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与以前直接、显性的表现方式相比,“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从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精神需求入手,善于把虚无历史的意象和观点掩藏于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娱乐信息之中,让人们在兴奋愉悦的状态中悄然接受。这种类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究其根源错综复杂,观其后果危害严重。 

第一,在“过度娱乐”中消弭历史认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缓解疲劳、放松身心的需求在商业化浪潮的裹挟下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交汇碰撞,催生了“泛娱乐化”现象。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搭载“大众娱乐”的潮流虚无历史,看似是以肤浅、低劣的“包被笑料”和“鸡汤软文”等搔人们精神需求的“痒处”,实则是在欢闹的掩盖下将错误的历史观念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累加式的心理暗示和成见。当这种对历史认知的淡化和虚无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时,其结果必然是扰乱了追求崇高、坚守意义的历史思考,模糊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的历史记忆。 

第二,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有机可乘,很大程度上源自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精神方位的迷失。一方面,部分文艺界和媒体从业人员的人文修养和政治素养不够,缺乏应有的文化格调和立场导向意识,容易模糊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部分受众群体图消遣、求快活,更愿意通过肤浅、低俗的娱乐方式宣泄压力、消磨时间,这为低级无趣的文化产品打开了“消费市场”,也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人们用消遣化、娱乐化的方式解读历史、传播历史,历史被戏说、英雄被调侃、经典被篡改,其结果就是直接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和消解。当历史的价值仅归于娱乐的“附庸”之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也就开始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根基和人们的精神信仰。 

第三,在“主观唯心”中动摇唯物史观。“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侵蚀了人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使人们在认识历史、观察历史的过程中严重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客观全面的分析方法,从而坠入“主观唯心”的迷雾。普通大众很难区分和辨识这类极具隐蔽性、迷惑性的错误思想,而一些主流文章和理论报刊有时又批判得不够。这些都助长了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和破坏。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任意捏造历史、歪曲事实,本质上就是从唯心主义出发将历史当作可以随意涂抹的画布,从源头上冲击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彻底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依赖于主观精神;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无视党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彻底反对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把历史进程说成是随机和偶然的。此类错误观念渗透蔓延,最终后果必定是从根本上虚无、否定历史唯物主义,虚无、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摘编自张博《警惕“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材料二: 

与传统历史虚无主义一样,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仍是唯心史观,意在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合法性,歪曲党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抹黑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离间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面貌是多重的,它侧重于采用迂回的、隐蔽的、片段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必须加强辨识和防范。 

策略隐蔽化。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较为隐蔽,通常将意见、主张等嵌入某些事件和舆论中,以“造氛围”“带节奏”的方式“夹私货”,对于党的历史,以细节遮盖总体,以虚假代替真实,含沙射影,在博眼球、赚流量中,使人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甚或它会在一些所谓“正能量”“主旋律”“粉红色”的舆论信息中有意加载“低级红、高级黑”类型的意见主张,使一些舆论在传播中不知不觉变了味。 

观点碎片化。如果说传统历史虚无主义注重观点的系统化、整体性输出,其策略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阵地战,那么主要存身于互联网新媒体舆论场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其策略更像游击战,将观点化整为零,以碎片化、“蹭热点”“搭便车”的方式输出。只要受众从某一个点上得出了符合其期待的看法,就算达到了目的。比如一些电视剧和网络小说,以“重新评价”为名,为反面历史人物“正名”“洗白”,久而久之极易使社会大众模糊是非、对错、真假。 

对象大众化。传统历史虚无主义比较注重以其观点和看法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虽针对性较强但也容易引起警惕;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则更注重以其观点和看法影响足够多的人,从过去的专业或半专业圈子扩展到了一般网民,触网就有可能受到其影响。这种“全面撒网”“多点开花”的做法,更有助于其从一些价值观尚不成熟、判断能力不强、网络媒介素养不高的受众那里收割回响,从而对足够多的人造成一种整体上的影响。 

(摘编自郝永平、黄相怀《加强对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辨识与防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软”表现在它总是把错误观点渗透在娱乐视频之中,让人们在兴奋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其观点。 

B.有些文化生产者的人文修养和政治素养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真善美的价值标准,这是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大肆传播的原因之一。 

C.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合法性,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目的。 

D.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传播方式较为隐蔽,它有时会以“正能量”“主旋律”“粉红色”的舆论信息出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想迅速改变人们的思想,而是要让人们对历史认知的淡化和虚无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B.有些人通过低俗的娱乐方式消磨时间,比如看低级无趣的文化产品,这样他们会不自觉地受到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毒害。 

C.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虽然存身之处截然不同、策略也不同,但其本质却相同,都是虚无历史、混淆是非。 

D.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能够影响到一般网民,比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人多得多,从这点上讲,它的危害性可能会更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 

A.短视频《揭密汪精卫》深挖汪精卫身上的“文艺细胞”,赞叹他是性情浪漫的“诗词家”,使观众对其产生良好的印象。 

B.有学者发表文章称,抗日战争是一个错误,如果不抵抗,中国被日本统治了,中国的科学和经济早就像日本一样发达了。 

C.小说《土改!土改!》把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写成如此情况:大地主是“善良”“勤劳”“开明”的,革命者则是凶暴的懒汉。 

D.网络小品《团结一致》中有对《黄河大合唱》的改编,曲调不变而修改了某些词句,如“虎在吼,狗在叫”等,引得观众哄堂大笑。 

4.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5.请依据两则材料,对以下文字中提到的现象作简要评析。(6分)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一名年仅26岁的年轻战士任凭烈火焚身,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他就是邱少云!日前,有人以其被活活烧死却一动不动“不合生理学常识”为由,断言这个英雄事迹是“伪造的”,并在某平台发布了以“邱少云被火烧的笑话”为噱头的短视频供人娱乐。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果树园 

丁玲 

这时张裕民和杨亮还留在果树园里。从树叶中漏进来的稀疏的阳光,斑斑点点铺在地上,洒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一边吃着果子,一边已经摘了满满的一篮。这是张裕民舅舅郭全的。杨亮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景致。葫芦冰的枝条,向树干周围伸张,像一座大的宝盖。一棵葫芦冰所覆盖的地面,简直可以修一所小房子。上边密密地垂着深红,浅红,深绿,淡绿,红红绿绿的肥硕的果实。果子以葫芦冰为最多,间或有几棵苹果树,或者海棠果。海棠果一串串垂下来,红得比花还鲜艳。杨亮忍不住摘了一小串拿在手里玩着。 

杨亮每走过一棵树,就要问这是谁家的。当知道又是属于穷人的时候,他就禁不住满心喜悦。那葫芦冰就似乎更闪耀着胜利的红润,他便替这些树主计算起来了,他问道:“这么一株树的果子,至少有二百斤吧?” 

“差太远了。像今年这么个大年,每棵树至少也有八九百,千来斤呢。要是火车通了,价钱就要高些。一亩果子顶不上十亩水地,也顶上七八亩。” 

杨亮被这个数字骇着了,把眼睛睁得更大。张裕民便又解释道:“真正受苦人还是喜欢水地,水地不像果树靠不住。果子结得好,究竟不能当饭。” 

杨亮又计算着,假如这十亩地可以收获三万斤,那么至少值钱三百万元。每家可分得十五万,合市价能折小米七百五十斤。三口之家,再拉扯点别的活计,就勉强可以过活了。杨亮不觉对这果树园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便更详细地问着全村果树的数字,和属主的姓名,也就是那些地主和富农的名字。 

他们把果子账算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张裕民又接着他们在路上没谈完的话:“在会上我当然不能提,干部里面就有他的耳目呢。再说,提出来了,通不过也是自费,谁心里也在琢磨着‘出头椽子先烂’咧。你说,他们真的还不明白?” 

“你不是已经派了民兵暗地监视着吗?” 

“民兵也不敢全告诉呀!要是都能像张正国那样才好。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 

“赵得禄是个老村长了,我看倒也是个精明人。他家里穷得那样子,老婆连件上衣也没有,这样的人也靠不住?”“这人心里明白,就脸软,拉不下来。今年借了江世荣两石粮食,还当人不知道,欠了人家的,就硬不起来了。唉,这几个人呀,各有各的藤藤绊绊。所以斗哪一个,也有人不愿意!” 

张裕民又说老百姓脑子没有转变的时候,凭你怎么讲也没用。他听从了杨亮的嘱咐,今晚开农会,大家要共同商量出一个办法来。他看到天色已经不早,就先提着一篮果子回去。杨亮便再走到郭全住的看园子的小屋来。 

这个老头有两撇八字胡,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老头子。他靠在屋外的一个树根上,仿佛很悠然自得。 

杨亮看见他膝前篮子里捡得有十几个烂了的果子,便问: 

“这有什么用呢?” 

老头子笑了,含糊地说:“全是烂的,唉……还有半边不坏,晒干喝茶可好呢……”后来他睁眼望着杨亮说:“同志,以前连捡这么个烂的也不成呀!干望着这几棵树五六十年了,今年才算有了三棵半树,就敢把这烂的丢了?” 

杨亮一听,便说:“你这人太好了,看我们刚才摘了你那么多。”“多?不多。”老头子又一本正经地说,“这还不全是你们给咱的。你们是好人,你们把富人的东西全分给咱们穷人了。你们这回又来干这号子事,村子上人全明白呢。” 

“咱们是什么人呢?为啥要干这号子事呢?”杨亮觉得这老头很有趣。 

“你们,”老头子确切地笑了,“你们是八路军,是共产党。你们的头子毛主席叫你们这么干的嘛!” 

“毛主席又为啥呢?老伯,你再说说看。” 

“他为咱们嘛!他为的是穷人,他是穷人王。”老头子仍然很肯定地笑着。 

“老伯,假若你们村上有共产党,你入不入?”杨亮试探着他。 

“为啥不入?只要有人我就入,要是没有人,我一个人就不入。” 

“一个人怕什么呢?” 

“不怕什么,一个老头子办不了事呀!” 

“呵……”杨亮觉得意外的高兴了,他劝他参加党,参加了党,大家团结得更紧,更不怕那些坏蛋。翻身只有靠自己,才翻得牢。老头子听得迷迷糊糊地笑着,结果他也告诉杨亮,假如他入党,得先找一个人商量商量。杨亮说:“这种事怎么能找人商量呢?只能你自己做主呀!万一碰着坏人了呢?”老头子便显出为难的样子,最后杨亮只好问他想和谁商量,老头子低低地说:“咱外甥嘛!你看能成不能?”杨亮便又呵呵地大笑了,连连点头说:“能成,能成。” 

天已经在黑下来,杨亮觉得这果园真使人留恋。老头子憨憨地笑着,要留杨亮吃晚饭。但杨亮却不得不去了,走以后还时时回头望着这渐渐被黑暗模糊了的果树林,和模糊在林中的郭全老头儿。 

【注】节选自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品反映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节选部分的前文,写的是暖水屯党支部书记张裕民与下乡干部杨亮在路上交流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事,张裕民诉苦说村干部们不团结。正交流时,他们到了果树园。指村中恶霸地主钱文贵。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果树园分给穷人后,他们每家每年可以得到约十五万元,就勉强可以过活了。 

B.村干部中有钱文贵的耳目,张裕民孤掌难鸣,所以斗争这个恶霸的事一直定不下来。 

C.老村长赵得禄借了江世荣两石粮食,欠了他的人情,从心底里不愿意斗争他。 

D.郭全老头儿靠在树根上“仿佛很悠然自得”,表现了他在生活改善后的心满意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深红,浅红,深绿,淡绿,红红绿绿”作“果实”的定语,其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读起来语气舒缓,有强调之意,透露出人物内心的喜悦。 

B.小说对张正国的描写是从张裕民的视角进行的,属于侧面描写:以张裕民对他的简短评价,写出其铁面无私,对党的忠诚,人物形象鲜明。 

C.“又来干这号子事”“你们的头子毛主席”“他是穷人王”之类的话语,是富有地域色彩的纯自然的农家口语,非常合乎农村老头子郭全的身份与特点。 

D.结尾“渐渐被黑暗模糊了的果树林,和模糊在林中的郭全老头儿”是动态描写,显示了果树林愈来愈暗、郭全的身影愈来愈模糊的过程,画面如在目前。 

8.请从小说故事情节构思方面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张裕民与杨亮关于村干部情况的对话。(4分) 

9.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评论说:“作为红色文学经典,《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思想深刻,生动活泼地反映了时代的变革。”请结合节选部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建武二年二月,壬子,以太中大夫京兆宋弘为大司空。弘荐沛国桓谭为给事中。帝令谭鼓琴,爱其繁声。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之。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姊子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贾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冬,十一月,赤眉暴乱三辅。帝乃遣偏将军冯异讨之,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元元涂炭,无所依诉。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保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复聚。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布威信,群盗多降。 

臣光曰: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安民而已。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岂不美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 

B.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 

C.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 

D.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汉代京城及所属四周地域的行政区域,后世称京城为京兆。它有时是京兆尹的简称。 

B.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多淫靡之声,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受儒家排斥。 

C.农桑,“农”指耕种田地,“桑”指植桑饲蚕,“农桑”是衣食之源,泛指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D.关中,地名,即潼关、散关、蓝关、萧关四关之内的区域。现在的关中位于陕西省的中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弘推荐桓谭,要求他以忠正之音引导皇帝,但他却奏出奢靡之音,让皇帝沉溺于其中,宋弘因此而不满,他后来再见到宋弘就局促不安。 

B.寇恂因为严厉执法而与贾复产生了矛盾,贾复声称要杀了寇恂,寇恂则以蔺相如为榜样,把国家之事放在首要位置,不与贾复相互争斗。 

C.在贾复的执金吾军进入颍川时,寇恂下令属县盛情款待,提供了大量酒醪,当贾复想要带兵追赶他时,士兵却喝醉了,无法执行他的命令。 

D.赤眉军在三辅地区横暴作乱,偏将军冯异以光武帝的告诫为指导方针,率领大军向西征讨,平定地方,安抚百姓,所到之处,群贼大多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谭至,不与席而让之,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2)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 

14.请简要说明司马光引用周人颂武王之德的诗句“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的目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崔判官使太原 

武元衡 

劳君车马此逡巡,我与刘君本世亲。 

两地山河分节制,十年京洛共风尘。 

笙歌几处胡天月,罗绮长留蜀国春。 

报主由来须尽敌,相期万里宝刀新。 

【注】崔判官,武元衡任剑南节度使时的蜀中幕僚,共事多年,辞职欲回太原。武元衡写此诗一方面是为其送别,一方面是为其举荐。刘君:太原节度使。尽敌:全歼敌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元衡称属下崔判官为“君”,且用一“劳”字,尽显其礼贤下士的谦恭态度。 

B. “两地”句写作者与刘君一在剑南,一在河东,相距遥远,分别节制着两地山河。 

C. “十年”表现共事之久,“共风尘”则传达出风雨同舟之情,颇有动人的力量。 

D.颈联分写作者和崔判官的别后生活,出句推测对方情况,对句叙述自己的生活。 

16.前人认为尾联是作者与刘君、崔判官二人的共勉,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桑叶起兴,突出了女子年轻貌美,与后文的既黄且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宫车隆隆驰过而不知所往,同时隐约再现了宫女们的倾听之态与推测之思。 

(3)“酒”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其他运用“酒”的意象的诗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的民族音乐_______________,意境悠远。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音乐家们用其敏锐的心灵感知事物,凝结出了一首首_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曲。这是一座无比丰富的宝库,其曲目众多,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活泼流畅、典雅抒情的曲调,还是_______________、铿锵有力的节奏,都具有极强的表现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自从有了音乐,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人们相互之间便有了心与心的交流。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一杯地道的美酒,醇香绵厚,甘冽芬芳;又如一首典雅的唐诗,含蓄隽永,回味无穷。欣赏古乐能修身养性,淡泊心志,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与涵养,从而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更高的境界。您如果喜欢倾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美妙的音乐殿堂。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沈博绝丽  流芳千古  浩如烟海   轻重缓急 

B.博大精深  流芳千古   不计其数   和谐动听 

C.博大精深  流传千古   浩如烟海   和谐动听 

D.沈博绝丽  流传千古   不计其数   轻重缓急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您喜欢倾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的到来,让您尽情徜徉美妙的音乐殿堂。 

B.您如果喜欢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在美妙的音乐殿堂。 

C.您如果喜欢倾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于美妙的音乐殿堂。 

D.如果您喜欢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于美妙的音乐殿堂。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说到血液的颜色,我们马上会想到红色。但是除了红色,         ,比如虾蟹的血液就是青色的,蜘蛛的血液是绿色的,常见昆虫的血液则无色。            ,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遇到充足的氧气,它就成为猩红色了。 

人体的血液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构成。其中,         ,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血红蛋白则是红细胞中一种主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构成的四级结构蛋白质,(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亚基都结合了其中一个血红素辅基,正是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了红色 

B.其中每个亚基都结合了一个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红色的正是血红素辅基 

C.其中每个亚基都结合了一个血红素辅基,正是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了红色 

D.每个亚基都结合了其中一个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红色的正是血红素辅基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为了获得人才以平定天下,发布了以“唯才是举”为主要内容的《求贤令》。诏令指出,哪怕是“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各级官员也要“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结果,他手下人才济济,最终统一了北方。 

北宋司马光认为治国者选拔人才应该以德为先、以才学为次。他说:才、德两全者是“圣人”,才、德俱无者是“愚人”,德超过才者是“君子”,才超过德者是“小人”,君主选拔人才之时,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来用,与其选择小人,不如选择愚人。 

以上材料颇有启示意义。请综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A【解析】错在“它总是把错误观点渗透在娱乐视频之中”。原文是“善于把虚无历史的意象和观点掩藏于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娱乐信息之中”,娱乐视频仅仅是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之一,并非全部。 

2.(3分)D【解析】A项错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想迅速改变人们的思想”,此意于文无据。B项错在“他们会不自觉地受到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毒害”,低级无趣的文化产品中不一定都有历史虚无主义思想。C项错在“存身之处截然不同”,材料只是说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主要存身于互联网新媒体舆论场”,并没有说传统历史虚无主义的存身之处,其也可能存身于互联网新媒体舆论场。 

3.(3分)B【解析】B项是直接否定抗日战争,表现方式是显性的,不属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A、C、D三项都是利用文艺形式来否定历史,较为隐蔽,属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4.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都是总分关系。材料一第一段指出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后果危害非常严重,然后从消弭历史认知、瓦解主流价值、动摇唯物史观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材料二第一段指出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是迂回的、隐蔽的、片段化的,然后从策略隐蔽化、观点碎片化、对象大众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指出相同点1分,对两则材料作具体分析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这是借科学之名抹黑英雄人物的现象,是“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以英雄人物“邱少云被火烧的笑话”为噱头制作短视频供人娱乐,于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瓦解着人们的精神信仰,危害极大。对这类现象,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辨识和防范;国家也应对此予以严惩。(指出性质2分,指出危害2分,指出对其的态度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3分)D【解析】A项错在“每家每年可以得到约十五万元,就勉强可以过活了”,一是每年不一样,分为大年和小年,此时是个大年;二是对于“三口之家”来说,有这十五万元也不行,还得“再拉扯点别的活计”。B项错在“张裕民孤掌难鸣”,有斗争钱文贵的想法的并非只有张裕民,所以不能说“孤掌难鸣”。C项错在“从心底里不愿意斗争他”,赵得禄不愿意斗争江世荣,是因为“脸软,拉不下来”,不是“从心底里不愿意斗争”。 

7.(3分)C【解析】“富有地域色彩”错。选项中所列的话语,并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的人的专有话语,没有地域色彩。 

8.接续前面的对话,同时引出后面开农会的内容,使情节前后贯通,散而不乱。在叙写果树园方面的内容时,插入有关村干部的思想状况,写出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凸显土改运动初期改革的艰难,内容更丰富,情节显得有波澜。(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节选部分以张裕民与杨亮的对话、杨亮与郭全的对话,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改变旧的社会秩序、翻身得解放的历史事件;写出了土改运动的复杂性、艰巨性;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深受人民拥护以及土改运动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可谓思想深刻。它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不是通过枯燥的介绍,而是借助于具体的事件、生动的描写、鲜明的形象,让读者如临其境,不知不觉间就对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3分)C【解析】“复部将”指的是贾复的部将,“平之”语意完整,故应该在“复”前面断开,排除B、D项。“军营”是“犯法”的主语,“时尚草创”语意完整,故应该在“军营”前面断开,排除A、D项。“还”的意思是返回,“复以为耻”语意完整,故应该在“还”前面断开,排除A、B项。 

11.(3分)C【解析】“农桑”不包括手工业。 

12.(3分)A【解析】错在“要求他以忠正之音引导皇帝”,宋弘只是希望如此,从文中看,他并未对桓谭明言。 

13.(1)桓谭到了,宋弘不给他席垫(座位)而责备他,桓谭叩头认错;过了很久,才让他离开。[关键词语“让”(责备)、“谢”(认错,道歉)、“乃”(才)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我是将领,能够带剑侍奉在您身旁。突然有了变故,足够抵挡。[关键词语“将也”(判断句)、“卒”(同“猝”,突然)、“当”(抵挡)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目的是说明光武帝的用兵思想和周武王的用兵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传布兵威和德行,安抚百姓;这是值得赞美的。(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建武二年二月壬子这天,任命太中大夫京兆人宋弘担任大司空。宋弘推荐沛国人桓谭担任给事中。光武帝命令桓谭弹琴,喜爱他奏出的浮靡的音乐。宋弘听说这件事后,不高兴;等到桓谭出宫,就穿着朝服在府上正襟危坐,派官吏召桓谭。桓谭到了,宋弘不给他席垫(座位)而责备他,桓谭叩头认错;过了很久,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会聚群臣,让桓谭弹琴。桓谭见到宋弘,失去其常态。光武帝感到奇怪就问他,宋弘离开坐席摘下冠帽道歉说:“臣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以忠正之音引导皇上。可是他却让朝廷沉溺和喜欢与雅乐相背的音乐,这是臣的罪过。”光武帝变了脸色,向他表示歉意。秋天,贾复向南攻击召陵,平定了召陵。贾复的部将杀了人,颍川太守寇恂抓捕到这个部将,关进监狱。此时还处于国家初创时期,军中的人犯了法,大多予以宽容,寇恂则在市场上处死了这个部将。贾复认为这是耻辱,军队返回时路过颍川,对身边人说:“如果见到寇恂,我一定亲手用剑杀了他!”寇恂知道了这个计划,不想与其相见。他姐姐的孩子谷崇说:“我是将领,能够带剑侍奉在您身旁。突然有了变故,足够抵挡。”寇恂说:“不能这样。从前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服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于是下令属县准备丰盛的食物,备足酒醪;执金吾军队进入州界,每个人都得到两个人的酒食。寇恂出去在路上相迎,又称病回府。贾复带兵想要追赶他,可是吏士都喝醉了。寇恂派遣谷崇把情况报告光武帝,光武帝就征召寇恂。寇恂到了,被引见光武帝;当时贾复已经先在座位上,想起来回避他。光武帝说:“天下尚未平定,两虎怎么可以私下相斗!”于是两人相并而坐,极尽欢乐之情,然后一起坐车出宫,结成好友而离开。冬天十一月,赤眉军在三辅地区横暴作乱。光武帝就派遣偏将军冯异讨伐他们,光武帝告诫冯异说:“三辅地区遭受王莽、更始的祸乱,生灵涂炭,百姓无所依靠,无处诉苦。将军如今奉令讨伐那些不法之徒,那些投降的营寨,遣送他们的将领到京师来;遣散百姓,让他们经营农桑;毁掉他们的营壁,不要使他们重新聚集。征伐不一定非要攻地、屠城,关键是平定地方、安抚百姓啊。众将并非不善于作战,但他们喜欢虏掠。你本来就能统领吏士,时时要想到谨慎不超越规矩,不要让郡县的百姓感到痛苦!”冯异叩头接受命令,引兵西进,所到之处传播威望和信义,群贼大多投降。 

臣司马光说:从前周人称颂武王之德说:“宣扬令人怀念的美德,我所到之处只求安定。”说的是王者的用兵意图在于传布兵威与德行、安抚百姓罢了。光武帝之所以夺取关中,采用的就是这种思想。难道不值得赞美吗! 

15.(3分)D【解析】错在“分写作者和崔判官的别后生活”。从诗的内容看,颈联是承颔联而来,颔联写的是作者与刘君,则颈联写的也是作者与刘君,因此,颈联上句写的是刘君的生活而非崔判官的生活。 

16.示例一:尾联确实是作者与二人的共勉:尾联表达了双方都要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杀敌报国的情怀。理由:这首诗是武元衡用于赠别崔判官的,则尾联自然是对其到达太原后的勉励。本诗从第二句到第六句,都在写作者与刘君的关系,则向刘君荐举崔判官的意思十分明显,刘君读到此诗是意料中事,因此,尾联也可以看作是作者与刘君的共勉。(表达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尾联并非是作者与二人的共勉,而是与崔判官的共勉:尾联表达了双方都要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杀敌报国的情怀。理由:这首诗是武元衡用于赠别崔判官的,则尾联自然是对其到达太原后的勉励。虽然本诗从第二句到第六句,都在写作者与刘君的关系,但这只是作者对可能到刘君处求职的崔判官的安慰,诗不是给刘君看的,所以不是作者与刘君的共勉。(表达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2)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3)示例: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每空1分,共6分。错字、多字、少字则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答案不唯一。) 

18.(3分)C【解析】第一处,沈博绝丽: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语境说的是“民族音乐”,故用“博大精深”更合适。第二处,流芳千古:美名永传于后世。流传千古:永远流传于后世。语境说的是“名曲”,与美名无关,故用“流传千古”。第三处,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两个成语均可用,但“浩如烟海”有赞许的意味,而“不计其数”只是强调多,并与前面的“众多”重复,所以用“浩如烟海”更好。第四处,轻重缓急:指事情有次要的、主要的、缓办的、急办的区别。和谐动听:听起来舒服、悦耳。前者是名词,不适用于语境,故用“和谐动听”。 

19.(3分)D【解析】原句有三种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您如果”应改为“如果您”;二是用词不当,“倾听”应改为“聆听”;三是成分残缺,应在“徜徉”后加介词“于”。把三种语病都修改了而且修改正确的是D项。 

2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民族音乐比作美酒,突出了它的令人陶醉的美;把民族音乐比作唐诗,突出了它的含蓄、令人回味无穷的特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感,有助于强调民族音乐的特点。(比喻3分,对偶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1.(3分)C【解析】以“每个亚基”和“其中每个亚基”作为句子开头都可以,但“其中一个血红素辅基”语意不明,故A、D项不合适。另外,“其”字代指前文,使前后语句衔接更紧密,所以B、C项比A、D项更合适。文段主要说的是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所以以“显现出了红色”为结尾更好,故排除B项。 

22.示例:血液还有其他颜色 人类的血液之所以呈红色血细胞分为三类(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3.【写作指导】 

试题给出了两则材料:一是曹操《求贤令》的内容,反映了曹操的用人观:无论道德品行如何,只要有本领即可。二是司马光关于选拔人才的议论,反映了他与曹操恰好相反的人才观:选拔人才应该以德为先,先用圣人和君子,如果两者都没有,就用愚人,但决不用小人。两个古代名人对于用人的看法颇有矛盾之处——曹操不重德而重才,司马光先重德次重才。由此可以看出本作文要求论述的是才与德的关系。对于曹操的做法,可以指出他采用的其实是权宜之计,战乱时代,急需人才,所以一时兼顾不到其德性;对于司马光的言论,应该以其为根本,提出自己对才与德的认识。另外,要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阐述个人观点。 

【参考立意】 

才胜于德,但有才无德,大事不成;重德或重才,要依需要而定;选拔人才应该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是对人才的要求。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