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春季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2022学年度春季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2月3日24日   时间:9:00~11:3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材料二: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

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的态度世界的方式,或许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

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

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

(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说明古松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B. 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C. 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斥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与实用的态度相反。

D. 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创造出没有审美主体、客体的独特生命境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的态度看古松。

B. 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况下依然具有意义。

C. 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富,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

D. 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 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吴历《题画》: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

4. 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简要分析。

5.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林黛玉代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被元妃大为赞赏。请结合材料论述的四种态度中的三种简要分析这首诗。

杏帘在望   林黛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摊

陈映真

“忍住些,”妈妈说,一边满面忧愁地拍着孩子的背,“能忍,就忍住吧。”

但他终于没能忍住喉咙里轻轻的痒,而爆发了一串长长的呛咳。等到他将一口温温的血块吐在妈妈托着的手帕中时,妈妈已经把他抱进一条窄窄的巷子里。

黄昏正在下降。他的双手环抱着妈妈的肩膀,半边脸偎着妈妈长长的颈项,目光吃力而愉快地爬过巷子两边高高的墙。墙的后面衬着靛蓝色的天空,天空上镶着一颗橙红橙红的星星。

“星星。”他说。他那双盯着星星的眼睛,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晶亮。

妈妈抱着他回来的时候,爸爸正弯着腰,扇着摊子下面的火炉。大圆锅里堆着牛肉,旁边放着一箩筐圆面饼,大大小小的瓶子里盛着各种作料。

“又吐了吗?”男人直起腰来忧愁地说,一面皱着脸用右袖口揩去一脸的汗水。牛肉温温地冒起热气来。

黄昏变得浓郁起来,不一会儿,沿着通衢要道,亮起了两排长长的、兴奋的街灯,高楼林立的西门町逐渐沸腾起来。

妈妈没有说什么。肉汤沸滚起来的时候,摊旁已经有两三个人坐着。

“加个面饼吗?”

“您吃香菜吧?”

“辣椒?有的。”

男人独自说着,女人和孩子坐在摊子后面。虽然他们来到这个都会已有半个多月,但是繁华的夜市对孩子来说,每天都有新的亢奋点。他默默地倾听着各种喇叭声、三轮车的铜铃声和杂乱的脚步声。他也透过热汤的白气看着台子上不同的脸,看到他们都用心地吃着他们的面。

天上开始亮起更多的星星之后,忽然从对街传来匆促的辘辘声,两三个摊主正推着摊车朝这边跑来。这骚动立刻传染了远近的食摊,辘辘声越聚越大。爸爸也推着他的安着没有削圆的木轮的摊车,咯噔咯噔地走到街那边去了。

女人和孩子依旧坐在原来的地方,不一会儿果然看见一个戴白盔的警官。他是个瘦削的年轻人,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困倦而充满热情。他看见了这对正凝视着他的母子,慢慢地,他的嘴唇弯出一个倦怠的微笑。这个微笑尚未平复的时候,他已经走开了。

至少女人是认识这个面孔的。

那是他们开市的第一天,毫无经验的他们便被一个肥胖而凶悍的警官带进派出所。那门口已停放着两个面摊和一个冰水摊。

“我是初犯,我们五天前才来到台北……”爸爸边走边说着,赔着皱皱的笑脸,然而那个胖警官似乎没有听见,猛力地摇起扇子。

“到这里来!”

爸爸于是触电一般地向高高的柜台走去。柜台后面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低着头不住地写。他抬起头时,那是有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困倦而温情。

他们不得不留下六十元的罚款,这才带走了他们的摊车。当妈妈掏钱的时候,那个大眼睛的警官忽然又埋头去写什么了。

“这个警察,不抓人呢。”孩子说。那个年轻的警官已经消失在街角。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把孩子抱得更紧。

他们换过许多地方,最后停在了一个街口。行人开始渐渐稀少,汽车的喇叭声和三轮车的铜铃声就显得刺耳起来。孩子看见长长的一排脚踏车,似乎都在昏黄的路灯下打瞌睡。

“加个面饼吗?”

“……”

“您吃香菜吧?”

“……”

“辣椒?啊,您!”

孩子和女人都抬起头来望向摊子。爸爸正皱着脸笑着,客人——那个年轻的警官——也新奇地望着爸爸,他抿一抿温情的嘴,微笑起来。

女人和孩子都兴奋地望着那个疲惫的警官开始热情地吃他的点心。爸爸带着皱皱的笑脸,替他添了两次肉汤。

年轻的警官满意地直起身来,放下十块钱,起身走了。

“啊,啊!不要——啊!”爸爸着急地拿着十块钱追了几步,又跑了回来,“那也得找钱呀——”慌忙拿了一张五元钞要再追上去。

“啊,啊!金莲!你快追呀!”爸爸又忙着招呼客人,“金莲,快追!”爸爸喊着说。

妈妈默默地接过五元钞,不一会儿便消失在黑暗里。孩子独自坐在角落里,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潮,看着台子边不同顾客的脸。夜市最末的人潮,也终于渐渐地消退下去,甚至连车声都变得稀落了。

妈妈悄悄地走了回来。她低着头走近孩子,将他抱在怀里。他用双手围住妈妈的肩,半边脸偎着妈妈长长的颈项。妈妈把他抱得更紧了。

“他不要钱吗?”孩子说。

“追上了吗?”爸爸说,“啊——他是个好心人。”

送走了最后一个顾客,他们推着那咯噔作响的车子离开街口时,西门町似乎已经沉睡下去。街上只剩下稀落的木屐声,显得十分寂寥。

“他是个好心人,”爸爸说,“好心人。”

妈妈只是默默地走着,紧紧地抱住孩子。

而不幸的,孩子又爆发了一串长长的呛咳。爸妈和咯噔作响的摊车都停了下来。痛苦的咳声停止后,只留下妈妈轻轻拍着孩子背的声音。

“吐到地上去吧。”妈妈说。也不知为什么,女人突然觉得心头一酸,就簌簌地淌下了泪,她甚至不确定,这眼泪是否是由于怜悯自己的病儿而流。她只是想哭罢了。夜确乎很深了。

孩子在睡意蒙眬间,仿佛又从天边寻到几颗橙红的星,在夜空中闪烁着。

“星星。”他虚弱地说。

夜雾更加浓厚。孩子偎着妈妈软软的胸怀睡着了。可以听出,那摊车似乎又拐了一个弯,而且渐去渐远了。

咯噔,咯噔……

1959年,台北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食客们用心吃面,面摊主人的孩子却只能在旁边看着,这一情景让人深感社会不公。

B. 警察巡视时摊主纷纷躲避的情况,说明主人公一家的命运遭际在当时有一定普遍性。

C. 年轻的警官为同事胖警官的做法感到羞愧,所以当女人掏钱交罚款时,他低下头去。

D. 回家路上女人心酸流泪,不是因为怜悯自己的病儿,而是感动于那年轻警官的好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首尾两处写到橙红的星,前面是孩子眼中所见,后面则亦真亦幻,它们是孩子心理的映射,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

B. 小说着重从神态和行为上刻画年轻的警官,尤其突出了他温情的微笑,文中的他没说一句话,却仍然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C. 西门町逐渐沸腾起来”“西门町似乎已经沉睡下去两句都恰当运用了拟人手法,且前后呼应,表现了都市环境的变化。

D. 妈妈抱紧孩子动作在文中多次出现,相同的行为却透露出人物并不完全相同的心情,体现了作品细节描写的表现力。

8. 小说中对车轮、脚步等各种声音作了较多描写,有哪些作用?

9. 作者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应该能……让忧伤的人得到安慰,让绝望的人重新点燃希望的灯火。这篇小说是怎样体现作者这一文学观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苏辙

公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遂中甲科。景祐初,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公掌书记。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初,范公之贬饶州,公与尹师鲁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久而益炽。公乃为《朋党论》以进,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其言恳恻详尽。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于朝。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仍知谏院。嘉祜初,判太常寺。二年,权知贡举。是时进士为文以诡异相高,文体大坏。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凡以险怪知名者黜去殆尽。榜出,怨谤纷然,久之乃服。然文章自是变而复古。三年,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事,所代包孝肃公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公简易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有以包公之政励公者,公曰:“凡人材,性不一。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吾亦任吾所长耳。闻者称善。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自汉以来,文弊极矣,虽唐贞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呜呼!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

(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刪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当黜/

B.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C.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D.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道碑,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也指刻于墓碑上的碑文。

B. 讳,名讳。古人说话作文时为了避讳,不直称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和号。

C. 赐三品服,文中指给未及三品欧阳修赐予三品官服,以示皇帝的恩宠。

D. 太子太师,即太子的老师。后多为虚衔无实职,可用于追赠死去的重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进献《朋党论》,指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得到人君的任用,使得那些议论他结党的人最终受到了惩罚。

B. 为国选才时,欧阳修以文风古朴为重要原则,严厉打击那些因文风奇险怪异而知名的人,此举开始时引发非议,最终却扭转了文风。

C. 包公威严治下,声名显赫。欧阳修接替他执掌开封府后,为政宽简平易,遵循事理,也不追求显赫的声誉,展现了不同的行事风格。

D. 韩愈大力倡导文章复古,志在革除文弊;而欧阳修身体力行,所写的古文风行天下。苏辙认为文章能够废而复兴,这两人功不可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范公之贬饶州,公与尹师鲁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

(2)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

14. 欧阳修与范公同其退不同其进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③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过嫖姚校尉。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士们英勇与敌人不堪一击。

D. 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

16. 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文人往往具有为理想而牺牲的精神,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之笔写行路人到此的感受。

(3)《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想象中繁华的扬州街道情景与现实中荒芜景象构成鲜明对比,令人产生昔盛今衰的强烈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的《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青绿是纯写意的,(  )。的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冽,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的展现。

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在春晚古朴大气的舞台背景映衬下,《只此青绿》与900年前的《千里江山图》跨越古今对话,将中华传统之美。青山绿水,从古老的画卷里流淌出来,随如云般的水袖舞动。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郁,动而不惊,体现刚柔并济、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的大国气象。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出其右     酣畅淋漓     娓娓道来     生机盎然

B. 登峰造极     淋漓尽致     娓娓道来     生生不息

C. 登峰造极     酣畅淋漓     侃侃而谈     生生不息

D. 无出其右     淋漓尽致     侃侃而谈     生机盎然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B. 画中绿水隐现,青峰叠嶂;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隐入画中,利落甩袖

C. 画中绿水隐现,青峰叠嶂;舞者眉眼锋利,发髻高耸;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D. 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发髻高耸;隐入画中,利落甩袖

20.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传统手工染色技术中,靛蓝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荀子《劝学》中所说的“青”___①___,而“蓝”则是指蓼蓝这类能提取靛蓝的植物。

靛蓝属于吲哚类天然染料,___②___,对织物纤维更没有亲和力,常规的染色方法不能使其着色。这就需要先把靛蓝用水稀释,往染缸里加入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再在染液中慢慢加入米酒或酒糟,让其中的微生物帮助染液发酵,将靛蓝变成蓝绿色的靛白。靛白再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___③___。隐色体比靛蓝“乖巧”,不仅能溶于水,也更容易上染棉麻纤维。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晾晒,在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下,黄绿色的隐色体经过氧化恢复成靛蓝,漂亮的蓝色就可以在织物上“重生”了。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用靛蓝染色的全过程,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东京夏奥会、2022北京冬奥会相继落幕,人们对奥运赛事的讨论仍在继续。

有人说,竞技比赛就是要看输赢。竞技体育不同于大众健身,意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战胜对手,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对参赛运动员的基本要求。

也有人说,之前看奥运真的只是看输赢,只愿意看中国稳赢的项目。现在觉得什么都好看,脸好看,力量好看,技巧好看,表情包好看,团队精神好看,开怀大笑和号啕痛哭也好看……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发言稿,在以人生路竞技场为主题的周会上与全校同学分享。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 C2. B3. D

4. 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

5. 实用的态度:《杏帘在望》是以宝玉的身份应元妃之命而作,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赞颂太平盛世,具有实用价值。美感的态度:诗歌所写景物动静相间,色彩鲜明,富有美感。生命的态度: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

【答案】6. B7. C

8. 声音描写使小说中的都市环境更加生动鲜活,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小说中的声音变化体现了时间与情节的推移,烘托了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

9. 小说中的主人公一家虽然生活穷苦,处境艰难,但他们辛勤劳动,诚信经营,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量;虽然他们经常遭遇各种磨难,但也有好心的警官友善地对待和帮助他们。在作者笔下,生命既让人满怀悲悯又让人心生敬意,世界虽然有些冷酷但也不乏温情和善良,让人从忧伤中得到了安慰,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答案】10. D11. B12. A

13. (1)当初,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欧阳修与尹师鲁都因为范仲淹直言而被贬,被视为同党。

(2)运用他的长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强行运用他的短处,势必无法达到目的。

14. (1)两人都被贬斥: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被贬夷陵。(2)范仲淹被重新起用,欧阳修面对征召推辞不去。

【答案】15. D16. 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巧妙用典。尾联表现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17题答案】

【答案】    .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扪参历井仰胁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答案】18. B19. A

20. 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只此青绿》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或: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被激活了)。

【答案】21. 其实就是靛蓝  ②不能溶于水  ③变成黄绿色的隐色体

22. 把靛蓝用水稀释,在染液加入碱性物质,再加入米酒或酒糟,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最后捞出晾晒。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