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专练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

专练(14)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惊艳四方,网友直呼“太好看”。舞蹈《唐宫夜宴》登上辛丑牛年河南春晩可谓意义不凡,不仅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更把国人印象中枯燥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了。该节目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符号的唐韵之美,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无论是舞蹈人物的服饰、表情、妆容、色彩,还是作品的创意、内涵及启迪意义,均以新颖的艺术方式表现,实现了古老艺术在当下社会的时尚化、年轻态展现,恰似将历史课本艺术化地呈现于荧屏之上。舞蹈表现了赴夜宴宫女嬉笑打闹、梳妆打扮和扑蝶戏水的灵动机巧以及盛唐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并以《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大大提升了作品本身的庄严与大气。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式微,如此峰回路转破圈而岀,让人为之惊叹,更令人振奋。近年来,央视推出一系列文化节目,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诗词、文物、典籍,无一不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照进”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以现代科技之新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当前,打造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一种时尚,文艺创作者体察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多样化观看体验与审美诉求,以一众优质的传统文艺节目回馈社会与大众。需要指出的是,形式上的新颖、时髦和内容上的传统、厚重从来不矛盾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亦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

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使人感动,予人共鸣。中华文化的根脉自古以来熔铸于每一位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应和了当代国人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在这“提笔忘字”的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足以让国人在欣赏经典的同时忆起传统之美,拾起传统之味。故而,让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更多的年轻人“穿越时空”去体验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在场者”的角色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加法。

毫无疑问,文艺节目既要接地气,又要“高大上”。接地气、浸透灵魂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靠奇装异服“装”出来的,而是借上下五千年的日积月累和现代科技“身临其境的再现,让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有兴趣去点击、去关注、去涵泳。正如辛丑牛年河南春晩总导演陈雷认为的那样:“希望通过春晩中的这种节目形式,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将民族文化融入他们的生活、情感和行为中。”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不仅是历史上的辉煌与风采,更是华夏民族继往开来的底气与毅力。因此,要以时尚感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破壁”,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礼敬传统文化,进而愿意投身到传播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去。

(摘编自张凡《时尚之美让传统文化破壁出圈》)

1.下列关于节目《唐宫夜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自河南卫视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破壁”“出圈”的成功案例。

B.在传统文化传播式微背景下,《唐宫夜宴》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形式革新的范例。

C.《唐宫夜宴》不仅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更把枯燥的传统文化以舞台形式“舞”活了。

D.《唐宫夜宴》以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将盛唐的气韵风采艺术化地呈现于荧屏之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河南卫视的成功案例谈起,结尾借陈雷的话为传统文化“破壁”指明了方向。

B.文章列举央视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旨在表明传统文化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发扬光大。

C.第四段谈及传统文化本身,指出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活”起来有其自身发展优势。

D.文章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进行对比,论述了以新方式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人通过春晚认识、热爱民族文化,并将民族文化融人了自己的生活情感和行为中。

B.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自然离不开以《簪花仕女图》为背景这一因素。

C.只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传统文化的弘扬就能实现“1+1>2”的荧幕展示效果。

D.让年轻人都投身到传播传统文化的行业之中,是《唐宫夜宴》类文艺节目的创作初衷。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是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线上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线上经济凭借数据、技术、资本优势也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平台集中,关于平台垄断问题的反映和举报日益增加,显示线上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反垄断,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竞争环境公平,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而垄断阻碍公平竞争,扭曲资源配置,损害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利益,扼杀技术进步,是监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发展和安全隐患。自线上经济诞生以来,我国始终支持和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2019年8月,《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了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和保障力度等措施。但鼓励与规范应当并重,线上经济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创新发展。如果超越法律法规限制,放任市场垄断、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终将使整个行业无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此次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立案调查,正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和发展线上经济,让互联网行业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前行。

面对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世界各国和经济体反垄断执法机构均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态度和制约措施。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力度,调查重点指向科技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压竞争者、阻碍创新、损害消费者利益等。12月15日,欧盟公布《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旨在遏制大型网络平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近4年来,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遭到反垄断调查,其中欧盟自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累计金额超过90亿美元。

加强反垄断监管,将有效推动创新,促进共治。今年年初我国公布的《〈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增设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依据的规定。必须看到,《反垄断法》适用于所有主体,对内资外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一视同仁,目的是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只有不断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才能推动整个行业保持创新活力,实现健康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为了更好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就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

B.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公司的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表明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C.为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反垄断法》应该适用于所有主体,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

D.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立案调查,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述新闻时事,提出了加强反垄断监督管理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观点。

B.第二自然段通过详细介绍线上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说明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C.文章以美国和欧盟为例来说明面对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世界各国和经济体反垄断执法机构均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态度和制约措施。

D.文章主要从反垄断的意义及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作用方面论证了加强反垄断监管有利于平台经济的更好发展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整个平台行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鼓励与规范并重,线上经济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创新发展。

B.2017年至2019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这说明欧盟在加强反垄断监管方面走在了中国前头。

C.监管部门发起对“阿里”的反垄断调查,目的是更好地规范和发展线上经济,国家对平台经济鼓励支持的态度不会因此而改变。

D.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会越来越完善,从而助力平台经济更好地保持创新活力,实现健康发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子认为,“百战百胜”并非用兵打仗的上乘境界,表面风光无限,其实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高明的战略家应该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通过高明的谋略算计敌人,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不经过直接的战场交锋而使对手屈膝投降,从而实现战略上的“全胜”。在孙子看来,推行全胜战略势所必然,因为这样做对己方来说代价最小;对敌方来说,反抗最小;对普通百姓来说遭受的灾难最小;对天下来说所获利益最大,后患最少。这无疑是最佳选择。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影响深远,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如《六韬》就一再宣扬“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其他像《淮南子·兵略训》《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百战奇法》等典籍在这方面也有大同小异的说法。

从战史上看,那种“上战无与战”的现象也是存在过的。墨子与鲁班先生一番沙盘攻守推演,逼得楚国国君不得不打消攻打宋国的念头;郑国烛之武夜见秦穆公,劝退秦师,一举挫败秦晋联军灭亡郑国的企图;韩信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派遣使者传威慑,不动干戈而顺利平定燕地等事例脍炙人口。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之下,开展正确有力的政治、外交斗争,仍有可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不过,因此把“不战而屈人之兵”尊奉为孙子整个学说的精髓,又完全是郢书燕说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难免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实属偶然,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孙子更注重从实际出发,立足于高明的作战指导,通过战场上一刀一枪去争取胜利。当然,出发点是完全建立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略利益认识的基础上,即所谓“以破求全”。这显然是孙子“全胜”战略思想的第二个层次,与前一个层次相比,它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孙子站在“全胜”立场上,特别强调战略方案选择上的多样性。必须有上、中、下三策,必须有各种预案,立足最坏的情况,争取最佳的结果。最好的选择,无疑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主要手段为“上兵伐谋”,用谋略摆平对手。然而,这毕竟是小概率情况,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退而求其次,“其次伐交”,耀武扬威,用强大的军容震慑住对手,使对手知难而退。如果用威慑的方法无法让对手屈服,那么只好再退而求其次:“其次伐兵”,通过野战克敌制胜。这成本当然更大。但孙子眼中,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在野战中未能全歼敌人,部分敌人成了漏网之鱼,逃入城中,负隅顽抗,而城池必须攻克,这时候,就只好做出最后也是最差的选择:“其下攻城。”在冷兵器时代,攻城是一种伤亡最大、最不经济的打法,按孙子的观点,虽然“攻城”是最差的选择,但毕竟还是一种选择,比没有选择要好。

孙子使他的“全胜”战略思想系统化和具体化了,一方面确立了崇高的、理想的追求与目标,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另一方面又规范了付诸军事斗争实践的可操作性,两者互为弥补,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必以全争于天下”这个基本宗旨。孙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与结合点:既志存高远,不甘于庸碌无为,又平心静气,不存异想天开之念。

(摘编自黄朴民《<孙子兵法·谋攻篇>发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子主张全胜战略,即不通过战场上的厮杀而达到使敌人主动投降的结果。

B.高明的军事家,仅利用政治、外交斗争,就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C.无论伐谋还是伐兵,孙子都是站在全胜立场,争取战争的最佳效果。

D.依据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可以判定孙子并不主张战争,而是主张和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先分后总的方式进行论证,对论证对象的主体分析由两个层次构成。

B.文章第二段引《六韬》为例,是为了证明推行全胜战略是用兵最佳选择。

C.文章引用孙子著作中的许多原文进行论证,有力佐证了作者观点,真实可信。

D.文章末段对孙子的全胜战略思想加以提炼概括,指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味炫耀武力,追求战场上的厮杀,在铁血交锋中取得胜利,让敌人屈服,即使百战百胜,也不能算是伟大的军事家。

B.“不战而屈人之兵虽然实属偶然,但出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它仍然是后世许多伟大的战略家努力追求的目标。

C.孙子战略方案的优劣主次的顺序,实际对应了战争成本的大小,攻城是伤亡最大、最不经济的打法,是最差的选择。

D.双方对抗,一方处于绝对优势,一方处于绝对劣势时,不用刀兵相见就能决胜负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例如渑池之会。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农村调查热潮,调查者的身份与目的则各不相同。比如晏阳初、梁漱溟等人服务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调查,李景汉等人为农业政策制定提供事实依据的调查,以及一些学者旨在实证性认知中国社会性质的调查等。而在此前后,日本侵略者也曾对我国农村开展调查,如关于满铁的调查等,其目的是为侵略中国搜集情报。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通过农村调查解决了对中国革命至关重要的两大问题,一是认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二是找到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此外,在当时的农村调查热潮中,还有一类调查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这就是以学术为目的的调查,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卜凯的调查就是其中重要一例。

卜凯于1915年以农业传教士身份来华,至1944年回国。近30年里,他把时间、精力和才华几乎全部用于中国农业经济研究,推出了两部经典著作《中国农家经济》《中国土地利用》。两部著作建基于实地调查之上,调查中的学术路径、统计数据、具体结论和政策性建议等,直到现在仍具启示意义。卜凯的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特别是思想背后的农村调查成果长期为学者忽视,直到近些年才进入学术视野。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杨学新教授以全新视域进行系统梳理,推出《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全景式地再现了卜凯的人生经历、学术研究特点和研究成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历史史料价值。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侵略,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强压豪夺,致使人民群众灾难深重。这表现于多个层面,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可谓其中典型。虽然卜凯多次系统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其中国农业经济的实证性研究提供经验基础,但却无意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历史状况。时过境迁,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与农民的生活状态已今非昔比,但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理解当今现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和镜鉴。在这方面,该书以再研究形式提供的历史史料弥足珍贵。

学术路径价值。对于中国农业经济学学科来说,卜凯不仅创立了中国大学第一个农业经济系,率先进行农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实证方法写出高质量的学术专著,更为中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带来了新的学术路径。卜凯确立了实证原则,做到这一点的途径是调查研究,研究的前提是实地、逐户和地域广泛的调查。实地调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手段。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托进行学术研究,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事实依据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这样的原则和做法符合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该书对卜凯的农业经济学研究原则、做法和成效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与展示,具有学术路径意义上的借鉴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卜凯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针对性强又切实可行的建议。如,中国的农村、农民和农业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农村的经济改革要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中国农业要注重规模化效应,宜于集约化生产;关注非生产用地的使用,改土葬为火化;大力植树造林以保护土地资源等。深入挖掘包括卜凯当年提出的上述建议在内的历史经验在今天仍具启迪意义。

(摘编自宫敬才《中国农业经济学发展史的新探索——读杨学新<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农村调查,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找到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B.卜凯的两部著作,基于实地调查,也全景式再现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研究特点。

C.杨学新所提供的珍贵历史史料,便于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利于当今三农工作。

D.卜凯认为,中国的农业要重视规模化效应,这样的建议在今天仍具有启迪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由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众多农村调查,引出卜凯的调查,视野开阔。

B.文章第二段先指出卜凯的中国农村经济思想渐被学术界重视,再例举杨学新的最新力作。

C.文章介绍《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一书时,先总后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D.文章介绍卜凯调查的学术价值,采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农村调查虽然目的各不相同,但都为实证性认知中国社会性质提供情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农村现状的研究。

B.没有实地调查,《中国农家经济》可能就很难问世,进而或许就没有《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一书。

C.为真实反映农村的社会历史状况,并为实证性研究提供经验基础,卜凯多次开展系统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D.卜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率先为中国提出诸如火化、大力植树造林等建议,有力推进了中国农业社会的进步。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②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③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威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④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ロ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⑤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オ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⑥“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何时,我们都应牢记家国情怀,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有个人的尊严。

B.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这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现如今,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B.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C.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呈现总分总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应激荡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D.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D

3.B

解析:1.A.“不能将”语义绝对,原文是说“不能很好地将”;B.曲解文意,“摒弃”错误,可视化传播方式有自己的优势,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有自己的优势。D.“华为手机牵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赋予了自身更多品牌内涵,使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强加因果关系。材料三明确说明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并不仅仅因为牵手围甲。原文说的是“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

2.“借此可以……的冲击”错,曲解文意。借助新技术将文化理念具象化是为了扩大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并非抵御其他文化思想。

3.材料二阐述了在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背景下,从传播自身和受众的角度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化”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三维数字可视化技术、虛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化”的实现路径。所以B项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其他说法都偏离论点,失之片面。

2.答案:1.C

2.B

3.B
解析:1.A.从原文第三段“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竞争环境公平,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中看出,原文是“只有……才能……”选项“有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就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表述太绝对。B.从原文第二段“关于平台垄断问题的反映和举报日益增加,显示线上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中看出,原文说的是平台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表明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而非选项所说“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公司的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表明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另外,从原文第一段“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中看出,文中说的是对“涉嫌垄断”,选项说成“垄断”,不当。

D.“最重要的手段”于文无据。原文第三段仅指出“反垄断,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B.原文第二自然段没有详细介绍线上经济蓬勃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仅是说“关于平台垄断问题的反映和举报日益增加,显示线上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

3.B.“欧盟在加强反垄断监管方面走在了中国前头”原文没有依据,原文第四段仅是说“近4年来,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遭到反垄断调查,其中欧盟自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累计金额超过90亿美元”。

3.答案:1.C

2.B

3.D
解析:1.A.从文章第一段“高明的战略家应该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通过高明的谋略算计敌人,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不经过直接的战场交锋而使对手屈膝投降,从而实现战略上的‘全胜’”中看出,选项中的“孙子主张全胜战略,即不通过战场上的厮杀而达到使敌人主动投降的结果”缩小范围,全胜战略不仅在战场上,也包括战争手段。B.据原文第三段“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之下,开展正确有力的政治、外交斗争,仍有可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的表述,是“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D.选项“依据‘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可以判定孙子并不主张战争,而是主张和平”逻辑关系不对,如从原文第五段“孙子更注重从实际出发,立足于高明的作战指导,通过战场上一刀一枪去争取胜利。当然,出发点是完全建立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略利益认识的基础上”中,不能由此判定“孙子并不主张战争,而是主张和平”看出。
2.B.
文章第二段“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引《六韬》为例,是为了证明全胜战略思想对影响深远,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3.D.
渑池之会是秦赵刀兵相见之后的谈判,且结果是秦“终不能加胜于赵”,故选项中“不用刀兵相见就能决胜负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错误。

4.答案:1.B

2.D

3.B
解析:1.张冠李戴,“也全景式再现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研究特点”错误,由原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杨学新教授以全新视域进行系统梳理,推出《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全景式地再现了卜凯的人生经历、学术研究特点和研究成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可知,全景式地再现了卜凯的人生经历、学术研究特点的是“杨学新教授的《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并不是卜凯的两部著作。本题最容易选错的是C项,干扰性很强。很多学生会认为“提供的珍贵历史史料”和“便于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利于当今三农工作”的是卜凯的系统调查和两部著作,而不是杨学新,认为选项犯了“张冠李戴”错误。实际上,第3段明确指出“在这方面,该书以再研究形式提供的历史史料弥足珍贵”,该书,就是杨学新的《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
2.
“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错误,文章中没有采用“比喻论证”。
3.A
项,以偏概全,“但都为实证性认知中国社会性质提供情报”错误,由原文“比如晏阳初、梁漱溟等人服务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调查,李景汉等人为农业政策制定提供事实依据的调查,以及一些学者旨在实证性认知中国社会性质的调查等。而在此前后,日本侵略者也曾对我国农村开展调查,如关于满铁的调查等,其目的是为侵略中国搜集情报”可知,是“一些学者”旨在实证性认知中国社会性质的调查,而不是“都是”。C项,主次颠倒,“为真实反映农村的社会现状”错误,由原文“虽然卜凯多次系统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其中国农业经济的实证性研究提供经验基础,但却无意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历史状况”可知,真实反映农村的社会现状是“无意间”,并不是他的直接目的。D项,曲解文意,“率先为中国提出了诸如火化、大力植树造林等建议”错误,由原文“卜凯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针对性强又切实可行的建议。……关注非生产用地的使用,改土葬为火化;大力植树造林以保护土地资源等”可知,卜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只是提出了“改土葬为火化”,但是原文并没有说是“率先”。

5.答案:1.B

2.A

3.C

解析:1.B项,“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错误,由原文“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可知,应为“只有……才……”。

2.“……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分析错误,原文第三段“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家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

3.A项,“内化于行、外化于心”分析错误,原文第三段为“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所以选项应改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B项,“……不是……而是……”分析错误,原文第四段“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原文是递进关系,不是选择关系;D项,“对于每个人来说”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五段“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所以应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