袭,则您的事业将付诸流水。”曹操便停止了远征荆州的打算。十月,董昭对曹操说:“自古以来,人臣拯救国家的功劳,从来没有您今天的功业这样大;有您今天功业的人,没有长久居于臣属的情况。”于是和列侯将领商量,认为丞相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由皇帝赐给他表示特权的九锡,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荀彧认为:“曹公原来是为了拯救匡扶朝廷、安定天下而发起义兵的,不应当这样。”曹操因此很不高兴。荀彧因病留在寿春,喝药后而死。
臣司马光说:孔子谈到“仁”时是很慎重的,唯独称赞管仲的仁德,难道不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广泛地救助百姓吗?荀彧辅佐曹操而使他兴起,荀彧的功劳难道在管仲之下吗!可是,杜牧却认为:“荀彧在劝曹操攻取兖州时,把他比作汉高祖与光武帝刘秀;在官渡之战时不让曹操撤退回许都,还比作为楚汉相争。等到大事已经完成,荀彧才想在汉代留下尽忠的声名。”臣认为假使曹操称帝,那么荀彧将成为最大的开国功臣,荀彧不选择这样的有利方式却选用牺牲生命来换取名声,难道这是人之常情吗!
28.D 29.B 30.B
【分析】
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文天祥开督府,设置僚属,一时之间有知名人士四十多人加入,而相距遥远请求接受号令,自称文天祥幕府的文人武士不可尽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向往正义的信念,至死也不反悔。
“者”代“人”,“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是“不可悉数”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C;
“一念向正”为定语后置句,“向正”是“念”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29.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南人”指的是地域上南方人,而非元统治者划分的“南人”。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元人……始终对他很恭敬”错,后来因为文天祥坚决不屈服,元人对他使用了一些强硬手段,甚至丞相孛罗一度想杀掉他。
故选B。
参考译文:
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厓山被破,张弘范等摆酒集会,对文天祥说:“国已亡,丞相忠孝之心尽到了!能改变事宋的忠心,来事奉元人,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伤心流泪说:“国亡却不能救,作为人臣,虽死尚有馀罪,何况敢于逃避其死而怀有贰心呢?”张弘范认为他忠义,派使者护送文天祥赴燕。路经吉州,内心痛恨不食,绝食八日还活着,又开始进食。十月,到达燕京。驿馆人员供应很丰盛,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随后把他转移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他。不久,丞相孛罗等在枢密院召见他,文天祥进来,行长揖礼,元人想让他行跪拜礼,文天祥说:“南人的长揖礼,等同北人的跪拜礼,我是南人行南礼,岂可附加跪拜礼?”孛罗让左右的人把他拖倒在地,有的按脖子,有的按后背,文天祥不屈服。孛罗想杀掉他,而元主和大臣都认为不可以。张弘范在病中也上表陈奏文天祥忠于职守,希望释放他,不要杀掉,于是元人就把文天祥囚禁起来。文天祥临刑时,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完毕了!”向南方行了两次拜礼而死,年仅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只有义尽,才能仁至。读了古代圣贤的书,做什么用呢?从今以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敛他的尸体,面色如生。文天祥脸颊丰颐,两目烱炯有神,博学又善于论事,写文章从不拟写草稿,尤其擅长诗歌,关在监狱四年,忠义之气,都体现在诗歌中,累积数量几百篇。
起初,文天祥开督府,设置僚属,一时之间有知名人士四十多人加入,而相距遥远请求接受号令,自称文天祥幕府的文人武士不可尽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向往正义的信念,至死也不反悔。庐陵邓光荐说:“文天祥奉诏驰援朝廷,不考虑个人安危,完成自己的志向,屡受挫折,却愈加振奋。由于他的军队接连失败,局势一天天紧迫,但归附的人一天天增加,随从的人就是亡家灭族也不后悔。虽因人心倾向中原宋王朝,思念赵氏,也由于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坚强意志足以使众人感悟的缘故啊。”
史官说:自古以来想在天下伸张大义的志士,不会因为成败和事情的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改变,君子管这个叫“仁”,因为仁不仅可以顺应天地自然之理,更可以使人心安定。宋在德佑年已经灭亡了,文天祥扶助两个孱弱的君主,艰难地在岭海间周旋,以图兴复宋室,兵败被俘,最终也不会屈服,从容赴死,视死如归,是他追求的事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能不说是仁吗!
31.B
【解析】
3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的能力。
B.“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我嘲笑,悲慨万端”说法错误。应理解为,诗人在读书时,与书中内容同悲欢,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故选B。
32.A
【解析】
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千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错,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是说千百年来,国家兴亡都让人倍感凄凉,只是因为人们为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感到悲伤。
故选A。
33.C
【解析】
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C.“现在的失去固然可叹,但将来仍存有希望”错误,“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是说年老,意味着成熟,意味着充实,意味着精华的集结,是应该感到高兴的事情。并非说年老就失去了很多,实在可叹,也并非说将来仍存有希望。
故选C。
34.D
【解析】
3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向我寻求一些桥南的荷花,暗寓了子履学士为官的清廉”错误。尾联的意思是,我知道你马上要离职而去,而我又特别喜欢西湖,作为颍州知州,你能不能在走之前把西湖景区桥南的一片荷塘分配给我作为致仕之后养老之地?“乞”不是乞求的意思,而是“给”的意思。“菡萏香”借指长满荷花的西湖。
故选D。
35.C
【解析】
3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落日徘徊”错。徘徊的不是落日,而是玉山,也即酒醉的主人与宾客。
故选C。
36.A 37.B 38.C
【解析】
3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由“仿佛”可知,此处是形容通过画作产生一种好似到了那种境界的感觉,应使用“身临其境”。
第二处,“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此处形容写文章,应使用“一气呵成”。
第三处,“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此处形容文章,应使用“洋洋洒洒”。
第四处,“文情并茂”,文采感情都非常丰富。“形神兼备”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此处形容是形容文章,应使用“文情并茂”。
故选A。
3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卧游”的双引号表特定称谓。
A.表强调。
B.特定称谓。
C.表引用。
D.表特殊含义。
故选B。
3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通过……”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以把“众多的文人雅士”提到“通过”前面,排除AB。
第二处,“透过理想化的山水,‘徜徉’在画作里,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语序不当,“浏览画作”之后,应是先“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让“内心产生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接着“透过理想化的山水”“‘徜徉’在画作里”,这就排除D。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C。
故选C。
39.B 40.D 41.A
【解析】
3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
(1)“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根据语境,是指人工艺术,应用“巧夺天工”。
(2)“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根据语境,这里指故宫角楼的艺术设计很有情趣,应填“错落有致”。
(3)“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宽猛相济”,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根据语境,这里指刚强与柔性相结合,应用“刚柔相济”。
(4)“五光十色”,五彩斑斓,色彩艳丽,颜色丰富。“流光溢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于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的色彩艳丽。根据语境,更强调色彩明亮,具有动感,应填“流光溢彩”。
故选B。
4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前面几句都是写角楼的,因此,后面相接的应是“角楼每层屋檐下的斗拱”,排除A项;
“整齐有序,弧度优美”描绘的对象应是“斗拱”,而不是“角楼”,排除C项;
且因为斗拱具有“整齐有序,弧度优美”的特点,才会有艺术感,前者为因,后者为果,排除B项。
故选D。
4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1)句式杂糅,应将“有”改为“的”,排除CD;
(2)语序不当,应将“虚实相映”与“几何”互换位置,排除B;
综合分析,只有A项修改正确。
故选A。
42.B 43.C 44.A
【解析】
4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不可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不可磨灭”,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连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前者有两相比较的成分,而后者没有,根据语境,此处是表达永远消失不了,所以第一处横线选用“不可磨灭”。
第二组,“惊人建树”,指建立起来的让人惊讶的功绩。“惊人创见”,使人惊讶的独创的见解。根据后句“形成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典册和对典籍的闸述,如《书》《礼》《易》《乐》《诗》《春秋》等”可知,此处突出的是周王朝在“经”学方面的“贡献”,而非“创见”,故应选用“惊人建树”更为切合文意。
第三组,“立身齐家”,与后面的“治国平天下”一起使用,泛指一种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即主张先进行内心道德修养,然后排广开来由己及人,由近及远,进而由家及国的儒家理论。“修身养性”,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两相比较,前者与后文完美搭配,用在文中再贴切不过。故第三处选用“立身齐家”。
第四组,“日益完美”,一天比一天完美。“日臻成熟”,一天比一天更接近成熟。根据语境,文化不可能完美,只能逐渐成熟,故第四处应选用“日臻成熟”。
故选B。
4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结合语境来看,括号中所填句子是本段内容的主要观点(论点),总起下文的阐述,作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它强调的是“士人的信奉与张扬”,使得以“经”文化为其独特个性的河洛文化“地位得到不断地巩固”。首先“习性”不恰当,“习性”,长期在某种自然条件或者社会环境下学习所养成的模式特性。“个性”,指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此处用以形容文化的精神面貌,应用“个性”。且A、D两项均使用了被动句式,句子均显得不够连贯,且A“士人的信奉与张扬,其地位被不断地得到巩固”这两个分句,前一个主语是“信奉与张扬”,后一个则变成了“地位”,中途易辙;D“使其地位得到不断地巩固”这一分句无主语,故排除A、D两项。
B项的第二、三分句,设计为因果关系,表述显得拖沓。只有C项无论在内容还是结构上都比较贴切。
故选C。
4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从词语使用看,以致,多用于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文中画线句及D项均使用“以致”,不合语境,表达有误。排除D。
从句子成分搭配角度看,根据表示数量的定语应当置于表示性状的定语之前的多层定语排列原则,B、C项中的“一个”应置于“不断向上”之前,据此可知,B、C两项表达有误,故可排除。
从语境方面看,本句论及的是河洛文化的发展与影响,并非强调其发展过程,C、D两项以“贯穿”替代“影响”,虽然句子是通顺的,但并不符合语境意义,因而表达有误。
各选项第三分句分别从空间上论述河洛文化的发展与影响,其落脚点应该是“大一统的整个中国各地域”而不是“整个中国各地域的大一统”,据此可知,文中画线句及B项表述不当。
故选A。
45.D 46.B 47.C
【分析】
4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积厚流光:谓功业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广远。光,通“ 广 ”。这里指我国法制文明的制度历史悠久,所以用“源远流长”。
美不胜收: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大放异彩: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辉,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色彩。比喻有着优异的表现或是突出的成就。这里指我国法律制度在中华文明史上成就突出,所以用“大放异彩”。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承上启下:持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这里是指《唐律疏议》内容上继承以前的法律内容,并在以后成为封建法典的范本,所以用“承上启下”。
独具匠心:在技巧和艺术构思上有创造性。别树一帜:另外竖起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另成一家。这里是指中华民族在法制文明上的智慧是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强调开创新路,所以用“独具匠心”。
故选D。
4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选项中的句子,“夏商周三代法制”是总说,“尤其”是对“夏商周三代法制”中起重要作用的朝代进一步指出,所以“尤其”一句应在“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之后,是对这一句的进一步说明,“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对“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作用的说明,所以应放在“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这两句之后。
故选B。
4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出错误,“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理念”缺少主语,应加主语“它”;“强调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语序不当,正常语序应是先自身,再到家,最后是国,所以正常语序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有相互的意思,“相互和谐”语义重复。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
故选C。
48.D 49.C 50.A
【解析】
4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浩如烟海:书如同烟雾密布,如同大海浩瀚。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的侧重点为藏书的数量很多。“浩如烟海”的侧重点为典籍、图书等的种类极为丰富。此处强调的是书店里教辅读物很多,选“汗牛充栋”更恰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再有能力的人,做事时如缺少必要的条件,也很难成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前面讲青少年喜爱的书籍少,后面说孩子不喜欢读书,此处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潜移默化”修饰的主体大多是物或事,而“耳漏目染”修饰的主体大多是人。此处主语是青少年,应选“耳濡目染”。
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现指新潮事物流行成为一种风尚。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蔚然成风”含褒义。“大行其道”一般为贬义或者中性词。此处应该用贬义词,故选“大行其道”。
故选D。
4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可将“为原则”改为“的原则”。
中途易辙,前面叙述对象是“作家和出版部门”,后面换成了“作品”。
只有C修改正确。
故选C。
5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另外”是承接上文的“首先”“其次”的,所以要放在最前面,排除B、D。
“家长要”与上文的“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政府可……”句式一致,衔接最恰当,排除C项。
故选A。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