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高考选择题精练1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道观之之道,是“遍在”于万物之道。不仅蝼蚁中有道,稗草、瓦砾中也有道。道的“遍在”,在本体论层面赋予了事物以“平等”的地位。所以以道观之对道的重视,隐含着对平等的推崇。

在中国哲学中,以道观之最初是与“物无贵贱”联系在一起的,它反对两种态度,其一是“以物观之”,其二是“以俗观之”。“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俗观之把贵贱视为命定的差异而承认之;以物观之强调“我”贵而“他”贱;以道观之则认为,万物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异——从道的角度看,不仅美人与丑人、健全的人与不健全的人、做官的人与编草鞋的人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庭柱与草茎、大鹏与小鸟也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

千差万别的事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因为万物之中都有道。为什么有了道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因为道能沟通对立的属性。存在于每一事物中的道,可以使事物兼具相反对立的属性。庄子认为,大联系着小,小联系着大;生联系着死,死联系着生;有用联系着无用,无用联系着有用;知联系着不知,不知联系着知。如果每一事物都兼具A属性与非A属性,那么,任何事物都不会因某种特殊的性质而“贵”,因为它还具有相反的性质。同样,任何事物也不会因某种特殊的性质而“贱”,因为它也具有相反的性质。兼具A属性与非A属性,意味着每一物都可以自足于其性,达到一种圆满——“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就任何事物都没有贵贱之分,都可以自性圆满而达于逍遥之境来说,万物是平等的。

以道观之所肯定的“平等”,是本体论层面的平等。这种抽象的平等性,在道家那里得到了突出强调。儒家讲爱有差等、以人为贵,似乎有异于道家。但是,在涉及本体之维时,在讲“性”“理”“道”这类概念时,儒家也会强调这种平等性。《周易》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宋儒强调“性即理”,而“天下只是一个理”,人与物之性,均源于同一理或道。这实际上也是从本体论层面赋予了万物一种抽象的平等性。如果采取“以物观之”或“以俗观之”的视角,这种抽象的平等也许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但是,当以道观之作为最高原则被强调时,万物在本体论层面的平等地位是必须予以肯定与正视的。

(摘编自刘静芳《“以道观之”的价值之维》)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道观之”赋予了事物以“平等”的地位,蝼蚁、稗草、瓦砾等万物都含有道。

B.“以道观之”同时反对“以物观之”和“以俗观之”的态度,肯定的是“物无贵贱”。

C.“道”使事物兼具相反对立的属性,意味着每一物都可以自足于其性,达到一种圆满。

D.“以道观之”所肯定的“平等”,是道儒两家共同的看法,但道家强调,儒家不强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鲜明地提出了“以道观之对道的重视,隐含着对平等的推崇”的观点。

B.文章运用因果分析的论证方法,分析了有道就平等的原因,使道理显得通俗易懂。

C.文章多次引用中国古典哲学名句来论证,表明文中其说有源,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不同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论证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道观之之道,是“遍在”于万物之道,因而万物在本体论层面的平等地位是必须予以肯定与正视的。

B.中国古典哲学认为,美人与丑人、健全的人与不健全的人、做官的人与编草鞋的人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

C.庄子认为,任何事物都不会因某种特殊的性质而“贵”或者“贱”,因为它们都具有相辅相成的性质。

D.若取“以物观之”或“以俗观之”视角,就会自贵而相贱或把贵贱视为命定的差异,肯定“性即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在河津窑的一个金代瓷枕上,意外看到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中国古代的瓷枕已经是很让现代人匪夷所思的器物,还要将诗文写在瓷枕上,我们无从考证这样美妙的想法最初是怎样浮现在匠人的脑海里,但事实上,诗文题材是河津窑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山西河津古称“龙门”,北宋时因境内有黄河渡口而改名河津。河津位于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自唐代起,瓷器生产历千年不绝。公元12世纪前后的宋金时期,河津因靠近政治中心开封,人口增加,经济繁荣,瓷器生产达到鼎盛。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河津固镇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发现一处宋金瓷窑遗址,不仅填补了这一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为国内外相关瓷器文物找到了烧造窑场,而且揭示出完整的制瓷产业链,为研究宋金时期河津窑的制瓷流程、烧窑技术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因此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北宋精细白瓷和金代装饰瓷枕代表了河津窑的工艺水平及产品特色。其中金代瓷枕分高温粗白瓷枕和低温釉陶枕两类,造型以八角形和腰圆形为多。河津窑工在借鉴周边窑场技术的基础上,非常注重在艺术、造型、装饰、色彩和内涵方面的重塑,并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携带文人气韵的诗书题材瓷枕,其文字内容或是唐宋名家诗词,或为地方文人佳作,书法艺术水平也很高,表现形式多样,几无错别字。在瓷器工艺上,呈现完全可与文人比肩的书法之作,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前所未见的。

书法枕的表现手法可分三类。

一类是在白色化妆土表面或减地处蘸黑彩书写。

一类是采用剔花填黑工艺,再蘸白色化妆土书写,画面对比鲜明,立体感强,有浅浮雕效果。比如,一件白地剔花填黑书法八角形枕,枕面随形勾双线边框,中间书写五言诗:“柴门掩石泉,夏日亦闻蝉。冷落花廷竹,馨香草里兰”。书法欹侧多变,运笔劲逸不纵。大胆沉稳的剔花填黑彩技艺、超凡脱俗的黑地白粉书法、纯熟秀雅的三彩运用,使河津窑在造型装饰、书法艺术、色彩呈现等方面独具匠心。剔花填黑彩是河津窑瓷枕最主要也最具标识性的装饰技法。

还有一类是直接在枕面刻划文字。如一件书写北宋诗人范仲淹《越上闻子规》的瓷枕,以月牙形壶门开光搭配传统的珍珠地划花技法,枕面阴勾双线半月形边框,内被竖向双线分割,中间勾划诗文,左右划花叶纹,衬以珍珠地。除了对原诗文的直接引用,还有一些即兴发挥,以契合匠人自身想表达的意境。枕面书法多俊秀老辣,用笔章法考究,显示出书写者深厚的书法造诣。

花卉纹样是仅次于诗文的装饰题材,以牡丹最为常见,取其富贵吉祥之意,多以剔地留纹和珍珠地划花技法来展现。有的作盛开状,有的作含苞状,形象鲜活生动。八角枕以剔地填黑手法展示,黑白相映,尽显牡丹雍容华贵之美。圆形枕以珍珠地划花技法表现,用线条勾勒牡丹花叶,简洁明快。低温釉陶枕上的牡丹,则以色彩取胜,花瓣呈白色,花蕊呈黄色,枝叶呈绿色,整体效釆素雅端庄。荷花也是常用的花卉纹样,多以剔花填黑彩技法展示其“岀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境界。除诗文、花卉类主要题材,还有婴戏、动物及人物故事等。

山西是金代文化重镇,河津窑瓷枕上所呈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与当时高度发达的文化背景分不开。在河津窑的陶瓷艺术中,瓷枕不再是简单的枕具,其丰富的造型和图文装饰,承载了绘画、诗歌、书法、雕塑等中国传统文化,兼具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是研究金代民俗风情、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贾尧《瓷韵雅趣》)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津窑的金代瓷枕,最突出的特色是将唐代诗文镌刻其上,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B.河津窑作为瓷器文物的烧造场,历史悠久,制瓷产业链完整,自唐代起就有瓷器生产烧造。

C.河津窑瓷枕造型装饰、色彩呈现等独具匠心;枕面纹样题材丰富,有诗文、花卉等。

D.宋金时期,河津瓷器生产达到鼎盛,瓷枕上呈现的艺术成就与当时文化高度发展密不可分。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论证中使用“最突出”“美妙的想法”“前所未见”等,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B.文章从河津瓷器发展历史、代表性瓷枕、瓷枕花纹题材、社会意义角度论述,脉络层次清晰。

C.文章将花卉纹样与诗文装饰作对比,花卉纹样姿态多样,寓意丰富,但不如诗文装饰精美。

D.文章对河津瓷枕进行特征描述时,将整体概括和详细举例相结合,呈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古研究的新发现可以丰富和深化我们对文物历史的认识,为研究产业发展提供丰富资料。

B.河津瓷枕艺术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制瓷工匠深厚的书法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构思。

C.河津瓷枕虽瓷枕花纹题材不同,但表现手法相似,都使用了大胆沉稳的剔花填黑彩技法。

D.制瓷匠人对日常所见之物进行生动描绘和艺术升华,创新制瓷工艺,形成瓷枕艺术奇葩。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978年邓小平提出,中国要发展,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的。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些表述已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最重要支柱。那么,中国对外开放遵循什么样的理论逻辑?

回望40多年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讲,中国的成功就是长期增长的成功。长期增长是指人均收入增长,人均收入增长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增加,人均收入增长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是什么?根本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二是分工、专业化和交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虽然A和B两者都没有技术进步,但他们都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这就提高了整体产出水平。当然,其中非常关键的条件就是交换。A只种棉花,B只种粮食,他们实现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但如果没进行交换,就会出问题:A没有粮食,B没有衣服。因此,交换十分重要,而交换涉及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保障。

分工、专业化和交换由什么因素决定?英国的斯密在《国富论》里说,“这取决于市场规模大小。市场规模越大,参与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要素就越多,分工就越细密,大家可通过各自优势,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进行交换,进而取得更大收益”。瑞典的赫克歇尔和俄林在此基础上强调自然禀赋,即产品多少和有无。因斯密最先提出,后人把这套理论称为“斯密定理”,也就是长期增长理论。

中国的开放实践印证了长期增长理论。中国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与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不断深化规则对接密不可分。大力吸引外资、建立经济特区、确立出口导向政策、企业走出去等,这一切都扩大了市场规模,在国际分工基础上通过交换使得来自贸易的收益越来越大。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技术进步。

长期增长理论已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但其思想实际上与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思想是相通相融的,中国开放实践的深层次逻辑里包含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司马迁《货殖列传》中“货殖”就是增长。他谈到了怎样实现货殖,即“以所多易所鲜”,用我多的东西换我少的东西。刘安《淮南子》也有“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即用我有的换我没有的,用我擅长生产的换我不擅长生产的。可见,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架构,我们的先人就已有表述。“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今天国际贸易理论的全部内容。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淮南子·司马迁定理”。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既然参与分工进行交换,就必须要加入对方的规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落地,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这就是在加入一套规则体系。在相应体系里,可以保障权利、稳定预期、降低成本,从而使巨大的和潜在的贸易收益得以实现。

这,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逻辑。

(摘编自张宇燕《“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与中国对外开放的逻辑》)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生产率要得到提高,只能一靠技术的不断进步,二靠行业分工、专业化生产和产品交换。

B.根据“斯密定理”,更大的经济收益离不开市场规模的扩大、细密的分工、优势的体现和交换。

C.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架构实质上是相承于我国的“淮南子·司马迁定理”。

D.当今国际贸易理论的全部内容用“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就能概括。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先引用领导人的表述,肯定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接着提出本文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B.文章第三段从“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和交换”这两个角度论证了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

C.文章第五段概述中国对外开放扩大了市场规模并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事实,印证了长期增长理论。

D.文章引述《货殖列传》《淮南子》相关内容,论证中国开放的深层次逻辑里有中国的传统智慧。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柱,通过开放,中国获取了来自贸易的巨大收益。

B.“斯密定理”涉及的“分工”“专业化”“交换”,可从中国“传统智慧”中或隐或显找到对应。

C.只有在相应规则体系里,巨大和潜在的贸易收益实现了,才能保障权利、稳定预期、降低成本。

D.从东西方的经济贸易定理中,可以看出东西方认知同构的一面和圣贤思想不断理论化的过程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材料一:

主旋律影视剧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和讴歌,是在保留一种“家国记忆”,唯有用真实的、历史的、辩证的视角看待和展现人和事,忠实准确地反映出人民和时代的面貌,才算“不辜负”。近几年,具有如此气质的主旋律影视剧渐渐多了起来,这对于整个影视剧创作和市场环境,无疑都有净化和优化作用。

接地气、亲近观众的主旋律影视剧,也不再靠题材优势“护着”才占据“首页推荐”“黄金时段”,而是靠剧情、靠人物赢得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引得广大观众竞相追剧。这对繁荣主旋律影视剧市场也大有裨益,是创作者与观众的双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润物无声,整个社会的“主旋律”和“主旋律影视剧”本身就“合辙押韵”。

(摘编自王若辰《主旋律影视剧凭实力“接力出圈”,做对了什么?》,“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10月15日)

材料二:

《觉醒年代》达到了唤起青年人共情的传播效果。《光明日报》3月15日刊文称,《觉醒年代》能够把年轻观众的注意力聚拢到荧屏上来,主要得益于“年轻态”的表达传播方式。具体来看,《觉醒年代》向青年人提供了一部有内涵、真诚的影视作品。一方面,革命历史剧成为“流量黑马”,赢在了“真诚”二字,一部充满理想与浪漫的作品激活了年轻人某种沉睡的基因。《深圳晚报》评论称,年轻人喜欢《觉醒年代》,因为作者让书中先辈更具普通人的情感与性格,变得更可信可敬、可爱可亲,李大钊憨实,陈独秀傲娇,胡适“妻管严”……消弭了历史人物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创作者成功地将观众的视角从“他们”转向“我们”,《觉醒年代》让不少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例如,在哔哩哔哩平台上,有网民在相关剪辑视频中发表弹幕:“没有他们,我们怎么办?”再如《光明日报》文章提到,大学生观众李林原感慨:“爱国就是和国家所经历的一切产生共情。《觉醒年代》等一批硬核作品把视角放在‘我’身上,讲述在历史画卷中具体人物的苦乐悲欢,让我看到祖国鲜活有亲和力的一面,我愿意把青春留在这滚烫的土地上。”

(摘编自刘亭序等《<觉醒年代>何以受到青年人追捧?》,“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2021年6月25日)

材料三: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是《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一是思想的觉醒。主要体现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从引领“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探寻救亡之道,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道路其实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艰辛探索、严肃思考之后的必然选择。今天,对国家命运的严肃性思考、对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思想性责任,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思考题和必答题。

二是新人的觉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民智,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体现在青年学生的觉醒与成长上。赵世炎、毛泽东、周恩来等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的启蒙、感召下,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感受到民族救亡的危机,并逐步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这种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比较甚至是实验实践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因信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理论,联合13人成立北京“工读互助社”实验小组,最终失败;毛泽东也曾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温和改良,后来发现终是走不通,最终坚定了对于革命道路的选择。

三是普罗大众的觉醒。“五四运动”过程中,李大钊和陈独秀意识到,“必须要让民众直接出来解决问题,光靠学生不行,必须要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到改造整个社会的斗争中来,中国才有希望”。由于李大钊等人的宣传启发,以长辛店工人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正在觉醒,这个觉醒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成果,必将在未来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

(摘编自曹巧兰《火出圈的〈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好看?》,《群众杂志》2021年4月1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对影视剧创作和市场环境都有净化和优化作用。

B.《觉醒年代》之所以受到青年人追捧,在于它达到了唤起他们共情的传播效果。

C.《深圳晚报》评论称,《觉醒年代》让不少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D.“五四运动”推动了民众的觉醒,以长辛店工人为代表的民众觉醒,就是典型。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靠剧情、靠人物赢得口碑的“主旋律影视剧”和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上向善的社会“主旋律”是相互统一的。

B.《觉醒年代》是一部有内涵、真诚的影视作品,原因在于作者塑造了真实的人物形象,更接近当下年轻人的形象性格。

C.在思想觉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不同革命道路的比较和实践,陈延年、陈乔年就不会最终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

D.知识分子要有家国情怀,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在当代,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思考,都应当是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责任。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频现。无论是人大代表建议设立“汉服日”,还是政协委员建议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两会”的议案提案折射出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十足关切。

“传统文化”到底是指什么,在如今是否还有生命力?现代化与西方文明是否在扰乱它的根基?面对如今的社会问题,我们是否能在传统中找到解答?

南风窗记者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的许纪霖,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南风窗:西方文化的核心关注神与人,中国文化的核心关注天与人。从文化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似乎都首先关心自己与“神秘力量”的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类似的文化心理?

许纪霖: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是不一样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呢?我们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叫“祛魅”,除去魅力。魅力是什么?来自哪里?来自另外一个世界,这叫超越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很难想象,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以外,还有一个世界。好的知识不像目的明确的工具箱随需随取,它是一种储备,等待关键时刻被亮出来。

但是古代人一定有。在西方,是“上帝的世界”;在中国,是“天道、天理”。越是往远古,人的理1性能力就越弱,越容易产生无法把控自己命运的恐惧:飓风来了,把部落所有的帐篷都吹走;庄稼种得好好的,冰雹、洪涝来了一下子毁掉。越恐惧越崇拜,比如蒙古人的狼图腾,也是一个证明。

从这种共同的“恐惧”“崇拜”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平常一讲到中西文化,更多的是讲区别,好像这两种文明只剩下差别。但事实上,中西文明之间的差距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

南风窗:“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这样的传统文化故事,总会让人想到近来对于学区房、“鸡娃”的探讨和焦虑。对于后代成才的企盼与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一种文化传统吗?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生活在比较与压力之下?

许纪霖: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儒家文化的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解释,我这里举一个我的好朋友、知名人类学家阎云翔的解释。我们都知道,所谓近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有一个是追求“个体化”——个人主义,个人从家庭网络中脱离出来。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和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理解有关。不同于西方人“孩子是上帝的礼物,我把他培养长大,再还给上帝,让他独立”的想法,中国文化里没有上帝,每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之上,以这个脉络来理解生命:父母辈没实现的愿望,儿子女儿可不可以实现?老一辈的遗憾,年轻人能不能补偿?

所以中国的孩子属于家庭、血缘,承担了很多的期望,这种潜意识的文化很强烈:父母是奉献的、无私的,只要稍微有点良心,孩子就会有压力。这不能说好与不好,但它形成了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只有放在这个文化背景里,才能理解它。

南风窗:就像最近《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引发的集体感动一样。

许纪霖:对。《你好,李焕英》这个电影一开始没人看好,但没想到现在如此大热。为什么?不能说仅仅是营销的好或者时机好,这背后我们恰恰可以看到,《你好,李焕英》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内心的愧疚感。中国人再怎么现代,他依然是中国人,个人的完整性无法由个人完成,他依然要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里来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

南风窗:每年在全国“两会”,几乎都会出现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讨论。比如今年,有委员提议设定“成人节”,行古代成人礼,或规定以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你怎么看待这些讨论?它们可以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起到作用吗?

许纪霖:我个人不太赞成用法的方式来创造一种新的礼仪。

更好的方法,是通过社会的试点,让好的东西慢慢推广,而不是患上“法的膜拜症”,一切都交给法处理。法律是什么?法律背后是国家意志,但是除了国家意志以外,我们更需要社会的日常秩序,自发的日常文化秩序。

(摘编自《对话许纪霖:把握传统需要建立文化自觉》《南风窗》2021年第7期)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访谈的背景是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设立“汉服日”和政协委员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提议。

B.许纪霖认为,古代人以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人们理解的“神秘力量”是一样的。

C.在许纪霖看来,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上,因此作为下一代,孩子身上就会承担很多期望,形成了生活的压力。

D.《你好,李焕英》由不被看好到取得巨大成功,其中原因是电影反映的个体生命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中体现的生命意义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在“两会”中频现,引发了人们对其十足关切,以及对其发展的思考,于是成为了这次访谈的主要话题。

B.谈论中西方文化中人与神、人与天的关注差异,以及对后代培养的重视,都是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很好的角度

C.许纪霖不同意动辄就将传统文化的一些礼仪形式用“法”来规定的做法,他认为好的东西可以慢慢扩大,而不是一切都交给法律。

D.作为一次访谈,虽然文本的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逻辑关联不紧密,但也展示了许纪霖对访谈的话题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钴是锂电池中的重要材料。“目前三元锂电池基本都是含钴的,它的装机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占到‘半壁江山’。”北方工业大学研究员张翔介绍,钴让电化学反应过程更加稳定,并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40年,钴的需求量将较2020年增长约20倍。

近两年来,钴的价格一路上扬。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现货市场钴均价为35.7万元/吨,同比上涨33.7%。“钴价应稳字当头并保持在相对合理区间,只有这样,行业才能行稳致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健强调,要多渠道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强化钴金属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018年,美国确定钴为关键矿产,日本将钴确定为战略性矿产。在我国,行业界一直非常重视钴资源。早在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成立钴业分会,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战略性矿产目录共列入24个矿种,其中就包括钴。

据统计,全球钴资源总储量700万吨左右,但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和古巴。2018年这3个国家钴资源储量超过全球总储量的74%。而我国钴资源储量仅占全球1%左右,钴对外依存度达90%以上。根据《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20年)》,2002年以前,美国是全球第一钴消费国;2002~2006年,日本接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7年至今,我国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钴主要以铜、镍的伴生资源形式存在,镍钴伴生矿占据5%的钴储量,铜钴伴生矿占据44%的储量,而原生钴储量仅为6%。因此,钴的供应程度受限于铜、镍矿的开采。钴资源极其稀缺且需求量极大,是否有替代资源呢?其实,产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降低锂电池中钴含量的问题。虽然钴具备被其他矿产替代的可能性,但替代的结果将导致最终产品的成本增加或性能降低。钴在短期内会继续成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首选品,其可替代性极差,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被全面替代的局面。少钴或无钴的声音出现在钴价高、镍价相对较低时,如2017年至2018年期间,钴价达到约60万元/吨,镍价只有10万元/吨左右。

目前,再生钴的主要来源是合金边角料、废旧电池和电池生产过程的残次品。“未来最大的再生钴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余韵表示,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钴与新增矿山钴相比较,其数量较小,在统计上可以忽略不计。2021年情况有所改观。钴业分会秘书长徐爱东介绍,今年国内钴产量约12万吨,其中2.5万吨来自再生钴原料,占总产量的20%。

在国内需求逐渐增加与外部因素导致进口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下,钴资源供应安全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在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马保中看来,未来需“两条腿”走路,不仅要开发针对复杂钴矿物冶炼的新技术,还要注重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钴。王健认为,要加强科技创新,瞄准新能源产业科技前沿,不断提升镍钴材料高质量供给能力,支撑电池材料可持续发展,增强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摘编自秦志伟《“钴奶奶”发威“两条腿”应对》)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钴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的重要材料,钴价的上涨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钴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有着密切关联。

B.今年钴价虽远低于2017~2018年60万元/吨的高价,但前三季度国内钴均价同比上涨33.7%,钴钴价上扬趋势明显。

C.我国钴消费量目前居世界第一,而对外依存度相当高,业界应关注钴资源供应安全,制定应对策略,避免受制于人。

D.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钴快速发展,2020年前数量较小,2021年增加到2.5万吨,占国内钴总产量的20%。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钴业分会,并将钴列入全国战略性矿产目录,可见钴资源已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

B.钴的储量分布极不均衡,且主要以铜、镍的伴生资源形式存在,开采技术难度大,短期内并没有合适的替代资源。

C.从我国钴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来看,只要加强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产业竞争力,就不需要过分担忧。

D.作者介绍钴的相关情况时多次列举数据,引用业界人土话语和规划、报告等文件,资料翔实,信息来源较为可靠。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娃的心,娃的胆

陈忠实

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

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从未有过的肃穆从未有过的痛彻心肺的悲怆,跪倒在黄河滩上,为着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

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肉搏之后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有的连枪也拼丢了。他们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这悬崖上,这八百个中国士兵从崖顶跳进了黄河。

就在司令精心策划的这场战役打响之前,也是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习惯称为小乡党①的士兵:他们稚嫩的脸庞,尚未完成农家子弟到军人的蜕变;新发的军服穿在身上,似乎还不大协调不大熨帖;他们挎在肩头的步枪,总让司令看出扛着犁杖的架势;他们跑步的姿势,明显存留着在雪地里莽原上追撵觅食野兔的野性……面对着那一张张或胖或瘦或方或圆的脸孔,耳畔滚过被他的讲话激发起来的阵阵呼的声浪。

司令从沙滩上站起身来,膝盖和裤脚被扑淹上来的河水浸湿了。

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杆旗!” 当三个卫兵把那面旗和相连的尸体拉到沙滩上的时候,随员们全都惊呼起来。

司令自己也惊呆了——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 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个国籍的士兵面对着面,中国旗手,把一个日本鬼子,用旗杆的尖头捅穿胸膛,直压到黄河水底;旗杆上的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

他从愤怒、悲怆还有自愧的混乱心境里重新挺立起来。他默默地解开腰里扎着的皮带,再一个一个解开组扣,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突然,他停下手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

当时给新兵团作完讲演之后,司令走下讲台,绕过讲桌,直接朝列队的士兵走过去。他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问:“哪个县的?”那士兵抖抖身子挺挺肩膀,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

司令稍一愣怔,眨了眨眼:“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之扬起头,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哪!咱们西北军的杨军长,我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了,现在不光咱陕西人,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在清廷大堂上扯住皇帝的龙袍,不许退堂不准离朝,非要皇帝答应不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会场顿时一片肃然。

“你们知道不知道蒲城为啥出忠臣?”司令问,顿了顿,便自解奥秘,“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起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会场一片嘘叹。

司令仍然对着蒲城籍士兵问:“家里都有啥人?”

“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

“你妈能舍得你当兵?”

“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

“你爷呢?”

“俺爷听俺爸的主意。”

“这不是颠倒了礼教吗?”

“俺爷说俺爸主意正。”

“你婆呢?婆跟孙子比儿子还亲嘛!”

“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

“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听听。”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

“啥高?

山高,

没有娃的心高。

啥远?

海远,

没有娃的脚远。

地宽,

没有娃的眼宽。

啥大?

天大,

没有娃的胆大。”

司令听得情绪激昂,高扬手臂拍起手来,士兵们更热烈地鼓掌。司令说:“咱们关中及至整个陕西人,自己都说自己是‘冷娃’,什么‘关中冷娃’‘陕西冷娃’。关中娃,陕西娃,何止一个‘冷’字哇!听见这个蒲城小老乡唱的他婆教给他的口曲儿了吗?心——高,脚——远,眼——宽,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

司令亲昵地抚着小乡党的后脖颈:“你叫啥名字?”

“三娃。”

“哪个三字?”

“一二三的三字。”

“改成‘山’吧。”

“好。”

“像山。就像咱们长安的秦岭山一样,压到小倭寇小鬼子的头上。”

“山娃记下了。”

……

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日本投降仪式举行。陆军上将第六战区司令孙蔚如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受降主官的位置上,他的两侧和身后,端坐着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等三人在内的八十八人组成的受降团。

冈部直三郎跪倒在受降官孙蔚如的面前。他双膝跪地,双手举过低垂的脑袋,托着那把制造杀戮制造罪恶的指挥刀。孙蔚如走过去,从匍匐在脚下的冈部直三郎的手里收取了这把战刀。那一刻,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或被他改为山娃的那一杆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的尖矛,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唱的口曲儿。他想对跪倒着的战败之将说,你知道我带的兵娃们的心有多高胆有多大吗!

(有删改)

[注]①老乡。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令由庄严肃穆悲怆到愤怒悲怆自愧,再到重新挺立,这些细节表现了他看到牺牲的中国旗手前后的心理变化。

B.小说中写鬼子“两倍于”中国士兵、新兵团“刚刚组建”,既突出了兵力的悬殊,又暗示了会战发起的仓促。

C.局令建议兵娃的名字由“三娃”改为“山娃”,运用谐音手法,希望他像秦岭山一样巍然屹立,护家园抗敌寇。

D.小说中人物对话多用方言口语,如“俺爷”“俺婆”“训住”“娃的心”“娃的胆”,地方色彩浓厚,有生活气息。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是一尊雕塑

周海亮

男人站在很小的广场上,广场上人流如织。他的浑身上下涂满了白色的油彩,他摆出或庄重或滑稽的造型,一动不动。他将自己装扮成一尊雕塑,一尊供行人驻足观赏或者匆匆一瞥的雕塑。他的身边放一个敞口的陶瓷花瓶,那里面散落着几张行人投掷进去的零钞。他说他在工作。他的工作方式让我感到新奇。

和他聊过天。每隔一段时间,或一小时,或两小时,他都会坐到旁边的石凳上休息,抽一根烟,或者喝两口水。我问他别人能接受您的这种行为方式吗?——毕竟这里不是欧美。他说肯定有人接受不了,但肯定有人喜欢。他指指不远处的那个花瓶,骄傲地说,我的工作不是无偿的,我靠它来糊口。我说,似乎您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并不轻松。他说,岂止是不轻松,是非常累。我说,那为什么不试试换个别的工作?他说,为什么要换别的工作?这工作难道不好么?那天,当我发现这广场上似乎缺少一尊雕塑,我就站在这里了。我可能是这个城市里最有成就感的人——只有我才敢扮成雕塑,我是城市的唯一。他喝了两口水,然后他站起来,继续扮成雕塑。

他的收入并不多。很多人认为他的行为是免费欣赏的,不必为他支付酬劳。他也不要,只管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也曾提醒过他,说,您可以提醒别人付给您钱。他笑笑说,您见过张嘴说话的雕塑吗?我说那您可以做一个小的提示牌,放在花瓶旁边。他很不高兴地说,我又不是乞丐。

我弄不懂他的意思。他说他不是乞丐,那么难道他是艺术家吗?我只知道在夏天里,常常有人躲到他的阴暗里,以避开毒辣的阳光。很多时候,他仅仅为别人充当了一把遮阳伞。——也许躲在他影子里的那些人,真把他当成了一尊不会疲倦的城市雕塑。

可是后来,那个小广场真的多了一个雕塑。是真正的雕塑,真人一般大小,伫立在广场的中央。那么他,似乎是多余的了。

那几天他变得垂头丧气,神情很是落寞。我陪他喝酒。两个人坐在石凳上,一包花生米,几罐啤酒。我说,您还可以重新找个地方,比如公园,比如码头,比如超市门前,比如别的广场……他说不行,那样不协调。我问什么不协调?他认真地说,我和背景不协调,文化内涵上的不协调。我笑。我说有这么严重吗?我没敢多说。我想他把自己看得过高过重了,这远远超过事实。他扮成一尊雕塑,还要考虑雕塑与背景的搭配,还要考虑城市文化的相互协调,显然,这太过认真,认真得近似于神经质。事实上,我想,不管他如何努力,他的行为也是乞讨或者接近于乞讨。那不过是一种文明的或者文雅的乞讨方式而已。我想那并不是真正的艺术。

几天后他就重新开始了工作。仍然是那个小广场,仍然在身上涂满白色的油彩,仍然扮成一尊雕塑。他充分利用了那尊真正的雕塑。那雕塑真人一样大小,那雕塑手持一把宝剑。有时他也会手持一把宝剑,扮成与雕塑对决的剑客;有时他会手捧一个剑鞘,扮成雕塑的徒弟或者仆人;甚至,有一天,他蜷曲双腿躺在地上,扮成被雕塑杀掉的敌手。他与雕塑浑然天成,真假难辨。——他其实也是一尊雕塑。

他的收入似乎比以前多。我想这是对一尊敬业雕塑的最好奖赏。

那天我请他喝酒。还坐在那个石凳上,还是一包花生米和几罐啤酒。是正午,我记得阳光很毒。我说您近来收入不错。他说是这样。不过那些钱,我只能拿走一半。问他为什么只能拿走一半,他说,另外一半,想上交市容部门——他们是城市雕塑的拥有者。我说谁规定的?他说没有人规定。可是必须这样。您想,我们两尊雕塑赚下的钱,岂能由我一个人独吞?不管他们接不接受,我都会把钱分出一半给他们。把钱给了他们,我才心安。我说你也太认真了吧。他喝下一口酒。他说,您不懂。

我当然不懂。我搞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固执。他的行为甚至带有一些自虐的色彩。可是现在,我知道,他已经不再是乞丐。——其实他以前也不是。

问他留下的那一半钱够不够花。他满意地说,够了……我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儿子,我还得为他赚学费。我问他,您儿子同意你以这种方式赚钱吗?他苦笑。他说,当然不同意。他不仅仅是怕我辛苦,还因为,在他看来,我的行为是怪异和荒诞的,是令他感到羞愧不安的……他甚至偷藏过我的油彩。

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他脸上的油彩几乎全部被汗水冲掉。他开始为自己补妆。他一边往脸上抹着油彩一边说,总有一天他会懂我的,就像您懂我一样。

我想我愧对他的夸奖。因为我曾经把他当成一位乞丐。还因为我其实并不懂他。我只知道他是一尊雕塑。而这尊雕塑,对我们来说,似乎可有可无。——不管他把自己看得有多重要。

今天他扮成一位帝王。那尊真正的雕塑成为他的护卫。一位娇小美丽的姑娘缩在他的影子里,急急地往脸上扑着香粉。他站在那里,高傲着表情,一动不动。他为姑娘遮挡了阳光,却无人为他擦一把汗水……

(有删改)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他浑身上下涂满了白色的油彩”,既交代了人物身份,又为后文揭示小说的主题张本。

B.小说讲述了行为艺术家为了供儿子上大学,也想多挣点钱而扮演雕塑,却不被人理解的故事。

C.小说采用“我”和“他”对话的艺术表现形式,读者从中能清楚地知晓“他”的所思所想。

D.小说故事新奇而不乏波折,形象鲜明而独具个性,结构严谨而浑然一体,语言质朴而耐人寻味。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白水火锅

曾颖

秋成老先生是我极为佩服的前辈。他早年参加革命,随大军南下,在我家乡那个小县担任文化馆馆长,因文采和相貌出众,获得本地川剧名旦的芳心,二人夫写妇唱,成为本地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但好景不长,动乱来临,曾经的幸运儿与文化楷模秋成先生,受到了巨大冲击。他那美丽的妻子,为了不受连累,带着女儿与他划清界限。

秋成在一系列的打击中,终于倒下了。当一个人生不如死的时候,死不仅不可怕,甚至令人向往。想着一死,秋成忍不住对着土牢房的暗黑角落,发出阵阵笑声。

那天夜里,秋成将衣裤撕成一根根布条,布条在他指尖穿梭,仿佛是在给幼时的女儿扎小辫,女儿柔顺的头发,左缠右绕,变成一根美丽的麻花辫。可惜,那样的画面,如今连梦里都不会出现了。

“唉……”他忍不住长长地叹息一声,将编好的布绳搭上木栅栏。就在他用颤抖的手将它绾出一个绳结,准备用力将身子往下一沉的一瞬间,脚下有人敲了他一下。他说:“别拦我,让我死!”

下方的人回答:“不拦你,先等一下,听我说句话,不耽误!”

说话的,是一个比他大几岁的中年男人,早几天就被关进来了。只大致听说对方是个医生,姓傅。

医生见他回了头,笑笑说:“你还没吃晚饭吧?我看你都两天没吃东西了。”

“你想说的就是这个?”秋成忍不住有点愤怒。

医生点点头,说:“这可不是小事,六道轮回听说过吗?饿着肚子去死,要进饿鬼道,永不得超生!”他说着,一搓手,长吸了一口气。

秋成也吸了一口气,凉凉的。

“我倒是有个主意,你吃点东西再死,行不?”傅医生用商量的口吻说。

“这大半夜的,在土牢房里,哪儿去找什么吃的?”秋成的思路,已跟着医生走了。

“这好办,今天下午过堂的时候路过伙食团,我顺手拿了两个土豆,这阵儿正好派上用场。”傅医生伸手从床上的草席下翻出两个土豆,笑呵呵地说,“我们把它们吃了,你继续去死,我继续睡。”

“可这是生的,怎么吃啊?”秋成嘟囔着说。

傅医生听秋成这么说,得意地笑笑,说:“有办法,有办法!”

他伸手从板床下面摸出一个饭盒,饭盒里有一把小铁尺。再从窗台下拿过一个医用玻璃瓶,从里面倒出些水来,用衣襟蘸了,把两个土豆擦得铮亮,然后用铁尺,很笨拙地将土豆切成几块。他努力想切成片,但尺子没有让他得逞。

接下来傅医生从窗台取下煤油灯,把饭盒放到油灯上方,问秋成:“你最想吃啥?”

秋成说:“就这两颗土豆,你还能变出火锅来不成?”

秋成也不明白自己怎么脱口就说出火锅来。大概是他那川剧名旦妻子喜欢这一口,常吆喝着要吃,他们一家人围着火锅,有过太多温暖回忆吧。但越是温暖,越让人心寒。想着想着,不由得眼泪又下来了,油灯、小饭盒和傅医生,都模糊起来。

傅医生道:“火锅?好办!你等等。”

他伸手往窗外努力摸,像抓鱼一般,眼珠一转,有了发现,收回来时,手里已有了两只青辣椒,扯了几下,扔进饭盒。饭盒里已开始冒起蟹眼珠一般的水泡。他一看,高兴地说:“快开了,让我再加点料!”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口袋,捻出一颗东西,捣碎,扔进饭盒。

“这是什么?”秋成问。

“谷氨酸钠,就是你们常说的味精,那天我在医务室看病,顺手……要了几颗!”傅医生对那一小饭盒隐隐开始冒出香气的土豆,有些得意。“这难道不是火锅吗?锅下有火,锅里有食物。虽然是白水汤,但白水最养人!还能给人想象,你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秋成被他莫名的乐观引得笑了。这是他一个月以来第一次开心地笑。

趁着土豆还没熟的当口,傅医生聊起了自己的身世。他也是当过兵的,早年和村里15个弟兄一起出来当兵打鬼子,中条山一战,一起出来的弟兄就只剩他一个了。他是从尸堆里爬出来的。后来,日本人投降了,他不愿再打仗,和几个战友一起逃到川西,各自凭手艺做起了小买卖。他因为在军队里学了几天医,就开了一个小小诊所,还和当地一个女子成了家。再后来,他们主动向政府汇报了自己逃兵的身份,虽中途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还算过了十几年安稳生活。如今以“潜伏特务”的身份被管制起来。但就算被枪毙,他也比当年那15个弟兄赚了——多活了这么些年,有了妻子和儿子,虽然离了婚,但主意是他定的,因为只有那样,才可以保全妻子的工资,他们娘儿俩才能活下去。

秋成搛起一片土豆,放进嘴里,口中鼻里,顿时泛起一团蒸汽,将微弱的灯光,渲染得一片温暖……

那天晚上,他们俩像古时的诗人,在寒月当空的夜里,坐在小小的乌篷船上,任那白水煮出的土豆片的暖暖香气,点亮他们头脑中那些残存的美好记忆,让它们如渐冷的木炭,死灰复燃,星星点点……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成被关进牢房,“忍不住对着土牢房的暗黑角落,发出阵阵笑声”,反映了他内心的绝望,为后文做铺垫。

B.傅医生宣扬“要进饿鬼道,永不得超生”,故作惊人之语,让秋成有所忌惮,牵引其思路,为劝说做准备。

C.傅医生的土豆和味精都是“顺手”拿的,这说明他平时比较爱占小便宜,正巧遇到秋成自杀,这些小东西就派上了用场。

D.文中插叙傅医生的坎坷遭遇,既刻画了他的乐观和坚强,也让秋成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触。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1题。

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政善,后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太子闻卫人荆之贤,赍厚礼卑辞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即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荆轲许之。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所以奉养荆轲,无所不至。及王翦灭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太息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遂自刎。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奈何,遂以函盛其首。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二十年,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D.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意为以财物或人员做抵押,文中指派往他国做人质。

B.宗族,古代社会中同一父系家族成员的称谓,包括出嫁的女性。

C.咸阳,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D.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听说荆轲非常有贤能,便携带厚重的礼物,以谦卑的言辞求见荆轲,游说荆轲刺杀秦王,荆轲答应了燕太子丹的请求。

B.荆轲想要利用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作为礼物去接近并刺杀秦王,但是燕太子丹不同意荆轲将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献给秦王。

C.樊於期的父母、宗族都被秦王诛杀了,为了报仇,樊於期在荆轲的游说下当场自刎,燕太子丹听说后急忙赶去,伏在樊於期尸体上痛哭。

D.荆轲到达秦国后,在秦王的宠臣蒙嘉的帮助下,得以靠近秦王,并趁献图之机行刺秦王,但是没能成功,被秦王肢解示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

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昭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之,尽取弘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弘货,独朱句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示左右曰:“果然,吾不缪知人。”三月壬戌,以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五年秋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李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将兵入据其城,具奏其状。牛僧孺曰;“吐蕃之境,四面各万里,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徒弃诚信,有害无益。”上以为然,诏德裕以城归吐蕃,执悉怛谋归之,吐蓄诛之于境上。德裕由是怨僧孺。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入知枢密,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上亦悔之,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亦疏之。僧孺内不自安,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退,谓同列曰:“主上责望如此,吾曹岂得久居此地乎!”因累表请罢。十二月,乙丑,以僧孺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臣光曰:“君明臣忠,佞邪黜远,礼修乐举,兵革偃戟,诸侯顺附,四夷怀服,时和年丰,家给人足,此太平之象也。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血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而僧孺谓之太平,不亦诬乎?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粥,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罪孰大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昭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

B.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昭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

C.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昭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

D.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昭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

2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初为宫廷近侍,唐代设置为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的各部长官。

B.小康,指政教修明、百姓富裕安乐的儒家理想社会,低于“大同”理想。

C.阍寺,即阍人与寺人,阍人负责掌门禁,寺人是宫廷近侍,文中指宦官。

D.里闾,“里”指百姓所居之处,“闾”指里巷大门,后“里闾”泛指乡里。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弘之子贿赂朝廷官员被揭发后,皇帝亲自审阅账目,发现牛僧孺拒不受贿,皇帝大喜,牛僧孺也得到赏识重用。

B.牛僧孺认为接受归降、收归维州不能真正削减吐蕃势力,反而破坏双方信任,就让李德裕把降将悉怛谋送回吐蕃。

C.皇帝听到王践言的多次进谏后,责怪牛僧孺的策谋错误,加之依附李德裕的官员挑拨离间,皇帝就疏远了牛僧孺。

D.司马光认为当时藩镇割据、士卒自立、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牛僧孺却说是太平之世,这是言语不真实的行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7题。

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颉利益衰,国人离散。会大雪,平地数尺,羊马多死,民大饥,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令突厥民饥高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上然之。群臣多劝上乘间击突厥,上曰:“新与人盟而背之,不信;利人之灾,不仁;乘人之危以取胜,不武。纵使其种落尽叛,六畜无余,朕终不击,必待有罪,然后讨之。”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梁陈之音多吴楚,周齐之音多胡夷,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声,作《唐雅乐》,凡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十二和。诏协律郎张文收与孝孙同修定。六月,乙酉,孝孙等奏新乐。上曰“礼乐者,盖圣人缘情以设教耳,治之隆替,岂由于此?”御史大夫杜淹曰:“齐之将亡,作《伴侣曲》,陈之将亡,作《玉树后庭花》,其声哀思,行路闻之皆悲泣,何得言治之隆替不在乐也?”上曰:“不然。夫乐能感人,故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悲,悲喜在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民必愁苦,故闻乐而悲耳。今二曲具存,朕为公奏之,公岂悲乎?”右丞魏徵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诚在人和,不在声音也。”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

B.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

C.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

D.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禹,人名,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相传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因治水有功,得舜让位。

B.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胡夷并称亦泛指外族或外族人。

C.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等;西汉沿置,与廷尉、太尉合称三公;明代废除。

D.除,本义是宫殿的台阶。作为动词有除去、打扫、改变、任命官职等义,文中指任命官职。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有鉴于秦始皇大兴土木导致天下怨叛的教训,停止营建宫殿,此后二十年间,风俗质朴。

B.突厥遭遇雪灾,唐太宗拒绝臣下趁机袭击的建议,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信”“不仁”“不武”。

C.在音乐和治乱的关系问题上,唐太宗与大臣杜淹的观点一致,都认为音乐在于人心,无涉政治。

D.唐太宗不徇私情,他否决臣下将秦府旧兵全部加入皇宫警卫部队的建议,表示唯贤是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8-30题。

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冬十月丁酉,下制来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周挚复收兵趣北城。光弼速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日:“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项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日:“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B.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C.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D.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潼关,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B.河阳,指黄河北岸。河在中国古代专指黄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做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做阴。

C.表,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凡四十二卷。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光弼认为自己和韦陟各有所长,自己在辨别朝廷礼仪方面虽然不如韦陟。但在安排军旅事务作战方面韦陟却不如自己。

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停止了亲征,另一方面,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

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他抚摸孝德后背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部下的肯定、爱护和激励。

D.李光弼治军军纪严明,当看到廷玉从前线跑回时,就让左右去斩杀廷玉以示众,廷玉解释说自己的马中箭,才幸免于死。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1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②手,令渠③述作与同游。

(注)①此诗当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短述:篇幅短小的诗作。②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③渠:他们。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作者写自己平生喜欢琢磨寻觅好诗句,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就决不罢休;既交代了“聊短述”原因,也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态度。

B.颔联写作者老来诗境已熟,写诗都是随性率意而成,面对春天花鸟也失去了深情愁思;“老去”“春来”相对,表达作者对花鸟的歉疚。

C.颈联写江边新装了木栏可供悠然垂钓,又准备了木筏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转写实景,用“水槛”“浮槎”侧面写出江水如海的气势。

D.整首诗是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诗人面对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虽未写海,但江如海势,以虚带实,令人叹为观止。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2题。

遣兴注

杜甫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这首诗写于此时。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描写风急蓬飞、萧然寒肃的景象,既展现严酷的生存空间,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五六两句由写景抒情转入叙事抒情,交代诗人飘零异地的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深挚沉痛。

C.“怅望”两句将个人处境与社会背景联结起来,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

D.全诗以比兴起笔,借景抒情;继而以赋展开,虚实结合;结尾以问代答,直抒胸臆,沉郁顿挫。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3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B.中间两联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C.尾联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清辉普洒,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D.全诗一直在写月,意境开阔,作者又借月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虽为羁旅思乡之作,却并不孤寂。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公安县杯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3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表现出了作者对刘备和吕蒙两人赫赫战功的歌颂和向往。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5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3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38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关系的,是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孔子认为,为了仁德,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决不        。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在自己致力于          的治国平天下方略不为统治者接受的时候,并不改变初衷,         ,而是遵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原则。他始终坚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人生准则,决不与黑暗统治同流合污,因而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感为后世坚持以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的榜样。

孟子明确表示生存和道义,都是可贵的,但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则“舍生而取义”。他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   ),成为烛照中华民族奋燃前行的心灵力量。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范缜,坚持真理,不“卖论取官”,便是在传统的独立人格思想           下的结果。这种坚持独立人格注重“大丈夫”气节的思想,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

3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苟且偷生  河清海晏  阿谀奉承  潜移默化

B.苟延残喘  锦绣山河  曲意逢迎  春风化雨

C.苟且偷生  河清海晏  曲意逢迎  潜移默化

D.苟延残喘  锦绣山河  阿谀奉承  春风化雨

3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不仅坚守气节,而且不被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B.这种不被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坚守气节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C.这种坚守气节,不被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D.这种不仅不被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而且坚守气节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3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而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的榜样。

B.因而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以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的榜样。

C.因而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的榜样。

D.因而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的榜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9-41题。

生命在于运动。一个腾不出时间去运动的人,总会为健康付出更大的代价。相反,爱运动的人,往往能更_______________地分配时间,(   )。

常能看到一些_______________的老人,每天坚持晨练。他们或是舞太极,或是跳绳踢毽,或是慢跑爬山,精神头倍儿足。相比之下,总有一些年轻人,习惯下班后就聚餐、打游戏,周末就熬夜、不起床,用_______________的借口拒绝锻炼,结果常常哈欠连天、无精打采。

运动和不运动,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或者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不如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的健康。无论生活有多忙,抽点时间去运动,无论工作有多累,分点精力去锻炼。你流过的每一滴汗水,都在塑造一个更有活力的自己。

3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优雅   精神矍铄   五光十色

B.优雅   风华正茂   各种各样

C.从容   精神矍铄   各种各样

D.从容   风华正茂   五光十色

4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并常常收获健康的奖励                            B.并常常收获身体的奖励

C.于是能支配更多的时间                             D.于是拥有了更多的时间

4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或者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或者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

B.与其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不如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的健康。

C.与其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不如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

D.或者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或者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的健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2-44题。

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内涵。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空间站叫“天宫”,火星探测器叫“天问”……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   )。把载人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个满怀。“神舟”与“神州”同音,当火箭升空时的        之声响彻在无数中国人心中,航天圆梦的自豪感已经涌动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既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带着这份文化自信和航天诗意向着太空之路去        ,我们更能“击破万里苍穹”。

现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身份”的变化,代表着国力的增强,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        ,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        。就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太空前几天,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更意味着我国到来“探日时代”。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4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塌地陷     披荆斩棘     应运而生     刻骨铭心

B.地动山摇     披沙拣金     油然而生     刻骨铭心

C.地动山摇     披荆斩棘     油然而生     念兹在兹

D.天塌地陷     披沙拣金     应运而生     念兹在兹

4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

B.中国尖端高科技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

C.使得中国尖端高科技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

D.使得中国航天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

4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更意味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

B.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更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

C.这不仅意味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更标志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

D.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更标志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47题。

塞罕坝位于河北承德市围场县北部,是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______地带。

从建立伊始,塞罕坝机械林场就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进驻塞罕坝的首批369人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4岁,大中专毕业生约占总数的40%左右。此后,一批批年轻的大学生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如今,不少具有高学历的90后、95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继承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让“美丽高岭”愈发______。

从之前风沙肆虐的荒山秃岭,(    )、扎根于此、______,以无畏的勇气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建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在,塞罕坝的新生代逐渐成长为林场的中坚力量,他们牢牢握紧守护绿色的“接力棒”,继承祖辈父辈把荒山秃岭______成“华北绿肺”的伟大事业。继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新路,切实发挥“地球卫士”的作用,让青春在接续奋斗中出彩。

4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过渡  郁郁葱葱  久久为功  修复

B.过渡  朝气蓬勃  水滴石穿  修复

C.过度  朝气蓬勃  久久为功  还原

D.过度  郁郁葱葱  水滴石穿  还原

4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到今天茫茫林海的绿波涌动,几代塞罕坝人怀揣梦想

B.到今天绿波涌动的茫茫林海,几代塞罕坝人怀揣梦想

C.到今天茫茫林海的绿波涌动,怀揣梦想的几代塞罕坝人

D.到今天绿波涌动的茫茫林海,怀揣梦想的几代塞罕坝人

47.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驻塞罕坝的首批369人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4岁,大中专毕业生约占总数的40%。

B.进驻塞罕坝的首批369人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4岁,大中专毕业生占总数的40%左右。

C.首批进驻塞罕坝的369人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4岁,大中专毕业生约占总数的40%。

D.首批进驻塞罕坝的369人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4岁,大中专毕业生约占总数的40%左右。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50题。

门联最见老北京的特色。这种特色已成为北京的一种别致的文化。北京门联像国外建筑上彰显荣耀的族徽一样醒目却        。有据可考,北京最早的门联出现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请大书法家赵孟頫写了一副门联挂在大都的城门上。后来,北京院落大门也贴上了门联,这些门联是忽必烈门联的变种,与忽必烈门联的形态与意义是相似的,也可以说是     

门联内容与书写水平体现着主人的文化,因此哪怕是       ,也得请高手来为自己增点儿门面。例如一个卖姜的贴上了“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的门联,你想想,卖姜的都讲究诗书,这多少会让现在某些商人          吧?

将门联写得有学问,又道出自身职业特点的,比较常见。例如“恒足有道木似水,立市泽长松如海”,一看就是经营木材生意的,并将商号名嵌入,叫恒立;皮货商的则为“意气相投裘臻狐腋,(        )”。作为自己的名片的门联,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是北京门联的一个特点、一种功能。例如“虽为微末生意,却是顶上功夫”,是剃头的。

4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别具一格  一脉相传  附庸风雅  汗颜

B.别具匠心  各有千秋  附庸风雅  羞耻

C.别具一格  各有千秋  名不副实  汗颜

D.别具匠心  一脉相传  名不副实  羞耻

4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仁心可赞财聚羔羊                                   B.声名可创衣赞羔羊

C.豪情犹在衣赞羔羊                                    D.名声远扬财聚羔羊

5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门联作为自己的名片,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更是北京门联的一个特点、一种功能。

B.将门联作为自己的名片,让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也是北京门联的一个特点、一种功能。

C.作为自己的名片的门联,让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更是北京门联的一个特点、一种功能。

D.作为自己的名片的门联,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也是北京门联的一个特点、一种功能。答案与解析


1.D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儒家不强调”错误。文中说的是“在道家那里得到了突出强调”“儒家也会强调这种平等性”。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错误。选项本身就说“层层深入”,可见文章采用的是层进式论证结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中国古典哲学认为”错误。从“在中国哲学中,以道观之最初是与‘物无贵贱’联系在一起的……”可知,应该是“以道观之”的哲学认为,而非中国古典哲学认为。

C.“因为它们都具有相辅相成的性质”说法错误。从“因为道能沟通对立的属性。存在于每一事物中的道,可以使事物兼具相反对立的属性。庄子认为……任何事物都不会因某种特殊的性质而‘贵’,因为它还具有相反的性质。同样,任何事物也不会因某种特殊的性质而‘贱’,因为它也具有相反的性质”可知,原文是说“事物兼具相反对立的属性”,而不是“具有相辅相成的性质”。

D.“肯定‘性即理’”错误。原文是“这种抽象的平等也许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而“性即理”是“从本体论层面赋予了万物一种抽象的平等性”。

故选A。

4.A    5.C    6.C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最突出的特色是将唐代诗文镌刻其上”错误。文章第一段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例,说明瓷枕上有诗文是河津窑最突出的特色,并非限于唐代诗文。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但不如诗文装饰精美”理解不当。第八段中“花卉纹样是仅次于诗文的装饰题材”,无法推断出“花卉纹样不如诗文装饰精美”。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都使用了大胆沉稳的剔花填黑彩技法”错误。范围扩大。诗歌题材除诗文、花卉类,还有婴戏、动物及人物故事等。书法枕和荷花纹样使用了剔花填黑彩技法,其他题材未提及。

故选C。

7.B    8.D    9.C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只能一靠技术的不断进步,二靠行业分工、专业化生产和产品交换”错误,原文是“根本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二是分工、专业化和交换”,选项以偏概全。

C.“实质上是相承于我国的‘淮南子·司马迁定理’”错误,原文只是说“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架构,我们的先人就已有表述”,并不是说“相承于我国”。

D.“全部内容用……就能概括”错误,原文是“‘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今天国际贸易理论的全部内容”,是“一定程度上概括”,选项说法绝对化。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论证中国开放的深层次逻辑里有中国的传统智慧”错误,根据“可见,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架构,我们的先人就已有表述”可知,文章引述《货殖列传》《淮南子》相关内容,是对“长期增长理论已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的反驳。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只有在相应规则体系里,巨大和潜在的贸易收益实现了,才能保障权利、稳定预期、降低成本” 错误,原文是“在相应体系里,可以保障权利、稳定预期、降低成本,从而使巨大的和潜在的贸易收益得以实现”,选项逻辑关系错误。故选C。

10.C11.B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C.“《深圳晚报》评论称,《觉醒年代》让不少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张冠李戴,“《觉醒年代》让不少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在材料二中,是作者由网民发表的弹幕和《光明日报》文章中大学生的感慨所作的总结性的话,而不是《深圳晚报》评论的。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原因在于作者塑造了真实的人物形象”说法不当。原文在材料二“《深圳晚报》评论称,年轻人喜欢《觉醒年代》,因为作者让书中先辈更具普通人的情感与性格,变得更可信可敬、可爱可亲,李大钊憨实,陈独秀傲娇,胡适‘妻管严’……消弭了历史人物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可见《觉醒年代》是一部有内涵、真诚的影视作品,不在于作者塑造了“真实的”的人物形象,而在于作者让书中人物更具普通人的情感与性格,变得更可信可敬、可爱可亲,这样就“消弭了历史人物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故选B。

12.B    13.D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但是人们理解的‘神秘力量’是一样的”理解错误。中西方文化中对“神秘的力量”理解有差异,西方理解为“神”,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为“天”。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虽然文本的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逻辑关联不紧密”分析错误。文本节选的几个片段看似不很紧密,但都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认识展开的,是统一在这个话题的几个层面,所以说逻辑关联不紧密不恰当。

故选D。

14.D    15.B

【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再生钴快速发展……增加到2.5万吨,占国内钴总产量的20%”不正确。依据原文“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钴与新增矿山钴相比较,其数量较小,在统计上可以忽略不计。2021年情况有所改观。钴业分会秘书长徐爱东介绍,今年国内钴产量约12万吨,其中2.5万吨来自再生钴原料,占总产量的20%”可知,原文说的是“今年国内钴产量的20%”来自再生钴原料,而不是“再生钴”占国内钴总产量的20%。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 “开采技术难度大”不正确。原文为“钴的供应程度受限于铜、镍矿的开采”,并非技术难度问题。

故选B。

16.B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暗示了会战发起的仓促”有误,结合“司令精心策划的这场战役……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等内容可知,会战已策划好,薪兵团已训练完,据此不能说会战发起的仓促。

故选B。

17.A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又为后文揭示小说的主题张本”不准确,结合文本分析可知,“他浑身上下涂满了白色的油彩”是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故选A。

18。C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说明他平时比较爱占小便宜”错误,说明他即使身处监狱中,也要想办法吃饱,吃得有味道,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故选C

19.C    20.B    21.B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他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铜柱。荆轲知道行刺之事不能成功,大骂道:“事情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想活着劫持你,以便得到你的契约去回报燕太子啊!”

“荆轲”是“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

“生劫之”是动宾结构,“之”做句子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D。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包括出嫁的女性”错。宗族不包括已经出嫁的女性。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燕太子丹不同意荆轲将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献给秦王”错,原文中太子只是说了一句“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并没有明确表示不同意将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献给秦王。

故选B。

参考译文:

起初,燕太子姬丹曾在赵国做人质,与秦王赢政交好。后来燕太子姬丹到秦做人质,秦王却不以礼相待。燕太子姬丹大怒,逃回燕国。燕太子丹怨恨秦王,想要报复秦王。太子姬丹听说卫国人荆轲非常贤能,便携带厚重的礼物,以谦卑的言辞求见他。太子丹对荆轲说:“现在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讨代楚国,向北进攻赵国。赵国无力抵抗秦军,灾难必然会降临到燕国。燕国国小力弱,数次受到别国的围困,怎么能抵挡住秦国的进攻?各诸侯国都屈服于秦国,不敢合纵结盟。我的计谋很是愚昧,认为若是获得天下无畏的勇士去出使秦国,劫持胁迫秦王,让他归还兼并的各国土地,那就最好了。假如不答应,就乘机刺杀秦王。他的大将都领兵在外,国内发生动乱。他们君臣之间相互猜疑,趁这个时机,各诸侯国可合纵抗秦,秦国一定会被击败。请您留意考虑这件事。”荆轲答应了他。于是太子丹请荆轲住进上等客舍,并每日亲自到舍中问候。凡是能奉养荆轲的,都应有尽有。等到秦将王翦灭掉了赵国,太子丹知道后十分害怕,准备派遣荆轲出行。荆轲说:“现在我到秦国,没有能使秦国信任我的理由,所以无法接近秦王。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接见我,我才能刺杀他回报您。”太子说:“樊将军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杀他啊!”荆轲于是便私下会见樊於期,说道:“秦国对待您,可说是残酷到极点了,您的父母、宗族都被诛杀了,现在又听说秦国要用千斤黄金、万户封地悬赏您的人头,您打算怎么办呢?”樊於期长声叹息流着泪说:“能有什么办法呢?”荆轲说:“希望能得到您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必定会很高兴召见我。我左手拉住他的袖子,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那么您的深仇大恨可以报了,燕国所遭受的欺凌耻辱也都消除了。”樊於期说:“这正是我日夜切齿痛心盼望的事啊。”于是当场自刎。太子闻讯赶来,伏在尸体上痛哭,但已经无可奈何了,便把樊於期的人头装在匣子里。太子预先找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令工匠烧红用毒药浸泡,用这毒匕首刺人,只要渗出血丝,人没有不立即死去的。

秦始皇二十年,荆轲到达秦国都城咸阳,经秦王的宠臣蒙嘉,转达荆轲谦卑的言辞,请求进见秦王。秦王非常高兴,穿上朝服,安排九宾大礼接见他们。荆轲手捧地图献给秦王,地图全部展开,里面的匕首露出,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猛地制过去,但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惊恐而起,挣断了袖子。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奔跑。

群臣都惊呆了,事发突然,谁都没想到,群臣也都失去常态。依照秦法,在殿上伺候的群臣,不能携带任何兵器。左右侍从只得徒手追打荆轲,而且大喊:“大王背着剑!”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他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铜柱。荆轲知道行刺之事不能成功,大骂道:“事情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想活着劫持你,以便得到你的契约去回报燕太子啊!”秦王于是将荆轲的尸体肢解示众。

22.D    23.A    24.B

【解析】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以财”是作“结中外”的状语,表示凭借的方式,中间不可断开,另外“主藏奴”的意思是“主管库藏的奴仆”,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

“主藏奴与吏”做“讼”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C。

该句意思是:当初,韩弘的儿子、右骁卫将军韩公武。为父亲谋划,用财物结交朝廷内外的人。等到韩公武死了,韩弘接着也去世,年幼的孙子韩昭宗继承家业,掌管库藏的奴仆和官吏到御史府打官司。

故选D。

2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唐代设置为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的各部长官”理解错误。唐代以侍郎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各部长官的副职。

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就让李德裕把降将悉怛谋送回吐蕃”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上以为然,诏德裕以城归吐蕃,执悉怛谋归之”,可知,皇帝下诏让李德裕拘系悉怛谋送还吐蕃。

故选B。

参考译文:

当初,韩弘的儿子、右骁卫将军韩公武。为父亲谋划,用财物结交朝廷内外的人。等到韩公武死了,韩弘接着也去世,年幼的孙子韩昭宗继承家业,掌管库藏的奴仆和官吏到御史府打官司。皇帝很同情他,把韩弘的财物账目全部拿来亲自查看,发现凡是朝廷内外掌权的人大多接受了韩弘的贿赂,唯独用红笔小字写着;“某年某月某日,送给户部牛侍郎一千万钱,不接受。”皇帝非常高兴,把账本拿给左右的人看,说:“当真如此,我没有看错人。”三月壬戌戊,任命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唐文宗大和五年秋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求归降,李德裕派遣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率兵进入占据维州城,备文上奏这个情况。牛僧孺说:“吐蕃的边境,四面各有万里,失去一个维州,不能损害吐蕃的势力,白白地破坏了双方的真诚信任,有坏处没有好处。”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命令李德裕把维州城归还给吐蕃,拘系悉怛谋送还吐蕃。吐蕃在边境上杀死了悉怛谋。李德裕因此怨恨牛僧孺。唐文宗大和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入宫主持枢密院事,多次对皇帝说:“捆绑送还悉怛谋,来使敌寇心里畅快,断绝以后前来投降的人,不是好计策啊。”皇帝也感到后悔,责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依附李德裕的人趁机说:“牛僧孺与李德裕之间有怨隙,(牛僧孺)妒忌李德裕的功劳。”皇帝也疏远牛僧孺。牛僧孺内心感到不安。适逢皇帝到延英殿,对宰相说:”天下何时能够太平,你们也在考虑这个吗?“牛僧孺回答说;“太平没有迹象。现在四方的外族没有相互侵犯,黎民百姓不至于离散流亡,虽然不是最好的治世(按唐避高宗李治讳,改“至治”为“至理”),也可以说是小康。陛下如果另外谋求太平,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做得到的。”退出之后,对同僚们说:“皇上这样责怪抱怨,我们怎能久居于此哪!”于是多次上表请求辞职。十二月,乙丑,任命牛僧孺为同平章事,担任淮南节度使。

臣司马光评论说:“君主贤明臣下忠诚,奸邪的人被贬逐,推行礼乐,停止战争,诸侯归顺,四周夷狄顺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富裕人人饱暖,这是太平之世的迹象啊。在那时,宦官专权,在宫廷之内胁迫君主,不能疏远他们;藩镇仗恃军队,在外欺侮怠慢朝廷,不能制服他们;士兵杀害驱逐主帅,抗拒朝命自立主帅,不能责问他们;连年兴师动众,征收赋税日益紧迫,尸骨鲜血遍布于原野,乡里织布机上的布帛被一扫而空,而牛僧孺却认为是太平之世,不是说假话吗?在文宗力求治世之时,牛僧孺处于宰相之位,进用就苟且偷安取悦皇上来窃取名位,黜退则蒙蔽君主欺骗世人来盗取名声,罪恶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25.A    26.C    27.C

【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朔州境上”表地点,“扬言”的主语为“颉利可汗”,不是“上”,“上”后面需要断开,排除BD。

“曰”为动词,说的意思,后面为说的内容,其后需要断开,排除C。

句意:颉利可汗担心大唐帝国趁突厥衰败之机(进兵),(于是)带领兵马来到朔州边境,扬言要会猎,实际上是防备唐朝。鸿胪寺卿郑元出使突厥,还朝后对太宗说:“戎狄族的兴衰隆替,专以羊马的情状作为征候。现在突厥百姓饥饿、牲畜瘦弱,这是将要灭亡的先兆,不会超过三年。”

故选A。

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廷尉、太尉合称三公”的说法有误,应为“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唐太宗与大臣杜淹的观点一致,都认为音乐在于人心,无涉政治”不合文意,“在音乐和治乱的关系问题上,唐太宗与大臣杜淹的观点”并不一致。结合“御史大夫杜淹曰:……将亡之政,民必愁苦,故闻乐而悲耳。今二曲具存,朕为公奏之,公岂悲乎”分析,杜淹认为,政治的兴衰隆替与音乐密切相关;唐太宗则认为,礼乐不过是古代圣人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设施教化罢了,国家政治的兴衰隆替,无关音乐;悲痛与喜悦全在于人的内心,不是由音乐引起的。

故选C。

参考译文:

太宗对公卿大臣们说:“从前大禹凿山治水而百姓没有怨谤之言,(这)是(因为)与人民利益攸关的缘故。秦始皇营造宫室而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这)是(因为)秦始皇损民以利己的缘故。奢华珍奇的东西,固然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如果无止境地放纵欲望,那么国家接近灭亡的危急局势很快就会到来。我想要营造一个宫殿,材料已经齐备,有鉴于秦王朝的灭亡,便停止了(这项工程)。亲王公卿以下,应当体会我的这番用意。”从此以后二十年间,风俗质朴淳厚,穿着不用锦绣,官府与百姓均很富足。颉利可汗日益衰败,百姓纷纷离散。正赶上天下大雪,平地上积雪深达数尺,羊、马大多被冻死,百姓饥寒交迫,颉利可汗担心大唐帝国趁突厥衰败之机(进兵),(于是)带领兵马来到朔州边境,扬言要会猎,实际上是防备唐朝。鸿胪寺卿郑元出使突厥,还朝后对太宗说:“戎狄族的兴衰隆替,专以羊马的情状作为征候。现在突厥百姓饥饿、牲畜瘦弱,这是将要灭亡的先兆,不会超过三年。”太宗颇以为然。大臣们都劝说太宗乘此机会袭击突厥,太宗说:“刚刚与人家订立盟约却要背约,(这是)不守信用;利用他人的灾祸(而获得私利),(这是)不行仁义;乘人之危来取胜,(这)不是勇武的行为。即使突厥的各部落都叛离,牲畜所剩无几,朕还是不出击,一定要等到(他们)有了罪过,这样以后才讨伐他们。”太常寺少卿祖孝孙,认为南朝梁、陈的音乐(杂入)很多吴、楚的音调,而北朝周、齐的音乐(杂入)很多北方胡、夷的音调,于是斟酌南、北方的音乐,又考察古代的音乐,修成了《唐雅乐》,总共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十二和。太宗又下诏令协律郎张文收与祖孝孙共同修定唐乐。六月乙酉(初十)日,祖孝孙等人演奏新乐。太宗说:“礼乐不过是古代圣人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设施教化罢了,国家政治的盛衰兴废,难道也由此而生?”御史大夫杜淹说:“北齐将要灭亡时,产生《伴侣曲》;陈朝将亡时,又出现了《玉树后庭花》,声调悲哀,连过路的人听到了都悲伤落泪,怎么能说政治的兴衰隆替不在于音乐呢?”太宗说:“不对,音乐能够触动人的感情,所以高兴的人听到音乐则喜悦,忧伤的人听到它则感到悲痛,悲痛与喜悦全在于人的内心,不是由音乐引起的。将要衰亡的政治,百姓必然感到愁苦,所以听到音乐更加悲切。现在这二个曲子都还存在,我为你弹奏出来,你难道会悲伤吗?”右丞魏徵说:“古人说:‘礼难道仅指玉帛之类礼器吗?乐难道仅指钟鼓之类乐器吗?’乐的意义确实在于使人心和睦,而不在于声音本身。”有人上书主张秦王府的原有士兵,应全部任命为武官,加入皇宫警卫部队。太宗对他说:“我视天下为一家,只选用贤才,难道旧属士兵之外就别无可信用的人了吗?你这个想法,并不是让我的恩德广布于天下的方法。”

28.A    29.B    30.B

【解析】

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中,“攻郑州”的主语是“史思明”,“李光弼”则是下句的主语,中间应该断开,可排除掉B、C;

根据“利在……不利……”是个对称结构,因此应从“不利”前边断开,排除D。

句意:史思明率兵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军缓缓而行,到了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军乘胜来攻,我们应该按兵不动,不宜与敌速战速决。看形势洛阳城难以坚守,你有什么计策呢?

故选A。

2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做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做阴”错误。应该是山南水北的地方叫阳,相反的,山北水南的地方叫阴。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错误。从文中“龙仙恃勇……慢骂光弼”看,史思明是派遣刘龙仙挑战官军,但辱骂李光弼则是刘龙仙倚仗自己的英勇做出的举动,和史思明无关,故选项中“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表述错误。

故选B。

参考译文:

史思明率兵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军缓缓而行,到了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军乘胜来攻,我们应该按兵不动,不宜与敌速战速决。看形势洛阳城难以坚守,你有什么计策呢?”韦陟请求留兵于陕郡,退守潼关,占据险要之地,以挫敌锋锐。李光弼说:“两军相当,贵进忌退,现在没来由地放弃五百里地,叛军的势力就会更加嚣张。不如移军于河阳,北与泽潞兵相连,如果有利就进取,不利就退守,里外相应,使叛军不敢向西进攻,这形势就好似猿猴伸缩自如的手臂,说到朝廷中的礼仪,我不如你;如果论指挥军事,你不如我。”韦陟没有说话。冬季,十月丁酉(初四),肃宗下制书要亲自征讨史思明,因群臣上表书谏阻才罢。史思明率兵来攻打河阳,派骁将刘龙仙到城下来挑战。刘龙仙仗着勇力,把右脚举起来放在马鬣上,谩骂李光弼。李光弼看着各位将领说:“哪一位能为我把他的头颅取来?”白孝德愿往,李光弼问道:“你需要多少兵马?”白孝德回答说:“我一个人就行。”李光弼赞扬他的勇敢,但坚持问他需要什么支援。白孝德说:“希望挑选五十名骑兵出营门为后援,并请求大军在后面擂鼓叫喊以助威。”李光弼拍着白孝德的肩膀鼓励他,按照他的要求准备并让他出战。白孝德挟着两根长矛,策马横过河流而进。砍下头颅,持之以归。叛军士卒看见后十分惊骇。叛军大将周挚又收兵逼近北城。李光弼立刻率兵到了北城,登上城头望着叛军说:“敌人虽然兵多,但混乱而不整齐,用不着害怕。过不了中午,我保证为大家打败敌人。你们都看着我的旗子作战,如果我的旗子挥动缓慢,就任凭你们选择有利时机出战,如果我急速挥动旗子多次,你们就全军齐发,冒死前进,稍有后退者杀!”然后李光弼又把一把短刀放置在自己的靴子中,说:“战斗是危险的事情,我身为国家的三公,不能够死于叛军之手,万一战斗失败,大家在前面死于敌手,我就在这里自刎而死,决不会只让大家战死。”于是众将领出战,不一会儿,郝廷玉逃下阵来。李光弼望见,大惊说:“郝廷玉逃下阵来,我的计划就危险了。”于是命令左右的人去把郝廷玉的头颅割下来。郝廷玉说:“是我的坐骑中箭,并不是我怯战退了下来。”使者驰马来报告李光弼。李光弼就命令换了一匹马,让郝廷玉重新上阵。李光弼不断地挥动着手中的指挥旗,众将领都冒死进攻,呼喊之声惊天动地,叛军顿时大败,被杀一千余人,被俘虏五百人,掉进水中被淹死的有一千余人,周挚仅带领数名骑兵逃走,叛军大将徐璜玉、李秦授被俘。叛军的河南节度使安太清退保怀州。史思明不知道周挚已被打败,还在南城进攻,李光弼把俘虏的叛军赶到河边上让史思明观看,史思明才退去。

31.B

【解析】

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表达对花鸟的歉疚”错,应理解为:自己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深深的忧愁。

故选B。

32.C

【解析】

3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C.“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错,“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这里没有细节描写,取景宏阔,粗笔勾勒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

故选C。

33.D

【解析】

3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却并不孤寂”错误。从诗中来看,诗歌的意境虽然开阔,但清冷寂寥,诗人从多个角度写月亮,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故选D。

34.B

【解析】

3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

C.“表现出了作者对刘备和吕蒙两人赫赫战功的歌颂和向往”错误。从注解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可知,颈联是用典,主要表现出了作者对刘备君臣和睦关系的羡慕向往和对吕蒙的赫赫战功的赞颂。

D.“次写想象之景”错误,“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应为眼前实景。

故选B。

35.B

【解析】

3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淡泊洒脱的品格”理解错误。“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

故选B。

36.C    37.B    38.D

【解析】

3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强调没有尊严地活着。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强调活得艰难。根据语境“牺牲自己的生命”,相对的应该是“苟且偷生”。

第二处:河清海晏:也说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澄清,大海风平浪静。用以比喻天下太平。锦绣山河: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语境修饰的是“治国平天下方略”,应该选用“河清海晏”。

第三处:阿谀奉承: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奉承,讨好。指的是曲从拍马,说好听的话来讨好别人。曲意逢迎:违背自己的本心迎合别人的意思。根据语境中“改变初衷”,可知选用“曲意逢迎”符合语境。

第四处: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和影响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多用于赞颂师长教诲得当。语境中句子的主语是“传统的独立人格思想”,和它想搭配的应该选“潜移默化”。

故选C。

3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不被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是“坚守气节”的具体表现,两者不存在递进关系,排除A、D。

“不被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是具体表述,应该放在前面;“坚守气节”是概括升华,应该放在后面,据此排除C。

故选B。

3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处有两处错误。一是“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语序不当,错把定语当做了状语,应将“广泛”放在“人们”的后面。

二是“坚持以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结构混乱,将“坚持……”和“以……为追求”两个句式杂糅了。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两处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D项。

故选D。

39.C    40.A    41.C

【解析】

3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优雅:优美雅致,优美高雅。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语境指分配时间不慌忙,应用“从容”。

第二组,精神矍铄: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美好的时候。修饰老人,应用“精神矍铄”。

第三组,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此处指找种种借口,应用“各种各样”。

故选C。

4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此处与上文是相反的情况,根据上文“一个腾不出时间去运动的人,总会为健康付出更大的代价”可知,此处是谈运动和健康的关系,此处话题应是“健康”,说爱运动的人能得到健康一类的意思,只有A项与此吻合。

故选A。

4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或者……不如……”搭配不当,应为“与其……不如……”,排除AD。

二是搭配不当,“锻炼……健康”不能搭配,应为“关注……健康”,排除B。

故选C。

42.C    43.D    44.B

【解析】

4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地动山摇:形容声势浩大。天塌地陷:①比喻重大变化或发生严重情况。②形容程度深,非常厉害。该句强调声势浩大,故选“地动山摇”。

第二组,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语境指向着太空努力,选“披荆斩棘”。

第三组,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是自然产生的,选“油然而生”。

第四组,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得让人永远也不能忘记。(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念兹在兹: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语境强调念念不忘这件事,选“念兹在兹”。

故选C。

4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使得”一词表明前后句的因果关系,不能漏掉,据此排除AB;结合上文“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的主体应该是“中国航天”,据此排除C。

故选D。

4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语序不当,“我国到来‘探日时代’”语序不当,语境强调“到来”,应改为“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两者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不可调换顺序。

二是搭配不当,“标志”用以表明事物特征,应和“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搭配;“意味”着眼于推断的影响,和“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搭配合适。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

故选B。

45.A    46.B    47.C

【解析】

4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过渡”:事物发展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度”:超过适当的限度。

本句语境是强调塞罕坝是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一个转换连接地带,因此应选用“过渡”合适;

“郁郁葱葱”:形容气象旺盛美好。“朝气蓬勃”: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一般指人。

此处是形容塞罕坝现在的风貌,因此应选用“郁郁葱葱”合适;

“久久为功”:意为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水滴石穿”:指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此处是说几代塞罕坝人扎根这里建设,强调持久不息的建设,不是强调细微力量的凝聚,因此应选用“久久为功”合适;

“修复”:修理使恢复完整。“还原”:意思是指事物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或形状。

此处是说把荒山秃岭通过人们的建设修整,恢复成“华北绿肺”,强调外力修整,因此应选用“修复”合适。

故选A。

4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依据前文“从之前风沙肆虐的荒山秃岭”可知,下句主语也应该是一个地点名词,才能和“荒山秃岭”对应,因此应选用“茫茫林海”更合适,据此排除AC;

后文是“扎根于此、久久为功”,且空后标点为顿号,由此可知前句也应是和后句对应的并列词语“怀揣梦想”,由此可排除D。

故选B。

4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进驻塞罕坝的首批369人队伍”定语位置错误,多重定语一般顺序为:①领属、时间、处所②指称、数量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因此“首批”应放在“进驻塞罕坝”之前,由此排除AB;

“大中专毕业生约占总数的40%左右”中,“约”和“左右”重复,应去除一个,由此可排除D。

故选C。

48.A    49.B    50.B

【解析】

4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此处是说北京门联另有独特风格,应使用“别具一格”。

第二处,“一脉相传”,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由前面“这些门联是忽必烈门联的变种,与忽必烈门联的形态与意义是相似的,也可以说是……”可知,此处是说北京院落的门联与忽必烈门联之间是相关的,或者或是由忽必烈门联传承下来的,所以使用“一脉相传”。

第三处,“附庸风雅”,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名不副实”指名称与内容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空有虚名。由后面“也得请高手来为自己增点儿门面”可知,此处有装点门面之嫌,应使用“附庸风雅”。

第四处,“汗颜”,因惭愧而汗发于颜面,多指羞愧。“羞耻”,不体面,不光彩。由前面“你想想,卖姜的都讲究诗书,这多少会让现在某些商人”可知,应是说让现在某些商人羞愧,应使用“汗颜”。

故选A。

4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门联具备对联的特点,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结构一致。

从形式来看,前面“意气”指“意志和气概”,是两个并列名词组成的词语,“仁心”“豪情”都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心”“情”,“仁”“豪”都是形容词,做修饰语,结构不一致,排除AC。

从内容来看,这里是“皮货商”的门联,且上联说的是“裘”,是毛皮的衣服,那么下联“衣”与之相关,排除D。

故选B。

5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的门联,人一看……”中途易辙,前一句主语是“门联”,句意没有表达完整,下一句就另起话题,以“人”为主语了,可以改为“将门联作为自己的名片……”;

第二处,“人一看……”结构混乱,从语境来看,“将门联作为自己的名片”是从主人的角度来说,主语应是“主人”,而“人一看”换成“人”做主语,导致结构混乱,应改为“让人一看……”。

只有B修改正确。

故选B。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