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对“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及对自身道德涵养的极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为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
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这实际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穷达之际如何自处,进退之间如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修养课题。
“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无风水面琉璃滑”,“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目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像。
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
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概之为对“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且陶陶,乐尽天真”,“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这种“适”和欧阳修的“闲”一样,都是经历过人生沧桑的士大夫试图以静观外物、身与物游的方式来明辨思理,达成主体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
欧阳修的“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是他在贬谪后的沉淀;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在乌台诗案后痛定思痛的体悟;而黄庭坚在经历《神宗实录》案风波后,则锤炼出“断虹霁雨”的词境:“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霁雨”词境不免令人联想到黄庭坚关于人格气象的诗性喻说——“光风霁月”。《濂溪诗序》云:“(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句话经南宋理学家李侗点出,“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遂成形容人格气象的经典表述。“光风”是雨雪初晴之时吹拂云开雾散的风;“霁月”是雨雪止息、天空放晴后明净的月色。“光风霁月”形容的是雨雪放晴后天地清朗、万物澄净的状态,以此形容人格气象,既显示了悟透人生的通脱感和释然感,又蕴含了厚重的人生沧桑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断虹霁雨”的词境可作为“光风霁月”的人格气象在文学创作上的参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宋代士大夫文人在文学与道德层面通而为一的同构。
宋词雅化实质上是宋代士人遵从正统文化秩序、恪守道德伦理、完善人格修养而做出的审美价值判断。宋代士人将经过人生波折的洗礼而达成的人格精神,以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式展现于创作实践,诗意展现了宋代士人努力探索精神出路的复杂情感变迁。
(摘编自陈莹《从“清风明月”到“断虹霁雨”——北宋雅词中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诗性表达》,有删改)
材料二:
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段是“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诗的有关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即创作技法方面的要求;二是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即针对创作主体方面的要求。所谓“诗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体现传统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苏轼呼唤“诗人之雄”,就是要求词人像诗人一样,以词言志。以诗为词的实质,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或者说把“歌者之词”变为“诗人之词”。
由此看来,关于苏轼对词的雅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首先,是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增加了词的抒情性,使词具有了诗般典雅庄重的语言。其次,是词体的雅化。这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心理的雅化。他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改变晚唐五代以来传统的出于戏谑、娱乐的心理而作词的状况,而以士大夫固有的志向、浓重的道德责任感与真挚的历史使命感取代之。二是创作内容的雅化。苏轼将诗中经常表现的政治、历史、道德、哲理的内容带入词中,纠正了传统艳词片面追求词的形式美的偏颇,使词文学第一次达到了真(历史、哲理)善(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美(娱乐)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达到了个体价值(审美、抒情价值)与社会价值(真、善)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这实际上是对儒家诗教很大程度上的回归。
苏轼以具体的创作实践,履行了自己的词学主张,实际上已经倡导了南宋词坛的雅化精神,为南宋词坛从文化层面的深度崇雅贬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词的雅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摘编自高云斌《从唐宋词雅化进程看雅词的内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趋向诗性和审美,这与宋代士人对其道德涵养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
B.“东坡范式”是苏轼人格精神的一种诗性表达,推动了宋词雅化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C.苏轼与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渗透了对人生的理解与参悟,在艺术创造中寄寓了人格精神。
D.李侗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及道德修为给予高度评价,以“光风霁月”来形容其人格气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党争不断,士人贬谪流离,个体该如何在变化中安身立命?这对宋词的表达功能提出了新的思考。
B.苏轼和欧阳修都创造了大量雅词,这是因为两人在对词的认识以及审美个性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C.早期的词作音乐特质明显,但内容局限,这不利于词的创作传播,有鉴于此,苏轼认为要变革词风。
D.苏轼在创造上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词文学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由此,诗与词双峰并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诗词名句不符合“诗人之雄”特质的一项是( )(3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C.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4分)
5.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请结合材料二中关于宋词雅化的相关论述,谈谈你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理解与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鸢
葛亮
文笙平生第一次一个人出了远门。
这一年他十四岁,在火车上认真地翻看一张报纸。
火车抵达天津,已经到了下晌午。
车站的景象,似乎并无什么变化。他提着行李,走到了出口,看见一个年轻女人对他挥手。他辨认了一下,是大表姐温仪。
温仪去年结了婚,已经是个年轻妇人的样子。着一件香云纱的旗袍,头发盘得很规整。较之以往的活泼,举手投足都温婉了许多。她让仆从接过行李,将文笙看了又看,笑着说,长这么高了,还是一张孩子脸。快走吧,你姐夫正在车上等着。
坐在宽大的福特车里,文笙望着外面的街景。十年前关于这个城市的记忆,似乎正一点点地浮现出来。
劝业场旧了许多,上面似乎加盖了一些花哨的玩意儿。待他要仔细看一看,车却拐了一个弯,什么也看不见了。
车上了维多利亚道,他也觉出这条街的繁华,非昔日可比。温仪便说,这么多年,全世界的银行,都在这条街上扎了堆儿。连你姐夫这个混世界的人,都要在这里插上一脚。
文笙看着一幢严正宏大的建筑,似乎十分眼熟,方想起襄城城南的“天祥”照相馆里,有所谓“平津八景”的布景,这正是其中之一。看他望得入神,温仪便道,这是“中南银行”。现如今“北四行”可是不及往日威风了。前年的时候,“中南”的总经理胡笔江,去重庆的飞机生生给日本人打了下来,做了孙科的替罪羊。这一来,更是伤筋动骨。
都是个命数。表姐夫查理掏出手帕,擦一擦额头的汗,顺手捋捋漂亮的唇髭,三十多家银行,两百多个银号,总有个此起彼伏。逐鹿中街是趋势,表弟可有兴趣投资金融?
温仪打断他,你就是三句不离本行,我们自家的话还没说完呢。
查理仍是兴致勃勃,听说姑父生前开办实业,颇有建树,在天津、青岛都有分号,是什么方面的生意?
文笙老实地答他,先父继承了一家锅厂,算是祖业。现在我随六叔做些铁货生意。
查理想一想,便说,如今五金生意倒是不好做。
文笙说,我们家在青岛的“福聚祥”,两年前已经结业了。
彼此就沉默了些。
查理终于又开了口,表弟还年轻,少不得将来要重振家威,只要看清自己的志向所在便是。
温仪就笑说,我这个宝贝表弟,别的不说,放起风筝来,是天下第一。
温仪的父亲盛浔在家里正打着盹,听说文笙到了,无知觉间,竟有些老泪纵横。
看一个少年进了门,忙招呼他过来。文笙却先远远地站定,对他深深地鞠一躬。
盛浔不禁有愠色,嗅道:你这孩子,何时跟舅舅这样生分了。想想看,当年整日把你抱在怀里的是谁?连奶妈都要吃醋。
文笙便说,娘嘱咐了,这回来津,颇要叨扰舅父许多时日,愧歉之意,要文笙代请。
盛浔道,我这个妹子,旧书读得太多,读得人迂了。我只信一句俗话,“外甥舅的狗,吃了就走”。哪来的这么多理儿。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倒是要多想想你娘一个人的不易,诸般行动便有个根基。
文笙静静地看着盛浔,觉得舅舅已是个半老的人了。身形胖了,眼眉都有些下垂。更加的,是缺了一股精气神儿,已不见当年长芦盐运使任上的样子。五月的天,还裹着织锦缎的夹袄,靠在黄花梨的圈椅里,手不离那两颗文玩核桃。核桃如今已给盘得赤红,包了清亮的浆。
夜里,文笙躺在松软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爬起来,给母亲写信。写了几句报平安的话,发现无甚内容,就又熄灯睡下。
传来打更的声音,在这夜里分外的响亮。窗外影影绰绰的是槐树的影。正当槐花开的时节,甜丝丝的香,若有若无地渗透进来,倒是让文笙心安了些。他总要在这里开始他新的生活了。未来如何,无人知晓,在他有些憧憬,也是朦胧的。朦胧里,他想起现在的襄城,还在梅雨季,并不如天津如此干爽清凉,必然还是湿漉漉的空气。后院的香椿树,发了新芽,嫩绿嫩绿,晨间便缀了露珠。云嫂踩了梯子,挎个竹篮,一芽一芽地采摘下来,用面挖起,将小母鸡的头生蛋炒给他吃,又香又下饭。这样想着,也就慢慢睡去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四岁的文笙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在火车上翻看报纸的动作,写出他的稳重。
B.表姐夫查理兴致勃勃的话语里,交代了文笙来自一个经商家族的身份。
C.舅舅盛浔已是个半老的人了,缺了一股精气神儿,对远方的妹妹的思念使他面容憔悴。
D.回忆襄城云嫂采香椿,用小鸡的头生蛋给他做的又香又下饭的菜,表明文笙想家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温仪便道”“温仪便笑说”这样类似的语言使小说充满了浓浓的古典小说的味道。
B.小说情节叙述悠远缓慢,采用传统小说的手法,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充满趣味。
C.天津劝业场旧了许多,维多利亚街比较繁华,这些描写刻画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D.表姐夫查理在天津银行街供职,言谈举止完全是新派的做法,正衬文笙的文雅。
8.结尾景物描写朦胧淡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9.《北鸢》叙述民国商贾世家子弟文笙的成长经历,历史跨度大,人物塑造丰满,试从节选部分谈谈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请兵曰:“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唯焉者、龟兹独未服从。今宜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八年,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于阅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兹王发兵合五万人救之。超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三年冬,龟兹诸国皆降。和帝六年,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等八国兵合七万余人讨焉者,斩首五千余级,更立焉者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十四年七月,帝征超还。九月,卒。安帝永初元年,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六月,罢西域都护。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永宁元年,北匈奴率车师后王共杀敦煌长史索班等。曹宗因请兵五千人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公卿多以为宜绝西域。太后闻班勇有父风,召问之。勇曰:“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臣愚以为不可许也。今宜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于是从勇议,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张珰上书曰:“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三年春,班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皆服于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B.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C.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D.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护,汉代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边政事务,控制西域各国。
B.质,有礼物、人质等意,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进献礼物。
C.屯田,此处为军屯,指朝廷让驻屯的军队就地垦荒耕种以获取军饷的举措。
D.绶,指印绶。古时候通常一官一绶,“三绶”是汉朝重赏功臣的一种方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超认为西域大多数国家都有归附之心,平定西域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上疏向朝廷请兵,并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
B.在莎车、焉耆等国相继投降之后,西域五十余国皆已全部归附,就连四万里外语言不通的国家也都纷纷前来朝贡。
C.班勇用恩义开导龟兹王,使他自缚请降,并借机征调他的军队击退匈奴。自此,汉朝与车师前王国再次建立起联系。
D.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而是施恩布信,收服人心,使西域各国主动归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
(2)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
14.在处理西域问题上,朝廷为什么同意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一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①。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②,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③。
【注】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B. 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
C. 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
D. 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
16.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离骚》中表明诗人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认为自己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句子是“ ,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词人描写钱塘街市与人家繁华富丽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3小题,9分)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子无怒 将:愿,请 B.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久留
C.君既若见录 见:看见 D.赍钱三百万 赍:赠送
19.下列句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好自相扶将 B.仰头相向鸣
C.嬉戏莫相忘 D.还必相迎取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所谓“宗庙之音”,就是专用于天子、诸侯祭祀祖先,宴飨上天,祈年拜神时的乐舞歌辞。“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B.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近体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等。
C.“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和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地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它靠的不是_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悠然自得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悠然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一朝一夕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B.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C.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D.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B.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C.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这也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队面临的危机。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比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中外选手的对决从此变得更精彩了。但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分)D(就文中材料而言,并非李侗以“光风霁月”来形容黄庭坚的人格气象,而是黄庭坚以此形容周敦颐之人品。同时,文中并未提及李侗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及道德修为是否给予高度评价。)
2.(3分)A(B选项,依据材料一第4自然段,苏轼和欧阳修确实都创作了大量雅词,但并不能据此得出“两人在对词的认识以及审美个性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果关系不成立。同时依据文中内容,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非“都有诸多相似之处”。C选项,依据材料二第1自然段,“早期的词作音乐特质明显,但内容局限”理解正确,但由此得出“不利于词的创作传播”判断有误,依据文中“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等相关内容,词的音乐特质反而是有利千其创作传播的。D选项,由“词文学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得出“诗与词双峰并立”的判断有误,原文并未提及。)
3.(3分)B(依据材料二内容,所谓“诗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体现传统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B项,出自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词人以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体现的并非传统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故不符合“诗人之雄”特质。)
4. (4分)(共4分,每点2分,只答手法,分析不准确不给分)
①类比论证。将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的诗词创作进行类比,以此证明宋代士人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虽然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
②举例论证。例举欧阳修在贬谪中创作出“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的诗句,以澄明的诗境反映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证明了宋代士人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尤其是贬谪语境)密切相关。 (对苏轼、黄庭坚进行阐释亦可)
5.(6分)
①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手法表现赤壁之景,陡峭的石壁插入云层,激起的浪花如卷起的千万堆的白雪,“乱石穿空”与“惊涛拍岸”结构相同,意义相关;(2分,具体手法的判断与分析任选其一,理解与分析准确,即可给2分)
②创作心理的雅化:在苏轼看来,眼前的雄奇壮阔之景就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置身其中,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力挽狂澜的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2分)
③创作内容的雅化:苏轼通过描写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内容,把对历史的审视与思考带入词中,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2分)
6. (3分)C(“对远方的妹妹的思念使他面容憔悴”错,岁月蹉跎使他“已不见当年长芦盐运使任上的样子”)
7. (3分)D(“正衬文笙的文雅”错,应是反衬卢文笙的文雅)
8.(4分)(每点2分,共4分。其他如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渲染氛围。影影绰绰的槐树的影、若有若无的甜丝丝的香,关于襄城的回忆,都烘托出一种朦胧飘渺的意境,给小说增加了美感。
(2)暗示文笙的心情。襄城的回忆,表明文笙想家;天津的夜景,表明文笙对前途有些憧憬,又很模糊。
【解析】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还可以从卒章显志、留有空白悬念,令读者感到耐人寻味等方面考虑。
9. (6分)(每点2分,共6分,其他如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沉稳、庄重的特点。比如,“却先远远地站定,对他深深地鞠一躬”,替母亲代请等。
(2)次要人物衬托。舅舅的嗔怪,表姐夫查理的探问家事,都能衬托出文笙小小年纪却举止有度,落落大方。
(3)环境描写烘托。天津繁华的社会环境描写,夜晚自然环境描写都能显示出文笙的成熟与稳重。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塑造手法。也可以从正面描写、次要人物衬托、环境描写烘托等几个角度加以分析。
10. (3分)A(句意:班超得悉两支敌军已经出动,秘密召集各部拢兵,飞驰奔袭莎车军营。莎车军大惊乱逃,联军追击歼敌五千多人,莎车王于是投降。)
解析:“密召诸部勒兵”省略了主语班超,是完整的句子,“诸部”作“召”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奔走”指胡奔走,“追斩五千余级”的主语是“联军”,是两个句子,应在中间断开,排除C。
11. (3分)B( “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进献礼物”说法错误,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交纳人质。)
12.(3分) D( “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说法错误,从“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可知也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
13. (8分)
(1)眼下我们士兵少难以抵挡,为今之计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可以等到夜黑击鼓为声而进发。
(敌:抵挡; 莫若:不如; 须:等到。)
(2)后来,匈奴多次联合车师一道劫掠、侵犯内地,河西地区遭受到严重伤害。
(数:多次; 寇钞:劫掠; 被:遭受。)
14. (3分)
(1)国库并不充足,大军没有后继力量。
(2)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可以宣扬推广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动摇匈奴的觊觎之意,同时又不会带来消耗国家资财的忧虑。
解析:由“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可知原因之一是国库并不充足,大军没有后继力量。
由“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可知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可以宣扬推广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动摇匈奴的觊觎之意,同时又不会带来消耗国家资财的忧虑。
参考译文:
汉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想要完成平定西域的事业,上书请求用兵,他说:“如今西域各国,自太阳落山处以东,无不向往归顺汉朝,唯独焉耆和龟兹拒不服从。如今应同西域各国组成联合部队,数月到一年间便可夺取龟兹。利用夷狄去打夷狄,这是计策中最高明的计策!”汉章帝建初八年,章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动于阗等国的军队二万五千人攻打莎车,但龟兹王派五万军队去援救莎车。班超商议道:“眼下我们兵少不敌,为今之计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可以等到夜黑击鼓为声而进发。”暗中释放所得俘虏。龟兹王得知,非常高兴,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到西边拦住班超,温宿王带领八千骑兵到东边去拦截于阗军。班超得悉两支敌军已经出动,秘密召集各部拢兵,飞驰奔袭莎车军营。莎车军大惊乱逃,联军追击歼敌五千多人,莎车王于是投降。三年冬,龟兹等国都投降。永元六年,西域都护班超调动龟兹等八国军队合共七万人,讨伐焉耆,斩首五千余人,重新确立焉耆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都交纳人质,表示归服汉朝,一直到四万里以外的海边国家,都通过辗转翻译前来进贡物品。十四年七月,帝征召班超回朝。九月,班超去世。安帝永初元年,公卿中议论此事的人认为西域阻碍重重而距离遥远,又屡次反叛,官兵在那里屯戍垦田,经费消耗没有止境。六月,撤销西域都护。起初,西域各国同汉朝断绝关系以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相威胁,驱使西域各国向自己臣服,并一同侵犯汉朝边境。永宁元年,北匈奴率领车师后王军就,一同杀死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曹宗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出兵五千人进攻匈奴,为索班雪耻,就此重新收回西域。朝中公卿多数认为应当和西域断绝关系。邓太后听说军司马班勇有其父之风,便召他到朝堂进见,询问他的意见。班勇建议道:“如今国库并不充足,大军没有后继力量,我认为不可批准曹宗的请求。现在应当恢复并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宣扬推广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动摇匈奴的觊觎之意,不会带来消耗国家资财的忧虑。”于是朝廷采纳了班勇的建议,却未能越出边境。后来,匈奴多次同车师一道侵犯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伤害。张珰上书说:“如果放弃西域那么河西地区不能自我保存”。皇帝又任命班勇做西域长史。三年春,朝廷到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朝廷,朝廷特加朝廷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用开导他,白英就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投降,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那里,把匈奴伊蠡王赶跑了,于是前部又开通了。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都臣服于汉朝。
15.(3分)C(“将橘与雪进行对比”错误,诗人借橘与雪表达道理类似,构不成对比。橘应生在南方,而雪滞于北方,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16.(6分。答出一点得3分,答出两点得6分。其他如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①诗人由北方故乡被贬至南蛮之地,思归不能,志向难伸,满怀哀怨,与《离骚》表达的贬谪之怨相近;②诗人虽然被贬,但依然心怀贞质,“受命不迁”,与《离骚》中屈原对节操的坚守相近;
③本诗借橘抒怀,托物言志,与《离骚》经常借香草抒发高洁的情怀相近。
17. (8分)默写
(1)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18.(3分)C【解析】C.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句意:既然如此记得我。
19.(3分)B【解析】B项中的“相”为“互相”,其他三项均为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20.(3分)C【解析】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继《诗经》以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并不是屈原一人创制。因屈原所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诗”。“楚辞”的代表作家除屈原外,还有宋玉、景差、唐勒等。
21. (3分)B
第一空:“悠然自得”指悠闲舒适,从容自在;“自得其乐”指自己从其中得到乐趣。文中强调诗让人们从中得到“乐趣”,用“自得其乐”恰当。
第二空:“平起平坐”指地位或权力平等;“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根据文中的“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可知,此处强调“地位”平等,用“平起平坐”恰当。
第三空:“另眼相看”的意思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指当作另外的情况来看待或处置。文中强调“另外的情况”,用“另当别论”恰当。
第四空:“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一朝一夕”的意思是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非常短的时间。文中与“长久岁月”相对,用“一朝一夕”恰当。故选B。
22.(3分)D
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
本题中,前文的话题是“诗的传统”,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此处的主语应是“诗的传统”,据此可排除A、B两项;根据括号后面的“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此句强调“底蕴”,故选D。
23.(3分)C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创造”与后面的宾语不搭配,应改为“造就”;
二是语序不当,“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先是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再是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从而“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故选C。
24.作文:
一、材料解读
材料叙述了中国乒乓球队近些年的发展历程:从遭遇危机到危机缓解,再到增加新挑战,最后新挑战促自我成长,危机解除的过程。
整体上,材料可分为总分总三个大层次,共四个阶段:
①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这也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队面临的危机。/(总起)
总起两句话,是背景介绍。主要是讲中国乒乓球队面临的危机,为下面破解危机作铺垫。但是,这里的“危机”却隐含“玄机”。既然是中国队“一枝独秀”,为什么要面临危机呢?这就要放到世界乒乓运动的大背景下而看,因为中国乒乓球的水平太过优秀,一枝独秀也罢,一骑绝尘也罢,从世界体育发展,从奥运会的角度来看,而导致“世界乒乓运动发展这均衡”,这绝不是什么好事,同时“面临的危机”不是男足式的危机,而是自己太优秀,而让奥运项目失去其“更团结”的意义。从两个方面看,你太优秀,别人没有了参与感,连陪练都不成,那这乒乓球比赛,都成了中国队的表演,这不符合奥运精神,自然有人会让乒乓项目从奥运项目真正变成“国球”;其次,别人长期无法成为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对手,自己“独孤求败”而不得,那么,对于自身的发展,可能更深藏危机。
②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比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中外选的对决从此变得更精彩了。//(分述)
③但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层进)
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再层进)
第二层是面对危机的做法、效果,质疑的声音和刘国梁的回应。面对危机的做法,在下面刘国梁的回应里就有了很好的归纳,“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这就是“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内涵,也就是我们的“助人者自助”。这样,让对手变得优秀,使得世界乒乓球运动回复到体育“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本义中来。当然,国人面对“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有担忧,也是自然的,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能关联到总起句中的“被移出奥运大家庭”以及对中国乒乓事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相比之下,这只是“近忧”,而长远发展才应是“远虑”,那么,这种思考,就具有了深刻性和批判性。
④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总结)
最后一句是总结。“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是在刘国梁的那句“泄露天机”的话后再次的提醒。这句话讲乒乓球运动发展“中国”和“世界”的格局意识,把刘国梁的那句“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推向更高境界,具有更大的格局,是一种更为广远的发展之道。
二、引导语及写作任务解读
作文试题的引导语是: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
写作任务是: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一)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
所谓“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发展指向上向前向好的变化过程,这肯定中国乒乓球队做法的正确性。中国乒乓球队发展之道既是个体不断强大之道,也是个体与大环境共荣辱共进退之道。
道可指具体的道路历程、具体的情况。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道路经历在材料中包括几个阶段:
1.一枝独秀的中国乒乓球队遇到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的危机;(遭遇环境大危机和个体危机)
2.中国乒乓球队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使世界级乒乓球比赛更精彩,让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更均衡;(环境危机缓解)
3.中国队虽遭到更多挑战,但也因对手的进步而推动自己的进步;(带来个体新挑战,挑战中让自己更强)
4.中国乒乓球队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加上中国乒乓球的底蕴、厚度让中国乒乓球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避免世界乒乓球运动被移除奥运,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环境危机解除,个体挑战让自我更强)
道也可指抽象的方法途径,即中国乒乓球队解除危机的途径是让对手强大从而推动自己更强大。
道还可指道理、规律、哲思,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路,有四个阶段。相应地,其哲学意义、抽象意义也有四个层面:
1.一枝独秀不是春,一枝独秀显得单调,极易没落,中国乒乓球队一枝独秀,那么世界乒乓球运动极有可能会陷入单调和没落的境地。恰如本次考试论述性阅读观点“‘世界文化一体化’,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一样;
2.百花齐放春满园,百花齐放才是真正的风景,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更均衡,乒乓球对决赛才更精彩;
3.帮助对方强大在给自己带来风险的同时也会促使自己更加进步,这类似鲶鱼效应但又更高一层,主动帮助对手进步从而给自己带来挑战,勇气可嘉、智谋深远,中国队在为他国培养人才后虽遭到更多挑战,但也因对手的进步而推动自己的进步,这一哲思与本次考试论述性阅读观点不谋而合,“由于差异的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发现自己,将异国作为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他者”,从另一种文化的陌生角度来观察自己,看到许多从内部无法看到的东西。”
4.真正的强者必是底蕴丰厚、不惧挑战、主动磨砺自我的人(集体、企业、国家),中国乒乓球队始终站在世界之巅,是真正的强者,这离不开国乒多年累积的底蕴和厚度,也离不开国乒的帮助对手、主动磨砺、给自我新挑战,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启示: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启示”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作为动词,它是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作为名词,指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
所以,依据引导语,首先要谈读了“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后所领悟的道理。道理具有抽象性,所谓启示意义,就是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或扩展意义。
所以再结合国乒发展道路历程后一定要由具体的国乒上升扩展到各行各业各领域,由国乒具体的措施上升到其规律性的道理。
所谈论的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企业、国家等。
所谈论的方面,可以是具体技艺的发展,也可以是能力、竞争力、国力等等的发展。
(二)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这次的作文试题,是新材料作文,所以要结合材料,结合材料应该有以下两个含义:
一是要以材料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材料得出;中间要提到材料,以材料作为重要论据;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
二是既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材料的含义。材料的内容是指材料在国乒发展道路的意义,含义是指材料的启示意义,即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扩展意义。
要求写一篇文章,没有文体方面的限制,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一种文体进行写作。
(三)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体现”是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表现出来。“你”是出题者对考生的代称,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是供国家选拔的人才;“感悟”是动词,指有所感触而领悟。“思考”也是动词,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这是要求,考生在阐释启示意义时,要能够体现出考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思考。
三、写作要求解读
本次作文的要求,与平时大致相同,即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选准角度
主要有四个角度:
一是从竞技的个体发展壮大(如材料中的国乒)角度,
二是从整个竞技大环境发展壮大(如材料中的世界乒乓球运动)角度,
三是个体与大环境共荣辱共进退(如材料中世界乒乓球运动面临危机,国乒同时面对危机,国乒促进世界乒乓球运动解除危机也让自己解除危机更加强大)的角度,
四是其他角度。
(二)确定立意
竞技的个体发展壮大的角度:材料给定的主要信息是竞技个体遭遇大环境带来的危机后通过帮助对手搞活大环境,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广阔的天地。所以作为竞技者(个人、集体、企业、国家等)中的强者要关注大环境的发展,促使环境良性发展,推动自己进步。不但要涉及材料的内容,还要涉及材料的含义,即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或扩展意义,即要从国乒的发展中得出结论又要从具体到抽象,扩展到竞技的个人、集体、企业、国家等。
整个竞技大环境发展壮大:体育赛场上一枝独秀不是春,其他各领域也是,需要良性竞争的存在,一家独大、只有一个声音、垄断、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出路。不但要涉及材料的内容,还要涉及材料的含义,即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或扩展意义。
个体和大环境结合的角度:综合上述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不但要涉及材料的内容,还要涉及材料的含义,即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或扩展意义。
其他角度的立意。
(三)明确文体
本次考题没有规定写什么文体,考生可自由选择。但考生一旦选择某种文体之后,其作文就应该具备此类文体的要素和特征,不能写得“四不像”。
关于符合题意
要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能结合材料内容国乒的发展道路历程。
二是要谈出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
三是要在文中体现出考生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学生优文展示:
用助人之手,创已之辉煌
(标题即观点,“用助人之手,创己之辉煌”紧扣题目材料,立于“助人者”立场,指向助人的目的和追求,直奔主旨,切合题意。)
1.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可以说是称霸、垄断之势。而这一势态也导致乒乓球险些被移出奥运项目。但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路却突破阻碍,创造了一个更精彩、更有竞争力的体育舞台,让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在奥运舞台上大放异彩。回顾国乒发展之路,我获得了这样一个启示:我们要用助人的手,开创自己的辉煌来来。
(评:文章首段为引出启示观点段。以转述材料的方式简述国乒发展史,点明启示,亮出观点。也是“直来直去”,准确落实作文任务要求。)
2.用助人之手,就是像中国主动利他国培养人才一样,向弱势的一方伸出帮助的手;创己之辉煌,就是像国乒在帮助他国之后,面对更强动的对手,更加努力拼搏,不仅收获了各项大奖和“国球”称号,更带动青年人们参与这项运动,创造了高至国家的辉煌未来。
(评:第2段是论证的“起”段。简要阐释标题中的两个核心概念:用助人之手,创己之辉煌。在阐释的过程中,能不弃材料之要旨,可谓“贴得紧”,做到了在材料解析中体现理解力和分析力。)
3.于小我,用助人之手,创己之辉煌是进步的方法,是实现价值的一步。对于青年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帮助自己的同学,也是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于国乒而言,这一举动也是如此。但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可以处在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好环境上中,也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被超越,但也收获了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和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们同样可以给自己创造辉煌光明的未来。
4.于大我,用助人之手,创己之辉煌,既见大国之风范,又可促进自身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应当给予其他较弱小的国家帮助,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方法。“一带一路”中,我们帮助亚非国家建设、发展经济,不仅为他国带去了便利,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赞赏,更在创造了团结,向上的国际氛围,这就是“一带一路”带来的辉煌。因而我认为,我们当参照这样的成功模版,在今后发展中更加坚定地“助人”、“利己”。
(评:第3段和第4段是论证的“承”段。这两段“于小我”“于大我”两个逻辑层次具体落实“启示意义”,构成文章的关键核心段落。它们虽然只是从小到大的逻辑分类,看似简单,但对于“启示意义”的写作落实,却也是合理的。这两段都能在“于小我”和“于大我”的逻辑线条下进行合理的分析阐释,要么结合青年学生的具体实际,要么结合中国发展“一带一路”的现实,都能紧紧围绕“助人”和“利己”进行分析,分析的路径清醒,语言表达给人踏实、清晰之感,做到了“辞达”。)
5.然而,如同中国队在一些国际赛事上被外国队打败,我们也可能被赶超。但也如刘国梁所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无法超越的,我们国家自身的复兴之梁也是不会被打弯的,我们要自信,坚定地持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在发展复兴路上昂扬地前进。
(评:第5段以“然而”为标志,似乎提醒读者:这是“转”段。引用刘国梁那句话,引出“自信”,是对材料中有人的“担心”的回应,并以“自信”的角度,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样,似乎就改变了前两段“于小我”“于大我”的分层的简单化处理。)
6.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充分运用国乒发展之路带来的启示,充实自我,积极奋斗,方可在充满机遇和危机的时代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助小的光芒下照耀的未来,创造大中华运辉煌。
(评:结尾段明确“青年立场”,以呼告的方式写出激励话语,作为“启示”的终结,完成文章收尾的工作。)
总评:本文亮点之一在于准确地理解并表达“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的内涵;其二在于写作者的立场定位于“助人者”,切合题目的话语环境;其三在于文章结构的起承转合清晰流畅,逻辑条理性可见可感;其四在于文章的表达,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体现出文风端正的评分要求。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