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情调研(一)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情调研(一)语文试题

命题:   校审:   2021.10.20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材料二:

每逢星期四下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均开一个讨论班。这个自由、开放的学术活动形式是吴文俊院士八十年代中期创办的,所有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记者前一段到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采访吴文俊那天,正好也是个星期四。下午三点,吴文俊准时走进了教室,坐在第一排。参加讨论班的人都知道他会来,对他的出现没有一点意外。他的学生、系统科学所副研究员李子明说,十多年来只要吴先生不出差在外,就肯定会参加。这次主讲是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吴可研究员,他向大家介绍了难解的“杨-巴斯方程”后,讨论班成员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吴文俊一直认真地听着,谁发言他就把脸转向谁,竭力了解每个人随时迸发出来的想法。他的头发早已全白,但气色非常好。讨论班结束后,记者就从当天的问题入手与吴文俊交谈。

“其实今天的难题我听不懂。”吴文俊谦逊地说,“我到现在还糊里糊涂的,但越是不懂的你越要听,要学习,要看其他人在做什么,否则科研就做不下去了。”

“您已经八十一岁了,还有做学生的兴趣吗?”

“科研是永远做不完的。数学的难题有很多,简直是越来越多。坚持做科研可能是中国科学家的特点,中国科学家后劲很足,年轻时做科研,六七十岁后仍在做科研,甚至八十岁后还在做。华罗庚先生是一个榜样,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也这样。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研究。我得向他们学习。”吴文俊回答问题非常快。

(摘编自《光明日报》《数学界的战略科学家吴文俊》)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文俊并不是一个“少年天才型”的科学家,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 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 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D. 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也赢得了“数学界的战略科学家”的美誉。

2. 下列推断,与吴文俊先生对于数学基础教育的看法不吻合的一项是(    )

A. 奥数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属于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不必人人参加。

B. 中学生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并不能充分证明我国数学教育成功。

C. 只是用刷题、考试的方式学习奥数,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

D. 奥数学习重要是培养数学思维,引导学习兴趣,不必追求获不获奖。

3. 材料二用来回答下列哪一个问题最为恰当(   )

A. 吴文俊为何会对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影响深远的贡献。

B. 吴文俊何以会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并建立新的模式。

C. 吴文俊为何兴趣广泛,具备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D. 吴文俊何以会终身保持学术生命,不断结出硕果。

4. 请用《劝学》中的语句,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肯定的吴老的学术品质。

【答案】1. C    2. D    3. D   

4. “学不可以已”;“善假于物”(“君子博学”);“锲而不舍”;“青出于蓝”。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错误。由原文“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可知,吴先生不认同的是他们的依靠“奇思妙想”的研究办法。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D.“奥数学习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引导学习兴趣,不必追求获不获奖”错误。由原文“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可知,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奥数获奖吴先生也不反对,只是反对“过分追求功利”。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他的学生、系统科学所副研究员李子明说,十多年来只要吴先生不出差在外,就肯定会参加”可知,吴文俊先生始终保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认为“但越是不懂的你越要听,要学习,要看其他人在做什么,否则科研就做不下去了”“科研是永远做不完的。数学的难题有很多,简直是越来越多。坚持做科研可能是中国科学家的特点,中国科学家后劲很足,年轻时做科研,六七十岁后仍在做科研,甚至八十岁后还在做。华罗庚先生是一个榜样,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也这样”,这正是老先生能终身保持学术生命,不断结出硕果的原因。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传主品质特点的能力。

由“他的学生、系统科学所副研究员李子明说,十多年来只要吴先生不出差在外,就肯定会参加”“科研是永远做不完的。……年轻时做科研,六七十岁后仍在做科研,甚至八十岁后还在做。华罗庚先生是一个榜样,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也这样。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研究。我得向他们学习”可知,吴文俊先生坚持终身学习的概念,可以用《劝学》中“学不可以已”来概括。

由“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可知,吴文俊先生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并建立新的模式,可以用《劝学》中“善假于物”(“君子博学”)来概括。

由“我到现在还糊里糊涂的,但越是不懂的你越要听,要学习,要看其他人在做什么,否则科研就做不下去了”“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可知,吴文俊先生能保持学术生命,不断结出硕果的原因就在于执着,不放弃,“越是不懂的你越要听,要学习”“要下扎实的工夫”,可以用《劝学》中“锲而不舍”来概括。

由“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可知,吴文俊先生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可以用《劝学》中“青出于蓝”来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京味儿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小时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找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要不为什么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北京味儿。

冬储大白莱味儿。立冬前后,各副食店门前搭起临时莱站,大白莱堆积如山,从早到晚排起长队。每家至少得买上几百斤,用平板三轮、自行车、儿童车等各种工具倒腾回家,邻里间互相照应,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大白莱先摊开晾晒,然后码放在窗下、门边、过道里、阳台上,用草帘子或旧棉被盖住。冬天风雪肆虐,大白菜像木乃伊干枯变质,顽强地散发出霉烂味儿,提示着它们的存在。

煤烟味儿。为取暖做饭,大小煤球炉蜂窝煤炉像烟鬼把烟囱伸出门窗,喷云吐雾。而煤焦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冰。赶上刮风天,得赶紧转动烟囱口的拐脖——浓烟倒灌,呛得人鼻涕眼泪,狂嗽不止。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

灰尘味儿。相当于颜色中的铁灰加点儿赭石—一北京冬天的底色。它是所有气味儿中的统帅,让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情恶劣。一旦借西北风更是了得,干军万马,铺天盖地,顺窗缝门缝登堂入室,没处躲没处藏。当年戴口罩防的主要就是它,否则出门满嘴牙碜。

正当北京人活得不耐烦,骤然间大雪纷飞,覆盖全城。大雪有一股云中薄荷味儿,特别是出门吸第一口,清凉滋润。孩子们高嘁着冲出门去,他们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一边打雪仗堆雪人。直到道路泥泞,结成脏冰,他们沿着脏冰打出溜儿,快到尽头往下一蹲,借惯性再蹭几米,号称“老头钻被窝儿”。

我家离后海很近。孩子们常在那儿“滑野冰″,自制冰鞋雪橇湑雪板,呼啸成群,扬起阵阵雪末儿,被风刮到脸上,好像白砂糖一样,舔舔,有股无中生有的甜味儿。工人们在湖面开凿冰块,用铁钩子钩住,沿木板搭的栈道运到岸上,再运到李广桥北面的冰窖。趁人不注意,我跟着同学钻进冰窖,昏暗阴冷,水腥味夹杂着干草味。那些冰块置放在多层木架上,用草垫隔开,最后用草垫木板和土封顶。待来年夏天,这些冰块用于冷藏鲜货食品,制作冰淇淋刨冰。在冰窖里那一刻,我把自己想象成冷冻的鱼。冬天过于漫长,让人厌烦,孩子们眼巴巴盼着春天。数到“五九”,后海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解冻了,冰面发出清脆的破裂声,雪水沿房檐滴落,煤焦油的冰坨像墨迹洇开。我们的棉鞋全都变了形,跟蟾蜍一样趴下,咧着嘴,有股威带鱼的臭味儿。

我母亲几乎年年都买水仙,赶上春节前后悄然开放,暗香涌动,照亮沉闷的室内。在户外,顶属杏花开得最早,随后梨花丁香桃花,风卷花香,熏得人头翚,昏昏欲睡。小时候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那时尚不知有花粉过敏一说。

等到槐花一开,夏天到了。国槐乃北方人性格,有一种恣意妄为的狞厉之美。相比之下,那淡黄色槐花开得平凡琐碎,一阵风过,如雨飘落。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

而伴随着这香味的是可怕的“吊死鬼”。那些蠕虫吐丝吊在空中,此起彼伏,封锁着人行道。穿过“吊死鬼”方阵如过鬼门关,一旦挂在脖子上脸上,挥之不去,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难免惊叫。

夏夭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主要是放署假的缘故吧。我们常去什刹海体育场游泳。说到游泳,我们沉浮在福尔马林味儿、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中,沉浮在人声鼎沸的喧嚣和水下的片刻宁静之间。

暴雨似乎来自体内的压力。当闷热到了难以忍受的临界点,一连串雷电惊天动地,青春期的躁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雨一停,孩子冲向马路旁阴沟上,一边蹬水一边高叫:“下雨啦,冒泡啦,王八戴上草帽啦……”

不知为什么,秋天总与忧伤相关,或许是开学的缘故:自由被没收了。是的,秋天代表了学校的刻板节奏,代表了秩序。粉笔末儿飘散,中文与数字在黑板上出现又消失。在男孩子臭脚丫味儿和脏话之上,是女孩儿的体香,丝丝缕缕,让人困惑。秋雨阵阵,树叶辗转飘零,湿漉漉的,起初带有泡得过久的酽茶的苦味儿,转而变成发酵的霉烂味儿。与即将接班的储大白莱味儿相呼应。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想要用文字重建北京城,借此怀念一切与北京相关的回忆,自然引出对北京气味儿的想念。

B. 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写北京的气味,同时还穿插了一些民俗谚语,以增添京味儿。

C. 本文与《故都的秋》风格类似,都是表达对故乡季节的喜爱,气味是对不同季节的诠释。

D. 文章剪裁讲究,详略安排得当,让读者体会到了极其丰富的四季特色。

6. 理解文中划线的两句话。

(1)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

(2)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

7. 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及传达的情感。

【答案】5. C    6. (1)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京味”当中的“煤烟味儿”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温柔”既指出了煤烟味悄无声息的特点,也写出了煤烟虽脏,却能给人们做饭取暖,传递温情。

(2)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由“香味儿”的嗅觉转移到“箫声”的听觉,将北京夏天快乐、恣意的味道写得悠远绵长,令人回味。   

7. 本文由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写起,进而引出了对老北京各种熟悉的“味儿”的描写,进而引发了作者对老北京四季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地域文化深沉的思考。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气味是对不同季节的诠释”理解有误,味儿就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状态,这些“味儿”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味儿”散发在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就是文化。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如有表达技巧的运用,必须加以鉴赏。同时要注意句中重要词语的解析。本题中,第一句中“温柔”一词,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京味”当中的“煤烟味儿”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写出了煤烟虽脏,却能给人们做饭取暖,传递温情。第二句中,重点考查“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由“香味儿”的嗅觉转移到“箫声”的听觉,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们对北京夏天的喜爱,令人回味。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及传达的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应先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总结,最后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中,开头写到“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写起,进而引出了“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对老北京各种熟悉的“味儿”进行了描写,进而引发了作者对老北京“春夏秋冬”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地域文化深沉的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8.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庶几以此补之

9. 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其它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 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 六艺:一指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一指指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D.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1.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 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 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 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13. 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答案】8. D    9. D    10. B   11. D   

12. (1)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13. 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高”,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B.“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C.“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B

“殆”,根据语境及实际生活经验推断可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排除C

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每月三十叫‘晦’”错误,应为“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说“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一”,专一。

2)“负”,依仗;“自放”,放纵自己,宾语前置句;“滑稽饮酒者”,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旬朔”,意思是“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较长的时日”。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可以论证。

根据秦观《劝学》对自己少年读书的说法,“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见,“秦观读书的故事”的特点就是时断时续,不能持之以恒。而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是“学习不可以停止”,所以“秦观读书的故事”就可以作为反面论据对论点进行反面论证。需要注意题干中的任务要求“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所以首先要明确可不可以,然后再明确自己的理由。

参考译文:

(甲)劝学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荀子》节选

(乙)劝学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

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

14.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不可以已(停止)            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而绝江河(横渡)              而闻者彰(明显,清楚)

B. 小学而大遗(遗忘)            士大夫之族(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  作《师说》以贻之(赠送,赠予)

C. 举酒属客(劝请)              顺流而东也(向东)

泣孤舟之嫠妇(寡妇)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D. 越长城之限(界限)            余始循以入(沿着,顺着)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稍微)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遗,遗忘”错误,此处译为丢弃,遗弃。句意: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C.“东,向东”错误,此处为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句意:沿长江顺流东下。

D.“稍,稍微”错误,此处译为一回儿。句意:一会儿,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

故选A

15. 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 客有吹洞箫者        蚓无爪牙之利

B. 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C. 渺渺兮予怀          凌万顷之茫然

D吾从而师之         余始循以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均为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即“有吹洞箫客”,“爪牙之利”即“利爪牙”。

B.均为宾语前置,“安在”即“在安”,“何为”即“为何”。

C.第一句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 ”即“予怀渺渺兮”;第二句定语后置,“万顷之茫然”即“茫然万顷”。

D.均为省略句,“吾从而师之”即“吾从(之)而师之”,“余始循以入”即“余始循(之)以入”。

故选C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②爇:焚烧。

1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 “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 “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雪天里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寻欢作乐,场面令人愉悦。

D.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17.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6. C    17.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受冻受苦、温饱堪忧。以此来突出表现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等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C项,“场面令人愉悦”错误,依据“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指室外雪花纷飞狂舞,室内人们也在醉歌狂舞,直至人疲身倦,歌舞仍然无休无止,一滴滴香汗从佳人们的俊脸上流淌下来。诗中并无愉悦之意,诗歌暗含讽刺。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句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作答。答题时注意要联系诗句分析。

第一问,由诗中“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可知,诗人认为只知纵情享乐、生活奢靡的贵族根本不知道平民百姓受冻受苦,不能保障温饱,体现出诗人对豪门大族的反感、痛恨和对平民百姓的同情。第二问,这种情感并未直接表达出来,诗人只是在大雪纷飞这一特定环境中将“豪贵家”和“饥寒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诗人的情绪。

【点睛】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难度不太大。首先要找到探究诗歌情感的突破口,主要是标题、作者、注释、典故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常见的诗歌情感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贬官谪居之悲恨、物是人非之悲痛等。答题要依据语境,切不可生搬硬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以周公自比,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4)《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故不积跬步    ②. 无以至千里    ③. 位卑则足羞     ④. 官盛则近谀    ⑤. 周公吐哺    ⑥. 天下归心    ⑦. 开荒南野际    ⑧. 守拙归园田    ⑨. 寄蜉蝣于天地    ⑩.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跬、至、谀、拙、蜉蝣、渺、沧、粟。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凸显毛泽东文章的风格特点,作者进一步将毛泽东的文章定位为政治家文章:“古今文章家有两种,一是纯文人,一是政治家。”作者对政治家文章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在中国古代文章经典中,政治家文章(    )。毛泽东则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文章中的第一人。他指出:“只有政治家才能总结社会规律,借历史交替、风云际会、___________之势,纳雷霆于文字,___________、摧枯拉朽,宣扬自己的政见。这种文字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毛文属于这一类。劳其心,履其险,砺其志,成其业,然后发之为文。文章只是他事业的一部分,如___________,是虎之须、凤之尾。”在政治家文章中,“毛文是一个经典,一个不可复制的经典……毛文堪称___________”。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只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具有极高的成就

B. 不只具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占有相当的比例

C. 不只具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占有极高的成就

D. 不只占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具有相当的比例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群雄逐鹿  排山倒海  九牛一毛    前所未有

B. 排山倒海  群雄逐鹿  九牛一毛    空前绝后

C. 排山倒海  群雄逐鹿  冰山之一角  前所未有

D. 群雄逐鹿  排山倒海  冰山之一角  空前绝后

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文字不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是用笔写出来的。毛文属于这一类。

B. 毛文属于这一类。这种文字不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是用笔写出来的。

C. 毛文属于这一类。这种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

D. 这种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毛文属于这一类。

【答案】19. A    20. D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句,要与对应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符合事理理逻辑。

首先注意动宾搭配,应该是“占有……的比例”,“具有……的成就”,排除C、D两项;

其次注意“不只……而且……”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语意上“具有极高的成就”比“占有相当的比例”更进一步,故排除B项。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群雄逐鹿”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与前面“风云际会”语境一致;“排山倒海”与后面“摧枯拉朽”语意相近,符合语境。“冰山之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符合语境;“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比“前所未有”更符合语境。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画横线部分的语病主要是语序不当。“毛文属于这一类”中“这一类”是指“借历史交替……宣扬自己的政见”,所以应前置;“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与“不是用笔写出来的”属于并列关系,突出“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故选C。

22. 下面这则通知有五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

通知

全校师生:

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8月10日

【答案】①“万事俱备”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②“母校”改为“全校”;

③“找一找”改为“提供”;

④“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

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第一处“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万事俱备”与后面的“急需……”自相矛盾,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句中的“母校”改为“全校”,因为是校团委发出通知;通知是书面语,因此句中的口语“找一找”改为“提供”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不吝赐教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只需大家提供音乐背景,因此将“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不存在接待的事情。

四、作文

23.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味道。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书籍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_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中必须出现景物描写;(2)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3)写一篇记叙文。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前面给了一个材料,材料的第一段主要引出了“味道”这一话题。第二段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味道,最后有一句总结“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从总体上来看,材料主要是引出话题,并对我们的写作给出了一些提示和引导。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关键在于深挖“味道”的内涵,不要就“味道”写“味道”,这样就会浅薄而无深意。但是“味道”的内涵是什么,取决于“味道”前的定语。比如,可以化大为小,缩小写作的范围。给“味道”加上适当的词语来限制,从小角度切入,展开思路,这样也才能更有话可说,比如“爱的味道”“家的味道”“英雄的味道”“中药的味道”“咖啡的味道”等;也可以化虚为实,展开联想,写出具体的味道,如“失败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春天的味道”“成功的味道”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空缺处填好,这样写作起来会更容易。

从要求上来看,必须是记叙文,并且要有景物描写。这就需要写一个人物或故事。其实,人生有千万种味道,不同经历的人往往能品出不同的滋味。青年人对生活充满向往,可以写出生活的味道;中年人,经历生活的坎坷,生活是苦的,但是也有苦后的甘甜;老年人,看透生活的种种,才发现生活其实是平淡的,淡才是生活的味道。总之,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生活的不同的体验,味道自然是不同的。选择了人物,我们可以建构故事,可以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倒叙的写法、以景衬情的写法等,写出人物间的亲情,写出对人生和生活的体验等。

立意:

1.爱是生活真味道。

2.成功的味道来之不易。

3.妈妈的味道让我心安。

4.幸福的味道沁人心脾。

5.酸甜苦辣皆是生活的味道。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