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福建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张劲妮的“灵魂砍价”近日连续冲上热搜。因为这场谈判,张劲妮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医保谈判的姐姐”。
其实,这并不是医保谈判现场第一次引发媒体关注。它之所以频频“出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通过医保谈判,更多的药品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进入医保,这与公共利益息息相关。这种公共围观,实际是一种“利益关切”。
以这次曝光的“名场面”为例,这场谈判最终把报价53680元每瓶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谈到了每瓶33000元成交,对相关病患及其家庭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此外,“医保谈判的姐姐”在谈判过程中诸如“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我觉得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等发言,也进一步引发社会共鸣。
不过,被“医保谈判的姐姐”圈粉的我们,也应该看到,医保谈判绝对不是纯粹靠“眼泪”或者说个人魅力就能够成功,它更需要理性和专业。事实上,张劲妮还有一些话更值得关注。比如,“如果这个药能进入医保目录,以中国的人口基数、中国政府为患者服务的决心,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市场了。”这可以说是“动之以情”之外的“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了。
但是,要剔除的一个认知误区是,医保谈判给药价“挤水分”固然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杀价”越狠越好。如果“砍价”的幅度突破了药企可承受的范围,导致其最终无法进入医保,或是影响到药品质量,伤害最大的其实还是患者利益。
张劲妮曾就药品耗材降价问题解释道,集中带量采购产生的降幅主要“挤”的是药品、耗材价格中的水分,降的不是必要的成本、必要的投入,原则上不影响企业的制造成本和合理利润。同时,她也表示,医保部门将在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中,高度重视质量问题。
站在患者角度,当然是希望药品价格越低越好。但药品从研发到采购再到销售,背后有一整套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而医保谈判只是为了挤掉背后的不合理溢价和水分。如果“低价”打破了药企、药品采购部门、患者等主体之间的良性平衡,到头来实际将形成“多输”局面。正如专业人士所指出的,医保谈判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
更进一步来看,要彻底改变一些患者用药负担过重,或者是一些罕见病患只能使用“天价药”,甚至无药可用的局面,医保部门专业的“灵魂砍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工作。诸如提升药企的研发积极性,加快军见病用药的技术攻坚,提高药品的审批效率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而这些也关系到医保部门在谈判中的主动性和成功率。
因此,固然可以理解一些网友对于“医保谈判的姐姐”个人的关注乃至感动,但应该深知,让她成功谈判的,绝不是“眼泪”,而是理性与专业。相应的,当整个社会能更理性地看待医保谈判的作用和价值及其“局限性”,也有助于凝聚更多解决医药供应和价格问题的共识与力量。
(选自《成都商报》《“医保谈判姐姐”上热搜药价“挤水分”不能只靠谈判“掉眼泪”》)
材料二:
诺西那生钠,是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救命药。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此类军见病患者2万-3万人,若不加以干预,80%的患者都活不过1岁。诺西那生钠曾以“一针70万元”的天价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关注。12月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诺西那生钠成功进入医保,实现天价罕见病药在基本医保准入的零突破。
日前公布的67个独家药品谈判,中选药品(包括天价药)价格被挤掉大半“水分”,平均降价61.71%。这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同时也为医保基金节省不少钱,再次彰显医保药品谈判有独特魅力。不过,从建立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长效机制看,医保价格谈判不能总靠“灵魂砍价”。
首先,“灵魂砍价”充满个性色彩,与谈判专家个人素质高度相关,缺乏可重复操作性。可以说,同一药品谈判,不同的谈判专家可能谈出不同成交价格,同是“灵魂砍价”,难免有“灵魂价差”。其次,“灵魂砍价”成效与谈判对手密切相关。谈判对手水平低些,“砍价”幅度可能大些,否则,药品降幅就少些。第三,“灵魂砍价”实力圈粉后,药企代表可能“吃一堑长一智”,调整谈判策略,你“道高一尺”,他“魔高一丈”,“砍价”成效可能要打折扣。
医保价格谈判的总方针是“以量换价”,即以大批量、确定性集中采购,换取药企最优惠药品价格,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提高国家医保基金用药科学性、公平性和覆盖面。随着医保药品目录不断调整、扩大,医保谈判将常态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任何一种药品的绝对用量惊人,从药品出厂价与零售价实际差额看,药品谈判仍有很大降价空间。
医保谈判需要专家“灵魂砍价”,但更要“机制砍价”。在搭建公平透明的谈判平台基础上,依靠严谨的大数据成果、全球视野的药品比价分析、构建科学的成本测算模型,形成单个药品合理的谈判底价,然后运用公正严明的谈判纪律、娴熟谈判技巧,最大限度压缩人为操作空间,并且将其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机制砍价”,才能更好地将越来越多的好药、“贵族药”,谈成平价药、百姓药,并达成国家、百姓、医院、药企多方共赢的良性局面。
(节选自东方网徐林生评论文章《医保谈判:要“灵魂砍价”更要“机制砍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劲妮“灵魂砍价”引爆热搜,根本原因是她在医保谈判中让更多药品以更合理价格进入医保,触及公共利益。
B.为了最大程度地用好有限的医保资源,与药企谈判时医保谈判专家首先需要“以理服人”,其次才是“以情动人”。
C.医保谈判追求的合理价是挤掉药品从研发到采购再到销售背后的不合理溢价和水分,而不是成本或者合理利润。
D.诺西那生钠成功进入医保,是天价罕见病药首次具备基本医保准入资格,这让罕见病患者看到了“治疗曙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灵魂砍价”是指通过医保谈判使药品、耗材实现较大幅度的降价,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彰显谈判专家个性色彩。
B.“机制砍价”就是通过对大数据、药品价格的分析,测算成本,形成底价,用制度规范谈判行为,去除人为操作因素。
C.医保谈判常态化使很多天价药品大幅降价,越来越多的“贵族药”变成平价药。这意味着解决病患痛苦关键在医保谈判。
D.“以量换价”的医保价格谈判总方针是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和中国政府为患者服务决心而言的,能彻底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未能体现医保“人民至上”理念的一项是( )
A.国家医保局公布2021年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有74种药品其中含7种罕见病用药进入目录。
B.医保专家许伟曾将治疗II型糖尿病的达格列净片从5.62元砍到4.36元,被无数网友点赞。
C.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的申请从受理到获批不到1年,为全球该病患者提供了“中国处方”。
D.医保谈判先确定医保支付预期价,由企业报价两次,两次报价均超出预期价15%的将出局。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患者因为病情罕见、药价昂贵,用不起“天价药”而饱受痛苦。对此,国家和社会应如何更好地帮助这一群体?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笙
葛亮
因为去工人夜校,文笙与码头的工友们,渐渐熟识。一开始,他并不很习惯。但是,渐渐地,混迹于他们之间,竟给他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他们的粗鲁与生猛,构成了文笙经验之外的生活,并且潜移默化。
在那个仲夏的夜晚,教室里厚积的暑热包裹着他。
周遭的沉寂,令这份热更为确凿与煎熬。有两个工友,被日本人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是课堂上最为活跃的两个年轻人,他们的热情,经常使得这课堂沸腾起来。此时,思阅走到了人群中间,以一种克制的眼神,望着大家。
一个年长的工友,终于站起来,说,我不赞成罢工。没了我们,他们可以再找人。兵荒马乱,都在争这一口饭吃。到时候,家里的老婆孩子谁来养活。再说了,就靠我们几个,日本人果真就能放了人?
半晌,终于有一个大胡子,以低沉的声音说,谁不是拖家带口?现时是我们几个。我们出了声,难保也不被捉进去。可真是动静大了,也难保没有更多的人跟上来。老师上课教我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娘的,谁又是谁好欺负的。
思阅走到讲台前,回转过身,说,为什么,为什么认定自己只是被踩、被人烧的草?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做燎原的火。
人们沉默了。这时候,突然响起了一个明亮清激的声音,好,就让我来放这头一把火!这份请愿书,我带头签一个。
叫做浦生的青年,挤过了人群,走到思阅面前。他拿起笔,在一张纸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好了,恭敬地递给思阅,说,老师,我的名字,是你教我写的。如今总算有了用处。
更多的人,举起了手。那张纸在一片臂膀的丛林中传递。到了老工友面前,他愣了愣神,说,奶奶的,豁出去了。也在请愿书上签了字。
递到了凌佐手里,他似乎并未犹豫,龙飞凤舞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又递给文笙。文笙在激情的挟裹下,也签了。
请愿书回到思阅手中,她看着密密麻麻的签名,神色凝重。忽然间,她无声地举起了拳头,唇间轻轻翕动。文笙看到,更多的人举起了拳头,口中念念。他知道,这是暗语,也是口号。本应响彻云霄,但此时却在这教室里造就了无声的声浪,膨胀、充盈,引而不发。
在这如同静默的仪式中,这一天的课堂结束了。工友们三三两两地向外走,谁也没有说话。文笙和凌佐也转身离开,这时候,他们却听到了思阅肃穆而清晰的声音,卢文笙,凌佐,你们留下来。
他们俩面对着思阅。在这已然空旷的房间里,思阅的声音忽而也放大了,渺渺地传过来。你们知道,在请愿书上签字,意味着什么。这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儿戏。你们是学生,不能参加。
凌佐轻轻地说,我已经不是学生了。思阅说,你们来上课,父母并不知道。你们的行为,要对父母和家里负责。
凌佐抬起眼睛,定定地看着思阅,说,我无父无母。
思阅的脸色黯然,她轻轻问,卢文笙,你呢?
文笙低下头。突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他抑克着涌动的情绪,慢慢说道:入寇未灭,何以家为。
这时他的耳边突然响起掌声。他回过头,看见一个花白头发的中年人,立在自己眼前。这男人穿着长衫,眉宇清俊。脸庞却是劳力人才有的黑红色。
他对文笙伸出了手,嗓音中气十足,小兄弟,说得好。
文笙便也握住了那只手。这手握得十分有力,感觉到掌心粗粝,生着厚厚的老茧。
思阅看见是他。态度也很恭敬,唤道,韩先生。
又说,他还是个孩子,是我朋友的学生。
男人朗声大笑,说,学生,学生怎么了。五年前,你也不过是个学生。这国家的天翻地覆,靠得正是学生。没有学生,何来“五四”。
男人顿一顿,又说,现如今,队伍需要的,正是像你,像两个小兄弟一样有文化的人。
思阅沉默了一会,终于说,我经过几年的历练,也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始终未离开过校园,于眼前你我的事业,至多是纸上谈兵。
男人的面色沉郁下来,吴思阅同志。你读的书多,纸上谈兵也分境界。《三国》里有马谡,也有大败关羽的陆逊。书生藏龙卧虎,小看不得。
思阅勉强对他笑了一下,说,先生对他们两个,真是抬爱了。
中年人也笑了,作了个揖,说,吴老师,先走一步。
文笙与凌佐向思阅告辞。天已经黑透了。两个人走在海河边上,都没有说话。近在身侧的巨大货轮,猛然响起了汽笛,轰隆地塞进了耳鼓。
这时,却听见有人唤他们,小兄弟。是男人浑厚的声音。
凌佐走过去,似乎有些惊喜。他犹豫了一下,学着思阅叫这人,韩先生。
男人笑一笑,说,我在等你们。
凌佐有些意外,他看一看文笙。文笙问他,先生,你是什么人。
男人又笑,笑声在这夜里的空气里波动起来。他反问,你们看我是个什么人。
凌佐想一想,认真地说,我看你是个做大事的人。
那人依然笑,笑罢问道:那么,你们可想跟着我干一番大事。
这时候,他们听到擦火柴的声响,火光里头,他们看见男人点燃了一支烟。这人脸上的轮廓,在夏夜里头,是红亮的熔岩颜色。
文笙终于问,先生,你从哪里来?
那人依然笑,笑容却在无知觉中清淡,他面对两个年轻人,神情渐渐肃然,答,延安。
(节选自葛亮长篇小说《北鸢》)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阅既是在夜校教授知识和文化、关爱学生的好老师,也是党的地下工作者、进步思想引领者。
B.年长的工友不赞成罢工也没有签名,他认为家里都有老婆孩子要养,而且这么做也不一定有用。
C.浦生一笔一画带头在请愿书上签名,体现了工人阶级在夜校学习中,思想上正不断变化和觉醒。
D.思阅和韩先生对学生是否应该参加请愿活动的观点并不一致,主要是因为两人阅历、见解不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二、三小节的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天气的闷热,又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气氛,烘托出人们内心的压抑。
B.“臂膀的丛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受到进步思想感染而积极响应解救工友行动的夜校工人之多。
C.小说通过外貌、动作与心理等细节描写,正面刻画了韩先生这一革命者形象,表现他对进步学生的引领。
D.小说结尾点明“延安”后戛然而止,却又余味悠长。既暗示了小说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8.小说中出现了工友与工友、思阅和学生、思阅和韩先生、文笙与韩先生等多重人物对话,这种写法有怎样的作用和效果?
9.有人评价本文是一篇“成长小说”,讲述了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在革命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请以卢文笙为例,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成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王勃勃闻太尉裕伐秦,谓群臣曰:“姚泓非裕敌也,且其兄弟内叛,安能拒人,裕取关中必矣。然裕不能久留,必将南归,留子弟及诸将守之,吾取之如拾芥耳。”乃秣马砺兵,训养士卒。
壬戍旦,王镇恶至渭桥,泓出降,后秦遂亡。九月,太尉裕至长安,镇恶迎于灞上。
冬十一月辛未,刘穆之卒,太尉裕闻之,惊恸哀惋者累日。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裕以次子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义真时年十二。以太尉谘议参军京兆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领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皆为中兵参军。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裕私谓田子曰:“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裕为之愍然,慰谕之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
闺月,夏王勃勃闻太尉裕东还大喜,乃以其子抚军大将军璝都督前锋诸军事,帅骑二万向长安。十四年春正月,夏赫连至渭阳,关中民降之者属路。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部之都复输寇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B.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C.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D.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芥,亦作“拾青”,青色是公卿官服颜色,借指高官显爵,文中指获取高官显位。
B.流户,指流落他乡的民户。又称流人、流亡、流庸、盲流等,文中指逃荒来的农民。
C.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项羽破秦后把关中分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故称。
D.都督,官名,原为监督军队之官,后发展为地方军事长官,此处当动词“统领”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王勃勃根据后秦统治者内部不够团结、相互背叛等情况,断定刘裕一定能够夺取关中。情况果然如他所料。
B.刘裕离开长安前,任命刘义真总领雍梁秦三州的诸项军事,兼任二州刺史。又安排王修、王镇恶等人辅佐他。
C.王镇恶一直被南方将领忌恨,留守关中后更被沈田子等人多次质疑不可靠,刘裕却力排众议,坚定地信任他。
D.关中百姓听说刘裕将要南归,就跑到宫门前哭诉挽留。刘裕也很伤感,劝慰了百姓,但最终还是离开了关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2)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
14.刘裕回朝不久,关中地区就再次落入夏王之手,司马光认为关中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①
元好问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②,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③,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注:①金哀宗天兴二年四月二十九日,金留守官员被蒙古军羁管出京,诗人时任金左右司员外郎,随行暂住青城。青城恰是北宋徽、钦二宗降金处,故有感写了本诗。②真儿戏:汉文帝往霸上、林门军营巡视,俱直驰而入,至周亚夫营,守卫森严,不得入,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晨昔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③华表鹤来: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曾落在华表上感慨城郭如故人非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牧”借喻蒙古骑兵的南侵,但金统治者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警戒和清醒的认识。
B.“真儿戏”是“神州遂陆沉”最根本的原因,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北宋灭亡的痛惜。
C.颈联化用典故,精切工巧,又含蕴深广,抒写了诗人不得不离开京城的凄凉心境。
D.尾句感叹青城恰巧成了历史兴亡的见证,颇有沧桑与宿命之感,呼应了“天公意”。
16.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伶官传序》中,作者提醒人们应注重生活中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钟爱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来表现乐音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3)《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马勒继承人的勋伯格曾经预言:马勒创作的作品属于未来。这个预言在今天__________了。马勒音乐属于未来的价值在于两方面:一是他音乐的内容__________的精神重量,一是他音乐新的语汇__________的形式质量。在内容方面,马勒音乐对于当时流行的约翰·斯特劳斯的注重享乐的唯美圆舞曲的批判性,马勒音乐对于生与死的悲悯情怀,对于底层人残酷命运并将其推向生与死的边缘上进行追索和探究以及体验和表现,呈现出了今天新时代悲剧矛盾的投影,确实具有__________的预言的前瞻性,成为了今天人们对待现存世界心灵的一种精神资源和抗衡力量。
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的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就像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贝多芬是通往浪漫主义的桥梁一样,马勒是通往二十世纪音乐的桥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应验 振聋发聩 别出心裁 不可捉摸
B.印证 醍醐灌顶 别出心裁 不可思议
C.应验 振聋发聩 别出机杼 不可思议
D.印证 醍醐灌顶 别出机杼 不可捉摸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作为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的到来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B.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作为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C.作为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D.作为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的到来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20.比喻具有相似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换牙的经历,而在自然界中,①,鱼类、爬行类等都有换牙行为。在亿万年前,当时的“霸主”恐龙们也换牙吗?答案是,恐龙不仅换牙,②。最近,基于在河南汝阳县发现的一件白圣纪早期巨型蜥脚类恐龙的下颌骨化石,科学家计算出了这种恐龙的平均换牙周期——76天。
就像年轮能够反映树的年龄,( )。通过计算恐龙牙齿切片上增生线的个数,科学家就可以知道这颗牙生长了多少天。不过,给恐龙牙齿做切片难免要破坏化石,科学家也推导出了一些经验公式,让后人不用切片也能计算出恐龙的“牙龄”。
不同类型的恐龙,③。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尼日尔龙,只需14天就可以换一次牙,是目前已知换牙速度最快的恐龙。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恐龙的“牙龄”也可以通过牙齿上的增生线来反映。
B.通过牙齿上的增生线也可以反映出恐龙的“牙龄”。
C.牙齿上的增生线也可以反映恐龙的“牙龄”。
D.牙齿上的增生线也是恐龙“牙龄”的反映。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一种直接、短小、搞笑而贴近生活的“土味视频”逐渐兴起。其创作背景多是农村、乡镇和一些小城市,内容多呈现各种奇葩见闻、搞笑段子以及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平凡生活。“土味视频”广受追捧,风靡网络的同时,也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质疑。
有人认为,“土味视频”过于低俗、浮夸,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人认为,“土味视频”是农村青年自我表达的方式,折射出他们展示自我的强烈欲望;也有人认为,“土味视频”是大众审美甚至是大众文化的倒退;还有人认为,大俗即大雅,高雅的文化都是由通俗的文化发展而来的,“土味文化”需要鼓励与引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B
2.A
3.C
4.首先由张劲妮的“灵魂砍价”事件引出医保谈判的话题;接着论述了医保谈判备受关注的原因和医保谈判的原则;然后指出影响医保谈判的其他因素;最后总结,让整个社会能更理性地看待医保谈判的作用和价值及其“局限性”。
5.(1)提升药企的研发积极性,加快军见病用药的技术攻坚,提高药品的审批效率。(2)提高医保谈判的技巧和方法。(3)利用好“机制砍价”的平台,让国家、百姓、医院、药企多方形成共赢的良性局面。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首先需要‘以理服人’,其次才是‘以情动人’”错,根据原文“这可以说是‘动之以情’之外的‘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了。”可知应该是先“以情动人”,后“以理服人”。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去除人为操作因素”错,原文是“最大限度压缩人为操作空间”,不是“去除”。
C.“关键在医保谈判”错,原文是“当整个社会能更理性地看待医保谈判的作用和价值及其‘局限性’,也有助于凝聚更多解决医药供应和价格问题的共识与力量”,可知选项夸大了医保谈判的作用和价值。
D.“能彻底降低患者用药负担”错,原文是“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而不是“彻底降低”,选项说法太绝对。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根据“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为全球该病患者提供了‘中国处方’”,可知说的是新药上市的价值,没有体现医保“人民至上”的理念。
故选C。
6.B
7.C
8.①多重对话便于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展现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多重对话层层推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多重对话有利于将话题引向深入,凸显文章主旨;④对话平实而又精彩,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有真实感。
9.①生活态度的转变,从一开始不习惯码头工友生活,到后来习惯他们的粗鲁和生猛并潜移默化;②思想的进步,从“激情的挟裹下”在请愿书上签名到主动发出“入寇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之语;③精神的成长,从原来对革命斗争的(情感冲动)自发状态,到接触并感受到革命思想后的自觉状态。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年长的工友不赞成罢工也没有签名”说法错误。年长工友不赞成罢工,但没有说就不愿意签名,后来他还是签名了。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C.“小说通过外貌、动作与心理等细节描写”分析错误。文章没有运用心理描写刻画韩先生,是从卢文笙视角出发(侧面)去描写韩先生的外貌、动作、神态等。
10.D
11.A
12.C
13.(1)等到刘裕设置东秦州,知道刘裕没有继续西上的意图,都叹息失望。
(2)感谢诸位怀念故国的诚意,现在留下我的次子与文武贤才共同镇守这里,希望你们和好共处。
14.第一问:刘裕不信任王镇恶,使将士之间不团结。
第二问:刘裕自己不镇守关中,却让子弟和一些战将守卫在那里,令其防守松懈。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刘裕打算留在长安,继续征服西北,但是,东晋的各位将领都因长期征战,思念故土,大多数都不愿再留。正巧,刘穆之去世,刘裕鉴于朝中没有可以托付的人,才决定东返。
“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中“经略西北”是“留长安”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
“多不欲留”中“多”指很多人,作“不欲留”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文中指获取高官显位”错,“吾取之如拾芥耳”的意思是“我再去夺取关中就像拾一根草叶一样容易”,文中比喻取之极易。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一直被南方将领忌恨”错,文中是“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可知是从刘裕攻克长安以后,因为功劳很多才招来南方将领的忌恨的。“坚定地信任他”错,根据“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可知刘裕也不是很坚定地信任王镇恶的。
参考译文:
当初,夏王赫连勃勃听说刘裕讨伐后秦,对文武百官说:“姚泓不是刘裕的对手。而且他的兄弟们纷纷背叛,怎么还能抗拒别人?刘裕定能夺取关中。可是,刘裕自己也不会长久留在关中,最后还得回到江南,留下子弟和一些战将守卫在那里。那时,我再去夺取关中,就像拾一根草叶一样容易。”于是,他秣马厉兵,让士卒充分休息,加以训练。
壬戍的早上,王镇恶到了渭桥,姚泓出来投降,然后秦朝就灭亡了。九月,太尉刘裕抵达长安,王镇恶在灞上迎接。
冬天十一月的辛未(初三),东晋左仆射、军司刘穆之去世。太尉刘裕听说后,一连几天震惊悲痛,不胜哀惋。当初,刘裕打算留在长安,继续征服西北,但是,东晋的各位将领都因长期征战,思念故土,大多数都不愿再留。正巧,刘穆之去世,刘裕鉴于朝中没有可以托付的人,才决定东返。刘裕任命他的次子桂阳公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刘义真当时只有十二岁。又任命太尉谘议参军、京兆人王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兼任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都为中兵参军。在此之前,陇上流亡到关中寄居的流民,冀望东晋军队乘胜西上,光复故土。等到刘裕设置东秦州,知道刘裕没有继续西上的意图,都叹息失望。刘裕攻克长安,王镇恶的功劳最大,所以南方的将领都忌恨王镇恶。沈田子自以为柳大捷,功绩不凡,与王镇恶争功,心里十分不平。刘裕将回建康,沈田子和傅弘之多次对刘裕说:“王镇恶的老家在关中,不能完全信任他。”刘裕说:“现在,我留你们这些文武官员、将领和精锐士卒一万人,王镇恶如果图谋不轨,只能是自取灭亡。你们别再多说了。”刘裕私下对沈田子说:“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们十多人,难道还惧怕王镇恶不成?”三秦地区的父老,听说刘裕就要返回江南,都痛哭流涕地来到大营门前诉说。刘裕也很伤感,安慰他们说:“我接受朝廷的命令,不敢擅自停留。感谢诸位怀念故国的诚意,现在留下我的次子与文武贤才共同镇守这里,希望你们和好共处。”
闺月,夏王赫连勃勃听说东晋太尉刘裕返回江南,大喜,于是,赫连勃勃任命他的儿子、抚军大将军赫连为都督前锋诸军事,率领骑兵二万人直奔长安。十四年春正月,夏国抚军大将军赫连率军开到渭阳,关中前来投降的百姓在道上前后相连。
臣司马光说:古人有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然委任王镇恶镇守关中,而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是挑拨他们相斗为乱。太可惜了,百年之久的敌人,千里之广的疆土,取得不易,却因一时不慎而丢掉,使丰邑、京这些古都,又重新落入敌手。
15.B
16.(1)首联,将金国设宴招待蒙古使者与忽略蒙古战马南侵两个方面对比,揭示金廷高层对蒙古南侵的野心缺乏认识的现实。(2)将金国军队缺乏训练,纪律松弛与蒙军加紧侵略南方对比,指出亡国的原因在于金朝军队在军事上丧失战斗力,无力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度的震撼和后悔。
17.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溺、凰、戍、箸。
18.C
19.D
20.(1)把贝多芬和马勒比喻成音乐的桥梁,突出了马勒在音乐上的成就之高,可与贝多芬并列;(2)把马勒比喻成音乐的桥梁,突出了他为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应验:事前的预言或估计与事后发生的情况相符。印证:指通过对照比较,证明与事实相符。根据前文的“预言”,选“应验”。
第二处,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醍醐灌顶:即将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浇到头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彻底醒悟,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根据语境“音乐的内容”“精神重量”,选“振聋发聩”。
第三处,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别出机杼: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根据语境“音乐新的语汇”,选“别出机杼”。
第四处,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不可捉摸:意思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语境指马勒音乐的预言的前瞻性是人们难以想象的,选“不可思议”。
21.C
22.①换牙并非哺乳动物的“独有技能”;②而且会换很多次;③换牙的频率也有着巨大差异。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前文的句式是“年轮能够反映树的年龄”,因此后句的句式也是“什么反映什么”,由后句“恐龙牙齿切片上增生线的个数”可知,句子的主语是“增生线”,据此排除AB;
再根据句式推断应该是“也可以反映”,而非“也是”,据此排除D。
故选C。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