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省豫北名校2021-2022学年下期第一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2022学年下期第一次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博物院有一件裴李岗文化的“乳钉纹红陶鼎”,距今已有7000~9000年的历史,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鼎。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先民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最早用于炊煮食材的鼎就逐渐变成了礼器。传说禹曾划分天下为九州岛,令九州岛州牧贡献青铜,铸为九鼎,并在上面铸刻名山大川、奇异之物,于是“九鼎”就有了王权至高无上和国家繁荣统一的意味。虽然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后来的周礼确实对鼎等青铜器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而百姓自然就不能用鼎了。当然,随着周王室日渐衰微,这些规定慢慢成了一纸空文。如曾国在战国初期是一个小国,但在其国君曾侯乙的墓葬中,考古工作者竟然也发掘出了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八簋。类似情况在“礼崩乐坏”的东周并不少见。

从新石器时代到东周,鼎的功能经历了“人化→神化→礼化→人化”的演变,纹饰风格也不断变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兽面纹。兽面纹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如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和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足上端都有浮雕式兽面纹,大盂鼎的颈部还有带状兽面纹,看上去神秘而狞厉。宋代的金石学家把它们统称为“饕餮纹”。所谓饕餮是传说中的上古怪兽,十分贪吃,连自己的身子都吃掉了,只剩下一个头,是贪欲的象征。但商周的兽面纹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张光直先生认为在青铜器上铸造兽面纹是为了与神沟通,而陈公柔和张长寿先生认为兽面纹是先由一对圆泡状乳钉变成双目,再逐渐繁复增饰而来,其根源是史前的眼睛崇拜。

由于鼎在先秦是重要的礼器,所以器主往往会在上面铸刻文字。商代青铜器铭文多为徽记,字数较少,只有器主的族徽或其族名、官名、私名等。如国家博物馆的子龙鼎,内壁近口缘处只有“子龙”二字。而且“龙”字的象形意味特别浓,几乎像一幅小画。到了西周,由于周人比商人更加重视礼制,所以青铜器上除了徽记,还出现了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礼仪等情况的长篇铭文。这类长篇铭文一般是详述铸造本器的原因,整体读下来有点像现在的新闻报道。

我们知道,时代越久远,史料就佚失得越厉害。当年孔子虽然知晓一些夏商的礼制,但还是不敢妄言,就是因为“文献不足故也”。因此,在传世典籍较少的情况下,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等便能起到证经补史的作用,即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拿大盂鼎来说,它的铭文是目前所见西周时期最早的“册命”类出土文献,与其他西周中晚期册命类金文相校,我们就可以了解西周时期册命制度的演变。还有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历代君王事迹、征伐方国、政治动乱、奴隶买卖、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宴飨、田猎、联姻等内容。我们藉此可以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拾起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遗失的碎片,一窥古人生活。

虽然现在的生活比起先秦发生了巨变,但在重大的场合,我们仍会选择用鼎来纪事。如19951021日,中国政府就向联合国总部赠送了一尊“世纪宝鼎”。那些青铜器看似冰冷,背后传承的中华民族的血脉,却永远温暖如初。

(摘编自吴比《钟鸣鼎食,吉金永宝》)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由食器逐渐成为礼器说明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先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B. 依照周礼,鼎的多少取决于鼎主人地位的高低,曾侯乙用九鼎属于僭越礼制。

C. 从新石器时代到东周,鼎的功能所经历的演变都体现在了其纹饰风格变化上。

D. 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延续了中华民族在重大场合以鼎纪事的传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举大禹铸鼎的传说,说明鼎在中国古代对王权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B. 第二段交代兽面纹相关信息及其含义的不同观点,证明其在古代纹饰上具有代表性。

C. 把西周时鼎上的长篇铭文说成“新闻报道”,更容易让读者理解铭文内容的作用。

D. 文中使用“目前已知(所见)最早”等语,对列举内容做出限制,使行文更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禹划分九州岛、铸造九鼎之事可能有假,但其对周礼和后来鼎的使用规定却有重大影响。

B. 商鼎和周鼎在文字呈现上有明显区别,前者只有徽记没有铭文,后者徽记和铭文都有。

C. 学界对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外形没有统一认识,以致对其蕴含的意义也无法达成共识。

D. 铭文可以补充历史文献的不足,通过解读鼎的铭文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真实的历史。

1~3题答案】

【答案】1.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鼎的功能所经历的演变都体现在了其纹饰风格变化上”表述过于绝对,文中只是说“鼎的功能经历了‘人化→神化→礼化→人化’的演变,纹饰风格也不断变化”。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 证明其在古代纹饰上具有代表性”表述有误。文章第二段交代兽面纹出现的地理范围、盛行时间以及学界对兽面纹含义的不同观点等信息,是为了证明鼎的功能演变的,而不是为了证明其在古代纹饰上的代表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但其对周礼和后来鼎的使用规定却有重大影响”表述有误。原文是“虽然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后来的周礼确实对鼎等青铜器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文章写大禹铸鼎的传说主要说明鼎变为礼器,周礼对鼎等青铜器使用的严格规定是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二者没有“礼”方面的联系。

B.前者只有徽记没有铭文”表述有误。原文有“商代青铜器铭文多为徽记,字数较少”,意思是徽记是铭文的一种。

C.对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外形没有统一认识”表述有误。原文列举了张光直、陈公柔和张长寿等学者对商周兽面纹含义的理解,他们是从作用方面分析的,不是从对外形的认识方面阐释的。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1月12日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相关结果推算,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为3.46亿人,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总体目标。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冰雪进校园”成效显著,《报告》显示,15.73%的受访者的孩子学校有冰雪体育活动或开展了知识普及。

健身去哪儿”是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工作的“牛鼻子”问题,冰场、雪场由于建筑规格、技术要求、成本造价更高,场地设施不足同样是困扰我国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针对“不知道哪里举办活动”“有一定风险,怕受伤”“不会且没人教”等阻碍因素,我国冰雪运动社会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努力将冰雪运动赛事、活动、科学指导办到群众身边。

(摘编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传递重要信息》,《中国体育报》2022年1月13日)

材料二:

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冬奥会筹办以来,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共同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包括把冰雪运动知识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制定并实施冰雪运动教学计划,打造一批冰雪运动特色教育学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

我国申办冬奥会以来,国家和地方就发展冰雪运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李森介绍,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冬奥会后我国还将持续鼓励各地对现有冰雪设施、冰雪场地提质升级,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各类人群冰雪运动的需要。

冰雪运动的推广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持续进行。李森表示,各地体育部门不断加大对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也就是对冰雪运动的基层教练员的培养。冬奥会结束后,这些人群还会持续增多,对冰雪运动的普及将起到更大的指导性的作用。

(摘编自张艺《中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已实现》,“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月13日)

材料三:

对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丁东表示,这个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承诺,而目标的实现说明中国政府言必信、行必果,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交上的一份答卷。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冰雪运动在全国人民当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当中得到广泛宣传、推广和普及,更多的人得以参与其中。”丁东说,“同时,以冬奥会为契机,冰雪运动带动了许多地方产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上上下下都开始了解、熟悉冰雪文化,冰雪产业在很多地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进一步推动地区发展。”

除了冰雪运动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在谈及冰雪运动的普及对于群众生活的影响时,丁东表示,冰雪运动还丰富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冰雪运动给群众的健身方式带来新的选择。“我们以前可能更多的是通过夏奥会包含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现在我们通过了解冰雪运动,比如滑雪滑冰,陆地冰壶、陆地冰球等等,像这样的方式,大家参与进来也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丁东说。

丁东介绍,北京冬奥会为我们国家的体育发展带来全新的促进和推动。着眼于后冬奥时期,国家体育总局上下也在考虑怎么让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成果能继续延续下去。“我们会建设更多的冰场雪场,积极推广冰雪运动,让更多的人能够就近就便到冰场雪场去活动。”场地的缺乏也导致赛事的缺乏,丁东表示,下一步还需要完善的是怎么结合一些赛事活动,包括一些制度,让各级别的爱好者都能够更多参与进去。

(摘编自王东、黄小异《“扬长”“补短”做好冰雪运动普及》,《光明日报》2022年1月18日)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雪运动的主力军是18到30岁的青年群体,60岁以上的群体参与率最低,说明冰雪运动参与率和参与人数深受年龄的影响。

B. 虽然南、北方地区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差距较小,但参与率相差较大,这与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C. 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冰雪运动,从参与人数看东部远高于西部,从参与率看东部和西部相差不大,见证了“西扩东进”的战略效果。

D. 北方地区冰雪运动参与率高于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主要依靠的是东北地区,这也说明东北地区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比较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校园开展冰雪体育活动、打造冰雪运动特色教育学校、与2015年比增幅高达317%的标准冰场都说明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成效显著。

B. 现在推广冰雪运动还有不少阻碍因素,像没有比赛、运动中易受伤、没有人教等,针对这些关键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措施。

C. 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除了兑现了我国向国际社会的承诺,还带动了冰雪运动、地方产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等。

D. 丁东认为后冬奥时期,要扬人们熟悉夏奥会包含的运动项目的长处,避人们不熟悉冬奥会包含的运动项目的短处,传承冬奥会遗产。

6. 有关中国发展冰雪运动方面,李森、丁东表述了哪些相同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6题答案】

【答案】4.D    5. C   

6. 国家重视,在青少年中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和普及冰雪运动。②冬奥会结束后会继续注重冰雪运动场所的建设,让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③今后还会一如既往地推广冰雪运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能力。

D.“主要依靠的是东北地区”错误。东北地区冰雪运动的参与率高,但从北方地区冰雪运动参与人数186亿和东北地区051亿分析,东北地区总人数在北方地区占的比例较小,不能说主要依靠的是东北地区。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说明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成效显著”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数据显示”前面是有关冰雪运动进校园问题,其后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我国标准冰场的数目,不能只用来分析校园的冰雪运动情况。

B.“没有比赛、运动中易受伤、没有人教等,针对这些关键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措施”错误。原文“不知道哪里举办活动”不代表没有比赛;国家出台的政策集中在培养体育社会指导员、建设更多的冰场雪场和组织赛事等方面,没有有关受伤问题的解决办法。

D.“要扬人们熟悉夏奥会包含的运动项目的长处,避人们不熟悉冬奥会包含的运动项目的短处”错误。从材料三的最后一段分析,“长”是指北京冬奥会对我国体育发展带来的推进,“短”是指运动场地设施缺乏。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主要观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需要找到李森、丁东在中国发展冰雪运动方面的观点,然后找出二人相同的观点并分点概括。

材料二中提到李森的观点,主要有:①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如“冬奥会筹办以来,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共同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包括把冰雪运动知识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制定并实施冰雪运动教学计划,打造一批冰雪运动特色教育学校”;②国家和地方出台政策、措施,如“国家和地方就发展冰雪运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③冰雪设施、场地在奥运会后继续满足人们冰雪运动的需求,如“冬奥会后我国还将持续鼓励各地对现有冰雪设施、冰雪场地提质升级,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各类人群冰雪运动的需要”;④培养冰雪运动的推广和专业人才,如“冰雪运动的推广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持续进行……各地体育部门不断加大对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也就是对冰雪运动的基层教练员的培养。冬奥会结束后,这些人群还会持续增多,对冰雪运动的普及将起到更大的指导性的作用”。

 

由此分析,二人相同的观点有:对青少年的宣传、培训方面;冬奥会结束后有关冰雪运动的两个方面;一是让更多人继续参与运动问题、一是继续进行冰雪运动的推广。

材料三中提到丁东的观点,主要有:①“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活动”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承诺的重视,如“对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这个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承诺,而目标的实现说明中国政府言必信、行必果,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交上的一份答卷”;②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得到广泛宣传,如“更重要的是我觉得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冰雪运动在全国人民当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当中得到广泛宣传、推广和普及,更多的人得以参与其中”;③冰雪运动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如“冰雪运动带动了许多地方产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上上下下都开始了解、熟悉冰雪文化,冰雪产业在很多地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进一步推动地区发展”;④冰雪运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冰雪运动还丰富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冰雪运动给群众的健身方式带来新的选择”;⑤让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成果延续下去,如“国家体育总局上下也在考虑怎么让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成果能继续延续下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开幕时,四凤在靠中墙的长方桌旁,背着观众滤药,她不时地摇着一把蒲扇,一面在揩汗。鲁贵(她的父亲)在沙发旁边擦着矮几上零碎的银家具,很吃力地;额上冒着汗珠。】

鲁贵  (喘着气)四凤!

四凤 (厌烦地,冷冷地看着她的父亲)是!爸!干什么?

鲁贵  我问你听见我刚才说的话了么?

四凤  都知道了。您少说闲话吧!(嘘出一口气)呀!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

鲁贵  四凤,你听着,我再跟你说一遍,回头见着你妈,别忘了把新衣服都拿出来给她瞧瞧。

四凤 (不耐烦地)听见了。

鲁贵  (自傲地)叫她想想,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

四凤  (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

鲁贵  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儿周公馆吃的好,喝的好,几是白天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睡觉。

四凤  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鲁贵  (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下也有许多钱啦!

四凤  钱!?

鲁贵  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四凤  (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

鲁贵  (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我是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四凤  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鲁贵  (坐在长沙发上)钱不钱,你没有你爸爸成么?你要不到这儿周家大公馆帮主儿,这两年尽听你妈妈的话,你能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

四凤  (回过头)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

鲁贵  什么脸不脸?又是你妈的那一套!你是谁家的小姐?——妈的,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

四凤  (气得只看父亲,忽然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您把老爷的鞋再擦擦吧。

鲁贵  (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四凤  (忍气)爸爸,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

鲁贵  咦,周公馆挡不住我跟我女儿谈家务啊!我跟你说,你的妈……

四凤  (突然)我可忍了好半天了。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

鲁贵  我,我,我做了什么啦?(觉得在女儿面前失了身份)喝点,赌点,玩点,这三样,我快五十的人啦,还怕他么?

四凤 他才懒得管您这些事呢!——可是他每月从矿上寄给妈用的钱,您偷偷地花了,他知道了,就不会答应您!

鲁贵  那他敢怎么样,(高声地)他妈嫁给我,我就是他爸爸。

四凤  (羞愧)小声点!这没什么喊头。——太太在楼上养病呢。

鲁·贵  哼!(滔滔地)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大的委屈呢。你看我这么个机灵人,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刮刮叫。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的女儿就在这公馆找上事;就说你哥哥,没有我,能在周家的矿上当工人么?叫你妈说,她成么?——这样,你哥哥同你妈还是一个劲儿地不赞成我。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不认她,说不定就离了她,别看她替我养女儿,外带来你这个倒霉蛋哥哥。

四凤  (不愿听)爸爸。

鲁贵  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

四凤  (小心地)我听说,不是我们老爷先叫矿上的警察开了枪,他才领着工人动的手么?

鲁贵  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

四凤 您听错了吧;哥哥说他今天自己要见老爷,不是找您求情来的。

鲁贵  (得意)可是谁叫我是他的爸爸呢,我不能不管啦。

四凤 (轻蔑地看着她的父亲,叹了一口气)好,您歇歇吧,我要上楼跟太太送药去了。(端起了药碗向左边饭厅走)

(有改动)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幕时的舞台说明写鲁贵和四凤各干各的活计,这个普通平常的场景,其实是剧作者的有意安排。

B. 四凤的“不耐烦”“轻蔑地笑”“忍气”等都表现出了一种初期的、限于四凤一家人的潜在冲突。

C. 二人的对话有父女间交流的口吻,也流露出鲁贵自私、贪婪、趋炎附势、好吃、好喝、好赌的性格。

D. 四凤提到“天气这样闷热”,说明她此时的心情和处境,更是为了控诉当时恶劣不堪的社会环境。

8. 节选部分除了揭示鲁贵和四凤这一对父女间矛盾外,还涉及哪些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 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分析四凤母亲的性格特点。

7~9题答案】

【答案】7.D    8. 鲁贵与妻子、儿子的矛盾。鲁贵认为妻子穷讲究,认为儿子不好好干。
②鲁贵的儿子与周家矿上的矛盾。鲁贵的儿子率领矿工罢工,要到周家给老板讲罢工的条件。
   

9. 爱家庭。舍不得自家女儿当人家的使女,回来先看自己的女儿,会问女儿的具体情况;把挣的钱寄回家。
②讲脸面。为了自家脸面到很远的地方做帮佣。
③有骨气。鲁贵认为这是“穷骨头”,体现了她的傲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 .更是为了控诉当时恶劣不堪的社会环境”错误,剧本里的环境具有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作用,但当时四凤提到“天气这样闷热”只是对闷热天气的描述,她在这个时候思想上并没有觉醒,因此并不是为了控诉当时恶劣不堪的社会环境。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可知鲁贵和妻子之间有矛盾;根据“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可知鲁贵和儿子之间有矛盾。鲁贵认为妻子穷讲究,认为儿子不好好干。

根据“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可知,鲁贵的儿子与周家矿上的矛盾。鲁贵的儿子率领矿工罢工,要到周家给老板讲罢工的条件。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四凤的话“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可知,四凤母亲爱自己的家庭。

根据鲁贵的话“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可知,四凤母亲讲脸面,自尊自爱自强。

根据“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可知,在鲁贵眼里的没骨气其实是有骨气,体现了她的傲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樊哙曰:“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有改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B.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C.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D.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东,地域名称,在本文中指潼关、崤山以东;也曾用于指太行山以东的地方;古亦指华山以东。

B. 天子,旧称统治天下的人。古代认为帝王乃受天命而有天下,所以帝王为上天的儿子,称为“天子”。

C. 跽,指挺直上身跪起来。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小腿上,起身时就需要先挺直上身。

D. 参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面,御者在中间,一人在右面陪乘或担任警卫,称“参乘”或“车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无伤告密是项羽和刘邦产生矛盾的导火索,项羽的谋士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表现,说刘邦有野心,使刘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 项伯为了报私恩而夜访张良,劝他逃走,但张良却将消息通知了刘邦;刘邦于是拉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辩护,最终项伯同意调停。

C. 项羽一听到刘邦刚到鸿门的言辞,马上坦白是曹无伤的谗言使两人有了嫌隙,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对刘邦身边的猛将樊哙有所忌惮。

D. 范增明白项羽性格中的不足,同时也明白刘邦若不死,必定会成为项羽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于是多次举玉玦暗示项羽下令杀掉刘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2)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10~13题答案】

【答案】10.C    11. A    12. C   

13. (1)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国相,占有全部的珍宝。

(2)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盗贼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

破……入”是连续动作,“咸阳”是“入”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毫毛”是“不敢有所近”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AB

宫室”是“封闭”宾语,“还”是回到的意思,是回到霸上驻军,“还”前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指潼关、崤山以东”错误。山东在本文中指崤山以东。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述原文内容的能力。

C.对刘邦身边的猛将樊哙有所忌惮”错误。从樊哙闯帐一节来看,项王并不认识樊哙,把曹无伤的事情告诉刘邦主要是因为项王想向刘邦示好。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王关中”,在关中称王;“使”,任命;“尽有之”,占有全部的珍宝。

2)“覆”,底朝上翻过来,扣;“加”,放;“啖”,吃。

参考译文: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国相,占有全部的珍宝。”项羽很生气,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范增劝告项羽:“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色。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运气呀。抓住机会攻打他,不要错失良机。”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张良进入刘邦的大帐,把情况详细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该怎么办?”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您不敢背叛项王。”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希望您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哈。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进入军帐,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樊哙说:“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盗贼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都尉古剑(节选)

白居易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斩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注】本诗约作于元和初诗人任左拾遗期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性”,原本的性格特征;“无与俦”,没有同类相比,说明古剑的独特。

B. 诗歌用刚硬和柔软对比,体现了古剑宁可牺牲自我也不低头的个性。

C. 古剑不愿意解决个人恩怨,更不屑于夜半行动,做见不得人的丑事。

D. 诗歌前八句从宝剑的精纯和愿斩佞臣两方面揭示出宝剑的内在特点。

15. 诗歌最后两句“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是如何通过古剑来刻画朝臣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15题答案】

【答案】14.B    15. 通过象征(托物言志)手法,把宝剑比作朝臣。②古剑是锋利的兵器,应该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不能玷污其“神兵”的称号。③作为朝臣,应该尽职尽责,要重视国家大事,不要只关注无关紧要的事情,丧失作为朝臣的重要作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体现了古剑宁可牺牲自我……”错误。“可使寸寸折”体现的是古剑的刚硬,而不是牺牲精神。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后两句“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意思是:劝你使用时务须谨慎,不要让神兵利器为你而抱愧蒙羞,也就是说这样锋利的兵器,应该使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不要玷辱了我“神兵”的光辉称号。这是托物言志,用宝剑的不同凡俗及其优秀品质,塑造一个刚正不阿、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重臣和谏官的形象。咏剑与赞人,融合为一。这两句卒章显志,点明此诗的主旨,告诫包括自己在内的谏官们,应该不怕得罪权贵,去弹奏国家大事;而不应该只议论一些无关重要的小事,来敷衍塞责。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客人看到苏子“愀然”后表述二人坐船、饮酒的美好状态,以此劝慰苏子不必忧愁凄怆。

(2)荀子在《劝学》中十分推崇借助外物达到某种目的的做法,他认为“____________是能够到达千里之外的人,“____________是能够横渡大河的人。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鼓励四位弟子各言其志,唯独子路受到孔子的“哂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题答案】

【答案】    ①. 驾一叶之扁舟    ②. 举匏樽以相属    ③. 假舆马者    ④. 假舟楫者    ⑤. 为国以礼    ⑥. 其言不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题在作答时,熟读背诵是前提,在仔细阅读所给情景的同时,还需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如:“扁”“匏”“樽”“舆”“楫”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的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亚洲太平洋迁徙路线上的候鸟,便从越冬地澳洲,经崇明东滩____________、饱餐美食、梳理羽毛后,飞往繁殖地西伯利亚。九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飞回澳洲时再回崇明岛休整,虽然____________,但最终会留下一串鸣声,展翅而去。春季的候鸟大多是以鸻鹬类为主,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补充盐分。它们漫步东滩时,悠闲惬意,偶尔也会进入芦苇带,稍事观光,便回到自己的区域。大芦荡的茂密、高大以及幽暗,也许不为它们喜欢,或者知道那是别的种群的地盘。秋天飞抵东滩的是雁鸭类群,有的路过,有的越冬,____________。在这一类群中,口味也不尽相同,小天鹅喜食海三棱草的地下球茎或根茎,野鸭好吃丝草籽,小坚果也行。这些鸟类的作息规律是白天游走于藻类盐渍带,乡人说的光泥滩,傍晚飞回歇息处,享用各自的食物,然后进入梦乡。雁群类的鸟喜食芦根,(    ),从潮沟中掘食芦根要方便很多。散步的区域也在光海滩,各种类别的鸟,走着各自的道,享受着海风和阳光,没有明争暗斗,只是____________罢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养精蓄锐    流连忘返    触目皆是    和而不同

B. 休养生息    依依不舍    触目皆是    求同存异

C. 养精蓄锐    依依不舍    数以万计    和而不同

D. 休养生息    流连忘返    数以万计    求同存异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食源地在芦苇带外沿与别的野草连接处的潮沟

B. 潮沟在芦苇带外沿与别的野草连接处是食源地

C. 在芦苇带外沿与别的野草连接处的潮沟是食源地

D. 食源地是潮沟,即芦苇带外沿与别的野草连接处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季候鸟大多以鸻鹬类为主,它们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补充盐分。

B. 春季的候鸟以鸻鹬类为主,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进行盐分补充。

C. 春季的候鸟大多是鸻鹬类,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进行盐分补充。

D. 春季的候鸟以鸻鹬类为主,它们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补充盐分。

17~19题答案】

【答案】17.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休养生息:政府在战乱后,不扰民、不劳民,借以恢复人民的元气,培养人民的生机。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语句写鸟在这里吃、住,用“养精蓄锐”更合适。

依依不舍:形容感情很深,舍不得离开。流连忘返:原本指因迷恋于游乐,而忘了回去。现多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语句写鸟舍不得离开这里,用“依依不舍”更合适。

数以万计:数,计数;以万来计数。形容数量极多。触目皆是: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形容极多。写鸟多,用“数以万计”更合适。

和而不同:同,苟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盲目苟同。求同存异:在对事物的看法或态度上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语句主要写鸟们之间关系融洽,用“和而不同”更合适。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括号前后文分析,语句表述的主体是“鸟”,第二句的主体也应该是“鸟”,但不一定主语是“鸟”,这就排除了表述主体是“潮沟”的BC

从语句结构分析,前后文都是常式句,加上表述主体是“鸟”,就没有必要解释名词“潮沟”,这就排除了D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

①“大多是以……为主”句式杂糅,改为“大多是……”或“以……为主”;

②“喜欢……”成分残缺,第一句的主语是“候鸟”,按照承前省略的原则,第二句的主语也是“候鸟”,但从第二句的意思分析,其主语应该是“鸻鹬”,所以应该在“喜欢”前加上主语“它们”“鸻鹬”等。

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履历表上有“籍贯”一栏,谁都知道应该填写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但这是一种现代的概念。在古代, ①  。古代史书上说一个人的原籍,只说“贯”或“乡贯”“里贯”,不说“籍”或“籍贯”。《隋书·经籍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这两个例子中的“贯”,即是指原籍、出生地,亦即   ②   。

籍与出生地有些关系,但并不是指出生地。比如负担产盐徭役的人户,以“盐户”或“灶户”为其通称。这种人户的籍叫作“灶籍”,隶属于这个籍的人户,都对朝廷有供应食盐的徭役负担。在古代,普天下的百姓都属于帝王的当差人户,都被编入某一籍中去当差。各种人户都有籍,由官府派定徭役专业。历朝的制度都是“役皆永充”,户籍一经确定,   ③   。灶籍的人就得世代为朝廷从事煮盐的徭役,军籍的人就得世代为朝廷当兵打仗。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阅读文段,用简洁的语言解说“贯”“籍”两个概念的意思。要求:语句准确、简明,不超过50字。

20~21题答案】

【答案】20.籍和贯含义不同

现代意义上的籍贯

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21. 示例:贯,一个人的出生地/是什么地方的人/原籍。籍,一个人的家庭世代对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一个人的家庭世代从事的职业。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后文的“只说‘贯’……不说‘籍’”分析,两个名词有明显区别,可以填:籍和贯含义不同。

第二空结合前文“现代履历表上有‘籍贯’一栏,谁都知道应该填写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但这是一种现代的概念”可知“这两个例子中的‘贯’,即是指原籍、出生地”符合现代意义上的籍贯的意思,可以填:现代意义上的籍贯。

第三空,从后文的“世代”分析,籍要求人世代从事这个工作,由此判断,空格的内容应该与籍要求一个家庭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职业相关,可以填: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概念含义的能力。

贯”的信息来自第一段,主要信息有“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原籍”“出生地”等,由此分析,“贯”就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或叫原籍。

籍”的信息来自第二段,有“都对朝廷有供应食盐的徭役负担”“各种人户都有籍”“世代为朝廷从事”等信息,由此明确“籍”指一个人的家庭世代为朝廷负担的徭役类别等或者一个人的家庭世代从事的职业。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魏文侯派名将乐羊攻打中山国,尽占其地,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何以知道?”翟璜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明白了翟璜的意思,就派他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上述材料可以带给生活在新时代的当代青年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听取意见智慧通达,明辨是非铸就辉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面对大臣的谏言,魏文侯能知错就改,听取劝谏,派翟璜追回任座,并奉他为上客。由此看来,魏文侯不失为一位明君。他最终因为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成功开创了魏国百年霸业。

听取意见,成就辉煌人生。

从古至今,贤才并不少,少的是知贤用人的君主。若说齐桓公不计较管仲曾与他为敌的事,显然不现实。那么使其放下宿怨,毅然任用昔日仇敌的,除了鲍叔的慧眼识人,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宽广心胸。虚怀若谷,大局为重,方成一代明君。在一次会议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受到严厉指责,一名技术员指出公司开发网络浏览器滞后。盖茨略作沉吟,没有生气,决然自责,并向与会者诚恳道歉,此举也宣告了“微软”经营方向的转型。盖茨后来谈起这件事时说:“我不想在面子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听取意见是完善自我成就辉煌的必由之路。

善于纳谏,挽救国家危亡。

邹忌以家事喻国事,劝齐王纳谏,齐王从谏如流,扭转了齐国国力并不强大的局面,让燕韩卫皆朝于齐;魏征多次犯颜进谏,唐太宗接受隋朝灭亡教训,虚怀纳谏,在唐初艰难的处境下终于开创“贞观之治”。2020新冠肺炎肆虐之际,我国领导人亲自指挥,积极听取钟南山李兰娟等科学家意见,果断采取措施,力挽狂澜;而美国总统拒绝采纳专业人士意见,导致该国感染新冠病毒人数呈几何级增长,完全无法控制。可见,听取雅言,善于纳谏对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

广进言路,走向光明未来。

在科学研究方面,同样需要广进言路,听取意见。“杂交水稻没有优势”,世界知名生物学家的论断就像紧箍咒,紧紧束缚着水稻杂交研究者的手脚,许多专家因此放弃了这一领域。然而袁隆平院士没有被这一所谓的权威“意见”阻挡了研究的脚步,几十年如一日不停探索,并听取不同的声音,追寻着“禾下乘凉梦”。正是这一份执着,让杂交水稻、超级水稻不断创造纪录。这不仅成就了他在世界农学领域的地位,更是构筑起世界粮食安全的屏障。

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行事多听取他人意见,有助于全面的思考问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则更能使我们合作共赢。让我们学习魏文侯之品德,多以包容的心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从而完善自我,铸就中国伟大复兴之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

首先,审读材料,梳理故事的内容:乐羊占领中山国,魏文侯把中山国分封给儿子,任座在大家都认为君王是仁德之君时说魏文侯的做法不是仁德君主的表现;魏文侯大怒时,翟璜认为任座敢于直言表明魏文侯是仁德之君;最后,魏文侯派翟璜追回任座,并奉他为上客。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三个人物可以作为立意方向。一是魏文侯,二是任座,三是翟璜。这三个人的表现,魏文侯把中山国分封给儿子,却不给乐羊,但是当任座指责劝谏时,他却不能接受;可是翟璜劝说之后,他终于明白自己做错了,这说明他想努力成为仁德之君,听从臣下的建议,知错就改。从任座的角度分析,他不顾国君生气与否,敢于犯言直谏,完成了作为臣子的职责。从翟璜的角度分析,他说话更加巧妙,不人云亦云,正是因为他的劝说,因此可以让魏文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说他更注重说话的技巧。

上述材料可以带给生活在新时代的当代青年什么样的启示”,这是写作任务中的要求,就是说,在选择立意角度之后,要结合新时代的青年考虑问题,不能一味举一些历史上的例子,而应该把这些观点和青年结合起来,青年人也应该像任座一样敢于直言,而不是知荣知辱牢缄口;也应该像魏文侯一样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然,也应该像翟璜一样,注意说话的技巧,让别人容易接受。

立意

1.敢于直言,不惧处罚。

2.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3.忠言如苦药,良言似三春。

4.以大局为重,听得进不同意见。

5.重视不同意见,不能安自尊大。

6.广开言路,闻过则喜。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