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2020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高2020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京剧音乐与京剧剧本文学、表演、舞台美术、服装等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京剧艺术形式。京剧音乐是京剧艺术的根本基础。京剧音乐的唱腔、念白、曲牌、打击乐等四大部分,贯穿于京剧艺术的全部过程之中。

当我们论及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程时,往往首先谈到的是声腔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情况,会如数家珍地从昆、弋两腔的相互竞争,叙述到高朗亭“三庆”等徽班进京、汉调入京、皮簧腔结合等等。在区分京剧流派时,似乎也主要以其唱腔的风格特征为标准。也就是说,唱腔不仅在京剧音乐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在整个京剧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占有极其特殊、重要的位置。事实上,京剧艺术发展至今天,的确已经形成了以“唱”为中心的艺术风貌。无论是传统剧目或是现代剧目,其主要表演形式还是通过角色的扮演者,唱出剧中人物的丰富思想感情,唱出剧情的来龙去脉,唱出一个故事。

在我国戏曲剧种音乐的形成发展史中,京剧音乐的形成发展史极具特殊性。我们知道,在我国300多个剧种里,绝大多数剧种都是从当地民歌、说唱或歌舞音乐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京剧则是在对民间多种艺术进行了长期吸收,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了长期继承和发扬,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的徽、汉、昆等剧种的基础上的直接继承,是北京地区多种外来声腔,剧种相互吸收、融合的结晶。京剧除了没有中国整个戏曲艺术发展史那样渐变的过程外,也没有经历过像某一个剧种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缓慢发展历程,而是在许多本来就已经成熟的剧种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也有一个丰富、提高、融化、融合的过程,也有孕育、确立、成熟与发展的几个阶段,是在逐渐发展中才拥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但毕竟是对完整、成熟艺术的继承。如京剧声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主要的皮、簧两腔,它们在京剧艺术形成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合流,就已经形成了后来京剧艺术中完善的“唱腔”。还有“四平调”“昆腔”“吹腔”等腔调,都不是在北京地区形成的。所以,如果要谈及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史,应该主要以京剧的各种声腔为线索,同时,这样也就能够解释清楚京剧以“唱”为中心的历史原因。

虽然京剧的形成发展历史并不算长,然而,关于其确切的形成年代和发展历史却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京剧的历史应从清乾隆年间的第一个徽班进京时算起。第二种看法是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不言而喻,是由于这个时代出现了老“三鼎甲”之首的“大老板”程长庚。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京剧的形成应始于清同治年间,其理由是这个时代的京剧名家谭鑫培,规范统一了京剧的音韵,并确立了京剧艺术的表演规范形式。目前的这几种说法的确也都有其各自的道理,其实,这也正是京剧艺术所经历过的发展历程。但是,那种片面地强调谁为京剧的第一代演员,谁又应是京剧代表人物的认识观念,就京剧历史发展的特殊过程来看,似乎行之不通。同样,这与把另外其他阶段哪些人物尊为整个京剧艺术的代表都行不通是一个道理。我们知道,北京不仅是赓衍了几百年的京华之地,更是一个北方诸省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自清初以来,各地的剧种、戏班相继不断流入北京,形成了北京地区戏曲活动繁荣的局面,也有所谓“京腔”之称。但是,这不是京剧的命名,京剧的命名来自上海。虽然,在许多有关京剧形成史的著作中,有的也对京剧艺术的形成作了几个阶段的分段论述,但是,大多未见进一步阐述,特别是没有明确提出对京剧艺术的时代划分问题。如果我们把京剧的形成发展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也许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全面认识京剧艺术的形成发展历史。

(摘编自张文君《论京剧艺术的发展》)

材料二

王评章先生认为,“在当代文化一体化、同化的形势下,戏曲除了创新以追随时代,还有文化坚守和自我保全的任务”。评章先生提出的“文化坚守和自我保全”无疑为“文化全球化”时代下京剧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回顾近三十年来,京剧乃至戏曲的改革,触及最多和改变最大的大致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剧本文本文学性的提升,二是对于剧本思想性、哲理性的开掘,三是对于综合舞台表现形式多元化的探索(包括灯光、服装、道具、音效),从而把展示、表达编导者的“主体意识”和“当代意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笔者并不反对京剧乃至戏曲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不反对当今戏曲作品在适当程度上提高文本的文学性以及对主题深化和哲理追求的探索。但在新编创时,如果对剧本文学性、思想性以及哲理性过度开掘,就会使京剧在实际的舞台呈现及观赏性上受到伤害,从而对京剧表演艺术可以反复观赏且常演常新的品鉴与赏玩属性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不仅会使京剧的属性与品格发生质的改变,更会使京剧的审美特征与京剧观众的欣赏习惯发生偏离和脱节。正如季国平先生所说,“用话剧等形式简单甚至是粗暴地改造戏曲,盲目‘创新’,去程式化和行当化,丢失了戏曲的本体;盲目追求‘精品’,从编导、音舞甚至表演,请来各路‘神仙’,因不熟悉剧种,消解了戏曲及其剧种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如此‘创新’的结果,注定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在创新的同时,更应坚守京剧在艺术、历史、民族和文化等方面的核心价值。

(摘编自刘新阳《“文化全球化”时代下京剧艺术核心价值的坚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剧音乐与相关文学、表演、美术等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京剧艺术形式,没有京剧音乐的发展,也就没有京剧艺术的发展。

B. 京剧声腔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在京剧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特殊的地位,在论及相关问题时往往最先被谈及。

C. 关于京剧确切形成年代的说法目前有三种,虽有一定道理,但无事实依据,这种主要以京剧代表人物来认识京剧历史发展的观念并不科学。

D. 在编创京剧新剧目的过程中,一旦过度开掘剧本文学性、思想性以及哲理性,将会使京剧的属性与品格发生质的改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多年来,京剧各行当出现了不少流派,如老生行中有谭(鑫培)派、汪(桂芬)派、余(叔岩)派等,区分不同流派的标准就是唱腔的风格特征。

B. 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京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其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并不典型,具体表现为形成后较迅速地成熟起来。

C. 在许多有关京剧形成史的著作中,关于京剧确切的形成年代和发展历史众说纷纭,因为相关资料保存不足等历史原因,这一问题已经无法阐述清楚。

D. 假如本为民族古典艺术的京剧发生嬗变,走上了与西方戏剧趋同的发展道路,京剧及其剧种最终将面临自身价值的迷失及自身艺术特色的消弭。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支持王评章提出的戏曲有文化坚守和自我保全的任务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老一辈京剧剧作家熟悉京剧舞台、了解京剧程式化表演,创作出了《红楼二尤》等传世之作

B. 广泛吸收话剧、音乐剧等现代表演形式的优势,结合当代社会的文化需要,改革与创新京剧。

C. 部分京剧作者以西方戏剧的框架模式为参照,使很多京剧新剧目成为话剧加唱的新模式。

D. 邀请编导、音舞、表演各个领域的专家,并结合当代青年观众的欣赏习惯,编创京剧新剧目。

4. 材料一中第四段使用了何种论证方式?请简要分析。

5. 材料二中称京剧艺术中国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概括并分析这一说法的理由。

【答案】1.C2. D3. A

4. 第四段是采用驳论的方式。先就京剧确切的形成年代和发展历史提出三种不同的说法;然后对这几种按代表人物进行判断的说法进行驳斥;最后提出把京剧的形成发展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的解决办法。

5. 京剧是对完整、成熟艺术的直接继承。皮、簧两腔在京剧艺术形成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合流,形成了后来京剧艺术中完善的唱腔京剧是多种外来声腔、剧种相互吸收、融合的结晶。京剧是徽、汉、昆等剧种的结合,这些剧种本就长期吸收了民间多种艺术,长期继承和发扬传统戏曲文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无事实依据错误,文中说其实,这也正是京剧艺术所经历过的发展历程,所以是有事实依据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区分不同流派的标准就是唱腔的风格特征错误,就是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为在区分京剧流派时,似乎也主要以其唱腔的风格特征为标准

B.因而错误,这一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在我国300多个剧种里,绝大多数剧种都是从当地民歌、说唱或歌舞音乐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京剧则是……”,并无因果关系。

C.因为相关资料保存不足等历史原因错误,这一说法于文无据,材料一第四段只是说关于其确切的形成年代和发展历史却是众说纷纭这一问题已经无法阐述清楚过于绝对,文中只是说大多未见进一步阐述,特别是没有明确提出对京剧艺术的时代划分问题,不能说就无法阐述清楚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老一辈京剧剧作家……创作出了《红楼二尤》……”就是戏曲有文化坚守和自我保全的任务的表现,所以能支持其观点。

B.吸收话剧、音乐剧等现代表演形式的优势,结合当代社会的文化需要,改革与创新京剧不是坚守自我保全,无法支持。

C.以西方戏剧的框架模式为参照……”不是坚守自我保全,无法支持。

D.邀请编导、音舞、表演各个领域的专家,并结合当代青年观众的欣赏习惯,编创……”不是坚守自我保全,无法支持。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和论证方式的能力。

第四段先说关于京剧的形成年代和发展历史众说纷纭,接着列举三种看法,一是京剧的历史应从清乾隆年间的第一个徽班进京时算起,二是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三是认为京剧的形成应始于清同治年间;然后作者对此表明自己态度那种片面地强调谁为京剧的第一代演员,谁又应是京剧代表人物的认识观念,就京剧历史发展的特殊过程来看,似乎行之不通。同样,这与把另外其他阶段哪些人物尊为整个京剧艺术的代表都行不通是一个道理,否定了前面的三种说法;最后提出解决方法如果我们把京剧的形成发展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也许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全面认识京剧艺术的形成发展历史

由此可知,采用的是驳论的论证方式,即先列出驳斥的对象,即靶子,然后针对靶子进行驳斥,最后树起自己的观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一中找到能京剧艺术中国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的依据。

设题区域在材料一第三段。

京剧……而是在许多本来就已经成熟的剧种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完整、成熟艺术的继承。如京剧声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主要的皮、簧两腔,它们在京剧艺术形成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合流,就已经形成了后来京剧艺术中完善的‘唱腔’”可知,京剧是对完整成熟艺术的继承。

京剧则是在对民间多种艺术进行了长期吸收,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了长期继承和发扬,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的徽、汉、昆等剧种的基础上的直接继承,是北京地区多种外来声腔,剧种相互吸收、融合的结晶可知,京剧是多种外来声腔、剧种相互吸收、融合的结晶。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护送

旗子

老唐蹲在院中大红石上,借着惨白的月光,抓出一把干烟叶子,揉碎了,卷成旱烟筒,用嘴刚吧嗒几下,立刻满院子烟雾缭绕起来。

这是氾城六月底的天,闷热无风,知了也扯着嗓子,直剌剌叫不停。老唐是氾城老地下交通员,昨夜他接到一条死命令:护送译电员张弓去豫南根据地。

可不知怎么,消息被灰布褂(侦缉处)嗅到了,全城戒严,满大街乱叫乱咬,一时间,氾城,这个伏牛山麓的小城,风声鹤唳,像盖着盖子的大蒸笼,憋闷委屈。

翌日天刚放亮,老唐就挑两捆旱烟叶子,去了北城门口,他想去探探风声。他希望能找到出城漏洞,再完美的围剿都会有漏洞,老唐坚信这一点,无数次护送任务,他都是踩着点过去的,这一次他希望也不例外。

需要临时路条,侦缉处盖红戳,军警处备案,核对氾城户籍,还要对脸识别……

老唐眉头拧成了疙瘩,心里反复揣摩各种出城方案。

对,用唐诚的路条!唐诚是他的独苗,你瞧瞧,唐诚那身形个头,稍微捯饬一下,和张弓还真有三分相像,也许就能蒙混过关。

可夕阳落山时,老唐又反悔了,他反复衡量还是觉得不妥,他不能把张弓置于危险之中,护送决不能有半点儿闪失,这是党交给他的任务,即使搭上自己的老命也要护他周全。

想到这儿,老唐猛地从大红石上站起来。时间已经等不及了,他晓得,由地痞流氓无赖组成的民团为了十块大洋,已经像疯狗一样到处乱嗅,暴露那是迟早的事。

他铆足劲儿猛吸两口旱烟筒,又把烟屁股砸在地面上,用右脚尖狠命踩拧着,似乎要狠下心来,做一个能捅破天的决定。老唐仰起头,透过茂盛的皂角树叶缝,看那灰蒙蒙的天,没有一颗星星,只有泻下的灰白月光和无边的烦闷。

说来也奇怪,那一夜夜半,天空突然狂风大作,呼雷闪电,青涩皂角刮落满地,黄土沙尘席卷整个氾城,却没有下一滴雨。

第二天早晨风停雷息,一切又恢复如常。张弓拿了唐诚的路条,二人从西拐街步行,去了北城门。他们上穿粗布纽扣小褂,下着阔腿扎脚裤,头戴一顶露顶破麦帽,一前一后宛然一对出城讨生活的父子。

老唐心想,我就不信这帮狗腿子就没有打盹的时候。

正想着突然听见噼啪一阵乱枪响,从城门口传过来。张弓大吃一惊,神经立刻要崩断了似的,怎么了?暴露了吗?只听见有人喊:有人闯卡了,快追啊,是共匪,抓住奖十块大洋啊。这一嗓子不当紧,像搅屎棍一样,一下子把城门楼搅乱了。

老唐急促促说,快,快趁乱出城。张弓像受惊的小牛犊,被老唐牵着缰绳向城外跑。果不其然,城门大开,白狗子一个个像疯狗一样,没命似的向城外追去。

那个闯卡人还是被抓了,白狗子推搡着押他回城。

当他们和老唐错肩的时候,老唐下意识压了压麦帽沿儿,似乎生怕被认出来似的。张弓觑了一眼那闯卡人,个头身形和自己无二,大腿上似乎中了枪,血顺着裤管向下滴,头上也许被枪托砸了,满脸都是血,面目已经分不清了。

张弓突然觉得很愧疚,可自己又无能为力,要不是这个年轻人闯卡,我怎么能趁乱出城?这年轻人是谁?是我们的人吗?还是普通老百姓呢?

他紧走几步追上老唐问,这个年轻人是咱们的人吗?老唐犹豫一下,好半天才说,不,不是,可能是抓错人了,别管闲事,趁乱赶紧出城。

出城顺大路走不远,他们便钻进了烟海桑田。借着宽大翠绿的烟叶作掩护,他们顺利抵达汝河北岸,那里早有小船接应,这是老唐事先安排好的。坐小船横渡北汝河,便是连绵起伏的伏牛山,进了山人就安全了。

一进龟山寨里,老唐便一屁股坐在大红石上,大口吸着他自己卷的旱烟筒子。张弓不知怎地,又想起那个闯卡的年轻人,愧疚绞住他的心,生疼。

老唐,那个年轻人到底是不是咱们的人?

老唐听了,突然浑身颤栗,他用右手使劲儿摁着双眼,似乎怕那不争气的眼泪迸出来,可眼泪还是弄湿了他的双手。

我的儿啊……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诚在文中着墨不多,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既掩护了张弓安全出城,又衬托了主人公老唐革命者的形象。

B. 出城需要临时路条,侦缉处盖红戳,军警处备案,核对氾城户籍,还要对脸识别,可见敌人戒备森严。

C. 出城时,张弓像受惊的小牛犊,被老唐牵着向城外跑,表明了张弓缺乏斗争经验,党组织希望老唐帮助张弓更快地成长。

D. 闯卡人与他们错肩的时候,老唐下意识压了压麦帽沿儿,这一细节写出了他看到闯卡人被抓时内心的不忍。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穿插了一段出城前晚狂风大作的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出城前紧张的氛围,表现了老唐内心的激烈斗争。

B. 作者描写了老唐和张弓出城时的动作和外貌,虽寥寥数语,却很有表现力,父子俩的形象跃然纸上。

C. 张弓趁着混乱成功出城后,两次向老唐询问闯卡人的身份,既激起了读者的兴趣,也为下文点明闯卡人的身份作铺垫。

D. 小说语言朴实中不乏生动,多处运用口语,给小说增添了生活气息;善用比喻,使小说更生动形象。

8. 文中三次出现老唐吸旱烟的描写,请概括其当时的心理状态。

9. 小说结尾老唐擦拭眼泪后,说出了我的儿啊……”,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6.C7. B

8. 第一次:出城方案未定紧张而烦闷;第二次:下定决心后的坚定而决绝;第三次:既有任务完成后的如释重负,又有对儿子被抓的愧疚与痛心。

9. 从情节结构上看,回答了前文张弓的提问,照应了前文多处伏笔,使小说情节完整。从人物塑造上看,既表现了老唐作为地下革命工作者的忠诚无私又写出了他作为父亲的慈爱,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立体感。从主题上看,小说结尾歌颂了革命者忠诚党的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深化文章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党组织希望老唐帮助张弓更快地成长说法错误。文中未体现党组织希望老唐帮助张弓更快地成长,从原文老唐是氾城老地下交通员,昨夜他接到一条死命令:护送译电员张弓去豫南根据地来看,党组织对老唐的期望是护送张弓去豫南根据地。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描写了老唐和张弓出城时的动作和外貌说法错误。此处没有使用动作描写,文中张弓拿了唐诚的路条,二人从西拐街步行,去了北城门只是记叙,不是描写。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小说中对老唐吸旱烟的描写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小说的开头,借着惨白的月光,抓出一把干烟叶子,揉碎了,卷成旱烟筒,用嘴刚吧嗒几下,立刻满院子烟雾缭绕起来,根据后文的内容可知,党组织要求老唐护送译电员张弓去豫南根据地,而这一消息已经走漏,全城戒严,这次吸旱烟表现了老唐因出城方案未定的紧张和烦闷的心理。

第二次则是在小说中间,他铆足劲儿猛吸两口旱烟筒,又把烟屁股砸在地面上,用右脚尖狠命踩拧着,似乎要狠下心来,做一个能捅破天的决定,此时为保证张弓的安全,老唐下定决心要牺牲自己的儿子唐诚以保证张弓安全出城。从又把烟屁股砸在地面上,用右脚尖狠命踩拧着,似乎要狠下心来,做一个能捅破天的决定的描写可看出老唐下定决心后的坚定和决绝。

第三次则是在脱险后,他和张弓已经进入了伏牛山,此时老唐便一屁股坐在大红石上,大口吸着他自己卷的旱烟筒子,此时老唐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所以此时的吸烟有任务完成后的如释重负,但他想到自己儿子被抓,生死未卜,所以又有对儿子被抓的愧疚与痛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小说的最后一句我的儿啊……”虽短短一句,但在小说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这一句点明了被抓的年轻人是唐诚,这样就回答了前文张弓的提问,也照应了文中多处伏笔,比如老唐想什么办法送张弓出城,以及老唐在唐诚被抓时为什么要压低帽檐等。所以这一句在结构上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其次,在人物塑造上,这最后一句揭示了被抓的年轻人是唐诚,为了完成党所交办的任务,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从而可以看出老唐作为地下革命工作者对党的忠诚无私。另一方面,他对陷入险境的儿子时刻挂念着,此时的心里如同刀割,这一句也表现出老唐父亲的慈爱与痛心。这短短一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立体感。

最后,这一句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为了党的事业,以老唐为代表的广大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牺牲自己的至亲,充分表现了他们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忠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小说在最后揭开谜底,就是对这一精神的赞颂。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讳荣,本姓柴氏,生于邢州之别墅。年未童冠,因侍圣穆皇后,在太祖左右。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显德元年正月初太祖崩,乙未,内出遗制:“晋王荣可于柩前即位。”

世宗尝诣范质,时为亲王,轩车高大,门不能容,即下马步入。及嗣位,从容语质曰:“卿所居旧宅,门楼一何小哉!”因为治第。世宗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进,世宗曰:“顾才何如耳!”遂用之。

显德六年,淮南饥,世宗以米货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世宗曰:“民,吾子也。安在责其必偿?”世宗乙夜观书,见元稹《均田表》,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因令制素成图,诏颁王公观览研习,以利国便民,共庇黎元。

世宗之征东也,驻跸于高平,刘崇兼契丹之众来迎战。时帅多持两端,而王师不利。亲军帅樊爱能等各退衄,世宗赫怒,跃马入阵,引五十人直冲崇之牙帐。崇方张乐饮酒,以示闲暇,及其奄至,莫不惊骇失次,世宗因以奋击,遂败之。凯旋,指樊爱能等人责之曰:“汝辈皆累朝宿将,非不能用兵者也,然退衄者无他,诚欲将寡人作物货卖与刘崇尔。如此则卿等虽万死不足以谢天下,宜其曲膝引颈以待斧诛。”言讫,命行刑壮士擒出皆斩之。于是立功士以次行赏,自行伍拔于军厢者甚众,其恩威并著,皆此类也。

(选自《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

臣光曰:或问臣:五代帝王,唐庄宗、周世宗皆称英武,二主孰贤?臣应之曰:夫天子所以统治万国,讨其不服,抚其微弱,行其号令,壹其法度,敦明信义,以兼爱兆民者也。庄宗既灭梁,海内震动,湖南马氏遣子希范入贡,庄宗曰:“比闻马氏之业,终为高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哉?”郁,马氏之良佐也。希范兄希声闻庄宗言,遂杀之。此乃市道商贾之所为,岂帝王之体哉!盖庄宗善战者也,故能以弱晋胜强梁,既得之,曾不数年,外内离叛,置身无所。诚由知用兵之术,不知为天下之道故也。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推诚尽言,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

(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B. 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C. 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D. 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圣穆是指周世宗养母的谥号。一般帝、后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子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B. 乙未是干支纪年法,常与年号纪年配合使用,此处乙未即指上文的显德元年

C. 驻跸,指皇帝外出途中暂停小住。跸指帝王出行时,派兵沿路戒严,禁止行人经过。

D. 牙帐,指古代将帅所居的营帐。因将帅营帐前立有以象牙为装饰的仪仗大旗,故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世宗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即位后,发现范质府第门楼狭小,亲自过问为他修建。魏仁浦不是科第出身,因有才能,依然被重用。

B. 周世宗实行仁政,爱民如子。对淮南饥民,贷米救济,不求偿还。亲自诏令编制《均田图》,让王公研习,作为施政纲领。

C. 周世宗英武善战,军纪严明。高平一战中,亲入敌营,出其不意,击退刘崇。对首鼠两端、心怀二心的禁军大将樊爱能就地处死。

D. 司马光借问答的形式,站在儒家思想的的角度,对唐庄宗进行了贬斥,对周世宗给予了高度评价。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则卿等虽万死不足以谢天下,宜其曲膝引颈以待斧诛。

(2)比闻马氏之业,终为高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哉?

14. 联系《伶官传序》,谈谈欧阳修与司马光对唐庄宗失天下的原因看法有何不同?

【答案】10.D11. B12. A

13. (1)像这样的话,那么你们即使死一万次也不足以谢罪天下,你们实在应该跪下伸长脖颈受死。

(2)近来听人说马氏的家业,最终将被高郁所夺取。如今他有这样的儿子,高郁怎么能得到马氏的家业呢?

14. 欧阳修认为庄宗失天下是由于其宠幸伶人,沉溺声色,贪图逸豫;司马光认为庄宗失天下是由于玩弄阴谋,使用奸计,不讲信义,众叛亲离,失去人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太祖没有儿子,因为世宗谨慎厚重,所以将众多事务交付与他。世宗尽心管理,资用不乏,得以度过艰难。太祖非常喜欢他,就把他收为养子。

帝悉心经度为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ABC

太祖甚怜之为主谓宾结构,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乙未’即指上文的‘显德元年’”错误,结合显德元年正月初太祖崩,乙未可知,前面有了年和月,此处的乙未应指日,而非年。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即位后错,原文为世宗尝诣范质,时为亲王……”,当时是亲王,还没有即位。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即使;,谢罪;待斧诛,受死。

(2),近来;……,被……,怎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结合《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可知,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庄宗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可概括出,欧阳修认为庄宗失天下是由于其宠幸伶人,沉溺声色,贪图逸豫;

司马光认为庄宗用计除掉马氏的优秀辅佐大臣是街市中道路上的行商坐贾所干的事,有失帝王的风度,是玩弄阴谋,使用奸计;结合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推诚尽言,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世宗以信用驾驭群臣,以正义要求各国,他的宏伟规制、博大襟怀,宏规大度,哪能与庄宗同日而语,可反推出庄宗不讲信义,众叛亲离,失去人心

参考译文:

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讳名荣,本姓柴,出生于邢州的别墅。尚未成年时,因为侍奉圣穆皇后,在周太祖身边,当时太祖没有儿子,因为世宗谨慎厚重,所以将众多事务交付与他。世宗尽心管理,资用不乏,得以度过艰难。太祖非常喜欢他,就把他收为养子。显德元年正月太祖卧病不起,乙未年,从宫内传出遗诏:“晋王柴荣可以在灵柩前即位。”

世宗曾经拜访范质,当时世宗还是亲王,马车很高大,不能通过大门,他就走下马车步行进入。等到世宗即位。从容地对范质说:“你所住的旧宅院,门楼怎么那么小呀!”于是为他修治府第。世宗想要任用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大臣们都因魏仁浦不是由科举考试入仕而反对,世宗说:“你们看他的才能如何呢?”于是就任用了魏仁浦。

显德六年,淮南饥荒,世宗将粮米借货给淮南。有人说:“淮南百姓贫穷今后恐怕无法偿还。”世宗说:“百姓,是我的子民。怎么能责令他们必须偿还呢?”世宗深夜读书,看到了元稹的《均田表》,慨然叹道:“这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开始呀,王者的政治由此开始了。”世宗于是派人将其制作成画图,并下令颁发给王公大臣观览研习,从而强国富民。

世宗御驾东征,暂驻在高平,刘崇携契丹军队迎战。当时后周将帅大多持观望态度,不肯力战,导致王师不利。禁军大将樊爱能等纷纷退缩,世宗大怒,亲自骑马进入军阵,带领五十人直冲刘崇的营帐。刘崇正饮酒赏乐,悠然自得,看到世宗率军突然到来,刘崇部将无不惊慌失措,世宗趁机奋力击杀,大败刘崇。世宗胜利归来,指着樊爱能等人怒斥:“你们都是几朝老将。并不是不能用兵,然而却畏缩不前,没有其他原因,一定是想要把我作为货物卖给刘崇呀。像这样的话,那么你们即使死一万次也不足以谢罪天下,你们实在应该跪下伸长脖颈受死。”说完,世宗便命令行刑官将他们押出去斩杀了。接着对将士按功行赏,很多士兵都提拔做了将军,世宗的恩威并施,可见一斑。

(选自《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

臣司马光说:有人问臣下,五代帝王之中,唐庄宗、周世宗都号称英武,两位君主谁更贤能呢?臣下回答说:天子统治万方,国家讨伐不肯降服者,安抚微小虚弱者,实行号令,统一法度,敦厚信用,昭明大义,是用以兼爱亿万百姓的。庄宗灭掉梁后,天下震动,湖南马氏派遣儿子马希范入朝进贡,庄宗说:“近来听人说马氏的家业,终将被高郁所夺取。如今他有这样的儿子,高郁怎么能得到马氏的家业呢?”高郁是马氏的优秀辅佐大臣。马希范的哥哥马希声听说了庄宗的话,就杀掉了高郁。这是街市中道路上的行商坐贾所干的事,哪里是帝王的风度呀!庄宗是一个善于打仗的人,所以能以弱小的晋国战胜强大的梁国,但是取得梁国以后居然不出几年,众叛亲离,没有安身之处。实在是因为只知用兵之术,而不知道治理天下的道理呀。而世宗以信用驾驭群臣,以正义要求各国,他的宏伟规制、博大襟怀,宏规大度,哪能与庄宗同日而语呀!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 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 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 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一今日,第三联一 “当年, 第四联今日

16. 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分析。

【答案】15.B16. ①“金盘玉箸无消息承预联对当年皇帝赐樱桃的回忆,表达此时远离朝廷的伤感与思念,表现诗人对皇朝的忠心。②“尝新呼应首联今日村民赠樱桃一事,表达诗人尝樱的喜悦和对村民的感激之情。③“任转蓬表达此刻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之情,暗含忧时伤乱之感。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B. 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错误,此处表现的诗人情感不是哀愁,而是对如此娇嫩的樱桃的珍爱。

故选B

16题详解】

本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金盘玉箸无消息是运用借代的手法,承接上文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联想到皇帝赐给樱桃的情景,此处借用金盘玉箸指朝廷,期盼着朝廷能有消息到来,表现了对朝廷任用自己的期盼和对朝廷的忠心。

尝新野人相赠满筠笼,村农以篮鲜果相赠,诗人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尝新勾起了回忆,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次日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转蓬是诗人以蓬草自比,辗转漂泊如蓬草般居无定所,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广大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正如《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天下人一呼百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手法常用于诗文作品。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忧劳使国家兴盛,接着用______________”作对比;高适在《燕歌行》中把战士拼死作战与______________”作对比。

【答案】    .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逸豫可以亡身    .美人帐下犹歌舞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百万年的进化史赋予了一些人类本能,直觉就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本能。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长期在野外过着___________的生活。为了应对危险,人类的大脑便逐渐发展出一条能够快速处理环境刺激的路径,一旦发生危险,不必经过思考,就能立即做出最适合生存的判断,科学家称之为“适应性潜意识”。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已经不需要___________或是和野生动物争夺地盘,但这种演化机制仍旧被保留下来了。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呢?人们常常___________,这便是从直觉去判断一个人。一个陌生人,你只需要扫上一眼,心里大概就开始对他评判了。“我第一眼看见他时就不喜欢他!”很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        ),所以人们对很多事情在四分之一秒内就能做出好坏评价。正如前面所说,这种能力遗传自我们的祖先,当他们在___________的原始森林里遇到陌生人时,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是敌是友的判断,以此增加存活的概率。可是,你是凭借什么对一个人做出快速判断的呢?通常是依靠本能和经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危如累卵       风餐露宿       以貌取人       危机四伏

B. 危如累卵       风尘仆仆       以貌取人       无地可容

C. 一触即溃       风尘仆仆       以毛相马       危机四伏

D. 一触即溃       风餐露宿       以毛相马       无地可容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我们具备片刻解读的能力,这并不奇怪B. 并不奇怪的是我们具备片刻解读的能力

C. 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具备片刻解读的能力D. 我们具备片刻解读的能力是并不奇怪的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几百万年的进化史赋予了一些人类本能,直觉就是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本能。

B. 几百万年的进化史赋予了人类一些本能,直觉就是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本能。

C. 几百万年的进化史赋予了人类一些本能,直觉就是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本能。

D. 几百万年的进化史赋予了人类一些本能,直觉就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本能。

【答案】18.A19. C20. B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一触即溃:一接触,立刻溃散,形容军队毫无战斗力。

此处语境强调生存环境险恶,应选用危如累卵

第二空,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辛苦。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此处语境强调野外生活状况,应选用风餐露宿

以貌取人:根据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品质或才能。以毛相马: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此处语境强调对一个人的评判,应选用以貌取人

第四空,危机四伏:比喻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无地可容:指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处境宭迫。

此处语境强调对原始森林环境的描写,非描述人的感受,应选用危机四伏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我们具备‘片刻解读’的能力,与后文所以人们对很多事情在四分之一秒内就能做出好坏评价衔接更好,排除AD两项;

再比较BC两项,这并不奇怪与前文我第一眼看见他时就不喜欢他!’很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衔接更好,排除B项。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语序不当,一些应放在本能前面;

搭配不当,将生产改为产生

③成分残缺,在生存前面添加由于

故选B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你去近海浮潜,就会发现,。因为近海是造礁珊瑚的地盘,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严格说来,造礁珊瑚的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之所以呈现黄褐色,。

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直径只有微米级别。它体内配备光合色素,有光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过“自养”生活,这种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就是黄褐色。

在海水中,虫黄藻是能独立生活的,但它更愿意做珊瑚的“房客”:因为这样不仅能受房东底护,还能坐收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原料;而它生产的有机物和氧气,,权当交了“房租”。不过虫黄藻只在光线充足的浅海生活,所以黄褐色套装,只在浅海珊瑚中流行。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请用三个句子解说造礁珊瑚呈现黄褐色的原因,三个句子要构成递进关系。总共不超过70个字。

【答案】21.示例:那里的珊瑚多为黄褐色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

22. 示例:造礁珊瑚呈黄褐色是因为珊瑚虫呈黄褐色。珊瑚虫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的虫黄藻呈黄褐色。虫黄藻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光合色素的颜色是黄褐色。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后文因为近海是造礁珊瑚的地盘,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可知,这里应填写珊瑚的颜色,可填:那里的珊瑚多为黄褐色。

第二空,依据后文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可知,这里应引出虫黄藻,可填: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

第三空,依据后文权当交了‘房租’”可知,这里应写虫黄藻对珊瑚的作用,可填: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概括文章内容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依据严格说来,造礁珊瑚的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之所以呈现黄褐色可概括为:造礁珊瑚呈黄褐色是因为珊瑚虫呈黄褐色。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依据之所以呈现黄褐色,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可概括为:珊瑚虫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的虫黄藻呈黄褐色。

依据虫黄藻是一种……它体内配备‘光合色素’……这种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就是黄褐色可概括为:虫黄藻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光合色素的颜色是黄褐色。这才是根本的原因

注意答案要按照逻辑递进的顺序组织,按照由直接原因到根本原因的顺序进行整理。此外,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四、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地球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曼说过一句话,有趣地反映了当今美国人对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的心态:“我的父母告诉我:‘把饭碗里的剩饭吃掉,中国人和印度人正在挨饿呢!’我告诉我的女儿们:‘把家庭作业做完,中国人和印度人正想抢走你的饭碗呢。’”

托马斯·弗里曼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高瞻远瞩,居安思危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一语道破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如何面对一切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尤其在这个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的时代,在这个敌人随处潜伏,不可预料的社会,我们更应该高瞻远瞩,心怀忧患。正如材料中作者托马斯·弗里曼说过的那样把家庭作业做完,中国人和印度人正想抢走你的饭碗呢

心怀忧患,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打败尼康的,不是佳能,竟是2000万的柔光自拍;打败康师傅方便面的,不是白象、东三福,而是美团、饿了么外卖平台,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与自己无关的产业最后竟消灭了自己。究其根源,还不是这些企业在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格局不够,无备有患。正如以前瞻性放眼未来,充满忧患意识的影片《流浪地球》告诉我们的一样:人需远虑,还要近忧,如此我们才不会流浪

华为为何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次又一次令国人沸腾?还是在于其有长远眼光、全球视野,当别的手机厂商盯住流量、注重外形之时,华为已经在拥有领先世界的5G技术之下又将眼光投入到正在兴起的无人驾驶领域。难能可贵的是,高瞻远瞩之下,华为又能常怀忧患意识。华为的企业文化推崇的精神,以敏锐的嗅觉,警觉的姿态,假想一切不可预见的敌人,常怀进攻之志,永葆奋斗者的风貌。正是这份远虑”“近忧,让华为长盛不衰,愈显锋芒。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生活中,我们只有居安思危,既需远虑,又要近忧,才可以退求进,以危求安,不被别人消灭,长存于世。尤其在这个跨界打劫、飞速变化的时代,你永远也无法想象下一个竞争对手会是谁,打败你的不是敌人,而是这个不可预测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个开阔的视野,多维思考问题,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能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看到机遇。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面对不可预料的未来,唯有立足当下,心怀忧患,多一份危机感,才会多一份面对未知的从容!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只有增强忧患意识,高瞻远瞩,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才能把握主动权,化解风险挑战,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如此才能确保中国梦的航船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新青年敢作为,共铸中国梦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100年披荆斩棘,100年风雨兼程,中国已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处在这个关键节点的我们,应不负前贤之努力,继往开来,在新节点上敢于作为,共同铸就伟大的中国梦!

近百年来,新中国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从雨后初生,到如今的枝繁叶茂。在这一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几代青年人的青春,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的勇敢创新,是他们的弃小家以成大家的精神。所以,处在新时期节点上的我们,不应故步自封,而要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勇于作为,共铸中国梦!

新时代青年,当求真务实,勇于反思,勇于改错,彰显复兴决心。新中国的建设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亦有过迷茫和徘徊,但终于在反思中开始了改革的阵痛。一九七八年开始的平反冤假错案,吸取经验教训,便是体现大国风范;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了改变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的伟大壮举;新时期来临前夕,开始了大规模的反贪反腐的行动;求真务实是从那之后的座右铭,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一个目标——中华复兴!

处于新时期的我们更应继承这种求真务实、勇敢反思的精神,在实现梦想途中不断反思,不空谈,要实干。要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大国青年,应勇敢地站在时代的潮头,树立创新精神。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站在祖国蒸蒸日上的节点上回望先前的奋斗者,不难发现他们所共有的品质——创新。三峡工程,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全球关注;二十年青丝白发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几十年隐姓埋名的两弹元勋”“氢弹之父于敏……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科技成就强国,创新铸就未来。故,处于新节点的我们应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运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攻破梦想之路上,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脚踏大地,走好新一代的长征路。在泥泞之中,也要坚定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信念。这必将给我们带来与众不同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也必将与我们的时代交相辉映。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新青年,敢作为,共铸中国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借托马斯的一句话,既指出了当今世界的互联互通,也暗含了对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情况的展现。从世界互联互通的角度而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全球化无可阻挡,美国的工人、财务人员、工程师和程序员现在必须与远在中国和印度的那些同样优秀或同样差劲的劳动力竞争,他们中更有竞争力的将会胜出。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前的中国也许是贫穷落后的,因此美国人担心我们和他们抢饭吃(也即抢夺劳动果实),而当今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也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强大生产力的国家。因此,如今美国人才会如此害怕我们和他争夺生产资源和生产能力。

对于上述材料,我们既可以从互联互通的角度出发,思考全球化对当今世界、当今中国带来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从中国的发展谈起,论述国家发展、自强的相关因素。当然,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也应该思考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做,才能促进祖国的伟大富强,才能促使我们更好地拥抱世界。

立意:

1.争当全球化的助燃剂。

2.我辈当自强,助力祖国富强。

3.世界在发展,我们更应进步。

4.居安思危,时刻准备着。

5.珍惜拥有,永不止步。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