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选择题精练4语文试题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停止过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尽管古代中国没有“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但社会主义的理念一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通,“大同社会”的概念就是对社会主义的另一种表述。而到了近代,民族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主义在中国一度盛行,但都是昙花一现,只有社会主义被接受和发展,就是因为社会主义符合中国长期以来的发展理念。
中国传统社会尽管拥有“大同社会”的理念,但这种理念仅仅是美好设想,没有真正实现过。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理念的实现具有了理论和实践条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式,不断地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和重新定义。“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个已经固定的概念,而是一直在变化,一直在丰富和充实。改革开放以前,在当时的国内国际局势下,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经历了第一波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如果没有这第一波国家主导的工业化,中国也很难看到现在的工业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他提倡“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是为了突破贫穷局面。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非常大的,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国际标准已拥有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更重要的是,使近8亿人脱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这些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宝贵经验。
现在我们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如何实践?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步已经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容非常丰富,但“共同富裕”肯定是一个核心内容。
从世界范围来看,贫穷社会是不可持续的,是一定会消失的,但是一部分人过度富裕、多数人富裕不起来的社会,也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把世界上的“贫困社会”和“富而不平社会”作个比较,我们探索的共同富裕是有世界性的意义的。
(摘编自郑永年《共同富裕与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主义的盛行,中国已实现“大同社会”。
B.近现代以来,“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固定的概念,因符合中国长期以来的发展理念得到接受和发展。
C.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第一波工业化由国家主导,削弱了工业的基础。
D.中国未来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列举中国在选择社会主义前的一系列“主义”,能突出当时盛行的“主义”名目之多与时间之短。
B.文章第二段以时间为序,以改革开放为重要界线,阐述了我国在不同阶段对“社会主义”进行的探索和定义。
C.文章引用邓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倡导,以阐述“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观点。
D.文章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停止过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一论点后,前三段阐述层层递进,论证充分而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式,探索和定义社会主义,“大同社会”理念终于得以实现。
B.“大同社会”的概念与中国最后所选择的社会主义有相通之处,都包含了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美好追求。
C.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更重要的是,有近8亿人已经脱贫。
D.贫穷社会和一部分人过度富裕的“富而不平社会”都不可持续,全世界都应该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近日,许久不见的武侠风又劲吹电视、网络,新武侠剧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熟悉而又陌生的视听体验。但新武侠剧的关注者主要集中于青年群体,新武侠剧中鲜见被全民热议、广受好评的作品,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这些武侠剧大都缺乏历史文化内涵,难以引发人们的广泛共鸣。梁启超先生有这样的观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这些作品中的“侠”显然属于后者。这些作品大多围绕个人离奇的生存境遇展开,有侠义情但缺少英维气,有江湖纷争但缺少家国情怀。这些作品多以儿女情愫为叙事主线,仿佛所有的纷争都是为男女主人公历尽劫波的虐心爱情搭建的布景,观众辨不清它们是武侠剧还是青春偶像剧。
相比之下,近期播出的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武侠剧《大侠霍元甲》则显得与众不同。作品将人物置于动荡的历史风云之中,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展现了霍元甲从津门侠士到爱国武术家的成长过程。霍元甲的成长并不是其他个人促成的,也不是霍元甲家庭的偶然事件促成的,而是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促成的。因此,一方面,《大侠霍元甲》有厚重的时代感。在这剧中,谭嗣同慷慨就义,大刀王五豪气干云……真实历史人物的事迹让荧幕充溢着豪迈而悲壮的历史气息。另一方面,《大侠霍元甲》体现出鲜明的家国情怀。霍元甲的成长过程不仅反映了他的人生格局由狭促走向开阔的过程,也反映了在大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像他一样的仁人志士逐步找到为国为民之路的过程。在剧中,个体同集体、国家命运与共的关系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侠之大者”的境界激荡起人们的热血豪情。
武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件随着“功夫”走向世界的鲜明的中华文化符号。无论是从民族文化承继的角度,还是从文化走出去的角度看,武侠题材的文艺创作都是极有价值的。当下这一波武侠剧的创作热恰好为人们提供了反思的契机。反思的核心问题是,武侠剧的创新应该“新”在何处。
这是一个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汇聚的新时代。对武侠剧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新”在于,在当下时代语境中更好地诠释新的武侠精神,武侠剧创作者应重新审视冤冤相报、人命天定、侠客意气等旧元素,应淡化玄幻、离奇、夸饰等表现手段,而意识到那些激荡在英维心中、存于天地间的自信、勇气、智慧与家国大义依然是这个时代急切需要的。小而言之,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光明磊落的正气,每一个个体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呼唤他心中的梦想。大而言之,可以将侠客行走的新江湖理解为今天百舸争流的新世界。一个英雄辈出的神奇瑰丽的想象江湖固然令人神往,一个群英荟萃、万象更新的现实世界其实更令人激动。
(摘编自刘永昶《“功夫”的底色仍是家国大义》)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武侠剧大都没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且带给人陌生的视听体验,因此新武侠剧中难以出现被全民热议、广受好评的作品。
B.在家庭事件、历史事件和其他个人的推动下,霍元甲成长为爱国武术家,武侠剧《大侠霍元甲》主要反映了历史事件对他的影响。
C.武侠剧《大侠霍元甲》通过展现历史人物事迹,体现出厚重的时代感;通过呈现个体与国家命运与共的关系,凸显家国情怀。
D.现在,武侠剧创作者应摒弃冤冤相报、人命天定等旧元素,淡化玄幻、离奇、夸饰等表现手段,而着意于表现新的武侠精神。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提及梁启超先生的观点,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侠的两种境界及其特点,为后文论述张本。
B.文章论述了反映“侠之小者”境界的新武侠剧的优缺点和反映“侠之大者”境界的新武侠剧的优缺点。
C.文章运用因果论证法,阐述了武侠剧《大侠霍元甲》的创作思路,以及该思路对作品产生的积极影响。
D.文章围绕新武侠剧创作展开论述,论及创作存在的问题、成功案例、在新时代的创新等,层次分明。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新武侠剧在电视、网络上热播,这些武侠剧多以儿女情愫为叙事主线,以青春偶像派演员为主演,吸引了青年观众的眼球。
B.新武侠剧大多表现主人公离奇的人生经历,而反映真实历史人物、事件的作品较少,这使得广大观众曲解了武侠精神的内涵。
C.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武侠剧能推动武侠精神的传承;从文化走出去的角度看,武侠剧能推动武侠精神更好地走向世界。
D.现在,武侠剧创作者应高度关注新时代武侠剧创新的问题,思考怎样通过武侠剧传播正能量,怎样将武侠剧与现实世界结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占据基础地位,它既关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关涉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更包括我们当下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持。
那么,在对待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繁荣发展我们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两者的关系上,如何能够真正地做到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我们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为了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增强和提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应当成为我们当前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之一,因为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乃是这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世代相传而构筑起来的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是这个民族的成员实现对自己民族和国家认同的血脉和纽带,它凝聚了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的生存智慧和价值追求,不管你自觉不自觉,它都构成这个民族的成员挥之不去的民族群体的“自我意识”,因而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是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牢固基础。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的“四个自信”的理论切入,说明文化自信更为基础,更为重要。
B.文化自信无论是内涵的两个方面,还是关涉到的三方面文化,都体现出有机统一的思想。
C.文章以“命脉”“源泉”“根基”形象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D.增强文化自信要以增强传统文化自信为着眼点,以培养和造就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为落脚点。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界定“文化”与“文化自信”的概念,是为了说明文化自信共涉及三方面文化。
B.第四段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结构,先以设问引出观点,之后按事理逻辑逐层分析。
C.文章语言善用长句,且多以关联词语来连接分句表明关系,增强了文章论证严密性。
D.材料以“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为话题,侧重从传统文化继承的角度给出答案,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文化自信首先需要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进而去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
B.传统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需要激活才可以实现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C.中华文化既是有机整体,又存在区分,要增强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整体把握,理性对待。
D.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要想增强文化自信,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土地是滚烫的,故事是鲜活的”
——访作家关仁山
记 者:去年, 您创作了反映河北省阜平县脱贫攻坚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太行沃土》,为此做了哪些前期准备?
关仁山:阜平县古称“畿西屏障”,素有“穷山恶水”“阜平县不富”之说。但是,人穷志不穷,残酷的环境塑造了阜平县人豁达豪爽、吃苦耐劳的性格和渴望光明富裕、积极响应改革的进步精神。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望困难群众,向全国吹响了扶贫号角。此后短短几年,阜平县人民便依靠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面对这样意义重大的脱贫典型,我生怕自己对其中震撼人心的好故事发掘得不到位,或者表现得不够淋漓尽致。为此,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阜平县志》,对阜平县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
记 者:您在阜平县的采访过程中,哪些人和事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仁山:阜平县的许多人,不仅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还令我深受感动。来自保定银行的扶贫驻村干部王恩东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顾家台村贫困农民顾成虎,儿子呆傻,女儿待业在家,几年前妻子还被倒塌的房子砸中,一家人只能靠着四亩山地种玉米土豆,以及村支书顾叔军借给他们的房子艰难度日。王恩东了解情况后,一直在生活上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不仅帮忙流转土地、卖猪、开小卖部等,还安排顾成虎的女儿顾文香去阜平县支教中心读书,并帮她申请了助学金。
在马兰村,谈到扶贫,不得不提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邓小岚。作为人民新闻家、《晋察冀日报》创办者邓拓的小女儿,出生在马兰的邓小岚始终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1997年,她第一次回到马兰村,就觉得应该为马兰村做点事情。当时,她每年的退休金三万多元,便拿出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她出资盖校舍,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费问题,帮助村里发展了红色旅游。退休后,她每年往返北京和马兰村十几趟,组建了马兰小乐队,在大山里培养了200多个爱音乐的孩子。她将自己创作的歌曲《如果有一天你来到马兰》《我们走着聂荣臻的路》教给当地百姓传唱,用歌声助力马兰村的文化脱贫。她还联系北京西城区金融街集团为马兰村投资500万元,建成了蜂蜜灌装厂,解决了80个穷困户的就业问题。
耑路头村的少年陈旭,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初中毕业时,陈旭的父亲生病需要常年用药,从此放羊、种地的重担就落在了他身上。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只能辍学。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推荐他到阜平职教中心免费就读。入读职教中心汽车专业后,陈旭成绩优异。2016年,他从县职教中心毕业后成为上汽南京汽车有限公司的实习生,一年后转正,月收入6000元,每年都给父母寄钱,一家就此告别了贫困。
记 者:阜平县的哪些乡、镇、村成为了您作品的叙事舞台?为什么选择写这些地方?
关仁山:阜平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前岭村、马兰村、花山村、东庄村、西庄村、黑崖沟村等成为我的叙事舞台。选择这些地方,是因为这些村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是当年看望困难群众的地方。8年过去了,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的变化非常大,如今两村庄属于就地提升村,成了乡村振兴的典范。前岭是河北省国资委扶贫点,驻村干部帮助他们建成了24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赢得老百姓赞誉。马兰有邓小岚扶贫资助的马兰儿童小乐队。花山村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 村民张冀新和陈寿兰夫妇是毛主席的“房东”,陈寿兰一家靠手工制作的英雄母亲鞋脱贫。在黑崖沟村,大学生周合伟功成返乡,己投资办起农民画廊,还在东坪村投办了“猫文化创意产业园”。东庄村和西庄村建成了现代经济园区和高规格的阜平职教中心,职教中心为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培养了大批贫困地区的孩子。
记 者:在您看来,《太行沃土》这部作品有哪些特点?
关仁山:首先,这部作品始终在全方位渗透红色精神。在阜平县,我见到一条两头都挂着红绸的霸王鞭,深受启发,决定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为依托,将阜平县的历史悠久的红色传统与新时代砥砺奋进的精神融汇其中,让红色精神获得独具特色的时代与地域表达。此外,在这部作品中,我使用了较为擅长的乡土语言,以期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词句描绘出阜平脱贫的壮丽篇章。
(摘编自《文艺报》2021年1月18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写作《太行沃土》,关仁山反复阅读了《阜平县志》,力图细致了解阜平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
B.当被问及对阜平的哪些人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关仁山深情地告诉记者,扶贫驻村干部王恩东、邓小岚的事迹让自己很感动。
C.关于为《太行沃土》选择叙事舞台的问题,关仁山既说明了自己选择阜平的哪些村子作为叙事舞台,也说明了这样选择的理由。
D.关于《太行沃土》的特点,关仁山给自己的这部作品总结了两点:一是始终在全方位渗透红色精神,二是运用了乡土语言。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告文学作品讲求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体现时代特征,关仁山的长篇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无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B.文艺报记者对关仁山的访谈,恰切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太行沃土》创作的概况,吸引读者去阅读这个作品。
C.《太行沃土》全方位渗透红色精神,追求让红色精神获得独具特色的时代与地域表达,这表明该作品旨在弘扬红色精神。
D.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希望作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学创作,关仁山正是这样做的。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想要解除烦恼时,想来想去兜了一个圈子之后,结果依然回到烦恼的原点。这样的循环论证几乎随处可见。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循环论证的套路吧。
甲因为遭遇堵车而错过了与乙约好的时间,他正在说明原因。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对话。
甲:“我遇到堵车,错过了与你约好的时间,非常抱歉。”
乙:“你说的话不可信。”
甲:“为什么不相信我?”
乙“我觉得你像是在胡说。”
甲:“为什么你会这么想?”
乙:“因为你的不可信性格。”
其实,乙最后的这句“因为你的不可信性格”和第一句“你说的话不可信”的意思几乎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乙与人争辩时用的是来回兜圈子的循环论证。循环论证的主张看上去像是在说明理由,但它却不是表达正确主张的逻辑。因为,如果“甲有不可信性格”,那么“甲是在胡说”是正确的。但是,最关键的“为什么不相信甲”的理由,却没有在对话中出现。循环论证很容易使人陷入“按既定的结论思考问题”的陷阱中。
在定义词汇时,有时也存在循环论证。例如,假设用“东是面向北时的右侧”来定义“东”。同时,用“右是面向北时的东侧”来定义“右”。那么,这就是循环论证的定义。像这样在定义词汇时采用的循环论证也称为“循环定义”。循环定义对于只知道“东”或者“右”的其中一人而言,这样的说明才是有用的;而对于既不知道“东”也不知道“右”的幼儿而言,这样的说明就没用。
悖论是指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包藏着矛盾的一种状态。在悖论中常常使用循环论证。悖论有各种各样,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个称为“说谎者悖论”。例如,有一名男子自称“我是说谎者”。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但是,如果要分析一下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那么就会陷入循环论证,进入“不能确定答案”的状态。首先,假设该男子是个说谎者,那么,他说的话就是假的。“我是说谎者”这句话是谎言。但是,这和“该男子是个说谎者”的假设矛盾。现在假设该男子不是说谎者,该男子说的“我是说谎者”就是真的,那就又一次和假设矛盾。这就是一个来回兜圈子的循环论证。
从逻辑角度来论证科学的正当性的“归纳法”,也会陷入“归纳法悖论”中。科学,就是推导出隐含在自然万物中的普遍法则。例如;我们是从“一旦松手,苹果就会从手中落向地面”等这样的观察中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的。那么,“为什么万有引力定律是正确的?”那是因为“万有引力定律至今经过无数实验证明是正确的,从来没有得到与之矛盾的结果。”“因为至今是正确的,所以凭经验得出今后也会永远正确”的推论,就是“归纳法”。科学,就是根据归纳法推导出自然万物中的普遍法则。
那么,归纳法是否绝对正确呢?至今正确的自然法则,会不会一夜之间变得不正确了?这个问题的回答之一就是“自然界在相同条件下做出相同表现”的“自然齐一律”。假设这个原理是正确的,那么,只要今天的条件和昨天完全一样,一旦松手,苹果还是会和昨天一样落地。因此,人们就相信至今正确的自然法则,在今后仍然正确。那么,为什么“自然齐一律”至今依然正确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自然齐一律”一直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个逻辑就是归纳法的逻辑。也就是说,用归纳法来证明归纳法是正当的,这就是循环论证。
科学能够准确预测大自然的现象,在社会上也获得巨大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即使是怀疑归纳法的人,每天也在享受着科学带来的恩惠。为了证明科学的合理性,人们一直在尝试证明作为其根据的归纳法的合理性。但无论怎样往前追溯,仍然不能跳出循环。关于“用什么逻辑能够证明看似毋庸质疑的科学合理性”这一问题,科学哲学家至今仍在努力探求。
(摘编自三泽龙志《循环论证——来回兜圈子的谬误》,陈敏译)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没有给出“为什么不相信甲”的理由,他的争辩只是看上去像是在说明理由,实则是在来回兜圈子地循环论证。
B.循环定义采用循环论证来定义词汇,对于不理解定义中用来相互证明的两个概念的人来说,很难产生认知作用。
C.作者认为悖论有隐蔽性,对此认真分析,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推理情况,导致答案无法确定,陷入循环论证怪圈。
D.归纳是从认识研究个别事物到概括一般性规律的推断过程,从逻辑角度来看,科学领域的归纳法也是循环论证。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循环论证的主张看上去有形式上的理性,但很容易使人陷入“按既定的结论思考问题”的陷阱,循环定义可能就有这个特点。
B.庄子认为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道理都会令原来的意思大打折扣,得出“言尽悖”的结论,庄子的这个论断属于“说谎者悖论”。
C.科学合理性是基于经验的判断,依据“自然齐一律”,人们认为至今正确的自然法则,今后仍然正确,这在逻辑上经不起推敲。
D.作者从生活谈到科学,列举种种循环论证的情况,指出科学哲学家也无法解决此问题,这让读者认识到循环论证几乎随处可见。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活跃、快速扩散,加速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深入融合,有力支撑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以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数字经济的内涵不断扩展延伸。《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摘编自《鲜祖德解读<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国家统计局2021年6月3日)
材料二: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近年来,山西全面立体化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打造新一代经济基础设施标杆省份。山西省委统战部继去年推动全国首个数据流量生态园落地山西之后,今年又推动成立了山西省数字产业协会。据介绍,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以数据流量为支点,通过打造全国互联网流量价格洼地,带动全国数据流量资源向山西跨区域集聚,持续吸引数字文娱、数字电商、数字物流等数字经济企业、群体入驻。运营不到半年时间,已有逾50家数字经济企业入园,其中独角兽企业1家、上市公司3家,不乏各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山西省数字协会第一批单位会员51家,其中既有百信、智杰等省内数字产业领军企业,又有满帮、盛趣、巨人等入驻生态园的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在省工信厅、省通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山西率先在全国建设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力打造“物流十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模式。这也意味着,当企业有了标识解析,物料、机器、数据、人员、物流等因素互联互通,每一个零部件都有一个“身份证”,围绕这一零部件发生的全产业链、全领域信息资源,都能在“节点”追溯查询,集成共享,实现货物的追本溯源以及数据的共享集成,构建全链条的物流追溯体系,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互促进、协同提升。
(摘编自刘瑞强《山西数字经济蓄势发力》,《山西日报》2021年3月22日)
材料四:
近日,一份《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北京发布,贵州贵阳排名37位,不少专家学者都把目光集中到贵州已实施7年的“大数据战略”上。2020年,贵阳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6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8%,贵州逐步走出了一条依托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苹果中国数据中心、阿里巴巴大数据创新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等大数据中心纷纷落地贵阳,朗玛信息、高新翼云、茅台云商等高新企业也在贵阳落地扎根,带动区域实力不断增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产业技术和应用不断升级,成为贵州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动能。贵州中航电梯有限公司业务主管汪付叶介绍,借助大数据技术,联网的2000多台电梯24小时向数据中心发送运行数据,只要发生故障和使用不当,就会及时报警和自动修正。新技术极大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服务维护成本降低了30%,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产品销售量持续攀升。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负责人说,采用智慧旅游技术不仅实现了景区设施数字化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及运营效率,还能为广大游客创新更多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体验场景与服务。
(摘编自吕慎《数字经济孕育贵州新未来》,《光明日报》2021年9月1日)
1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创新活跃与快速扩散,数字经济使我国进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B.发展数字经济,要紧扣三个要素,即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信息通信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C.2014-2020年全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表明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成效明显。
D.2019年我国产业化数字规模约占整个数字经济规模的80%,而数字产业化市场规模增速较产业化数字缓慢。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系,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山西和贵州的经济就能得到大发展。
B.山西在道路货物运输行业打造的“物流+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模式,可以使全领域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优化企业管理流程。
C.贵阳市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600亿元,是因为在2020年实施了大数据战略。
D.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的景区智慧旅游表明,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已经成为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夜查
汪成友
虎子开着车,车灯如电,却穿不透郊外这浓墨样的夜,倏地道路两旁的树咳嗽般摇晃起来,旋风挟裹着雨粒砸在挡风玻璃上……田嫂的心拧紧了,脸上却浮出笑来。
这月黑风雨夜……哼哼,老天帮忙呢。
出了怨气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她情绪也平缓些,离小村越近,可能离他越远,真的这样?可隐忍太久的怨念和重重疑窦如刚才凝重的云,须一场急风暴雨方可消解。
最差版方案经一个个不眠之夜的打磨已臻完善,必要时快刀斩乱麻,像极了她产科医生的风格,孕妇难产,只有干净利落一刀。她和上高中的女儿已习惯他不在家的日子,今晚电饭煲里温着女儿爱喝的鸽子汤。
当然也有致臻版的,后座保温瓶里是酥烂醇香的鸽子。
一脚油门,虎子低吼一声,拐上进村的路。
他刚驻村时她来过一次,也是个雨天,一下公路是大小水凼的机耕路,村部泥墙破瓦,雨水打湿了糊窗子的旧报纸,也打湿了他们带来的衣被。老田一来就失踪,她忙活半天,才在村部后的两间小屋给他安了个窝。
平直的水泥路把虎子引往谜一样灯光闪烁的小村,盏盏路灯牵着半人高的小树,似在列队欢迎,村部窗明舍亮,不过两年多光景,黄毛丫头变成小家碧玉,她让虎子在树影下停车,循着记忆找到他恋恋不舍的“窝”。
门虚掩着,小桌上一饭一菜,饭是半碗,抹着辣酱,早告诫少吃咸辣,立正敬礼地答应,一稍息就成了耳旁风,人不在心里,话能放心上?半碟腌红豆,黄亮亮的勾人,想必出自哪位清秀女子之手,乡下女多男少,城里来的书记,长年单身……她胸口堵得慌。
卧室才是重点。门一推即开,口袋里两把钥匙,她私下配的,没想这精细准备没派上用场,气却消了些。
这里有条理得多,一角挂着已干的衣裤,她习惯性叠起,猛地住手——当兵29年,正团转业,不去市机关却到小村当支书,离家不过个把小时路,不比千里之外的军营回家次数多,你把妻的心操碑,谁把你当老婆疼了?
被子一边平整,另半边有些凌乱,她俯下身来嗅味道,又掀开被子,看有无长发,再打开抽屉,却见一本笔记本,当初给女儿买的,孩子说老土,就给了他,边儿卷起,里面尽是些鸡该打药、蟹苗投喂的事,连吴老太买咳嗽药、老李头跌跤路要修也记上,她眼皮一跳:叶酸!
叶酸如硫酸灼噬着她的心,谁怀孕了?家外有室?!按住如鼓的心跳,续查一切蛛丝马迹,手机却响得心烦,是他的,跟着是短信:孕妇雨中跌倒,疼痛难忍,你在医院?
她愣一下就耳边带风地冲出屋子,不远处人声喧哗,定是孕妇家了,她不理耳朵贴着手机却张着大嘴说不出话的他和被某种神力定住了的众人,进了内室很快又出来。
“我老婆她、她怎样了?”守在门口的精壮汉子,急得话也说不连贯了。
“不是说男人都出去打工了?”她有瞬间的走神。
“宝宝呢?”这应是婆婆了。
“羊水破了,马上去医院!”
“田书记在催,可这天气120不知啥时间到!”
她睃了眼落汤鸡样的他就匆匆出去了,很快虎子喘着粗气到了门口。虎子开着车熟门熟路地拐出村子,她拧开保温瓶,醇香四滋,鸽子汤可是孕妇补羊水的佳品。
“这是给田书记的呢!”老婆婆念叨着,“你们两口子都是好人哪,田书记帮我和儿媳妇买药,钱都不收呢!”
“大妈您晒的酱,还有老王家腌的豇豆,味道不知有多好!”老田的嗓子有点哑,应是感冒上火了。
“田书记帮我搞大棚,又帮着贷款,村里谁没被田书记帮过!”汉子的声音透着感激。
不知怎的,田嫂心情畅快起来,路上一通电话安排:“没床位?快加床,便携式B起备好,对,孕妇一到就测羊水,做手术准备,谁做?我!谁?嗯——她声音低了八度,‘他老家亲戚,羊水破了!’”
两小时后,产科手术室大门敞开,母子平安,门口站着略显疲惫的田嫂,见老田涎着脸过来,一扭身进去了。
一月后,市人民医院驻村医务站的牌子挂上了,田嫂和其他科室的医生每月轮转来医务站。
“田书记把嫂子也‘驻进来’了!”
“来了也会走的,我们脱贫了,田书记要走了!”
“后面还有乡村振兴,以后乡村比城里还好,我们退休就在这里养老了。”
老田的话,让村里人和他身后的她都开心地笑了。
这天风和日丽。
(原载《安徽文学》2021年10期)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首尾环境描写相反相成形成呼应:开头风狂雨骤、夜黑如墨,衬托了田嫂的怨念与疑云;结尾的风和日丽,昭示着乡村美好的明天。
B.小说中的“最差版”方案和“致臻版”方案不同:前者指实地查访后坐实老田有家不归乃因有外遇,与他断绝关系;后者指疑虑消除,好好待他。
C.小说中的“鸽子汤”如同影视中的道具不可或缺:它前后勾联,绾结情节;寄托了田嫂对女儿、丈夫的爱意以及对危难中的孕妇的关爱。
D.小说巧用对比和借代,如雨后布满水坑的机耕路变成了平直水泥路、村子由黄毛丫头长成小家碧玉,不露声色地展示了老田的工作成绩。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宋云樵
伍中正
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
他的字有体有格,庄里人公认。他的字一出手,就有人点赞。他的字贴哪挂哪,就有人看。
年底,宋云樵在宋庄写春联,写福字。
他写春联,写各种体。红纸一铺,墨水一蘸,笔在纸上,就听话一般起落。欧、颜、柳、赵四体均写。点横撇捺,每笔每画,他都写得到位。庄里认得小篆和草书的人不多。有时,他适当写一点小篆和草书。
庄里人爱福惜福。
宋云樵写福字,也写各种体。写福字,多用粗笔。笔画粗,福气大。粗笔写出来的福字,有气势,深含寓意,庄里人喜欢。
写的春联和福字,宋云樵全送。
“咋不写字卖钱?”庄里人疑问。
“只写字,不卖字!”宋云樵一笑,然后说。
宋云樵在庄里转悠,随便到哪,都看到自己的字,想到自己过去写字时的样子。有时,他的脸上会摆出浅浅的笑来,有时,他会很随意地点几下头。
有一年,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又逢县文化局送戏下乡。先是表彰,后是演出,庄里弄了很大的架势,搭了舞台。舞台两边的柱子上就是宋云樵写的长联:
龙人兴水利旱涝双防座座丰碑载德载功歌夏禹
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行行足迹送书送戏布春晖
长联字体连贯,非常养眼。庄里人见了,都说宋云樵不光字写得好,长联也写得好。
“云樵的字,比县书协的书家写得好!”县文化局的一个干部见了,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感叹。
“真不算好字。”宋云樵浅浅一笑,回一句。
“宋云樵留在宋庄,真可惜了。”县文化局的干部临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
有一年,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村主任请宋云樵写一副长联,表达庄里帮贫困户脱贫的决心,然后贴在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
宋云樵不推辞。回家就在桌台上裁纸,把墨倒在碗中,然后提笔书写:
清除脏乱拆旧盖新乡村美丽人心畅
扶助贫穷攻坚克难社会和谐国梦圆
开会时,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一副长联,红底金字,特别扎眼,书法韵味十足。
那副长联,宋云樵特别看重。他用小楷,又写了一遍,挂在屋子里。
有一年,庄里人传言,镇里新来一镇长,姓铁。
铁镇长不年轻,做完一届镇长,就退居二线。庄里人再传言。
宋云樵只听,不传。谁做镇长,做多久镇长,他不关注。
铁镇长在宋庄检查完工作,坐在庄里会议室听村主任讲宋云樵,讲他有体更有格调的字。
铁镇长坐不住了,非得要见宋云樵。
宋云樵的院子里,春天走过,一些半大不小的鸡在桃树下追逐树上落下的花瓣。一张桌,一壶茶,几缕春风。宋云樵手握一本书,在读。
见铁镇长来,宋云樵很随意地加放了一把凳,很随意地加泡了一杯茶,很随意地跟他说了几句话。
“想求云樵先生一幅字!”铁镇长再不遮掩,说。
“云樵的字,入不得镇长法眼,不敢写。”宋云樵也不含糊。
“云樵先生会写的。”铁镇长说这话时,底气非常足。
铁镇长临走,喝了宋云樵泡的茶。
一路春风,宋云樵送铁镇长走远,送字不送字,他没对镇长说。
没几天,庄里议论宋云樵给铁镇长写字送字的事。
“只要送他字,往后,镇长对宋云樵的关照肯定不少。”有人眼神迷茫。
“送谁都是送,送镇长一幅字,肯定不会白送,白送也要送!”有人说。
“不送也行,人家铁镇长啥字没见过,啥世面没见过,真稀罕他宋云樵的字?”有人说。
说什么的都有。
宋庄小学校舍墙体开裂,成了危房。庄里人担心校舍垮塌,伤着老师和学生。
每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铁镇长就担心。
第三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后,铁镇长向上打了申请修建宋庄小学校舍的报告。
很快,报告批下来,上面落实建设资金,建设宋庄小学。
暑假里,老校舍拆掉。
钢材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
红砖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
施工现场,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督工。
宋庄小学新校舍建成。新学期开学,五星红旗在学校旗杆上飘扬。
铁镇长出席宋庄小学开学典礼。他很高兴,也很感动。在典礼上,他说了建校的经过,也讲了办学的希望。台下的师生不停地鼓掌。
铁镇长要走,被宋云樵拦住。
“给你看一样东西!”宋云樵说。
“啥东西?”铁镇长问。
宋云樵不紧不慢地把写好的一幅字拿出来。
“你要的一幅字!”宋云樵说。
“我要过字?啥时要过字?”铁镇长疑惑。
“你要过。”宋云樵肯定。
那幅字展开来,铁镇长看得很真切: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的颜体字。
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
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
那一刻,铁镇长感动。
给铁镇长送字一月后,宋云樵中风,手不能正常写字。
有人劝宋云樵把中风的事告诉铁镇长。
“不麻烦他。不麻烦他。人家铁镇长忙。”宋云樵断断续续地说。
(有删改)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开篇,为后文宋云樵写福字、写对联以及铁镇长求字等情节做了铺垫。
B.小说为了表现宋云樵的字写得好,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如庄里人喜欢、文化局干部感叹、铁镇长求字等。
C.“宋云樵看……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运用反复手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铁镇长的公仆形象。
D.宋云樵送给铁镇长的字是用颜体书写的,“结构方正”“挺拔开阔”,体现了对铁镇长的称赞,也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水藻行(节选)
茅盾
那一天的雪,到黄昏时候就停止了。这小小的村庄,却已变成了一个白银世界。雪覆盖在矮屋的瓦上,修葺得不好的地方,就挂下手指样的冰箸,人们瑟缩在这样的屋顶下,宛如冻藏在冰箱。人们在半夜里冻醒来,听得老北风在头顶上虎虎地叫。
翌日清早,太阳的黄金光芒惠临这苦寒的小村了。稻场上有一两条狗在打滚。河边有一两个女人敲开了冰在汲水;三条载蕰草的小船挤得紧紧的,好像是冻结成一块了。也有人打算和严寒宣战,把小船里的蕰草搬运到预先开在田里的方塘,然而带泥带水的蕰草冻得比铁还硬,人们用钉耙筑了几下,就搓搓手说:
妈的,手倒震麻了。除了财喜,谁也弄不动它罢?”
然而财喜的雄伟的身形并没出现在稻场上。
太阳有一竹竿高的时候,财喜从城里回来了。他是去赎药的。城里有些能给穷人设法的小小的中药铺子,你把病人的情形告诉了药铺里唯一的伙计,他就会卖给你二三百文钱的不去病也不致命的草药。财喜说秀生的病是发热,药铺的伙计就给了退热的药,其中有石膏。
这时村里的人们正被一件事烦恼着。
财喜远远看见有三五个同村人在秀生家门口探头探脑,他就吃了一惊:“难道是秀生的病变了么?”——他这样想着就三步并作两步的奔过去。
听得秀生老婆喊“救命”,财喜心跳了。因为骤然从阳光辉煌的地方跑进屋里去,财喜的眼睛失了作用,只靠着耳朵的本能,觉出屋角里——而且是秀生他们卧床的所在,有人在揪扑挣扎。
秀生坐起在床上,而秀生老婆则半跪半伏地死按住了秀生的两手和下半身。
财喜看明白了,心头一松,然而也糊涂起来了。
“什么事?你又打她么?”财喜抑住了怒气说。
秀生老婆松了手,站起来摸着揪乱的头发,慌张地杂乱地回答道:
“他一定要去筑路!他说,活厌了,钱没有,拿性命去拼!你想,昨天回来就发烧,哼了一夜,怎么能去筑什么路?我劝他等你回来再商量,乡长不依,他也不肯。我不让他起来,他像发了疯,说大家死了干净,叉住了我的喉咙,没头没脸打起来了。”
这时财喜方始看见屋里还有一个人,却正是秀生老婆说的乡长。这位“大人物”的光降,便是人们烦恼的原因。事情是征工筑路,三天,谁也不准躲卸。
门外看的人们有一二个进来了,围住了财喜七嘴八舌讲。财喜一手将秀生按下到被窝里去,嘴里说:
“又动这大的肝火干么?你大娘劝你是好心呵!”
“我不要活了。钱,没有;命,——有一条!”
秀生还是倔强,但说话的声音没有力量。
财喜转身对乡长说:
“秀生真有病。一清早我就去打药(拿手里的药包在乡长脸前一晃),派工么也不能派到病人身上。”
“不行!”乡长的脸板得铁青,“有病得找替工,出钱。没有替工,一块钱一天。大家都推诿有病,公事就不用办了!”
“上回劳动服务,怎么陈甲长的儿子人也没去,钱也没花?那小子连病也没告。这不是你手里的事么?”
“少说废话!赶快回答:写上了名字呢,还是出钱,——三天是三块!”
“财喜,”那边的秀生又厉声叫了起来了,“我去!钱,没有;命,有一条!死在路上,总得给口棺材我睡!”
像一头受伤的野兽似的,秀生掀掉盖被,颤巍巍地跳起来了。
“一个铜子也没有!”财喜丢了药包,两只臂膊像一对钢钳,叉住了那乡长的胸膊,“你这狗,给我滚出去!”
秀生老婆和两位邻人也已经把秀生拉住。乡长在门外破口大骂,恫吓着说要报“局”去。财喜走到秀生面前,抱一个小孩子似的将秀生放在床上。
“唉,财喜,报了局,来抓你,可怎么办呢?”
秀生气喘喘地说,脸上烫的跟火烧似的。
“随它去。天塌下来,有我财喜!”
是镇定的坚决的回答。
秀生老婆将药包解开,把四五味的草药抖到瓦罐里去。末了,她拿起那包石膏,用手指捻了一下,似乎决不定该怎么办,但终于也放进了瓦罐去。
太阳的光线成了垂直,把温暖给予这小小的村子。
稻场上还有些残雪,斑斑剥剥的像一块大网油。人们正在搬运小船上的蕰草。
人们中之一,是财喜。他只穿一身单衣,蓝布腰带依然紧紧地捆在腰际,袖管卷得高高的,他使一把大钉耙,“五丁开山”似的筑松了半冻的蕰草和泥浆,装到木桶里。田里有预先开好的方塘,蕰草和泥浆倒在这塘里,再加上早就收集得来的“垃圾”(垃圾:稻草灰和残余腐烂食物的混合品。这是农民到市镇上去收集得来的),层层相间。
“他妈的,连钉耙都被咬住了么?——喂,财喜!”
邻人的船上有人这样叫着。另外一条船上又有人说:
“啊,财喜!我们这一担你给带了去罢?反正你是顺路呢。”
财喜满脸油汗的跳过来了,贡献了他的援手。
太阳蒸发着泥土气,也蒸发着人们身上的汗气。乌桕树上有些麻雀在啾啾唧唧啼。
人们加紧他们的工作,盼望在太阳落山以前把蕰草都安置好,并且盼望明天仍是个好晴天,以便驾了船到更远的有蕰草的去处。
他们笑着,嚷着,工作着,他们也唱着没有意义的随口编成的歌句,而在这一切音声中,财喜的长啸时时破空而起,悲壮而雄健,像是申诉,也像是示威。
1936年
(有删改)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表现寒冬恶劣严酷的天气,为下文表现底层百姓面临的困境、展示激烈的矛盾冲突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药铺里唯一的伙计”这一细节映照了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世态。
C.文中“赎药”“大娘”等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这既有利于展示地方风情,也使作品更自然真切,独具韵味。
D.文中财喜、秀生,秀生老婆、乡长等人物的对话极具个性特征,在矛盾冲突中突出了人物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1题。
初,卫太子纳鲁国史良娣,生子进,号史皇孙。皇孙纳涿郡王夫人,生子病已,号皇曾孙。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皇曾孙在,亦坐收系郡邸狱。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吉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皇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渭城胡组、淮阳郭征卿,令乳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日再省视。巫蛊事连岁不决,武帝疾。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无轻重一切皆杀之。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使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后少内啬夫白吉曰:“食皇孙无诏令。”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曾孙。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吉闻史良娣有母贞君及兄恭,乃载皇曾孙以付之。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暴室啬夫许广汉有女,贺乃置酒请广汉,酒酣,为言:“曾孙体近,下乃关内侯,可妻也。”广汉许诺,贺以家财聘之。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以是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霍光与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丙吉奏记光曰:“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杜延年亦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B.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C.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D.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徒,古代服劳役的女犯,也称复作徒;多是轻罪,被强制劳役。
B.天子气,帝王头上显现的瑞气,旧谓帝王出生或活动之地有此气。
C.戾太子,即文中“卫太子”,汉武帝刘彻嫡长子刘据,庙号为“戾”。
D.玺绶,古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奉上玺绶即奉上印玺。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太子全家遇害,只有幼小的皇曾孙存活,也被关进郡邸狱。丙吉审理巫蛊案,出于同情派人照顾皇曾孙。
B.望气者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象,汉武帝派人处斩所有在押重犯,丙吉据理力争保护皇曾孙,后汉武帝醒悟改过。
C.皇曾孙没有生活来源,丙吉用自己的俸禄供给他,并为他看病;丙吉听说皇曾孙还有亲人,就用车将他送去抚养。
D.掖庭令张贺顾念旧恩,奉养、供读皇曾孙,出聘礼给他娶妻;杜延年了解皇曾孙美德,推荐他为帝位继承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
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冬十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抟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注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在洛阳开天策府,唐俭为天策府长史。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B.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C.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D.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申,壬为天干第九位,申为地支第九位,古人常用干支相配之法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御史,原为史官,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职能为监督军政要务,正风肃纪,纠劾不法等。
C.加,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可表示官职升迁,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拔、举、迁、陟等。
D.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记录帝王言行的职官。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由工匠谈论何为良弓,唐太宗自知不能尽晓天下之理,随即广开言路,向五品以上京官了解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
B.皇甫德参上书激怒了唐太宗,魏征认为应体谅臣子的忠贞之心,之后又指出皇帝近来不喜直谏,希望他像原先那样豁达。
C.唐太宗以史为鉴,以尧、舜为榜样,重视贤才轻视银钱,并因此罢黜不进贤才而专言税银之利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
D.因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唐太宗提出要看一看起居注,结果被褚遂良、刘洎反驳了一通,最后放弃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7题。
三月,长乐公主将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徵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也。”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徵,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徵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徵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同此宴。”上曰:“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徵起,拜谢曰:“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徵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
B.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徵/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
C.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徵/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
D.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徵/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降,唐代公主出嫁之谓。帝王位至尊,故其女出嫁称降。娶公主则称“尚主”。
B.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C.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我国,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D.庸,文中指当时代替劳役的一种赋稅法,即成人者可用纳绢代替服劳役。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认为魏徵对出嫁长乐公主一事的意见是正确的,告诉了皇后,并派遣宫中宦官赏赐魏徵很多钱财,鼓励他始终保持这份正直。
B.皇后认为君主贤明臣子就正直,所以在太宗因魏徵常让他难堪而生气时,就穿着朝服立于厅堂向他道贺,最终使太宗转怒为喜。
C.长孙无忌感慨王珪、魏徵两人过去是皇帝的仇人,没想到今日能够同席。太宗说任用他们的原因是二人能尽心侍奉自己的主人。
D.魏徵认为事情不可行就会劝谏太宗,如果太宗不接受,之后太宗和他说话,他都不会再答应。他敢于这样是因为太宗非常开明。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8-30题。
宣德元年秋八月,北京地震,汉王高煦反。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索驼与之四十,索马与之百二十,索袍服又与之。高煦益自肆,八月壬戌朔遂反。遣枚青潜来京,约英国公张辅内应,辅暮夜系青闻于朝。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反济南为应。御史李浚,乐安人,弃其家,变姓名,间道诣京上变,言高煦刻日取济南,然后率兵犯阙。遣中官侯太赐书高煦,言:“昨枚青来,言叔督过朝廷,予诚不信。皇考至亲唯二叔,子所赖亦唯二叔。小人离间,不得不敷露中恳。且传播惊疑,或有乘间窃发者,不得不略为之备。唯叔鉴之。”太至乐安,高煦陈兵见太,傲倨不拜敕,南面坐,跪太,太惧,归。召张辅谕亲征,辅对曰:“高煦鸷而寡谋,外戆中框,今所拥非有能战者。愿假臣兵二万,擒逆贼献阙下。”上曰:“卿诚足办贼,顾朕新即位,小人或怀二心,行决矣。”令大索乐安奸谍。驾过杨村,马上顾问从臣曰:“试度高煦计安出?”或对曰:“乐安城小,彼必先取济南为巢窟。”或对曰:“彼曩不肯离南京,今必引兵南去。”上曰:“不然。济南虽近,未易攻;闻大军至,亦不暇攻。护军家在乐安,不肯弃此走南京。高煦外多夸诈,内实怯懦,临事狐疑,展转不断。今敢反者,轻朕年少新立,众心未附。又谓朕不能亲征,即遣将来,得以甘言厚利诱饵幸成事。今闻朕行,已胆落,敢出战乎!至即擒矣。”辛巳,驻跸乐安城北,大军壁其四门。贼乘城举炮,大军发神机铳箭,声震如雷,城中人股栗。又以敕系矢射城中,谕党逆者以祸福,于是城中人多欲执献高煦者。高煦狼狈失据。壬午,遂潜从间道,衣白席藁出见上,顿首自陈。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高煦之叛》)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
B.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
C.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
D.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即朔日,我国农历中朔日指每月的初一,晦日为每月的三十。
B.国公,中国古代封爵名,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后世多有所沿用。
C.驻跸,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驻跸指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
D.壬午,千支纪日法,《项脊轩志》中“三五之夜”纪日法与此不同。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他派人去京城约张辅作内应,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在济南谋反,以作应援。
B.御史李浚取小道直奔京师,向皇帝报告说朱高煦起兵谋反,皇帝派遣侯太送去自己写给朱高煦的书信。
C.皇帝和张辅交谈之后,认为张辅确实可以剿灭逆贼,但考虑到自己新即皇位,所以立即产生了亲征的念头。
D.朱高煦据守小城,十分狼狈,他偷偷地从小路出城,身穿白衣、坐卧藁席上谒见皇帝,叩头自述其罪。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1题。
早寒有怀①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②,平海夕漫漫。
[注]①当时作者正在长江下游漫游求官。②此处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入世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双方是隐居和入世的不同选择。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点题。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B.首联借景抒情,以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的深秋景象,引起客居思乡之情,很自然地进入颔联。
C.颔联“我家”一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自豪,“遥隔”一词让人体会到诗人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深深哀伤。
D.颈联虚实结合抒发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诗人的思乡;“归帆天际看”想象家人遥望天际归舟,盼望自己回家。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2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①
周 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除忆文流②外,何人更可言。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②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诗人向往高雅脱俗,飘然世外的生活。
B.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的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C.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D.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33题。
蓦山溪·梅
(宋)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①也,试问花知否?
(注)①东阳:南朝沈约曾任东阳太守,因不得志瘦损。
3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意在直接写梅,而不用铺排衬托,写出梅丽质天成、无需脂粉修饰的天然本色。
B.上阕末句,写梅在黄昏院落、风雪江头无人欣赏却清香不断,既是写梅,也是写人。
C.下阕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借月下“疏影”“梦魂”“细雨”营造了一种幽静朦胧的气氛。
D.结尾词人将自己、梅花、东阳视为一体,“孤芳一世”,唯有花知,以问花作结,清俊脱尘。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③。
(注)①翻:通“反”。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掠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②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③闭门:指东汉名士陈蹇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3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沙漠”“塞垣”等景物勾勒出一幅塞外萧条苍凉的图画。
B.“何萧条”既是对上文景象的概括,又引出下文诗人因国破家亡引发的愁绪。
C.第七、八句既表达对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又体现了对统治者的强烈的不满。
D.“何”“一到”“每愁”“岂无”等词体现了诗人对现实遭遇的强烈的愤懑之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5题。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节选)
李白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意为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B.“秋复春”“与谁邻”包含对月中神物、仙女的深切同情,亦流露出诗人高洁的情怀。
C.三、四两句极具反复、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渲染了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
D.结尾两句表明,作者对月的永恒、人生的短暂产生了消极情绪,因此借酒消愁。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38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笔法的变换、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3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3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够畅达,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
B.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体现在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9-41题。
捧着童年时期泛黄的黑白相片,我们会倍感温暖,如烟往事,竞___________,金石重器的纸本传拓。恰是伟大中华民族最初年华的黑白照。
而且,这些黑白照的“底片”,( )而是铸刻着方块汉字的青铜鼎彝钟盘,她们代表着人类古老年代最高超的冶炼技术、浑朴苍茫的审美意志和笃厚从容、开阔坦荡的胸襟,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可以见到中华民族来路与出处所____________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澎湃力量,为之骄傲,且备受鼓舞。
中国的金石传拓和风采万千的秦砖汉瓦、甲骨石经、青铜碑版、造像画像等等,这些文明物证,有一部分研制成文创物品,陈列于案头,文人与它朝夕相处,另外,_______________这些文字或图样的文明物证,还可以纸本传拓若干,置挂于书房,与我们出入相呼,____________。
对于中国人,金石传拓是至美的。
3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历在目 迷漫 承载 形影不离
B.记忆犹新 弥漫 承受 形影不离
C.历历在目 弥漫 承载 如影相随
D.记忆犹新 迷漫 承受 如影相随
4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非寻常轻薄的塑料胶片 B.不是我们记忆中的相片
C.是文明的物证 D.不是我们用的塑料胶片
4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文明物证。有一部分研制成文创物品,陈列于案头,与文人朝夕相处
B.这些文明物证,有一部分被研制成文创物品,陈列于案头,文人与它朝夕相处
C.这些文明物证,有一部分研制成文创物品,与文人朝夕相处,陈列于案头
D.这些文明物证。有一部分被研制成文创物品,陈列于案头,与文人朝夕相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2-44题。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建筑也是如此。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世界建筑史上往往都是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的。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画卷,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筑中,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 。为了“多快好省”,他们进行了大量标准设计, 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让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 ),“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 ,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整体协调,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 的问题。
4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建筑史上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是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的。
B.世界建筑史上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是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的。
C.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的。
D.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的。
43.依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如人意 以致 百花齐放 琢磨
B.不如人意 以至 万紫千红 捉摸
C.差强人意 以致 万紫千红 捉摸
D.差强人意 以至 百花齐放 琢磨
4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它们放在一起可能会“损人”且不“利己”,但各自都很美观
B.即使它们放在一起可能会“损人”且不“利己”,但各自都很美观
C.即使它们各自都很美观,但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
D.虽然它们各自都很美观,但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47题。
国际空间站是现阶段唯一真正具备长期居住功能的太空场所。( )。空间站中有一个常常被忽视却 的“豪华配置”:厕所。它更像吸尘器,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力,将排泄物迅速吸走。
如果你想要减肥,太空环境绝对是 。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使得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进食量减少,食欲不振。太空环境会导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为了抵抗身体机能的衰退,宇航员必须每天进行多达两个钟头的锻炼。可见在 的宇宙空间中,修建几个健身房是十分必要的。
居住在太空中的人有机会出去看看吗?现阶段的太空出行主要依靠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行器,至于去太空里散散步,仍是 的。出舱行走是需要提前数日准备的重大行动, 即使是装备齐全的宇航员,在宇宙环境中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除非必要,宇航员们一般不会走出舱门。
经过数十年的太空探索,我们已经能够部分实现在太空生活。辉煌广阔的星空已经并不那样遥远了。
4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必不可少 板上钉钉 寸土尺金 望尘莫及
B.必不可少 不二之选 寸土寸金 可望而不可即
C.举足轻重 板上钉钉 寸土寸金 望尘莫及
D.举足轻重 不二之选 寸土尺金 可望而不可即
4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睡觉、运动和洗澡都要被绑住,太空中的生活有一半时间都是要被绑着的,甚至上厕所也要将自己卡在厕所上,以防在无重力环境下飘荡出去。
B.睡觉、运动和洗澡都要被绑住,以防在无重力环境下飘荡出去。太空中的生活有一半时间都是要被绑着的,甚至上厕所也要将自己卡在厕所上。
C.太空中的生活有一半时间都是要被绑着的,睡觉、运动和洗澡都要被绑住,甚至上厕所也要将自己卡在厕所上,以防在无重力环境下飘荡出去。
D.太空中的生活有一半时间都是要被绑着的,以防在无重力环境下飘荡出去。睡觉、运动和洗澡都要被绑住,甚至上厕所也要将自己卡在厕所上。
4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太空环境会招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
B.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功能,然而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进食量减少,食欲不振。太空环境会招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
C.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使得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进食量减少,食欲不振。太空环境会导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
D.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功能,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太空环境会导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50题。
中国人对玉的喜爱与尊崇始自上古。从《诗经》《楚辞》到近现代文学,以玉比人、以玉喻事的题材__________;数千年的历史,围绕着玉石演绎出无数动人心扉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考古人员在良渚、瓶窑一带相继发现反山显贵者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等,良渚古城__________。良渚文化的玉器凭借着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在中国史前玉器中__________。目前已知的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大概有40余种。这些精美的玉器,为我们揭示了5000年前良渚的社会制度与文化,也充分展现了良渚古城的文明遗存。
不仅良渚时期的玉器种类丰富,况且许多玉器上雕有精细的纹饰,达到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那__________的技艺和精美绝伦的造型,即使在使用机械工具的今天,也不易雕琢出来。( ),它由神面、人身、兽肚、鸟爪四部分组成,被繁简不一地雕刻在良渚时期的各类玉器上,尤以“琮王”上的最具代表性。“内圆外方”的玉琮是良渚玉器中最具形体原创意义的器物,也是同时代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大的器物。“琮王”是现今发现的玉琮中造型最大、最重,且制作最精、纹饰最美的一件。
4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数不胜数 拨云见日 独树一帜 超凡入圣
B.罄竹难书 拨云见日 领异标新 鬼斧神工
C.罄竹难书 重见天日 领异标新 超凡入圣
D.数不胜数 重见天日 独树一帜 鬼斧神工
4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良渚时期的玉器不仅种类丰富,许多玉器上而且雕有精细的纹饰,达到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
B.良渚时期的玉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许多玉器上雕有精细的纹饰,达到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
C.不仅良渚时期的许多玉器上雕有精细的纹饰,而且玉器种类丰富,达到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
D.不仅良渚时期的玉器种类丰富,许多玉器上雕有精细的纹饰,而且达到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
5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别是“神人兽面”纹,被公认为良渚文化的神徽
B.良渚文化的神徽是“神人兽面”纹,得到世界公认
C.“神人兽面”纹是已被举世公认的良渚文化的神徽
D.世人一致认为良渚文化的神徽是“神人兽面”纹
1.D 2.A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 “如果没有民族主义……等各种主义的盛行,中国已实现‘大同社会’”错误,原文说的是“到了近代,民族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主义在中国一度盛行,但都是昙花一现,只有社会主义被接受和发展”,可见,这些主义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大。
B. “近现代以来,‘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固定的概念”错误,根据原文“‘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个已经固定的概念,而是一直在变化,一直在丰富和充实”可见,它并不是一个固定概念。
C. “第一波工业化由国家主导,削弱了工业的基础”错误,根据原文“如果没有这第一波国家主导的工业化,中国也很难看到现在的工业基础”可见,第一波工业化没有削弱工业基础,而是奠定了工业基础。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 “能突出当时盛行的‘主义’名目之多与时间之短”错误,列举这些主义并非为了突出它们名目多和时间短,而是为了突出“只有社会主义被接受和发展,就是因为社会主义符合中国长期以来的发展理念”。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 “‘大同社会’理念终于得以实现”错误,根据原文“中国传统社会尽管拥有‘大同社会’的理念,但这种理念仅仅是美好设想,没有真正实现过”,可见,“大同社会”的理念并未真正实现。
故选A。
4.C 5.B 6.B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根据原文“新武侠剧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熟悉而又陌生的视听体验”和“新武侠剧中鲜见被全民热议、广受好评的作品,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这些武侠剧大都缺乏历史文化内涵,难以引发人们的广泛共鸣”,可知选项中“且带给人陌生的视听体验”有误。
B.“在家庭事件、历史事件和其他个人的推动下”有误,根据原文“霍元甲的成长并不是其他个人促成的,也不是霍元甲家庭的偶然事件促成的,而是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促成的”可知,并没有“家庭事件”和“其他个人的推动”。
D.“摒弃”“着意于表现新的武侠精神”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武侠剧创作者应重新审视冤冤相报、人命天定、侠客意气等旧元素”“那些激荡在英维心中、存于天地间的自信、勇气、智慧与家国大义”可知。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反映‘侠之大者’境界的新武侠剧的优缺点”错,根据原文第二段中的“在剧中,个体同集体、国家命运与共的关系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侠之大者’的境界激荡起人们的热血豪情”可知,原文并没有指出反映“侠之大者”境界的新武侠剧的缺点。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广大观众曲解了武侠精神的内涵”错,根据原文“新武侠剧中鲜见被全民热议、广受好评的作品,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这些武侠剧大都缺乏历史文化内涵,难以引发人们的广泛共鸣”可知,文章指的是新武侠剧大多缺乏历史文化内涵,因而无法实现老少皆宜,而并非曲解。
故选B。
7.C 8.C 9.B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以‘命脉’‘源泉’‘根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以偏概全,从第四段“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可知,还包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界定二者概念不是“为了说明文化自信共涉及三方面文化”,第三段明确指出“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持”。
B.“采用总分总结构”分析有误,原文只是通过设问引出正确的态度,不存在总分总关系。
D.“侧重从传统文化继承的角度给出答案”错,文章从几个方面给出答案,并没有侧重传统文化继承,如“努力增强和提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等包含在内。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传统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合逻辑,材料倒数第二段“因为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乃是这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世代相传而构筑起来的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基因……是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牢固基础”都表明这一点;同时倒数第三段有“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可知应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传统文化。
故选B。
10.B 11.C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B.“扶贫驻村干部王恩东、邓小岚的事迹让自己很感动”错误。对邓小岚身份的表述不合文意。邓小岚是社会爱心人士,不属于扶贫驻村干部。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太行沃土》旨在弘扬红色精神”错误。从整个访谈内容来看,《太行沃土》的创作是要“描绘出阜平脱贫的壮丽篇章”,旨在讴歌脱贫事业,讴歌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伟大,赞颂扶贫干部及爱心人士在帮助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优秀品格和所做出的贡献,赞颂人民群众不懈努力战胜贫困的奋斗精神。
故选C。
12.D 13.D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 “科学领域的归纳法也是循环论证”错,原文的表述是“从逻辑角度来论证科学的正当性的‘归纳法’,也会陷入‘归纳法悖论’中”“用归纳法来证明归纳法是正当的,这就是循环论证”,并未体现科学领域的归纳法也是循环论证。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D. “科学哲学家也无法解决此问题,这让读者认识到循环论证几乎随处可见”错,原文表述是“关于‘用什么逻辑能够证明看似毋庸质疑的科学合理性’这一问题,科学哲学家至今仍在努力探求”,但并不能得出“让读者认识到循环论证几乎随处可见”这一结论。
故选D。
14.A 15.B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使我国进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错误,原文说的是“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就能”这一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三、四山西、贵州的做法和成效来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系,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是有可能促进经济发展,并非“就能”。
C.“2020年实施了大数据战略”错误,原文是说“贵州已实施7年的“大数据战略””。
D.“已经成为……新动能”错误,材料四最后说的是“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负责人说,采用智慧旅游技术不仅实现了景区设施数字化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及运营效率,还能为广大游客创新更多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体验场景与服务”,这只是说黄果树采用智慧旅游取得的成果,无法说明“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已经成为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故选B。
16.D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巧用对比和借代”的说法不正确,“雨后布满水坑的机耕路变成了平直水泥路”“村子由黄毛丫头长成小家碧玉”是两组对比,表达无误;但二者均没有使用借代,“村子由黄毛丫头长成小家碧玉”中的“黄毛丫头”“小家碧玉”是比喻兼拟人。
故选D。
17.D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 “也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错误,宋云樵看到铁镇长为建设宋庄小孚忙碌,感到铁镇长是一个真正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送字是为了表达对铁镇长的称赞和敬佩,不是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
故选D。
18.A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为下文展示激烈的矛盾冲突做了铺垫”分析错误。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是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暗示当时底层百姓面临的困境。
故选A。
19.D 20.C 21.B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奉遗诏养育在掖庭及其外曾祖史家的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如今已有十八九岁了,通晓儒家经术,很有才干,举止安详,性格平和。希望将军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以显示对他的褒扬,使天下人都知道他,然后再决定大计。
“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是定语后置句,“者”字后应断开,排除BC;
“昭然知之”中“昭然”修饰“知”,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庙号为‘戾’”错,汉宣帝刘询继位,追谥曰“戾”。可见“戾”是谥号。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处斩所有在押重犯”错。原文“无轻重一切皆杀之”,可见不光是重犯,是所有在押犯人全部处斩。
故选B。
参考译文:
当初,卫太子刘据纳姓史的鲁国女子为良娣,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进,号称史皇孙。史皇孙娶涿郡女子王夫人,生一子名叫刘病已,号称皇曾孙。皇曾孙生下几个月,就赶上巫蛊之祸,卫太子刘据及其三子一女连同他的诸妻妾全部被害,只剩下皇曾孙一人,也因连坐被关入大鸿胪所属的郡邸狱。原廷尉监鲁国人丙吉受汉武帝诏命,负责审理巫蛊案,丙吉知道刘据并无犯罪事实,对皇曾孙无辜受到连累深为哀怜,便选择谨慎忠厚的女囚犯渭城人胡组、淮阳人郭征卿,命她们哺养皇曾孙刘病已,住在宽敞干爽的地方,丙吉每日前往探视两次。巫蛊案连年不能结束,汉武帝患病。观望云气的方士说:“长安监狱中有一股天子之气。”于是汉武帝下诏命使臣分别通知京中各官府,凡各监狱在押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处死。丙吉关闭大门,不让使者进去,说道:“皇曾孙在此。其他人尚且不应无辜被杀,何况是皇上的亲曾孙呢!”使者返回,将此事奏明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汉武帝也已醒悟,说道:“是上天让丙吉这样做的。”于是下诏大赦天下。后少内啬夫禀告丙吉说:“没有得到皇上的诏令,不能供给皇曾孙饮食。”当时丙吉的俸禄里有米和肉,便按月供给皇曾孙。皇曾孙患病,好几次几乎性命不保,丙吉总是督促养育皇曾孙的乳母请医喂药,对皇曾孙恩惠很深。丙吉听说皇曾孙的祖母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和兄长史恭尚在,便用车将皇曾孙送给他们抚养。贞君年纪已老,见女儿的孙子如此孤苦无依,极为哀怜,便亲自抚养。当时,担任掖庭令的张贺曾经是原太子刘据的宾客,感念太子旧恩,哀怜皇曾孙,于是小心奉养,自己出钱供给其日用,教其读书。当时,暴室啬夫许广汉有一个女儿,于是张贺摆下酒席,请许广汉前来赴宴。饮到兴浓时,张贺对许广汉说:“皇曾孙为皇上近亲,将来最不济也是一个关内侯,你可将女儿嫁给她。”许广汉答应了。张贺用自己的家财为皇曾孙备办婚事。从此,皇曾孙以许广汉兄弟和祖母娘家史家为依靠,又跟随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皇曾孙聪明好学,但也喜爱游侠之事,斗鸡走狗,所以对下层社会的奸邪丑恶和官吏的好坏得失了解得十分清楚。霍光与张安世及各位大臣商议重新确定皇位继承人,但一时未能决定。丙吉上书霍光说:“奉遗诏养育在掖庭及其外曾祖史家的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如今已有十八九岁了,通晓儒家经术,很有才干,举止安详,性格平和。希望将军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以显示对他的褒扬,使天下人都知道他,然后再决定大计。”杜延年也知道皇曾孙刘病已品德美好,劝霍光、张安世立他为皇位继承人。霍光派宗正刘德来到尚冠里刘病已家中,侍奉其洗浴,更换太后所赐御衣。刘病已进入未央宫,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随即,由群臣奉上皇帝玉玺、绶带,刘病已正式即皇帝位。
22.C 23.C 24.D
【解析】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八年冬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
“劳人”是动宾结构,“人”是“劳”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D;
“俗好高髻”,“俗”是本句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迁、陟、拜等”错误。“拜”指授予官职。
故选C。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了解和赏析能力。
D.“因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有误,从原文“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来看,“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为无中生有。
故选D。
参考译文:
闰三月二十日,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笔直,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会直。’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怎么能全部通晓呢!”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并且多次延请召见,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太宗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说:“德参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适合他的心意吗!”想要治他诽谤罪。魏征劝谏说:“当汉文帝在位时,贾谊上书,说有可为它痛哭的是一件事,可为之流泪的是两件事。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王的心,所谓狂夫的话,圣人加以选择,希望陛下明察裁断。”太宗说:“朕怪罪德参这类人,那么谁还敢再说话呢?”于是赐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另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是过去那么豁达了。”太宗于是对皇甫德参另加优厚的赏赐,授予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章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加开采,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皇上说:“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与其多得到银子几百万缗,怎比得上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才。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不肖之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过去尧、舜把璧玉扔进深山,把珍珠投进沟谷,东汉的桓帝、灵帝就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想用桓帝、灵帝的下场等待我吗?”这一天,黜退了权万纪,让他回到家里。冬季十月份,唐太宗在洛阳苑中打猎,有一群野猪突然从树林中冲出,太宗拉弓,连发四箭射死四头野猪。一头野猪突然跑到太宗面前,碰到了马镫。民部尚书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斩杀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府长史没有见过我搏杀贼寇吗,怎么这样恐惧!”唐俭回答说:“汉高祖凭马上功夫得天下,不以马上功夫治理国家。陛下凭英明威武平定四方,难道还要对一头野兽逞雄心吗?”太宗高兴,因此停止狩猎,不久提升唐俭为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季四月二十七日,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管起居注的事,所记载的我可以看看吗?”(褚遂良)答道:“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做坏事,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记下它了吗?”(褚遂良)答道:“我的职责在于秉笔直书,不敢不记录。”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人也会都记下来。”太宗说:“的确这样。”
25.C 26.D 27.A
【分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妾屡次听到陛下赞赏魏徵,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徵真的是辅佐陛下的忠臣。妾和陛下结发为夫妇,承蒙陛下的恩情和礼遇,每次说话都要先观察陛下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威严。而魏徵以臣子的疏远地位,仍能如此直言上谏!
“魏徵”是“称重”的宾语,应断在一起,排除A;
“其”是“故”的定语,“其故”作“不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颜色”是“候”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D;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庸”在文中作反问副词,是“岂、难道”之义。
故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太宗……并派遣宫中宦官赏赐……”张冠李戴。派遣宫中宦官赏赐魏徵很多钱财,鼓励他始终保持忠心的人应是皇后。原文为“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徵,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 勿转移也。’”
故选A。
参考译文:
三月,长乐公主将要出阁下嫁,唐太宗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特别怜爱她,命令有关部门给公主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徵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令封给他儿子的领地比分给楚王、淮阳王的封地少一半。现在陛下给长乐公主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的多一倍,这和汉明帝的想法不同了吧?”太宗认为魏徵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皇后。皇后感叹道:“妾屡次听到陛下赞赏魏徵,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徵真的是辅佐陛下的忠臣。妾和陛下结发为夫妇,承蒙陛下的恩情和礼遇,每次说话都要先观察陛下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威严。而魏徵以臣子的疏远地位,仍能如此直言上谏!陛下不可以不听从。”于是请求派遣宫中宦官赏赐魏徵四百缗钱、四百匹绢,并且对他说:“听说您很正直,今天终于见到了,所以赏赐这些财物。希望您始终保持这份忠心,不要改变。”太宗有一次罢朝回宫,愤怒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徵常在朝堂上让我难堪。”皇后听了退进内室,穿好朝服立于厅堂,太宗惊奇地问她缘故,皇后说:“妾听说君主贤明臣子就正直。现在魏徵忠直,是由于陛下的贤明。妾怎能不祝贺。”太宗才高兴起来。
闰八月乙卯(初四日),唐太宗在丹霄殿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徵先前侍奉太子李建成,与陛下是仇敌,没想到今日能够同席。”太宗说:“魏徵、王珪,尽心侍奉自己的主人,所以我任用他们。然而魏徵常常劝谏而我不接受,之后我和他说话,他总是不答应,这是为什么?”魏徵回答说:“臣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劝谏,如果陛下不听从而臣答应了,那么事情就会实行,所以臣不敢答应。”太宗说:“暂且先答应再劝谏又何妨呢?”魏徵回答说:“过去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听从,退下之后又有话说。’臣心里知道那是不对的却口头上答应陛下,就是当面顺从,难道(这符合)稷、契侍奉舜的心意吗!”太宗大笑说:“人们都说魏徵举止疏懒傲慢,我看他却觉得可亲可敬,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魏徵站起来,拜谢说:“陛下让臣畅所欲言,所以臣能够尽我的愚忠。如果陛下拒绝而不接受,臣怎么敢犯颜直谏!”
28.C 29.A 30.C
【解析】
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乐安”是地名,“国乐安”是封国乐安的意思,作“之”的宾语,不应断开,排除A、B。
“言朝政”动宾结构完整,“上”是“曲徇其意”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D。
句意为:最初,朱高煦去其封国乐安,但未曾有一天忘记起兵谋反。到了仁宗崩逝,宣宗皇帝即位后,对朱高煦的赏赐仍比其他王府为优厚。朱高煦几乎每天对朝廷都有所请求,提到一些朝中政事的时候,皇帝总是顺从他的意见。
故选C。
2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晦日为每月的三十”错误,晦日为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小月二十九天,大月三十天。
故选A。
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所以立即产生了亲征的念头”错误,原文为“召张辅谕亲征”,可见在交谈之前,皇帝就打算亲征。
故选C。
参考译文:
宣德元年秋八月,北京地区发生地震,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最初,朱高煦去其封国乐安,但未曾有一天忘记起兵谋反。到了仁宗崩逝,宣宗皇帝即位后,对朱高煦的赏赐仍比其他王府为优厚。朱高煦几乎每天对朝廷都有所请求,提到一些朝中政事的时候,皇帝总是顺从他的意见。朱高煦索要骆驼就给他四十头,索要马匹便给他一百二十匹,索要袍服又加赐给他。朱高煦越发骄横放肆,八月壬戌朔日竟举兵谋反。朱高煦先派遣枚青偷偷来到京师,约英国公张辅作为内应,张辅于夜间绑缚枚青上报朝廷。朱高煦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在济南谋反,以作应援。御史李浚,乐安人氏,他抛下家眷,改变姓名,取小道直奔京师,报告朱高煦起兵谋反,说近日之内就将攻取济南,然后带兵进犯京师。皇帝派遣宦官侯太送去自己写给朱高煦的书信,信中说:“昨天枚青来京,说叔父对朝廷的过失多所指责,我实在是不敢相信。皇考的至亲只有二叔,我所依赖的人也只有二叔。小人既作离间之计,不能不吐露一些真实情况。他们这样做,可能是故作传播,煽惑人心,或者真有想要乘机举发叛乱的人,我们对此不得不稍做准备。只有请叔父评判衡量一下这件事了。”侯太到乐安时,朱高煦陈设兵力接见侯太,高傲地不肯跪拜皇帝给他的诏书,他面朝南就坐,让侯太跪下,侯太非常畏惧,回京城去了。皇帝召见张辅告诉说他自己要御驾亲征。张辅回答说“朱高煦凶猛如鸷鸟而少有谋略,外表强悍而内心怯懦,他现今所拥有的兵将,都不是能征惯战的人。请给臣二万兵,捉拿逆贼献于朝廷。”皇帝说:“卿确实足可剿灭逆贼,朕只是考虑新即皇位,一些小人或许仍怀二心,所以朕决定亲征。”皇帝下令大肆搜索从乐安派来的奸细。皇帝车驾经过杨村,他骑在马上回头看了看,问随从侍臣:“你们试着猜猜,朱高煦将会使出什么样的计策呢?”侍臣中有人回答说:“乐安城垣狭小,他必定先行攻取济南,以作为他的巢穴。”也有人回答说:“他从前在南京,尚且不肯离去,如今他必定先行南去攻占南京。”皇帝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济南虽然离他很近,但也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攻取的;如果他听说朝廷大军将至,根本没有时间攻取济南。他的护军家眷多在乐安,必然不肯舍弃乐安而去南京。朱高煦外表好像很狡诈,内心中却实在很怯懦,遇有大事往往猜疑,辗转揣摩不能决断。今天他之所以敢于起兵谋反,就是欺朕年少,又新即皇位,以为众心未必依附朕。另外他以为朕不能亲征,即使派遣将领率军而来,他可以用甜言蜜语和厚重赏赐进行引诱,希望能成事。现在他若听说朕已率军前来,必定心胆俱落,哪里还敢出战!我大军一到,他就将束手被擒了。”辛巳日,皇帝车驾停驻到乐安城北,朝廷大军封住乐安城的四门。贼众登城发炮,大军则发射神机铳箭,其声如雷,城中人吓得大腿都战栗了。又命令把敕令系在箭头上射进城中,把安危祸福告知逆党徒众,于是城中有很多人想捉拿朱高煦献给皇帝。朱高煦十分狼狈,丧失依靠。壬午日,他就偷偷地从小路出城,身穿白衣、坐卧藁席上谒见皇帝,叩头自述其罪。
31.C
【解析】
3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自豪”错误,颔联的是说“我的家乡,在那襄水湾,远隔此地,犹在楚天云端”,诗人把“我家”比作在“楚云端”,结合注释①“当时作者正在长江下游漫游求官”,突出距离之远,抒发了思乡之情。
故选C。
32.B
【解析】
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孤独寂寞”“诗人向往高雅脱俗,飘然世外的生活”错误,作者春居山中、远离尘嚣,应是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所以不是“孤独寂寞”,应该是“怡然自得”,也不是向往高雅脱俗,飘然世外的生活,是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
C.“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错误。颈联写景,只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山居春色的喜爱之情;
D.“表达了希望友人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错误,诗人并非“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而是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故选B。
33.C
【解析】
3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营造了一种幽静朦胧的气氛”错误。词人用月下“疏影”、“梦魂”、“细雨”,营造了一种令人抑郁伤感的气氛,抒发了赏梅人即作者本人的抑郁心情。
故选C。
34.B
【解析】
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因国破家亡引发的愁绪”错,根据下文“安边”及注解,“每愁胡虏翻”应该是对安禄山犯边反而受赏的不满。
故选B。
35.D
【解析】
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产生了消极情绪,因此借酒消愁”错误,结尾两句的意思是: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
故选D。
36.A 37.C 38.D
【解析】
36.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语境形容《黄州寒食帖》写的自然流畅,选择“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语境形容《黄州寒食帖》字体变换和力度轻重等无需思考,随手写就,选择“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语境形容《黄州寒食帖》没有任何雕琢痕迹,没有“双方”这一含义,选择“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语境形容《兰亭集序》全篇内容让人感觉心情舒畅,没有“情况紧急”的意思,选择“悠然自得”。
故选A。
3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
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由“端庄杂流丽”可知,应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故选C。
3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通顺的能力。
首先根据承前,须有指代词指代上文“情感抒发”,可以排除AB;再比较CD,“体现在诗的内容鲜明可感”逻辑不通,排除C。
故选D。
39.C 40.A 41.D
【分析】
3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记忆犹新: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历历在目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记忆犹新对象只能是人,根据语境,修饰对象是如烟往事,应用“历历在目”。
迷漫:是形容词,“迷”是分辨不清的意思。弥漫:是动词,“弥”是遍及,满的意思。根据语境,应是布满了文化,科技、艺术等力量,应用“弥漫”。
承载:拖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承受:接受,忍受。根据语境,修饰的是文明物证,应用“承载”。
形影不离和如影相随都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当强调一方紧随另一方时,应用如影相随,根据语境,应是文明物证紧随我们,应用“如影相随”,
故选C。
4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后文有关联词“而是”,前面自然不能使用“是”,排除选项C;
前文提到黑白照的“底片”,“底片”应指的是塑料胶片,排除B;
再根据后文判断,铸刻着方块汉字的青铜鼎彝钟盘所代表的审美意志和胸襟,充满了厚重感,可以知道塑料胶片的轻薄与之相反,
故选A
4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成分残缺:“研制”前加被;
第二处:最后的句子主语和前面不一致,应是“与文人朝夕相处”。
只有D 项修改正确。
故选D。
42.B 43.A 44.C
【解析】
4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世界建筑史上”语序不当,可做“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的定语,“世界建筑史上”应放在“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之前,排除CD;
“往往都是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的”成分残缺,可在“是”后加上“以”或“凭”,排除A。
故选B。
4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不如人意:不使人满意。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表达的是规划设计人员做得不令人满意,故选用“不如人意”,排除CD。
第二组,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根据语境“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填入“以致”,排除B。
第三组,百花齐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语境强调建筑师们要尝试多种建筑形式和风格,故用“百花齐放”。
第四组,琢磨:思索;考虑。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语境强调“这恼人的矛盾”值得建筑师们反复思索,故选用“琢磨”更恰当。
故选A。
4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B两项,落脚点在于“各自都很美观”,与后文“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衔接不恰当,应排除。
比较CD两项,两者的不同在于关联词语的使用。“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虽然”表示已成既定事实,“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是否美观见仁见智,并没有定论,因此不能用“虽然”,应排除D项。
故选C。
45.B 46.C 47.D
【解析】
4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不可缺少的。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语境形容空间站的厕所不可缺少,选择“必不可少”。
板上钉钉:比喻事情已定,不能变更。不二之选:唯一的选择。语境形容太空环境是减肥的好选择,选择“不二之选”。
寸土寸金:土地等资源十分昂贵。寸土尺金: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语境形容宇宙空间资源的昂贵,选择“寸土寸金”。
可望而不可即: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望尘莫及:指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语境是说太空散步难以实现,选择“可望而不可即”。
故选B。
4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先总说“被绑住”,再分说“被绑住”,据此排除AB;
分中有递进,因此“甚至”在后面,最后阐明原因——“以防在无重力环境下飘荡出去”。据此排除D。
故选C。
4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在以下语病:①搭配不当,“扰乱……肠胃”,应为扰乱肠胃功能,据此排除AC;
②关联词语误用,原句不是转折关系,应为因果关系,据此排除B;
③语序不当,应为“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据此排除BC;
④用词不当,招致,多指由于主观原因引起不良后果,据此排除AB。
故选D。
48.D 49.B 50.A
【解析】
4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数不胜数”,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这里指“以玉比人、以玉喻事的题材”多得难以计算,用“数不胜数”,排除BC。
第二空:“重见天日”,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拨云见日”,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语境是说良渚古城被发现,用“重见天日”,排除A。
第三空:“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领异标新”,指与众不同,独创一格。这里指良渚文化的玉器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用“独树一帜”。
第四空:“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高超。“超凡入圣”,超出凡人,达到圣贤的境界,多形容造诣精深。这里形容良渚时期的玉器技艺精巧高超,用“鬼斧神工”。
故选D。
4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波浪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前后主语均为“良渚时期的玉器”,关联词应该放到主语的后面;
二是搭配不当,关联词“不仅”与“况且”不搭配,应把“况且”改为“而且”。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
故选B。
5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下文“它”所指代的对象“‘神人兽面’纹”。B项,陈述对象是“良渚文化的神徽”,C项,这个短语中心词是“良渚文化的神徽”,B、C两项与下文“它”所指代的对象“‘神人兽面’纹”不一致,排除。D项,从文意来看,是“‘神人兽面’纹”“被公认为良渚文化的神徽”,而不是“良渚文化的神徽”被公认为“‘神人兽面’纹”,排除。
故选A。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