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3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口,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中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看,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特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井、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定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

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

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

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

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

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

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

记者:浪漫?为什么?

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

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

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

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计又是如何?

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滑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投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

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尽意”一样的感受?

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

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

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

就在大家杯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

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

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

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团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

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

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

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

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

李剑叶:_____________。

(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B.“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C.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

D.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充满未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既讲求真实性,也要有文学性。

B.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了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们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

C.李剑叶所说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

D.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3.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李剑叶回答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

B.“飞扬”火炬传递了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悄,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

C.“飞扬”火炬拥有“轻、固、美”的特点,展现出了科学、艺术、文化、体育的融合。

D.“飞扬”火炬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的情怀愿景。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这则书评的写作思路。(4分)

5.中新网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迈,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踏雪寻梅

范福潮

大年初二,瑞雪飘飘。父亲说:“你去给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旱恩惠。莫要失礼。”

值班室里,赵伯伯在炉子上架个铁丝箅子烤红薯,屋里弥漫着香味,他见我冒着雪专程给他拜年,非常高兴,递给我一只红薯说:“吃吧,我这儿没啥好东西,全是破烂。”我说,您这儿有书,书就是最好的东西。赵伯伯笑道:“你看书是好东西,那是你喜欢,卖书的人把书全当破烂。”大库房东墙上有一扇门,赵伯伯开门锁我进去,里面是一间小库房。墙角压着四只木箱,他打开箱子,里面全是书。”这是我攒下的,这么干净的书,实在舍不得拉到造纸厂。”我翻了翻,找到一套《元曲选》、一本《董解元西厢记》、一本《琵琶记》,这几册书的尾页上都盖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惊喜,又从箱子里找出三十多册梅邨先生的藏书。赵伯伯问我:“休爱看这些书?”我点点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和我父亲的感慨。赵伯伯说:“你咋不早说,我见过卖书的女人,以前在秦腔剧团唱戏……去年她改嫁了,搬到斗鸡台住,这些书是她搬家前和破烂一起卖掉的。她的大女儿没跟她走,仍住在旧居。“我向赵伯伯打听梅邨先生的情况,他说不知道。

我父亲买下了这三十多册书,日夜检阅,他让我把梅邨先生的批注摘录下来,抄在一个笔记本上。父亲边读边记,赞叹不已:“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不足之处在于枝蔓芫杂,未加梳理,注多解少,过于简略。无缘当面请教,甚是遣憾。”

一天下午,父亲的花镜坏了,让我去修。我来到光明眼镜店,接活儿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师傅。我看着她修眼镜,忽然想起梅邨先生的女儿也在这里上班,便问她,某某某的女儿在这儿上班吗?她抬头打量我一眼,问我:“你找她有事吗?“我说我拴到几本她父亲的书,想还给他。她说:“你给我吧,我转交给他。”我问:“你是他的女儿吗?”她点点头。我说:“我想亲自把书还给他。”她略徵犹豫了一下,撕下一张取货单,写下住址递给我。

傍晚,又飘起了雪花,出了眼镜店没走多远,身上已经雪白。我就着路灯看了一眼纸上的住址,离此地不远,心想,何不去找找他?便踏雪前往。穿街走巷,数着门牌进了一所院子,院中无人,叩开一家问询,那家主人领我走到西厢房一家门口,敲门喊道:“老王哥,有人找你。”有人探出头来,啊,我惊诧万分,开门的竞是王老师!他见我一身白,进屋取了一只鸡毛样子,抖净我身上的雪,请我进屋。

“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摸到我家来了?”

“王老师,您就是梅邨先生吧?“他呆呆地望着我,木然无语。我说明原委,他长叹一声;“梅邨早死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小孩子不懂事,大过年的,你不该来翻搅旧事,扰我的清静。”

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总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火炉上熬着稀饭,炉边烤着饺头,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王老师拽过椅子让我坐在炉边烤火,留我陪他吃饭。戏说找父亲很想见他,他摇摇头说;”还是不见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实在无颜见人。如今书从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诉令尊大人。”

(选自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有删减)

我们挑的旧书,赵伯伯桉一毛从一斤卖给我们。物资回收公司在郊区,每天中午,都有各处的废品回收店往公司库房送货。吃罢午饭,我就去物资回收公司,在新送来的废旧书刊堆里挑拣,犹如沙里淘金。某日运气极好,捡到一套邓之诚的《清诗忆事初编》、一套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一本王夫之的《诗广传》,六本书才花了两毛三,欣喜若狂。

父亲把这几册书翻了一遍,神情凝重地说:“你看,雇页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知心的读书人。封底钤有闲章‘鬻及借人为不孝’,你可知出典?”我不知道。父亲说:“唐胡的杜暹藏书甚丰,未页自题:“‘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偌人为不孝。’看来梅邨已逝,儿女卖掉了他倾心批阅的书。”

(节选自范福潮《捡书》)

同学们已分好了住处,谱好了床,廖大哥把我的行李提到厨房的里间,放到王老师床上说:“你在厨房帮灶,每天干什么活儿,听王老师安排。”……自此,王老师每晚熄了灯,坐在床头抽烟、唱戏、讲故事,一直说到我睡着。“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不思学业,不务农商,守着田产,每日游山戏水,吟诗作对。中学毕业后,祖父催我去西安念书,想让我将来考大学,当傅士,弥补他科举落第的缺憾。我在西安住校念书,无父辈管束,逍遥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不幸父亲病重,卖尽田产亦未治愈,从此家道衰落,窘困不堪,常常衣食无着,友人介绍我到税务局当文书,未及三月,因上班看小说被局长辞退,后来在市政府谋到一个文书的差事,又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从此戒了小说,在小学当了算术教员,符以养家糊口。我自幼天分极好,机缘也好,一生失败,皆因嗜读闲书所致。俗言开卷有益,其实并非如此,开卷有害之处甚多。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符起,放得下,于万莫要因书误事……你与我少时性情相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节选自范福潮《吴山夜话》)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具有时代性,赵伯伯关于书是“好东西”还是“破烂”的话语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B.父亲熟知“鬻及借人为不孝”的典故,他推断梅郫已经去世,恐怕无缘相见,甚至请教了。

C.“开卷有害之处甚多”是王老师肺腑之言,并非否定读书,而是告诫作者不要耽溺于闲书。

D.据文中相关语句推测,选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应为《吴山夜话》《踏雪寻梅》《捡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一和二围绕“书”字,叙写与书有关的人和故事,刻画了慈父、孝子、良师等数位书痴。

B。题目“防雪寻梅”,颇古有典意境,“梅”字一语双关,既指雪中冬梅,又指王梅郫先生。

C。有床、柜、桌、椅各一,无“书卷笔墨”“字画饰物”,清寒的环境衬托出王梅郫的落寞。

D《踏雪寻梅》虽然是散文,但叙写事件有波澜,有巧合,给读者“小说化”的阅读感受。

8. 选文蕴藏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9.“互现法”是《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篇目写,以各篇互现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这三篇选文是如何“互现”王梅邨人物形象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卢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庄,遂宋全陵。环谨饬重然诺,好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攻。其母张氏,年六十,叉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矨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住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嬴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今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住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昆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氏死而佳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节选自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10。下列对文中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B.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C.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D.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东,中国历史的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

B.兵部主事,我国明清时为兵部司官中职位最低的官员,掌管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

C.坊,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于区,通称为坊。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的“坊”相同。

D.棺椁,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直接相关的物品。棺,指的是装殁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环因为侍奉父亲到江南一带做官,就在金陵安了家。他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解决周围人的困难。

B.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识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常允恭故人之子杜环。

C.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热情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侍奉张氏,使张氏在杜家安度了晚年。

D.作者被杜环扶危济困、崇德重义的高简情操感动,撰文记载杜环的事迹,井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4分)

(2)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4分)

14.本文写人叙事多处运用衬托手法,请结合文作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褚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狄明朝为子推。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

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

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韦诗以景结情,裁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

16.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以字称人,表其德行。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强烈的诘问指责了秦统治者对老百姓极力搜刮,自己却奢靡浪费的行为。

(3)我国古代诗歌中用“猿”与“鸟”同共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灯笼,(又称为灯彩)①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②灯笼,是老人们最擅长的手艺。一根酒盅粗细的竹子,一把锋利的竹篾刀,在他们手中_________三两下,訧住从篾黄背面分离出面条宽窄薄厚的篾青。泛着幽幽竹香的足青,在他们于中折弯,竖起,交错,支撑,③互托,一个玲珑的灯架从快完工。找来一块泡桐木板,角尺规整划线,木锯齐边成形,牵钻抽拉打孔,一个稍大于灯身下口的内单灯座即完成。再将一段篾青对折,插人木孔,环形的手柄_________沿下口穿过,从上口提起,让灯身坐稳在灯座上。不大会儿_________,一个灯架在老人手中变戏法似的完工。

糊灯,浆糊打底,红纸贴面,好似为灯架穿上外衣。若没有红纸,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雪白的油光纸糊面,再找来过年点馍花的颜料,用筷子当画芼,在灯身作画,通常是牡丹、五谷、燕子、蝴蝶等……④直到灯身_________。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摆弄 笔直 功夫 五彩斑斓

B。摆弄 径直 工夫 五彩斑斓

C。加工 径直 工夫 五花八门

D。加工 笔直 功夫 五花八门

19.文段中画波浪线的①②③④,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0.请用四字短语,按照顺序,概括制作灯笼的流程。(动词不得重复)(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中国古人顺天应时,依据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将一年农耕的日子“网格化”,网格里的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华民族经天纬地的伟大智慧。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立春节气。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农耕时代,是庄重的节日,国家要举办祈求农事顺利的仪典。( )。各地守土官率僚属,盛陈卤簿仪仗,抬芒神、春牛①,杂以秧歌、龙灯、早船等,迎春于东郊高地。带队长者鞭打春牛,鞭毕,抬春牛沿地垄缓缓前移,将春牛放置垄顶,守土官执镐奋臂刨土,以示农事开始。春牛打碎之后,人们争抢牛头,谓之抢春;又抢春牛腹中糖果,期待生活美好甜蜜;将春牛之土洒于牛圈内,( )。

【注】①春牛:土制的牛。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打春牛是立春的重要节俗 以期牛畜繁衍兴旺

B.打春牛是立春的重要节俗 表达对牲畜兴旺的愿望

C.仪典是各种各样的 表达对牲畜兴旺的愿望

D.仪典是各种各样的 以期牛畜繁衍兴旺

22.(1)结合上面语段,简要分析张艺谋为什么在冬奥开幕式选择24节气倒计时。(4分)

(2)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春牛犁醒一冬梦

下联: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刚过去的两届奥运会,造訧了两位“苏神”。

苏翊鸣是一战封神的17岁“传奇少年”,初登冬奥赛场就收获一金一银。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我热爱单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场比赛中,戏都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待未来,他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去挑战、去尝试新杆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坏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

苏炳添是三战奥运的32岁田径老将,多年前,年龄訧已经成为他的弱点,他也曾遭遇低迷、伤病,一次次考虑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选择相信,选择留下,选择竖持。他制定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习惯,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

上面的材料,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请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二)

1.D

2.D

3.C

4.①先交代作者、书名和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②后介绍作品内容。③再介绍创作理念,分享阅读感受。④最后指明作品价值。(每条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①有比较充分的采访准备。前两个问题围绕李剑叶火炬手和设计师的身份展开。了解“飞扬”火炬的情况,能结合对火炬的了解提问。②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李剑叶回答想到的是“浪漫”时,能及时追问。李剑叶回答为什么是“浪漫”后,立刻以“浪漫”为核心,引申出两个问题。③围绕大众最关切的问题,重点突出。紧扣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观的设计过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感受展开。④能适时补充提问方向,逻辑清晰。在问到“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后,及时跟进,让被采访者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不枝不蔓。(每条2分,要点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共6分;意思对即可。)

(二)6.D

7.B

8.①对读书的热爱。②对梅邨先生和父亲博学睿智的钦佩。③对梅邨斩断书缘的痛惜。④对梅邨教育我“莫要因书误事”的感激。⑤对赵伯伯留书的感谢 (评分标准:每条1分,共4分)

9.参考答案:①《吴山夜话》和《踏雪寻梅》互相照应,正因为王梅邨出身书香世家,嗜读书,所以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②《吴山夜话》和《踏雪寻梅》互相照应,因为王梅邨耽溺于闲书,因书误事,导致晚年落魄清寒。③《捡书》与《踏雪寻梅》两文都突出刻画了王梅邨学识渊博的形象。④《捡书》与《踏雪寻梅》对比,由爱书如命到斩断书缘,更突出王梅邨因书误一生的沉痛转变。⑤《吴山夜话》与《捡书》共同突出王梅邨酷爱读书、极有天分的形象。(每条2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给满分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35分)

(一)

10.C

11.C

12.A

13.(1)(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老母的湿衣,端来米粥让老母吃,抱来被子让老母休息。(注:“糜”,米粥;“食”,给……吃;“寝”让……休息。每处1分,句意通顺1分)

(2)而到了事情有了变化、朋友处于困境之时,不能实践自己的诺言而背叛朋友而离开的人太多了!(注:“穷”,困境;“蹈”,实践;“背”,背叛。每处1分,句意通顺1分)

14.(1)用谭太守拒不收留张氏衬托出杜环扶危济困的高尚品格。(2)用张氏亲生幼子常伯章拒不奉养衬托杜环奉养张氏的厚道善良的品格。(3)用张氏做客不安的心情反衬杜环的善通人情。(4)用张氏脾气不好反衬杜环的孝敬愈加。(评分标准:一条1分,任意3条即可)

附参考译文:

杜环,表字叔循。他的祖上是卢陵人,因为侍奉父亲杜一元在江南一带做官,就在金陵安了家。杜环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在别人危难的时候帮助人家。他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病死在九江,家庭破落了。常允恭的母亲张氏,六十岁了,在九江城墙下痛哭不止,没有归宿。有人告诉她说:“现在在安庆府做知府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到那里去依靠他。”老母搭乘别人的船去拜望谭敬先。谭敬先推故不见面。老母的境遇十分困窘。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做官,那里的亲戚朋友,或许还有活着的,也许有万一的希望。于是又掉着眼泪哀求别人将她带到了金陵。打听了亲戚朋友中的一两个人,没有还在的。接着又打听杜一元家在哪里,路上行人回答说:“一元死去很长时间了,只有儿子杜环还在这里,他家住在直鹭洲坊。”老母穿着破衣烂衫,冒雨走到杜环家。杜环正在陪着客人说话,见到老母十分惊愕,就像曾经见过她的面似的。于是问她说:“老母不是常老太太吗?为了什么事来到这里?”老母告诉杜环来到这里的缘故。杜环也一边听一边哭,搀扶着老母坐下,向她行礼,又喊妻子出来行礼。杜环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老母的湿衣,端来米粥让老母吃,抱来被子让老母休息。老母打听过去与她家交往密切的老朋友和她的小儿子伯章。杜环知道她家的老朋友没有在这里的,不能去依靠他们,又不知道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太太说:“天正在下雨,雨停了为您老人家去打听。假如没有人侍奉您,我家虽然贫穷,难道不能供奉您老人家吗?”当时正值战乱之后的饥荒年月,百姓们亲骨肉都不能互相保全,老母见杜环家境贫寒,雨停之后坚决要出去寻访别的朋友。杜环让妻子陪嫁的侍婢跟她一起去,到天快黑时,果然没有找到任何朋友空手而回。杜环买来布匹绸缎,让妻子为老母缝制衣服被子。自杜环以下的家人,都把老人当做母亲来侍奉。老母性情狭隘急躁,遇到稍微不舒心的事,便怒骂不止。杜环私下里嘱咐家里的人,让老人由着她的性子行事,不要因为家境困难,慢怠老人,与她计较。老母有痰喘的病,杜环亲自为她熬药,给她拿调羹、筷子。因为老母的缘故,不敢大声说话。过了十年,杜环奉皇帝的旨意到会稽去祭祀神庙山灵,回来时路经嘉兴,遇到了老母的儿子伯章,杜环垂泪对他说:“太夫人住在我家,日夜想念你以致得了病,你不能不尽早去见她老人家。”伯章好像没有听到什么一样,只是说:“我也知道母亲在你家,只是路远不能前去。”杜环回到家过了半年,伯章才来了。老母见到她的小儿子,抱住大哭。母子相见后,伯章见母亲老态龙钟,担心不能一起走,竟撒谎说还有别的事情,告辞而去,从此不再管他的母亲。杜环侍奉老母更加恭敬周到,然而老母也更加想念伯章,疾病顿时加重了。临死之前,抬起手来向杜环说:“我拖累了杜君,我拖累了杜君!祝愿杜君生的子孙,都像杜君这样!”说完这几句话便咽气了。杜环买了棺棺椁恭行殡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了地,安葬老母。逢年过节经常到她的墓前祭奠。

史官评论说:“朋友之间意气投合时,表示将自身的一切都交付给朋友,好像并不困难;而到了事情有了变化、朋友处于困境之时,不能实践自己的诺言而背叛朋友而离开的人太多了!何况能在朋友死去之后而赡养他的双亲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二)15.C

16.(1)韦诗写诗人独自坐听江上的莺鸣,品酒赏花时想念诸弟,(1分)表达诗人孤独寂寞,思乡怀人之情;(2分)

(2)孟诗写寒食“无烟火”是为贫居所迫,不仅仅是纪念介子推,(1分)写出了寒士的辛酸,表达作者深切的不平之情。(2分)。

(三)17.(1)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注:考生如答: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也算对。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注: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共6分。)

三、(20分)

18.B

19.C

20.分离篾青,制作灯架,加工灯座,稳固灯身,用纸糊灯(穿上灯衣)。注:一条1分,共5分。

21.A

22.(1)①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立春节气。②是向祖先致敬,更是一种文化自信。注:一条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参考答案:时雨催开满树花 田野荡开十里歌 农父耕来万垄诗

注:符合语境,1分;对仗工整,1分;共2分。

四、(60分)

23.评阅标准:作文采用综合分等打分;只打一个总分。一等60—51,二等50—42,三等41—36,四等35—20,五等19—0分。

扣分项:

错别字:错一个字扣1分,上不封顶。

书写:潦草,扣2分;难看,扣3分。

题目:没有题目,扣2分。

字数:不足400字,20分以下;不足600字,30分以下;满600字、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抄袭:抄袭阅读内容的,视轻重程度,研究扣分,比如抄袭400字的,20分以下;抄袭600字的,10分以下;抄袭800字的,0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