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省八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三语文试卷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河南省八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三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场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①逻辑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涉及具体的科学发现却涉及科学发现的程序和方法。逻辑的对象是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换句话说,逻辑是识别和判断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科学。此外,逻辑的科学性质还在于它与科学一样,是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的。

②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的人。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③逻辑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④作为理性精神的一种象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多数古老的文明都有自己的圣贤、宗教和法典,而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极具独特性的逻辑。逻辑在希腊文化中结出的第一个硕果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创立不仅仅在于它为人类产生了一系列实用而美妙的定理,更主要的是它孕育出一种人类文明的新的知识形态:由几条相对简单自明的公理演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人类知识仅靠推理就能获得,而且还精确无误,这还是第一次。受这一成就鼓舞,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其他领域,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仿效,从此演绎的公理化方法作为表达、组织和构造人类知识的典范形式,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所有的知识领域都可以看到演绎的公理化的理论模式。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逻辑是一门以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为对象,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的科学。

B. 逻辑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它可以判别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是否正确、有效。

C. 理性在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推演活动中可能会做出不正确的定义或划分,因而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D. 逻辑的理性精神促使人类的思维走向完善,激发人们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逻辑公理的选择,逻辑规则和定义的确定,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这些都是逻辑理性精神的体现。

B. 一个理论一旦确立了逻辑有效性,那它就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从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

C. 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独特的逻辑,可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几何原本》是人类第一次仅靠推理获得准确知识的范本,它由几条公理演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这是逻辑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逻辑的最重要的特性和本质。

B. 自在的理性存在先天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借助逻辑来克服它,进而使理性的德行达到完善。

C. 一个理论是由论证和描述性语句构成,其中论证决定了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

D. 直到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哲学、数学等其他领域,演绎的公理化方法才成为人类表达、组织和构造知识的典范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广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征集意见,民调显示超八成人支持监管》《南方都市报》2021721日)

材料二:

问: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一是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二是系统治理。不仅聚焦在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方面,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同样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三是综合治理。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体育人格局。四是依法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内明确各项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摘编自《教育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双减工作》,2021724日)

材料三:

教育改革实践和双减工作探索表明,有效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家校联合联动不可或缺。此次北京推出的双减工作具体举措,既对学校提出要求,也对家长寄予期待。比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提出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关键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从教学实际出发,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要求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都表明作业改革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导向。与此同时,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利于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子。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两手抓,方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学校间存在教育水平差距等客观情况,北京市在新学期还将推进更多教师和校长跨校、跨学区流动,这既是辐射优质教育服务的有益之举,也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

教育是民生之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也需要全国一盘棋、多部门合力推进。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双减工作将不断取得新进展,朝着让人民满意的方向稳步前行。

(摘编自周珊珊《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人民日报》202183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访者对教育部门强化对校外培训的监管的态度很明朗,非常支持”“比较支持超过八成,完全不支持的很少。

B. “双减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通过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C. 家校联合联动对教育改革实践和双减工作取得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校协同能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D. 北京市推行的教师和校长跨校、跨学区流动,有助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减少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对教育部门的希望可以看出,全体受访者只关注学校,希望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加强校内学科辅导,完善课后服务。

B. 从教育部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来看,教育部坚持从源头上治理,强调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杜绝校外培训。

C. 想要减轻学生负担,要从作业抓起,不能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要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进行作业改革。

D. 因为双减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力的系统工作,所以需要把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落到实处,并需要全国一盘棋。

6. 如何让双减工作踏实落地并有效推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70年的一条鱼

李义文

天像穿了个窟窿,雨水直往下倒。雨水注满沟沟坑坑,漫上路面,直往庄户人家屋里扑。和着外面哗哗的雨声,我哇哇大哭起来。娘一直没奶水,我显然是饿了。困坐床上的娘把我抱在怀里轻轻摇摆,眼里流露出不安,嘴里哼唱着,乖,不哭。

爹赤着脚在堂屋齐膝盖深的水中转来转去,一会儿望望外面,一会儿瞧瞧房里。他愁眉紧锁,显得焦躁不安。他既担心土坯墙经受不住雨水的浸泡,又为我没奶吃而发愁。

后来爹回忆说,那场雨下得真大真急真久,那天你这崽子哭得真凶。

大水是第二天早晨退去的。大水刚退烈日又登场。菜园里的蔬菜经水一泡,又受烈日一晒,全耷拉着头。

爹滑行在菜园的烂泥里,看着自己辛苦经营的菜园一片惨状,心头笼上一层阴云。

菜园东北角有一个水坑。坑是去年造房子做土砖坯留下的。坑不大,比屋前的粪池大不了多少。之前坑是干涸的,这次下雨才灌满水。

爹弯腰扶起一棵倒在泥里的辣椒树,忽然听见背后“哗”的一声水响,紧接着“啪”的一声。他扭头一看,阳光下一条鱼在坑边稀泥里有节奏地蹦哒着,好似在跳着舞。

爹又惊又喜,疾步奔过去。鱼还在那儿跳着舞。爹觉得那是条鲤鱼,虽然它裹满了泥。

爹来不及伸手去抓,它突然向上蹦得老高,一道弧线滑入水坑。

爹感到懊恼,他看看水坑,看看水坑周围,心里稍宽慰些。水坑本来不大,三面是菜地,另一面是树林,鲤鱼怎么逃也不可能逃出水坑。

爹急急往屋里跑,他要抓紧时间把鱼抓上来。他兴奋地对在堂屋里擦桌子的娘说,

鱼!鱼!

娘抬头看着涨红脸的爹问,什么鱼?

爹说,水坑里有一条大鲤鱼。

娘有些惊讶,真的?

爹说,我亲眼见它蹦上坑岸又跳进水里。这太好了!抓住它正好给你催奶。

爹搬出梯子从屋檐下取下鱼叉、鱼罩。爹是弄鱼的好手。他曾离着10米远的距离用鱼叉叉住过10多斤重的草鱼,用鱼罩罩住过20多斤重的青鱼。

我睡觉醒来,肚子饿,手脚乱舞,哇哇大哭。娘赶紧跑过来抱起我,给我把尿。爹看着我说,莫哭莫哭,你快有奶水吃了。

娘看着爹往屋后走,说,我也去看看。

爹说,外面太阳大,地上又滑,你别去,我很快就能抓住它。

爹先用的鱼叉,因为用鱼叉不需下水。他举着鱼叉一次一次朝水坑里射。他几乎把水坑射了个遍,而鱼叉上只有带出的淤泥。爹有些不敢相信,嘟嚷道,这鱼太狡猾了。

爹把鱼叉往旁边一扔,拿着鱼罩跳进水坑。他一下一下地罩,每罩一下,用脚伸进鱼罩里搅动一番,判断里面是否有鱼。他把水坑罩了个遍,却没感知到鱼的动静。爹有些恼了,把鱼罩往坑岸一扔,爬出水坑。他对着水坑大声说,我就不信抓不住你!

爹又急急往屋里跑,他来拿铁锹和水桶,他要把坑里的水舀干。娘看着爹气呼呼的样子,问道,怎么啦?

爹说,你先别问。

娘笑着说,看来是和鱼较上劲儿了。

爹的确憋了一股劲儿,他不抓住鱼决不罢休。他用铁锹挖土把水坑四周垒了一道围堰,然后用水桶一桶一桶地往外舀水。骄阳似火,汗水浸透他的褂子。他索性把褂子脱掉,光着上身。

时间一点点过去,坑里的水渐渐减少。水差不多下去一半的时候,爹放下水桶。他又用鱼叉一次一次朝水坑各处射,还是一无所获。他又用鱼罩一下一下地罩,也没有任何结果。

他感到蹊跷,坑里水少了一半,应该容易找到鱼,怎么会找不到呢?

爹又开始舀水。他决定舀干水坑,来个坑底朝天,不信抓不到鱼。太阳西斜,坑里的水越来越少。他希望在水中能看见鱼青色的脊背,可是它没有出现。

晚霞把西天染得通红。坑四周的淤泥裸露出来.只有中间一汪水。爹变得激动起来,马上就可以抓到鱼了。舀完最后一桶水,爹傻眼了,鱼呢?怎么不见鱼?它该不是躲藏在淤泥里吧?爹扑倒在淤泥里摸来摸去,把淤泥里翻了个遍,仍不见鱼的踪影。爹一屁股跌坐在水坑边上。

爹回屋,娘看着爹手里空空,问道,鱼呢?

爹似乎受到嘲讽,用眼睛白了娘一眼。

我吧唧吧唧吮吸着娘畅快的奶水。娘摸一下我额头的汗,高兴地对爹说,娃有奶水吃了!

多年以后,爹对水坑里那条鱼仍念念不忘。那天他向我说起那段往事时,我不解地问,您明明看见那鱼,怎么会找不到呢?爹却说,谁说我没找到?

(选自《小小说月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天像穿了个窟窿,雨水直往下倒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雨之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B. 小说第四段插入后来爹的回忆,那场雨下得真大真急真久,那天你这崽子哭得真凶,四个字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C. 小说采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疼爱妻儿却又急躁易怒的形象。

D. 小说具有奇幻色彩,亲眼所见的水坑中的鲤鱼最后不翼而飞,多年后却又说谁说我没找到,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8. 捉鱼的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9. 小说的叙述角度有哪些特点?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仪卫先生行状

[清]方宗诚

先生讳东树,字植之,姓方氏。幼承家范,年十一,效范云,作《慎火树诗》,乡先辈咸叹异。长,学于姚惜抱先生,好为深湛浩博之思。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研极义理,而最契朱子言。每日鸡鸣起,至漏数十下始就寝。严寒酷暑,精进靡间,枕上有疑,披衣省览;舟车尘土之间,忧戚病患之余,触事开悟,注时日以记。

先生少补县学生,锐然有用世志。凡礼、乐、兵、刑、河漕、水利、钱谷、开市、大经、大法,皆尝究心,曰“此安民之实用也。”然卒困诸生无所试。每逢国家大事必为远虑,与公卿交,尽言无隐。道光十一年,桐城大水,邑令杨大缙贪婪虐民,民大噪。令遂以民变诉大府,将调兵。先生在抚军邓公幕,急以身家保。抚军素敬信,事得寝。十八年客粤,时大臣请厉禁洋烟,下督抚议。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英夷公司领事义律桀傲不受约,居省城夷馆。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方夷人跳梁,东南大帅多退避。先生时时痛心切齿,泣涕如雨,作《病榻罪言》,论制夷之策。遣人上之浙江军门,以时方议抚亦不用。

父展卿先生卒,先生客胡果泉抚军,所恸含敛未亲,誓没于外以自罚。将卒,犹遗命门人必薄敛。家贫,曾祖以降三世七丧未葬,先生内自疚,亲跋涉,卜兆①营葬毕,而后得安寝。又修族谱,立祠规。族戚、交游、门人中,有疾病患难者,忧戚至废寝食,与人言泪随声落。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盖至性醇笃如此。

遇事据理直论,或面折人非,以此颇为人所忮。老年,有与邑令谋欲致之狱者,先生不为动。所交尽当世宏才硕学,而尤重实行之士。韶州谭丽亭、同里许先生玉峰暗修无知者,先生推为君子之儒。

先生尝取蘧伯玉②五十知非,卫武公③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故学者称仪卫先生。

(选自《方宗诚集》,有删改)

[注]①卜兆:选择墓地。②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其人急于进取,善于改过。③卫武公:春秋时卫国国君,95岁时还广采箴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

B.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

C.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

D.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子,即北宋的朱熹,儒学的集大成者,他将《诗经》《论语》《孟子》《中庸》汇成四书

B. 鸡鸣,古人根据天色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鸡鸣相当于丑时,在夜里1点到3点之间。

C. 诸生,明清时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如廪生、增生等统称诸生。

D. 曾祖,九族内的亲属之一,九族指高、曾、祖、父、自身和儿、孙、曾孙、玄孙这九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东树从小受家学熏陶,文才出众,更兼刻苦,到年老了还不断自省,求学不辍。

B. 方东树有经国济世的宏愿,却因未遇伯乐,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宏图难展。

C. 在协助处理桐城民变的事情上,方东树能够体恤百姓,不计身家,有担当。

D. 方东树特别佩服仰慕春秋时卫国的蘧伯玉和卫武公,所以将书房命名为仪卫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

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别匡山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颈联中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生活气息。

B. “来多多来归晚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 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D. 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

15.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借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他在《书愤》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20)

习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曾经,科幻大片一直被好莱坞垄断,从四十多年前的《星球大战》到近年来的《星际穿越》和《火星救援》,中国影迷在赞叹的同时无数次发出疑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幻大片?2019年,我们终于可以地说:“我们也有了可以比肩好莱坞的科幻大作——《流浪地球》!”

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刷新了所有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知:原来我们自己也能拍出这样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科幻大作!《流浪地球》中有句这样的台词:“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没错,(        )。当空间站A1告诉人类已经无路可走时,当人们陷入绝望时,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去救另外一台发动机!”当被告知成功的概为零时,他们认为,即使这样,也要试一试。这样的故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再到愚公移山,中国人面对灾难时所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战天斗地、不服就干!这部中国式的硬科幻大作,中国人用自己对家的执念重建了宇宙法则,见证了幸福要靠自己创造的观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口皆碑     义正词严     美轮美奂     擢发难数

B. 炙手可热     理直气壮     气势磅礴     擢发难数

C. 炙手可热     义正词严     美轮美奂     数不胜数

D. 有口皆碑     理直气壮     气势磅礴     数不胜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永存希望,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倔强和坚韧,拯救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B. 正是中国人骨了里的倔强和坚韧,正是永存希望,拯救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 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得到了拯救,是因为中国人永存希望,骨子里有倔强和坚韧

D. 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得到了拯救,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有倔强和坚韧,永存希望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部中国式的硬科幻大作中,中国人用自己对家的执念重建了宇宙法则,见证了幸福要靠自己创造的观点。

B. 这部中国式的硬科幻大作,中国人用自己对家的执念重建了宇宙法则,阐释了幸福要靠自己创造的观点。

C. 在这部中国式的硬科幻大作中,中国人用自己对家的执念重建了宇宙法则,表达了幸福要靠自己创造的观点。

D. 这部中国式的硬科幻大作,中国人用自己对家的执念重建了宇宙法则,说明了幸福要靠自己创造的观点。

20. 请从祥林嫂(《祝福》)、拉斯蒂涅(《高老头》)、林黛玉(《红楼梦》)、桑地亚哥(《老人与海》)中任选两人,按要求续写下面这段话。要求:续写两个句子,句式与画线句大体保持一致:语意连贯,内容完整。

文学经典往往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描写,通过小小的细节,常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些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句话,或者一个神态,朱自清(《背影》)对父亲越过铁栅栏翻爬月台的艰难动作的细致描写,定格了拳拳的父爱深情,让多少读者为之泪流满面,嘘唏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是某校德育处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一封邀请函,请指出文中存在的五处格式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

尊敬的家长:

您们好!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更好地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推进素质教育,让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我校将于2020年7月28日在学校各班教室开展以家校牵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您的掌声,孩子们的欢乐将与您一同分享。请各位家长届时惠顾,我们真诚地邀请您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2020年7日26日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自2021年8月24日起,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就“饭圈”文化、“顶流”现象以及近期文艺领域出现的一系列违法失德现象,先后进行了十三场以修身守正、立心铸魂为题的座谈交流,表达了对坚决处置违法失德问题、治理粉丝文化乱象等问题的愿望。

材料二:

所谓“饭圈”就是粉丝圈的简称,具体来说是指喜欢某个明星或者组合的粉丝群体。原本单纯的追星行为,近年来在一些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开始呈现越来越不理性的一面,其背后是一些演艺行业以及资本对于流量的一味追逐。而这些“饭圈”群体中,很多都还是未成年人。

材料三: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为此,兴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了如何正确对待饭圈文化的主题班会,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及自身的体会和思考,以高三(1)班明德的名义就此向兴华中学全体同学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 C    2. C   3. A

【答案】4. C    5. C   

6. 发挥学校主作用。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加强校外机构监管。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子。

完善多方协同机制。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依法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内明确各项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答案】7. C    8. 先是又惊又喜:他惊讶于菜园东北角的水坑有鱼,为抓住它就能解决孩子没奶吃的问题而高兴。然后是信心十足:他是弄鱼的好手,他觉得大鲤鱼唾手而得。最后挫败失落:他几经周折也没有找到鱼,最后一屁股跌坐在水坑边上。

9.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1970年一条鱼的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前半部分以儿童的身份讲述爹捉鱼的过程,增强了故事的画面感。最后通过父子的对话,对1 970年的一条鱼的故事进行补充质疑,引人思考。小说采用成人视角叙事,既感性又理性地讲述故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邓将军未能采纳。

(2)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少饮食来接济困窘之人。

参考译文:

仪卫先生名叫东树,字植之,姓方。先生从小秉承家风,十一岁时,学习南朝的范云,写了《慎火树诗》,乡里的先辈都赞叹他非同寻常。年长一些,向姚鼐先生求学,喜欢做精深广泛的思考。四十岁后不想凭诗文闻名于世,钻研穷究义理,与朱熹的观点最为相合。每天凌晨三点之前就起床,晚上更漏数十下方才就寝。严寒酷暑,专心进取,没有间断,睡在枕上有了疑问,立即披上衣服坐起来审阅观看;行船坐车风尘仆仆的时候,忧愁悲伤生病之时,碰上某事开通领悟了,标注好时间记录下来。

先生年少时就成了秀才,锐意进取有入世担当的志向。大凡礼仪、乐教、军事、刑法、运输、水利钱粮、经商、常规、法度,都曾经尽心研究,他说“这些都是安民治世的实用之学”。但是最终还是因在秀才的功名上,未能得到实践。每遇国家有了大事,他必定为之作深远的思考,与达官贵人交往,尽情表达,毫无隐藏。道光十一年,桐城发大水,县令杨大缙贪婪,残害百姓,百姓大规模鼓动喧闹。杨大缙就以百姓骚乱之名报告上级官府,将调兵镇压。东树先生当时在安徽巡抚邓廷桢幕中,急忙以性命和家业担保。邓廷桢平时敬重信任他,这事才得以平息。道光十八年他客居广东,当时大臣请求严厉禁销鸦片,朝廷交由督抚讨论。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邓总督未能采纳。英国公司领事义律强横傲慢,不受约束,住在省城外国馆舍内。先生力劝邓总督杀了他,以杜绝祸根。邓总督担心引起争端,也拒绝了。但是最终翻来覆去频生变故的,就是这个义律。在外国人猖獗跋扈的时候,东南大帅大多避让。先生时时咬牙切齿愤怒至极,泪下如雨,写下《病榻罪言》一文,论述对付洋人的办法。派人送到浙冮巡抚,因为当时正讨论安抚之策,还是没有被采纳。

父亲展卿先生亡故,东树先生正在巡抚胡克家军幕中,因悲伤于未能亲自为父亲入殓,发誓将死于他乡来惩罚自己。他临终前,还下令门生弟子一定要简单入殓。先生家贫,曾祖以来,三代人中有七位亲属,人亡故了未能入葬,先生十分内疚,他亲自跋涉,挑选墓地全部安葬好,才得以安睡。他还修订族谱,拟立祠规。族人亲戚、好友弟子中,有生病与处境艰难的人,他担忧悲伤竟至不吃不睡,与人交谈泪随声落。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少饮食来接济困窘之人其性情纯厚诚挚就是如此。

他遇事依据事理直率论辩,有时当面驳斥别人的不是,因此很被人忌恨。年纪大了,有人与县令谋议要和他打官司,他也不肯改变。他所交往的都是当代大才,而且特别看重务实践行之人。韶州谭丽亭、同乡人许玉峰都是暗自修行砥砺没有名声的人,先生却推崇他们为君子之儒。

先生曾经取春秋卫国蘧伯玉五十岁知道(自己前数十年的)过失,卫武公年纪大了还好学不辍的意思,用“仪卫”来为自己的书房命名,做学问的人也因此称他为仪卫先生。

【答案】14. A    15. 示例一:同意。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诗人想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

示例二:不同意。

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作者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做出了选择。

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

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矛盾。

16题答案】

【答案】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干载谁长伯仲间    .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

【答案】17. D    18. A   19. C

20题答案】

【答案】    . 鲁迅(《祝福》)对祥林嫂那眼珠间或一轮的呆滞神态的入木描写    . 表现了祥林嫂备受精神打击的悲惨命运,使多少读者因之动容神伤,叹惋不已。

21题答案】

【答案】①“您们改为你们

②“2020728改为2020728日上午9

③“学校各班教室改为各班教室

④“惠顾改为光临

落款处日期上面补充:某某学校。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