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祯祥意义。那么,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迄今尚无定论。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的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指向一种无限神秘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它们完全是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呈现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其规模越来越巨大。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时期的光辉和骄傲,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杀掉甚或吃掉非本氏族、部落的敌人是原始战争以来的史实,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因之,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吕氏春秋·先识览》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吃人”这一基本含义,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这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中国的青铜饕餮积淀着一股深厚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了美——崇高的美。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用感伤态度便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已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凝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你看那个兽(人)面大钺,尽管在有意识地极力夸张其狰狞可怖,但不是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抚媚的东西么?好些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所以,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不管如何夸耀威吓,都徒然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在宗法制时期,它们并非审美观赏对象。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宗教观念已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青铜器的视觉震撼是艺术品的生命所在。面目挣狞的饕餮,作为青铜器的核心纹饰,在商周人的眼中是一种美,是商周独特的文化所积淀出的一种包含着许多信仰、心理、感觉成分的美,商周人以无比虔诚、赞美、夸耀的心情铸造着它,而饕餮食人这一奇特的艺术造型,正是时人倾其所有、庄严郑重地敬奉神灵的一种象征。它以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宗教情感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商周文化中对天神、祖神和征服之力的崇尚,也反映了一种传统文化宗教仪式之美。

青铜器的纹饰造型仿佛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其美学特征是富于“神韵”,即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关于神韵,向来见仁见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蕙风词话为》认为“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由此可见,青铜器的“神韵”就是指它的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旧感。

青铜器身上固有的灵气的汇聚与其见证历史变迁的价值,正是青铜器最精彩与最独特的亮点所在。商周的青铜器保持着与神灵相通的灵气和威武的王者之气,这显然是毕加索的作品所不具备的。而这样的神物,竟然能够在三于年前诞生,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神迹;更是美的一种自然流露与奔放,亦是心灵的一种美的表达。

(摘编自《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铜器的核心纹饰饕餮是兽面纹,它并非对现实世界动物形象的写实,而是时代文化内涵的反映。

B殷周时的青铜器是礼器,被当时的人们寄予护佑本氏族、部落和威吓其他氏族、部落的心理功用。

C青铜器的美学特征之一是有“神韵”,它体现在其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旧感等方面。

D殷周时的青铜器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具备了毕加索作品所没有的集灵气和王者之气于一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用“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入未咽……”,意在揭示饕餮是兽面纹的原因。

B.用感伤态度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因此对月伤怀的悲观者无法欣赏青铜器的美。

C.狰狞的“兽(人)面”纹饰与“大钺"的结合是当时文化崇尚武力征伐的有力佐证。

D.材料二对“神韵”的阐释,说明艺术作品愈传神愈能超越其形式而具有恒久的魅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描述最能突出“拧厉之美”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四羊方尊肩部有四龙蟠缠,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纹饰繁富。

B.三星堆大型铜铸人像高达181.2厘米,头戴华冠,身着云龙纹左枉长袍,足佩脚铜。

C.司母戊鼎以云纹组成的装饰带衬托浮雕式的兽面纹主题,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

D.“青铜时代的绝唱“莲鹤方壶壶盖造型呈盛开的莲花状,花中有只振翅欲飞的白鹤。

4.材料一的主要论证特点是逐层深入,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5.请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结合材料内容,对其饕餮纹饰之美做简要赏析。(6分)

河北博物院藏品商“作父丁”饕餮纹铜卣 铜卣局部饕餮纹拓印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读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涡;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我也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务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抚摸石栏杆上突出的圆柱。这使我怦然心动。霎时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的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此碑丰哉!丰碑千丈!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见纪念碑。不过,有时是细看,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然而,终因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不敢说可以倒背如流,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们的体会弥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一个泉,叫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儿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静寂,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衣民。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碑如苍茫天边的古老星体,我俩是卫星一和卫星二,绕着它运行。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陪同者告诉我,年前,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整整半个小时都没有找见。他说,假若让他到一个团的营房挨着门找人,也该找到了。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齐声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多么恢弘的一片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

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后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庥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吗?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要是把那些名字也都复活为血肉之躯,那么,天安门广场是站不下的,加上东西长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挤得房倒屋塌,也摆不下他们的巨大阵容!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却是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得懂。读碑也需要读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么?

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起码不会因为人生道路漫长,口袋里的什么东西丢了,也发现不了;起码不会在某一天,摔了跤,眼镜也打碎了,抬头望望,说天安门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

文本二:

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倾注了对人民英雄光辉业绩的深切缅怀,凸现出“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建碑主题。它高度概括了中国100多年来革命历史的全貌,全面系统地勾勒出不同时期人民革命的斗争历程,既为整座纪念碑莫定了思想基础,也为纪念碑设计和建设确定了时代主题。

首先,它概括梳理了中国自近代以来为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碑文中“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即1946-1949年期间的革命历史;“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919-1949年的整段历史;“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史。三个不同历史时段,彼此呼应,层层递进,构成一幅近代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次,由近及远,立足解放战争,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代特征。碑文独特的叙述方式,也颇值得研究。它没有从时间顺序,从远及近,而是首先从解放战争讲起,最后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正符合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而真正能担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使命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节选自孙希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敬读》)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非常生动“河水”喻瞻仰者,“半凝”滞和“缓缓流淌”表现瞻仰者动作缓慢、阅读认真。

B.“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运用叠词,表达了作者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所纪念的英烈之众而产生的震撼之情。

C.泉水本无情,“泉水如泣如诉”是浸染了作者感情色彩的结果;该句单独成段,有强调意味;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其富有感染力。

D.作者两次读碑,第一次是读人民英雄纪念碑,读的是碑的内涵;第二次是读九龙泉纪念碑,读的是外观,是烈士的名字。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苍者天”出自《诗经》,意思是“那苍天啊”,文本一引用此句既强化了感叹之意,又使语言具有了典雅色彩。

B.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反复强调要“纪念,死鼓者舞生者”,也就是要中华儿女继承先烈的遗志,继续努力奋斗。

C.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绝佳注释,作者在读了它之后,才真正完全读懂了入民英雄纪念碑的内涵。

D.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由近及,远把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历史放在最后说,强调了这段历史在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

8.两个文本都写了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内容上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一读来深情感人,这与叙写少妇和孩子密切相关,请简要分析其内在关联。(的t)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初元年,汉使人西拭者言:“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天子使壮士车令等持于金及金马以请之。宛王与群臣谋:“汉去我远,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天子大怒,乃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往伐宛。三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胡。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昭帝元风四年,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质子安归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乎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千是大将军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帛,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立死。介子遂斩王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B.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C.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子介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D.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嘎君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域,汉代对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的总称,文中“大夏”“乌孙”等皆属西域。

B.质子,古代为了表示臣服或守信而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大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

C.阙,古代皇宫门前两边的高大望楼,泛指帝王住所;文中“阙下”同“陛”,下代指皇帝。

D.蛮夷,又称“四夷”,即南蛮、北西、狄戎、东夷的统称,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宛君臣认为汉相距遥远,又有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难以出动大军攻打自己,所以拒绝了汉的要求,这成为汉伐宛的导火索。

B.大宛的行为激怒了汉天子,汉天子想要出兵讨伐大宛,时却遭到群臣反对,但他不为所动,并且处罚了持反对意见的邓光等人。

C.傅介子认为楼兰反复无常,应该受到惩罚,千是主动请求前去刺杀兰楼王,并以此向各国显示大汉的国威,他的请求得到批准。

D.傅介子利用楼兰王的贪财心理,以退为进,诱使他前来相见,伏下武士刺杀了,他随后将其人头飞马送回大汉朝廷,悬挂示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I)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

(2)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

14.司马光认为刺杀楼兰王有哪些危害?请概括作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深愁喜友人至

刘沧①

不避驱羸道路长,青山同喜惜年光。

灯前话旧阶草夜,月下醉吟溪树霜。

落叶已经寒烧尽,衡门②七对古城荒。

此身未遂归休③十,一半生涯寄岳阳。

【注】①刘沧,山东人,生逢晚唐乱世,行卷投书,无人荐赏,四处漂泊。②衡门:简陋的屋舍。③归休:归家,归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拖着羸弱之躯迎接远来的友人,表现出真挚的友情,也隐含若内心的感激。

B.颌联写诗人与朋友在灯前月下,叙旧吟诗,营造出了一种其乐融融的情感氛围。

C.“霜”“落叶”“寒”等词语表明了季节特征,“衡”门一词透露出诗人生活的困窘。

D.尾联两句直抒胸腌,蕴含无限悲苦:半生漂泊,志不得伸,客居异乡,有家难归。

16.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此诗后四句道:“其与前之数句似断实连,寓意深微。”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的“ , ”以桑叶起兴,突出了女子的年轻貌美,与后面写叶子黄且陨落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以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的高大壮丽。

(3)在所有兵器中,剑的意象与诗词结合得十分紧密,古代诗人经常借剑的意象来表达尚武精神报国精神等多种思想感情,如诗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挫,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追求,更赋于器物以生命,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 、“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飞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 、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 、脚踏实地的笃实。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离群索居 宵衣旰食 巧夺天工 坚不可摧

B.形影相吊 废寝忘食 鬼斧神工 坚不可摧

C.形影相吊 宵衣旰食 鬼斧神工 雷打不动

D.离群索居 废寝忘食 巧夺天工 雷打不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边疆,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追求。

B.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C.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刷新若社会的审美追求。

D.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追求,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边疆。

20.第二段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8.63平方公里的首都钢铁厂老厂区,如今已是有名的工业元素景观公园,依然矗立的“三高炉”成为新的时尚地标,( ),共同书写由“火”到“冰"的奇妙转换。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推进,北京市像首钢老厂区这样的一批老建筑 ① ,焕发出新生机,为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里的不少老建筑无法发挥原有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② ,老建筑才能旧貌换新颜,获得第二次生命,更好地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市民需求。设施更新,换新的是肌体,织补的是功能;功能完善,带来的是变化, ③ 。老建筑成为了老居民的新乐园。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不远处正静待着冬奥健儿

B.不远处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正静待着冬奥健儿

C.冬奥健儿正被不远处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静待着

D.冬奥健儿正被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不远处静待着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切分)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许多表达赞赏的语句都成为经典。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狐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而今,这些语句又有了鲜活的网络流行语:“西湖,绝绝子”“哇真帅,yyds”“荔枝真好吃,你懂的"。

最近,一些网络流行语被几个中学生翻译成古诗文,获赞无数。诸如:“也是醉了”译为“行迈靡靡,中心如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译为“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译为“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这些现象对比鲜明,耐人寻味。网络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表达?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B “青铜器……被当时的人们寄予……”张冠李戴。应该是饕餮被寄予护佑本氏族、部落和威吓其他氏族、部落的心理功用。

2.C A项,文章引用“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揭示的是“吃人”的含义符合饕餮的形象。B项,因果不当。对月伤怀的悲观者,欣赏青铜器时不一定是感伤的态度。D项,“说明艺术作品愈传神愈能超越其形式而具有恒久的魅力”错,从“由此可见……”可知,材料二对神韵的阐释,是在告诉读者什么是青铜器的“神韵”。

3.C A项,突出的是造型精美和纹饰繁富的特征;B项,突出的是人像的高大和华贵感;D项,突出的是器具的精美。只有C项既提到“兽面纹”,又提到“虎咬人头纹”,“狞厉之美”的特征比A项仅提到“饕餮是兽面纹”更突出。

4.①论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

②先从饕餮的形象特征引述到其美学意义,提出观点;

③接着从时代背景、宗教观念及社会特点等因素深入剖析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朴拙之美;

④最后进一步指出欣赏这种美的条件。

(每点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5.①纹饰有大眼、弯角、巨口、利爪,呈现凶狠之象,彰显神秘威力,具有狞厉美。

②纹饰线条简洁、粗犷、雄健,保持着真实的稚气,具有原始、天真、朴拙美。

③纹饰造型自然传神,反映了商周文化对神与征服之力的崇尚,体现出青铜器的神韵美。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6.D 错在对读碑内容的解说。写第一次读碑,侧重于写碑的外观,如碑的庄严、雄伟、壮观,以及题词和碑文。第二次侧重于写读到的内涵,即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牺牲。

7.A B 项,“纪念死者,鼓舞生者”是建碑主题,不是碑文中所说;“反复”也没有出现。C 项,由原文“现在完全读懂了么?不敢说”可知“真正完全读懂”错误。D 项, 碑文由近及远的叙述方式,是为了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作用。

8.①文本一侧重于通过写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展开联想,表达对无数革命烈士的敬仰,强调要纪念烈士,不忘其遗志。

②文本二侧重于对毛泽东的碑文进行解读,指出其写作特点,揭示其思想蕴含。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①文本一揭示了烈士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歌颂了烈士的英勇牺牲,动人心弦。

②对少妇和孩子的描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生活的安宁祥和,她们的一举一动正是幸福生活的体现。这种描写本身就十分动人。

③少妇和孩子代表了人民,她们的生活正是烈士创造的幸福生活的具体化,描写她们使读者更加深切地理解烈士牺牲的意义,感人肺腑。

④孩子代表了未来,意味着烈士的牺牲意义深远,烈士的精神传之恒久,让读者感怀于心。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B 第二处“时”是“当时”之意,不放在句末,排除 A、D 两项;“谢服”主语是楼兰王,“还奏事”主语是傅介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两项。

11.C “阙下”指宫阙之下,原文中“北阙下”是地点,不代指皇帝。

12.B “想要出兵讨伐大宛时,遭到群臣反对”错误。原文为“三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

13.(1)汉天子已经出兵讨伐大宛,大宛是个小国,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大夏这些国家会渐渐地轻视汉。

【业(已经)、下(攻克)、之属(这些国家)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

(2)如果认为楼兰王有罪而讨伐他,就应该整军誓师(集合队伍发布动员令),公开地 给予惩罚(大张旗鼓地对其惩罚)。

【必(如果)、宜(应该)、致(给予)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

14.①以后叛乱者不再归服;②他国不再信任;③国家形象受损。

(每点1分,三点3分。意思对即可。抄原句不给分。)

15.A “诗人拖着瘦弱的身躯”错,诗句“不避驱羸”说的是朋友不顾坐骑瘦弱。

16.①前四句写友人到来之喜,后四句写处境困窘之愁。一喜一愁表面上不相关联,这是断。

②后四句其实是诗人向友人倾诉心中悲苦,紧承挚友相逢“话旧”“醉吟”之喜,此为连。

③诗人写自己处境困窘,既表达对命运的不满,又满怀得遇至交的欣慰与感激。是为寓意深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17(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示例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示例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示例三: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示例四: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18.D 要准确理解词义,做好比较筛选。

19.B 原句有两种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递进关系的句子没有按“器物——社会审美——人类文明”的顺序排列。二是“刷新……边疆”“扩充……追求”搭配不当,可以将“边疆”与“追求”互换。将这两种错误都修改正确的只有 B 项。

20.排比(1分)。效果:①内容集中,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分)②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论述气势充沛。(2分,需要突出在议论文中的效果,意思对即可。5156edu)

21.B “不远处”承接上文“三高炉”,是以“三高炉”为立足点确立的方位顺序;“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公园一景,与上文相呼应,更适合用主动句,故选 B。

22.①展现出新面貌

②只有更新设施 /只有通过更新设施

③提升/感受的是幸福(感)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指导】

材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把优雅的经典诗文和如今的网络流行语对举,网络流行语具有新奇、简洁的特点,但却缺少了诗意美和形象感,缺少了古汉语特有的文化韵味;第二部分写的是网络流行语被译作古诗文,精美而富有古典韵味。网络流行语与诗意的表达各具特色,写作中应明确阐述对两者的看法,并解释理由。从流行与经典的角度,围绕网络时代应更好地表达立意,即为符合题意。

参考立意:

①因境制宜,在网络上巧妙表达;

②网络时代的表达同样需要传承经典;

③一味追求典雅/新奇/流行要不得;

④让经典为网络语言增色;

⑤要简洁快捷,更要有韵味;

⑥语言要在经典中流行;等等。

附【参考译文】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上奏说:“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内,藏起来不肯给汉朝。”汉武帝派壮士车令等人带着千金和用金铸的马前往大宛请求换取良马。大宛国王与其群臣商议说:“汉朝离我们很远,如果它从北面出兵,有匈奴阻挠,从南面出兵,缺乏水草,又往往没有城郭,大多缺乏粮食。这种情况又怎么能派大军来呢?汉朝对我们没什么办法。”于是不肯(把马)给汉使。汉使发怒,扬言要砸碎金马,然后离开。大宛的显贵十分生气地说:“汉使太轻视我们!”驱逐汉使离开,并命令大宛国东面的郁成王拦截攻杀汉使。汉武帝大怒,便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前去讨伐大宛国。太初三年(前102 ),商讨此事的公卿大臣都希望停止对大宛国用兵,集中力量攻打匈奴。汉武帝已经出兵讨伐大宛,大宛是个小国,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大夏等国就会渐渐地轻视汉朝。而且大宛的好马得不到,乌孙、轮台等国也会看轻和苛待汉朝使者,汉朝会被外国耻笑。于是查办了说讨伐大宛不好的邓光等人。汉昭帝元凤四年(前 77年),楼兰国王死了,匈奴最先知道消息, 便让在匈奴充当人质的楼兰国王的儿子安归回国,安归得以立为楼兰国王。汉朝派使臣诏令新王,让他入朝拜见天子,楼兰国王推辞不肯去。当时骏马监傅介子出使大宛,昭帝下诏让他顺便去责问楼兰。傅介子到了楼兰,责问楼兰国王,楼兰王谢罪表示臣服。傅介子回国后向皇帝奏报此事,被晋升平乐监。傅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多次反复却不加讨伐,并且也没有惩戒。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西域各国显示我国的国威。”于是大将军霍光禀告昭帝,昭帝派他前往。傅介子与士卒携带黄金布帛,以赏赐外国的名义向外扬言。到了楼兰,楼兰王对傅介子态度冷淡。傅介子假装带人离去,到了楼兰的西部边界,派翻译回去对楼兰王说:“汉朝使者携带黄金和锦绣来赏赐各国,楼兰王不来接受,我要离开到西部各国去了。”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便亲自来见使者。傅介子与他对坐共饮,拿出财物展示给他看,大家都喝醉了。傅介子对楼兰王说:“皇帝派我来秘密报告大王一些事。”楼兰王站起,跟随傅介子走入后帐,屏退侍从密谈,这时两名壮士突然从后面刺向楼兰王,楼兰王当即死去。傅介子随即砍下楼兰国王的头,用驿马快速送到长安,将头悬挂在宫城北门下。

臣司马光评论说:君主对待戎狄的态度应该是,如果他们背叛,就出兵讨伐,顺服了就不再追究。如今楼兰王已经认罪,却接着诛杀他,以后再有背叛者,就难以使他们归附了。如果认为楼兰王有罪而讨伐他,就应该整军誓师(集合队伍发布动员令),公开地给予惩罚(大张旗鼓地对其惩罚)。如今却派使者用黄金布帛引诱而将他杀死,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各国的汉使,还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吗?况且凭借大汉的强盛,却对蛮夷使用盗贼一样的计谋,不也值得羞耻吗!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