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春季学期联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2022学年高二春季学期联考(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是中国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从《诗经·采薇》开始,历代骚人墨客就写之不倦。故乡从古代诗词的意象扩展为现当代小说、散文的题材,融入了作者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不再局限于乡愁。现当代小说、散文在叙写故乡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生经验,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百年来的变迁。

鲁迅的《故乡》写于1921年,丰子恺的《故乡》写于1935年,薛忆沩的《故乡》写于2021年,这三个时间点蕴含了不同的时代内容。

1921年新文学刚站稳脚跟,这时候鲁迅发表《故乡》,题材别开生面,见识独到。鲁迅正视眼前故乡被贫穷、混乱和破坏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真实境况。“我”回到相隔二千里、别了二十年的故乡,“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待到看见来访的儿时玩伴闰土,一个儿时天真活泼的玩伴被岁月折磨成了不折不扣的老汉。现实的故乡是没有什么留恋价值的,故乡的美好只存于回忆之中。鲁迅用动情的笔墨回忆起儿时脑中那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幅“神异的图画”的重点不是二十年前故乡的生机勃勃,而是人间的温情、生命的勃发和勇敢。古代诗人不满意的是身处他乡的眼前处境,他们发现故乡寄托着未来的希望,故乡才是美好的。鲁迅的笔下依然有美好,但这美好却早已迁移到不复实在的“神异的图画”中了,眼前看到的却是破落衰败的故乡。于是对鲁迅来说,就产生了人生最终归宿何处的问题,鲁迅的《故乡》是由回故乡始,离故乡终的。

丰子恺的《故乡》写于1935年,他对故乡的认知和当时的其他作家如写《边城》的沈从文、写《果园城记》的师陀都不一样。后者写出了略带哀伤的乡村牧歌,而丰子恺则直接戳穿牧歌的旧梦。他从古人以在故乡饮酒赏月为人生一大快事开始,认为很多“现代人”与此不同了,“即使也不乏喜欢对花邀月饮酒的人,但不一定要在故乡的家里。不但如此,他们在故乡的家里对花邀月饮酒反而不畅快,因为乡村大都破产了。他们必须离家到大都会里去,对人为的花,邀人造的月,饮舶来的洋酒,方才得其所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迁呢?丰子恺认为,“到了现今的工商业时代,人都离去了破产的乡村而到大都会里去找生活,就无暇纪念他们的故乡……在他们就只有生活的地方,而无所谓故乡”。城市是一个造就不出故乡意义的地方,那里只供人们活着。丰子恺推测,故乡即使将来不为人所忘却,含义也将会改变。故乡失去古代诗词里充满乡愁的意味,仅存“乡”字的意义。丰子恺不祥的预言在今天仿佛已经实现了,证据就是从前填表都有籍贯一栏,如今籍贯不出现了,换作了出生地。籍贯的含义近乎故乡,而出生地就是“仅存的‘乡’字的意义”。丰子恺写作《故乡》的年代,刚好就是全面抗战爆发前所谓“黄金十年”的民国发展期。这十年经济成长快速,人口往城市集中,而这发展的另一面同时也是“乡村的破产”。

时间来到了2021年,小说家薛忆沩为读者奉上一篇同名作《故乡》。如果说鲁迅的《故乡》敲醒了千年的乡愁旧梦,而丰子恺的《故乡》预告了乡愁牧歌的无以为继,那薛忆沩的《故乡》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乡愁无处容身的图景。

鲁迅用“别了”一词来定格自己对故乡的感情,说明内心还存在归属于某地的认知,而且不否认那就是“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百年之后薛忆沩却生出自己“根”在何处的疑惑。“我”的还乡之旅首先遇到的是长沙已经日新月异到面目全非、难以辨认的程度。“我”根据记忆去寻找长沙最有名的米粉店,发现记忆与现实纯然脱节,那原来只是一条大约三米宽的小街,怎么现在变成了将近二十米宽的大道?城市建设的旧貌换新颜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也正是这天大的好事磨灭了关于故乡的诗意记忆,而记忆与现实的脱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挫折感。记忆无从对标现实,“我”只好换一家米粉店。可是已经吃不到记忆中的乡味,但得到店家意味深长的告知,“现在的长沙已经不是从前的长沙了”。长沙还是叫原来的名字,但眼前这个长沙所指代的地理空间和记忆中的那个长沙已经不是一回事了。从建设的成就来讲,确实日新月异,造福百姓,但无奈它太快了,快到挑战人的记忆和心理接受的程度。

薛忆沩的《故乡》以一个温馨的故事结束,这与鲁迅的《故乡》不同。一百年前中国乡村正以其凋敝、破落的面目显示在世人面前,看不到任何希望。待到百年之后薛忆沩来写回故乡的际遇,留下一个不一样的结尾。“我”见到了当年父亲帮他解决城市户口的“傻杜”。“我记忆中的傻杜是一个枯瘦如柴的人,一个病态的人,而从篮球场那边走过来的那位老人体形饱满,显得相当富态。”薛忆沩笔下的“傻杜”从潦倒变为衣食无忧,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或许也可以折射中国百年国家命运的反转吧。

(摘编自林岗《“故乡”的百年变迁—读鲁迅、丰子恺、薛忆沩同名作〈故乡〉》)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是中国文学的基本母题,与古代诗词不同,现当代小说、散文在写作中融入了作者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脱离了乡愁的主题。

B. 鲁迅、丰子恺、薛忆沩的同名作《故乡》写作时间横跨百年,蕴含了不同的时代内容,却都以悲剧结尾,引人深思。

C. 丰子恺的认知和沈从文、师陀不一样,丰子恺直接戳穿了牧歌的旧梦。他认为很多“现代人”由于乡村的破产在故乡饮酒赏月不再畅快。

D. 鲁迅与“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别了”,百年之后薛忆沩在寻“根”中经历周折,却难以找到“根”之所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挫败感。

2. 下列关于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时间为线,展开了对鲁迅等三位作家笔下《故乡》的解读,纵向推移,揭示了作品中所折射出的社会变迁问题。

B. 在分析三位作家作品时,作者均引用了作家原句或作品原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走近作家,理解作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 文章第三段对比了鲁迅先生笔下故乡二十年前后画面,曾经“神异的图画”变成了眼前看到的破落衰败,表达了林岗对美好故乡的怀念。

D. 同为“故乡”,百年来却沧桑巨变。文章第六段,作者以鲁迅百年前的《故乡》为媒,分析了薛忆沩作品的独特思考,契合中心,颇具匠心。

3. 根据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诗人发现故乡是希望的寄托,故乡才是美好的;而鲁迅发现故乡的美好却早已迁移到不复实在的“图画”中了。

B. 在丰子恺看来,人们逃离破产的乡村来到造就不出故乡意义的城市,故乡或将失去古代诗词里充满乡愁的意味,仅存“乡”字的意义。

C. 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时间,人口大规模往城市迁移,带来了“乡村的破产”,使得籍贯变成了出生地。

D.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磨灭了关于故乡诗意记忆,记忆无从对标现实,人的记忆和心理接受能力受到了挑战。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基本母题”及“脱离了乡愁的主题”错,原文为“基本母题之一”及“不再局限于乡愁”;

B.都以悲剧结尾”错,原文最后一段提及“薛忆沩的《故乡》以一个温馨的故事结束”;

C.丰子恺的认知和沈从文、师陀不一样”错,原文是“他对故乡的认知和当时的其他作家如写《边城》的沈从文、写《果园城记》的师陀都不一样”,有“对故乡”的限制。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结构的能力。

C.“第三段……表达了林岗对美好故乡的怀念”错误,文章第三段是写鲁迅对故乡的感受,无法推断出第三段“表达了林岗对美好故乡的怀念”。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使得籍贯变成了出生地”强加因果。原文第四段“这十年经济成长快速,人口往城市集中,而这发展的另一面同时也是‘乡村的破产’”人口大规模往城市迁移,带来的是“乡村的破产”,而“籍贯变成了出生地”意味着失去了真正意义的故乡。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专门研究蚂蚁习性的生物学家弗兰克斯写道,“单只行军蚁是已知的行为最简单的生物”“如果将100只行军蚁放在一个平面上,它们会不断往外绕圈直到体力耗尽死去”。然而,如果将上百万只放到一起,就会组成一个整体,形成具有所谓“集体智能”的“超生物”。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很熟悉蚁群的习性,但集体智能的产生机制依然是个谜。

行军蚁是我们认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许多系统的缩影。单只蚂蚁都相对简单,受遗传天性驱使寻找食物,对群中其他蚂蚁释放的化学信号做出简单反应,本能抵抗入侵者,等等。但整个蚁群构造出的结构却复杂得惊人,目前还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其背后的机理。类似的还有,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疾病,细胞如何自组织成眼睛和大脑,经济系统中自利的个体如何形成结构复杂的全球市场。

这些正是复杂系统所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复杂”一词源自拉丁词根plect-ere,意为编织、缠绕。在复杂系统中,大量简单成分相互缠绕纠结,而复杂性研究本身也是由许多研究领域交织而成。各种复杂系统,比如昆虫群落、免疫系统、大脑和经济,它们之间具有许多共性。

同蚁群一样,免疫系统的行为是通过大量简单参与者的简单行动产生,并没有谁在进行掌控。免疫系统中的主角是白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能通过其细胞体上的受体识别与某种可能入侵者(比如细菌)相对应的分子。大量白细胞哨兵在血液中不停巡逻,如果被激活——特定受体偶然遇到了与其匹配的入侵者——就发出警报,淋巴细胞就会分泌出大量能够识别类似入侵者的分子——抗体。这些抗体会到处去搜寻和摧毁入侵者。这时,淋巴细胞的分裂速度也会加快,产生出更多后代淋巴细胞,帮助搜寻入侵者和释放抗体。后代淋巴细胞会不断繁衍,从而让身体能记住入侵者特征,再次遇到这种入侵者时就能具有免疫力。

简单参与者(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等)的行动可以看做某种化学信号处理网络,一旦有一个细胞识别出入侵者就会触发细胞之间产生信号雪崩,从而产生精巧而复杂的反应。不过目前这个信号处理系统的许多关键细节还没有研究清楚。比如,目前仍然没有完全弄清楚相关的信号是什么,它们具体的功能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相互协作,从而使得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能够“知道”环境中存在何种威胁,并产生出应对这种威胁的长期免疫力。

经济也是复杂系统,在其中由人(或公司)组成的“简单、微观的”个体购买和出售商品,没有中央控制者,而整个市场体系则复杂且无法预测,比如不同地区的住宅价格或股价的波动。在微观层面上,个人、公司和市场都试图通过研究其他人和公司的行为来增加自己的收益。微观上的简单自利行为会使得市场在总体上——宏观层面上——趋于均衡,在均衡状态下商品价格无论怎样变化都无法让所有人受益。能达到均衡状态就认为市场是有效的。18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将市场这种没有领导的自组织行为称为“看不见的手”:它产生自无数买卖双方的微观行为。

万维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此后呈爆炸性增长。与前面描述的系统类似,万维网可以视为自行组织的社会系统:每个人都看不到网络的全貌,只是单纯地发布网页并将其链接到其他网页,没有组织者。然而,复杂系统专家发现这个网络在整体上具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宏观特性,包括其结构、增长方式、信息的传播以及搜索引擎和万维网链接结构的协同演化。万维网从简单规则中涌现出的复杂行为是目前复杂系统研究的热点。

(摘编自梅拉妮·米歇尔著,唐璐译《复杂》)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杂系统研究由许多研究领域交织而成,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众多方面,以至复杂系统所关注的问题大多并未得到解决。

B. 文章引用生物学家弗兰克斯评述行军蚁的话,意在指出蚂蚁这种行为简单的生物如何形成具有“集体超智能”的“超生物”。

C. 为了介绍复杂系统的共性、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文章列举了行军蚁、免疫系统、经济、万维网等内容,典型而有代表性。

D.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简明准确,却不乏生动形象的表述,如“大量的白细胞在血液中巡逻”“信号雪崩”“看不见的手”等。

6. 不同的复杂系统具有哪些共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6题答案】

【答案】4.C    5. D   

6. 复杂系统的构成者或参与者为简单的成分或个体;
②个体的行为较简单;
③整个系统不存在中央控制或领导者,具有自组织性。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市场看不见的手产生买卖微观行为”错误。原文为“产生自”;“买卖微观行为趋于宏观层面的均衡”错误,根据文意应为“微观上的简单自利行为使市场趋于均衡”。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A.“以至复杂系统所关注的问题大多并未得到解决”错误。从原文“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很熟悉蚁群的习性,但集体智能的产生机制依然是个谜。行军蚁是我们认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许多系统的缩影”“在复杂系统中,大量简单成分相互缠绕纠结,而复杂性研究本身也是由许多研究领域交织而成。各种复杂系统,比如昆虫群落、免疫系统、大脑和经济,它们之间具有许多共性”来看,文中并没有具体阐述复杂系统所关注的问题未得到解决的原因是因为复杂系统研究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众多方面,“以至”强加因果;

B.“意在指出蚂蚁这种行为简单的生物如何形成具有‘集体超智能’的‘超生物’”错误,据文意,“集体智能产生的机制依然是个谜”。

C.“为了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错误。文章列举行军蚁、免疫系统、经济、万维网等内容,主要介绍了复杂系统的共性“各种复杂系统,比如昆虫群落、免疫系统、大脑和经济,它们之间具有许多共性”,文章并未涉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能力。

由“在复杂系统中,大量简单成分相互缠绕纠结,而复杂性研究本身也是由许多研究领域交织而成”“同蚁群一样,免疫系统的行为是通过大量简单参与者的简单行动产生,并没有谁在进行掌控”可知,复杂系统的构成者或参与者为简单的成分或个体;

由“单只蚂蚁都相对简单”“单只行军蚁是已知的行为最简单的生物”可知,个体的行为较简单;

由“经济也是复杂系统,在其中由人(或公司)组成的‘简单、微观的’个体购买和出售商品,没有中央控制者”“与前面描述的系统类似,万维网可以视为自行组织的社会系统:每个人都看不到网络的全貌,只是单纯地发布网页并将其链接到其他网页,没有组织者”可知,整个系统不存在中央控制或领导者,具有自组织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盟

余光中

山,在那上面等他。从一切历书以前,峻峻然,巍巍然,从五行和八卦以前,就在那上面等他了。树,在那上面等他。从汉时云秦时月从战国的鼓声以前,就在那上面。就在那上面等他了。虬虬蟠蟠,那原始林。太阳,在那上面等他。赫赫洪洪荒荒。太阳就在玉山背后。新铸的古铜锣。当的一声轰响,天下就亮了。

这个约会太大,大得有点像宗教。一边是山,森林,太阳;另一边,仅仅是他。山是岛的贵族,正如树是山的华裔。登岛而不朝山,是无礼。这山盟,一爽竟爽了二十年。其间他曾屡次渡海,膜拜过太平洋和巴士海峡对岸,多少山?在科罗拉多那山国一闭就闭了两年,海拔一英里之上,高高晴晴冷冷,是六百多天的乡愁。一万四千英尺以上的不毛高峰,狼牙交错,白森森将他禁锢在里面,远望也不能当归,高歌也不能当泣。他成了世界上最高的浪子,石囚。只是山中的岁月,太长,太静了,连摇滚乐的电吉它也不能一声划破。

春秋佳日,他常常带了四个小女孩去攀落基山。心惊胆战,脚麻手酸,好不容易爬到峰巅。站在一丛丛一簇簇的白尖白顶之上,反而怅然若失了。爬啊爬啊爬到这上面来了又怎么样呢?四个小女孩在新大陆玩得很高兴。她们只晓得新大陆,不晓得旧大陆。“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忽然他觉得非常疲倦。体魄魁梧的昆仑山,在远方喊他。母亲喊孩子那样喊他回去,那昆仑山系,所有横的岭侧的峰,上面所有的神话和传说。落基山美是美雄伟是雄伟,可惜没有回忆没有联想不神秘。要神秘就要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武当山青城山华山庐山泰山,多少寺多少塔多少高僧,隐士,豪侠。那一切固然令他神往,可是最最萦心的,是噶达素齐老峰。那是昆仑山之根,黄河之源。那不是朝山,是回家,回到一切的开始。有一天应该站在那上面,下面摊开整幅青海高原,看黄河,一条初生的脐带,向星宿海吮取生命。他的魂魄,就化成一只雕,向山下扑去。浩大圆浑的空间,旋,令他目眩。

那只是,想想过瘾罢了。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波音747才是一只越洋大雕,把他载回海岛。1972年。昆仑山仍在神话和云里。黄河仍在《诗经》里流着。岛有岛神,就先朝岛上的名山吧。

上山那一天,正碰上寒流,气温很低。他们向冷上加冷的高处出发。朱红色的小火车冲破寒雾,在渐渐上升的轨道上奔驰起来,不久,嘉义城就落在背后的平原上了。

整座阿里山就是这么一所户外博物馆,到处暴露着古木的残骸。时间,已经把它们雕成神奇的艺术。虽死不朽,丑到极限竟美了起来。据说,大半是日据时代伐余的红桧巨树,高贵的躯干风中雨中不知矗立了千年百年,砉砉的斧斤过后,不知在什么怀乡的远方为栋为梁,或者凌迟寸磔,散作零零星星的家具器皿。留下这一盘盘一壔壔硕老无朋的树根,夭矫顽强,死而不仆,在日起月落秦风汉雨之后,虬蟠纠结,筋骨尽露的指爪,章鱼似的,犹紧紧抓住当日哺乳的后土不放。霜皮龙鳞,肌理纵横,顽比锈钢废铁,这些久僵的无头尸体早已风化为树精木怪。风高月黑之夜,可以想见满山蠢蠢而动,都是这些残缺的山魈。更有一些断首缺肢的巨桧,狞然戟刺着半空,犹不甘忘却,谁知道几世纪前的那场暴风雨,劈空而来,横加于他的雷殛。

姐妹潭一掬明澄的寒水,浅可见底。迷你小潭,传说着阿里山上两姐妹殉情的故事。管它是不是真的呢,总比取些道貌可憎的名字好吧。

你们四姐妹都丢个铜板进去,许个愿吧。”

看你做爸爸的,何必这么欧化?”

看你做妈妈的,何必这么缺乏幻想。管它。山神有灵,会保佑她们的。”

珊珊、幼珊、佩珊,相继投入铜币。眼睛闭起,神色都很庄重,丢罢,都绽开满意的笑容。问她们许些什么大愿时,一个也不肯说。也罢。轮到最小的季珊,只会嬉笑,随随便便丢完了事。问她许的什么愿,她说,我不知道,姐姐丢了,我就要丢。

他把一枚铜币握在手边,走到潭边,面西而立,心中暗暗祷道:“希望有一天能把这几个小姐妹带回家去,带回她们真正的家,去踩那一片博大的后土。新大陆,她们已经去过两次,玩过密歇根的雪,涉过落基山的溪,但从未被长江的水所祝福。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后土上去朝山,站在全中国的屋脊上,说,看啊,黄河就从这里出发,长江就在这里吃奶。要是可能,给我七十岁或者六十五岁,给我一间草庐,在庐山,或是峨眉山上,给我一根藤杖,一卷七绝,一个琴僮,几位棋友,和许多猴子许多云许多鸟。不过这个愿许得太奢侈了。阿里山神啊,能为我接通海峡对面,五岳千峰的大小神明吗?”

姐妹潭一展笑靥,接去了他的铜币。

慈云寺缺乏那种香火庄严禅房幽深的气氛。才一进馆,颈背上便吹来一股肃杀的冷风。堂下陈列着阿里山五木的平削标本,从浅黄到深灰,色泽不一,依次是铁杉、峦大杉、台湾杉、红桧、扁柏。令他低回的,不是这些,是沿着走廊出来,堂上庞然供立,比一面巨鼓还要硕大的,一截红桧木的横剖面。树木高贵的族长,它生于宋神宗熙宁十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明治45年,日本人采伐它,千里迢迢,运去东京修造神社。想行刑的那一天,须髯临风,倾天柱,倒地根,这长老长啸仆地的时候,已经有835岁的高龄了。一个生命,从北宋延续到清末,成为中国历史的证人。他伸出手去,抚摸那伟大的横断面。他的指尖溯帝王的朝代而入,止于八百多个同心圆的中心。多么神秘的一点,一个崇高的生命便从此开始。那时苏轼正值壮年,宋朝的文化正盛开,像牡丹盛开在汴梁,欧阳修墓土犹新,黄庭坚周邦彦的灵感犹畅。他的手指按在一个古老的春天上。美丽的年轮轮回着太阳的光圈,一圈一圈向外推开,推向元,推向明,推向清。太美了。太奇妙了。这些黄褐色的曲线,不是年轮,是中国脸上的皱纹。推出去,推向这海岛的历史。哪,也许是这一圈来了葡萄牙人的三桅战船。这一年春天,红毛鬼闯进了海峡。这一年,国姓爷的楼船渡海东来。大概是这一圈杀害了吴凤。有一年龙旗降下升起太阳旗。有一年他自己的海轮来泊在基……不对不对,那是最外的一圈之外了,哪,大约在这里。他从古代的梦中醒来,用手指划着虚空。

爸爸,你在干什么呀?”季珊抬头看着他。

他抓住她的小手指,从外向内数,把她的指尖按在第十六圈上。

公公就是这一年。”他说。

公公这一年怎么啦?”她问。

走回宾馆,太阳就下山了。宋朝以前就是这样子,汉以前周以前就是这太阳,神农和燧人以前。在那尊巨红桧的心中,春来春去,画了八百圈年轮的长老,就是这太阳。在他眼中,那红桧和岛上一切的神木,都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吧。后羿留给我们的,这太阳。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霜皮龙鳞,肌理纵横,顽比锈铜废铁,这些久僵的无头尸体早已化为树精木怪”,这句对山中老树的勾勒用词奇崛、灵气逼人、鬼气袭人,颇有诗鬼李贺的遗风。

B. “一万四千英尺以上的不毛高峰,狼牙交错,白森森将他禁锢在里面,远望也不能当归,高歌也不能当泣。”本句体现了余光中散文中常见的“骈散结合”的拟古风格。

C. 本文既有当下的叙事,亦有历史的纵深,比如由当下所见的“红桧木的横剖面”上的一圈圈年轮联想到了那一段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历史。

D.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兼有写景、记事、对话与抒情,深具一种错综丰美的魅力。他写在美国登山怎样成了“世界上最高的浪子”,写怎样带四个女儿爬阿里山看古木,写对明潭许愿以及父女间的亲昵诙谐等,虚实相生,有景有情。

8. 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9. 余光中的《山盟》以“盟”字立骨,构筑华章,请结合文本分析“山盟”的多层意蕴。

7~9题答案】

【答案】7.D    8. 语言恢弘高迈、气势磅礴。意象宏大,用语深沉,写出了山河之胜,也写出了历史之久,更写出了还乡情之切。

多用叠词;“虬虬蟠蟠”“赫赫洪洪荒荒”的使用不仅给文章平添了独特的文采,既富音乐性又有一种形容剔透、气干行云的畅快特色。

运用排比;”写山、树和太阳的时候,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语势;分别对应后面写到的山、树林和太阳,造境广阔,意蕴丰富。

长短句结合;有长句,也有短句,读起来感觉像是音乐,长句是平缓,短句是高潮或者是低谷,布局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9. 与岛内名山阿里山之“盟”。作者携家人登阿里山,在阿里山姐妹潭前盟誓立约,渴望阿里山神保佑,能将孩子们带回故土,她们真正的家。

与祖国大陆河川山谷之“盟”。大陆的河川山谷是作者萦心系魂的想念,是回家、寻根的渴望。

与中华悠久文化历史之“盟”。文中写出了作者对祖国文化历史的热血拥抱,这种情感铭心刻骨、经久无衰,因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是“山盟”之魂。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以议论为主”错。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写景、记事为主,兼有抒情、议论。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

语言风格:作者选取“山”“树”“太阳”等意象,创设了恢弘阔大的意境;“在那上面等他”的反复强化,用语深深沉,耐人寻味;“从一切历书以前”“从五行和八卦以前”“从汉时云秦时月从战国的鼓声以前”加深了历史的深度,使语言呈现深邃之感。

用词特点:“峻峻”“巍巍”“虬虬蟠蟠”“赫赫洪洪荒荒”,这些语言善用叠音词,音调铿锵和谐,形成语言的韵律美,也增强了文学色彩。

修辞特点:“山,在那上面等他……”“树,在那上面等他……”“太阳,在那上面等他……”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式,句式整齐,形成强烈语势,便于抒情;“等他”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树、太阳人的情态动作。

句式特点:“山,在那上面等他”“峻峻然,巍巍然”“树,在那上面等他”“虬虬蟠蟠,那原始林”“太阳,在那上面等他”运用一系列短句,“从汉时云秦时月从战国的鼓声以前”中间又嵌入长句,形成长短句交错的句式,句式灵活,错落有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

山盟”的“盟”本义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缔约,引申为说出誓言。

结合“你们四姐妹都丢个铜板进去,许个愿吧”“山神有灵,会保佑她们的”“走到潭边,面西而立,心中暗暗祷道:“希望有一天能把这几个小姐妹带回家去,带回她们真正的家,去踩那一片博大的后土……阿里山神啊,能为我接通海峡对面,五岳千峰的大小神明吗?”可知,“山盟”的表层含义是“他”与岛内名山阿里山之“盟”,希望阿里山神保,有一天能把这几个小姐妹带回故土,她们真正的家。

结合“最最萦心的,是噶达素齐老峰。那是昆仑山之根,黄河之源。那不是朝山,是回家,回到一切的开始。有一天应该站在那上面,下面摊开整幅青海高原,看黄河,一条初生的脐带,向星宿海吮取生命。他的魂魄,就化成一只雕,向山下扑去”可知,“山盟”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山”指噶达素齐老峰,代表祖国的山川,作者寄托了回家、寻根的渴望。

结合“那时苏轼正值壮年,宋朝的文化正盛开,像牡丹盛开在汴梁,欧阳修墓土犹新,黄庭坚周邦彦的灵感犹畅。他的手指按在一个古老的春天上。美丽的年轮轮回着太阳的光圈,一圈一圈向外推开,推向元,推向明,推向清。太美了。太奇妙了”可知,最让作者倾心向往的是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山盟”的深层含义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历史的热爱。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者,渤海蓨人也。适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

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粝米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李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于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子璋,斩之。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B.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C.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D.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幸,在封建时代可指皇帝亲自到达某处,也可以指皇帝对嫔妃等的宠爱。

B. 侍郎,汉朝时,为郎官的一种,是宫廷的近侍。唐以后,吏部、户部等各部的最高长官称“侍郎”。

C. 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 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为去世的官员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适才能出众,得到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十分欣赏高适的才能,推荐他考有道科;哥舒翰对他的才能很惊异,上表举荐他,还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

B. 高适洞察世事,被委重任。玄宗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就曾极力劝阻;后永王谋反,他陈述形势,见解深刻,被任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平定叛乱。

C. 高适忧深思远,忠于君王。哥舒翰兵败后,他进见玄宗,陈述潼关兵败的形势,认为皇帝西迁入蜀,不足为耻,得到玄宗的赞许。

D. 高适征讨有功,受到优待。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高适率蜀州兵马前去讨伐,斩杀段子璋。后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并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14. 高适认为哥舒翰兵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0~14题答案】

【答案】10.A    11. B    12. D   

13. (1)战事结束后,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于是高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2)况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没有定规,没有犯罪而被灭族的大臣有数十家,即使回去,生死安危也不能预料。您还为谁呢?   

14. 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且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导致士兵不奋力作战,缺乏战斗力。②南阳各路将领各自为政,监军专权行事,人心不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意: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

蜀中乱”为主谓句,“出”的主语是高适,属于下句,“出”前断开,排除BC

节度”是“置”的宾语,从属上句,“吏制”与“繁冗”为主谓句,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最高掌管称‘侍郎’”错,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错,把高适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的是“代宗”,并不是“肃宗”。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恶”,憎恨;“短”,说坏话、进谗言;“短于上前”,状语后置;“左授”,被贬。

(2)“春秋”,年纪;“大臣亡罪夷灭者”,定语后置,没有犯罪而被灭族的大臣;“子卿尚复谁为”,宾语前置,您还为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粝米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概括出: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且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导致士兵不奋力作战,缺乏战斗力。

结合“南阳之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概括出:南阳各路将领各自为政,监军专权行事,人心不齐。

参考译文:

高适,是渤海蓨人。高适不经营产业,家中贫穷,客居梁、宋一带,靠乞讨为生。高适年过五十,才留意诗篇,以气质高雅而自成一家,每吟出一篇,就被好事者称赞诵读。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非常惊奇,推荐他考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鄙视文学,只把他当作应举考试的士子看待。高适于是去职,游历客居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了他后很惊异,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随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

安禄山叛乱,朝廷征调哥舒翰讨伐叛贼,拜任高适做左拾遗,转任监察御史,同时辅佐哥舒翰守卫潼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驰马西行,谒见玄宗,于是陈述潼关败亡的形势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想让他们奋勇苦战,怎么可能呢?况且南阳的军队统帅各自都有旌节(掌有军权),监军等几人又专权行事,事情如此,怎么能取得胜利呢?陛下因此向西前往蜀中,躲避毒害,不能看作是耻辱。”玄宗赞赏他的话,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皇帝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进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说他议论有条有理,就召来与他商议。高适因此陈述江东的形势,认为永王必败。皇上对他的回答很惊奇,任命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定江淮叛乱。战事结束后,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进谗言,高适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因为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率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段子璋,将他斩杀。唐代宗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他回京,任命他为刑部侍郎,后转任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享受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喜欢谈论王霸大计,追求功名,崇尚气节。君子认为他讲仁义而懂得权变,从唐朝建立以来,显贵的诗人,唯有高适一人而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 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C. 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 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16. 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

15~16题答案】

【答案】15.C    16. 内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

景物上:“金鞭”“铁骢”“虏障”“燕支北”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

意境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

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对比手法”错;“归乡无望”解读不准确。“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这一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这是考查诗歌的题材。作答时可以从诗的标题、诗人、意象、意境、情感等角度分析。标题“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安西”是唐朝时的一个边塞地名;诗人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金鞭”“铁骢”“虏障”“燕支”“宝刀”是边塞诗常见的意象;“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描写了边塞雄浑阔大的意境;结尾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诗人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十分充沛。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此诗作为边塞诗,题材特征非常明显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形象的语言称许屈原:他自觉远离污泥浊水,就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浊的环境,在尘埃之外浮游,这样就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始皇出巡时的威仪让刘邦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而《过秦论》中写始皇的威严带给少数民族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与下文的战败被困形成强烈反差。

(4)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描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能让善弹箜篌的神仙求教;同时,乐声感物至深,致使“____________”。诗人用看似平淡且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17题答案】

【答案】    ①. 不获世之滋垢    ②.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③.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④.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⑤. 摐金伐鼓下榆关    ⑥. 旌旆逶迤碣石间    ⑦. 梦入神山教神妪    ⑧. 老鱼跳波瘦蛟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滋垢、皭、滓、报怨、摐、旌旆、逶迤、碣、妪。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走了,百花开始凋谢,黛玉对于时序的移动特别敏感,相对于冷静理性的人物,林姑娘就特别_____。大观园是贾宝玉心中的人间仙境,也就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园的女孩子和百花一样,到了春暮就开始凋谢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喝了仙酒与仙茶,万艳同杯,千红一窟,与《葬花吟》的意义也是对照的,《红楼梦》中常有这种点醒意喻之笔。《葬花吟》中有很多黛玉感伤自身之语。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是最要高洁、孤高自负的女孩子。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诗一般的灵魂,不但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而且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不如埋葬它,化作春泥更护花。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写这些骤然看来好像自怜自艾,其实不止,她已经敏感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        的事。

《葬花词》不光是黛玉的自挽诗,也是挽一切美好短暂的东西,挽那些落花,也代表对短暂繁华的一种哀悼,对文明高峰即将走下坡的哀悼。        的抒情诗传统,到此时是个顶点。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多愁善感  无可奈何  伤春悲秋                           B.柔情似水  无能为力  伤时感事

C.多愁善感  无可奈何  伤时感事                           D.柔情似水  无能为力  伤春悲秋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B. 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C. 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D. 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20. 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18~20题答案】

【答案】18.A    19. D   

20. 示例:(1)“万艳同杯”“千红一窟”同为谐音双关,一意为仙酒仙茶名字,另一意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指众多女子的悲伤哭泣;(2)一语双关,内涵丰富,既指物品,更指红楼十二钗,含蓄蕴藉,言在此意在彼。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多愁善感:一般是指一个人心思细腻、感性,内心情感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柔情似水:比喻情意温柔缠绵(一般指男女之间)。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腻、敏感,应选“多愁善感”;

无可奈何:指毫无办法。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能力不及。生命的逝去是人力没有办法阻止和改变、毫无办法的,应选“无可奈何”;

伤春悲秋:因季节景物的变化而引起的悲伤的情绪,多形容多愁善感。伤时感事:对时事世局有所感伤。这里指“抒情诗传统”,应选“伤春悲秋”。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不但……而且”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两个句子构不成递进关系,“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之间是因果关系,可以把“不但”改成“因”;“飞到天尽头”是假设情况,关联词语应用“即使”。

A.因”语序不当,造成主语残缺,应把“因”放到“她”之后;

B.何况”使用不当,“飞到天尽头”是假设情况,“即使”表假设,更符合句意;

C. 因”语序不当,造成主语残缺,应把“因”放到“她”之后;“何况”使用不当,“飞到天尽头”是假设情况,“即使”表假设,更符合句意。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双关。

万艳同杯,千红一窟”表层含义指的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喝的仙酒与仙茶的名字,指物名;实际借助谐音双关,暗指众多女子哭泣,“杯”谐音“悲”;“窟”谐音“哭”,也就是借助这两个名字暗示了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这样写使得词语含义丰富,表达情感含蓄蕴藉,言简义丰,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的无糖饮料,其实是针对含糖饮料而定义的,是指在保持甜度的同时,不添加白砂糖、葡萄糖、蔗糖等糖分的饮料。也就是说这类饮料①     ,但不是因为添加糖,而是因为有甜味剂。

那么,②     ?当然不是。从定义上理解应该是不含任何糖分,但实际上,在每百毫升饮料中,含糖量只要不高于0.5克就可以被认定为“无糖”。因而,从这个层面来看,无糖饮料并不代表真正的无糖,只可能是糖含量相对较低。如果无限畅饮,那么肯定还是会造成能量的负担。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同样不容忽视,③      。饮料本身会附加不少的添加剂,甜味剂只是其中的一种,如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等。它们可以代替蔗糖,在确保饮料口感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热量,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但是甜味剂的使用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值得关注。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题答案】

【答案】味道虽然也甜  ②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  ③那就是甜味剂的问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是解释无糖饮料甜味的来源,由“是指在保持甜度的同时,不添加白砂糖、葡萄糖、蔗糖等糖分的饮料”“但不是因为添加糖”和“而是甜味剂”可知,无糖饮料的甜味与糖无关;后面有“但”,前面应有“虽然”相搭配,据此应填“味道虽然也甜”。

第二处,这里是一个问句,考生需要根据后面的回答来拟写这个问句。由后面“当然不是。从定义上理解应该是不含任何糖分……因而,从这个层面来看,无糖饮料并不代表真正的无糖”可知,这个问句应是“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

第三处,由前面“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可知,此处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后面“饮料本身会附加不少的添加剂,甜味剂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甜味剂的使用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值得关注”可知,这里应是说甜味剂的问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9月30日,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众多明星参演的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影片结尾并没有交代伍千里等人物的结局,众多观众在影片结束后没有立即离场,等着看“彩蛋”,却一直没有。后来,有人说,走出影院后,眼前的盛世繁华就是最好的“彩蛋”。

【注】彩蛋:源自西方复活节找彩蛋的游戏,是指电影中不仔细寻觅,会被忽略的有趣细节;还有就是影片剧情结束后,在演职员表滚屏时或之后出现的电影片段(通常是一些幽默场景或是跟续集有关的情节线索)。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承抗美援朝精神,做时代先进青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终会遗忘一些东西,但总有些伟大的事迹被我们所铭记,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加熠熠生辉。“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美援朝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回顾这场伟大的战争,有太多令人感动与震撼的瞬间,多少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石。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记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敢于挑起时代的重担,传承抗美援朝战争精神。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这宝贵的精神内涵,我们理应将其内化为精神动力,牢记先辈遗德。

当前,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还未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仍有六亿人口月收入仅一千元;我们的周围,资本主义列国仍虎视眈眈,妄图对我们下手。但回想当时国力微弱的中国仍有底气与之叫板;那么当今综合国力更加强大的中国,何惧当前与美国之间的较量。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保家卫国——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砥砺前行,稳步发展的坚实后盾。

看罢《长津湖》,虽未能看到前辈们的结局,但我认为,也许如今的盛世和平就是最好的彩蛋。作为后辈的我们应为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而感到光荣,为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而深深怀念,为中华民族坚韧的精神而深感幸运。时间一直向前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我们应缅怀先烈,更应将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下去。

青年者如日出之朝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们更应从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收获,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使这种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后盾和力量。让我们铭记历史,牢记先辈教诲,传承抗美援朝,让我们的祖国未来更加光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叙事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叙述了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艰苦战斗的故事内容,并且指出,正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和牺牲,我们才能迎来如今这番盛世繁华、人民安居乐业的“彩蛋”。材料所讲述的,也就是时代先辈们的付出和我们对于这些时代榜样、对于当今这个和平盛世所应有的态度。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可以从致敬时代先烈和珍惜如今的和平岁月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我们纪念这些舍生忘死的时代先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是为了不忘英烈们的追求与遗志,不忘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牺牲,不忘他们用热血与赤诚铸就的崇高精神。同时,纪念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今天,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此外,我们在写作时,还要从我们自身出发进行讨论,指出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新的恢宏英雄史诗,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

立意:

1.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努力成为最可爱的人。

2.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

3.他们的热血征程,是我们的万里晴空。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