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省百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河南省百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采”,即“文”与“采”两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它们原是各自独立分用的,之所以组合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个字词都有色彩、颜色的原生义素信息,进而能够表现华美、艳丽之义。《说文》云:“文,错画也,象交文”;“采,捋取也”。“文”是线条的刻画,也是自然物上交错呈现的纹线,自然有文饰或华美装饰之义,有混用色彩之义。而“采”原义为采集,又由植物采集而于五色缤纷的果实上头识别了颜色,感知五色斑斓;或谓直接以对五彩植物的频频采撷的动作为隐喻,当作五颜六色之彩。可见对色彩的感知,初民是从线条纹理和果实采集两条途径获取的。应该说,“采”的路径对色彩的信息获取更浓烈些,也更靠近物性。因此,我们注意到先秦最早的复合词“文采”,是“采”对“文”的吸附力更大,表示华丽色彩之义占了重头戏。其中的“文采”,也主要从语言或口语的物质声音角度描绘状态,离符号性的文字、文辞的理解尚有距离,因此至战国时期,“文采”词义中的语言文字性质还是不充分的。
然而复合词“文采”中,“采”的采集之义可以永远湮没,“文”的“线条的主体刻画行为”导致的书面文字、文辞乃至文章之义却不可能甘于沉寂无闻。因为“文”在先秦太重要了。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称尧舜“焕乎其有文章”。这里的“文”或“文章”,主要是指礼仪制度乃至整个文化部类。刘师培说:“中国三代之时,以文物为文,以华靡为文,而礼乐法制,威仪文辞,亦莫不称为文章。推之以典籍为文,以文字为文,以言辞为文。”文字记写下来的,不仅仅是所记录的内容本身,还隐含着对国家和社会礼仪、制度、历史和生活的重要观念、思维、规定进行总结提升与综合写定,可由“文”一以概之。而文辞的文饰、文采只是其中一种含义,且并未显得特别重要。“文”中的语言文字记录与文辞表达之义,在先秦已经凸显出重要性,而由于语言文字尤其是汉语的象形特色,并不需有“采”或“文采”的借助,其本身就生有文饰的形象、色彩、节奏、音调等表现性、隐喻性功能。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在这层意义上说的。
及至魏晋六朝,中国文化日渐宏大,旧的“文”的概念分化势所必然。于是,一个以注重语言文字写作为主的“文”的类概念,也逐渐形成了自觉。《汉书》专列“艺文志”,曹魏文坛以诗文书写为“经国之大业”。随后陆机著《文赋》,专理诗文,最先展示了文学之“文”的范畴系统的轮廓。“文”的概念似乎范围小了,但其独立性和独特性却明显强化,预示到了六朝文坛,“文”的自觉将发展成“文采”的自觉。“文”的独立必然导致对“文”的自身特性的追求,而刘勰《文心雕龙》中“文采论”的出现,则表明由“文”到“采”开始了对自身特性的认知觉醒。
刘勰恐怕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建构“文采”理论、倡言以“文采”立文的人。《情采》篇的首句曰:“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这是“文采”的理论宣言式的直抒胸臆。“采”是“文”的不得不如此的内在性质,除了“采”我们还能说出什么?这与一千多年后俄国形式主义的宣言“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的东西”,何其相似。
(摘编自张未民《“文采”如何“飞扬”、“文学性”如何“落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独立的“文”与“采”组合成复合词,是因为都包含色彩、颜色的原生义素信息。
B.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借助“采”或“文采”,才能使所定内容流传久远。
C.六朝时,“文”的独立性、独特性被不断强化,“文”的自觉将发展成“文采”的自觉。
D.刘勰系统建构的“文采”理论与俄国形式主义的相关文学主张在很大程度上相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引证法,大量引用各类典籍,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文”与“采”。
B.文章引用《说文》中的文字,得出了先民通过线条纹理和果实采集感知色彩的结论。
C.文章在最后分析刘勰的“文采”理论,是对前文论证的补充,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文章论证结构严谨,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采”词义中的语言文字性质不充分,使得离符号性的文字、文辞的理解尚有距离。
B.刘师培认为“文”既记录内容,还隐含对礼仪、制度等的总结提升,但并不包括文饰等。
C.孔子“郁郁乎文哉”中的“文”主要指礼仪制度乃至整个文化部类,说明“文”的重要性。
D.刘勰强调了对“文”的自身特性的追求,最先展示出了文学之“文”的范畴系统的轮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960多万平方千米的祖国大地上,高速公路就像纵横交错的“大动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如果说每一条高速公路都是一个中国故事,整个高速公路网无疑就是中国发展成就最直观的集中展现。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我国交通运输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规划,到2035年,国家高速公路将连接所有地级行政中心和城区超过10万人的市县,直接服务全国90%的县级行政区。届时,我国将拥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匹配、与信息网络相融合、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世界一流的高速公路网络,有力支撑交通强国目标的实现。
(摘编自《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 每一条高速公路都是一个中国故事》)
材料二:
材料三:
浙江交通集团龙庆高速的开通,历时8年,对龙泉市改变区域劣势,走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也翻开了龙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崭新的一页。
因为交通瓶颈的制约,龙泉沉寂了多年,一项调查显示,外来企业对龙泉经济贡献率不到2%,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龙泉缺乏交通区位优势。高速公路开通后,龙泉东高速出口设在塔石,到丽水一个半小时,到温州、台州两个小时,同时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从此塔石由“乡”变“城”,更在2007年的时候整理出占地720亩的工业园区。12家不锈钢企业入园,“外出打工潮”变成了“返乡潮”,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如今一个计划投资50亿元的龙泉市鞋产业链回归工程正在塔石区块建设中,再次拉开了龙商回归创业的新一轮高潮,未来可期。
(摘编自项玟滔、周晓芳《高速公路带来的时代变迁》)
材料四:
1997年,广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跨越珠江口两岸,串联起广州、东莞、深圳三地,打通南粤大地的“交通末梢”。依托广深高速,形成了广州、东莞、深圳经济走廊。畅通的高速公路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带去了机遇,还为企业经营降低了成本,拓展了空间。
东莞市中港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均球至今还记得,广深高速刚刚开通时,能够开车走一趟广深高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广深高速一度成为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机遇的标志。一条广深高速,在不同的场景下引申出不同的含义——
当地政府引进外资时说:“我们有广深高速,交通便利呀!”工业园招商时说:“我们临近广深高速,有天时地利呀!”企业家洽谈订单时则说:“我们走广深高速,路通财通呀!”.
20年间,广深高速的日车流量已由最初的7.11万车次增至2017年的55.06万车次,促进了广州、东莞、深圳及香港四地的经济贸易往来及社会繁荣发展,见证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
(摘编自《畅行高速公路 共话改革发展》)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2018年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额达到1万亿元,直接推动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同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
C.2015-2019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额连年保持明显增长势头,2019年增幅最大,国家对高速公路发展越来越重视。
D.2013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经突破了10万公里,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不断扩大,只要能与信息网络相融合、与生态文明相协调,就能有力地支撑强国目标的实现。
B.到2035年,我国高速公路将连接所有地级行政中心和超过10万人的市县,能够直接服务全国九成的县级行政区。
C.龙庆高速对龙泉市意义重大,不仅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还吸引了龙商回乡创业,大批打工人返乡工作。
D.广深高速跨越珠江口,串联广州、东莞、深圳,打通南粤,20年间,日车流量增长近7倍,是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机遇的标志。
6.龙庆高速和广深高速的开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相同的变化?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王全
汪曾祺
我到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没有几天,就听说了王全这个名字。王全,又叫瞎王全,又叫偢六。叫他什么都行,他都答应的。
他并不瞎,只是有非常严重的沙眼,已经到了睫毛内倒的地步。他身上经常带着把镊子,见谁都叫人给他拔眼睫毛。他的眼睛整天眯缝着,成了一条线。这已经有好些年了。因此落下一个瞎王全的名字。
这地方管缺个心眼叫“偢”,读作“俏”。王全行六,据说有点缺个心眼,故名“偢六”。说是,你到他的家乡去,打听王全,也许有人不知道,若说是偢六,就谁都知道的。
王全是个老光棍,已经四十六岁了,有许多地方还跟个孩子似的。也许因为如此,大家说他偢。
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他不当饲养员了。这人是很固执的,说不当就不当,而且也不说理由。他跑到生产队去,说:“哎!我不喂牲口了,给我个单套车,我赶车呀!”马号的组长跟他说,没用;生产队长跟他说,也没用。队长去找所长,所长说:“大概是有情绪,一时是说不通的。有这样的人。先换一个人吧!”于是就如他所愿,让他去赶车,把原来在大田劳动的王升调进马号喂马。
这样我们有时就搭了伙计。我参加劳动,有时去跟车,常常跟他的车。他嘴上是不留情的。我上车,敛土,装粪,他老是回过头来眯着眼睛看我。有时索性就停下他的铁锹,拄着,把下巴搁在锹把上,歪着头,看。而且还非常气愤,却又压抑着只从胸膛里发出声音“嗯!”忽然又变得非常温和起来,很耐心地教我怎么使家伙。“敛土嘛,左手胳膊肘子要靠住胳膝,胳膝往里一顶,借着这个劲,左手胳膊就起来了。嗳!嗳!对了!这样多省劲!是省劲不是?像你那么似的,架空着,单凭胳膊那点劲,我问你:你有多少劲?一天下来,不把你累乏了?真笨!你就是会演戏!要不是因为你会演戏呀,嗯!——”慢慢地,我干活有点像那么一回事了,他又言过其实地夸奖起我来:“不赖!不赖!像不像,三分样!你能服苦,能咬牙。不光是会演戏了,能文能武!你是个好样儿的!”于是叫我休息,他一个人干。“我多上十多锹,就有了你的了!当真指着你来干活哪!”
他的车来了,老远就听见!不是听见车,是听见他嚷。他不大使唤鞭子,除非上到高坡顶上,他的青马实在需要抽一下,才上得去,他是不打马的。不使鞭子,于是就老嚷:
“喔喝!喔喝!咦喔喝!”
还要不停地跟马说话,他说是马都懂的。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本来是一些只能小声说的话,他可是都是放足了嗓子喊出来的。——这人不会小声说话。
有一回,从积肥坑里往上拉绿肥,马怎么也拉不上去。他拼命地嚷:
“喔喝!喔喝!咦喔喝!”
他生气了,拿起鞭子。可忽然又跳在一边,非常有趣地端详起他那匹马来,说:“笑了!噫!笑了!笑啥来?”
这可叫我忍不住噗嗤笑了。马哪里是笑哩!这是叫嚼子拽得在那里咧嘴哩!这么着“笑”了三次,到了也没上得去。最后只得把装到车上去的绿肥,又挖出一小半来,他在前头领着,我在后面扛着,才算上来了。
这是春天的事。一进冬天,就在这两天里,发生了这么一场事,他把王升打了。
王升负责喂马后,慢慢地,车倌就有了意见,因为牲口都瘦了。他们发现他白天搞吃的,夜里老睡觉。喂牲口根本谈不上把草把料!最近,甚至在马槽里发现了一根钉子!
这钉子是在青马的槽里发现的!是王全发现的。不仅如此,王全还发现,王升偷马料!一到晚上就偷吃料豆,还把料豆藏在枕头里。这还了得,王全找到王升,大拳头没头没脑地砸下来,打得王升孩子似的哭,爹呀妈的乱叫,一直到别人闻声赶来,剪住王全的两手,才算住。
王全又去喂马了!
过了一个多月,所里的冬季文化学习班办起来,王全来报了名,是刘所长亲自送他来上学的。我有幸当了他的启蒙老师。可是我要说老实话,这个学生真不好教。他又不肯照着课本学,一定先要教他学会四个字。他用铅笔写了无数遍,终于有了把握了,就把我写对子用的大抓笔借去,在马圈粉墙上写下四个斗大的黑字:
“王全喂马。”
字的笔画虽然很幼稚,但是写得工工整整,一笔不苟。谁都可以看出来,这四个字包含很多意思,这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誓约。
王全喂了牲口,生产队就热闹了。三天两头就见他进去:
“人家孩子回来,也不吃,也不喝,就是卧着,这是使狠了,累乏了!告他们,不能这样!”
“人家孩子快下了,别叫它驾辕了!”
“人家孩子”怎样怎样了……
我在这个地方待了一些时候了,知道这是这一带的口头语,管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甚至是小板凳,都叫作“孩子”。但是这无论如何是一种爱称。尤其是王全说起来,有一种特殊的味道。那么高大粗壮的汉子,说起牲口来,却是那么温柔。
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日夜二时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全看“我”干活像回事了,就夸“我”,让“我”休息,是因为他认为“我”是知识分子,干农活时做做样子就行,不必当真。
B.学习写字时王全首先学会写的是“王全喂马”,说明他对马感情很深,对于自己喂马一事有发自心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C. “农业科学研究所”“生产队”“冬季文化学习班”等词语巧妙地揭示了时代背景,文章里的人和事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D.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仅给故事增加了真实感,而且使结构更加紧凑,整个故事都是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开。
8.王全和“我”一起劳动,情绪变化明显,他“气愤”“压抑”“温和”的原因何在?请简要分析。(6分)
9.汪曾祺认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在于小说的语言”。请结合本文简要赏析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魅力。(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天子愈益敬厚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禹虽家居,以特进为天子师,国家每有大政,必与定议。时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切王氏专政所致,上意颇然之,未有以明见。乃车驾至禹第,辟左右,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不平,恐为所怨,则谓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为诸侯相杀,夷狄侵中国。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故圣人罕言命,不语怪神,性与天道,自子贡之属不得闻,何况浅见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与下同其福喜,此经义意也。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上雅信爱禹,由此不疑王氏。后诸王子弟闻知禹言,皆喜说,遂亲就禹。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无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
B.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地/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
C.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地/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
D.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地/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驾,原指帝王出巡时乘坐的车,后来成为帝王的代称,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敬。
B.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要触地,略作停顿,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
C.夷狄,古时常用以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一般东方部族为夷,西方部族为狄。
D.解印绶,解下印章和系印章的丝带,常代指辞免官职。印是印章,绶是丝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张禹患病时,皇上派人打听他的饮食休息情况,甚至到他家中问候,亲自在病床前探视,对张禹非常敬重厚待。
B.很多吏民上书,借灾异的出现讽刺指摘王氏专权,皇上对此不相信,就到张禹的宅邸,亲自询问张禹关于天象变异的事。
C.张禹在解释天灾时,认为上天降下灾害变异,含意十分深远,难以明见,因此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有关神怪的事。
D.朱云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堂之上,借用孔子的话抨击白占着官位领取俸禄而不干事的大臣,其矛头指向安昌侯张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雅信爱禹,由此不疑王氏。后诸王子弟闻知禹言,皆喜说,遂亲就禹。(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的前两句以景物描写起篇,交代了时间和环境特点。
B.词人看到娇花在雨中楚楚可怜,因此充满了同情与悲伤。
C.词人认为农民劳作非常辛苦,即使下雨天也无法休息。
D.词人最后点明农民的愿望就是获得好收成,感情真切。
15.有人评价此词“不取艳辞,不贵用事,下字用语亦颇经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一个地域最具特色的往往是它的乡土风俗。在《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对此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状写了宫内楼阁依地势而建、参差错落、精致工巧的特点。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为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而这本来也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三、语言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寿山石,材质细腻,色彩丰富,硬度也较小,适于雕刻和造型。殷商晚期玉器精品玉鳖,其造型______________,其材料就源自寿山石,工匠充分利用玉料的自然色泽和纹理特点,把天然的黑褐色石皮处理成鳖甲,与青白色的头足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整件作品______________,古朴典雅。
手艺人在雕刻寿山石时,首先要“相石选题”,确定表现内容。寿山石色彩______________,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水晶冻石晶莹剔透,荔枝冻石色泽鲜艳,芙蓉石质柔而细嫩,旗降石材坚而富光泽……不同的石材因自身属性不同,适合雕刻的主题也有所区别。有些石材的色彩看似杂乱无章,(    )。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的“鹰”系列作品,巧妙地利用石材的褐色斑纹琢成雄鹰蓬松的羽翼,而头部则以浅色来突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在创作“花果”系列作品时,______________地选用色彩极其素雅的石材来塑造丰收的景致,为浓丽的秋色平添一份旷远的韵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质地与层次差异,精妙的微观天地被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出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栩栩如生      一气呵成        瞬息万变        另辟蹊径
B.惟妙惟肖      浑然一体        瞬息万变        别有洞天
C.栩栩如生      浑然一体        千变万化        另辟蹊径
D.惟妙惟肖      一气呵成        千变万化        别有洞天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得当,也可以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B.只有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得当,才可以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C.如果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不当,就不能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D.即使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得当,也难以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以精妙的写实技艺塑造精湛的微观天地。
B.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精妙的微观天地。
C.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精妙的微观天地被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出来。
D.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质地与层次差异,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精妙的微观天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运动一定能提高免疫力吗?答案是否定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①: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掌握不当,则可能被伤到。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期间或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大强度运动后,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各种致病因子尤其是病毒进入宿主体内的风险增加。所以,对一般人而言,②。可以以主观感觉的疲劳程度“稍费力”为标准,或者通过测算心率来计算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一般在最大心率的60%至70%,最大心率=220-年龄。
运动持续时间以20至90分钟为宜。③,对免疫系统和心肺系统的刺激不够,而一次运动时间过长易引起过度疲劳,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方式,如蹲起练习、腹背肌力量训练等,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提高腰背肌功能,预防静坐少动导致的颈腰劳损。中老年可以选择适中强度的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科学运动才能增强免疫力,如何才能使运动更科学?请用排比句加以概括。(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在距地球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上,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担当“最高讲台”。“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当“太空教师”王平再度说出这句话时,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画上了圆满句号。
观摩太空授课后,明志中学的师生展开了互动。
一位高二学生说:这次“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我们好奇心的场景,把空间站变成了课堂,让我们看到了难得的独特画面,比如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学实验……
一位高三学生说:相比首次太空授课,这次“天宫课堂”展示空间更大,通信技术更先进,天地互动更便捷。这堂太空科普课,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的蓬勃发展和伟大成就。
还有一位语文老师说:希望有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让我们与前沿科技“相遇”,让创新智慧充分涌现……
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百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采”,即“文”与“采”两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它们原是各自独立分用的,之所以组合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个字词都有色彩、颜色的原生义素信息,进而能够表现华美、艳丽之义。《说文》云:“文,错画也,象交文”;“采,捋取也”。“文”是线条的刻画,也是自然物上交错呈现的纹线,自然有文饰或华美装饰之义,有混用色彩之义。而“采”原义为采集,又由植物采集而于五色缤纷的果实上头识别了颜色,感知五色斑斓;或谓直接以对五彩植物的频频采撷的动作为隐喻,当作五颜六色之彩。可见对色彩的感知,初民是从线条纹理和果实采集两条途径获取的。应该说,“采”的路径对色彩的信息获取更浓烈些,也更靠近物性。因此,我们注意到先秦最早的复合词“文采”,是“采”对“文”的吸附力更大,表示华丽色彩之义占了重头戏。其中的“文采”,也主要从语言或口语的物质声音角度描绘状态,离符号性的文字、文辞的理解尚有距离,因此至战国时期,“文采”词义中的语言文字性质还是不充分的。
然而复合词“文采”中,“采”的采集之义可以永远湮没,“文”的“线条的主体刻画行为”导致的书面文字、文辞乃至文章之义却不可能甘于沉寂无闻。因为“文”在先秦太重要了。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称尧舜“焕乎其有文章”。这里的“文”或“文章”,主要是指礼仪制度乃至整个文化部类。刘师培说:“中国三代之时,以文物为文,以华靡为文,而礼乐法制,威仪文辞,亦莫不称为文章。推之以典籍为文,以文字为文,以言辞为文。”文字记写下来的,不仅仅是所记录的内容本身,还隐含着对国家和社会礼仪、制度、历史和生活的重要观念、思维、规定进行总结提升与综合写定,可由“文”一以概之。而文辞的文饰、文采只是其中一种含义,且并未显得特别重要。“文”中的语言文字记录与文辞表达之义,在先秦已经凸显出重要性,而由于语言文字尤其是汉语的象形特色,并不需有“采”或“文采”的借助,其本身就生有文饰的形象、色彩、节奏、音调等表现性、隐喻性功能。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在这层意义上说的。
及至魏晋六朝,中国文化日渐宏大,旧的“文”的概念分化势所必然。于是,一个以注重语言文字写作为主的“文”的类概念,也逐渐形成了自觉。《汉书》专列“艺文志”,曹魏文坛以诗文书写为“经国之大业”。随后陆机著《文赋》,专理诗文,最先展示了文学之“文”的范畴系统的轮廓。“文”的概念似乎范围小了,但其独立性和独特性却明显强化,预示到了六朝文坛,“文”的自觉将发展成“文采”的自觉。“文”的独立必然导致对“文”的自身特性的追求,而刘勰《文心雕龙》中“文采论”的出现,则表明由“文”到“采”开始了对自身特性的认知觉醒。
刘勰恐怕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建构“文采”理论、倡言以“文采”立文的人。《情采》篇的首句曰:“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这是“文采”的理论宣言式的直抒胸臆。“采”是“文”的不得不如此的内在性质,除了“采”我们还能说出什么?这与一千多年后俄国形式主义的宣言“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的东西”,何其相似。
(摘编自张未民《“文采”如何“飞扬”、“文学性”如何“落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独立的“文”与“采”组合成复合词,是因为都包含色彩、颜色的原生义素信息。
B.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借助“采”或“文采”,才能使所定内容流传久远。
C.六朝时,“文”的独立性、独特性被不断强化,“文”的自觉将发展成“文采”的自觉。
D.刘勰系统建构的“文采”理论与俄国形式主义的相关文学主张在很大程度上相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引证法,大量引用各类典籍,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文”与“采”。
B.文章引用《说文》中的文字,得出了先民通过线条纹理和果实采集感知色彩的结论。
C.文章在最后分析刘勰的“文采”理论,是对前文论证的补充,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文章论证结构严谨,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采”词义中的语言文字性质不充分,使得离符号性的文字、文辞的理解尚有距离。
B.刘师培认为“文”既记录内容,还隐含对礼仪、制度等的总结提升,但并不包括文饰等。
C.孔子“郁郁乎文哉”中的“文”主要指礼仪制度乃至整个文化部类,说明“文”的重要性。
D.刘勰强调了对“文”的自身特性的追求,最先展示出了文学之“文”的范畴系统的轮廓。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B.“强调借助‘采’或‘文采’,才能使所定内容流传久远”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为“而由于语言文字尤其是汉语的象形特色,并不需有‘采’或‘文采’的借助,其本身就生有文饰的形象、色彩、节奏、音调等表现性、隐喻性功能。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在这层意义上说的”,可知孔子这句话强调汉语本身就生有文饰的形象、色彩、节奏、音调等表现性、隐喻性功能,不需要借助“采”或“文采”。
(2)D.“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层次”说法错误,应该是按照词语流变的时间顺序来组织行文的。
(3)A.“‘文采’词义中的语言文字性质不充分,使得离符号性的文字、文辞的理解尚有距离”因果倒置,原文第一段为“其中的‘文采’,也主要从语言或口语的物质声音角度描绘状态,离符号性的文字、文辞的理解尚有距离,因此至战国时期,‘文采’词义中的语言文字性质还是不充分的”,可知“离符号性的文字、文辞的理解尚有距离”是原因,“‘文采’词义中的语言文字性质不充分”是结果。
B.“并不包括文饰等”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刘师培说:‘中国三代之时,以文物为文,以华靡为文,而礼乐法制,威仪文辞,亦莫不称为文章。推之以典籍为文,以文字为文,以言辞为文。’文字记写下来的,不仅仅是所记录的内容本身,还隐含着对国家和社会礼仪、制度、历史和生活的重要观念、思维、规定进行总结提升与综合写定,可由‘文’一以概之。而文辞的文饰、文采只是其中一种含义,且并未显得特别重要”,可知也包括文饰。
D.“刘勰……最先展示出了文学之‘文’的范畴系统的轮廓”张冠李戴,原文第三段为“随后陆机著《文赋》,专理诗文,最先展示了文学之‘文’的范畴系统的轮廓”,可知最先展示了文学之“文”的范畴系统轮廓的是陆机。
故选:C。

答案:
(1)B
(2)D
(3)C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960多万平方千米的祖国大地上,高速公路就像纵横交错的“大动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如果说每一条高速公路都是一个中国故事,整个高速公路网无疑就是中国发展成就最直观的集中展现。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我国交通运输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规划,到2035年,国家高速公路将连接所有地级行政中心和城区超过10万人的市县,直接服务全国90%的县级行政区。届时,我国将拥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匹配、与信息网络相融合、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世界一流的高速公路网络,有力支撑交通强国目标的实现。
(摘编自《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 每一条高速公路都是一个中国故事》)
材料二:
材料三:
浙江交通集团龙庆高速的开通,历时8年,对龙泉市改变区域劣势,走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也翻开了龙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崭新的一页。
因为交通瓶颈的制约,龙泉沉寂了多年,一项调查显示,外来企业对龙泉经济贡献率不到2%,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龙泉缺乏交通区位优势。高速公路开通后,龙泉东高速出口设在塔石,到丽水一个半小时,到温州、台州两个小时,同时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从此塔石由“乡”变“城”,更在2007年的时候整理出占地720亩的工业园区。12家不锈钢企业入园,“外出打工潮”变成了“返乡潮”,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如今一个计划投资50亿元的龙泉市鞋产业链回归工程正在塔石区块建设中,再次拉开了龙商回归创业的新一轮高潮,未来可期。
(摘编自项玟滔、周晓芳《高速公路带来的时代变迁》)
材料四:
1997年,广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跨越珠江口两岸,串联起广州、东莞、深圳三地,打通南粤大地的“交通末梢”。依托广深高速,形成了广州、东莞、深圳经济走廊。畅通的高速公路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带去了机遇,还为企业经营降低了成本,拓展了空间。
东莞市中港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均球至今还记得,广深高速刚刚开通时,能够开车走一趟广深高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广深高速一度成为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机遇的标志。一条广深高速,在不同的场景下引申出不同的含义——
当地政府引进外资时说:“我们有广深高速,交通便利呀!”工业园招商时说:“我们临近广深高速,有天时地利呀!”企业家洽谈订单时则说:“我们走广深高速,路通财通呀!”.
20年间,广深高速的日车流量已由最初的7.11万车次增至2017年的55.06万车次,促进了广州、东莞、深圳及香港四地的经济贸易往来及社会繁荣发展,见证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
(摘编自《畅行高速公路 共话改革发展》)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2018年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额达到1万亿元,直接推动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同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
C.2015-2019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额连年保持明显增长势头,2019年增幅最大,国家对高速公路发展越来越重视。
D.2013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经突破了10万公里,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不断扩大,只要能与信息网络相融合、与生态文明相协调,就能有力地支撑强国目标的实现。
B.到2035年,我国高速公路将连接所有地级行政中心和超过10万人的市县,能够直接服务全国九成的县级行政区。
C.龙庆高速对龙泉市意义重大,不仅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还吸引了龙商回乡创业,大批打工人返乡工作。
D.广深高速跨越珠江口,串联广州、东莞、深圳,打通南粤,20年间,日车流量增长近7倍,是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机遇的标志。
6.龙庆高速和广深高速的开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相同的变化?请简要概括。(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信息判断选项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内容,再联系原文相关信息具体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信息,筛选材料相关信息,进而理解概括。
【解答】(1)C.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明显”一词不符合2015-2016年的实际增长情况。
故选:C。
(2)A.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一可知,前提条件还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匹配”“世界一流”。
B.“超过10万人的市县”扩大范围,材料一表述是“城区超过10万人的市县”。
D.根据材料四“广深高速一度成为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机遇的标志”可知,成为“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机遇的标志”只是过去的某一段时间(“一度”)。
故选:C。
(3)根据材料三“因为交通瓶颈的制约,龙泉沉寂了多年,一项调查显示,外来企业对龙泉经济贡献率不到2%……更在2007年的时候整理出占地720亩的工业园区”可以得出:有利于引进外资,建设工业园区。根据材料四“畅通的高速公路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带去了机遇,还为企业经营降低了成本,拓展了空间”可以得出: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拓展了发展空间。根据“20年间,广深高速的日车流量已由最初的7.11万车次增至2017年的55.06万车次,促进了广州、东莞、深圳及香港四地的经济贸易往来及社会繁荣发展,见证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可以得出:改变了区域劣势,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密切联系。

答案:
(1)C
(2)C
(3)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建设工业园区;②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拓展了发展空间;③改变了区域劣势,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密切联系。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王全
汪曾祺
我到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没有几天,就听说了王全这个名字。王全,又叫瞎王全,又叫偢六。叫他什么都行,他都答应的。
他并不瞎,只是有非常严重的沙眼,已经到了睫毛内倒的地步。他身上经常带着把镊子,见谁都叫人给他拔眼睫毛。他的眼睛整天眯缝着,成了一条线。这已经有好些年了。因此落下一个瞎王全的名字。
这地方管缺个心眼叫“偢”,读作“俏”。王全行六,据说有点缺个心眼,故名“偢六”。说是,你到他的家乡去,打听王全,也许有人不知道,若说是偢六,就谁都知道的。
王全是个老光棍,已经四十六岁了,有许多地方还跟个孩子似的。也许因为如此,大家说他偢。
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他不当饲养员了。这人是很固执的,说不当就不当,而且也不说理由。他跑到生产队去,说:“哎!我不喂牲口了,给我个单套车,我赶车呀!”马号的组长跟他说,没用;生产队长跟他说,也没用。队长去找所长,所长说:“大概是有情绪,一时是说不通的。有这样的人。先换一个人吧!”于是就如他所愿,让他去赶车,把原来在大田劳动的王升调进马号喂马。
这样我们有时就搭了伙计。我参加劳动,有时去跟车,常常跟他的车。他嘴上是不留情的。我上车,敛土,装粪,他老是回过头来眯着眼睛看我。有时索性就停下他的铁锹,拄着,把下巴搁在锹把上,歪着头,看。而且还非常气愤,却又压抑着只从胸膛里发出声音“嗯!”忽然又变得非常温和起来,很耐心地教我怎么使家伙。“敛土嘛,左手胳膊肘子要靠住胳膝,胳膝往里一顶,借着这个劲,左手胳膊就起来了。嗳!嗳!对了!这样多省劲!是省劲不是?像你那么似的,架空着,单凭胳膊那点劲,我问你:你有多少劲?一天下来,不把你累乏了?真笨!你就是会演戏!要不是因为你会演戏呀,嗯!——”慢慢地,我干活有点像那么一回事了,他又言过其实地夸奖起我来:“不赖!不赖!像不像,三分样!你能服苦,能咬牙。不光是会演戏了,能文能武!你是个好样儿的!”于是叫我休息,他一个人干。“我多上十多锹,就有了你的了!当真指着你来干活哪!”
他的车来了,老远就听见!不是听见车,是听见他嚷。他不大使唤鞭子,除非上到高坡顶上,他的青马实在需要抽一下,才上得去,他是不打马的。不使鞭子,于是就老嚷:
“喔喝!喔喝!咦喔喝!”
还要不停地跟马说话,他说是马都懂的。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本来是一些只能小声说的话,他可是都是放足了嗓子喊出来的。——这人不会小声说话。
有一回,从积肥坑里往上拉绿肥,马怎么也拉不上去。他拼命地嚷:
“喔喝!喔喝!咦喔喝!”
他生气了,拿起鞭子。可忽然又跳在一边,非常有趣地端详起他那匹马来,说:“笑了!噫!笑了!笑啥来?”
这可叫我忍不住噗嗤笑了。马哪里是笑哩!这是叫嚼子拽得在那里咧嘴哩!这么着“笑”了三次,到了也没上得去。最后只得把装到车上去的绿肥,又挖出一小半来,他在前头领着,我在后面扛着,才算上来了。
这是春天的事。一进冬天,就在这两天里,发生了这么一场事,他把王升打了。
王升负责喂马后,慢慢地,车倌就有了意见,因为牲口都瘦了。他们发现他白天搞吃的,夜里老睡觉。喂牲口根本谈不上把草把料!最近,甚至在马槽里发现了一根钉子!
这钉子是在青马的槽里发现的!是王全发现的。不仅如此,王全还发现,王升偷马料!一到晚上就偷吃料豆,还把料豆藏在枕头里。这还了得,王全找到王升,大拳头没头没脑地砸下来,打得王升孩子似的哭,爹呀妈的乱叫,一直到别人闻声赶来,剪住王全的两手,才算住。
王全又去喂马了!
过了一个多月,所里的冬季文化学习班办起来,王全来报了名,是刘所长亲自送他来上学的。我有幸当了他的启蒙老师。可是我要说老实话,这个学生真不好教。他又不肯照着课本学,一定先要教他学会四个字。他用铅笔写了无数遍,终于有了把握了,就把我写对子用的大抓笔借去,在马圈粉墙上写下四个斗大的黑字:
“王全喂马。”
字的笔画虽然很幼稚,但是写得工工整整,一笔不苟。谁都可以看出来,这四个字包含很多意思,这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誓约。
王全喂了牲口,生产队就热闹了。三天两头就见他进去:
“人家孩子回来,也不吃,也不喝,就是卧着,这是使狠了,累乏了!告他们,不能这样!”
“人家孩子快下了,别叫它驾辕了!”
“人家孩子”怎样怎样了……
我在这个地方待了一些时候了,知道这是这一带的口头语,管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甚至是小板凳,都叫作“孩子”。但是这无论如何是一种爱称。尤其是王全说起来,有一种特殊的味道。那么高大粗壮的汉子,说起牲口来,却是那么温柔。
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日夜二时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全看“我”干活像回事了,就夸“我”,让“我”休息,是因为他认为“我”是知识分子,干农活时做做样子就行,不必当真。
B.学习写字时王全首先学会写的是“王全喂马”,说明他对马感情很深,对于自己喂马一事有发自心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C. “农业科学研究所”“生产队”“冬季文化学习班”等词语巧妙地揭示了时代背景,文章里的人和事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D.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仅给故事增加了真实感,而且使结构更加紧凑,整个故事都是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开。
8.王全和“我”一起劳动,情绪变化明显,他“气愤”“压抑”“温和”的原因何在?请简要分析。(6分)
9.汪曾祺认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在于小说的语言”。请结合本文简要赏析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魅力。(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可以依据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神态表情和行为动作的刻画、环境描写来分析。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语言特点的能力。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及其艺术效果。语言品味还离不开上下文,应当在文本语境中体会其独特的意义。
【解答】(1)A.“是因为他认为‘我’是知识分子,干农活时做做样子就行,不必当真”错误。王全夸“我”,让“我”休息,主要是看“我”干活认真,转变大,同时表现了王全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2)结合“我上车,敛土,装粪,他老是回过头来眯着眼睛看我。有时索性就停下他的铁锹,拄着,把下巴搁在锹把上,歪着头,看。而且还非常气愤”可知,当我劳动时,他老是回过头来眯着眼睛,歪着头看我。可见王全热爱劳动,看到“我”不会干活,干活不像样,所以“气愤”。结合“敛土嘛,左手胳膊肘子要靠住胳膝,胳膝往里一顶,借着这个劲,左手胳膊就起来了。嗳!嗳!对了!这样多省劲!是省劲不是?像你那么似的,架空着,单凭胳膊那点劲,我问你:你有多少劲?一天下来,不把你累乏了?真笨!你就是会演戏!要不是因为你会演戏呀,嗯!——”可知,“我”干活不像样,王全就教我怎么干活。王全本想批评“我”,但因为“我”是知识分子,有一定身份,又不能直接批评,他有话不能说,所以“压抑”。
结合“慢慢地,我干活有点像那么一回事了,他又言过其实地夸奖起我来:‘不赖!不赖!像不像,三分样!你能服苦,能咬牙。不光是会演戏了,能文能武!你是个好样儿的!’”可知,慢慢地,我干活有点像那么一回事了,还能服苦,能咬牙。所以后来王全看到“我”能吃苦,态度端正,而且“我”是知识分子,可能也没干过活,不会干可以理解,所以又“温和”起来。
(3)结合“敛土嘛,左手胳膊肘子要靠住胳膝,胳膝往里一顶,借着这个劲,左手胳膊就起来了。嗳!嗳!对了!这样多省劲!是省劲不是?像你那么似的,架空着,单凭胳膊那点劲,我问你:你有多少劲?一天下来,不把你累乏了?真笨!你就是会演戏!要不是因为你会演戏呀,嗯!——”“人家孩子回来,也不吃,也不喝,就是卧着,这是使狠了,累乏了!告他们,不能这样!”可知,多用口语、方言,接地气,富有地方特色,符合人物身份。
结合“嗯!”“敛土嘛”“嗳!嗳!”“喔喝!喔喝!咦喔喝”可知,文章多用语气词,如“嗯”“嗳”“噫”等,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他的车来了,老远就听见!不是听见车,是听见他嚷”“不赖!不赖!像不像,三分样!你能服苦,能咬牙。不光是会演戏了,能文能武!你是个好样儿的!”为短句,感叹句;“是省劲不是?像你那么似的,架空着,单凭胳膊那点劲,我问你:你有多少劲?一天下来,不把你累乏了?”为反问句。可见文章多用短句,多反问句、感叹句,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结合“‘喔喝!喔喝!咦喔喝!’还要不停地跟马说话,他说是马都懂的。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本来是一些只能小声说的话,他可是都是放足了嗓子喊出来的。——这人不会小声说话”可知,王全跟马的对话,语言生动、幽默。

答案:
(1)A
(2)①因为王全热爱劳动,看到“我”不会干活,干活不像样,所以“气愤”。②王全本想批评“我”,但因为“我”是知识分子,有一定身份,又不能直接批评,他有话不能说,所以“压抑”。③后来王全看到“我”能吃苦,态度端正,而且“我”是知识分子,可能也没干过活,不会干可以理解,所以又“温和”起来。
(3)①多用口语、方言,接地气,富有地方特色,符合人物身份。②多用语气词,如“嗯”“嗳”“噫”等,有强烈的感情色彩。③多用短句,多反问句、感叹句,能更好地表情达意。④语言生动、幽默,如王全跟马的对话。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天子愈益敬厚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禹虽家居,以特进为天子师,国家每有大政,必与定议。时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切王氏专政所致,上意颇然之,未有以明见。乃车驾至禹第,辟左右,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不平,恐为所怨,则谓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为诸侯相杀,夷狄侵中国。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故圣人罕言命,不语怪神,性与天道,自子贡之属不得闻,何况浅见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与下同其福喜,此经义意也。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上雅信爱禹,由此不疑王氏。后诸王子弟闻知禹言,皆喜说,遂亲就禹。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无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
B.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地/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
C.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地/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
D.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王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宜更赐禹他地/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驾,原指帝王出巡时乘坐的车,后来成为帝王的代称,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敬。
B.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要触地,略作停顿,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
C.夷狄,古时常用以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一般东方部族为夷,西方部族为狄。
D.解印绶,解下印章和系印章的丝带,常代指辞免官职。印是印章,绶是丝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张禹患病时,皇上派人打听他的饮食休息情况,甚至到他家中问候,亲自在病床前探视,对张禹非常敬重厚待。
B.很多吏民上书,借灾异的出现讽刺指摘王氏专权,皇上对此不相信,就到张禹的宅邸,亲自询问张禹关于天象变异的事。
C.张禹在解释天灾时,认为上天降下灾害变异,含意十分深远,难以明见,因此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有关神怪的事。
D.朱云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堂之上,借用孔子的话抨击白占着官位领取俸禄而不干事的大臣,其矛头指向安昌侯张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雅信爱禹,由此不疑王氏。后诸王子弟闻知禹言,皆喜说,遂亲就禹。(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5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1)句意为: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皇上把平陵肥牛亭那片土地赐给他。曲阳侯王根表示反对,认为这片地在平陵墓园寝庙附近,应换一块地赐给他。皇上不听,最终把那块地赐给了张禹。王根因此对张禹的得宠十分妒恨,多次在皇上面前诋毁张禹。“此地”是“当平陵寝庙”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害”意思是“妒忌”,王根妒忌的是“禹宠”,而非“禹”,所以应在“宠”后面断开,排除D。
故选:C。
(2)C.“西方部族为狄”错误,应该是“北方部族为狄”。
故选:C。
(3)B.“皇上对此不相信”错误,文中表述为“上意颇然之,未有以明见”,表示皇帝认为颇有道理,只是事实不明显。
故选:B。
(4)①“雅”,一向。“爱”,爱戴。“说”,通“悦”,高兴。“亲就”,亲近。译文:皇上一向信任爱戴张禹,因此不再怀疑王氏。后来诸位王氏子弟听说了张禹的话,都感到欢喜,于是亲近张禹。
②“素”,一向。“狂直”,狂癫耿直。“是”,正确的。“敢”,冒昧地。译文:朱云这个臣子,一向以狂癫耿直闻名于世,假使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假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我冒昧以死请求陛下!

答案:
(1)C
(2)C
(3)B
(4)①皇上一向信任爱戴张禹,因此不再怀疑王氏。后来诸位王氏子弟听说了张禹的话,都感到欢喜,于是亲近张禹。
②朱云这个臣子,一向以狂癫耿直闻名于世,假使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假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我冒昧以死请求陛下!

参考译文: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皇上把平陵肥牛亭那片土地赐给他。曲阳侯王根表示反对,认为这片地在平陵墓园寝庙附近,应换一块地赐给他。皇上不听,最终把那块地赐给了张禹。王根因此对张禹的得宠十分妒恨,多次在皇上面前诋毁张禹。成帝却越发尊敬厚待张禹,张禹每次患病,成帝都打听他的饮食休息情况,甚至坐车到张禹家问候,亲自在病床前拜见张禹,张禹叩头谢恩。张禹虽然居家,但以“特进”的身份当天子的老师,国家每有大事,皇上必与他磋商后才决定。当时吏民中有很多人上书,谈论灾异的出现,讽刺指摘王氏专权招致灾异。皇上也认为颇有道理,但又觉得事实不明显。就坐车来到张禹的宅邸,屏退左右,亲自询问张禹关于天象变异的事,趁机把吏民上书谈到的王氏之事告诉张禹。张禹清楚自己已年老,子孙太弱,又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恐怕被王氏怨恨,就对皇上说:“《春秋》上记载的日食、地震,或者因为诸侯互相攻杀,或者因为夷狄进扰中原。上天降下灾害变异,含意十分深远,难以明见,因此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有关神怪的事,性命与天道,连子贡之辈,也未能听到孔子谈论,更何况那些见识肤浅鄙陋的儒生所说的话呢。陛下应该整治政事,用善来应对上天的警诫,与臣下一同多行善举,这才是儒家经义的本意。那些新学小生,胡言乱语,误人不浅,不应相信和任用他们,一切只按儒学经术断定。”皇上一向信任爱戴张禹,因此不再怀疑王氏。后来诸位王氏子弟听说了张禹的话,都感到欢喜,于是亲近张禹。曾做过槐里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皇帝。在公卿面前,朱云对皇上说:“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主上,下不能有益于人民,都是些白占着官位领取俸禄而不干事的人,正如孔子所说:‘卑鄙的人不可让他侍奉君王,他们害怕失去官位,会无所不为。’我请求陛下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个佞臣的头颅,来警告其他人!”皇上问:“谁是佞臣?”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小小官员在下,竟敢诽谤国家重臣,公然在朝廷之上侮辱帝师。处以死罪,决不宽恕!”御史将朱云逮下。朱云紧紧抓住宫殿栏杆,栏杆被他拉断,他大呼说:“我能够追随龙逢、比干,游于地下,心满意足了!却不知圣明的汉王朝将会有什么下场!”御史于是挟持着朱云押下殿去。当时左将军辛庆忌脱下官帽,解下印信绶带,伏在殿下叩头说:“朱云这个臣子,一向以狂癫耿直闻名于世,假使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假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我冒昧以死请求陛下!”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怒意稍解,杀朱云之事得以作罢。后来,当要修理宫殿栏杆时,皇上说:“不要变动!就原样补合一下,我要用它来表彰直臣!”
【点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的前两句以景物描写起篇,交代了时间和环境特点。
B.词人看到娇花在雨中楚楚可怜,因此充满了同情与悲伤。
C.词人认为农民劳作非常辛苦,即使下雨天也无法休息。
D.词人最后点明农民的愿望就是获得好收成,感情真切。
15.有人评价此词“不取艳辞,不贵用事,下字用语亦颇经意”,请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B.“因此充满了同情与悲伤”理解有误。从“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一句可以看出,词人虽然惜花,但对即将到来的春天抱有期盼之情。故选B。
(2)“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着美丽的花朵,而愁怅满怀,作无病呻吟。“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人间辛苦是三农”,春耕、春种、秋收,是农民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他们是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花、怜花、惜花的。写出了降雨前农民的普遍心理,与临风惆怅的士大夫恰形成鲜明对照。本词没有华丽的语句,也没有使用典故,口语“莫为”“辛苦”“要得”等的运用以及叠词“朝朝”“处处”的使用,使得整首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表达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质朴健康的情感,风调朴实。
“数枝幽艳湿啼红”,词人摄取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田园风景图。写花极具特色,突出了气候特征对花之色彩的影响,显得非常妥贴、形象。而且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勾勒出浓重的水气中花之情态。雾气凝聚的水珠,在花瓣间滚动,闪烁着微弱的光亮,与那含颦娇啼、珠泪莹莹,顾盼生辉的香闺少女相似。赋予静态的花以生命的活力。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描绘出农民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朝朝”“处处”从时空角度表现了农民的辛苦。

答案:
(1)B
(2)①本词没有华丽的语句,也没有使用典故,用语通俗平实,浅显易懂。如运用口语“莫为”“辛苦”“要得”等,运用叠词“朝朝”“处处”。②词人用词经心注意,力求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如“啼”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姿态,“朝朝”“处处”从时空角度表现了农民的辛苦。

译文:
       山色昏暗,阴云重重,天气寒冷,雨意浓浓。几枝幽静红艳的花朵上沾着晶莹的水珠,犹如少女眼中含着泪珠。不要为了惜花而惆怅地对着东风。农人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天天清早就出门,田里的沟渠和田埂八达四通。人世间最辛苦的是春耕、春种、秋收,要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收成。

赏析: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王炎生于南宋前期,这个时代词的写作主要用途已经不是拿去歌唱了,还是字字写男女闺房语软意弱的词作,这是他无法容忍的。但他又不认为同期的辛弃疾豪言壮语之可贵,却提倡曲近人情、婉转妩媚之作,可能是出于保持词的本性的目的。王炎是实现他词学主张的词人,其词诵读起来婉转动听,又并非写男女之情的语软意弱。这首《南柯子》,则是描写农民生产劳动的词作,很好地表现了他的词风。这首词大概也是王炎晚年退居家乡时所作。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能否合理地推断表述是否准确。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一个地域最具特色的往往是它的乡土风俗。在《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对此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状写了宫内楼阁依地势而建、参差错落、精致工巧的特点。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为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而这本来也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和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重点字:箫)
(2)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重点字:钩)
(3)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重点字:厚)
【点评】《离骚》的中名句辑录: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三、语言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寿山石,材质细腻,色彩丰富,硬度也较小,适于雕刻和造型。殷商晚期玉器精品玉鳖,其造型______________,其材料就源自寿山石,工匠充分利用玉料的自然色泽和纹理特点,把天然的黑褐色石皮处理成鳖甲,与青白色的头足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整件作品______________,古朴典雅。
手艺人在雕刻寿山石时,首先要“相石选题”,确定表现内容。寿山石色彩______________,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水晶冻石晶莹剔透,荔枝冻石色泽鲜艳,芙蓉石质柔而细嫩,旗降石材坚而富光泽……不同的石材因自身属性不同,适合雕刻的主题也有所区别。有些石材的色彩看似杂乱无章,(    )。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的“鹰”系列作品,巧妙地利用石材的褐色斑纹琢成雄鹰蓬松的羽翼,而头部则以浅色来突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在创作“花果”系列作品时,______________地选用色彩极其素雅的石材来塑造丰收的景致,为浓丽的秋色平添一份旷远的韵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质地与层次差异,精妙的微观天地被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出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栩栩如生      一气呵成        瞬息万变        另辟蹊径
B.惟妙惟肖      浑然一体        瞬息万变        别有洞天
C.栩栩如生      浑然一体        千变万化        另辟蹊径
D.惟妙惟肖      一气呵成        千变万化        别有洞天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得当,也可以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B.只有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得当,才可以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C.如果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不当,就不能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D.即使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得当,也难以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以精妙的写实技艺塑造精湛的微观天地。
B.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精妙的微观天地。
C.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精妙的微观天地被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出来。
D.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质地与层次差异,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精妙的微观天地。
【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应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
(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做到话题一致,注意语意连贯。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主要语病是语序不当,应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解答】(1)第一空,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语境修饰的对象是玉器,选择“栩栩如生”更合适。
第二空,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语境指玉鳖的选材处理上精妙,就像一个整体,选择“浑然一体”更合适。
第三空,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语境修饰的对象是寿山石的色彩,强调变化多,“瞬息万变”显然不合适,选择“千变万化”更好。
第四空,另辟蹊径: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别有洞天: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语境指对石材的选用,选择“另辟蹊径”更好。
故选:C。
(2)根据前文“有些石材的色彩看似杂乱无章”以及后文“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的“鹰”系列作品,巧妙地利用石材的褐色斑纹琢成雄鹰蓬松的羽翼,而头部则以浅色来突出……”可推断,所填的句子应与之构成转折关系,B项和前文构不成转折关系,与前文不符。
C和D否定了“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与后文不符。
故选:A。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搭配不当。“灰度”与“质地”搭配不当,改为“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
②语序不当。“精妙的微观天地被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出来”改为“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精妙的微观天地”。
故选:B。

答案:
(1)C
(2)A
(3)B
【点评】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运动一定能提高免疫力吗?答案是否定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①: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掌握不当,则可能被伤到。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期间或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大强度运动后,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各种致病因子尤其是病毒进入宿主体内的风险增加。所以,对一般人而言,②。可以以主观感觉的疲劳程度“稍费力”为标准,或者通过测算心率来计算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一般在最大心率的60%至70%,最大心率=220-年龄。
运动持续时间以20至90分钟为宜。③,对免疫系统和心肺系统的刺激不够,而一次运动时间过长易引起过度疲劳,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方式,如蹲起练习、腹背肌力量训练等,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提高腰背肌功能,预防静坐少动导致的颈腰劳损。中老年可以选择适中强度的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科学运动才能增强免疫力,如何才能使运动更科学?请用排比句加以概括。(5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补写的能力。解答时,先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然后根据上下语境,进行合理推导。
(2)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文段内容,概括出段意;然后结合题干要求用一个包含连词的条件复句表述。
【解答】(1)第一空,依据后文“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掌握不当,则可能被伤到”可知,运动对我们的身体而言有好有坏,所以可填:就像一把双刃剑。
第二空,前文写了大强度运动的危害,再结合后文“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一般在最大心率的60%至70%,最大心率=220-年龄”可知,这里是提倡选择“中等运动强度”,所以可填:中等运动强度是最佳选择。
第三空,依据“运动持续时间以20至90分钟为宜”可知,所填内容应与运动时间有关,再结合“对免疫系统和心肺系统的刺激不够,而一次运动时间过长……”可知,这里应与“运动时间过长”相对,所以可填:运动时间太短。
(2)第一段总说运动是把双刃剑,第二、三、四段分别介绍了如何进行科学的运动。
依据“运动持续时间以20至90分钟为宜”“可以以主观感觉的疲劳程度‘稍费力’为标准,或者通过测算心率来计算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一般在最大心率的60%至70%,最大心率=220-年龄”“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年轻人可以选择……中老年可以选择……”等可以分别概括为:运动强度要适中,运动时长要恰当,运动类型要选对。最后以排比的句式加以概括整理即可。

答案:
(1)①就像一把双刃剑。②中等运动强度是最佳选择。③运动时间太短。
(2)运动强度要适中,运动时长要恰当,运动类型要选对。(或:科学运动要选择适中的运动强度,要选择恰当的运动时长,要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
【点评】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在距地球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上,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担当“最高讲台”。“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当“太空教师”王平再度说出这句话时,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画上了圆满句号。
观摩太空授课后,明志中学的师生展开了互动。
一位高二学生说:这次“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我们好奇心的场景,把空间站变成了课堂,让我们看到了难得的独特画面,比如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学实验……
一位高三学生说:相比首次太空授课,这次“天宫课堂”展示空间更大,通信技术更先进,天地互动更便捷。这堂太空科普课,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的蓬勃发展和伟大成就。
还有一位语文老师说:希望有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让我们与前沿科技“相遇”,让创新智慧充分涌现……
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理解。本题目为新材料作文,聚焦时代热点“太空授课”,体现了时代性和典型性,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聚焦时代发展,增强民族自信。材料第一段是“太空授课”整体介绍,第二段模拟情景,第三、四、五段分别列举了高二、高三学生和语文老师对“天宫课堂”的看法,分别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天宫课堂”这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写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见解。因此,题目在写作指向上有放有收,既划定了写作的范围,又提供了多样的写作角度,可供学生选择。
参考立意:
①飞天梦与好奇心的关系;
②科技发展与国家实力的关系;
③科普教育与创新智慧的关系;
④科技发展与人文情怀的关系。
【解答】科技发展铸就国家发展      只有科技强大,国家才能强大;只有国家强大,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宁;只有生活安宁,国家才能发展.....科技就是一个国家腾飞的翅膀,科技就是一个国家和平的护盾,科技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小助手。
       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发明曾经傲视全球,而今,我们的5G网络同样也让世界瞩目。在疫情期间,5G网络让我们的网课流畅、清晰,不会因为疫情原因影响我们的学习。我还从新闻里得知,一位医生在上海操作机器人,给一位在北京的病人做手无识别结果用的也是5G网络。还运用5G网络进行汽车自动驾驶,“驾驶员”永远不会酒驾、闯红灯、越线……5G网络技术将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幸福。
       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当属“嫦娥五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了,它在人类登月44年之后,再一次拜访月球,而且还无人采土两公斤,将其带回地球。我曾经在新闻里看到,那面五星红旗骄傲地昂起头,平整而坚定地立在月球之上,月球表面灰色的土壤让它更加鲜艳,黑色的天空让它更显庄重,它凝视着地球故乡,地球故乡也一定有十四亿双眼睛注视着它。这一抹鲜艳的红,让广寒宫不再寒冷,让嫦娥不再寂寞。此时的我,心中充满了自豪,一种中国人的自豪,我更为祖国的科技强大而骄傲。
“呼……”一辆高铁列车呼啸而过。现在,高速铁路已成为中国百姓出行和旅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早在2016年,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22000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5%左右,稳居世界第一位。而今,我的家乡湖北仙桃,也开通了城际铁路,成功地将铁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出门就可以坐到高速列车,高速铁路已成为每一位中国人的骄傲。
       回想几百年前,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侵略者仅仅用2万多人的军队,打败了有1000多万人军队的清朝,只因为清朝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科技停滞不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撕裂我们的国家,虐杀我们的人民。而今,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拥有自己的隐形飞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
       国家的强大是一位位科研人员给我们建立的和平护盾,我也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我的青春,我的热血,我的奉献,也将成为祖国盾牌上最亮丽的色彩!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