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选择题精练5语文试题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红色题材创作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了不少优秀红色文艺作品,但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还是非常匮乏。从表面上看,主题老、题材老、角度老、人物老、手法老,难以吸引今天的受众,更遑论引发心灵共鸣了。从深层次看,乃是因为作家、艺术家的思想力弱化、审美力迟钝、想象力贫乏,更重要的还是创作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锐意创新的精神。
近些年,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出现了两种值得反思的倾向,一种是刻意迎合消费主义,还有一种是片面追求艺术的超越性价值。前者受消费市场主导,以娱乐化方式处理历史,于是出现“手撕鬼子”等荒唐闹剧,把残酷革命斗争改装为具有网游特征的冒险游戏,严重违背了历史真实,遭到人们诟病。后者则醉心于对历史进行“另类”想象和阐释,像这样的“当代化”,自然会引发人们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难以产生思想认同与情感共鸣。
在处理革命历史素材时,首先要有历史感,也就是说在对时代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努力还原特定历史境遇中的人物和事件。其次,立足今天的时代价值需求进行“当代化”,在回归常识、常情、常理中融入人文情怀,保有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发掘最能触动当代读者情愫、最能震撼当代读者心灵的亮点,实现叙事的深度意义。另外,革命历史题材是存在超越性书写可能的,因为生、死、爱等母题都关联着人类生活中悬而未决的哲学命题。譬如我们熟悉的红色经典《白毛女》,既是阶级叙事,其实也是关于女性解放、人的解放的叙事,因此它才会穿越时空,引发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们的强烈共鸣。
为实现对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的揭示,红色题材往往采用宏大叙事。其特点是对生活进行正面强攻,注重对英雄的塑造,时空跨度较大,试图对社会历史进行某种总体性概括,弘扬时代主流价值。像《东方》《金山银谷》等,都具有史诗气质。当然,通过巧妙的日常叙事同样可以穿透琐碎表象,实现对生活的整体性把握和对时代本质的穿透。像文学经典《百合花》,采用侧面切入的方式,以小见大,讲述“我”借、还一床缀满百合花的被子的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深情,讴歌了残酷战争环境下人性的美好。这部作品表现的是宏大命题——解放战争,但是作家没有正面书写战争图景,而是通过发掘日常生活、普通人心灵中的“奇崛”风景,折射了时代的波澜和风云,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小叙事”实现了对时代的宏大书写。
进入和平年代之后,大历史往往以琐碎、平淡的方式呈现,这就给红色题材创作带来了新挑战。以过去红色经典所建立的美学经验来处理当下生活,可能未必完全有效,因此必须建立新的审美范式和叙事方式。总而言之,宏大叙事之大并不在于作品体量的大,也不在于描绘生活图景的大,其根本在于价值内核——通过典型化的事件和人物来诠释时代主流精神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因此,前述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积累的由日常叙事抵达宏大历史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当下日常“小生活”、呈现大时代精神具有启发意义。
(摘编自叶立文《当代意识、日常叙事与英雄塑造》)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红色题材创作形势大好,优秀作品也不少,只不过,思想、艺术、制作等各方面都很好的经典之作十分匮乏。
B.刻意迎合消费主义和片面追求艺术的超越性价值虽然产生的原因不同,但却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的两种不良现象。
C.过去红色经典所建立的美学经验对于当今和平年代红色题材的创作已没有什么意义,需建立新的审美范式和叙事方式。
D.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在创作时既可采取宏大的叙事方式,也可采用日常生活的叙事方式,它们均可反映时代风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证革命历史素材的处理时,主要从要有历史感、今天时代价值需求的“当代化”及超越性书写等方面来进行。
B.文章第一段先指出红色题材创作现状,再从表面层次和深层层次两个方面分析当下红色题材创作缺少经典之作的原因。
C.文中所举《东方》《金山银谷》作品之例意在论证红色题材的创作往往采用宏大叙事,来揭示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
D.文末运用对比论证,将宏大叙事的“大”与日常小生活的“小”对比,论证了由日常叙事抵达宏大历史的经验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色题材作品中出现的“手撕鬼子”和“另类”想象等情形,均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更谈不上引起人们的思想认同与情感共鸣。
B.当下,红色题材创作存在主题老、角度老、人物老、手法老等问题,原因是和平年代的大历史往往以琐碎、平淡的方式呈现。
C.在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时,只要还原了特定历史境遇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品就具有了历史感,就能够弘扬时代主流价值。
D.红色题材宏大叙事要通过典型化的事件、人物诠释时代主流精神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百合花》这类“小叙事”则不需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君子之勇
君子之道早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行为典范。而在君子的德行中,“勇”又受到相当的重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方面,“勇”的观念与战争时代的背景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君子之勇”的内涵随着儒家圣贤的诠释和践行,也展开了十分多元和丰富的维度。
儒家思想体系中,“仁”乃全德,统摄其他所有的君子之德。换言之,真正的君子之勇,是统摄于仁的目标之下的,是为实现和维护仁义而产生的顽强刚毅的意志。孔子提出“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强调“勇”对君子人格不可或缺。只有勇且有仁的那些人,才称得上是君子之勇。孔子面对陈蔡绝粮和匡地被围的绝境,依然弦歌不辍;孟子敢于挑战权威,“虽千万人吾往矣”;司马迁面对汉武帝盛怒,敢于出面舍身为李陵辩护;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毫不动摇慨然赴死……究其根本,皆是因为他们内心里对于“仁”的信念的笃定不移,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人生信条。
随着“勇”的观念的普遍化,其内涵也日益丰富。人们逐渐将“勇”纳入“礼”的范畴讨论,指出缺乏礼的指导和规范,以血气论勇、以武论勇,“勇”就会生乱。孔门弟子中子路以勇敢著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说的就是子路之勇。在子路问到“君子崇尚勇敢吗?”时,孔子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去做盗。事实上,子路之勇是外发之勇、血气之勇、勇武之气,表面上看是一种值得赞美的道德,事实上却是君子需要戒惧、警省和超越的。君子崇尚“勇而有礼”,因为“礼”所表达的,是一种敬畏之心。勇而有礼,恰恰说明君子之勇并非自大狂妄,而是在敬畏的同时有所承担。
勇有大勇和小勇之分。孟子认为“小勇”即匹夫之勇、一夫之勇、血气之勇,“大勇”即文王之勇、武王之勇,目标在于除暴安良、安天下民。由此可知,君子之勇一定是大勇而非小勇。君子之勇,是使命担当,是心怀天下苍生,是苏东坡所说的“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是鲁迅所言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另外,君子之大勇其实还包含了“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着和定力。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正是君子之人格进阶目标所在,无一不是内心强大之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正是基于对天道的了悟和通达。
知耻而后勇。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的缺点也是需要勇气的,君子的道德功夫在于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境界。“日新之谓盛德”,正如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之勇,是因为他们着眼的是自己人格的突破与提升,并不怕颜面有失。
君子之勇,是君子仁爱、礼义、自省自律、诚意正心的人格呈现,也是君子在漫长的成长和自我锻造中铸就的磅礴之力。
(摘编自《学习时报》2021.11)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道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行为典范,而其中最受重视的“君子之勇”的内涵更是具有十分多元和丰富的维度。
B.“勇”是顽强而刚毅的意志,是为实现和维护仁义而产生的,它统摄于仁的目标之下,对君子人格不可或缺的。
C.仁者比勇者来说是更为难得,因为仁者的内心必须具有勇气,但不是所有的勇者都是具备君子仁义之德,君子勇且有仁。
D.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先贤们或安时顺命或刚直不阿或慨然赴死,皆因他们内心有对“仁”的笃定信念,是真正的大勇之人。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众多古今名人的言论及事例,通过对他们精神内涵的分析梳理和评论,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表达观点。
B.文章首先提出“君子之勇”的概念,接着从“有仁”“有礼”“大勇”“知耻”等几个方面对君子之勇进行全面论述。
C.文章在论述“知耻”时引用子贡关于君子改过的评论,使说理更加深刻、思辨,论证严谨准确,文章更有思想深度。
D.君子身处绝境而“弦歌不辍”,子路却“暴虎冯河”。文章将孔子和子路进行对比,意在强调君子需“勇而有礼”。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君子之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不过是小勇,匹夫之勇,而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才是大勇,君子之勇。
B.君子之大勇要求人沉着和有定力,君子对天道了悟而通达,他们内心强大,面对大事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C.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名号和利益的诱惑,多数人难以摆脱。能不以贫贱富贵累其心者,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君子之勇。
D.君子之勇者,能“知耻而后勇”,他们不回避自己的缺陷,不怕颜面有失,而是努力提升完善自己的人格境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市上有许多所谓的“大哲学家”,他们所谈的命运是指“先定”,既有“先定”,就有人要“先知”它,以便从中获利。古人也谈命,如孔子说:“知天命。”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荀子说:“节遇之谓命。”我说的“命”就是他们所说的“命”。“莫之致而至”是不想它来而来,“节遇”是无意中的遭遇。所以说“命运”就是一个人无意中的遭遇。
命和运不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在一时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运好;在一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命好。所谓努力能战胜“命运”,这个“命运”是指环境而言。环境是努力可以改变的,至于“命运”,人力不能战胜,否则就不成其为“命运”。孟子说:“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一座墙快要倒了,你还以为命好,立在下面,因而压死,那是活该,不能算是知命。
人生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 事功、道德,即立言、立功、立德。而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
要成为大学问家,必须有天资,即才。有人从未学过作诗,他的诗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句很好,这种人是可以学作诗的,因为他有作诗的才。一个人的才的分量是一定的,有几分就只有几分,学力不能加以增减。譬如写字,你能有几笔写得好,就只能有几笔写得好。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来陪衬好的,它只能增加量而不能提高质。不过诸位不要灰心,以为自己没有才便不努力。你有没有才,现在还不晓得,所谓“自有仙才自不知”,或许你大器晚成呢!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所成就。
至于事功的建立,则是“命运”的成分多。刘邦因为项羽的不行而成功,如果项羽比他更行,他绝不会成功。学问是个人之事,成功则与他人有关。康德能够成为大哲学家,并不是因为英国没有大哲学家。而希特勒能够横行,却是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所致。所谓“时无英雄,竖子成名”,所以,事功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道德方面的成就则需要努力,和天资、命运的关系小,因为完成道德,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能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做自己该做的事,就是道德,和自己的地位、事业都没关系。不论何人,只要尽心竭力,对社会的价值是没有分别的。做官发财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唯有道德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做不做的权全在自己。
(摘编自冯友兰《论命运》)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孔孟等古人说的“命”,指人无意中的遭遇,和开头所说的“大哲学家”观点不同。
B.人的命运是人力绝对不能战胜的,而环境却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和战胜的。
C.建立事功更多的靠命运,所以“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合理的,项羽的经历即可证明。
D.因为完成道德只要居其位行其事尽伦尽职即可,所以道德的成就与人生的遭遇无关。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阐明“命运”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人生能有的成就与成功三要素的关系。
B.文章在综述人生成就与成功要素后,以并列结构从立言、立德、立功方面进行论证。
C.文章引述孟子之言和因立于危墙下被压死的事例,论证了“命”与“运”的不同点。
D.文章采用道理和事例论据相结合的论证方式,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观点鲜明深刻。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志成为大学问家或大政治家,不一定能实现,但只要自己努力,定能成为道德模范。
B.某人购买福利彩票中了特等奖,说明他今年“命”好, 至于将来好不好,还不能确定。
C.成功与他人有关,如果没有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希特勒必然无法横扫欧洲战场。
D.既然学力不能增减才的分量,那么如果现在写不好字,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成为书法家。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随着数字技术进入系统创新和智能引领的重大变革期,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向高速率、全覆盖、智能化方向发展,相伴而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移动首席网络安全官李慧镝,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之江智能网络研究院院长张汝云等业内人士。
记者: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空间面临哪些新的安全风险?
李慧镝: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助力数字化业务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暴露出全新的安全风险。近年来,国内外已发生多起不法分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自动化网络攻击、利用海量物联网终端实施DDOS攻击,造成大面积网络瘫痪等严重安全事件。
张汝云: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世界的不确定性,给芯片等关键元器件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严峻挑战。由于西方国家在网络信息产业领域具有技术优势,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产业链引入了大量西方技术和设备,很难做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其次,技术的自主可控并不代表自主安全。由于人类技术发展和认知水平的阶段性特征,即使实施自主技术,软硬件自带的漏洞和缺陷也可能会造成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问题。
记者:《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共同构建起我国数据监管法律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出台后,对原来已有的经济运行规则、企业运营方式和理念带来哪些变化?
李慧镝:《数据安全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中国移动建立了以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对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等关键数据的系统平台,实施“金库模式”,使用客户信息模糊化等管控技术。
齐向东: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屡被诟病的APP过度索权问题,法规中已作出了相关规定,应用提供商应充分掌握在什么场景下,调用哪些权限是合法的,哪些权限是不合规的。这也要求第三方安全公司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APP隐私数据保护合规情况进行检测评估,形成隐私合规评估报告,提供整改建议,协助其通过相关认证。
记者:数据安全防护领域目前有哪些技术?在加强网络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方面,国内有哪些探索和成果?
张汝云:数据安全防护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打破“数据孤岛”的要求下,充分保护数据安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就必须要解决确权、流通和隐私保护问题。其中,确权问题是基础。
区块链技术为数据确权和数据流转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数据确权的可信度,还增加了数据安全流转模式。
齐向东:隐私计算是破解数据利用和数据安全这对矛盾的重要途径。基于“数据不动程序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技术理念,我们推出“数据交易沙箱”,以安全分离学习技术为核心,使之具备多种功能外,还能在严格管控数据访问权限的基础上,支持对接多种数据源,确保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做到只分享数据价值而不分享数据本身。
记者:在我国数字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应如何平衡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让数据资源的红利持续释放?
李慧镝:首先,随着数据挖掘、收集等行为的日益频繁、深入,网络中海量数据的存在形态也由散在变为高度集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需不断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其次,在各类新技术的推动下,工业、农业、金融等传统行业正加速与网络融合,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业态,要统筹好新业态与安全边界拓展之间的关系,提升安全理论素养。再者,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延伸了人们的听觉、视觉、触觉,扩大了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需要提升安全应对能力。
齐向东:网络安全是伴生性技术,网络安全不会约束数字化和信息化,要平衡数据隐私安全与大数据产业发展,应做好红线意识和安全流动两篇文章,将数据安全流动和数据价值发挥相结合,真正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
(摘编自《如何筑牢数字安全屏障》2021 年9月28日《北青网》)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云奔潮涌的变革时代,网络空间安全风险更加突出,且呈现出异于传统的全新方式。
B.大面积网络瘫痪等事件表明,新兴技术助力数字化业务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全新的安全风险。
C.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实施“金库模式”和客户信息模糊化管理是中国移动在网络安全管理上的措施。
D.解决数据安全的基础问题是确权,区块链技术为数据确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提升了数据确权的可信度。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受限于人类技术发展和认知水平,即使我国目前做到了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也不能对网络空间安全的问题放松警惕。
B.李慧镝和张汝云的发言分别从数据管理者、运营者的角度,回应了记者关于法律法规出台后企业运营方式变化的提问。
C.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使传统行业与网络快速融合,只有提升安全理论素养,才能统筹好新业态和安全边界拓展之间的关系。
D.访谈中,三位业内人士在回答记者问题时,逻辑清晰,语言简明,且举详例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安全和发展并重的追求。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以下简称“联大”)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増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概念,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净零排放”,狭义的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更为宽泛的则是指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碳中和的实现首先要求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最大程度的减排,比如要求极大地提高能效、高比例利用非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但受资源、技术局限或安全、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少部分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这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同时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杺”(CDR)的应用,比如碳捕葓、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也就是说,到2060年前,我国并非是要实现“绝对的零排放”,而是要将人为活动排放对自然的影响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达到人为排放源和汇的新的平衡。
我们早就有碳达峰目标,而把碳中和跟碳达峰放在一块,它的约束力就比较强,简单说就是碳中和使得碳达峰的意乂更加眀显。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逐渐改变现实,进行能源结枃的低碳转型。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碳减排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部署,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还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来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意味着国土上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加快绿色能源替代,这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点在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方面,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以完成结构性替代。碳循环经济更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堿,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把发电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这样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另外,减少碳排放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改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如有人买很多衣服放在家里,这些都是不环保的做法,因此要建立可持续消费观念,践行节约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増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实现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总体发展态势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碳中和目标同样难以动摇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
国际方面,《巴黎协定》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立即明确国家自主贡献减缓气候变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在21世纪末将全球地表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不仅如此,各缔约方还将为争取实现1.5℃的温控目标付出努力。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目前的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联大”的承诺不仅展示了大国的勇气与担当,对全球气候治理也起到了激励作用,日、英等国承诺要比中国早1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B.我国碳中和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需要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人为形式,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标。
C.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数值达到顶峰,再逐渐下降,碳中和的加人,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以前更加明显。
D.《巴黎协定》为21世纪内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设置了红线,各缔约方应该在科学和公平的基础上加快减排行动。
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现实状况有关。
B.如果通过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术”的应用,可部分消除少量不可完全避免的碳排放,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C.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意味着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这对碳排放问题有决定性作用。
D.尽管受到美国贸易保护和新冠病毒等因素影响,但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并未受到影响,这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的“三点半”放学现象,给家长带来了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 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中国日报网,7月24日)
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幺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使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超过70%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诸如网课、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内容。
C.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一些学校在服务时间、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D.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合理取酬办法等工作。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现象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
B.课后服务不必非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以突出育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
C.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近六成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近半受访者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
D.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学校的“服务”,同时也可争取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如果创造性地开展,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753阵地的夜晚
凌鼎年
仗打得很惨烈,炮弹像雨点般倾落下来,整个753阵地几乎没有一块原有的地皮了。到处坑坑洼洼,尸横遍野。阵地上仅剩下最后两个人,一个是团长马丁内兹,另一个是参谋长霍尔。团长被炸断了右手,左手也中了弹片,右眼几乎看不出了。参谋长伤了左腿,不能行走,只能靠两只手支撑着慢慢爬行。他爬到团长马丁内兹的身边,叫了声:“团长,我们完成任务了!”
马丁内兹迷迷糊糊中认出是参谋长霍尔,就问:“还有其他活下来的弟兄吗?”
霍尔望了望死寂死寂的山头,除了烟气的弥漫、火苗的飘动,整个山头没有丝毫的活气,他叹口气说:“现在只有我与你是幸存者了。”
马丁内兹突然问:“有烟吗?”
霍尔明白了团长的意思,他摸出一包压扁了的烟,点燃了两支,把其中一支塞在了团长的嘴里。两人靠在一块石头上,大口大口地抽着烟,心情总算慢慢平复了下来。
马丁内兹凝望着天边的火烧云,自言自语地说:“晚霞真美,落日真美,我真想做个诗人……”
霍尔此时看见的夕阳很圆很红很大,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落日。可惜,夕阳落下的速度很快很快,拉都拉不住;灿烂得让人疯狂的火烧云暗淡了,暗淡了……
霍尔知道夜色漫上来时,寒气也会接踵而来。自己与团长都受了重伤,都已剩半条命,虽然他的伤比团长的要轻一些,但要想熬过寒冷的长夜,几乎没有可能。与其受罪,不如一了百了,他举起了手枪,带着哭腔说:“妈,儿子霍尔看你来了,我们母子将团圆了。”
“霍尔,别做傻事!我们已出色完成守卫任务,增援部队应该要到了。如果侥幸获救,你我就是英雄!”
团长马丁内兹的话提醒了霍尔,霍尔放下了手枪……
沉沉的夜色中,霍尔看到了半山腰有手电的光亮,按判断,应该是团长说的增援部队到了,如果增援部队一到,就意味着自己得救了,不,还意味着自己与团长就是英雄了。当然,团长是第一英雄,自己是第二英雄。
“霍尔参谋长,你不能自杀,不能!自杀是懦夫的行为,是懦夫!”——原来团长马丁内兹在说梦话。
一想到刚才的软弱只有团长知道,霍尔有了一种奇怪而可怕的想法。他将剩下的食物全部吃完,待体力有所恢复就抛下身负重伤的团长,独自向增援部队艰难爬去。但当他带增援部队再回来时,身受重伤的团长已牺牲了。
霍尔抱着团长喃喃地说道:“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团长,你不能死!”就昏厥了过去。等霍尔醒来时,已躺在部队的野战医院里。
作为753阵地的唯一幸存者,一拨又一拨记者采访了他,一个又一个高官看望了他。霍尔当之无愧地成了英雄。他不但被任命为团长,还获得了国防部颁发的“服役优异十字勋章”。
因为腿有残疾,后来霍尔被批准退役。
退役后的霍尔被聘请为国家慈善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因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常务副会长,跻身于上流社会,日子过得颇为滋润。
很多年来,霍尔每年5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即国殇日,他总不忘去阿灵顿国家公墓祭奠马丁内兹,他会长久长久地站在墓前,泪流满面,让很多人感动。连马丁内兹唯一的女儿都说:父亲有霍尔这样的生死战友,可以安息了。
霍尔活到84岁死去的,见上帝之前,他留下遗嘱:把自己的日记等全部捐给美国国会图书馆。
霍尔的曾孙霍尔贝尔是研究历史的,他对二战的历史产生了兴趣。有一天,他向美国国会图书馆申请查阅霍尔的日记等历史资料。
霍尔贝尔万万没有想到在曾祖霍尔的日记中读到了那段耻辱的记载。霍尔没有丝毫的隐瞒,记得很详细很详细。看得出,多年来霍尔一直在为自己把粮食全部吃完而未救助团长的一念之差忏悔。
要不要披露这段家丑历史呢?霍尔贝尔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决定向世人公布。
(源自2018年11月16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头描写了惨烈的战场环境和人物所受的严重伤势等情况,为后面霍尔和团长两个人的活动提供了背景。
B.马丁内兹形象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塑造了一位冷静、坚强的军人,另一方面在于映现了霍尔自私与忏悔的灵魂。
C.“他会长久长久地站在墓前,泪流满面,让很多人感动”,这与霍尔当初的自私行为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D.霍尔临死之前留下遗嘱,把自己的日记等全部捐给美国国会图书馆,体现了霍尔忏悔的真诚和敢于自我解剖的勇气。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儿子的敌人
莫言
一
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正在恶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爆炸的强光像闪电抖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声响。她走到院子里。下雪了。她想,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我的儿子吧。
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县城。
炮声停止了,从西南方传来一阵刮风般的枪声,似乎还夹杂着人的呐喊,军号的声音似乎漂浮在枪声和人声之上。她知道,只要有号声,就说明儿子还活着。小林是个号兵。中午时分,又一阵枪声响过,但这一次她没有听到军号。她浑身打着哆嗦,飞快地跑出去。没等她跑出村子,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就挡住了去路。
担架队漫长得像一条河。她哭嚎着,跟着往前跑。
担架队停在打谷场上。还没落地,就有七八个医生冲出来。她也跟着冲过去。哭喊着儿子的名字。女卫生员拉住她的胳膊,粗声粗气地说:大娘,您就不要添乱了!
她把哭声强压下去,悲哀鼓得胸膛疼痛难忍。
黄昏时刻,做完手术的伤兵都抬走了,神情疲惫、胸前血迹斑斑的医生和嗓音嘶哑的女卫生兵也走了,留在场院里的,是死去的士兵。天依然阴沉,但西边的天脚出现了一片杏黄的暖色。轻薄的雪片在空中团簇,宛如毛茸茸的柳絮,降落在死者脸上。她一遍遍地看着他们,从一具尸体到另一具尸体。她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拂去他们脸上的雪花。她感到手上粗糙的老皮,摩擦着那些年轻的面皮,就像摩擦着绸缎。后来,村长和民兵架着她的胳膊把她送回了家。一路上她像撒泼的女孩,身体往下打着坠儿。民兵把她抬到炕上,村长大声说:睡吧,老婶子,小林没死,你就等着享福吧!
她嗫嚅着:不,你们骗我,小林死了,小林……
她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
二
她刚刚闭上眼,就听到胡同里一阵喧哗。一个清脆的声音问讯着:
“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
她大声答应着坐起来,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随即她就看到,那个昨天见过的女卫生兵提着一盏放射黄色光芒的马灯,背着一个棕色的牛皮挎包,带子上拴着一个伤痕累累的搪瓷缸子,还有一条洁白的毛巾,清脆的声音就从她口里发出:
“这里是孙小林家吗?”
女卫生兵表情严肃。两个青衣民夫抬着担架站在身后,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兵将一把金黄色的铜号递给她:
“孙大娘,您的儿子孙小林,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光荣地牺牲了!”
她感到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烫得手疼痛难忍,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她把烫人的铜号紧紧地接在怀里,就像接住吃奶的婴儿。
“孙大娘,您的儿子牺牲在冲锋的队列里,他的死是光荣的。请您赶快验收,我们去送别人的儿子回家。”
村长歪过头吩咐民兵队长:“把席子解开,让大婶看看儿子。”
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泄出来。她的哭声一下子堵住了。她看到,一个身穿绿衣的士兵鲜明地出现在她的眼前。菩萨啊,她的心激动地跳动着,这不是我的儿子!他们抬来的不是我的儿子!她把头低下去,一直低到离那个士兵很近的地方。她嗅到了像结了冰的糖葫芦散出的甜丝丝的气味。死者很年轻,跟她的儿子同样年轻,肯定也没超过二十岁。一绺看上去非常柔软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脸色像冻了的苹果,凝着一层深红的蜡光,两道浓眉下,漆黑的睫毛交叉在一起。这是一张年轻漂亮的脸,脸上凝固着甜蜜的微笑。
女卫生员眼里跳动着惊恐不安的光芒:
“这怎么可能?我亲眼看着他卷进席筒的,他没穿敌人的衣服。
民兵队长冷冷地说:“好啊,你们把一个敌人抬了回来!你们把烈士的遗体抛弃了!”
女卫生员大喊着:
“胡说!”
“别急,”村长老练地说,“也许是临时换了套衣服?这种事情打扫战场时经常有。大婶子,你好好认认,这是不是小林?”
她把眼睛几乎贴到了青年的脸上,嗅到一股熟悉的奶腥气。她将死者额上那绺头发拢上去,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这时,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
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
“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
院子里只剩下她和年轻人了。她端详着他依然生气勃勃的脸,大声说:
“孩子,你不是我的小林,我的小林哪里去了?”
死者微笑不语。
她找出一条新的毛巾,蘸了热水给他擦脸。她将小林与眼前的士兵进行了对比,越来越感到他们相似,简直就像孪生兄弟。她找出小林的衣裳,给他换上。她想,无论如何也得弄副棺材。她把墙根那个木柜拖出来,将破衣烂衫揪出来。她嘟哝着:
“孩子,委屈你了……”
三
她听到有人在胡同里大声喊叫;
“这是孙小林的家吗?”
她急忙从炕上爬起来,到了大门外,看到那个女卫生员提着一盏马灯,斜背着一个牛皮挎包——带子上拴着一个伤痕累累的搪瓷缸子和一条洁白的毛巾——急匆匆地走过来。女卫生员身后,两个青衣民夫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员满面悲凄,低声问讯:
“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
(有删节)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女卫生兵前后嗓音的明显变化以及孙大娘“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暗示当时不过是孙大娘的一个梦境。
B.小说善用对比衬托。例如“西边的天脚出现了一片杏黄的暖色”,所展现出的温馨与美好,突显了死亡的冰冷残酷。
C.小说兼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描写,不仅刻画了鲜明的形象,也表现了人物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D.小说主要采用全知叙述视角,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战斗场景,孙大娘的叙述视角也时常出现,丰富了叙述的层次性。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咆哮了的土地(节选)
蒋光慈
夜已经深了。从寂静的田野间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一种什么夜鸟的叫鸣,对于李杰来说那声音是很熟悉的,然而躺在张进德的表姐夫、贫苦佃农吴长兴家的竹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梦的他,总想不起这叫鸣着的夜鸟是什么名字。由那种凄清而愁苦的音调,他的内心里紧张起来一种说不出的,说悲哀又不是悲哀,说欢欣又不是欢欣的情绪。
他想起来了他的身世:富有的家庭、童年的娇养、小学、中学、对于王兰姑的恋爱……这一阶段的生活是怎样的甜蜜而平静!没有忧患,没有疾苦,有的只是温暖的天鹅绒般的梦。后来,他的思想忽然变化了。学生运动的参加,对于社会主义的沉醉,接着便和父母起了冲突。王兰姑的惨死促成了他和家庭的决裂。接着便是上海的流浪,黄埔军官学校的投考……于是李杰卷入伟大的革命的浪潮里。那过去的天鹅绒般的梦,在他的身上不留下一点儿痕迹了。他久已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穿着灰军服的兵士。他更久己不是一个少爷,而是一个坚毅的战士。对于他,久已没有了家庭,没有了个人的幸福,有的只是革命的事业……甚至于他的青春的梦,那个为他所爱恋的,已经死去了的王兰姑,也久已被他所忘怀了。
这次具着不可动摇的决心,他辞去了军中的职务,情愿回到自己的乡间进行农民运动。这是因为他看清楚了那所谓“革命军”的,未必真能革命,自己反不如走到群众中去,努力做一点实际的工作。二者也许因为他还存着爱乡的观念,总想对自己的故乡多有一点贡献,或者更因为他具着复仇的心情,他要立在农民的队伍中间,显一显威风给他那作恶的父亲看。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他,李杰,到底能不能将一些毫无知识的农民弄得觉醒起来?
夜鸟还是继续着凄清而愁苦的音调,思想如翻腾着的浪潮一般,涌激得李杰无论如何不能合眼,他想爬起身来,将门开开,到外边走一走,呼吸一呼吸田野间的夜的气息,但是他怕惊动了吴长兴夫妇和张进德,终于没有照着他的念头去做。
想到了吴长兴夫妇,忽然晚间的一幕呈现在他的眼前:那披散着头发的女人的绝望的神情。那吴长兴的固执的面相和那向他所发射着的不信任的,迟疑的眼光……这些不禁使他感觉到自己的无力,而减少了对于自己的信心。“像这样无知的、野蛮的乡下人,”他想道,“我怎样对他才好呢?第一,他野蛮得要命;第二,他是不会信任我的……他那样迟疑地看我,为什么他要迟疑地看我?”
只顾思想,李杰没提防到自己的左脚抵了一下正在鼾睡着的张进德的后脑壳。张进德从梦中嗯了一声,用手摸了一摸自己的后脑壳,又重新睡着了。李杰一面惭愧自己的大意,一面忽然起了一种欢欣的心情。一瞬间,张进德将他从失望的海里救出来了。他想到,张进德是可以帮助他一切的,如果他能和张进德合得来,那他便有了过河的桥梁……于是他又不禁想到,在我们的时代里,该有许多奇特的事情!李杰本来是一个少爷。而现在和张进德在一张床上睡觉。张进德本来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矿工而现在居然是一个革命党人。并且在将来的工作上,李杰免不了要以他为向导!呵,如果地主李敬斋这时知道他的儿子,叛逆的儿子,和一个下贱的矿工、一个连家都没有的穷人睡在一张竹床上,那他将要怎样地不解而苦恼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出乎李杰的意料,张进德忽然从梦中嗯嗯地唱起歌了。李杰不禁十分惊诧起来。“张大哥,你,你是怎么了?”
张进德被李杰的这一问惊醒了。他揉一揉眼睛,很迟慢的,不解所以地问道:“李,李先生,什么?你还没有睡着吗?”“你刚才唱起歌来,我只当你……”
“呵哈!我唱出声音来了吗?奇怪!我做了一个梦。”张进德笑着说道。“我梦着我带了许多人马,将什么……敌人的军队打败了……后来又开了一个大会,到了很多很多的农人,我在演讲台上唱起革命歌来。刚唱了两句,不料被你叫醒了。你说好笑不好笑?”
“真有趣!”李杰也笑着说道,“你已经做了革命军的总司令了。我愿意做你的参谋长,你高兴吗?哈哈!”
(1930年)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使用了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的手法,渲染了夜间乡村的凄清氛围,表现了李杰内心的复杂感受。
B.李杰开始想把张进德作为“过河的桥梁”,后来自己要做张进德的“参谋长”,这是李杰革命不坚决的表现。
C.小说中“学生运动”“地主”等词语,以及关于李杰与家庭决裂的叙述,使小说具有了记录历史的意味。
D.小说结尾的梦境描述,暗示了工农革命的胜利和光明远景,体现了蒋光慈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准确把握。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1题。
帝 遣 曹 彬 等 将 兵 伐 江 南 彬 与 诸 将 入 辞 帝 戒 彬 曰 江 南 之 事 一 以 委 卿 切 忽 暴 掠 生 民 务 广 威 信 使 自 归 顺 不 烦 急 击 也 又曰:“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彬自出师至凯旋,士众畏服,无敢轻肆,克城之日,兵不血刃。捷至,群臣称贺,帝泣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 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振恤之。帝谓宰臣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如是邪!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详覆之。”又诏曰:“王者禁人为非,乃设法。临下以简,必务哀矜,世属乱离则纠之以猛,人知耻格则济之以宽。窃盗之生,本非巨蠹,近朝立制,重于律文,甚非爱人之旨。”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邪!”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老,多得贷死;惟赃吏弃市,未尝贳。有群臣当迁官,帝素恶其人,不许。普坚以为请。帝怒曰:“朕固不与,卿若之何?”普曰:“刑赏,天下之刑赏,陛下岂得以喜怒专之!”帝怒甚,起,普亦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竞得允。开宝元年,初覆试贡士。是科擢进士合格者十八人,陶毂子邴名在第六。帝谓左右曰:“闻毂不能训子,邴安得第!”命中书覆试。因下诏曰:“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禄之家,宜敦素业。如闻党与,颇容窃吹。文衡公器,岂宜私滥!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悉委中书覆试。”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B.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C.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D.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县,宇指宇宙,县指赤县,宇县即天下,与四海、八荒、六合意思相同。
B.弃市,是一种表警诫的刑罚,指罪犯被押解到闹市游街,以示被大众鄙弃。
C.朕,第一人称代词我,无论尊卑都可使用,秦始皇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文衡,衡即秤杆,又指称量、比较,文衡古代指判定文章高下来取士的权力。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彬等人征讨江南获胜,众大臣庆贺,宋太祖却感到悲痛,认为天下分裂,百姓遭受了战争的祸害,于是命令拿出米来赈济抚恤。
B.宋太相认为人命至关重要,各州判处犯人死刑,须上奏案情,交付刑部审察;他制定了折杖法,来依次减少流、徙、杖、笞的刑罚。
C.赵普因为一些大臣的官职变动与宋太祖发生了争执,赵普说皇帝不能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宋太祖最终答应了赵普的请求。
D.陶穀的儿子陶邴名列当科进士第六,宋太祖对此质疑,认为选拔人才不能私自滥用权力,下令以后选士,中书省要对考生进行复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
仁宗嘉祐五年,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忱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改除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语皆侵执政,执政者不悦。会以母丧,遂去职。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B.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C.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D.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官,规谏朝廷得失,决定大臣及百官的任用以及制定政府各部门措施。
B.馆阁,北宋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的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的通称。
C.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来用“社稷”指代国家。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任鄞县县令时,王安石修筑堤堰,开挖池塘,兴办水利交通事业;他还把谷子借贷给百姓,让百姓生产出粮食后加些利息偿还即可。
B.文彦博向朝廷请求破格提升王安石任馆职,王安石拒不赴任;后来欧阳修推荐王安石为谏官,他又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由拒绝了。
C.有一次,王安石和周敦颐不期相遇,交谈了一天-夜,王安石回到任所后仔细思考俩人的谈话,以至于废寝忘食。
D.王安石向仁宗皇帝上奏《万言书》,提出了自己变法的主张,并认为自己的主张会被议政者反对,宋仁宗看过奏疏后,就把它搁在一边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
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除范仲淹为礼部员外郎。仲淹先以谏废后事贬睦州,至是复召。时御史台辟石介为主簿,未至,即论事坐罢。欧阳修贻书责中丞杜衍曰:“介足未履台门,已用言事见罢,可谓正直不畏避矣。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为御史。”衍不能用。三年五月,范仲淹以吕夷简执政,进用多出其门,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进退近臣,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仲淹闻之,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弊。夷简诉仲淹越职言事、引用朋党。仲淹落职,知饶州。集贤校理余靖上言:“仲淹以讥刺大臣,重加谴谪,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请改前命。”坐落职监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书曰:“仲淹忠谅有素,臣与之谊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夷简斥监郢州酒税,寻改唐州。欧阳修贻书责司谏高若讷曰:“仲淹以非辜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怒,上其书。修坐贬夷陵令。时朝士畏宰相,无敢送仲淹。独龙图直学士李纮、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之。或以诮质,质曰:“希文贤者,得为朋党,幸矣!”馆阁校勘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仲淹、靖、洙、修,而讥若讷。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苏舜卿上书曰:“孔道辅、范仲淹刚直不挠,致位台谏,虽改他官,不忘献纳。二臣者,非不知缄口数年,坐得卿辅。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使正臣夺气,鲠士咋舌,目睹时弊而不敢论,此患之大者。”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B.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C.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D.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2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年,第一年,有时指帝王即位第一年,文中指以景祐为年号的第一年。
B.“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
C.“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D.“稍迁至栘中厩监”中,“监”是指管事的官员。“栘中”是西汉宫苑栘园中马厩之名,设监以领其事。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对执政官吕夷简任人唯亲的做法十分不满并表示反对,遭到吕夷简的打击报复,结果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多位官员受到牵连。
B.欧阳修认为石介直言敢谏,论才干不只可担任主簿,甚至可以做御史,因而在石介被罢免主簿后写信责备中丞杜衍,但杜衍未予理睬。
C.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集贤校理余靖、馆阁校勘尹洙和蔡襄等人都对此表示不满,而大多数朝廷大臣畏惧权臣,不敢为范仲淹送行。
D.宋仁宗景祐年间,朝廷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宰相吕夷简、中丞杜衍、司谏高若讷相互勾结,对不同政见者进行打击,余靖等人纷纷抗争。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8-30题。
秦二世二年。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秦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
汉高祖元年冬十月,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参乘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飧军士。沛公又让不受:“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先是,诸侯吏卒、徭使、屯戌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更民皆案堵如故。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
C.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
D.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更民皆案堵如故。
2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二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这种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期。
B.关中,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而得名。古人习惯将函谷关以东地区称为关中。
C.公,中国古代爵位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但文中的“公”并非其爵位。
D.参乘,亦作“骖乘”。古人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参乘在车右陪乘,负责行车安全。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怀王与反秦的众将领共同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被尊为王。楚怀王的诸位老将们认为项羽为人剽悍凶狠,残暴狡猾,不能派遣。楚怀王接受了此建议。
B.刘邦看到秦朝宫室、帷帐、狗马、各种钟鼎宝器以及数以千计的宫中美女,便准备留下来居住。樊哙劝阻他,刘邦立刻听从其建议,率军返回霸上。
C.刘邦入关后,与百姓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消息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其将士,刘邦没有接受,秦人更希望刘邦称王。
D.以前,秦朝官吏士卒对待东方各诸侯国中的官吏士卒苛刻无礼。章邯率领秦军投降后,各路诸侯们的官吏和士卒,随便侮辱秦军官兵,使得秦军中的官吏和士卒多产生怨恨情绪。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1题。
清平乐
曹勋(注)
去年春破,强半途中过。日日篷窗眠了坐。饱听吴音楚些。
今年犹在天涯,客情触处思家。柳密何人深院,竹疏特地桃花。
(注)曹勋: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南宋大臣。
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破春之时,词人正奔波于旅途,不能饱览家乡春光,词人的这一遗憾不言自明。
B.词人长时间乘船而行,倍感无聊;途经吴楚之地时,感受到当地方言、音乐的特色。
C.上片写去年的境况,下片写今年的境况,两年的境况对比鲜明,突出了词作的主旨。
D.这首词以平实清新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这首词的韵律富于变化,但不失和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2题。
送大理张卿
顾况(唐)
春色依依惜解携,月卿今夜泊隋堤。
白沙洲上江蓠长,绿树村边谢豹①啼。
迁客比来无倚仗,故人相去隔云泥。
越禽②唯有南枝分,目送孤鸿飞向西。
[注]①谢豹,鸟名,即子规。②越禽,南方的鸟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送别友人的时间、地点,用拟人的手法将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描绘得别致动人。
B.颔联融情于景,写出了白沙洲上水草茂盛生长,绿树村边杜鹃悲啼,渲染了离别之人心中的悲愁。
C.颈联直抒胸臆,用“迁客”点出了友人被贬的身份,直接表达对友人远行无所倚仗的牵挂之情。
D.尾联化用《古诗十九首》中“越禽巢南枝”的诗句,与孤鸿向西飞的画面结合,将友人天各一方的形象地描摹出来。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3题。
观小儿戏打春牛① 杨万里
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②绿蓑笠青筋。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③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注)①本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诗人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古代民俗,立春前一日,用五色丝彩杖鞭打土牛,以示迎春和劝农。②牧童:指泥塑春牛旁牧童形貌的句芒神像。③年登:诗中指年景有收成的兆头。
3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儿童模仿大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鞭打春牛,生动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B.三、四句用明丽的色彩描绘“黄牛”“牧童”形象,暗含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
C.九、十句写农人麦穗作帚、稻米盈斗的生活场景,其用意与“丰年留客足鸡豚”类似。
D.本诗以平白之语叙写乡村民俗,较典型地体现了杨万里诗清新自然、饶有谐趣的特点。
(八)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34题。
都门秋思(其四)
黄景仁
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①。
倦客马卿②谁买赋?诸生何武③漫称诗。
一梳霜冷慈亲髪,半甑尘凝病妇炊。
为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注:①色丝:指妙文,②马卿:西汉司马相如,字长卿,擅作赋。③何武:字君公,西汉蜀郡鄂县人。何武十四五岁就得汉宣帝的赐帛,黄景仁曾赴召试,取二等,赐帛,故以何武为喻。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就对自己作了一个概括的写照,置身京都人海,哀叹自己飘零失意。
B.颔联用司马相如和何武的典故,含蓄委婉地写出了诗人无人赏识的自怜自叹。
C.颈联的“霜”字既点明时令,又巧用借代,暗指母亲满头白发,语言精炼之至。
D.全诗风格沉郁,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些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痛苦与无奈。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5题。
卫节度赤骠马歌①(节选)
岑参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②拥盖满路香③。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待君东去扫胡尘④,为君一日行千里。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时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得到一匹赤骠马,岑参作此诗咏之。②珂,玉石,这里指马勒上的装饰品。③满路香:满路好名声。④胡尘,这里指安史乱军。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节度跨上骏马在南山口射猎,狐兔被猎杀殆尽,从而突出了赤骠马奔跑的迅捷。
B.“草头一点”表现赤骠马姿态的轻快飘逸;“苍鹰翻向后”衬托其奔跑“疾如飞”。
C.卫节度朝拜皇帝,前呼后拥,马勒上的装饰叮叮作响,路人交口赞誉,威武而荣耀。
D.作者认为,虽然边镇大将人马互相辉映,无限威风,但只追求荣华富贵依然令人可惜。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38题。
中国天眼FAST(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①提供了一个认知宇宙的独特角度:倾听银河之乐。自2016年建成以来,FAST便________________地扫描、捕获来自深空的电磁波信号。仔细聆听那些“嘀嘀、哔哔”②的天籁之音,渐起渐落、________________,就似宇宙的心跳、银河的呼吸。除了基本的数据可听化,艺术家们更尝试为不同的节奏配置打击乐、弦乐等多种乐器,以期带来电音般的科幻飘渺,或是交响乐般的丰富层次。
农学、医学、数学自古与天文学并列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四大自然科学,尧帝之时专职观象授时的天文官,殷墟甲骨文中亦有丰富的天象记载。历经数代,中国存留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天文观测数据。________________,今天的中国航天同样走在全球前列,中国航天员亦在国际上赢得了响当当的专属称谓“Taikonaut”。(中国太空人)③。除了在科学领域贡献“胖五”④火箭、祝融号火星车、天宫号空间站等非凡成就外,中国航天业更开创并引领着________________的太空艺术国潮风。
3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夜以继日 若隐若现 斗转星移 独树一帜
B.焚膏继晷 若隐若现 斗转参横 独具匠心
C.夜以继日 断断续续 斗转星移 独具匠心
D.焚膏继晷 断断续续 斗转参横 独树一帜
3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农学、医学、数学自古与天文学并列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四大自然科学,尧帝之时即有天文官专职观象授时,殷墟甲骨文中亦有丰富的天象记载。
B.天文学自古与农学、医学、数学并列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四大自然科学,尧帝之时即有天文官专职观象授时,殷墟甲骨文中亦有丰富的天象记载。
C.农学、医学、数学自古与天文学并列为四大中国最为发达的自然科学,尧帝之时即有专职观象授时的天文官,殷墟甲骨文中亦有丰富的天象记载。
D.天文学自古与农学、医学、数学并列为四大中国最为发达的自然科学,尧帝之时即有专职观象授时的天文官,殷墟甲骨文中亦有丰富的天象记载。
38.下列对文中有关标点符号运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括号解释说明FAST这个词的具体含义,故紧随其后。
B.②处引号标示需要强调的內容,即模拟的“电磁波信号”之音。
C.③处括号使用有误,此处括号应放在“Taikonaut”后引号之前。
D.④处与②处引号用法无异,“胖五”基本意思是表达一种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9-41题。
我们驱车去了位于酒泉的胡杨林景区。汽车奔驰过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倍感困乏不已。进入景区,步行一段路之后,倏而一个转弯,______,一丛树枝纷披、树叶沙沙作响的胡杨树出现在眼前。它们一排排,一丛丛,一洼洼,四散分布在各处的沙丘或者旱地里。这些野生迹象明显的胡杨树,拯救了这片荒芜的土地。粗粝的树干像被狂风______过一般,皮开肉绽。树枝随心所欲地伸向四周,呈现着别样的姿态。
它是年轻奔放的胡杨。它无法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的千年雕琢之神奇相______,也无法和额济纳奇胡杨的健硕道劲之壮美相比拟,然俊秀如它,粗粝如它;热烈如它,沧桑如它;豪放如它,内敛如它。无论是扎根沙漠瀚海,还是景区沙丘,都是那么精神饱满。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它便是______的大家,毫不吝啬,在沙漠戈壁深处,描绘出一幅别样清新的画卷,令人震撼和陶醉。
3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峰回路转 肢解 匹敌 挥洒自如
B.柳暗花明 肢解 媲美 挥毫泼墨
C.峰回路转 分解 媲美 挥洒自如
D.柳暗花明 分解 匹敌 挥毫泼墨
40.下列选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4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汽车奔驰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感觉困乏不已。
B.汽车奔驰过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映入眼帘的那种土色,让人感觉困乏不已。
C.汽车奔驰过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映入眼帘的那种土色,让人倍感困乏不已。
D.汽车奔驰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倍感困乏不已。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2-44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 。回溯历史,从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迈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 ,才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可能 。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旨在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之所以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就是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由此可见,( ),也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要有量力而行的理性、稳中求进的务实,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这样才能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取得新进展。
4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期待 实事求是 一挥而就 循序渐进
B.期盼 脚踏实地 一蹴而就 按部就班
C.期盼 实事求是 一蹴而就 循序渐进
D.期待 脚踏实地 一挥而就 按部就班
4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之所以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B.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因,就是因为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C.之所以试行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就是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D.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就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4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激发出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以便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最终目标
B.我们既要激发出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清晰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C.我们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因此要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
D.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我们因此要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47题。
西方的哥特式教堂被文学家雨果誉为“大艺术”,雕塑、绘画、音乐等曾经都依附于教堂;东方可以称作“大艺术”的,非中国园林莫属。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不同,( ),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与周围景致交融为和谐的整体。由建筑的小空间进入自然的大空间,中国园林的主旨是回归自然,而非控制自然。
虽然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帝王、贵族、士大夫等阶段,但雅集却①,出现在各个时代和各类园林中。园林的景致②,先贤的风雅令人神往。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生活场所,更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拥有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将饮酒、作诗、品茶、弈棋、赏曲、鉴古等生活升华为艺术。从而造就了堪称“大艺术”的中国园林。今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更需要的或许并非向外的追寻,而是向内的回归。所有的答案早已③在中国园林中,等待着匆忙的现代人的④和发现。
4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脉相承 美轮美奂 寄托 离开
B.口耳相传 美轮美奂 寄寓 归来
C.一脉相承 引人入胜 寄寓 归来
D.口耳相传 引人入胜 寄托 离开
4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方园林往往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中国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
B.西方园林往往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中国园林则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
C.中国园林往往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西方园林则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
D.中国园林往往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西方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
4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是生活场所,而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拥有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
B.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游览场所,更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
C.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是游览场所,而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拥有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
D.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生活场所,更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50题。
余光中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他在华语世界的接收频道上 ,盖因其作品早溢出文学圈子,进入到 的文化层面,特别吻合国人的审美习性。“他手握五彩笔,醇圆丽隽, ,有汲古润今的巧慧创设,也有融西再造的自主功力,多种涵泳浃洽,终成阳春与下里咸宜的格局”。
余光中对语言调度有着高度的灵活性。正如他在散文集《逍遥游·后记》中说道:“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来构造它的美感。”无论是文字的排列、延伸,抑或语法的倒装、易位,还是修辞的各种变格,他都能逞才使气,达到一种堪称信手拈来、 的境地。中国古典诗词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辞格资本,名目繁多:有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织如“列锦法”——“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颠倒文法顺序的“易位法”——“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等。( ),时时花样翻新,令人目不暇接。
4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占鳌头 共识 金声玉振 左右逢源
B.超群绝伦 通识 金科玉臬 面面俱圆
C.独占鳌头 通识 金声玉振 面面俱圆
D.超群绝伦 共识 金科玉臬 左右逢源
4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B.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C.“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D.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5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除了创造性发展这些丰厚的辞格外,他还深谙它们的用法。
B.余光中不仅深谙这些丰厚的辞格的用法,且多有创造性发展。
C.余光中虽然深谙这些丰厚的辞格的用法,但多有创造性发展。
D.这些丰厚的辞格的用法多有创造性发展,虽然被余光中深谙。
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已没有什么意义”分析错误。根据文中“以过去红色经典所建立的美学经验来处理当下生活,可能未必完全有效”“前述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积累的由日常叙事抵达宏大历史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当下日常‘小生活’、呈现大时代精神具有启发意义”的信息可知,这些创作还是有意义的,原文也说“具有启发意义”。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末运用对比论证”错误。结合“宏大叙事之大并不在于作品体量的大,也不在于描绘生活图景的大,其根本在于价值内核——通过典型化的事件和人物来诠释时代主流精神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分析,文末只是指出宏大叙事不在于“大”,而是在于“价值内核”的体现,因此不存在对比和对比论证。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原因是和平年代的大历史往往以琐碎、平淡的方式呈现”分析不当,根据文中“从深层次看……更重要的还是创作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锐意创新的精神”的信息可知,其原因应是出在创作者身上,而不是和平年代的历史呈现上。
C.“只要……就……”表述绝对,根据文中“要有历史感……努力还原特定历史境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信息可知,题干中缺少了“在对时代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这个条件。
D.“《百合花》这类‘小叙事’则不需要”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其根本在于价值内核……呈现大时代精神具有启发意义”的信息可知,不管是宏大叙事,还是“小叙事”,都要通过典型化的事件和人物诠释时代主流精神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
故选A。
4.C 5.D 6.A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其中最受重视的‘君子之勇’的内涵”错误。由原文“而在君子的德行中,‘勇’又受到相当的重视”可知,原文中君子之勇是“受到相当的重视”,而不是“最受重视”。
B.“‘勇’是顽强而刚毅的意志”错误。由原文“真正的君子之勇,是统摄于仁的目标之下的,是为实现和维护仁义而产生的顽强刚毅的意志”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勇”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君子之勇”具有。
D.“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先贤们或安时顺命”错误。由原文“孔子面对陈蔡绝粮和匡地被围的绝境,依然弦歌不辍;孟子敢于挑战权威,“虽千万人吾往矣”;司马迁面对汉武帝盛怒,敢于出面舍身为李陵辩护;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毫不动摇慨然赴死……究其根本,皆是因为他们内心里对于‘仁’的信念的笃定不移,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人生信条”可知,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先贤们”,选项扩大了范围;“安时顺命”和“仁”“勇”无关;前面说的是“君子之德”,后面说的是“君子大勇”。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子路却‘暴虎冯河’”错误。由原文“孔门弟子中子路以勇敢著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说的就是子路之勇”可知,子路确实“暴虎冯河”,但说子路只会暴虎冯河,过于片面;“文章将孔子和子路进行对比”错误。由原文“在子路问到‘君子崇尚勇敢吗?’时,孔子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可知,文中没有拿孔子和子路进行对比。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才是大勇,君子之勇”错误。由原文“‘大勇’即文王之勇、武王之勇,目标在于除暴安良、安天下民”可知,大勇是除暴安良、安天下民的文王、武王的仁君之勇。
故选A。
7.D 8.C 9.A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道德的成就与人生的遭遇无关”错误。未段指出“道德方面的成就则需要努力,和天资、命运的关系小”,不是“无关”。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快倒的墙”是环境,不是命,“论证了‘命’与‘运’的不同点”错;此例意在论证努力能战胜环境。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某人购买福利彩票中了特等奖,说明他今年‘命’好”错误。由文本“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可知,中奖是“运”好,不是“命”好。
C.“必然”过于绝对化,原文信息是“而希特勒能够横行,却是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所致。所谓‘时无英雄,竖子成名’,所以,事功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可见文中说的是“成分大”,也就是“如果没有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希特勒有可能无法横扫欧洲战场”。
D.“无法成为书法家”错误。由文本“你有没有才,现在还不晓得”可知,现在字不好,不代表没有“才”,所以此项推论不成立。
故选A。
10.C 11.A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是中国移动在网络安全管理上的措施”错误,“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不是中国移动的管理措施,而是《数据安全法》的一个特征,“金库模式”是“对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等关键数据的系统平台”而设。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
B.张冠李戴,依据五、六、七段可知,回应这一问题的没有张汝云。
C.“只有……才……”条件关系不当,原文的表述是“在各类新技术的推动下,工业、农业、金融等传统行业正加速与网络融合,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业态,要统筹好新业态与安全边界拓展之间的关系,提升安全理论素养”,可见“提升安全理论素养”和“才能统筹好新业态和安全边界拓展之间的关系”不是条件关系。
D.“举详例”说法不当,三位人士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是以分析问题,讲原因、道理为主,更没有举详例;此外,文章是讨论安全问题,文章最后“要平衡数据隐私安全与大数据产业发展,应做好红线意识和安全流动两篇文章,将数据安全流动和数据价值发挥相结合,真正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也是说明要以“安全”为前提,所以“对安全和发展并重的追求”说法不当。
故选A。
12.B 13.C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日标”错,根据文中“到2060年前,我国并非是要实现‘绝对的零排放’,而是要将人为活动排放对自然的影响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可知,不是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日标,而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这对碳排放问题有决定性作用”错,根据原文“加快绿色能源替代,这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可知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对解决碳排放问题有积极作用,并不能说有决定性作用。
故选C。
14.B 15.D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二,“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以假设为前提,以预测为判断“超四成家长会选择报网课,36.6%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会选择”是未然行为,“安排了”是已然行为。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这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推断错误。据材料一“有的(家长)因此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只能说明是部分家长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B.“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说法错误,据材料三原文为“具备资质的……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选项缺少“具备资质的”这一限定语。
C.“近半受访者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说法错误,据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巩固学习成果送去课外培训机构的占50.16%,过半。
故选D。
16.C
【分析】
1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错,霍尔在团长墓前痛悔的行为发自真心,没有讽刺意味。
故选C。
17.D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战斗场景”赏析错误。小说基本没有展现战斗场景,只是写了孙寡妇耳中所闻的枪炮声,以及战争结束后的情况,更显示不出“全面”。
故选D。
18.B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这是李杰革命不坚决的表现”说法有误。这不是李杰革命不坚决,而是他的一种进步,作者借此说明知识分子要接受工农大众的教育和领导,革命才能成功。
故选B。
19.C 20.B 21.D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兵”是“将”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D;
“切勿暴掠生民”,“生民”是“暴掠”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B。
本句译为:
宋太祖派遣曹彬等率领军队讨伐江南,曹彬与各位将领入朝辞别,太祖告诫曹彬说:“江南的事情,全部把它交给你,一定不要掠夺百姓,务必扩大威望和信誉,让他们自己归附顺从,不要急躁急速进攻。”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游街”错误。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了解能力。
D.“下令以后选士,中书省要对考生进行复试”错误。从原文“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悉委中书覆试”来看,宋太祖下令从今以后选拔人才,所有涉及享受俸禄的人家,全都交给中书省复试。选项缺少限制词“所有涉及享受俸禄的人家”。
故选D。
参考译文:
宋太祖派遣曹彬等率领军队讨伐江南,曹彬与各位将领入朝辞别,太祖告诫曹彬说:“江南的事情,全部把它交给你,一定不要掠夺百姓,务必扩大威望和信誉,让他们自己归附顺从,不要急躁急速进攻。”又说:“城池被攻破的时候,千万不要杀戮。假如有人处于绝境仍要搏斗,那么李煜的家族不要加以伤害。”而且把剑交给曹彬说:“副将以下,不听从命令的就杀了他们!”曹彬从率兵征讨到获胜而回,众士兵都畏慎敬服,不敢轻率放肆,攻克城池那天,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捷报传到,众大臣祝贺,太祖哭着说:“天下分裂,百姓受到它的祸害,攻下城池的时候,一定有意外遭受战祸而死的,实在令人悲痛!”命令拿出十万石米赈济抚恤百姓。宋太祖对重臣说:“五代时期诸侯霸道蛮横,有违法杀人的,朝廷搁置一边不加过问。人的性命至关重要,无原则地宽容藩镇应当像这样吗!从现在开始,各州判处犯人死刑,要记录好案情上报朝廷,交给刑部详议审察它。”又下诏说:“帝王禁止人们做违法的事,才设立法律。对下要求简明,务必怜悯,天下恰逢动荡流离就用严厉的措施来纠正它,人们知遗羞耻并能改正就用宽容的措施来辅助。小偷和强盗的天性,本来不是大奸大害,近代建立制度,看重法律条文,实在不是爱护百姓的意图。”宋太祖曾经读《尚书》中的《尧典》《舜典》,感叹说:“尧、舜惩处四个凶徒,仅仅采取流放的办法,为什么近代法律制度如此严密啊!”所以制定折杖法,来依次减少流、徒、杖、笞的刑罚。从开宝年间以来,犯死罪不是案情特别严重的,大多能够免于死罪;只有贪官被判处死刑,不曾赦免。有一些大臣应当升官,皇帝向来厌恶那些人,不答应。赵普坚决地替他们诸求。太祖愤怒地说:“我坚决不赞成,你怎么办?”赵普说:“刑罚和奖赏,是天下的刑罚和奖赏,陛下怎么能凭借高兴愤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很愤怒,站起来,赵普也跟着他。太祖进入宫中,赵普就在宫门口站着,很久也不离开,最终得到了应允。开宝元年,初次复试贡士。这一科选拔了十八名符合标准的进士,陶毂的儿子陶邴名字排在第六。太祖对身边的大臣说:“听说陶毂不能教导儿子,陶邴怎么能够考中!”命令中书省复试。于是下诏说:“选拔学业有成就的士子,不是要施与私人恩惠,世代享有禄位的人家,应该敦促子弟研习儒业。至于听说同党的人,多容纳无能之人参与其事。判定文章高下选拔人才的权力是共用之器,哪里应该私自滥用!从今以后选拔人才,所有涉及享受俸禄的人家,全都交给中书省复试。”
22.C 23.A 24.B
【解析】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整句话的句意为:如今天下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拮据,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衰颓败落,病根在于不通晓法令制度,不效仿先王施政纲领的缘故。效仿先王施政纲领的关键在于效仿它的精神实质而已。
本题中,“知”的宾语为“法度”,所以应在“度”后面断开,排除B、D。
“也”为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也”后面断开,排除A。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决定大臣及百官的任用以及制定政府各部门措施”错误。谏官负责对大臣及百官的任用、政府各部门的措施提出意见,不能决定大臣及百官的任用以及制定政府各部门措施。
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文彦博向朝廷请求破格提升王安石任馆职”错误。依原文“召试馆职,不就”可知,让王安石任馆职的是朝廷,并不是文彦博向朝廷请求的。
故选B。
参考译文:
宋仁宗嘉祐五年,宣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临川人,酷好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拿王安石撰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替他扩大声誉,王安石被选拔为进士上第,被授职淮南判官。按照先例,任期已满,可以进献文章请求就试馆职,王安石偏偏不请求就试,调任鄞县知县。在县内修筑堤堰,开挖池塘,兴办水利交通事业。把官仓的谷子借贷给百姓,生产出粮食后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县里的百姓也感到方便。不久转往舒州任通判。文彦博举荐王安石淡于名利,请求破格提升他,用来制止奔走钻营的官场歪风。朝廷宣召他就试馆职,王安石却不赴任。欧阳修举荐他出任谏官,王安石又以祖母年迈为理由加以推辞。欧阳修认为王安石需要取得官俸侍养祖母,又向朝廷进言,委任他为群牧判官,王安石又予以推辞。王安石恳求补任还空缺的地方官职,于是出任常州知县,转任提点江东刑狱。他和周敦颐不期相遇,日夜交谈不中断,王安石回到任所仔细思考,竟至废寝忘食。起初,朝廷召任馆职的命令多次下达,王安石总是辞谢不就职,士大夫都认为他无意世事,很遗憾不曾见过他一面。朝廷常想授予他令人羡慕的官职,只担心他不上任。到这时,王安石就任度支判官,闻知此讯的人没有不高兴的。王安石在按自己的意图行事方面很坚决,于是上奏《万言书》,主要以为:“如今天下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拮据,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衰颓败落,病根在于不通晓法令制度,不效仿先王施政纲领的缘故。效仿先王施政纲领的关键在于效仿它的精神实质而已。效仿它的精神实质,那我所要进行的更改变革不至于使天下人的耳目为之震惊,使全社会的舆论为之大哗,就本来已经符合先王的施政纲领了。依据天下的民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抽取天下的财富来供应国家的用项。自古天下大治的时代,未曾把财力不足当成问题,成问题的是,理财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罢了。各级官吏的才干智慧已经不足以使用,而民间也缺少可以任用的良才,对国家的依托,疆土的守护,陛下怎么能够始终认为上天会永久保佑,而不会发生意外的忧患呢!但愿陛下洞察因循守旧的危害,明确诏命大臣,慢慢考虑改进,以期适应现实的变化。臣下我这套主张,是一般人讲不出来的,而议政者又认为是不切实际的老掉牙的东西。”宋仁宗看过奏疏,就搁在一边了。当时有诏令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皇帝诏书上的文字。王安石争辩说:“如果确实如诏令所说,那么舍人院就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完全听任大臣为所欲为。现在大臣中软弱的人不敢为陛下执法,而强悍的人却假借陛下的旨意来制造命令,谏官、御史都不敢违背他的旨意,我实在感到害怕。”王安石的这些话侵犯了执政大臣,从此更加与执政大臣相抵触。这时王安石的母亲去世,于是王安石离任。
25.C 26.B 27.D
【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御史韩缜迎合吕夷简心意,请把范仲淹的朋党在朝堂上张榜,告诫越职上奏的百官,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句中“传写”作谓语,为承接关系的动词短语,都以“都人士”为主语,之间不能断开;“鬻书者”即“卖书者”,作后面“市之得厚利”的主语,之前断开,排除AD。
“戒百官越职言事者”,“越职言事者”是“百官”的后置定语,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错误,“女弟”是指妹妹。
故选B。
2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宰相吕夷简、中丞杜衍、司谏高若讷相互勾结”错,文中并未提到中丞杜衍与宰相吕夷简、司谏高若讷相互勾结的内容,只是分别写这三个人对忠臣的万般阻挠和迫害。
故选D。
参考译文:
宋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任命范仲淹担任礼部员外郎。仲淹先前因为进谏废后事情被贬到睦州,到这个时候再次被召回。当时御史台征召石介为主簿,还未上任,就谈论政事被罢免。欧阳修写信责备中丞杜衍说:“石介脚还没有踏上御史台的门,就已因为谈论政事被罢免,可以称得上是正直不畏惧躲避权贵啊。揣度介的才能,不止是担任主簿,简直可以担任御史。”杜衍未能采纳欧阳修的建议。景祐三年五月,范仲淹因为吕夷简执掌朝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献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不应该把这些事全部委托(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范仲淹听说了这种情况,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吕夷简愤怒地驳斥范仲淹离间陛下和臣子的关系,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范仲淹因此被免职,任饶州知府。集赞校理余靖上书说:“范仲淹国指出大臣的过错而遭到了重责,倘若他的话不合乎陛下的旨意,陛下则可听可不听,怎么可以因此治他的罪呢?请求更改之前的任命。”被判降职监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书说:“范仲淹素来忠诚坚贞,我与他在道义上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我也不能苟且免罪。”吕夷简黜免他监管郑州酒税,不久改任唐州。欧阳修上书斥责高若讷说:“仲淹因为无罪被驱逐,你作为谏官不能明辨,仍厚颜面对士大夫,出入朝廷,这是不再知人间有羞耻之事(的行为)啊!”高若讷把他的书信(内容)上奏,皇帝将欧阳修贬为夷陵县令。当时朝臣畏惧宰相,范仲淹被贬出京,竟无人敢送别。只有龙图阁直学士李纮、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行。有人因此讥讽王质,王质说:“范希文是贤明之人,能够成为他的朋党,是荣幸啊!”馆阁校勘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来赞誉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并讥讽高若讷。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御史韩缜迎合吕夷简心意,把范仲淹的朋党在朝堂上张榜,告诫越职上奏的百官,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苏舜卿上书说:“孔道辅、范仲淹刚直不屈,位至台谏,虽然改任其它官职,还不忘献忠言供采纳。这两个人,难道不懂得沉默几年,坐得卿辅。大概是不敢辜负陛下委任关注(重用)的心意(恩德),(结果)都受到诬蔑损害而被贬官,离开了朝廷。使得正直的大臣丧失勇气,鲠直的人士害怕而不敢说话,目睹时弊却不敢议论,这是大的忧患啊。”
28.D 29.B 30.B
【解析】
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与”的宾语为“约”,所以应在“约”后面断开,“三章”是“法”的定语,所以“法”后面不能断开,应该在“法”前面断开,所以排除A、C。
“除去”的宾语为“秦法”,所以应在“法”后面断开,排除B。
整句话的翻译为:与父老们约定法规三条:杀人者处死,伤人及抢劫者,视轻重判罪。除此之外,废除秦朝的一切法律。所有的官吏和百姓都按原来的安定不动。
故选D。
2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函谷关以东地区”错误。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樊哙劝阻他,刘邦立刻听从其建议,率军返回霸上”错误。樊哙的劝阻,刘邦起初并未立刻听从其建议,而是张良进言之后,沛公才还军霸上。
故选B。
参考译文:
秦二世胡亥二年(前208年)。当初,楚怀王与反秦的众将领共同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被尊为王。当时,秦国的兵力相当强盛,常常乘胜追击,楚军众将领都不敢率先进入关中。只有项羽怨恨秦军杀死他的叔父项梁,自告奋勇,愿与沛公一起向西进入关中。楚怀王的诸位老将们都说:“项羽为人剽悍凶狠,残暴狡猾。他曾进攻襄城,将襄城的百姓全部杀了,一个不留。凡是他经过的地方无不遭毁灭。况且楚军多次攻秦,以往陈王、项梁都失败了。不如另派忠厚的长者前去,依仗仁义西进,告谕秦国的父老兄弟。秦地的父老兄弟们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现在如果真能得到宽厚的人前往,不实施暴力,应该可以攻下秦地。不能派遣项羽;只有刘邦平日宽大忠厚,可以派他去。”于是楚怀王没派项羽,而派刘邦向西攻城略地,收集陈王、项梁的散兵,以进攻讨伐秦朝。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冬季十月,刘邦率军向西攻进咸阳,众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奔进秦朝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财物;只有萧何率先独自进入宫内丞相府,将府内秦朝的图书、户籍档案收藏起来,刘邦得以全面了解秦国的山川要塞、人口多少,以及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情况。刘邦亲眼看到秦朝宫室、帷帐、狗马、各种钟鼎宝器以及数以千计的宫中美女,便准备留下来居住。樊啥劝阻他说:“沛公您是想夺取天下呢?还是想做个富翁?这些豪华奢侈华丽之物,都是些促进秦朝灭亡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啊!希望您立即返回霸上,不要留在秦宫。”沛公不听劝告。张良说:“秦朝因暴虐无道,所以您才到了这里。为天下的民众消除祸害,应犹如丧服在身,要以安抚百姓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贪图安乐,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取樊啥的劝告。”刘邦于是率军返回霸上。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十一月,刘邦将各县的父老及德高望重的人全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各位父老被秦朝暴政苛法残害已经很久了。我在入关前怀王曾与各路诸侯们约定,先进入关中的称王,那么我应该在关中为王了。现在,与父老们约定法规三条:杀人者处死,伤人及抢劫者,视轻重判罪。除此之外,废除秦朝的一切法律。所有的官吏和百姓都按原来的安定不动。我之所以带兵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消除祸害,请大家不要害怕,况且我所以要领兵返回到霸上,是为等待各路诸侯到来之后,订立规章制度约束大家的行为罢了。”于是派人与秦朝的官吏一起巡视各县、乡邑,向老百姓说明情况。秦地的民众都非常高兴,争相牵着牛羊,拿着酒食慰间刘邦的官兵。刘邦又推辞不肯接受,他说:“军中仓库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百姓们破费。”百姓们听了更加高兴,只担心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项羽已经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之后,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准备向西进入关中。以前,东方各诸侯国中的官吏士卒,有的在关中服徭役,有的屯戌经过秦地关中,关中的秦朝官吏士卒对待他们苛刻无礼。所以等到章邯率领秦军向诸侯军投降后,各路诸侯们的官吏和士卒,乘着胜利的威势将秦军官兵当作奴隶和俘虏驱使,随便侮辱秦军官兵。秦军中的官吏和士卒多产生怨恨情绪,他们私下议论说:“章邯将军欺骗我们投降诸侯军。现在如能攻入关中击败秦朝,确是好事;假如不能,各诸侯掳掠咱们到东方去,秦朝廷又将我们的父母妻子杀尽,那该怎么办呢?”诸侯军的将领暗中听到了这些议论,便告诉了项羽。项羽召来黥布、蒲将军秘密商议说:“秦军中投降的官吏士卒虽然很多,但他们内心并不服。如果到了函谷关不听从命令,情况就很危险了。不如将他们都杀了只留下章邯、长史欣、都尉董翳,带着他们进入关中。”于是楚军便在夜间突然袭击,将秦兵二十余万人活埋在新安城南面。
31.C
【解析】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两年的境况对比鲜明”错。去年词人在旅途中奔波,今年仍在天涯,无论是个人处境还是思乡的感情都没有变化,因此谈不上“对比鲜明”。
故选C。
32.C
【分析】
3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友人被贬的身份”错,“迁客比来无倚仗”说自己是“迁客”,点明被贬的身份,写出故人离去,自己无所倚仗的孤独。
故选C。
33.C
【解析】
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语言特点的能力。
C.“其用意与‘丰年留客足鸡豚’类似”分析错误。本诗中“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一句是运用想象,表达对来年丰收的美好憧憬和祝愿。而“丰年留客足鸡豚”则是表达纯朴真挚的民风,二者用意不同。
故选C。
34.C
【解析】
3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C.“霜”字不是用借代手法,是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慈母头上己现出冷霜似的的白发。
故选C。
35.D
【解析】
3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形象及情感,鉴赏诗歌手法技巧的能力。
D.“但只追求荣华富贵依然令人可惜”赏析错误。“始知边将真富贵”是对卫节度的富贵的赞颂;“可怜”,是值得羡慕的意思。
故选D。
36.A 37.B 38.D
【解析】
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夜以继日”,指夜晚接上白天,后形容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语境强调FAST工作不停息,故选“夜以继日”。
第二空,“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断断续续”,意思是时断时续地接连下去。语境指天籁之音听不真切,故选“若隐若现”。
第三空,“斗转星移”,星斗变换位置。表示时间推移或季节改变。“斗转参横”,意思是北斗转向,参宿打横;指天快亮的时候。语境强调时间的变化,故选“斗转星移”。
第四空,“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具匠心”,在技巧和艺术构思上有创造性。语境指太空艺术国潮风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故选“独树一帜”。
故选A。
3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语序不当。根据上下文判断,陈述的对象是“天文学”,故应位于句首,以示强调,改为“天文学自古与农学、医学、数学并列为四大中国最为发达的自然科学”。
②成分残缺。“尧帝之时专职观象授时的天文官”,缺少谓语,且语境强调的是“观象授时”,改为“尧帝之时即有天文官专职观象授时”。
故选B。
3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D.“④处与②处引号用法无异”错误。第②处的引号表示引用的拟声词,第④处的引号表示特殊称谓,用法不同。
故选D。
39.B 40.C 41.A
【解析】
3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峰回路转”意思是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柳暗花明”形容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景象,也比喻经过一番曲折后,出现新的局面。由前面“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和后面“一丛树枝纷披、树叶沙沙作响的胡杨树出现在眼前”可知,此处使用“柳暗花明”的本义,是形容眼前看到的美景,与“山峰”无关,所以使用“柳暗花明”。
第二处,“肢解”,分解四肢。“分解”,一个整体分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由后面的“皮开肉绽”来看,使用“肢解”更符合情境。
第三处,“匹敌”,(力量等)对等相当。“媲美”,美好的程度彼此相当。语境是将年轻奔放的胡杨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美好程度进行比较,应使用“媲美”。
第四处,“挥洒自如”,形容写文章、写字运笔随意灵活,不受拘束;形容举止洒脱大方,不做作。“挥毫泼墨”,作画或书写毛笔书法作品。由后文“描绘出一幅别样清新的画卷”可知,此处应使用“挥毫泼墨”。
故选B。
4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树枝随心所欲地伸向四周”使用拟人的修辞,“随心所欲”让“树枝”有了人的情态意识。
A.使用比喻,将“世间万事”比作“东流水”。
B.使用借代和比喻,“铁衣”代指戍边将士,是借代;“玉箸”用玉制的筷子来比喻思妇的眼泪,是比喻。
C.拟人,把月亮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D.使用互文和借代,前一句是“主人客人下马上船”,是互文,后一句“管弦”代指音乐,是借代。
故选C。
4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是成分残缺,“望而生畏”是人的行为感受,应改为“令人望而生畏”;
第二处,“让人倍感困乏不已”重复赘余,“倍”和“不已”都是形容“困乏”的程度,可以删除“不已”,或者将“倍感”改为“感觉”。
只有A修改正确。
故选A。
42.C 43.D 44.C
【解析】
4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期待”,意思表示对未来的未知的某个时刻或者事物产生一种憧憬、向往;“期盼”,期待,盼望。句中指人们对“共同富裕”的期待盼望,用“期盼”。
第二空:“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句中与“坚持”搭配的词语应该是“实事求是”这一原则、规律。
第三空:“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句中指实现共同富裕这件事,应该用“一蹴而就”。
第四空:“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指学习或工作);“按部就班”,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句中强调遵循规律,应该用“循序渐进”。
故选C。
4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画线句“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残缺宾语中心语。
(2)画线句残缺与“之所以”搭配的关联词“是因为”,排除C。
(3)A.“之所以……的原因,就是因为”,句式杂糅,排除;B.“……的原因,就是因为”句式杂糅,排除。
故选D。
4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
后文语境为“也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上文也应该表述为“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因此……”,排除AB;
主语一致,“我们”应该置于关联词语前面,排除D。
故选C。
45.C 46.A 47.B
【解析】
4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从语段中可知,此处是指雅集这种娱乐形式的流传,是强调行为的继承性,故用“一脉相承”。
第二空,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引人入胜: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此处是形容园林的景致,应用“引人入胜”。
第三空,寄托: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寓:寄居,依附。语段强调“依附”的意思,应用“寄寓”。
第四空,离开:离去。归来:回来,回归。根据语段的意思可知,此处所要表达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回归中国园林,故应用“归来”。
故选C。
4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通过后文“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与周围景致交融为和谐的整体”可知,这是中国园林的特点,所要与之相连的一定是中国园林做主语的句子,据此排除C、D两项。
通过阅读文段可知,中国园林的特点是“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而西方园林的特点是“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据此排除B项。
故选A。
4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根据语意判断,“游览场所”对于个人来讲,关系较远;而“生活场所”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应是“园林不只是游览场所,更是生活场所”,排除D项。
二是搭配不当,“拥有”与“诗意的栖居”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分析可知,“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是海德格尔提出的一种理想境界,用“实现”与之搭配更恰当。
分析选项又知,AC中使用了“不是……而是”的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根据语意判断,“游览场所”和“生活场所”是一个递进关系,故关联词语应用“不只是……更是”,因此排除AC。B的修改最恰当。
故选B。
48.A 49.D 50.B
【解析】
4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超群绝伦:超出众人,同辈中无人可比。此空陈述对象是“余光中”,所以两个词皆可。
第二组,共识:一致的认识;通识: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此处选“共识”更体现余光中备受认可。
第三组,金声玉振:原指孔子是诸圣人中集大成者,譬如奏乐,开头以金钟发声,末尾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后比喻人有学问,或声誉广为传播;金科玉臬: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此处选“金声玉振”表现余光中的文学学问和才能。
第四组,左右逢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此处选择原意。面面俱圆:各方面照顾很周全。此处选择“左右逢源”体现余光中的知识广博。
故选A。
4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A.表示插入语;
B.标示总结上文;
C.标示话题的转换;
D.解释说明。
故选D。
5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依据句意,应先深谙辞格的用法后才能创造性发展,故排除AD;
此处应为递进结构,不仅强调深谙辞格的知识渊博,还强调创造性发展辞格的文学能力,故排除C。
故选B。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