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选择题精练6语文试题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尤为深刻,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扬祖先美德、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从而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政治”性的。
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伦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的理解。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祠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
B.我国古代祠堂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
C.我国古代,宗族都有宗子,祭拜先祖时举行的敬宗和收族都由宗子主持和率领。
D.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论述奠定基础。
B.文章从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与静文化(建筑装饰)两个方面来论证祠堂的功能。
C.文章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述了“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
D.新安吕氏祠堂照壁的刻画和墀头的文字表明了祠堂静文化暗示或滲透着祠堂的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人们对祠堂祭祀特别看重,在祭祀活动中,既可祭祀先人,还可立约族规。
B.如果我国古代乡村没有祠堂,人们就不会有对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宗亲的追溯。
C.祠堂之礼体现着一种有秩序的爱,蕴含了情感道德层面和伦理政治层面上的意义。
D.祠堂祭礼加强了血缘关系,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儒家伦理中的家族观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如今生活在知识社会或信息社会中,当代经济学家更倾向于用“知识经济”形容我们的时代,其以知识制品向社会生产急速扩张为特征。当前,知识的开放从科学共同体的开放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公众的知识共享,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在知识共享中如何保证公正的知识分布。
知识共享强调的是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递,知识传递的前提是寻找可靠的知识来源;而日常生活中知识传递的方式是听者的非推论的感知活动,这就要求在知识传递中听者对说者作出即时性的、自发的可信度判断。大多数情况下,听者无法肯定说者所传递知识的真假,只能倾向于依赖说者的社会身份。由此,知识传递过程中往往涉及种种不公平现象,比如听者以自身所无法察觉的偏见无意间忽视或否定社会边缘群体所要表达的真实想法。这就产生了认知非正义的问题。那么,要消除知识共享中的认知非正义,需要说者和听者都具有某种认知德性:说者准确地传递知识、真诚地分享知识,听者消除身份偏见。但由于认知非正义的根源是不平等权力的结构以及该结构所产生的系统性偏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实现的德性很有限,消弭这些不正义不仅需要更多有德性的说者和听者,还需要一个公正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
知识共享也是一项集体认知活动,可以广泛共享的知识往往是某种公共知识,而公共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依赖于社会基本认知结构,在哲学层面,这类似于基切尔所构造的“公共知识系统”。基切尔提出:“公共知识是我们所知的总和,是我们先辈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是人类的一项主要成就,它包含了所有已经呈现在书本上的内容,并且在追求个人成就的时候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公共知识意味着一个社会的信息共享体,包括了社会和自然科学、艺术、文学等。只要有交流的通道,就有公共知识的信息传递,公共知识最简单的意义就在于共享信息。
在理想状态下,知识共享是在社会认知框架下所有人有公平机会获得其所需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认知结构以保证公正的知识分布。在现代社会,知识可以被生产和共享,知识的分配也应当纳入正义理论。因此,理想的知识共享建立在现代公共知识体系能够满足某种分配正义的理想制度设计之上,这种认知制度应当保证:社会中每个个体能够自由获取与自己生活计划相关的公共知识,获取知识的机会平等,具备理解和评估知识的能力。
必须承认,以上所描绘的知识共享的理想状态正在被各种新兴技术部分地实现。互联网所造就的知识网络化似乎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知识系统”的雏形:知识的网络化颠覆了传统的知识载体,使知识的拥有者成为容纳了所有人及其思想以及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网;知识的网络化也构造起一个巨大的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中,公众通过搜索和链接“无需许可”地获取任何需要的网络化的知识,并且可以将他们所挖掘的意义和价值反馈网络。公共知识的共享是与生产同步进行的,机器学习和脑机接口技术催生了全新的公共知识生产和共享方式,而机器与机器之间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知识共享成为“公共知识系统” 将面临的新困难。因此,新兴技术增进了公共知识的丰富性、公共性、易得性,但其仍处于一种加剧知识分布不公的趋势之下。
综上,知识共享的认知正义至少包含了个体层面上认知非正义的消除和集体层面上知识分配正义体系的构建两个维度。
(摘编自白惠仁《知识共享中的认知正义》)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知识制品向社会生产急速扩张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的认知正义引人关注。
B.要消除知识共享中的认知非正义,构建一个公正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更为重要。
C.知识共享是集体认知活动,包含社会和自然科学、艺术等的公共知识可以广泛共享。
D.在知识的网络化构造的公共空间内,公众可以通过搜索和链接自由获取所需知识。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脉络清晰,提出问题后,主要围绕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两个维度展开论述。
B.第二段陈说观点时,使用“往往”“大多数情况下”等说法,体现了论证的严谨。
C.第三段引用基切尔的话,是为了论证公共知识最简单的意义就在于共享信息。
D.第五段从知识共享的部分实现和公共知识系统面临的新困难来论证,具有辩证性。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传递中,若听者的判断只依赖说者的社会身份,常常会产生种种不公平现象。
B.只要能保证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具备理解和评估知识的能力,就是理想的认知制度。
C.机器学习和脑机接口技术的诞生,使得公共知识的共享和生产同步进行成为可能。
D.新兴技术增进了公共知识的丰富性、公共性和易得性,达到了知识共享的理想状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什么是“盛唐气象”呢?在严羽看来,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诗就像米芾的字一样,虽然笔力劲健,但还处在学习阶段,终究不能自立门户、自成气象;而盛唐之诗,不仅“雄深雅健”“笔力雄壮”,而且“气象雄厚”,这才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林庚认为,“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舒芜、林庚认为,“盛唐气象”是通过诗歌反映出的盛唐时代的“高涨着的生产力”以及“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此观点一出,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赞同,“盛唐气象”也由此成为描述盛唐诗歌面貌最重要的理论范畴之一。不仅一直为研究者使用,其内涵也被不断地补充和丰富。韩文奇在舒芜、林庚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盛唐之音’是整个时代的宏伟气魄和时代精神的集中而鲜明的体现。其基本音调是讴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魄,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高昂明朗的思想感情、雄浑壮大的气势力量。”
到了90年代以后,学术界始有人对舒芜、林庚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傅绍良认为,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这是对“盛唐气象”的误读。林庚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由此误解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特质。盛唐文化对文学的作用是通过诗人这一中间环节实现的,而李白的浪漫并不是飘逸豪放,而是沉雄悲壮,与杜甫的情感和人格在实质上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而“盛唐气象”的基本特质也不是青春浪漫,而是雄浑悲壮。傅绍良认为,“透过盛唐诗歌,人们看到的不再是那种表层的繁荣或上升,而是那个时代中更为深层的不安与忧患”。“‘盛唐气象’不是文化意义上的‘盛世’气象,不是充满了青春朝气的‘浪漫’,而是一种从满怀生存忧患的诗人的诗歌中所折射出的盛世悲音”。但此观点并未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陈鹏、李中华则从“吏治与文学之争”来看盛唐诗歌的特质,认为“开元、天宝年间,朝廷政治由清明转向昏暗,社会由兴盛的顶峰迅速滑向动乱的深渊。与之相对应,‘盛唐诸公’的人生旅程中也充满了挫折与苦难。因此,‘盛唐之音’中所寄寓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高亢、自信、雄壮、飘逸,也有低抑、苍凉、孤独与悲怆”。
关于“盛唐气象”的成因,学界的分歧不是很大,只是阐述角度和层次深浅有差异。论者多数是从社会、思想、文化以及文学自身的因素等进行论述,认为“盛唐气象”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的硕果。此外,还有学者从太宗、“吴中四士”等对“盛唐气象”的促成方面加以论述。林继中认为,“盛唐气象”来源于对建安、六朝文学的整合,其中文人性格、气度及其追求的变化,又起着直接参与整合的作用;刘怀荣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渊源探析“盛唐气象”的形成,认为“‘盛唐气象’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历代学人共同研究与探索盛唐诗的结晶,不仅应当包含严羽诗论中的妙悟说、兴趣说,而且,它还是以殷璠‘气来’‘情来’两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理论构架和起点的”。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更有利于逼近“盛唐气象”的真实成因。
(摘编自高建新《五十年来“盛唐气象”研究述评》)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羽认为苏东坡等人的诗作虽然笔力劲健,但还处在学习阶段,最终不能自成气象。
B.“盛唐气象”一经提出,其内涵就为研究者认可并使用,直到傅绍良提出不同看法。
C.傅绍良认为不能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盛唐气象”的基本特质应是雄浑悲壮。
D.作者认为论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盛唐气象”的成因,更利于探寻问题的实质。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基于严羽的看法,引出了林庚等研究者对“盛唐气象”内涵的解读。
B.文章引用陈鹏等人的说法,是为了论证盛唐之音中寄寓的情感是复杂的。
C.文章先后论述“盛唐气象”的内涵与成因,既有详细解说,也有简要概括。
D.作者列举不同时代学者的观点并加以比较和分析,使论证不断走向深入。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盛唐气象”时,展现了不同观点间的碰撞,体现出客观严谨的论证态度。
B.与其他论者的角度不同,李中华等人在理解“盛唐气象”时,体现了“知人论世”。
C.要准确充分地把握“盛唐气象”的真实成因,需从社会、思想、文化等因素入手。
D.作者在对五十年“盛唐气象”研究的述评中,认为林庚的观点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生命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与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也被我国学术界视为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是最有可能实现从“跟跑”转变为“并跑”和“领跑”的学科。
1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了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这十项成果有何特殊之处?该评选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有何意义?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整体研究水平处于什么位置?还须在哪些方面补短板?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教授。
记者:为什么这十项成果会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评选的标准是什么?
王小宁:本次入选项目成果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入选项目成果涉及脑科学、免疫学,肿瘤精准治疗等全球范围内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以及粮食安全、疫情防控、全民健康等关乎国计民生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已连续开展6个年度,始终秉承的标准是,生命科学领域(包括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或先进性、重大学术价值或应用前景,在国内外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项目成果。
其中,根据项目成果的不同类型分为两种具体标准。
知识创新类,主要为基础研究项目,评选标准为:项目在探索生命科学现象方面有重要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其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该发现在科学理论或学说上有突破性创见,或在研究方法上有原始性创新,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并得到国内外生命科学界公认。
技术创新类,包括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项目,评选标准为:项目在涉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思路,原理和方法方面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特色性和显著先进性,综合方面优于同类技术,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或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技术、工艺,材料、产品和生物品种等,能够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记者:连续多年的评选活动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有哪些贡献?
王小宁: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是中国科协推动成立的第一个学会联合体,致力于搭建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的创新和发展。自2015年成立起,即开展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主要目的是通过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评选活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成果推荐和评选过程严谨,评选结果权威。每次评选均由联合体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在广泛征求理事和专业分会意见基础上开展推荐工作,并负责对推荐项目进行了解和核实,推荐项目在成员学会网站进行公示;之后由联合体组织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资深专家进行评审,最后经联合体主席团审核确定入选项目。
连续6个年度的评选活动,得到了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极大提高了生命科学的社会影响力,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帮助,为生命科学新技术的开发,医学新突破和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我国科技社团开展类似的评选活动,也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记者:评选结果中提到,“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后备力量强大”,对此能否详细说明?
王小宁:本次评选的入选项目,除“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4-乙烯基苯甲醚是蝗虫的群聚信息素”和“首个新冠病毒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解析及两个临床候选药物的发现”两个项目外,其余6个知识创新类项目和2个技术创新类项目均为非院士主导的研究项目,占比较往年有所提高。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的相关文章均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得到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同行的认可,显示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后备力量增强,实力提升。
记者:目前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研究水平如何?未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加强?
王小宁: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实现从跟踪向原始性创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脑科学、免疫学等子领域,对生命现象的解析进入超微观、连续性,动态化的时代。
目前,全球范围内,美国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我国和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处于第二梯队,在生命科学研究的某些子领域有相对优势,但整体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颠覆性、“从0到1”、引领领域新方向的原创成果少,重大技术创新也比较弱。
对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战略研判,适时开展大科学计划或大科学工程,促进资源共享,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枢纽,布局支撑基础研究,投资多样化的生命科学基础设施,重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生命科学研究相关的科技伦理和道德建设及相关的法律保障。
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在鼓励原创性发现的基础上,激励科技人员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的突破,产生引领效应。对过往入选项目也要实施动态跟踪,完善评价体系。
(摘编自《聚焦学科前沿 突出原始创新——专家解读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光明日报》2021年1月15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访前的文字说明意在强调生命科学现实意义,对采访的具体内容做一下基本阐述,让读者对采访内容有初步了解。
B.该采访紧紧围绕与“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相关的问题展开,就特点﹑标准、贡献、差距进行阐释。
C.入选项目有评选标准,项目成果类型不同,评选标准相同,总体秉承的标准是,具有创新性或先进性、重大学术价值或应用前景。
D.我国虽然整体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生命科学研究的某些子领域还是存在相对的优势的。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次评选由联合体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经过征求意见、了解核实,网站公示,再经专家评审﹑主席团审核确定,整体严谨有权威。
B.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后备力量增强,实力提升,这从科研人员身份数量的明显变化和研究成果能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可以看出。
C.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跟踪向原始性创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D.结合社会发展需求,鼓励原创,激励引领并对入选项目实施动态跟踪,完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3题
①“脱离光合作用、植物和土壤,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直接人工合成了淀粉……”近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一科研成果,论文也在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这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②科研团队最新突破的淀粉人工合成不仅步骤更少,而且还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合成速度。该人工途径从太阳能到淀粉的理论能量转化效率是玉米的 3.5 倍,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的 8.5 倍,突破了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利用太阳能的局限。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技术参数推算,理论上 1 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 5 亩土地玉米种植的平均年产量。
③“传统的淀粉合成都是在植物细胞内进行的,但人工合成淀粉实现了淀粉的无细胞高效合成。”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龙告诉记者,目前工业生产淀粉的原料主要来自于玉米等农作物。在农作物中,自然光合作用的淀粉合成与积累涉及 60 多步生化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理论能量转化效率只有 2%左右, 而人工合成淀粉的路径只需要 11 步。
④可以想象,到时我们所需的淀粉可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通过类似生产啤酒发酵一样的过程,在生产车间中制造出来,这将对未来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是一项具有“顶天立地”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是典型的“0”到“1”的原创性突破。
⑤刘龙表示,人工合成淀粉意义重大。首先,农作物的种植通常需要较长周期,需要使用大量土地、淡水等资源以及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一旦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高于植物淀粉的合成,则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实现退耕还林,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并且,人工合成淀粉相对于植物合成淀粉生产过程可控性更强,不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产量更稳定,这为粮食淀粉可持续供给提供了技术支持。
⑥此外,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实现利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气合成淀粉的化学-生物法联合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这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类似火星等星球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让未来外星粮食的生产成为了可能。
⑦尽管人工合成淀粉的实验已经成功,其理论产率也高于传统合成方式,但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实际产量尚未达到工业化合成的水平,还需实现从“0 到 1”的概念突破到“1 到 N”的转换。如何优化人工合成淀粉的能量利用效率和合成速率,如何降低成本实现工业化生产是科研团队今后要攻克的目标。
⑧人工合成淀粉的背后,是国内外合成生物学近年来的突飞猛进。合成生物学也被称为“工程生物学”,旨在阐明并模拟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设计并构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统,从而建立药物、功能材料、能源替代品等的生物制造途径。
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创新,任何一项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的转化, 都需要时间和积累。科学上的伟大突破未必一定会在应用上取得成功,但都让人类向着真理更近了一步。未来,无论人工合成淀粉能否产业化落地,科学家都为人类找到了一条崭新之路。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1.10.13 有删改)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淀粉人工合成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是一项具有“顶天立地”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
B.根据推算,淀粉人工合成技术理论上 1 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 5 亩土地玉米种植的年产量。
C.人工合成淀粉实现了淀粉的无细胞高效合成,其中“高效”是指更少的合成步骤,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与淀粉合成速度。
D.人工合成淀粉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实现工业化生产还需要优化其能量利用效率和合成速率以及降低成本。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农业生产通常需要较长周期,需要使用大量土地、淡水等资源以及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
B.自然光合作用的淀粉合成与积累需要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生化反应和生理调控过程,且理论能量转化效率低。
C.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验的成功,是因为近年来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的突飞猛进。
D.中国的科学家已经取得了“0”到“1”的突破,只要我们继续钻研,人工合成淀粉就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化。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材料一:
从对成年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来看,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高于2019年的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高于2019年的2.84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15.36期(份),低于2019年的16.33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1.94期(份),低于2019年的2.33期(份)。
从人们对不同媒介的接触时长来看,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75分钟,比2019年的100.41分钟增加了0.34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7.82分钟,比2019年的66.05分钟增加了1.77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1.44分钟,较2019年的10.70分钟增加了0.74分钟;2020年人均每天接触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9.73分钟,较2019年的9.63分钟增加了0.10分钟。
在传统纸质媒介中,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20.04分钟,比2019年的19.69分钟增加了0.35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5.71分钟,少于2019年的6.08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3.25分钟,少于2019年的3.88分钟。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综合各项数据,包括智能手机普及、阅读介质改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内,有声阅读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在这背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讨论它和深度阅读的关系。
有声阅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时间的利用上,人们可以边听边做其他事,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然而,声音产品非线性、碎片化的特性,也影响了有声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以前听广播、评书,那是一种艺术形式。听书,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有声化。”有网友表示,有声读物内容的格调、版权问题都需要关注。
徐升国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阅读成本,便于用户参与内容制作,有声阅读可以算是阅读新的增长点。但作为一种新兴阅读方式,内容还需要不断丰富。
“眼下有声阅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不怎么喜欢看书和不知道怎么看书的人来说,有比较好的引导效果。”他表示,这也是拉动纸书阅读的一种方式。
媒介传播的变革浪潮几乎不可逆转,但碎片化阅读方式并不能毁掉阅读本身,“听书”“看电子书”等是有心人读书的一种方式,真正的深度阅读,关键词从来都是“特之以恒”。
(摘编自《有声阅读,能否收割碎片化时间》)
材料三:
有评论指出,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如果一个人不想成为被动的接收器,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这正是碎片化阅读应具的重量所在。
徐升国表示,首先,数字阅读还处在发展之中,需要有效地完善和引导,朝着更好的方向去深化。比如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甚至可以说是新的数字化的深度阅读工具。同时还需要适合数字化深度阅读时代的内容支撑,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而不是放任低俗化、娱乐化的内容泛滥成灾。
其次,不可无视数字阅读的缺点或者盲目乐观,以至于在政策和舆论上认为传统的阅读、深度的阅读、纸质的阅读都已经是过时的、陈旧的方式。而简单地倡导碎片化的阅读。
第三,尤其在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依然需要有效地引导人们以深阅读为主要方向,而不是以浅阅读来替代深阅读。对未成年人来讲,培养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深度的阅读习惯仍然是当前数字化阅读背景下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和方面。
(摘编自《浅阅读时代的“深”思考一读书如何才能不“支离破碎”》)
1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的发展使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有声阅读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缺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B.有声阅读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适应现代社会节奏。但有声阅读也是有局限的,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有声化。
C.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阅读成本和有声阅读内容制作的门槛。有声阅读是阅读新的增长点,要不断丰富其内容。
D.不管是“听书”还是“看电子书”,它们都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但不会达到真正的深度阅读。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乡村居民,人均纸质出版物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
B.2019年到2020年,从人们对不同媒介的接触时长来看,成年国民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传统纸质媒介中。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最短。
C.有声阅读之所以是拉动纸书阅读的一种方式,是因为不喜欢看书和不知道怎么看书的人听书后,就会找纸质书来读。
D.数字化的时代,碎片化让阅读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但要达到真正有效的阅读,个人必须拥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冰雕连①
风停雪住,曙光再次降临在北朝鲜的长津湖。
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里兹伯格②的部队开始往黄草岭1081高地运动。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大地上一片安详。
里兹伯格团长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详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也叫他摸不着头脑。以基本的常识而言,中国人不可能不向1081高地这个最后的关隘派出阻击部队,他心里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里兹伯格命令他的陆战队员加倍小心,占领山头上的阵地。
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有百十号人,都据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队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阵地上的中国人好像都睡着了,听任美国人来到身旁而无动于衷,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神态安详。里兹伯格听到陆战队的报告以后也爬上了1081高地,他为同一幕景象所震撼。这就是与他们鏖战了二十多天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们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这是些什么人啊?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为什么具备着这样非同寻常的意志力?里兹伯格摇了摇头,虽然他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人,但是他知道他们都是些无畏的勇士,是真正的军人。
里兹伯格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美国海军陆战部队的军礼。
里兹伯格对他的陆战队员们说:“让他们待在这里吧,不要打扰他们。”
陆战队排起了长长的队列,他们一路路一队队从1081高地的下面通过,每个人都把并拢的手指放在钢盔或是兜头大衣的帽檐上,向沉睡在山头上的中国人,向他们的对手致意。
吴铁锤一路紧赶,夕阳西下时赶到了黄草岭1081高地。
他没有想到这个高地是他这支部队最后的归宿,也没有想到竟然会以这种方式来跟自己的老搭档欧阳云逸告别。
百十号冻僵的人都从堑壕里抬了出来,抬到了平缓的坡地上。他们的身体弯曲着,保持着据枪射击的姿势,弯也弯不平,扳也扳不直,枪支抱在他们的怀中,冻结在他们的手上,拽也拽不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凝结着寒霜,头发和眉毛胡子上密布着晶莹细小的冰粒,在夕阳昏黄余晖的照射下晶莹剔透。
吴铁锤看到了欧阳云逸,他好像完全睡着了,闭着眼睛,睡得很踏实、很安详。他的手上戴着蓝色的毛线手套,肩膀上背着他的帆布挎包,他的眼镜片冻裂了,眼镜架掉落在胸口上。吴铁锤把他的眼镜拿起来,解开欧阳云逸的挎包,用毛巾将冻裂的镜片擦了又擦,然后重新把它戴在了欧阳云逸的鼻梁上面。
吴铁锤看着面前睡熟的欧阳云逸,他还从来没有这样仔细看过他。白天黑天,晴天雨天,不论酷暑还是严寒,他跟这个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多少年了?好像还是抗战的时候,在苏北,在他的老家吴家集,这个人带着他参加了新四军的抗日支队,他们一起打鬼子,打走了日本鬼子,他们从苏北北上鲁南打国民党,他们打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许许多多的大仗,然后过长江,打上海,最后跨过鸭绿江来到这个冰天雪地的朝鲜半岛打美国鬼子陆战1师。这么多年了,他从没有想到过会同这个人分开,哪怕是在这个长津湖畔最残酷、最恶劣的环境中,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可是现在,这个他非常熟悉和非常敬重的人却在极度的严寒之中彻底睡了过去,他睡在自己的阵地上,没有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吴铁锤知道这个人再也不会醒来了。
[注]①摘自王筠长篇小说《长津湖》,该书是第一部描写朝鲜战争中长津湖战役的文学作品。②里兹伯格,美军军官,真实人物。下文的我军指挥员吴铁锤与欧阳云逸为虚构人物。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引出了下文里兹伯格的猜测。
B.在面对冰雕连之时,小说对里兹伯格与吴铁锤都进行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
C.最后一段吴铁锤回忆他和欧阳云逸从抗战到解放战争经历过的历次战役,拓展了小说时空。
D.小说通过写冰雕连在冻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战斗姿态,表现了我志愿军坚不可摧的意志。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滚烫的冰雕(节选)
王筠
大雪遮盖了一切,散兵坑、堑壕、堑壕里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欧阳云逸和他最后的部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刀削斧砍一样的寒风从阵地上掠过,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慢慢变得麻木,变得僵硬。他们的头上雪花席卷,狂风飞舞,漆黑如墨般的苍穹笼罩着冰冻的大地。
没有一个人要求下山,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都在等待着美国人的到来。极度的严寒摧残着大家的身体和意志,更折磨着他们饥饿的神经。部队没有一点可以果腹可以提供热量的食物,饥饿和寒冷把他们推到了承受力的边缘。
“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一瞬间就飘散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战士们缓慢而又机械地摸索着自己的挎包、口袋,他们翻找过无数次了,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有任何吃的东西。不少人一边摸索着自己的挎包,一边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也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欧阳云逸也再一次翻了翻自己的帆布挎包。挎包里装着他的洗脸毛巾、牙刷、牙膏、本子、笔、喝水的缸子,还有一个手绢包裹着的包包,那是鸭绿江中国一侧的江土,是他过江的时候带上的。
挎包里没有任何可以充饥或是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欧阳云逸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冻僵了的手还是在里面摸索着,他摸索了半天,最后拿出了那管牙膏。牙膏还有大半管,欧阳云逸一直用得很节省。他有一个习惯,不吃饭喝水可以,不刷牙洗脸不行,从国内带来的牙膏在他这里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现在他把这个牙膏拿了出来。欧阳云逸的手指头已经完全僵硬了,他不得不用牙齿咬掉牙膏上面的盖子。牙膏也冻住了,好不容易挤出了一截,欧阳云逸把这一截牙膏吃进了嘴里。
牙膏已经有些干硬,但并没有完全冻结,欧阳云逸慢慢咬嚼着,一股辛辣的味道充满了他的口腔。他把这管牙膏递给身旁的战士,战士咬了一截,然后又把它传给了下面的战士。一个传一个,欧阳云逸的半管牙膏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每个人的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
雪下得好像小了些,但是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部队睡着了,他知道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要大家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或者抱在一起互相取暖。战士们艰难地站起来了,他们立在刀子般的寒风中,三五个人抱在了一起。欧阳云逸竭尽了气力喊道:“坚持……同志们,坚持住,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绝不让美国鬼子从山下跑掉!坚持啊,同志们,天……就要亮了……”
欧阳云逸大声地喊叫着,他的声音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家相互抱了一会儿又重新蹲在堑壕之中,毕竟堑壕里面的寒风要比外面小一些,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挤得紧紧的,似乎都觉得这样能够给他们带来些许的温暖。
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说来说去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
欧阳云逸紧紧搂着他的肩膀:“打走了美国……鬼子就……回去,回到我们的……江南。我们……江南,油菜黄,稻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
他们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而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们都张大了鼻孔和嘴巴,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
风停雪住,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史密斯的部队开始往1071.1高地运动。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没有枪声,没有喊声,大地上一片安详。
师长史密斯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静过于反常。史密斯命令他的陆战队员加倍小心,占领山头上的阵地。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有百十号人,都持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阵地上的中国人好像都睡着了,听任美国人来到他们的身旁而无动于衷,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地神态安详。
史密斯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礼。陆战队排起了长长的队列,他们一路路一队队从1071.1高地的下面通过,每个人都把并拢的手指放在钢盔或是兜头大衣的帽檐上,向沉睡在山头上的中国人,向他们的对手致意。
(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10月21日)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极寒天气的描写突出了志愿军战士遭受的困境,为后面志愿军战士被冻成冰雕作了铺垫。
B.志愿军战士面临饥饿和寒冷带来的死亡考验,没有一个人脱逃,这充分说明了志愿军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极强。
C.小说运用了细节描写,如欧阳云逸的书包里有用手绢包着的中国江土,这表明了志愿军战士对土地的深厚情怀。
D.小说用“美国海军陆战队”“长津湖”等词语指向了“抗美援朝”的特定时代,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烽火岁月。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魏征轶事
陈振昌
贞观四年,唐太宗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西出长安,策马漫游。目的地咸阳,风光宜人,不远不近,只40里地。是日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君臣且行且叙,相谈甚欢。渡渭水,过咸阳桥,不觉到了一淙溪流处,但见山水秀美,地势开阔平坦,绿草茵茵,唐太宗勒住马缰,曰:此处风光甚好,不走了,咱们下马围坐,放浪形骸。
唐太宗的思绪,是接续马背上的。前天昨日,他在研读刘邦的《大风歌》,曹操的《短歌行》,思绪沉醉在治国人才上。甫一坐下,就对魏征说,魏爱卿,从前你是太子洗马,人在东宫,尽心所事。此,乃吾所敬重也。朕今日心情极好,真心实意想做个学生,请先生不吝赐教。
魏征见圣上点名,知其所言郑重、真诚,也知其现在所思所虑。乃曰:圣上文韬武略,仍谦和如此,实是我大唐之幸,百姓之福。臣就不推辞了,赐教不敢,说一故事如何?
唐太宗曰:甚好。
魏征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峭壁,若有所思,就说开了从前有位国王,听说国中有位农夫极善侍弄林木,就传召令他进宫,委以重任。
国王说,听说你营造林木,极有才艺。寡人皇宫正在兴建,正需要一位高人配合,皇宫虽堂皇,尚需园林扶持。你就统领一班能工巧匠为寡人营造一座天下最美的园林吧,事成以后,重重有赏。
农夫说,为陛下侍弄花木,是在下的荣光。只是在下并不像传说有这般能耐,怕有违圣意。
在下请求:陛下可否在边境南方划过一块山地,让在下试种侍弄?陛下志趣高远,雄心勃勃,无与伦比。此块山地,我必须侍弄成风景卓绝,让万国朝拜,如此之后,再仿照这山色,完善修葺,为陛下宫殿营造更美之园林。陛下以为如何?
好,好。难得你一片忠心。国王大悦。
农夫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下营造期间,请陛下下旨,不许任何人干涉。怎样种植,种植什么,怎样侍弄,权柄全握在鄙人手中。
准!国王说。寡人之万国朝拜园林,岂容他人言说。你多虑了。
谢过国王,农夫就领旨而归。
农夫规划山头,精选树种。以红木、檀木、梨花等栋梁之材为主。也植各式各样,凡能适应这方山水者,都种植上了。
奇怪的是,农夫在每一棵树生长到一定高度时,都不让它们顺势往上直长,都把树的主干扭成弯曲状,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介乎左右,待到成林时,成了一片歪脖子树园林,怪林。农夫也有意让个别树木任其汪洋恣肆,直直地往上长,长得高大葳蕤。然,密的是歪,疏的是直,不注意者还看不见。
十年后,怪林开放。独特的、人无我有的就是最好。鹤立鸡群不是鹤怎么美,而是鸡以群居,以多胜寡,自诩咯咯,以丑为美。一开放就游人如过江之鲫,赞不绝口。很快,外国游人来了,也赞不绝口,这园林就真引来万国朝拜。
国王大喜过望,御驾亲游。开始也神采奕奕,兴趣盎然。游着游着,就眉头紧蹙,怒从心起。但碍于大批大臣幕僚随从左右,不便发作,只得暂且隐忍。
回到宫里,皇上雷霆大作,骂了一通泄愤,密令刑部将农夫捉拿,还要将其碎尸万段。然则农夫早有准备,怪林就在边境处,他不费力就逃到他国去了。
唐太宗听罢故事,思忖一会,道:故事甚好。房玄龄杜如晦也点头称许。
唐太宗说,此农夫非真农夫,聪慧过人,国之良才也。用心殷切,借歪脖子树说权势,树者,喻人也。所以歪,是压制生成,并非自然;而自然者,直直向上,高大葳蕤。歪脖子成林,看是好看了,可中看不中用,尽废材也。农夫用心良苦,借歪林规劝国王。倘若国亦如此,强制压抑,以暴扭曲,人才俱歪才奴才矣!国将不国,又何来万国朝拜?如我是国王,不仅不杀农夫,还要像欣赏魏爱卿一样,以为国家之重臣,与尔等并为谏议大夫。众爱卿以为如何?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齐曰:皇上英明,言简意赅就把故事剖析透彻。
此刻房玄龄眼尖,见溪流上岸,有两壁巨石夹一枣树生长,枣树就成歪脖子树了,便指着打趣说,魏大夫好捷才,适才的故事,怕是以此即兴编就的吧?
魏征含笑,不置可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8期,略有修改)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唐太宗与魏征等辅臣出游写起,用“天高气爽,云淡风轻”的景物描写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B.小说运用插叙手法,让魏征讲述一个农夫为国王种树的故事,赢得唐太宗与房玄龄杜如晦的一致称赞。
C.魏征在讲故事之前对唐太宗极力夸赞一番,主要是为了暗示唐太宗做一位尊重人才受百姓拥戴的明君。
D.唐太宗说“此农夫非真农夫,聪慧过人,国之良才也”,这个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聪慧和对人才的关注。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1题。
上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会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请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夫外戚贵盛,鲜不倾覆,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今在枢机之位,又言‘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且阴卫尉兴,天下称之,省中御者至门,出不及履,此蘧伯玉之敬也;新阳侯就,虽刚强,微失理,然有方略,据地谈论,一朝无双;原鹿贞侯识,勇猛诚信;此三人者,天下选臣,岂可及战!马氏不及阴氏远矣。吾不才,夙夜累息,常恐亏先后之法,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帝省诏悲叹,复重请曰:“汉兴,努氏之封侯,祝立于之为王也。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太后报曰:“善反覆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让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昔窦太后欲封王皇后之兄,丞相条侯言:‘高祖约,无军功不侯。’今马氏无功于国,岂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今祭祀则受太官之赐,衣食则蒙御府余资, 斯岂不可足,而必当得一县乎!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数进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家之封,违慈母之拳拳乎!”上乃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注)①濯龙:汉代宫苑名。在洛阳西南角。②绿褠,绿色臂衣,古代射箭时戴的皮制袖套。以缚左右手,於事便也。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
B.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
C.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
D.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尉,九卿之一,始于秦,汉朝沿袭,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
B.仓头,汉代对奴仆的称呼,汉时奴仆以深青色布包头,故称仓头。仓,通“苍”。
C.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
D.高祖,古代开国帝王的年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想为他的舅舅们封爵,太后不允许,后有关部门的官员奏请皇上依照旧制对外戚封爵,太后下诏制止,皇上看到诏书不禁悲哀叹息。
B.太后以王姓五人封侯为例驳斥没封外戚官爵导致了大旱的说法,认为提出封外戚侯爵的人,都是想讨好她而希望从她那里得到好处的人。
C.太后列举卫尉阴兴的恭敬有礼,原鹿贞侯阴识的胸有谋略,新阳侯阴就的勇猛有诚信,证明有关部门官员把马氏和阴氏相比是错误的。
D.太后引用丞相条侯的说法,指出如今马氏对朝廷无功,不能与阴氏、郭氏的皇后家族相比,不能封爵,皇上认为太后过谦,令他心生遗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
淳化五年九月壬申,以襄王元侃为开封尹,改封寿王。帝在位久,储贰未立。初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至是寇准自青州召为左谏议大夫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俛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意既以为可,愿即决定。”遂以元侃为开封尹,封寿王。元侃,帝第三子。吕中曰:“准之言真万世法也。”
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诏立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更名恒,大赦。太子既立,庙见还宫,京师民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寇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悟,入语后嫔,宫中皆前庆。帝喜,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以李至,李沆并兼太子宾客,诏太子以师傅礼事之。
三年二月辛丑,帝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谋立楚王元佐。三月癸巳,帝崩,年五十九。时,皇后令王继恩召吕端,端知有变,即绐继恩入书阁,锁闭之。亟入宫,后问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更有异议。”后默然,乃奉太子至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焉。初,帝欲以端为相,或曰:“端为人胡涂。”帝曰:“端小事胡涂,大事不胡涂。”决意用之。时同列奏对多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札戒谕:“自今中书必经吕端参酌,乃得闻奏。”五月甲戌,讨谋立楚王之罪,贬李昌龄为忠武行军司马。降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胡旦除名,长流浔州。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至道建储》)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至是/寇准自青州召为左谏议大夫/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B.初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至是寇准自青州召为左谏议大夫/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C.初/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至是/寇准自青州召为左谏议大夫/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D.初/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至是寇准/自青州召为左谏议大夫/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申:干支纪日法,它同干支纪年法,用干支相匹配来记录日序,始于甲子终于癸戌。
B.储贰:亦做“储二”“储副”,即太子,是预定继承君位的皇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以农为本时代的原始崇拜物,后来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晏驾:与文中的“崩”均为皇帝去世的讳称,汉以前多用“晏驾”,汉以后多用“驾崩”。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宗久在帝位,却没有建立储君,引发朝臣担心和议论,因为建储事关政权稳定、国家安危。
B.宋太宗询问寇准和吕中建立储君的事情,寇准给太宗提出了择君建议,得到了吕中的赞赏。
C.宋太宗立第三子元侃为皇太子,元侃深得民心,太宗心中有恼意,寇准却认为这是国家的福气。
D.太子元侃英明,王继恩嫉恨,想趁太宗有病时拥立楚王元佐,元侃继位后,将王继恩等贬官流放。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7题。
义熙六年,刘裕率刘藩等还东府,大治水军,遣建威将军孙处、振武将军沈田子帅众三千,自海道袭番禺。卢循收兵至番禺,遂围之,孙处拒守二十余日。沈田子言于刘藩曰:“番禺城虽险固,本贼之巢穴,今循围之,或有内变。且孙处众力寡弱,不能持久,若使贼还据广州,凶势复振矣。”田子引兵救番禺,击循破之。
十四年秋,沈田子、傅弘之入武关,委戍将皆委城走。田子等进屯青泥,秦主姚泓使给事黄门侍郎和都屯峣柳以拒之。沈田子等将攻峣柳,泓欲自将以御裕军,恐田子等袭其后,欲先击灭田子等,乃帅步骑数万奄至青泥。田子本为疑兵,所领千余人,闻泓至,欲击之。傅弘之以众寡不敌止之,田子曰:“兵贵用奇,不必在众。不如乘其始至,营阵未立,先薄之,可以有功。”遂帅所领先进,弘之继之。秦兵合围数重。田子抚慰士卒曰:“诸君冒险远来,正求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于此在矣。”士卒皆踊跃鼓噪,执短兵奋击,秦兵大败。
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内不平。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私谓田子曰:“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未几,镇恶与田子俱出北地以拒西夏兵。军中讹言:“镇恶欲尽杀南人,因据关中反。”田子请镇恶至傅弘之营计事,田子求屏人语,使其族人沈敬仁斩之幕下,矫称受太尉令诛之。弘之奔告刘义真。义真与王修被甲登城门以察其变。俄而,田子帅数十人来至,言镇恶反,修执田子,数以专戳,斩之。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B.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C.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D.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疑兵,指规模不大、为了虚张声势、虚设兵阵,以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而布置的军队。
B.封侯,封拜侯爵,封建制度中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来也指建功立业。
C.短兵,与长兵相对而言的短兵器,例如刀、剑、斧、钺等,也可指持短兵器的士兵。
D.关中,指江南一带,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振武将军沈田子与建威将军孙处率领三千士兵,从海路袭击卢循的根据地番禺,卢循率余众围攻孙处,沈田子率兵援教,击败卢循。
B.沈田子驻扎在青泥,后秦皇帝姚泓亲自率军突袭青泥,沈军被重重包围,沈田子慷慨陈词,鼓舞士气,将士们奋勇杀敌,打败秦军。
C.刘裕把守卫关中的重任交给王镇恶,沈田子认为自己的功劳比王镇恶大,心中愤愤不平,于是多次在刘裕面前表示王镇恶并不可信。
D.沈田子听说王镇恶要尽杀南方的士兵并背叛朝廷,于是听从太尉命令,以议事为由请王镇恶到傅弘之的营中并让沈敬仁将其斩杀。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0题。
帝(注)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搢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亦有反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
三年,帝以义武节度使王都将入朝,欲辟毬场。张宪曰:“比以行宫阙廷为毯场,前年陛下即位于此,其坛不可毁,请辟毯场于宫西。”数日未成,帝命毁即位坛。宪谓郭崇韬曰:“此坛,主上所以礼上帝,始受命之地也,若之何毁之!”崇韬从容言于帝,帝立命两虞候毁之。宪私于崇韬曰:“忘天背本,不祥莫大焉。”
夏六月,帝苦溽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宦者因言臣见长安金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帝乃命宫苑使王允平别建一楼以清暑。宦者曰:“郭崇韬常不伸眉,为孔谦论用度不足,恐陛下虽欲营缮,终不可得。”帝曰:“吾自用内府钱,无关经费。”然犹虑崇韬谏,遣中使语之曰:“今岁盛暑异常,朕昔在河上,与梁人相拒,行营卑湿,被甲乘马,亲当矢石,犹无此暑。今居深宫之中而暑不可度,奈何?”对曰:“陛下昔在河上,勍敌未灭,深念仇耻,虽有盛暑,不介圣怀。今外患已除,海内宾服,故虽珍台闲馆,犹觉郁蒸也。陛下傥不忘艰难之时,则暑气自消矣。”帝默然。宦者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宜其不知至尊之热也。”帝卒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旱,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俟丰年。”帝不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
(注)帝: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年至926年在位。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B.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C.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D.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29.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人:也称优伶,优人,古称演戏的人为伶。伶人可为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B.闾阎:里巷的门,此处泛指民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闾阎”的含义与此处相同。
C.毯场,即球场。毯,即“球”,古代一种习武用的皮球。革制,中间以毛填实,足踢或杖击为戏。
D.宫苑使:官职名,一为武臣迁转之阶,无实职;一为掌皇宫内苑之事的实职官。此处当为后者。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自幼喜好音律,甚至不顾天子之尊,亲施粉墨,与伶人同台演戏,并且他还有一个“李天下”的艺名。
B.庄宗时,伶人权势熏天,朝臣备受压迫,有的即使被侮,也不敢出一言;有的选择委曲求全,依附伶人。
C.庄宗想毁掉即位时修筑的神坛,来修建毬场。对此,张宪认为,神坛是庄宗承受天命的地方,毁掉不祥。
D.郭崇韬认为,庄宗居住在华丽舒适的台馆之中,仍觉得酷热难耐,是因为庄宗忘记了曾经的艰难困苦。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1题。
谢陈季常惠一揞巾①
苏轼
夫子胸中万斛宽,此巾何事小团团②。
半升仅漉渊明酒③,二寸才容子夏冠④。
好戴黄金双得胜⑤,休教白苎⑥一生酸。
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
(注)①陈糙,字季常。年轻时曾与苏轼游,并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后隐于黄州之歧亭。惠,惠赠。揞巾,宋代的一种巾帽。②小团团,即“小团”“小团月”,宋时著名的茶饼。③陶渊明曾酿酒,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④汉代杜钦,字子夏,喜戴小帽子,人称“小冠子夏”。⑤得胜,巾帽上的金属佩环,宋时武将凯旋时戴在头上的饰物。⑥白苎,白色的苎麻,也指苎麻布制成的衣服。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先盛赞友人胸怀极为宽广,再以比喻写他送给自己的揞巾很小。
B.领联运用典故,采用戏谑的口吻描写揞巾,“半升”“二寸”都极言其小。
C.颈联叹息揞巾太小,且用白苎做成,无法承受一双“得胜”佩环的重量。
D.诗人借题发挥,由小小的揞巾生发开去,倾吐自己郁结在胸中的块垒。
(六)阅读下面诗,完成32题。
(甲)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
陆游
一梦邯郸亦壮哉!沙堤金辔络龙媒。
两行画戟森朱户,十丈平桥夹绿槐。
东阁群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
太平事业方施设,谁遣晨鸡苦唤回?
(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2.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沙堤上驰来的佩戴金辔的骏马,展开了对梦境的记叙,形象鲜明,夺人眼目。
B.颔联数量词的使用极为巧妙,“两行”刻画出了仪仗之整肃,“十丈”极言平桥之开阔。
C.颈联视角由近及远,描写了东阁群臣聚集的景象,表现了他们等待捷报时的喜悦心情。
D.“壮”字统领梦境,诗人通过叙写梦中的壮事、壮景抒发壮怀,层次分明,意蕴丰厚。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33题。
梅花落
卢照邻
梅岭①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注)梅岭:在广东、江西交界处,因岭上广植梅,故称。
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岭的梅花开了,遥远的天山被冰雪覆盖,环境苦寒,连梅花也没有开放。
B.颈联写梅花飞入舞袖,飞向妆台,既点明了抒情主体的身份,又引起了盼归的忧伤。
C.“春至不知来”中的“不知来”意蕴丰富,既指人不知春来,又指春来人不知归。
D.诗歌从思妇的角度批判了战争对人民和平安宁生活的破坏,所以是一首边塞闺怨诗。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①
辛弃疾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②,十里溪风罢亚③香。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④。
(注)①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当时作者罢官闲居带湖。②章:通“橦”,大木材。钩辀:鹧鸪鸣叫声。③罢亚:稻谷名。④有底忙:如此匆忙。
3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描写鹅湖寺及其周围清新自然的风光,显示出了词人内心的闲适。
B.上片写景由外而内,“清风”“流水”将寺庙内外景观联系起来,融为一体。
C.“千章云木”与“十里溪风”、“钩辀叫”与“罢亚香”两两相对,工稳妥帖。
D.词人归途中骤遇急雨,“冲”“趁”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紧张急迫的心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5题。
东山谒外大父墓①
陈师道
土山宛转屈苍龙,下有槃槃②盖世翁。
万木刺天元自直,丛篁侵道更须东。
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少日拊头期类我③,暮年垂泪向西风。
(注)①东山:雍丘(今河南杞县)东山。外大父:外祖父。这里指北宋仁宗朝名相庞籍。西夏攻宋时,他屡任边帅,用部将狄青等击退西夏兵。任枢密使时,并省官属,裁汰冗兵,减少财政支出。拜同平章事后,力主重用狄青,讨平依智高叛乱。②槃槃:大貌。多指才能出众。③类我:与“我”(此指作者外祖父)类似。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用比喻手法描写外祖坟墓地势之雄伟,然后高度赞美外祖父的盖世之功。
B.颔联描写墓旁森然的林木与丛竹,其主要用意是比况、衬托外祖正直的品节。
C.第五句感慨今昔,写外祖终身的富贵及今有谁能见?言下颇有世态炎凉之感。
D.第六句是对外祖的评价,认为他获得绝代功名,是凭仗他主持正义,秉以公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38题。
中国戏曲与西方的舞台表演理念迥异,中国戏曲遵循程式化和虚拟化的原则,讲究神韵,带有鲜明的东方美学特点。( )我们要让经典作品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中国戏曲表演流派很多,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突出的风格。程派传人张火丁在美国的演出,有大段________的唱段,把程派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戏一格,在每部戏中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如《邯郸记》中计镇华的表演潇洒自如,有出尘之感,梅葆玖的《贵妃醉酒》保持了梅派的大家风范。
戏曲表演是综合艺术,将多种技艺结合在一起。在海外表演过分强调技艺是________,但如能和剧情完美结合,技艺便成了________。川剧《火焰山》里诸 多绝技融合在表演中,如孙悟空借扇时的“变脸"、火焰山爆发时的“喷火"等都运用得________,为作品增色不少。
3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差异带给海外观众陌生感,是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前提
B.这种差异带给海外观众陌生感,文化碰撞和交流以此为前提
C.海外观众对这种差异产生陌生感,是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前提
D.海外观众对这种差异产生陌生感,文化碰撞和交流以此为前提
3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原汁原味 得不偿失 点睛之笔 恰如其分
B.不折不扣 得不偿失 神来之笔 惟妙惟肖
C.原汁原味 本末倒置 点睛之笔 恰如其分
D.不折不扣 本末倒置 神来之笔 惟妙惟肖
3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戏一格,每部戏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己的优势。
B.一戏一格,每部戏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C.一戏一格,在每部戏中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己的优势。
D.一戏一格,在每部戏中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9-41题。
孤独寂寞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意义和激情,会导致对生命的伤害,是一种负面情绪,老、中、青、少都会受其害,但以老年为甚。( ),特别会使一些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经常处于 之中。老年人有孤独之痛,并非“中国特色”,而是“环球同此凉热”。英美等国都有相当比例的老人深受孤独的折磨,称其是老年人的一种“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将孤独列为“比吸烟更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降低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弘扬孝道,子女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同时也需要社会改变老年人的观感。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不要把老人当成包袱, 地割断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同时,老年人也要 年龄包袱,不为“老”所累。人的生命是一个发展过程,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其特有风景,要按老年和自身的特点,“闲里找忙”,做一些自己 的事,避免整天枯坐寂寞。
3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惶惶不安 毫不犹豫 扔掉 力所能及
B.芒刺在背 毫不犹豫 摒弃 得心应手
C.惶惶不安 不假思索 摒弃 力所能及
D.芒刺在背 不假思索 扔掉 得心应手
4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有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就像身旁紧紧盘着一条毒蛇一样
B.老人有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就像一条毒蛇紧紧盘在身旁
C.像一条毒蛇一样,在老人身旁盘踞着精神上的孤独寂寞
D.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像一条毒蛇一样紧紧盘在老人身旁
4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减轻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弘扬孝道,子女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同时也需要社会改变对老年人的观感。
B.减少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弘扬孝道,子女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同时也需要社会改变老年人的观感。
C.消除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发扬孝道,需要社会改变对老年人的观感,同时子女也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
D.降低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发扬孝道,子女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社会也需要改变对于老年人的观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2-44题。
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______________,万物互联,不仅给人民生活带___________的便利,而且释放出巨大的数字红利。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达18.8万亿元,营收达1.8万亿元左右。( )——违法违规行为无孔不入,网络诈骗手法_________,网络安全威胁全天候、无间断。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人。在这个庞大的信息社会、数字社会,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拥有者、使用者,同时也是数字安全链条上______的一环。
网络安全,不仅关乎个人安全、企业安全,也关乎国家安全。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守护网络安全永远都是“进行时”。在便捷和风险共生的网络空间,我们既要自觉成为网络卫士,为维护网络安全、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要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保障数据安全和自己的隐私。
4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天涯咫尺 前所未闻 屡见不鲜 缺一不可
B.咫尺天涯 前所未有 屡见不鲜 缺一不可
C.天涯咫尺 前所未有 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
D.咫尺天涯 前所未闻 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
4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安全的问题,随云奔潮涌的信息化浪潮一起到来
B.但是云奔潮涌的信息化浪潮,也带来网络安全的问题
C.不仅信息化浪潮云奔潮涌,网络安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D.云奔潮涌的信息化浪潮和网络安全的问题一起到来
4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自觉成为网络卫士,为维护网络安全、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要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保护数据安全和自己的隐私。
B.既要我们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保障数据安全和自己的隐私,也要自觉成为网络卫士,为维护网络安全、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C.我们既要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保障数据安全和自己的隐私,也要自觉成为网络卫士,为维护网络安全、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D.我们既要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保护数据安全和自己的隐私,也要自觉成为网络卫士,为维护网络安全、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47题。
壁画是依附于建筑而生的艺术形式,既凸显建筑的文化定位,又美化建筑的现实空间。近年来,随着红色场馆不断建立,一批兼具艺术新貌与时代气象的壁画也_____________。一般而言,对于综合馆,壁画创作重在彰显精神。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大型漆壁画《长城颂》,作者以宏阔的视野表现主旨,通过刻画_____________的长城来象征中华民族精神,使作品闪耀精神之光与艺术之美。对于专题馆,壁画创作则重在突出相关红色文化主题。像延安文艺纪念馆的壁画《延安文艺永恒华章》,以长卷形式展现了延安文艺的红色血脉、革命情怀、厚重传统和薪火相传。( )。
为使内容与形式_____________,突出民族审美特质和时代气象,一些作者在专家指导下多次修改作品,精益求精;一些作者常年深入现场写生,积累素材,沉淀情感;一些作者的创作融入地域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施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丰富了语言艺术;一些作者通过运用新材料、新工艺为壁画艺术带来新变化。细致入微的前期准备和_____________的创作态度,使最终完成的壁画作品连接起历史与现实,为新场馆增辉。
4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应运而生 气势磅礴 相得益彰 一丝不苟
B.应天承运 气势磅礴 相辅相成 一丝不紊
C.应运而生 气壮山河 相辅相成 一丝不苟
D.应天承运 气壮山河 相得益彰 一丝不紊
4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幅幅壁画,以深刻的历史时空、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了带领人们追寻红色记忆
B.一幅幅壁画,以深邃的历史时空、崇高的思想境界,带领人们追寻红色记忆
C.一幅幅壁画不是以深邃的历史时空,而是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带领人们追寻红色记忆
D.一幅幅壁画,因为深刻的历史时空、崇高的思想境界,让人们追寻红色记忆
4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作者融入地域文化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了艺术语言;
B.一些作者融入地域文化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丰富了语言艺术;
C.一些作者将地域文化融入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了艺术语言;
D.一些作者将地域文化融入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丰富了语言艺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50题。
养老是个让人轻松不起来的话题。《桃花源记》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就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个提法和我们当前的养老设计有______________之处。养老最好在社区,在家庭。我国的养老方针是“9073”,即居家养老占90%,社区养老占7%,机构养老占3%。(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养老和托幼紧密结合在了一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是说这一老一小,能够互相照顾,最终______________。当前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社区服务跟不上居家养老的需要,供给能力、服务质量______________。服务送不进家去,居家养老就成了______________,难以持续。应开展老年人养老需求评估,加快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另外,类似“黄发垂髫”互相照顾的概念,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把育幼院搬进老年看护中心,让入托的老年人与孩子共处,既给老人带来活力和被需要感,也能给孩子带去更多关爱。孩子们对老人来说,与年轻父母的每目忙碌不同,更有耐心,育儿经验也丰富。先行步入老年社会的国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实现隔代共处。
4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异曲同工 各得其所 参差不齐 无源之水
B.殊途同归 各司其职 良莠不齐 无源之水
C.异曲同工 各司其职 良莠不齐 无稽之谈
D.殊途同归 各得其所 参差不齐 无稽之谈
4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如在桃花源里,老人们不但集中到村舍边上的养老院,也在社区散居
B.正如在桃花源里,老人们没有集中到村舍边上的养老院,而是在社区散居
C.正如在桃花源里,老人们有的集中到村舍边上的养老院,有的在社区散居
D.老人们除了集中到村舍边上的养老院之外,还像在桃花源里一样在社区散居
5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对老人来说,与每日忙碌的年轻父母不同,更有耐心,育儿经验也丰富。
B.对孩子们来说,与年轻父母的每日忙碌不同,老人更有耐心,育儿经验也丰富。
C.对老人来说,与每日忙碌的年轻父母不同,孩子们更有耐心,育儿经验也丰富。
D.对孩子们来说,与每日忙碌的年轻父母不同,老人更有耐心,育儿经验也丰富。
1.A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以偏概全,原文是说“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因此不是中华民族,而是家族,这里扩大了外延。
C.“宗族都有宗子”分析不当,从文中“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的信息可以分析出,并不是所有的宗族都有宗子。
D.“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判断不当,文中只是说“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对比论证”错误,在论证“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观点时,只运用了举例论证,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如果……就……”说法绝对,由原文“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杨祖先美德、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可知,祠堂是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人们对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宗亲的追溯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祠堂只是其中的一种。
故选B。
4.B 5.C 6.A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构建一个公正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更为重要”错误,结合“但由于认知非正义的根源是不平等权力的结构以及该结构所产生的系统性偏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实现的德性很有限,消弭这些不正义不仅需要更多有德性的说者和听者,还需要一个公正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分析,原文无比较关系,不能推断出“更为重要”。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是为了论证公共知识最简单的意义就在于共享信息”错误,结合“知识共享也是一项集体认知活动,可以广泛共享的知识往往是某种公共知识,而公共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依赖于社会基本认知结构,在哲学层面,这类似于基切尔所构造的‘公共知识系统’”分析,应该是论证“公共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依赖于社会基本认知结构”。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只要……就……”错误。结合“理想的知识共享建立在现代公共知识体系能够满足某种分配正义的理想制度设计之上,这种认知制度应当保证:社会中每个个体能够自由获取与自己生活计划相关的公共知识,获取知识的机会平等,具备理解和评估知识的能力”分析,理想的认知制度需要保证社会中每个个体能够自由获取与自己生活计划相关的公共知识,获取知识的机会平等,具备理解和评估知识的能力。选项内容表述绝对化。
C.“使得公共知识的共享和生产同步进行成为可能”错误。原文为“机器与机器之间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知识共享成为‘公共知识系统’将面临的新困难”,是“面临新困难”,无法推断出“成为可能”。
D.“新兴技术增进了……达到了知识共享的理想状态”错误。结合“必须承认,以上所描绘的知识共享的理想状态正在被各种新兴技术部分地实现”分析,原文是“部分地实现”。
故选A。
7.B 8.B 9.D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直到傅绍良提出不同看法”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到了90年代以后,学术界始有人对舒芜、林庚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傅绍良认为,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可知,看不出傅绍良是第一个“提出不同看法”的人。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为了论证盛唐之音中寄寓的情感是复杂的”错误,由第二段“但此观点并未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陈鹏、李中华则从‘吏治与文学之争’来看盛唐诗歌的特质,认为……”可知,“文章引用陈鹏等人的说法”是为了论证学术界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认为林庚的观点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错误。于文无据,文中第一段可知,作者指出林庚的观点一出,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赞同,一直为研究者使用,其内涵也被不断地补充和丰富,作者并没有认为林庚的观点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故选D。
10.C 11.C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目成果类型不同,评选标准相同”错误。由原文“根据项目成果的不同类型分为两种具体标准”可知,项目成果类型不同,评选标准也是不同的。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实现了从跟踪向原始性创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错误。由原文“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实现从跟踪向原始性创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可知,是初步实现从跟踪向原始性创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而没有完全实现。
故选C。
12.B 13.B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相当于我国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年产量”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技术参数推算,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平均年产量”可知,推算需要在“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另外,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平均”年产量。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农业生产通常需要较长周期”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农作物的种植通常需要较长周期,需要使用大量土地、淡水等资源以及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可知,“农作物的种植”通常需要较长周期,而不是“农业生产”通常需要较长周期,“农业生产”不等于原文的“农作物的种植”。
C.因果关系有误。依据原文“人工合成淀粉的背后,是国内外合成生物学近年来的突飞猛进”可知,“国内外合成生物学近年来的突飞猛进”仅仅能算作背景因素,不能视为充分条件。
D.表述过于绝对。依据原文“科学上的伟大突破未必一定会在应用上取得成功,但都让人类向着真理更近了一步”可知,科学上的伟大突破未必一定会在应用上取得成功,所以,“只要我们继续钻研,人工合成淀粉就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化”过于绝对。
故选B。
14.D 15.B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不会达到真正的深度阅读”说法错误。由文中“‘听书’‘看电子书’等是有心人读书的一种方式,真正的深度阅读,关键词从来都是‘持之以恒’”可知,不管是什么方式的阅读,只要持之以恒地读下去.即可达到真正的深度阅读。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人均纸质出版物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应该是“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纸质报刊和纸质期刊人均阅读量都有所下滑;另外“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乡村居民”文中依据不足。
C.“就会找纸质书来读”说法过于绝对,“有声阅读之所以是拉动纸书阅读的一种方式”,是因为听过书的人有可能找纸质书来读。
D.“个人必须拥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不合文意,原文是说“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个人对信息的选择和判断上。
故选B。
16.B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肖像描写”错,无肖像描写。
故选B。
17.C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这表明了志愿军战士对土地的深厚情怀”错误,根据后面欧阳云逸与战士们关于江南的对话可以得出,这里体现的应是志愿军战士深厚的家国情怀。
故选C。
18.B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魏征讲述的是他即兴编就的寓言故事,是小说中的对话描写,不属于“插叙”手法。
故选B。
19.C 20.D 21.C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谦虚”为“存”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
“臣”为“长抱刻骨之恨”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
句意:太后的确是心存谦虚,但为什么让我单单不对三位舅舅加以恩宠呢?况且卫尉马廖年纪已经老了,而两校尉马防、马光,又身患重病,如果出现不幸,就会使我终身有刻骨的遗憾。因此应当选取吉时封爵,这件事不能再拖延了。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高祖,古代开国帝王的年号”错误,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原鹿贞侯阴识的胸有谋略,新阳侯阴就的勇猛有诚信”错误,根据原文“新阳侯就,虽刚强,微失理,然有方略,据地谈论,一朝无双;原鹿贞侯识,勇猛诚信”可知,选项张冠李戴,新阳侯阴就胸有谋略,原鹿贞侯阴识勇猛而诚信。
故选C。
参考译文:
章帝想封他的舅舅们以爵位,马太后不允许。正赶上大旱,有人上书说是没封外戚官爵的缘故。有关部门的官员就奏请章帝依照汉朝旧制,对外成封爵。马太后下诏说:“凡是提出要封外戚侯爵的人,都是想讨好我而希望得到好处的人。从前王姓家族,在一天中同时封五人为侯,出现漫天黄雾,并没听说有天降好雨的应兆外戚权势过盛,很少有不败亡的。因此先帝谨慎地防备舅家人,不把他们安排在重要的机构中,又说,‘我的儿子不应当与先帝的儿子等同对待’,今有司为什么把马氏和阴氏相比呢!况且卫尉阴兴,得到天下人的称赞,宫中的侍从来到他家门,阴兴来不及穿鞋就出来迎接,像春秋卫国贤大夫蓬伯玉一样恭敬有礼。新阳侯阴就,虽然个性刚强,略失规矩,但是胸有谋略,席地而坐发表议论,朝廷中找不出第二个人。原鹿贞侯阴识,勇猛有诚信,这三个人,是天下臣民中出类拔萃者,一般人怎能赶得上呢!马氏比阴氏差得很远响。我没有才能,但日夜警惕,常怕违背先后订立的法则。我日夜不停地告诫,而我的亲属们不停地犯法,前时我从濯龙门上经过,看见到我娘家去拜访问候的人,车子如流水般长,而马队就像游龙一样,热闹非常,仆人们都穿着绿衣服,领子和袖子都是雪白的。我回头看我的车夫,穿戴比他们差得远了。我没有谴责他们,只是断了他们一年的费用罢了,希望他们能默默地感到惭愧,但他们仍然懈怠,没有担忧国家、忘记私家的观念。对臣子的了解没有超过国君的,何况他们是我的亲属呢!我怎能对上有负于先帝的旨意,对下损害祖上的德行,重蹈西京外戚败亡之祸呢!”马后坚持不答应此事。章帝看见太后的诏书后悲哀叹息,再次请求太后说:“汉朝建立以后,舅家封侯的定制,就和皇子会封王一样。太后的确是心存谦虚,但为什么让我单单不对三位舅舅加以恩宠呢?况且卫尉马廖年纪已经老了,而两校尉马防、马光,又身患重病,如果出现不幸,就会使我终身有刻骨的遗憾。因此应当选取吉时封爵,这件事不能再拖延了。”太后回答说:“我反复考虑这件事,就是想寻求两全之法,对朝廷、外戚都有好处。难道我只是想获取谦让之名,以使皇帝您蒙受不向外戚施恩的嫌怨吗?从前窦太后想封王皇后的哥哥,丞相条侯说:‘汉高祖曾约定过,无军功的人不能封侯。’如今马氏对朝廷无功,岂能与阴氏、郭氏汉朝中兴时的皇后家族相比呢!现在皇后家祭祀的祭品由太官供给,穿的衣服由御府余资支付,这样还不满足,而一定要得到一个县吗?我已考虑成熟了,您不要再有疑问!孝顺父母最好的行动,是使父母安宁。现在不断发生灾异,粮谷的价钱已经上涨几倍,正当日夜忧愁惶恐、坐卧不安之时,您却想先封舅家的爵位,违背慈母的意愿!”章帝才停止封爵。
22.C 23.A 24.B
【分析】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冯拯等人上奏请求立太子,太宗发怒,贬冯拯到岭南,朝廷内外无人敢作声。当时,寇准刚从青州被召回,任左谏议大夫,入见皇帝,皇帝说:“我那些儿子哪一个可以继承帝位?”
“帝怒”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初”“至是”都是时间状语,用在句首,其后习惯断开,排除B。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终于癸戌”错,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干支纪日,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寇准给太宗提出了择君建议,得到了吕中的赞赏”错,由原文“帝俛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意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可知,择君是皇帝自己提出的,不是寇准的建议。
故选B。
参考译文:
淳化五年九月壬申,太宗让襄王任开封尹,改封为寿王。太宗在位时间长,太子还未立。当初,冯拯等人上奏请求立太子,太宗发怒,贬冯拯到岭南,朝廷内外无人敢作声。当时,寇准刚从青州被召回,任左谏议大夫,入见皇帝,皇帝说:“我那些儿子哪一个可以继承帝位?”寇准说:“陛下替国家选择储君,与妇人、宦官商量,是不可以的;与亲信大臣商量,也不适宜,希望陛下选择所能符合天下意愿的。”皇帝低头思考了一会儿,屏退身边随从,说:“襄王可以吗?”寇准说:“知子莫若父,皇上考虑后认为他可以,希望马上决定下来。”太宗就让襄王任开封尹,改封为寿王。元侃,是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吕中说:“寇准的话真是万世不变的准则呀。”
至道元年八月壬辰,下诏立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更名恒,大赦天下。太子立位后,朝见太宗后回去,京城的人拥道欢呼雀跃说:“真是年轻的天子呵。”太宗听说这事不高兴,召见寇准说:“人心很快归属太子,想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呢?”寇准再次拜贺太宗说:“这是国家的福气呵。”太宗醒悟,入宫告诉后宫嫔妃,宫中的人都前来祝贺。太宗高兴,再出宫,延请寇准喝酒,喝得很醉才散。任用李至、李沆同时兼任太子宾客,下诏让太子以师傅之礼奉侍他们。
三年二月辛丑,太宗身体不好。宣政使王继恩畏惧皇太子的英明,私下里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计划谋立楚王元佐。三月癸巳,宋太宗驾崩,年五十九。这时,李皇后让王继恩召来吕端,吕端感觉不对,就把王继恩骗入藏书阁,锁在阁内。吕端急忙入宫,李太后问:“皇帝已经驾崩,应该让皇长子继位,这是顺应天意。现在该怎么办?”吕端说:“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这种情况,怎么能违抗先皇遗命呢。”太后沉默不语,于是太子到福宁殿登基,垂帘接见诸位大臣。吕端平身站在殿下,并不参拜,请求皇上卷帘,走上前去仔细察看,然后走下台阶,率领群臣跪拜。当初,宋太宗想让吕端作宰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就下了决心以吕端为相了。当时同僚处理奏对多有不同看法,只有吕端很少表态。一日,皇宫内发出手谕:“今后中书省(国务院办公厅)有事必经吕端详细提出意见后,才能上奏。”五月甲戌,讨伐谋立楚王的罪过,李昌龄贬官为忠武行军司马。王继恩降职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胡旦被除官名,长期流放浔州。
25.B 26.C 27.D
【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刘裕既然委任王镇恶镇守关中,而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是挑拨他们相斗为乱。荀况说过:“兼并容易,凝结为一体就难了。”这话太对了!
“关中”是镇恶镇守的地方,不能断开;“而”字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D;
“后言”是一个词组,做“有”的宾语,不能断开;“是”是下句主语,其前断开,排除C。
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 斧、钺不是短兵,属于长兵。长兵类:戈、矛、枪、棍、殳、杵、杆、杖、棒、斧、钺、戟、大刀等等。短兵类:剑、刀、鞭、锏、钩、镰、锤、拐、环等等。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于是听从太尉命令”错。原文“矫称受太尉令诛之”,可见只是沈田子假称是太尉的命令。
故选D。
参考译文:
义熙六年,东晋刘裕率领刘藩等回到东府,大规模建设水军。他派遣建威将军孙处、振武将军沈田子率领部众三千人,从海上绕道前去袭击番禺。卢循在撤退的过程中收集残兵败将,来到番禺,于是把番禺包围,孙处在那里抵抗坚守了二十多天。沈田子对刘藩说:“番禺城池虽然险要坚固,但是却本来就是敌兵的老窝,现在被卢循围困着,或许城里会出现变乱。况且孙处的军队少,力量弱,不可能坚持太久,如果让这些贼兵回来占据了广州,那么他们的凶恶势力就要重振了。”沈田子带兵去援救番禺,进攻卢循,并把他打败。
十四年秋季,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兵进入武关,后秦的守将纷纷弃城逃走。沈田子等进兵驻守青泥,后秦国主姚泓命给事黄门侍郎姚和都,在柳驻兵屯守,阻截东晋军。沈田子等将领准备进攻柳。后秦国主姚泓打算亲自统兵出征,抵御刘裕的大军,又害怕沈田子等人突袭他的后方,就想先消灭沈田子等人,于是姚泓率领步、骑兵数万人突然抵达青泥。沈田子这支部队,本来就是为迷惑敌人布置的疑兵,一共才一千多人。沈田子听说姚泓亲征,打算迎战。建威将军傅弘之认为敌众我寡无法抵敌,从而劝止他。沈田子说:“用兵贵在出奇制胜,不一定在人数多。不如乘他们刚刚到达,营地和战阵都没有建立,我们主动挑战,定能成功。”于是,沈田子率领他的部众首先出动,傅弘之作为后继援军紧跟。后秦兵把这支东晋军重重包围。沈田子安抚激励士卒们说:“各位不畏艰险、远道而来,就是为了像今天这样的会战,生死对决,封侯升官的大业就在这里了!”士卒们大声疾呼,跃跃欲试,手执短兵器奋勇杀敌,后秦军大败。
沈田子自以为峣柳大捷,功绩不凡,与王镇恶争功,心里十分不平。沈田子和傅弘之多次对刘裕说:“王镇恶的老家在关中,不能完全信任他。” 刘裕私下里对沈田子说:“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们十多人,难道还惧怕王镇恶不成?”
不久,沈田子和王镇恶同时出军北地,抵抗夏兵的进攻。东晋军中传言:“王镇恶打算全部杀掉南方人,自己占据关中,背叛朝廷。” 沈田子请王镇恶来到傅弘之的大营商讨战事。沈田子请求屏退左右侍从密谈,然后命他的族人沈敬仁,在虎帐下将王镇恶斩杀,声称是奉太尉刘裕的旨意行事。傅弘之急忙跑去报告刘义真,刘义真和王修全副武装登上城门,来观察局势的变化。不久,沈田子率领几十人赶来,声称王镇恶谋反。王逮捕沈田子,历数他擅自杀戮的罪行,将他斩首。
臣司马光认为:古人有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然委任王镇恶镇守关中,而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是挑拨他们相斗为乱。荀况说过:“兼并容易,凝结为一体就难了。”这话太对了!
28.D 29.B 30.B
【解析】
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中,“大明”与“兴庆”是两个并列宫殿名称,中间应该断开,排除BC;
再比较AD,“全盛时”是时间状语,不能与后文的“大明”宫殿连在一起,所以应该从“大明”之前断开,排除A。
译文:宦官因而说:“臣见唐都长安最兴盛的时候,大明宫、兴庆宫中的楼观数以百计。今天皇上您连避暑的处所都没有,宫殿的规模还赶不上当时公卿的府第私舍呢!
故选D。
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钟鸣鼎食之家”中‘闾阎’的含义与此处相同”说法错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之中,“闾阎”代指房屋。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有的选择委曲求全”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亦有反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可知,有的朝臣依附于伶人,是为了谋求恩赏、提拔,不是委曲求全。
故选B。
参考译文:
后唐庄宗李存勖从小喜爱音乐,所以伶人大多受到宠爱,常常跟随庄宗,侍奉在他的左右。庄宗有时也亲自粉墨登场,在宫中与伶人共同演戏,以讨刘夫人的欢心,他的艺名叫作“李天下”。伶人随意出入宫禁,狎侮戏弄朝臣,大臣都非常愤恨,但是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也有的朝臣为了求得恩赏和提拔,反而依附于伶人,四方的藩镇将领争着贿赂、结交他们。伶人之中,特别能损坏政令、陷害别人的就是景进。景进喜欢搜集民间的琐碎细事告诉庄宗,而庄宗也很想知道宫外的事情,于是就以景进作为自己的耳目。景进每次来汇报情况,(庄宗)都屏退身边的人,单独询问景进,因此景进就有机会施展他的邪恶(进谗言,陷害他人),干涉朝政。
同光三年,为了迎接义武节度使王都的朝觐,庄宗打算新建一个球场。张宪说:“近来要在行宫的门前修建球场,前年皇上在这儿即位,神坛不能毁掉,请皇上将球场建在行宫的西面。”过了好多天,行宫西面的球场还没有建成,庄宗就下令毁掉即位时修建的神坛,(还是将球场建在行宫门前)。张宪对郭崇韬说:“这个神坛,是皇上用来祭祀上天,接受天命的地方,怎么可以毁掉呢?”郭崇韬很和缓地拿这话来劝说庄宗,庄宗非但不听,反而立即命令两个虞候把神坛毁掉了。张宪私下里又对郭崇韬说:“忘弃天命,背离根本,是莫大的不祥啊!”
夏季六月,庄宗李存勖苦于盛暑湿热,在宫中寻找地势高且凉爽的处所,没有找到符合心意的。宦官因而说:“臣见唐都长安最兴盛的时候,大明宫、兴庆宫中的楼观数以百计。今天皇上您连避暑的处所都没有,宫殿的规模还赶不上当时公卿的府第私舍呢!”于是,庄宗命令宫苑使王允平另建一楼来避暑。宦官又说:“郭崇韬常常皱着眉头,和孔谦讨论国家用度不足的问题,恐怕皇上您虽然想建楼,最终不可能建成。”庄宗说:“我用内府的钱来建,跟经费没有关系。”但庄宗还是担心郭崇韬会劝阻,就派遣宦官去告诉郭崇韬说:“今年夏天特别热,我过去领兵驻扎在黄河边,与梁军对峙,军营低洼潮湿,我穿着铠甲骑着战马,亲自阻挡敌人的箭支和垒石,还没有这么热。今天我居住在深官之中却热得无法忍受,怎么办?”郭崇韬说:“皇上您过去驻扎在河边,强敌没有消灭,心中只想要报仇雪耻,虽然天气很热,您也不放在心上。现在外患已经消除,海内豪强都已经归服,所以,虽然住在华丽舒适的台馆之中,仍然感到蒸热气闷呀!倘若皇上不忘记从前艰难困苦的时刻,那么暑气自然就会消退了。”庄宗听了这话,默然不语。宦官说:“郭崇韬的府第,和皇宫没有什么差别,他当然不知道皇上有多热!”庄宗最终还是下令让王允平建楼,每天役使工匠上万人,花费巨大。郭崇韬劝谏说:“现在黄河南北遭受水旱灾害,军食不足,希望您暂时停止营建,等到丰收之年再动工。”庄宗李存勖不听。
31.C
【解析】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无法承受一双‘得胜’佩环的重量”中“无法承受”错,颈联的意思是说,揞巾上适合系上凯旋时的一双佩环,意在表述自己无人赏识,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故选C。
32.C
【解析】
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C.“颈联视角由近及远”错误,梦境中诗人在边塞战场,想象到东阁群臣聚集的景象,应是由远及近。
故选C。
33.A
【解析】
3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连梅花也没有开放”错误,首联中的“雪未开”是雪没有融化的意思,并非是“梅未开”。
故选A。
34.B
【解析】
3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由外而内”有误,应为“由内而外”。先写寺内,再写寺外。清风吹来,殿堂之中特别凉爽,寺庙旁边泉水叮咚,令人心旷神怡。寺外有千株高大的树木,树木中有鹧鸪的叫声,山下有十里稻香,景色由近而远。
故选B。
35.C
【解析】
3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言下颇有世态炎凉之感”理解错误。这里是写外祖身后多年之事,今人已不清楚他当日的地位与功业,这里尽管也有诗人的失落惆怅之感,但不能说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故选C。
36.A 37.C 38.B
【解析】
3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从前面来看,“中国戏曲与西方的舞台表演理念迥异,中国戏曲……”,这是说中西方的差异,所以以“这种差异”作为主语,与上文联系更紧密,这就排除CD。
从选项本身来看,选项包含两个分句,如果第二个分句表述为“文化碰撞和交流以此为前提”,则另起主语,导致句内衔接不畅,且表述别扭,因此排除B。
故选A。
3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和特征等。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此处形容唱段保持了原有风格,应使用“原汁原味”。
②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此处形容过分强调技艺的做法颠倒主次,应使用“本末倒置”。
③点睛之笔: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所加上的精辟语句。神来之笔:指绝妙的文思或词句。此处用“点睛之笔”突出其效果更为恰切,“神来之笔”则太夸大。
④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根据上文,这里说的是技艺与剧情恰当结合,而非强调逼真,因此选“恰如其分”。
故选C。
3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在每部戏中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中“所呈现”的主语应是“每部戏”,所以应删除“在……中”,因为介宾短语无法做主语;
第二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己的优势”语序不当,“可以尽情”修饰“发挥”,所以应放在“发挥”的前面。
修改正确的是B。
故选B。
39.C 40.D 41.A
【分析】
3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惶惶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芒刺在背”,原义是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此处语境为“经常处于……中”,故用“惶惶不安”更恰当。
第二空,“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毫不犹豫”强调动作的果断,而“不假思索”强调做事前不经过“想”的环节。
根据上下文看,此处应该是强调人们在对老人采取任何做法之前需要慎重地思考,故用“不假思索”更合适。
第三空,“摒弃”,舍弃。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扔掉”,丢掉。
二者的区别在于“摒弃”为书面语,“扔掉”多用于口语,故此处用“摒弃”更合适。
第四空,“力所能及”,指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此处强调老年人可以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故用“力所能及”。
故选C。
4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根据括号内的句子和下文的关系,其内容应该作整个句子的主语,从意思上看,应是陈述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独寂寞,而A、B两项的主语都是“老人”,故可首先排除;
再比较剩余两项,C项将喻体提前,只强调了孤独寂寞像毒蛇,不如D项更强调孤独寂寞像毒蛇一样在老人身旁更贴合语境,故选D项最恰当。
故选D。
4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搭配不当,“降低……孤独寂寞”动宾搭配不当,把“降低”改为“减轻”;二是成分残缺,“社会改变老年人的观感”介词残缺,应是“社会改变对老年人的观感”。
C项,后半句不合逻辑,应先说子女的做法,然后说社会的做法。
故选A。
42.C 43.B 44.D
【解析】
4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天涯咫尺:形容距离虽然很远,但心心相通,就像是近在眼前一样。咫尺天涯:形容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语境强调距离远,心相近,应用“天涯咫尺”。
第二组,前所未闻: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语境强调以前没有过,应用“ 前所未有”。
第三组,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语境强调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应用“层出不穷”。
第四组,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语境强调每个人都很重要,应用“不可或缺”。
故选C。
4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的内容谈的是互联网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好处,括号后的内容谈的是互联网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前后内容是相反的,语意上是转折的。
A.没有转折,与上文衔接不紧密;
C.递进关系与语境不符;
D.并列关系,与后文不能合理衔接。
故选B。
4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复句语序不当,“既要……也要……”表递进关系,前后两个分句语序颠倒;
二是搭配不当,“保障”和“自己的隐私”不搭配,应把“保障”改为“保护”;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
故选D。
45.A 46.B 47.C
【解析】
4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应运而生:指人或事物适应时机、潮流而出现。应天承运:顺应天命,承受运气,古时用来形容统治政权建立的合理性。此处是说“一批兼具艺术新貌与时代气象的壁画”随着红色场馆不断建立而涌现,应选“应运而生”。
第二空,气势磅礴:形容景象气势雄伟壮大。气壮山河:形容人物的言行表现了豪迈气概,使得山河更加壮丽。此处是说刻画气势雄伟的“长城”,应选“气势磅礴”。
第三空,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此处是说“内容与形式”相互映衬,应选“相得益彰”。
第四空,一丝不苟:一点儿也不马虎,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紊:一点儿也不乱,形容处事极有条理。此处形容“创作态度”,应选“一丝不苟”。
故选A。
4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深刻的历史空间”搭配不当,排除A、D;
“不是……而是……”虽然为并列关系,但排斥了“历史空间”,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故选B。
4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不合逻辑,根据语意,不是作者自身融入地域文化,而是作者的创作中融入了地域文化,据此排除A、B;
二、语序不当,“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表达时,更具备目的性的“发展”应该放在后面;另外,丰富的应该是壁画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语言”),而不是艺术本身,排除D项。
故选C。
48.A 49.B 50.D
【解析】
4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强调“好的效果”,应选“异曲同工”。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各司其职:各自管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里是说对老人和孩子都有恰当的安排,应选“各得其所”。
参差不齐:形容能力、水平等不一致。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此处是说社区服务的供给能力、服务质量不一致,应选“参差不齐”。
无源之水: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无稽之谈:没有依据的说法。此处是说如果社区服务送不进家去,那么居家养老就难以持续发展,应选“无源之水”。
故选A。
4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括号前后的语境可知,我国老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所占比例很小,而社区养老的比例又高于机构养老,A、C、D三项都说将老人集中到村舍边上的养老院,这明显与桃花源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状态不一致。排除此三项。
故选B。
5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主语混乱,画波浪线句的主语应是老人;
二是“与年轻父母的每日忙碌不同”语序不当,应是“与每日忙碌的年轻父母不同”。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
故选D。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