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896年4月6日,在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支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奏响,激情演绎的会歌大获成功,效果震撼。然而,在此后的历届奥运会上,各国的东道主都希望能自行组织专家创作会歌,会歌一直都没有采用统一的形式。直到1958年召开的第55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才最终确定将第一届的《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运会官方会歌,在1960年第八届期间谷冬奥会上,《奥林匹克圣歌》首次作为官方会歌出现,并从此成为奥运会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人们熟悉的奥运五环标志,则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于1913年设计完成的。在次年的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正式被确定为奥林匹克标志,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环标志和奥林匹克旗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和所有国家的参赛运动员以公正、坦诚的精神在比赛中相见。
不过,在以后的15年间,奥运会会徽依然是各举办国彰显自身历史、文化、地理特征的“自留地”,奥运五环始终未被作为奥运会会徽的“标配”来使用。直到1928年,在第二届圣莫里茨冬奥会上,奥运五环标志首次出现在了海报形式的会徽设计当中,自此之后的历届冬奥会会徽上,五环标志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奥运五环标志的加持下,自由发挥的冬奥会会徽更加独特鲜明,成为每一届权威而吸晴的形象标志。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多现代感扑面的冬奥会会徽出现在人们眼前。2014年第二十二届索契冬奥会会徽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没有图像或绘制元素的会徽,索契的国际域名以十分艺术的方式直接放到会徽上,而域名下方的年份标识“2014”在巧妙的设计下,恍若索契域名的水中倒影,与“真身”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二者与醒目的奥运五环标志珠联璧合、开创性的完全数字化,将网络域名作为代表举办地的文化特征嵌入会徽,索契冬奥会会徽浓烈的数字时代气息震撼了每一个人。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则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则将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在具有动感和力度的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其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紧随北京2022年冬奥会临近的脚步,我们期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在冬奥赛场上放飞青春与梦想!
(改编自黄玉迎《冬奥开启五环标志入会徽历史》)
材料二:
由于没有夏奥会项目普及性强,长期以来,冬奥会的关注度一直不够高,只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不过,正因为传播范围小、参加人数少,冬奥会开幕式的形式比较灵活,容易有所创新。尤其一些创新举措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推出后,为夏奥会开幕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952年第六届奥斯陆冬奥会上,第一次由女性宣布开幕,同样的情况到1976年蒙特利尔夏奥会上开始出现;1960年第八届斯阔谷冬奥会上,比赛首次在开幕式次日进行,夏奥会实行这一规定是从8年后的墨西哥城奥运会开始的;1972年第十一届札幌冬奥会上,第一次增加了裁判员宣誓环节,随后,同年举行的慕尼黑夏奥会开始实行;1976年第十二届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开幕式举办时,第一次由两位运动员点燃了主火炬,同年蒙特利尔夏奥会上也借鉴了这一做法;1984年第十四届萨拉热窝冬奥会上,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首次使用了奥林匹克会旗,这个流程随后出现在同年举行的洛杉矶夏奥会上;2004年雅典夏奥会水中点燃五环的场景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其实,在2002年第十九届盐湖城冬奥会开幕式上已有类似场景,只不过当时是冰上点火罢了。
在早期的冬奥会开幕式上,并没有文艺演出这一形式,除奏乐环节外,人们感受更多的是仪式的程序化。1976年第十二届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开幕式上,9名旗手在10名鼓手的伴奏下整齐划一地展示了民族舞蹈的魅力、1988年第十五届卡尔加里冬奥会上,1100多名儿童表演了团体操,他们在场内组成美丽的图案,向世界宣扬冬季运动的魅力和奥运传承精神。这个时候,文艺演出早已不再是仪式的陪衬,而是冬奥会乃至奥运会开幕式的主角,每届大型“秀”都伴随了观众对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期待。
(摘编自贾晓燕《夏奥开幕式很多创意来自冬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支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刚开始并没有被国际奥委会认定为官方会歌。
B.奥运五环标志和奥林匹克旗直到1914年才被正式确定为奥林匹克标志,这与现代奥运会诞生时间并不同步。
C.从第二届圣莫里茨冬奥会开始,五环成为了奥运会会徽的“标配”,但会徽依旧可以设计出自己的特色。
D.1984年第十四届萨拉热窝冬奥会首次使用奥林匹克会旗,这对同年举行的洛杉矶夏奥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较夏奥会而言,冬奥会的传播范围有限,参加人数不多,其观众影响力要小得多。
B.冬奥会开幕式的举办形式相对比较灵活,夏奥会开幕式上有不少创意都来自冬奥会。
C.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文艺演出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重要性超过了程序化仪式。
D.进入新世纪之后,冬奥会会徽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还开始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
3.下列有关北京冬奥会的说法中,与材料内容相冲突的一项是( )
A.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的燃料是丙烷气体,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体现了环保办奥运的理念。
B.北京冬奥会会徽下方的“BEIJING”印鉴设计汲取了中国剪纸的特点,与会徽整体风格相统一。
C.北京冬奥会配套建设了±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将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为奥运首创。
D.北京冬奥会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对鸟巢进行改建,这是冬奥会首次主动拥抱数字时代。
4.会旗、会徽和会歌是奥运仪式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它们内涵丰富,且具有历史延续性。请概括当代奥运会的这些通用元素成为官方“标配”的过程。
5.一群国际交流生来北京光明中学交流,其中有人对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的内涵不太了解,作为光明中学的学生,你将如何讲解?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纸的胜利
【俄罗斯】杉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阳光融化了黑粒状的积雪,污浊的水流中漂着积存了一整个冬天的家用废料,空气中弥漫着混浊的气味,在这些气味中最为浓烈的,是春天那潮湿而甜蜜的泥土气息。根尼亚来到院子里透透气。
他的双腿天生就有毛病,因而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很是奇怪。他的鼻子总是不通气,他只能靠嘴呼吸,此外,他没有父亲。在这里,半数孩子没有父亲。但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根尼亚没法像他们那样说自己的父亲战死了,因为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父亲的任何讯息。
他刚刚从冬春季节的病势中复原,阳光暖和得出奇,不管是空气还是大地,一切都显得鼓胀而饱满,尤其是那些裸露的树干,眼看就要迸发出细小的、幸福的叶芽。
根尼亚站在院子中央,愕然谛听着远处天空的隆隆声。第一团泥巴正巧落在一只猫和男孩的正中间。肥猫弓起身子向后跳去,根尼亚一哆嗦,飞溅的污泥“啪”的一声重重地打在他脸上,第二团泥巴落在他的背上,未等第三团泥巴砸下来,他就急忙拔腿连蹦带跳地向自家门口奔去。紧跟着,一句打油诗像响亮的飞镖一样穿过:“瘸腿根尼亚,鼻涕流成河!”
根尼亚望了望四周:孩子们身后,站着那个他们为之卖力的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机灵鬼热尼卡,所有没给他当过小跟班的孩子都是他的敌人。
天黑了,母亲和外婆在桌旁坐了好一会儿。“我想,应该请他们来家里做客,给根尼亚过个生日。”母亲喃喃道。“我也想不出别的法子,”母亲愁容满面道,“应该烤点儿馅饼,做一桌好菜招待他们,总之,得给孩子们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生日活动。”
两个星期过去了,宁静而温柔的春天来临。庭院里干净整洁,绿草如茵。
生日前夜,母亲告诉根尼亚,要为他举办一场真正的生日会。“叫上你们班里和院子里你想请的孩子。”她提议道。
“我谁也不想请。妈妈,不要。”根尼亚恳求道,“要。”母亲简短地回答。看她眉毛抖动的样子,他明白自己没法逃避了。
傍晚,母亲来到院子里,亲自邀请孩子们第二天来家里。她邀请了所有人,并没有挑挑拣拣,但热尼卡是她单独去找的:“还有你,热尼卡,你也过来吧。”
他眼神冷漠而成熟地看了看她,看得她有些发窘,“我会来的。”热尼卡平静地回答。
将近四点钟,大桌上已经摆好了一个大大的汤盆,配上切得细细的杂拌菜,还有搭配鲱鱼的烤面包、馅饼和米饭。
根尼亚坐在窗边,背朝着餐桌,竭力不去想那群吵吵嚷嚷、快活无比却又和他水火不容的敌人马上就要闯进他家的样子……看上去他正在全心全意地用报纸折一艘带帆的小船。
他是这项纸艺的能工巧匠。根尼亚生活中有几千个日夜是在床榻上度过的。他耐心地忍受着秋天的黏膜炎、冬天的咽峡炎、春天的伤风感冒,折出一个个纸角,将每一页纸的弯折处压得平平的根尼亚手中转动着那只还未做好的小船,惶恐地等待着客人到来,他们来的时候刚好四点整,是结伴一起来的、一对肤色白皙的小姐妹带来了一大束黄灿灿的蒲公英花,而别的孩子都没带礼物。
大家彬彬有礼地围着桌子坐下,母亲给每个人的杯子倒上自制的气泡饮料,然后说道:“让我们为根尼亚干杯——今天是他的生日。”
“我们来玩点儿什么吧,你们喜欢玩什么呢?”
“可以玩牌,”科柳尼亚憨憨地说。
“我们玩方特游戏吧”,母亲提议道、热尼卡在窗台旁摆弄着那只还未做好的小船。母亲向大家解释游戏怎么玩,不过看样子谁都没带方特。
“根尼亚,给孩子们做几个方特吧”,母亲请求道,根尼亚拿起纸来,思考片刻,就折出了一个纵向的弯褶……男孩们剃得光光的小脑袋和女孩们被辫子绷得紧紧的小脑袋齐齐地向桌子这边凑了过来,小船、杯子、盐瓶、面包篮、衬衫……他每完成最后一步,做好的小东西马上就被等待已久的手一把夺走。
“根尼亚,请给我做一个杯子!”
“小人儿,根尼亚,给我做一个小人儿!”
所有人都忘了方特游戏。根尼亚麻利地折起纸,把接缝处压平整,再次折起,弯出折角。小人儿、衬衫、小狗……他给大家分发那些纸做的稀罕玩意儿,所有人都笑着,所有人都向他道谢、他不自觉地从口袋里搁出手帕,擦了擦鼻子,但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的举动,就连他自己也没察觉。
这种感受他只在梦中体验过,他是幸福的。他没有感受到任何恐惧,任何厌恶,任何敌意,甚至,他们还赞赏了他那不值一提的天赋,而他自己从未觉得这天赋有何意义。他似乎生平第一次真正看清了他们的面孔,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凶神恶煞。热尼卡在窗台上把小船展开,然后试着重新折一遍,但怎么也折不好,于是他走到根尼亚面前,碰了碰他的肩膀,生平第一次叫了他的名字,请求道:“根尼亚,帮我看看吧,下一步怎么折……”
正在擦拭餐具的母亲微笑着,泪水滴落在肥皂水中。
(选自《世界文学》2021年第3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其他孩子的父亲大都在战争中死去,根尼亚的父亲却并非如此,这是其受到其他孩子欺辱的主要原因。
B.文中写母亲单独邀请热尼卡,热尼卡的眼神冷漠而成熟,这表明他已看穿母亲的用意,因此显得有些不屑。
C.文中写孩子们大都没带礼物,只有一对小姐妹带来了蒲公英花,这是因为孩子们年龄尚小,不懂做客礼节。
D.文末写母亲的微笑和泪水,不仅是对根尼亚受到孩子们认可的高兴,也是对自己的付出取得了效果的感慨。
7.下列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融化的积雪、污浊的水流、混浊的气味等,肮脏破败的环境衬托出根尼卡此时内心难以化解的阴郁。
B.小说写阳光使一切鼓胀饱满,树干将迸发出细小的、幸福的叶芽,美好的环境与接下来根尼卡的遭遇形成反差。
C.小说写远处天空传来隆隆的声响,用听觉描写,既突出了根尼卡此时内心的错愕,也使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内涵。
D.小说写温柔的春天,干净整洁的庭院,如茵的绿草,为根尼卡生日活动的到来营造了氛围,暗示了故事的结局。
8.文章题为“纸的胜利”,根尼亚为何能凭借折纸获得“胜利”?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9.有人评价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作品“执着于从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去表现当代俄罗斯人的怕与爱”,对此应如何理解?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唐公李渊娶于神武肃公窦毅,生四男,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一女,适太子千牛备身临汾柴绍。柴绍之自长安赴太原也,谓其妻李氏曰:“尊公举兵,今偕行则不可,留此则及祸,奈何?”李氏曰:“君第速行,我一妇人,易以潜匿,当自为计。”绍遂行,李氏归鄂县别墅,散家资,聚徒众。从弟神通在长安,亡入鄂县山中,与长安大侠史万宝等起兵以应渊。西域商胡何潘仁入司竹园为盗,有众数万,劫前尚书右丞李纲为长史。李氏使其奴马三宝说潘仁与之就神通,合势攻鄂县,下之。神通众逾一万,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以前药城长令狐德为记室,李氏又使马三宝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皆帅众从之。西京留守屡遗兵讨潘仁等,皆为所败。李氏徇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众至七万。左亲卫段纶,文振之子也,娶渊女,亦聚徒于蓝田,得万余人。及渊济河,神通、李氏、纶各遣使迎渊。渊以神通为光禄大夫,子道彦为朝请大夫,纶为金紫光禄大夫。使柴绍将数百骑并南山迎李氏。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关中群盗皆请降于渊,渊一一以书慰劳授官,使各居其所,受敦煌公世民节度。刑部尚书领京兆内史卫文升年老用渊兵向长安忧惧咸疾不复预事独左翊卫挤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奉代王侑乘城拒守己已,渊如蒲津。庚午,自临晋济渭,至永丰仓劳军,开仓赈饥民。辛未,还长春宫。壬申,进屯冯翊,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盗归之如流,世民收其豪俊以备僚属,营于泾阳,胜兵九万。李氏将精兵万余会世民于渭北,与柴绍各置幕府,号“娘子军”。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刑部尚书领京兆内史/卫文升年老/闻渊兵向长安/忧惧成疾/不复预事/独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奉代王侑乘城拒守/
B.刑部尚书领京兆内史卫文升/年老/闻渊兵向长安/忧惧成疾/不复预事/独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奉代王侑乘城拒守/
C.刑部尚书领京兆内史/卫文升年老/闻渊兵向长安/忧惧成疾/不复预事/独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奉代/王侑乘城拒守/
D.刑部尚书领京兆内史卫文升/年老/闻渊兵向长安/忧惧成疾/不复预事/独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奉代/王侑乘城拒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公,既用于对父亲的敬称,也指对年长者的敬称,文中是指柴绍岳父李渊。
B.长史,古代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
C.长春宫,初名晋城,后因登高可以远望,花木茂盛四时如春,遂改名长春宫。
D.娘子军,隋末李渊的女儿统率的军队号称娘子军,后泛称由女子组成的队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渊娶神武肃公窦毅的女儿为妻,窦氏生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太子千牛备身临汾人柴绍。
B.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在长安,段文振的儿子左亲卫段纶在蓝田,同时聚集部众响应李渊。
C.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关中群盗都向李渊请降,李渊——写信慰劳并授予其官职。
D.李世民所到之处,官吏百姓和群盗如同流水一样归附他,李世民收纳其中的英雄豪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第速行,我一妇人,易以潜匿,当自为计。
(2)庚午,自临晋济渭,至永丰仓劳军,开仓赈饥民。
1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李氏的形象特点。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余舫
清·王又曾
闲身天地沙鸥似,借得溪堂畅远襟。
白日尽吹残雨冷,碧梧高坐一蝉吟。
狂来飞动江湖思,懒极生疏礼法心。
枕上红酣秋梦阔,窈然三十六陂深。[注]
注:出自王安石诗:“柳叶鸣绿暗,荷花落日红,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江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借白日、残雨、深树画就秋日寂瑟图,“坐”字传神地体现了蝉鸣的耐心,反衬出秋日的寂静漫长。
B.颈联突起波澜,“狂来”句打破了先前平和静止状态,但一时兴起不敌诗人早已形成的闲散慵懒的惰性。
C.尾联写诗人闲极思困,借卧榻之上、秋梦之中的酷红荷叶与窈深流水发出人生苦短好景不长的人生感叹。
D.诗人以斋名“余舫”为诗题,整首诗围绕着闲居者的种种感触层层写来,刻画所见所闻所感,意象宏阔。
16.反用典故即使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本诗首句化用杜甫《旅夜书怀》的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却反其意而用之,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九国曾经结成联军,以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去进攻秦国,结果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解散联盟,争着割地贿赂秦国。
(2)《扬州慢·淮左名都》上阕写被金兵铁蹄蹂躏后,扬州已是“_______________”的荒凉景象;下阕“_______________”,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更添落寞之情。
(3)古人常喜欢用数字入诗,以此拓展时空,杜甫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用数字上下对举,形成了高远的境界。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81年9月25日,一个名叫周樟寿的男婴,将在蛰伏三十七年后,以鲁迅之名,____________20世纪初的中国。他的呐喊,他的彷徨,俘获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让鲁迅这个名字____________。对他的敬仰者来说,他是一身肩起黑暗闸门的豪杰,在长夜中擎起光明的火把;对他的批判者来说,他也是最强有力的对手,无论是他的才华横溢的雄辩,还是他____________的逻辑,都像漫天罗网,让人无所遁形。
( ),他的激愤与理性,他的热忱与冷静,既表达得如此炽烈,也蕴藏得如此含蓄,他的文辞既充满山岳般雄浑的力量,也可以如树荫下温柔的溪流。人与鬼,光与暗,清醒与昏昧,伪君子与真猛士,仁义道德的吃人筵席与掀翻筵席的复仇者。既纯粹又复杂,既炽热又____________——如此对立又如此和合,分裂而圆融,让人不由地猜想,他的身体与心灵是否也分别诞育在不同的地方?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撬动 路人皆知 绵密如针 肃清
B.震动 家喻户晓 绵密如针 肃穆
C.震动 家喻户晓 绵里藏针 肃清
D.撬动 路人皆知 绵里藏针 肃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鲁迅之所以令人着迷,或许正因为他强烈的矛盾性和戏剧性色彩。
B.然而人们对鲁迅着迷,或许正因为他强烈的戏剧性和矛盾性色彩。
C.因此,鲁迅强烈的戏剧性和矛盾性色彩令人如此着迷。
D.因此,鲁迅令人着迷,正是由于他强烈的矛盾性和戏剧性色彩。
20.下列和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B.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C.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七、语言表达
21.某市节能协会发布《致全市电力用户节约用电倡议书》,其中五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致全市电力用户节约用电倡议书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
为营造科学用电的良好风尚,培养节约用电习惯,特发出以下倡议:
①倡议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垂范。②空调制冷温度不高于26℃、制热温度不低于20℃,空调运行期间保持门窗关闭。③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的现象不再发生。④合理使用照明灯具,照明数量和时间尽可能缩短和减少。
⑤倡议全市工商业企业积极参与节约用电。⑥科学调整和安排企业生产计划,采取错峰、避峰生产和轮休,缓解用电高峰时段供电压力。⑦商场、KTV、宾馆、娱乐场所等电力用户主动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使用甚至停用大功率用电设备和非必要照明灯具。
⑧倡议广大市民采取适度节约、绿色低碳的家庭生活方式。⑨尽量使用高效率、低能耗电器,离家及时关闭电源。
⑩节约用电,从我做起;节约用电,人人有责!
××市节能协会
2021年×月××日
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八、简答题组
22.下图为2015年与2020年新增电力装机结构对比图,请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综合上图内容,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不得出现数字。
(2)2021年迎来了第31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假如你是社区的青年志愿者,请你为本次节能宣传周拟一个宣传标语。要求:句式整齐,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不超过20个字。
九、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A
3.D
4.①1984年第十四届萨拉热窝冬奥会上,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首次使用了奥林匹克会旗。
②奥林匹克会徽中的五环标志是顾拜旦于1913年设计完成,并于次年被确定为奥林匹克标志,1928年开始历届冬奥会会徽上,五环标志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③1896年4月6日,第一支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奏响,直到1958年国际奥委会才最终确定将第一届的《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运会官方会歌,1960年第八届期间谷冬奥会上,《奥林匹克圣歌》首次作为官方会歌出现,并从此成为奥运会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5.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则将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在具有动感和力度的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其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D.“1984年第十四届萨拉热窝冬奥会首次使用奥林匹克会旗”表述与原文有出入,原文为“1984年第十四届萨拉热窝冬奥会上,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首次使用了奥林匹克会旗,这个流程随后出现在同年举行的洛杉矶夏奥会上”,只是在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首次使用了奥林匹克会旗。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相较夏奥会而言,冬奥会的传播范围有限,参加人数不多,其观众影响力要小得多”于文无据。原文为“不过,正因为传播范围小、参加人数少,冬奥会开幕式的形式比较灵活,容易有所创新”说的是容易有创新,并没有说“观众影响力要小得多”。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D.“这是冬奥会首次主动拥抱数字时代”说法有误。原文“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多现代感扑面的冬奥会会徽出现在人们眼前。2014年第二十二届索契冬奥会会徽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没有图像或绘制元素的会徽,……,二者与醒目的奥运五环标志珠联璧合、开创性的完全数字化,将网络域名作为代表举办地的文化特征嵌入会徽……”可知北京冬奥会不是冬奥会首次主动拥抱数字时代。
6.D
7.A
8.(1)根尼亚“纸的胜利”是自己日积月累、不怕困难、坚韧性格的产物。
(2)是因为根尼亚做事全神贯注、善于思考。
(3)根尼亚通过折纸表现了自己热心真诚、宽容大度的品质,赢得了孩子们喜爱。
9.(1)这些普通人都面临着生存困境,即战争让人们失去亲人,疾病、被欺侮。文章说很多孩子的父亲战死了,而根尼亚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父亲的任何讯息。
(2)亲人和朋友的爱使人们得到慰藉。小说中母亲和外婆商量着要为他举办一场真正的生日会。生日宴会上,根尼亚展示了他的折纸特长,孩子们的认可和友谊让根尼亚感受到了爱,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母亲也欣慰地笑了。
(3)俄罗斯普通人的怕有战争、没有友谊和温暖,怕失去亲人,怕疾病。但有了互相的关爱,他们的生活就会继续下去。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A.根尼亚的父亲不是在战争中死去,“这是其受到其他孩子欺辱的主要原因”理解错误。原文是“他的双腿天生就有毛病”“他的鼻子总是不通气”“根尼亚没法像他们那样说自己的父亲战死了,因为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父亲的任何讯息”“所有没给他当过小跟班的孩子都是他的敌人”这些都是原因,最后一个是根本的。
B.“这表明他已看穿母亲的用意,因此显得有些不屑”理解错误,原文是“热尼卡平静地回答”,可见不是“不屑”。
C.“这是因为孩子们年龄尚小,不懂做客礼节”理解错误,原文有“大家彬彬有礼地围着桌子坐下”,可见他们不带礼物不是这个原因,是因为与根尼亚不熟悉,而且有一些轻视他。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A.“小说开头写融化的积雪、污浊的水流、混浊的气味等,肮脏破败的环境衬托出根尼卡此时内心难以化解的阴郁”分析错误,根尼亚“刚刚从冬春季节的病势中复原”此时春天的气息“潮湿而甜蜜”,可见他的内心并不阴郁。
10.B
11.A
12.B
13.(1)你只管赶快动身,我一个女人容易躲藏,可以自己想办法。
(2)庚午(二十二日),李渊从临晋渡过渭水,到永丰慰劳军队,并开仓赈济饥民。
14.具有超人的胆略。具有政治远见。具有高超的军事才能。(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刑部尚书兼京兆内史卫文升已年老,他闻知李渊军队向长安进军,忧惧成疾,不再参预政事。只有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尊奉代王杨侑据城坚守。“刑部尚书领京兆内史卫文升”中“刑部尚书领京兆内史”是卫文升的官职,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京兆郡丞骨仪奉代王侑乘城拒守”中“代王”是杨侑的称号,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尊公,既用于对父亲的敬称”说法有误,尊公,是古人对别人父亲的敬称,不能用于指自己父亲。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在长安,段文振的儿子左亲卫段纶在蓝田,同时聚集部众响应李渊”理解有误,原文为“从弟神通在长安,亡入鄂县山中,与长安大侠史万宝等起兵以应渊”,是李神通和史万宝等聚集部众响应李渊,不是段纶。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第”,只管;“潜匿”,躲藏;“为计”,想办法。(2)“济”,渡河;“劳军”,慰劳军队;“赈”,赈济。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君第速行,我一妇人,易以潜匿,当自为计”,面对丈夫认为自己留下会遭到灾祸的疑虑,李氏坚决鼓励丈夫快走,自己可以保护好自己,说明她具有超人的胆略。
李氏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其势力大增,说明她具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李氏归鄂县别墅,散家资,聚徒众”,李氏回到鄂县的别墅,她散掉家财,聚集部众,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组成“娘子军”,积极助力父亲李渊的起义大业,可见她具有政治远见。
参考译文
当初,唐公李渊娶了神武肃公窦毅的女儿为妻。窦氏替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还有一个女儿,嫁给太子千牛备身临汾人柴绍。当初,柴绍从长安赶赴太原时,对他的妻子李氏说:“你父亲起兵,现在我们不能一起走,你留在此地就会遭到灾祸,怎么办?”李氏说:“你只管赶快动身,我一个女人容易躲藏,可以自己想办法。”柴绍就走了。李氏回到鄂县的别墅,她散掉家财,聚集部众。李渊的堂弟李神通住在长安,逃入鄂县的山里。他与长安大侠史万宝等人起兵响应李渊。西域的胡族商人何潘仁进入司竹园为盗贼,有部众几万人,他劫持前尚书右丞李纲任用为长史。李氏派家奴马三宝去劝说何潘仁,和她一起去依附李神通,合兵一处进攻鄂县,攻下了鄂县。李神崐通部众超过一万人。他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任命前东城长令狐德为记室。李氏又派马三宝去劝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他们都率众归附了李氏。西京留守屡次派兵讨伐何潘仁等,都被打败。李氏率军进攻盩厔、武功、始平,都攻克了。其部众达七万人。左亲卫段纶是段文振的儿子,他娶了李渊的女儿,也在蓝田聚众,得到一万余人。待李渊渡河,李神通、李氏、段纶各自派遣使者迎接李渊。李渊任命李神通为光禄大夫,李神通的儿子李道彦为朝请大夫,段纶为金紫光禄大夫,派柴绍率领几百名骑兵到南山迎接李氏。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和关中的群盗都向李渊请求归降。李渊一一写信慰劳授官,让他们各自在自己的辖地受敦煌公李世民的指挥。刑部尚书兼京兆内史卫文升已年老,他闻知李渊军队向长安进军,忧惧成疾,不再参预政事。只有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尊奉代王杨侑据城坚守。己巳(二十一日),李渊到蒲津,庚午(二十二日),李渊从临晋渡过渭水,到永丰慰劳军队,并开仓赈济饥民。辛未(二十三日),李渊返回长春宫;壬申(二十四日),李渊进驻冯翊。李世民所到之处,官吏、百姓及群盗归附如流,李世民收集其中的豪杰之士作为自己的僚属。他在泾阳驻军,有能作战的兵力几万。李氏率一万余名精兵在渭北与李世民会合。李氏和柴绍各自设置幕府,李氏的军队号称“娘子军”
15.C
16.杜甫《旅夜书怀》的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而本诗的“闲身天地沙鸥似”是说诗人觉得此身恰似天地间一只自由翱翔的沙鸥。诗人反用了“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典故,表现了自己惬意悠闲的生活状态。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发出人生苦短好景不长的人生感叹”错误,尾联是托梦境寄乡思,诗人在梦中又看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江南的美景。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杜甫《旅夜书怀》的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说“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诗人借景自比、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而本诗首联“闲身天地沙鸥似,借得溪堂畅远襟”扣题点睛,诗人借书斋写心境,诗人偶尔凭借水边书斋舒展一下远大襟怀。“闲身天地沙鸥似”是说诗人忙里偷闲,觉得此身恰好似天地间一只自由翱翔的沙鸥。诗人反用了杜甫《旅夜书怀》诗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典故,表达了当下自由生活的惬意悠闲的状态。
17.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废池乔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亡矢”“遗镞”“侯”“已”“废池”“常作客”。
18.B
19.A
20.C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撬动:形容借助一定的力量将事物向前推动或者挑起来。震动:震惊、惊动;(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此处指鲁迅的名声震惊了全国,应用“震动”。
第二处,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贬义词。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此处没有贬义,应用“家喻户晓”。
第三处,绵密如针:(言行、思虑)像针一样细密周到。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丑陋。此处形容逻辑严密,应用“绵密如针”。
第四处,肃清:彻底清除(坏人、坏事、坏思想)。肃穆:严肃庄重。此处应与“炽热”对立,应用“肃穆”。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此处所说的对象是“鲁迅”,B项主语是“人们”,排除B。
后文“他的激愤与理性,他的热忱与冷静”说的是“他强烈的矛盾性和戏剧性色彩”,所以“他强烈的矛盾性和戏剧性色彩”应放在句末,排除C。
第一段结尾是说鲁迅是“最强有力的对手”,让人无所遁形,第二段说鲁迅“令人着迷”,构成转折关系,排除CD。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有力的文辞比作雄浑的山岳,把他温柔的文辞比作树荫下的溪流。
A. 借代,“子曰诗云”代指儒家言论。B. 通感,用“浓黑”这一视觉形象写“悲凉”这一心理感受。C. 比喻,用“嫩苗”比喻“天才和常人”。D.“像”表比较,不是比喻。故选C。
21.②制冷温度不低于26℃,制热温度不高于20℃;③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的现象再发生;④照明数量和时间尽可能减少和缩短;⑥采取错峰、避峰生产和轮休的方式;⑦商场、宾馆、娱乐场所等电力用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不合逻辑,“空调制冷温度不高于26℃、制热温度不低于20℃”改为“制冷温度不低于26℃,制热温度不高于20℃”;
③不合逻辑,“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的现象不再发生”改为“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的现象再发生”;
④搭配不当,“照明数量和时间尽可能缩短和减少”改为“照明数量和时间尽可能减少和缩短”;
⑥成分残缺,“采取错峰、避峰生产和轮休”改为“采取错峰、避峰生产和轮休的方式”;
⑦不合逻辑,“商场、KTV、宾馆、娱乐场所等电力用户”改为“商场、宾馆、娱乐场所等电力用户”。
22.(1)(1)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结构由以火电为主转变为太阳能、风能、火电三足鼎立 。(2)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渐趋合理,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2)示例:(1)能源连着你我他,绿色发展靠大家。(2)节能降碳,利在当代,功在千秋。(3)绿色发展,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